李宅至南上湖公路隧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告
李宅至南上湖公路隧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告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李宅至 (略) 隧道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本项目为李宅至 (略) 工程中隧道节点工程,起点位于城东街道任岭脚村附近(起点桩号ZK4+708),路线向南设置独山隧道穿越山体,在隧道出洞口设置山坞口中桥,路线继续向南,设置明前山隧道穿越山区,出隧道向南下穿在 (略) 及规划永金衢上高速,终点位于横店镇南上湖村(终点桩号ZK9+838),路线全长5.13km。项目设置隧道5036.5m/2座,其中特长隧道3859.5m/1座,长隧道约1177m/1座;桥梁85m/1座(中桥)。
总投资:*万元(初步设计批复概算,东发改审批[2022]71号)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表1 本工程隧道口环境空气敏感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 隧道名称 | 起点 | 终点 | ||||
敏感点 | 500m范围内户数 | 最近距离(m) | 敏感点 | 500m范围内户数 | 最近距离(m) | ||
1 | 独山隧道 | 任岭脚 | 65 | ~325 | / | / | / |
2 | 明前山隧道 | / | / | / | 南上湖 | 20 | ~340 |
表2 水环境保护目标
名称 | 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 | 水质目标 | 与本项目的关系 | 主要影响因素 |
北干渠 | (钱塘115)南江东阳农业、工业用水区 | Ⅲ类 | 跨越 | 施工期废水、 (略) 面径流、桥面径流、事故风险 |
水库 | 山坞口水库 | Ⅲ类 | 未跨越,位于本项目南侧,最近距离约120m |
表3 工程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生态环境 保护目标 | 桩号或地点 | 影响因素 | 保护要求 |
(略) 三都—屏岩风景名胜区 | 以隧道形 (略) 三都—屏岩风景名胜区二级、三级保护区,永久占地占用了二级保护区、进出口 | 景观风貌、动植物资源 | 风景名胜区(二级、三级保护区)、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
植被 | 征占的林地 | 公路占地,路基填筑 | 保护评价范围内植被生物多样性;尽量减少对林地的征占 |
*生生态 | 公路沿线区域的动物栖息环境以及野生动物 | 公路 (略) 阻隔 | 保护评价范围内动物生物多样性 |
水生生态 | 山坞口中桥跨山间溪沟桥梁 | 水质、鱼类等水生生物基多样性 | 水生生物生境及生物多样性不受影响 |
水土保持 | (略) 段以及水土保持措施 | 水土流失 | 保护评价范围内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
基本农田 | 无 | / | / |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大气环境:施工阶段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扬尘。本环评针对建材堆存、材料运输、装卸、场地施工等过程均提出防治措施,在建设单位认真落实的基础上,可大大减轻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根据估算结果可知,本项目建成营运后,隧道出口CO和NOx最大落地浓度较小,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略) 附近村庄居民的影响不大
(2)水环境: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泥浆水、施工机械油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影响。 (略) 面、桥面径流水通过边沟和管道进行收集,防止污废水污染水体。在此基础上,本工程径流水不会对附近水体造成明显影响。
(3)噪声: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打桩、运输及现场处理等作业噪声,具有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分析认为昼间、夜间施工噪声会给沿线距离较近村庄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影响, (略) 段施工中,应设置临时隔声围护,采取限制工作时间、加强管理等措施加以控制。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较小。隧道工程沿线两侧均为山体,沿线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点。因此,本次评价不再对隧道工程的空旷 (略) 中心线不同距离处的交通噪声及达标距离进行预测,仅对不同营运时段、昼间和夜间交通噪声对隧道口500m范围内敏感点进行预测。根据对隧道口500范围内敏感点的声环境预测,各预测敏感点均能达到1类区标准要求。
(4)固废:工程每处施工场地的生活垃圾将采取分类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以减少对周围环境会带来的影响。本工程土石方等均能合理妥善地处理处置,对周边环境基本无影响。
(5)生态、景观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间将对沿线生态、景观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场地、临时堆场等处;施工期由于临时建筑及施工活动的进行,将破坏原来的自然性、和谐性;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不仅在施工期造成视觉污染,施工完毕后还可能继续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施工结束,在做好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以及水土保持等工作的基础上,不良影响将随之消除。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类别 | 阶段 | 主要环保措施 | 预期效果 |
声环境 | 施 工 期 | ①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发生。 ②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主要是在靠近居民点段施工干扰居民休息。本工程中心线200m范围内无集中居住区。 ③格控制夜间施工应并认真执行申报审批制度。如的确因工期需要,需在夜间进行,应报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并及时告示周围群众。 ④施 (略) 尽量避开集中居住区。利 (略) 用于施工材 (略) 线,应调整作业时间,防止对原有交通造成干扰。对施工机械操作工人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亦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隔声耳塞、头盔等。 ⑤施工各阶段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限值的要求控制。 | 避免噪声扰民 |
营 运 期 | ①本项目为隧道工程,中心线200m范围内无集中居住区,加强对隧道口500m范围内居住区噪声管控措施。 ②由于营运期噪声值为给定车流量、车型比、昼夜比 (略) 设计车速情况下的预测值、工程投入运营后上述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可能存在实际交通噪声级与预测值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故建议项目营运后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跟踪监测工作,应重点关注本项目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以及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可满足环保要求等内容,并根据评价结论采取进一步的降噪措施。建议预留经费用于后期噪声治理措施。 (略) 的日常维护、保养, (略) 面破损及时修复, (略) 面破损引起车辆颠簸,造成噪声强度增加。 (略) 沿线未建的规划建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第三十七条和《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略) 交通干线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轻、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在未采取有效隔声降噪措施情况下第一排不宜建设居民住宅、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敏感建筑。 在未采取有效隔声降噪措施 (略) 路基边线150m范围内第一排不宜建设居民住宅、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敏感建筑。 | 敏感点室内达标 | |
大气环境 | 施 工 期 | (1)沥青烟尘 沥青摊铺应避免使敏感点处于下风向,加强沥青摊铺过程中的施工人员的劳动防护工作。 (2)运输扬尘、建筑堆放扬尘: ①对易产生扬尘的物资,如水泥、黄砂等,要求不能在开阔地堆放、并禁止露天堆放,遇到大风天气应避免作业,易产生扬尘的物资运输时车辆应设置帆布覆盖,并禁止过载,以避免泥土洒落或扬尘对周围村庄的影响。 ②在易产生粉尘的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每天洒水4~5次,防止浮尘产生,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避免起尘原材料的露天堆放,所有来往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均应用帆布覆盖。 ③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以减少扬尘产生量;如需灰渣、水泥等粉状物料等建材时,运输时应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 ④ 针对隧道口靠 (略) 段,施工过往车辆应限速,施工场地应设置临时施工屏障进行隔离,以最大限度减小粉尘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 ⑤对于短期内不使用的临时堆土场,应设置覆盖或采用短期绿化等防尘措施。 (3)施工作业扬尘:① 施工作业时,应采取边施工边洒水等防止扬尘污染的作业方式。② 易产生扬尘的天气应当暂停建筑物拆除、路堑开挖等施工作业。③ 优化隧道施工工艺,能不采取爆破的尽量采取盾构、湿式凿岩等方式;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严禁大风天气爆破、凿岩、开挖作业;做好隧洞工区的格挡维护、作业面的洒水抑尘,尽量减小对附近敏感点的影响。 (4)拌和站扬尘 ①拌和站应设置在当地施工季节最小频率风向的敏感点上风向,以尽可能的降低扬尘对环境敏感点的直接影响。②拌和站须配备除尘净化装置,特别是破碎机、锒头机、料斗及有扬尘污染的输送带、搅拌楼、筒库加装收尘除尘装置,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招标和承包合同中对混凝土拌和站提出明确的环保要求。③ 沉淀污泥用干化设施干化后按规范要求堆放和处置,贮存场所严格落实防风防雨防渗措施并设置污水导流沟。④拌和 (略) 要求硬化; (略) 至主干道全部硬化; (略) 无明显破碎、凹陷等现象,场地必须24小时保湿。⑤要求拌和站范围建不低于2.5米围墙;要求厂区四周 (略) 边栽种高大乔木。 | 减少废气影响 |
营 运 期 | ①加强交 (略) 面养护, (略) 良好通行秩序,减少和避免塞车现象;对机动车辆尾气进行监测,超标车 (略) 。 ②在工程沿线多种植乔灌木,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改善沿线景观。 | 达标 | |
水环境 | 施 工 期 | ①本工程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除采用先进的钢护筒钻孔灌注工艺外,对施工钻渣还需设置沉淀池进行处理。 工程施工期间,建议在桥梁施工区域内设隔油沉淀池,对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集中收集,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回用剩余的施 (略) (略) ,纳管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上层浮油由相关单位处理,不得任意冲洗车辆和机械,以免冲洗废水排入周边水体。 ②施工泥浆水,应设置沉淀池干化处理,处理后上清液用于场地除尘绿化,泥渣经干 (略) 基填筑。对施工场地、砂石料堆场、临时堆土场等周围应设置集水沟和沉沙池,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对上述场地及时清理并复绿。 ③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可通过向环卫部门租用流动公共厕所、设置临时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定期委托环卫部门抽运, (略) 污水处理厂处理。严禁施工人员随地大小便,污染沿线水体环境。 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弃渣以及含有害物质的沥青建材等不能堆放在水体旁,堆放地点加设蓬盖,防止雨水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 ⑤严禁将桥墩施工的渣土直接弃至水中,在将渣土运送至岸上的过程中应采取在渣土外围护等防止渣土洒落至水中的措施。 | 防止施工期间污水进入水体 |
营 运 期 | ①工程设计上采用修建过水涵洞的方法保持其过水能力。涵洞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或钢筋混凝土箱涵,设计洪水频率1/100, (略) 运营期防洪排涝的要求。 (略) 面和桥面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略) 面和桥面清洁, (略) 面和桥面上累积的尘土、碎屑、油污和吸附物等,减少随初期雨水冲刷 (略) 面和桥面径流污水中的SS和石油类等污染物量,最大程度地保护工程沿线的水质环境。 | 防止径流水进入水体 | |
生态 环境 | ①绿化树种草种应优先选用本地植物种群 ②施工期要注重优化施工组织计划和制定严格的施工作业制度。 ③尽量减少施工期临时占地,各种临时占地工程完成后尽快进行植被的恢复。 | 生态景观保护、生态保护、水土保持 | |
(略) 三都-屏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①在风 (略) 段施工区域设置保护宣传牌,严格划定施工界限,禁止破坏施工界限外的植被和景观资源,禁止开山采石、砍伐树木,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 ②桥梁施工时,在与山坞口水库附近跨越山间溪沟施工时要加强管理,禁止机械车辆碾压沟渠水道,防止渠道堵塞,不破坏原状水系 ③施工过程中物料堆放、加工场地定期洒水抑尘,同时对装卸、运输等易产生粉尘的作业环节应优化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规程施工,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维修养护,减少机械废气排放,降低施工废气对风景名胜区内环境质量的影响; ④对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降尘、道路洒水或附近农灌等,禁止直接排放; ⑤对隧道洞口 (略) 覆盖,仰坡上方设置截水沟,隧道洞口合理设置排水沟、沉淀池,桥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区域设置钻渣泥浆沉淀池等,做好施工场地水土保持工作 ⑥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倡导文明施工,施工前进行环保教育,禁止破坏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的活动。 | 生态景观保护 | ||
风险事故防范 | ①加强工程沿线河段和桥梁防撞栏的设计、施工,在桥梁两侧设置钢筋砼防撞护栏。 (略) 的照明设计, (略) 拐角、桥梁段、靠近 (略) 段设置“谨慎驾驶”警示牌和危险品车辆限速标志,提醒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司机注意安全和控制车速。 ③制定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 防止事故污水进入水体 |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是为保证区域的交通方便,即改善该区域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和区域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等将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在严格采取本评价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应急预案后,可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使当地能够维持目前环境质量,满足清洁生产要求和相应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见的对象、范围、期限和公众意见反馈途径等
1、征求公众意见的对象和范围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 (略) 沿线村庄的居民等。公众对建设项目有环境保护意见的,可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并留下姓名、联系方式、联系地址。
2、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
2022年11月15日~2022年11月29日。如欲索取其他补充信息,请在公示期间与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直接联系。
3、公众意见反馈途径
公众可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将意见反馈,也可直接拜访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的联系人,当面反馈意见。
相关单位联系方式:
(1)审批单位
(略) 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 联系电话:0579-*
(2)建设单位
(略) 交通 (略) 联系电话:虞工0579-*
联系地址: (略) 世贸大道180号 邮编:*
(3)环评单位
杭州一达环保 (略) 联系电话:0571-*
联系地址: (略) 上城区四季青街道越秀维多利中心B502 邮编*
公告发布单位: (略) 交通 (略)
公告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5日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李宅至 (略) 隧道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本项目为李宅至 (略) 工程中隧道节点工程,起点位于城东街道任岭脚村附近(起点桩号ZK4+708),路线向南设置独山隧道穿越山体,在隧道出洞口设置山坞口中桥,路线继续向南,设置明前山隧道穿越山区,出隧道向南下穿在 (略) 及规划永金衢上高速,终点位于横店镇南上湖村(终点桩号ZK9+838),路线全长5.13km。项目设置隧道5036.5m/2座,其中特长隧道3859.5m/1座,长隧道约1177m/1座;桥梁85m/1座(中桥)。
总投资:*万元(初步设计批复概算,东发改审批[2022]71号)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表1 本工程隧道口环境空气敏感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 隧道名称 | 起点 | 终点 | ||||
敏感点 | 500m范围内户数 | 最近距离(m) | 敏感点 | 500m范围内户数 | 最近距离(m) | ||
1 | 独山隧道 | 任岭脚 | 65 | ~325 | / | / | / |
2 | 明前山隧道 | / | / | / | 南上湖 | 20 | ~340 |
表2 水环境保护目标
名称 | 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 | 水质目标 | 与本项目的关系 | 主要影响因素 |
北干渠 | (钱塘115)南江东阳农业、工业用水区 | Ⅲ类 | 跨越 | 施工期废水、 (略) 面径流、桥面径流、事故风险 |
水库 | 山坞口水库 | Ⅲ类 | 未跨越,位于本项目南侧,最近距离约120m |
表3 工程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生态环境 保护目标 | 桩号或地点 | 影响因素 | 保护要求 |
(略) 三都—屏岩风景名胜区 | 以隧道形 (略) 三都—屏岩风景名胜区二级、三级保护区,永久占地占用了二级保护区、进出口 | 景观风貌、动植物资源 | 风景名胜区(二级、三级保护区)、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
植被 | 征占的林地 | 公路占地,路基填筑 | 保护评价范围内植被生物多样性;尽量减少对林地的征占 |
*生生态 | 公路沿线区域的动物栖息环境以及野生动物 | 公路 (略) 阻隔 | 保护评价范围内动物生物多样性 |
水生生态 | 山坞口中桥跨山间溪沟桥梁 | 水质、鱼类等水生生物基多样性 | 水生生物生境及生物多样性不受影响 |
水土保持 | (略) 段以及水土保持措施 | 水土流失 | 保护评价范围内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
基本农田 | 无 | / | / |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大气环境:施工阶段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扬尘。本环评针对建材堆存、材料运输、装卸、场地施工等过程均提出防治措施,在建设单位认真落实的基础上,可大大减轻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根据估算结果可知,本项目建成营运后,隧道出口CO和NOx最大落地浓度较小,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略) 附近村庄居民的影响不大
(2)水环境: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泥浆水、施工机械油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影响。 (略) 面、桥面径流水通过边沟和管道进行收集,防止污废水污染水体。在此基础上,本工程径流水不会对附近水体造成明显影响。
(3)噪声: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打桩、运输及现场处理等作业噪声,具有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分析认为昼间、夜间施工噪声会给沿线距离较近村庄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影响, (略) 段施工中,应设置临时隔声围护,采取限制工作时间、加强管理等措施加以控制。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较小。隧道工程沿线两侧均为山体,沿线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点。因此,本次评价不再对隧道工程的空旷 (略) 中心线不同距离处的交通噪声及达标距离进行预测,仅对不同营运时段、昼间和夜间交通噪声对隧道口500m范围内敏感点进行预测。根据对隧道口500范围内敏感点的声环境预测,各预测敏感点均能达到1类区标准要求。
(4)固废:工程每处施工场地的生活垃圾将采取分类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以减少对周围环境会带来的影响。本工程土石方等均能合理妥善地处理处置,对周边环境基本无影响。
(5)生态、景观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间将对沿线生态、景观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场地、临时堆场等处;施工期由于临时建筑及施工活动的进行,将破坏原来的自然性、和谐性;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不仅在施工期造成视觉污染,施工完毕后还可能继续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施工结束,在做好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以及水土保持等工作的基础上,不良影响将随之消除。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类别 | 阶段 | 主要环保措施 | 预期效果 |
声环境 | 施 工 期 | ①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发生。 ②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主要是在靠近居民点段施工干扰居民休息。本工程中心线200m范围内无集中居住区。 ③格控制夜间施工应并认真执行申报审批制度。如的确因工期需要,需在夜间进行,应报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并及时告示周围群众。 ④施 (略) 尽量避开集中居住区。利 (略) 用于施工材 (略) 线,应调整作业时间,防止对原有交通造成干扰。对施工机械操作工人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亦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隔声耳塞、头盔等。 ⑤施工各阶段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限值的要求控制。 | 避免噪声扰民 |
营 运 期 | ①本项目为隧道工程,中心线200m范围内无集中居住区,加强对隧道口500m范围内居住区噪声管控措施。 ②由于营运期噪声值为给定车流量、车型比、昼夜比 (略) 设计车速情况下的预测值、工程投入运营后上述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可能存在实际交通噪声级与预测值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故建议项目营运后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跟踪监测工作,应重点关注本项目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以及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可满足环保要求等内容,并根据评价结论采取进一步的降噪措施。建议预留经费用于后期噪声治理措施。 (略) 的日常维护、保养, (略) 面破损及时修复, (略) 面破损引起车辆颠簸,造成噪声强度增加。 (略) 沿线未建的规划建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第三十七条和《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略) 交通干线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轻、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在未采取有效隔声降噪措施情况下第一排不宜建设居民住宅、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敏感建筑。 在未采取有效隔声降噪措施 (略) 路基边线150m范围内第一排不宜建设居民住宅、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敏感建筑。 | 敏感点室内达标 | |
大气环境 | 施 工 期 | (1)沥青烟尘 沥青摊铺应避免使敏感点处于下风向,加强沥青摊铺过程中的施工人员的劳动防护工作。 (2)运输扬尘、建筑堆放扬尘: ①对易产生扬尘的物资,如水泥、黄砂等,要求不能在开阔地堆放、并禁止露天堆放,遇到大风天气应避免作业,易产生扬尘的物资运输时车辆应设置帆布覆盖,并禁止过载,以避免泥土洒落或扬尘对周围村庄的影响。 ②在易产生粉尘的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每天洒水4~5次,防止浮尘产生,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避免起尘原材料的露天堆放,所有来往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均应用帆布覆盖。 ③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以减少扬尘产生量;如需灰渣、水泥等粉状物料等建材时,运输时应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 ④ 针对隧道口靠 (略) 段,施工过往车辆应限速,施工场地应设置临时施工屏障进行隔离,以最大限度减小粉尘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 ⑤对于短期内不使用的临时堆土场,应设置覆盖或采用短期绿化等防尘措施。 (3)施工作业扬尘:① 施工作业时,应采取边施工边洒水等防止扬尘污染的作业方式。② 易产生扬尘的天气应当暂停建筑物拆除、路堑开挖等施工作业。③ 优化隧道施工工艺,能不采取爆破的尽量采取盾构、湿式凿岩等方式;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严禁大风天气爆破、凿岩、开挖作业;做好隧洞工区的格挡维护、作业面的洒水抑尘,尽量减小对附近敏感点的影响。 (4)拌和站扬尘 ①拌和站应设置在当地施工季节最小频率风向的敏感点上风向,以尽可能的降低扬尘对环境敏感点的直接影响。②拌和站须配备除尘净化装置,特别是破碎机、锒头机、料斗及有扬尘污染的输送带、搅拌楼、筒库加装收尘除尘装置,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招标和承包合同中对混凝土拌和站提出明确的环保要求。③ 沉淀污泥用干化设施干化后按规范要求堆放和处置,贮存场所严格落实防风防雨防渗措施并设置污水导流沟。④拌和 (略) 要求硬化; (略) 至主干道全部硬化; (略) 无明显破碎、凹陷等现象,场地必须24小时保湿。⑤要求拌和站范围建不低于2.5米围墙;要求厂区四周 (略) 边栽种高大乔木。 | 减少废气影响 |
营 运 期 | ①加强交 (略) 面养护, (略) 良好通行秩序,减少和避免塞车现象;对机动车辆尾气进行监测,超标车 (略) 。 ②在工程沿线多种植乔灌木,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改善沿线景观。 | 达标 | |
水环境 | 施 工 期 | ①本工程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除采用先进的钢护筒钻孔灌注工艺外,对施工钻渣还需设置沉淀池进行处理。 工程施工期间,建议在桥梁施工区域内设隔油沉淀池,对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集中收集,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回用剩余的施 (略) (略) ,纳管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上层浮油由相关单位处理,不得任意冲洗车辆和机械,以免冲洗废水排入周边水体。 ②施工泥浆水,应设置沉淀池干化处理,处理后上清液用于场地除尘绿化,泥渣经干 (略) 基填筑。对施工场地、砂石料堆场、临时堆土场等周围应设置集水沟和沉沙池,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对上述场地及时清理并复绿。 ③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可通过向环卫部门租用流动公共厕所、设置临时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定期委托环卫部门抽运, (略) 污水处理厂处理。严禁施工人员随地大小便,污染沿线水体环境。 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弃渣以及含有害物质的沥青建材等不能堆放在水体旁,堆放地点加设蓬盖,防止雨水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 ⑤严禁将桥墩施工的渣土直接弃至水中,在将渣土运送至岸上的过程中应采取在渣土外围护等防止渣土洒落至水中的措施。 | 防止施工期间污水进入水体 |
营 运 期 | ①工程设计上采用修建过水涵洞的方法保持其过水能力。涵洞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或钢筋混凝土箱涵,设计洪水频率1/100, (略) 运营期防洪排涝的要求。 (略) 面和桥面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略) 面和桥面清洁, (略) 面和桥面上累积的尘土、碎屑、油污和吸附物等,减少随初期雨水冲刷 (略) 面和桥面径流污水中的SS和石油类等污染物量,最大程度地保护工程沿线的水质环境。 | 防止径流水进入水体 | |
生态 环境 | ①绿化树种草种应优先选用本地植物种群 ②施工期要注重优化施工组织计划和制定严格的施工作业制度。 ③尽量减少施工期临时占地,各种临时占地工程完成后尽快进行植被的恢复。 | 生态景观保护、生态保护、水土保持 | |
(略) 三都-屏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①在风 (略) 段施工区域设置保护宣传牌,严格划定施工界限,禁止破坏施工界限外的植被和景观资源,禁止开山采石、砍伐树木,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 ②桥梁施工时,在与山坞口水库附近跨越山间溪沟施工时要加强管理,禁止机械车辆碾压沟渠水道,防止渠道堵塞,不破坏原状水系 ③施工过程中物料堆放、加工场地定期洒水抑尘,同时对装卸、运输等易产生粉尘的作业环节应优化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规程施工,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维修养护,减少机械废气排放,降低施工废气对风景名胜区内环境质量的影响; ④对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降尘、道路洒水或附近农灌等,禁止直接排放; ⑤对隧道洞口 (略) 覆盖,仰坡上方设置截水沟,隧道洞口合理设置排水沟、沉淀池,桥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区域设置钻渣泥浆沉淀池等,做好施工场地水土保持工作 ⑥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倡导文明施工,施工前进行环保教育,禁止破坏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的活动。 | 生态景观保护 | ||
风险事故防范 | ①加强工程沿线河段和桥梁防撞栏的设计、施工,在桥梁两侧设置钢筋砼防撞护栏。 (略) 的照明设计, (略) 拐角、桥梁段、靠近 (略) 段设置“谨慎驾驶”警示牌和危险品车辆限速标志,提醒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司机注意安全和控制车速。 ③制定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 防止事故污水进入水体 |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是为保证区域的交通方便,即改善该区域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和区域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等将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在严格采取本评价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应急预案后,可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使当地能够维持目前环境质量,满足清洁生产要求和相应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见的对象、范围、期限和公众意见反馈途径等
1、征求公众意见的对象和范围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 (略) 沿线村庄的居民等。公众对建设项目有环境保护意见的,可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并留下姓名、联系方式、联系地址。
2、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
2022年11月15日~2022年11月29日。如欲索取其他补充信息,请在公示期间与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直接联系。
3、公众意见反馈途径
公众可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将意见反馈,也可直接拜访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的联系人,当面反馈意见。
相关单位联系方式:
(1)审批单位
(略) 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 联系电话:0579-*
(2)建设单位
(略) 交通 (略) 联系电话:虞工0579-*
联系地址: (略) 世贸大道180号 邮编:*
(3)环评单位
杭州一达环保 (略) 联系电话:0571-*
联系地址: (略) 上城区四季青街道越秀维多利中心B502 邮编*
公告发布单位: (略) 交通 (略)
公告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5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