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000014349/2022-1527176

内容
 
发送至邮箱

龙里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000014349/2022-1527176

目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1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基础 1

第二节 “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

第二章 总体要求 4

第一节 基本思路 4

第二节 基本原则 4

第三节 发展定位 5

第四节 主要目标 7

第五节 发展布局 8

第三章 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9

第一节 加快发展旅游业 10

第二节 加快发展大健康服务业 15

第三节 推进大数据服务业创新发展 18

第四章 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9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20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 22

第三节 加快发展会展业 24

第四节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25

第五节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27

第六节 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29

第五章 高质量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31

第一节 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 32

第二节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34

第三节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35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 37

第五节 繁荣发展家政服务业 38

第六章 重点任务 39

第一节 培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39

第二节 增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 40

第三节 提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放水平 41

第四节 优化服务业发展营商环境 42

第七章 保障措施 43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43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持 44

第三节 加强要素支撑 45

第四节 强化项目支撑 46

第五节 完善统计监测 47

第六节 加强实施监督 47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根据《龙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龙里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是全县“十四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动指引,是编制全县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聚焦重点产业抓发展,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特色产业优势凸显,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时期,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增加值由2015年的17.7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1.62亿元。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41.6,服务业对全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特色产业优势凸显。旅游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建成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成功创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7.88亿元。商贸物流加快发展,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快递物流集散中心,日均快件 (略) 的95%以上, (略) 最 (略) 场。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医、养、健、管、游、食”深度融合, (略) 级生态体育公园2个,成功承办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获得“ (略) 十佳全民健身模范县”称号。

新业态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2家,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4.49亿元。积极培育大数据信息服务产业,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亿元。

第二节 “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县将与全国、全省和全州一道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深入应用,推动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有利于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催生新业态、培育新动能。“十四五”期间,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多重叠加实施,有利于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省州大力实施大数据、大生态、乡村振兴三大战略,强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有利于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新供给、激发新活力。

在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县服务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加了服务业稳增长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业加快发展。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抢抓发展机遇,围绕服务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增加了集聚高端要素的难度。县域服务业要素流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壁垒和障碍还不同程度存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增加了服务业规模扩大的难度。

纵观国内外形势,“十四五”时期仍是我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发展动力更为强劲,服务业发展各方面有利因素逐渐增多,科学确定发展路径,奋力开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基本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的重大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力 (略) 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高端化、信息化,加快特色优势服务业大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大跨越,实现生活性服务业大提升,着力打造黔中旅游会客厅、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商贸中心、黔中康养基地,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聚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努力开创“富庶、生态、文明、和谐、幸福”龙里新未来提供坚实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发挥优势,特色发展。突出生态、文化和区位优势,加快推动商贸物流、大旅游、大健康等特色服务业规模扩大,实施一批支撑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全力形成特色引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鼓励企业深入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供给质量,满足需求、引导消费。加快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产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业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略)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加大政府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引导企业主体的投资和发展方向,坚持服务业发展的公益性与效益性相统一。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全面深化服务领域改革,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构建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抢抓内*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西部*海新通道建设机遇,深度参与区域分工合作,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开放深度广度,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潜力。

第三节 发展定位

打造黔中旅游会客厅。围绕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周末近郊游、假日休闲游、康养度假游”,发展“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生态地产”“旅游+体育竞技”“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特色商品”等旅游业态,构建山水观光、文化研学、养生度假、乡村田园、商务旅游、山地体育、森林探秘、民俗体验旅游八大产品体系,提升“中国最美健康养生旅游名县”品牌价值,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发展,打造黔中旅游集散地。

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抢抓西部*海新通道建设机遇,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提质升级,推动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加快综合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基地、冷链物流、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建设,培育壮大物流骨干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

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推进商贸业集聚发展,打造大贵阳商圈副中心。高标准布局商业聚集区,推进与贵阳双龙商圈联动发展,打造城镇各类商业综合体、商圈街区,打造一批城区商业街区和特色商贸步行街,加快建设专 (略) 场,推动龙溪先导区打造商贸服务基地建设。

打造黔中康养基地。实施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加快龙溪先导区建设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业态,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森林康养、山地康养、草原康养等业态,建成一批康养小镇、养心村落、体育服务综合体、温泉康体中心、康养小镇。

第四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县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13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10%以上。企业数量达4000户,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45%,服务业税收收入达1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以上。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业、大数据、大健康特色优势服务业实力显著增强,旅游总收入大120亿。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发展,现代物流产值达30亿。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以上。

集聚辐射持续增强。服务业集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略) 快递物流园升级为国家级物流园,力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3家,力争培育总部型企业1家以上,力争建设一批优质楼宇。

专栏11 “十四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

属性

1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91.62

130

10以上

预期性

2

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

41.6

42

——

预期性

3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3

15

——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4.5

8.5以上

——

预期性

5

服务业企业数(户)

3000

4000

——

预期性

6

服务业税收收入(亿元)

12

18

——

预期性

7

服务业从业人员(万人)

4

5

——

预期性

8

现代物流产值(亿元)

-

30

-

预期性

9

旅游总收入(亿元)

77.88

120

9

预期性

第五节 发展布局

根据区位条件、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等因素,结合全县总体产业布局,整合区域资源、促进服务要素跨区域流动,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着力构建“一核三轴多点”的服务业总体空间布局。

做强服务业发展核心区。环绕龙架山生态绿色核心和文化象征,打造以县城、 (略) 经济带、龙溪先导区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引领全县服务业全面发展。县城重点发展以中央商务区、重要商圈、商贸街区、 (略) 场、社区商贸店、商贸物流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龙溪先导区加快推进龙里大健康发展区、龙溪高端健康养生区、莲花旅游度假区等建设,重点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科技教育服务、健康养生服务、会议会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 (略) 经济带推进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生活性服务业等。

做优服务业发展轴。依托交通、城镇建设,构建 (略) 服务业发展轴、融贵服务业发展轴、全域城镇特色服务业发展轴。建设“ (略) 服务业发展轴”,打造串联三元—县城— (略) 经济带—龙溪先导区的服务业发展轴线,为做大做强服务业核心区提供重要发展支撑。建设“融贵服务业发展轴”,打造龙山—谷脚两个镇临近贵阳的服务业发展轴线, (略) 经济带、龙溪先导区同贵阳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全域城镇特色服务业发展轴”,打造贯穿全县6个镇(街道)的特色服务业发展轴线。

做精服务业特色节点。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创新资源观、重视差异化,打造以“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村寨”为主的各具特色服务业节点。发展壮大特色小城镇,着力将醒狮镇、洗马镇、湾滩河镇分别打造为商贸集散型、交通商贸型、田园风光型特色小城镇。培育发展特色小镇,打造商贸流通类、文旅康养类等特色小镇,推进龙里水乡文化旅游、双龙商贸物流小镇等5个特色小镇建设,培育1- (略) 级或国家级特色小镇。加快乡村旅游村寨建设,重点打造龙里水乡和厉家庄、栗木寨、坝上村、孔雀寨、茶乡村、大新村、香高寨、羊昌村、大岩村等特色旅游村寨,发展乡村休闲、娱乐度假、创意农业、亲子游乐等旅游。

第三章 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突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推动旅游业、大健康产业、大数据等特色优势服务业规模壮大、质量提升。

第一节 加快发展旅游业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主动融入贵阳旅游大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旅游大提质。到2025年,力争实现旅游总人数达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亿元,力争接待过夜游客数量突破百万人次。

(略) 场主体。积极拓展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车队、乡村旅游等产业链,培 (略) 场主体,大力培育和引进旅游龙头企业,发挥县属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旅游开发带动作用,提升旅游经营能力和水平。加大旅游投资,拓展旅游业务,增强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研发能力,着力实施旅游商品品牌化行动,做大做强以“刺梨”为引领的旅游商品体系,打造具有龙里标志、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提升旅游购物消费水平。大力实施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系统梳理停工、停业和低效项目, (略) 场化方向,坚持分类施策,确保到2023年基本完成闲置低效项目盘活工作,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投入产出效益。

优化全域旅游布局。打造“两山两河”的山水生态大格局,充分利用“两山两河”周边的高山台地、温泉、森林、峡谷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巫山古岩画、苗族古歌、平坡苗画、印苗刺绣等人文旅游资源,构建覆盖全县的“一城一圈三线五区”旅游发展格局。加快莲花文化消遣城建设,突出夜文化消遣的特点,推进形成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形成联通贵阳城郊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圈,着力发展休闲自驾游。着力打造龙溪旅游产业先导发展线、湾滩河田园乡愁假日休闲精品线、洗马醒狮乡村振兴农旅新业态发展示范线。加快建设莲花文化娱乐消遣体验区、龙溪温泉医养商旅休闲区、中铁康体旅居度假区、草原峡谷运动野营游憩区、美丽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区。

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山水观光、文化研学、养生度假、乡村田园、商务旅游、山地体育、森林探秘、民俗体验旅游八大产品体系,加强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周末近郊游、假日休闲游、康养度假游”,加强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努力打造全域旅游产品要素体系,着力塑造以草原台地和山间峡谷相结合的“一高一低”旅游体验,加快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大双龙镇˙巫山峡谷景区、油画大草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开发力度,实现景区提质扩容的目标。完善莲花湿地休闲体验区、云从朵花温泉度假中心、龙溪科技创新中心等配套设施,培育创新夜间文化旅游娱乐和消费产品,打造推出贵阳-双龙镇·巫山峡谷景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莲花湿地休闲体验区-油画大草原最美休闲游、贵阳-大岩旅游区-高寨旅游区-清水江乡村最淳休闲游、贵阳-十里刺梨沟-莲花湿地休闲体验区-油画大草原-孔雀寨山地户外和民俗风情游等重点精品线路,积极建设一批面向贵阳周边一日体验游精品线路,联动周边地区,打造龙里—都匀—三都—荔波区域旅游线路。到2025年,力争打造5条精品旅游线路。

推动“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旅游+”“+旅游”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文旅、农旅、工旅、商旅、体旅、康旅等领域融合,完善旅游全产业链,做强多元旅游业态。加快“旅游+文化”发展,推动冠山文化、刺梨文化、龙文化和红色文化建设,挖掘与包装传统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农业”发展,加快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同步发展。加快“旅游+林业”发展,依托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完善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加快“旅游+工业”发展,完善恒力源刺梨、雪花啤酒、卡布婴童等企业的旅游观光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特色商品”发展,提质开发平坡农民画、大岩根雕、印苗刺绣等民间手工艺品,重点扶持刺梨系列产品、辣子鸡、肉饼鸡、野生菌、金丝皇菊等农特产品、特色菜肴、绿色天然食品开发。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园区、新型田园综合体、康养基地、生态农庄、乡村民宿、特色小镇、森林人家,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健身旅游等新业态。加快推进龙里水乡和厉家庄、栗木寨、坝上村等特色旅游村寨建设,不断完善孔雀寨、茶乡村、大新村等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功能,打造龙里水乡生态旅游区等一批旅游综合体、特色旅游小镇和旅游村寨。加强重点旅游景区与周边乡村旅游村寨通村道路、串寨路、串户路衔接,打造覆盖全县各镇(街道)的乡村旅游点。加快建设湾滩河孔雀寨和毛栗寨、冠山街道三合社区、洗马荷香高寨和羊昌村、醒狮大岩村等一批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和创意农业园区。到2025年,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寨5个,力争标准及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和三星级及以上经营户达100家以上,培育30家以上特色民宿。

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围绕“旅游目的地+游客集散地”,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完善景区设施和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从景区景点建设管理向旅游目的地综合管理转变,从观光旅游主导向旅游休闲度假、游客集散地转变。改造提升一批旅游公路,推进旅游风景道、乡村绿道、健身步道、森林步道等建设,打通景点景区连接线,建设一批公路服务区、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配套设施。完善云合山、湾滩河基础设施,完成环云合山旅游公路、草原直达湾滩河旅游公路提质工程。大力发展旅游食宿,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酒店品牌,加快各类星级酒店、饭店建设,创新开发一批精品客栈、特色民宿、帐篷酒店、房车自驾车营地等新兴住宿业态,建设一批特色民族美食餐饮名店和餐饮美食街。建设一批旅游商品购物点和娱乐设施。

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围绕贵阳、重庆、广州 (略) 场,加快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旅游推介窗口,进一步搭建立体营销体系,强化一对一精准营销。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推进旅游智慧营销和旅游品牌宣传推介。持续培育“国内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十里刺梨沟赏花(品果)节”等旅游节事活动品牌,包装宣传特色节庆、民俗产品等特色资源,持续提升龙里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好旅游景区安全工作,进一步规 (略) 场监管,保障旅游权益。加强专业化旅游队*建设,培育一批优秀营销团队。

推动智慧旅游发展。推动“大数据+全域智慧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引导景区景点广泛应用网络预约、购票,提高产品服务、企业治理的智慧化程度。整合旅游景区监控系统等资源,实施旅游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工程,形成集产品推广、服务预订、实时查询、导游导览、投诉受理等功能于一体的龙里旅游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以实现区域景区“一体化”为重点,完善景区旅游通信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旅游景区5G全覆盖。加强旅游景区的游客集中区域、环境敏感区域、旅游危险地带监控设施建设。

专栏23 旅游业重点工程

重点景区景点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双龙镇·巫山峡谷、龙里油画大草原、国家3A级旅游景区湾滩河孔雀寨、十里刺梨沟、冠办大新贾托山、摩都娱购公园等提质升级,丰富景区旅游业态;加快云从朵花温泉度假中心、龙溪科技创新中心、双龙世界酒博园、龙里观音山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融创萌宠亲子乐园、贵州龙隐谷等项目建设。

人文型旅游景区(点)建设工程。推进龙里水乡旅游生态城、冠山文化旅游公园、龙里莲花村赶乡场(二、三期)等项目建设。

红色经典旅游景区提升工程。推进龙里县观音山和倪儿关红军战斗遗址纪念馆、龙里县观音山红军战斗遗址教育基地、龙里县簸箕桥红军战斗遗址抢修工程、龙里县长征文物保护单位整体保护工程、龙里县长征历史步道修缮保护等项目建设。

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谷脚镇观音村近郊旅游休闲基地、龙山镇龙山社区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醒狮镇大岩村乡村旅游示范点、湾滩河镇毛栗寨农业观光游、冠山街道三元河休闲体验游、洗马荷香高寨民族文化体验游等一批重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加快培育龙里县函舍民宿、卧龙客栈、九间房等精品民宿。

旅游基础设施工程。推进龙里大草原朵花营地、龙里旅游厕所、油画大草原骑行道、龙里草原野外露营基地、洗马荷香高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湾滩河镇孔雀寨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

旅游公共服务工程。推进龙里智慧旅游平台、龙里旅游大数据展示中心、龙里游客集散中心、龙里文旅产业创意产销中心建设。

第二节 加快发展大健康服务业

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地制宜打造“医、养、健、管、游、食”大健康全产业链,唱响“健康龙里”服务品牌,积极打造黔中康养基地。

加快生态型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业态,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森林康养、山地康养、草原康养等业态,建成兼具医疗服务、静心养生、康复疗养和生态养老等功能性突出的康养小镇、养心村落。持续完善养生、医养、休闲等一体化康养配套服务设施,健全大健康服务体系,统筹康养基地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 (略) 健身步道、生态体育公园、乡村农体工程全覆盖,建设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温泉康体中心、康养小镇。推动龙溪先导区建设健康产业集聚区,加快德杰龙里大健康生态城、龙里朵花龙隐谷康旅项目建设,支持优强康养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健康旅游产业,创新健康旅游景区康复疗养、康复观光等服务,打造特色健康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健康药食材产业,推进中药材和绿色食材发展,建设一批融合生态农产品种养殖、中医食疗、保健食品等滋补养生基地。

大力发展运动健身产业。加快“运动健身+旅游”发展,打造体育旅游品牌。积极发展以山地户外运动为特色的健康运动产业,重点开发骑行、探洞、攀岩、溯溪、汽车露营、徒步运动等山地户外健身产品,建设一批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示范基地。建立健全“以赛育县,以县促赛”的产业发展机制,打造“骑游龙里”“龙腾龙里”等运动系列精品赛事,带动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用品、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培训等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健康服务新业态。加强“智慧康养”发展,推进龙里太阳谷等一批康养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康养数据分析平台,鼓励发展智慧健康体检和咨询等健康服务,推动智能佩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远程健康检测等设备产品运用。开展社区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试点,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服务管理企业,拓展和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发展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疾病筛查、健康咨询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鼓励发展社区母婴照料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健康医疗产业,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慢病康护等医养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业,发展高端医疗、康复疗养、老年护理等,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推进养老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老年体育、保健疗养、“候鸟式”养老等新业态,着力打造龙里健康养老品牌,加快建设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加快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推动康养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略) 、 (略) 、 (略) 等医疗机构,吸引更多老年群体到龙里旅居养老、健康养老、休闲度假。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动公办养老与民办养老资源统筹、特色养老与基本养老资源统筹,加快建设“太阳谷康养”等一批养老社区,发展以温泉水疗、康养休闲、养老家政等为主的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等老年人服务项目,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支持境外资本投资养老产业。支持本土健康养老企业加快发展, (略) 、社区、 (略) 及民营医疗机构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鼓励健康产品研发和第三方健康服务。加快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建设,深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在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

专栏43大健康服务业重点工程

健康服务重点项目。推进龙里县朵花旅游康养度假项目、德杰龙里大健康生态城、龙里县龙溪湖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中铁我山康养小镇、太阳谷大健康养老小镇、龙隐谷等项目建设。

康养配套设施项目。 (略) 健身步道、生态体育公园、乡村农体工程全覆盖,建设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温泉康体中心、康养小镇,建设一批融合生态农产品种养殖、中医食疗、保健食品等滋补养生基地。

医养重点项目。加快 (略) 、 (略) 、 (略) 等医疗机构,加快建设“太阳谷康养”等一批养老社区。

养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略) 、 (略) 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社区。

第三节 推进大数据服务业创新发展

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培育大数据衍生服务业态,推动重点智慧平台建设应用,打造区域重要的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区。

加快发展大数据服务业。引进应用软件开发外包、呼叫中心外包、大数据服务外包等大数据服务企业,加大智能终端产品应用服务,发展数据处理与运营服务,谋划建设龙里呼叫中心。积极发展大数据软件与服务,推进发展以动漫、游戏、电子竞技、数字档案等为重点的数字新媒体和信息系统集成、软件测试、信息化咨询、软件培训等信息技术服务。围绕智慧城区、龙溪先导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引进一批大数据服务骨干企业,开发物联网传感、智能终端及应用系统,着力提供重点领域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服务,促进大数据服务在各行业的应用。

推进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大数据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大数据衍生服务业态,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着力发展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康养、精准营销等大数据新业态,推动发展网络新兴消费。实施“数字+”普惠服务行动,推进“数字+教育”“数字+医疗”等一批“数字+”民生工程,推动公共服务智慧化。加快推进“智慧治理”,建设龙里民生监督大数据平台、“数字司法”综合性网络平台、智慧警务平台、“智慧消防”“智慧城管”等社会治理项目,加快智慧社区试点示范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专栏5 4大数据服务业重点工程

大数据融合发展工程。实施龙里经济开发区大数据服务中心、 (略) 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龙里县智慧交通、龙里县智慧水利、龙里县智慧文化、龙里县智慧环保等建设项目。

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实施龙里县经济运行监控平台建设工程、互联网+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 (略)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第四章 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做强“龙里服务”系列品牌,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高 (略) 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及运作方式衔接,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加快构建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物流集散基地。到2025年,物流企业信息化率达到80%以上,入驻企业达到60家,现代物流增加值达30亿元。

完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贵州双龙物流园区升级改造,调整优化集聚区现有快递物流产业用地,推进物流企业区域总部、分拨和转运中心、电商仓配等落户,推进仓配一体化,推动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创建,打造生活性物质物流中心。加快推动以龙里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为龙头,建设以快递为主导的面向黔中经济区 (略) 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略) 商业区和大型社区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 (略) 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形成物流仓储配送网络。推进贵海冷链仓储物流港建设,逐步实现冷链仓储配送物流镇(街道)全覆盖。加快建设农产品配送物流中心,推进乡村、社区等末端商贸物流配送网点建设。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借助西部*海新通道、贵阳机场、高铁站等平台通道,推进物流园区与公路、铁路、航空无缝衔接,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建设贵阳至黄平高速洗马镇、醒狮镇高速出口匝道口物流基地,加快推进龙里县综合货运枢纽建设,畅通与龙里至改貌综合物流枢纽区道路,加快发展通道经济和匝道口经济。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加快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应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打造全国智慧物流示范园区和现代国际物流基础服务平台。开展物流与相关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鼓励物流与数据信息、供应链金融、法律事务、保险等业态融合。加快完善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铁路、公路等信息资源,实现区域间和行业内信息共享,鼓励物流重点企业与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公共数据互联互通。推进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城市配送中心开 (略) 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鼓励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和物流企业积极运用国际国内先进物流标准规范物流运行。鼓励应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绿色物流,开展“城市末端高效配送”“共享云仓”等模式创新试点,积极开展无车承运人、智慧物流供应链等试点,建设物流信息示范平台,促进集聚区智能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加快培育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实施重点物流企业培育提升工程,推动现有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贵海二期、韵达园等建设, (略) 物流标杆企业。推进物流与新型建筑建材、健康医药、特色轻工、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积极推进综合物流园区建设,配套建设龙溪先导区新兴产业物流基地、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基地、红星美凯龙智慧物流园、喜百年总部物流功能分区等,培育现代供应链、冷链物流、大宗货物、农副产品、电子 (略) 场的领军物流企业,探索物流“前店后厂(仓)”发展模式,借力贵阳、贵安保税区和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推进物流业提质增效。加快现代物流主体引进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一批知名物流 (略) ,推动物流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培 (略) 、州级龙头企业。

专栏65 现代物流重点工程

物流园区提质工程。积 (略) 快递物流园升级为国家级物流园。推进龙溪先导区建设成为第四方物流基地。加快推进三汇龙里物流园、红星美凯龙智慧物流园、贵州黔货出山综合物流港、贵海冷链仓储物流港、醒狮镇冷链物流配送基地等项目建设。

城乡物流网络工程。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 (略) 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优化商业区和大型社区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配送物流中心,推进乡村、社区等末端商贸物流配送网点建设。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引金入龙”力度,加快建成与龙里县域实体经济相适应、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

引进培育金融主体。实施“引金入龙”工程,改善营商环境,提高龙里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便利度。主动与各金融机构联系,推进金融机构在龙里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推进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普惠金融、大数据金融等企业落户中心城区和龙溪先导区发展。优化乡村(社区)金融主体布局,加快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乡村、社区延伸服务,丰 (略) 场,谋划建设金融小镇。加快引进信用评级、投资咨询、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集聚,构建完善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强银行、证券等金融主体服务设施建设。到2025年,完成“农村金融信用县”的申报创建工作,辖内农户、个体工商户、干部职工、企业及经济组织建档评级实现全覆盖。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创新和推广普惠金融产品,争取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积极推动龙溪先导区建设绿色金融中心、社会财富管理中心。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进有条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重点加强后备资源库企业培育,全力推进重点企业债券发行。 (略) 扩大各类保险承保范围,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创新性金融保险试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有效防范化解县域金融风险。

专栏7 6现代金融重点工程

“引金入龙”工程。引进1-2家金融机构。实施“金融+”行动计划,加快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金融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龙溪先导区金融商务区、金融街区、融资租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金融诚信建设。加快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信用村(组)占比达到85%以上,信用镇(街道)占比达到100%,信用单位占比达到50%以上,创建信用商圈2个,信用企业至少2个,信用园区至少1个,信用社区至少6个,信用坝区至少9个,样板合作社至少15个,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小区逐步创建为信用小区。

第三节 加快发展会展业

坚持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统筹产业布局,延伸会展产业链,加快建设和完善会展场馆及功能配套设施,积极承办国内各类展会,完善会展功能。

推动会展业融合发展。围绕龙溪先导区,加强资源整合,合理布局会展场馆,实施科技创新会展中心、经济开发区会展中心等项目,完善展会会议平台,加强会展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各类会展服务业,鼓励本地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 (略) ,推进以会展企业为龙头,金融、餐饮、策划、广告等行业为支撑和配套的产业延伸发展,提升会展业专业化运作水平。鼓励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来龙里开展会展业务, (略) (略) 场需要举办各类展会。推动展会与龙里特色农业、优势工业、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会展+电商”模式,打造一批会展业与实体经济、特色农产品等相结合的专业会展品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会展业与旅游业、文化体育、养老健康、休闲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协同能力。

(略) 场化发展。加 (略) 场,全力举办各种形式会展,努力承办全国性、省州类会展,大力搞活全县性会展,创新提升会展专业化程度。转变管理模式,推动由政府主导办展转变为引导和支持会展业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减少政府办展,形成“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保障”的会展业发展新模式。探索“会展+基地+交易”模式,拓展会展展示交易功能。

发展智慧绿色会展。支持“互联网+”会展,推进信息技术在会展全产业链的应用,打造智慧型会展。加大传统会展业绿色化改造提升力度,推进绿色环保类产业相关展览、会议活动开展,不断提高绿色会展比例。推进开展绿色展会认证,逐步完善绿色会展社会监管体系。

专栏8 7会展业重点工程

会展业融合工程。实施龙里县科技创新会展中心建设项目、龙里县经济开发区会展中心项目,推进产业融合互促,促进会展服务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融合发展。

会展业品牌工程。通过“产业+会展+电商”模式,打造一批会展业与实体经济、特色农产品等相结合的专业会展品牌。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论坛——龙溪分会场( (略) 建设示范永久会址)。支持“互联网+”会展,推进信息技术在会展全产业链的应用,打造智慧型和绿色会展。

(略) 场培育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会展分支机构落户我县。加强资源整合,鼓励和支持会展企业集团化发展。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

会展业重点项目提升工程。围绕农产品加工、特色轻工、康养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会展项目,分批创建和提升一批生活性服务业重点会展项目。

会展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会展服务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会展产业队*,建立1-2个会展实训基地。

第四节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以设计推广、检验检测为重点,构建特色化科技信息服务产业链,培育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和特色品牌,推动科技设计推广和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创新链拓展服务链,促进科创服务集成化、规模化发展。

加强设计推广服务。以满足特色轻工、制造加工、健康医药、建筑建材等产业科技创新需求,大力发展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技术(产权)交易、科技咨询等行业,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围绕壮大发展现代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服务等重点产业,搭建一批集技术推广应用、创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加速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新产业。大力发展技术(产权) (略) 场,推动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管理咨询等科技咨询服务规范有序发展。

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重点推进特色轻工、制造加工、健康医药、建筑建材等产业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机构)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在线检测新业态。 (略) 内外大型检验检测机构,鼓励其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不断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鼓励业务相近或相同的检验检测机构跨部门、跨行业整合重组,培育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的检验检测企业。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争创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加强龙头型创新企业培育,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研发体系建设,通过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科技文献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孵育孵化等平台建设,完善公共创新平台支撑体系。 (略) 所、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进行科研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打造特色县域创新载体。

专栏9 8科技服务业重点工程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以高新区等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一批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全链条。加快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双创”基地。

聚集示范区建设工程。依托产业园区,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略) 内外大型检验检测机构。

科研创新建设工程。打造以生物医药为主的加工制造和国际研发集群,建设国际创新孵化基地、龙溪科技创新中心。

第五节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坚持产业引导、政策扶持、环境营造的发展导向,加快发展与龙里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匹配的特色人力资源服务,努力把龙里打造成为全州重要的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

(略) 场主体。鼓励支持个人和社会组织创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进现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组建企业联盟,鼓励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多元化人 (略) 场主体, (略) 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扶持打造一至两家实力雄厚、影响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培育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支持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盟、融资等方式,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

强化人力资源服务。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人力资源服务商标,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推动形成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 (略) 内 (略) 所、 (略) 校及各类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水平等级认证工作。通过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服务产品推介等活动,着力搭建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推广平台。培育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组织,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

专栏10 9人力资源服务业重点工程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工程。加快完善龙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完善镇级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

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龙里县创业孵化园的建设,推进实施龙里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推进建设龙里县经济开发区劳动者就业平台项目。

就业促进重点工程。加快建设龙里 (略) 场、龙里县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培育一支 1000人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就业联络员和劳务经纪人队*,每年为1万人次以上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建设一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实现4000人以上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龙里技教城建设项目、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第六节 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优化总部企业发展环境,提升总部经济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龙溪先导区加快打造成总部经济和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

加快培育健康医药及特色轻工产业总部经济。加快建设健康医药特色产业园,围绕生物制药、中药民族药、健康药食材、道地中药材等产业领域,积极发展医药研发与制造、健康药食材研发与制造、道地中药材研发、医疗器械制造等科研创新产业,着力引进医药优强企业总部落户发展。积极培育本土医药成长型总部企业, (略) (略) 校和医学研究机构进行医药研发创新合作,做大做强瑞和制药等科技创新骨干企业,推动本地医药总部企业发展壮大。围绕特色轻工产业领域,聚焦上下游产业链,着力引进食品加工及特色轻工产业企业总部落户发展,加快培育本土特色轻工企业发展成总部企业。

加快培育物流贸易总部经济。加快引进现代物流主体,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略) 、州级龙头企业总部。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县设立区域性物流总部,支持大型物流总部企业在我县设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仓储等职能性总部。加快物流企业区域总部、分拨和转运中心、运营和研发中心落户,推进韵达贵州(龙里)电商总部基地项目建设。依托区位条件和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吸引区域贸易企业总部或企业物流、供销、服务咨询和创新功能进驻。

加快培育科研创新总部经济。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加快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科研创新总部集聚。加快龙溪先导区新型工业园建设,打造创新孵化平台,推动龙溪先导区建设科技教育研发中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我县设立研发总部,进行研发活动、研发战略决策、研发资源配置和研发业绩管理,打造众创空间和云服务平台,推进建设高标准龙溪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产业园。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吸纳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总部落地发展,突出引进各类高校及其科研机构相衔接的独立研发中心, (略) 所、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进行科研合作,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咨询服务。

加快培育精品楼宇经济。盘活整合一批闲置楼宇,引导总部企业进驻现有楼宇,对空置楼宇进行充实提升、业态调整和功能置换,减少楼宇空置面积,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新增建设一批优质楼宇,鼓励总部企业建设总部楼宇,严把商务楼宇建设标准,推动总部办公、商务、休闲、时尚、文娱、交通、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楼宇经济集聚。

着力培育壮大总部企业。全力招引县外总部企业,围绕先进制造业、健康医药、特色轻工、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大型央企、国内500强、专业领域500强为重点,积极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县设立各类职能型总部,着力引进优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在我县设置综合型总部或职能型总部。大力培育本地总部企业,围绕我县打造四大工业产业集群,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黔中旅游集散地,大力扶持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实施总部企业培育工程,在新型建材、特色轻工、健康医药、装备制造及机械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领域,筛选确定一批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大的骨干企业作为成长型总部企业,支持其加快成长,促进全县总部经济规模和质量整体提升。鼓 (略) 场化手段,整合企业资源,以吸收合并、新设合并、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方式设立综合型总部。

专栏101 总部经济重点工程

健康医药总部经济工程。围绕生物制药、中药民族药、健康药食材、道地中药材等产业领域,引进医药优强企业总部落户发展。

特色轻工产业总部经济工程。围绕食品和特色轻工产业领域,着力引进食品加工及特色轻工产业企业总部落户发展。

物流贸易总部经济工程。着力引进和培育1-2家物流总部企业,推进韵达贵州(龙里)电商总部基地项目建设。

科研创新总部经济工程。加快龙溪先导区新兴产业孵化园建设项目,加快瑞和大健康医药产业园、卡布婴童用品产业园、天文光电数字内容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龙溪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产业园建设工程。高标准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着力引进医药、电子信息、大数据等优强企业总部落户,力争园区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精品楼宇经济工程。建设一批优质楼宇,鼓励总部企业建设总部楼宇。

第五章 高质量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和消费升级趋势,引导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高品质发展,加快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生活服务体系。

第一节 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

实施现代商贸创新发展工程,建设城镇消费商圈,大力拓展农村消费,推动商贸流通转型升级,创新商业服务模式,推进商贸业集聚发展,打造大贵阳商圈副中心。

高标准布局商业聚集区。构建以县城和龙溪先导区为双核心、以五个镇商贸圈为辅助的“二核心五辅圈”现代商贸格局。推动商贸业集聚发展,完善建设城区商业综合体、核心商圈、商业中心,打造一批城区商业街区和特色商贸步行街。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优 (略) 场,加快建设公益性 (略) 场,改造建设一批镇(街道)商贸 (略) 场,谋划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

优化便民服务设施。完善社区商业配套,围绕“购物不出区”的目标,推动大型国有企业和连锁品牌企业以连锁经营形式在社区 (略) 、智能微菜场、公益 (略) 场、直销菜店、便民药店、农产品直营店等必备型业态,建设“10分钟”便民消费圈。推动“社区和农村互联网+商贸”深度融合,鼓励发展社区生鲜电商平台,支持在小区、办公楼等区域布局生鲜自提柜、智能贩菜机等智慧微菜场。优化乡村便民商业网络,改造建设一批镇商贸中心、配送 (略) 场,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和商贸配送站点,培育以镇集配分拨中心为主体的微商圈。

推动商贸业转型升级。推动批发零售业创新发展,推动新 (略) 建设, (略) 综合体、 (略) 场、景区开展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互联互通融合创新试点。改善零售业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城乡零售商业网点,优化零售商业结构,推动城乡零售商业全面升级。推动传统批发零售渠道网络化,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流通体系,支持批发、零售等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培育引进一批供应链服务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中心城区 (略) 场集聚优势, (略) 场功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双龙商旅小镇、双龙 (略) 场、万豪家 (略) 场和聚百 (略) 场 (略) 场,培育发展各 (略) 场,增强批发贸易产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推进传统农批(贸)市场信息化改造提升,推动农村电商与供销系统网点的融合升级,促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融合。

专栏112 现代商贸重点工程

商业集聚区升级工程。实施贵州聚百 (略) 场、贵州国际旅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魔都娱购公园项目、奥特莱斯商贸、 (略) 龙里高新区商业服务配套、喜百年装饰总部及智能家居生产线、龙里县打草河沿线商业街开发等项目建设。支持社区商业提升改造,培育一批新型社区商业中心。

批发零售业提质工程。加快批发零售信息化改造,提升批发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大对批发 (略) 场的培育扶持力度,增强批发零售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略) 场转型工程。推 (略) 场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传 (略) 场“互联网+”转型升级。 (略) 场改造提升,加强定 (略) 场管理,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改善经营购物环境。

第二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深度挖掘龙里文化内涵,精心塑造龙里文化品牌,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增强民族和创意文化引领功能。

加强文化资源要素整合。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人才提升六个基础工程,大力挖掘红色文化,打造“龙里红色文化带”,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推进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展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等保护专项行动。

着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改造提升民族民间工艺、演艺、音乐、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着力培育发展动漫、演艺会展、广告传媒、网络文化、虚拟现实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龙里云龙文化旅游休闲园区、孔雀布依风情园、龙溪文旅产业园、山地草原生态文化游乐区、摆省苗族文化园等建设,积极推进平坡打造农民画特色工艺品专业村。发展壮大民族文化艺术、民族演艺演出等产业,扶持一批特色文化研究宣传展示项目,大力开发生产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市场潜力的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积 (略) 场主体,发展壮大贵州贵秀文化演艺等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创作一批具有龙里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

加快文化产业品牌创建。做强做响七夕布依情歌节、苗族跳洞、跳月、杀鱼节、刺梨赏花(品果)节、龙里大草原帐篷节等文旅节庆活动。培育一批文化创意品牌,持续打 (略) 、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提炼、整合提升现存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资源,使之成为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龙里文化,实现文化价值再生性利用。围绕民风民俗、传统工艺、民间文艺等,研究创作一批传承龙里特色文化的文艺作品。 (略) 内外精品文化项目,积极承办刺绣、美术、根雕、民族歌舞等各类文化会展活动,不断扩大龙里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专栏123 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文化产业重点工程。加快醒狮镇大岩根雕产业园、洗马镇印苗刺绣传承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文化产业品牌创建工程。提升推出一批民族歌舞、节庆会展、文创等领域文化行业品牌。提升推出一批刺绣、根雕等特色产品品牌。

第三节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坚持“住房不炒”原则,不断优化住房供需结构,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稳步发展功能性地产。立足龙里生态优势与气候条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撑生态文化旅游和商务服务业,推进稳步发展旅游地产、康养地产和文化地产,打造生态型地产,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依托城镇空间结构、生态景区分布和交通网络, (略) 综合体建设为重点,住宅与商业地产并重,引导房地产业合理布局。依托商务中心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重点打造不同功能 (略) 综合体。依托不同的生态、自然和区位条件,打造普通商品房与高档商品房并重的住宅项目。围绕高端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高端写字楼、高星级酒店和高级商务公寓,促进楼宇经济发展。

强化城镇住房保障和居住品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完善长租房政策,畅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转换通道。积极改善城镇面貌,健全城镇绿地、绿廊、公园体系,建设一批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镇级、社区级公园,加强公共卫生和环境整治,提升城区品位。全面加强城镇容貌、 (略) 、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和治理。加快“智慧城区”建设。

规范发展房地产延伸产业。大力发展节能、节水、绿色、低碳住宅,完善住宅产业化链条,加快建筑建材产业发展。加强住宅小区周边教育、医疗、商贸服务配套建设,大力发 (略) 场,规范 (略) 场。促进房地产评估、经纪、土地评估和登记代理机构专业化发展,规 (略) 场秩序。推动物业管理、家装设计、安装维修等关联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实现房地产业向建设与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型。

专栏134 房地产业重点工程

保障性住房工程。将持有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优先解决已在中心城区、重点镇等稳定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的住房问题,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加快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房地产中介整治工程。开展房地产中介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中介行为, (略) 场秩序,提高中介服务水平,促进房地产中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

依托龙里特色产业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社区电商、农村电商,推进一体化运营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大数据与特色产业深 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产业链, (略) 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基地配套完善电商产业基础设施,加快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县级运营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做优做强特色产品电商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企业。推动线上交易,推进大型商场、购物中心、 (略) 、 (略) 场等网上销售业务,鼓励居民生活服务业采用团购、体验、配送等方式,加快构建电子商务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电子商务向教育、医疗、物流、文化、服务贸易、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领域拓展,大力发展电子旅游、网络教育、 (略) 、 (略) 场、社区电子商务等电子商务应用。深入推动“黔货出山”工程。实施农村电商工程, 推动刺梨、茶叶、中药材、油茶和民族工艺品等龙里特色优势 产品线上交易,构建农村电商一体化运营体系,建设国家电子 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镇、村。

专栏145 电子商务重点工程

推进韵达贵州(龙里)电商总部基地建设,推动城乡电子商务设施提质升级,加快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县级运营平台、绿金在线中药材电商交易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做优做强特色产品电商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企业,持续扩大京东、阿里等知名电商企业的运营网点。

第五节 繁荣发展家政服务业

推进家政服务由提供基本服务向专业化方向拓展,培育家政服务品牌和企业,支持家政企业开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家政进社区和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示范建设。着力提升社区养老和托育配套服务,推广“一老一小”现代化社区服务模式,加快建立“养老托育一体化”家政服务链条。提高家政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探索“平台+管家”服务新模式,拓展“数字社区”“云生活”等现代化社区服务模式,发展针对个性化、定制化家政服务。加快家政服务产业提质升级,推进家政服务员工规范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家政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培育一批模式创新、服务优质的企业和品牌。加强我县家政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家政技能人才培训。

专栏156 家政服务业重点工程

家政服务品牌创建。实施家庭服务职业培训基地质量提升工程,打造家政培训品牌基地。

劳务对接。开展 (略) 家政服务劳务对接行动。积极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鼓励组建本地劳务服务企业,广泛吸纳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人口及困难人员就业。

第六章 重点任务

坚持特色打造,实施重点突破,牵引全面发展,积极抢占产业新高地,培育形成发展新优势,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

第一节 培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快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着力培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进产业融合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建立一批农业科技联盟,打造一批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大力发展农资供应配送、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等专业化服务,创新 (略) 场流通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快递物流基础设施。推进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服务型制造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建设一批制造业服务化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生产服务支撑平台,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服务化并进。推动现代服务业内部融合,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促进“设计+”“物流+”“旅游+”“养老+”等跨界融合发展,培育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载体。

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开展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和服务质量检测能力提升行动。提升服务标准水平,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提升服务品牌影响力,积极推动服务业企业自主品牌创建,重点培育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文化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创建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品牌, (略) 内外有影响力的龙里服务业品牌企业和服务品牌。

第二节 增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

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 (略) 场主体,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推动现代物流集聚区提质增效。重点提升信息和数据分析、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平台服务能力。完善集聚区管理机制,创新集聚区管理模式,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专业化园区运营商,不断提高集聚区开发建设、 (略) 场化和专业化水平。

(略) 场主体培育。创新企业培育新机制,深入推进“千企引进”工程和产业大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略) 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提升企业能级,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多种形式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重点围绕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文化产业、养老服务、会展服务等领域培育龙头企业。

第三节 提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放水平

大力拓展区域合作空间,不断提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放水平。

积极推进双向开放。坚持引资引技和引智同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有序推进金融、商贸、文化、医疗、旅游、大数据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注重引进国内地区总部、运营中心、采购中心等企业区域总部和知名服务业企业,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先进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新型业态和服务模式。完善服务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业企业,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全面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强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加快区域发展合作进程,进一步强 (略) 的功能对接与互动,打造贵阳周边服务业发展重要集聚区。加强各镇(街道)板块合作分工、优势互补,促使全县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优化内部联动,增强区域实力。扩大开放与合作,通过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来我县投资设立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做好服务业对外招商引资项目的研究、策划、组织和推介等工作,大力引进内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旅游康养、大数据服务、文化会展、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开展跨区域经营,建立健全跨区域营销网络。加强国内外发达地区服务业交流与合作,探索合作途径,进一步增强合作的紧密度,在合作中拓展我县服务业发展空间。

第四节 优化服务业发展营商环境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维 (略) 场环境,积极开展服务业大招商,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建设高效透明政务环境,深化“一窗通办”总门户建设,推进各领域政务服务接入“一网通办”总门户,实现“一网办”。建设全县统一的线下窗口管理平台,细化窗口工作标准,实现“一窗办”。坚决杜绝各类变相审批,严控新增审批事项,精简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及收费内容。创新审批方式,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从服务群众的角度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打造“贵人服务”营商环境品牌。

维 (略) 场环境。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略) 场主体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不合理限制措施,切 (略) 场主体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信用评级评价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严格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开展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专项清理行动。

积极开展服务业大招商。完善招商工作机制,用活“东部企业+贵州资源、 (略) 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合作模式,围绕服务业创新发展重点,深入实施领导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央企民企招商、网络招商和以商招商。加强对服务业重大产业项目的协调和调度,推动招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第七章 保障措施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组织作用。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服务业工作会议,决定服务业发展重大事项,协调服务业发展的跨领域和跨部门重大问题,强化服务业协调例会机制在精准服务方面作用,协调解决服务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强化组织实施。做好服务业规划实施工作,健全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的统筹协调、跟踪督查和考核机制,对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各镇(街道),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做好规划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工作。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持

用好用活产业政策。用足用好国家、省、州服务业发展相关产业政策,制定落实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平台、重点项目和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完善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在整合现有服务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加大对“四转”企业重点项目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安排县级新增 (略) 场主体培育奖励资金。加快构建微型企业成长壮大扶持体系,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微型企业“接力”帮扶机制。县财政年度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资金使用效果及财力状况逐步增加,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奖励等多种方式扶持服务业。用足用好上级服务业发展资金、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等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强化对“四转”企业税费政策支持,落实企业股改重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股改企业缓缴股改产生的相关税款,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税收政策问题。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认定力度,做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全面清理服务领域收费,切实压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第三节 加强要素支撑

创新融资服务方式。 (略) 场化手段,探索建立服务业投资基金,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支持服务业企业运用发行债券、股权融资、投贷联动、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各类银行机构、股权投资基金、信托投资机构、金融租赁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中小微服务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保障服务业用地需求。建立健全服务业用地保障机制,优先满足服务业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服务业的用地需求。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服务业项目,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按用地需求和建设时序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对列入县级服务业重点项目的优先供地,对落户我县的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总部、地区总部、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自建办公用房的,由县级政府供地;对符合我县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文化教育、旅游配套、体育娱乐等项目用地,参照国家产业政策用地地价执行。鼓励各类企业盘活现有建设用地优先发展服务业,工业企业利用自有厂房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仓储物流等自营生产性服务业,可不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

强化人才引培力度。重点引进和培养面向具有行业 (略) 场开拓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通晓先进技术又擅长现代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专业化高素质适应服务业行业发展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强化专业型服务人才培养,集成利用政产学研及社会培训资源,提高专业型服务人才培养效率。制定实施优惠人才引入制度,加快引进通晓国际惯例、擅长国际交往的金融、保险、贸易、中介等专业人才。职业学校中增设信息咨询、商贸物流、旅游管理、文化会展和大数据应用等服务业紧缺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服务业专业教育,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服务型行业人才,促进人才引进与培育的结合。

第四节 强化项目支撑

加强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谋划。围绕做大做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经济业态,以项目建设促进规划落实,建立县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库,推动各部门、镇(街道)服务产业项目库建设。完善“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服务业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积极争取中央各类财政资金支持, (略) 、州级财政支持服务业发展各类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引导要素资源优先支持列入县服务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的重点项目。

加强项目管理。严格建设管理程序,落实项目建设各项监管制度。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跟踪调度与研究分析,根据项目推进实际和服务业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实施动态管理。

第五节 完善统计监测

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加强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动态监测和形势分析,全面提升服务业统计能力。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数据交流与共享,加强新兴服务业统计研究,准确及时反映新兴服务业发展状况。

第六节 加强实施监督

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发挥行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规划实施定期考核机制,确保责任到人,使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并将各项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 (略) 场主体行为实施,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推动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加强规划的监督考评,强化目标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严格实行奖惩责任制。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加强规划宣传,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规划实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目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1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基础 1

第二节 “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

第二章 总体要求 4

第一节 基本思路 4

第二节 基本原则 4

第三节 发展定位 5

第四节 主要目标 7

第五节 发展布局 8

第三章 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9

第一节 加快发展旅游业 10

第二节 加快发展大健康服务业 15

第三节 推进大数据服务业创新发展 18

第四章 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9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20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 22

第三节 加快发展会展业 24

第四节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25

第五节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27

第六节 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29

第五章 高质量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31

第一节 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 32

第二节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34

第三节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35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 37

第五节 繁荣发展家政服务业 38

第六章 重点任务 39

第一节 培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39

第二节 增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 40

第三节 提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放水平 41

第四节 优化服务业发展营商环境 42

第七章 保障措施 43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43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持 44

第三节 加强要素支撑 45

第四节 强化项目支撑 46

第五节 完善统计监测 47

第六节 加强实施监督 47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根据《龙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龙里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是全县“十四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动指引,是编制全县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聚焦重点产业抓发展,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特色产业优势凸显,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时期,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增加值由2015年的17.7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1.62亿元。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41.6,服务业对全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特色产业优势凸显。旅游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建成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成功创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7.88亿元。商贸物流加快发展,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快递物流集散中心,日均快件 (略) 的95%以上, (略) 最 (略) 场。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医、养、健、管、游、食”深度融合, (略) 级生态体育公园2个,成功承办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获得“ (略) 十佳全民健身模范县”称号。

新业态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2家,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4.49亿元。积极培育大数据信息服务产业,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亿元。

第二节 “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县将与全国、全省和全州一道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深入应用,推动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有利于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催生新业态、培育新动能。“十四五”期间,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多重叠加实施,有利于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省州大力实施大数据、大生态、乡村振兴三大战略,强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有利于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新供给、激发新活力。

在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县服务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加了服务业稳增长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业加快发展。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抢抓发展机遇,围绕服务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增加了集聚高端要素的难度。县域服务业要素流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壁垒和障碍还不同程度存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增加了服务业规模扩大的难度。

纵观国内外形势,“十四五”时期仍是我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发展动力更为强劲,服务业发展各方面有利因素逐渐增多,科学确定发展路径,奋力开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基本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的重大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力 (略) 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高端化、信息化,加快特色优势服务业大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大跨越,实现生活性服务业大提升,着力打造黔中旅游会客厅、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商贸中心、黔中康养基地,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聚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努力开创“富庶、生态、文明、和谐、幸福”龙里新未来提供坚实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发挥优势,特色发展。突出生态、文化和区位优势,加快推动商贸物流、大旅游、大健康等特色服务业规模扩大,实施一批支撑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全力形成特色引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鼓励企业深入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供给质量,满足需求、引导消费。加快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产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业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略)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加大政府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引导企业主体的投资和发展方向,坚持服务业发展的公益性与效益性相统一。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全面深化服务领域改革,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构建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抢抓内*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西部*海新通道建设机遇,深度参与区域分工合作,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开放深度广度,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潜力。

第三节 发展定位

打造黔中旅游会客厅。围绕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周末近郊游、假日休闲游、康养度假游”,发展“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生态地产”“旅游+体育竞技”“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特色商品”等旅游业态,构建山水观光、文化研学、养生度假、乡村田园、商务旅游、山地体育、森林探秘、民俗体验旅游八大产品体系,提升“中国最美健康养生旅游名县”品牌价值,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发展,打造黔中旅游集散地。

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抢抓西部*海新通道建设机遇,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提质升级,推动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加快综合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基地、冷链物流、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建设,培育壮大物流骨干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

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推进商贸业集聚发展,打造大贵阳商圈副中心。高标准布局商业聚集区,推进与贵阳双龙商圈联动发展,打造城镇各类商业综合体、商圈街区,打造一批城区商业街区和特色商贸步行街,加快建设专 (略) 场,推动龙溪先导区打造商贸服务基地建设。

打造黔中康养基地。实施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加快龙溪先导区建设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业态,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森林康养、山地康养、草原康养等业态,建成一批康养小镇、养心村落、体育服务综合体、温泉康体中心、康养小镇。

第四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县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13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10%以上。企业数量达4000户,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45%,服务业税收收入达1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以上。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业、大数据、大健康特色优势服务业实力显著增强,旅游总收入大120亿。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发展,现代物流产值达30亿。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以上。

集聚辐射持续增强。服务业集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略) 快递物流园升级为国家级物流园,力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3家,力争培育总部型企业1家以上,力争建设一批优质楼宇。

专栏11 “十四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

属性

1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91.62

130

10以上

预期性

2

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

41.6

42

——

预期性

3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3

15

——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4.5

8.5以上

——

预期性

5

服务业企业数(户)

3000

4000

——

预期性

6

服务业税收收入(亿元)

12

18

——

预期性

7

服务业从业人员(万人)

4

5

——

预期性

8

现代物流产值(亿元)

-

30

-

预期性

9

旅游总收入(亿元)

77.88

120

9

预期性

第五节 发展布局

根据区位条件、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等因素,结合全县总体产业布局,整合区域资源、促进服务要素跨区域流动,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着力构建“一核三轴多点”的服务业总体空间布局。

做强服务业发展核心区。环绕龙架山生态绿色核心和文化象征,打造以县城、 (略) 经济带、龙溪先导区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引领全县服务业全面发展。县城重点发展以中央商务区、重要商圈、商贸街区、 (略) 场、社区商贸店、商贸物流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龙溪先导区加快推进龙里大健康发展区、龙溪高端健康养生区、莲花旅游度假区等建设,重点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科技教育服务、健康养生服务、会议会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 (略) 经济带推进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生活性服务业等。

做优服务业发展轴。依托交通、城镇建设,构建 (略) 服务业发展轴、融贵服务业发展轴、全域城镇特色服务业发展轴。建设“ (略) 服务业发展轴”,打造串联三元—县城— (略) 经济带—龙溪先导区的服务业发展轴线,为做大做强服务业核心区提供重要发展支撑。建设“融贵服务业发展轴”,打造龙山—谷脚两个镇临近贵阳的服务业发展轴线, (略) 经济带、龙溪先导区同贵阳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全域城镇特色服务业发展轴”,打造贯穿全县6个镇(街道)的特色服务业发展轴线。

做精服务业特色节点。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创新资源观、重视差异化,打造以“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村寨”为主的各具特色服务业节点。发展壮大特色小城镇,着力将醒狮镇、洗马镇、湾滩河镇分别打造为商贸集散型、交通商贸型、田园风光型特色小城镇。培育发展特色小镇,打造商贸流通类、文旅康养类等特色小镇,推进龙里水乡文化旅游、双龙商贸物流小镇等5个特色小镇建设,培育1- (略) 级或国家级特色小镇。加快乡村旅游村寨建设,重点打造龙里水乡和厉家庄、栗木寨、坝上村、孔雀寨、茶乡村、大新村、香高寨、羊昌村、大岩村等特色旅游村寨,发展乡村休闲、娱乐度假、创意农业、亲子游乐等旅游。

第三章 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突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推动旅游业、大健康产业、大数据等特色优势服务业规模壮大、质量提升。

第一节 加快发展旅游业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主动融入贵阳旅游大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旅游大提质。到2025年,力争实现旅游总人数达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亿元,力争接待过夜游客数量突破百万人次。

(略) 场主体。积极拓展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车队、乡村旅游等产业链,培 (略) 场主体,大力培育和引进旅游龙头企业,发挥县属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旅游开发带动作用,提升旅游经营能力和水平。加大旅游投资,拓展旅游业务,增强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研发能力,着力实施旅游商品品牌化行动,做大做强以“刺梨”为引领的旅游商品体系,打造具有龙里标志、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提升旅游购物消费水平。大力实施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系统梳理停工、停业和低效项目, (略) 场化方向,坚持分类施策,确保到2023年基本完成闲置低效项目盘活工作,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投入产出效益。

优化全域旅游布局。打造“两山两河”的山水生态大格局,充分利用“两山两河”周边的高山台地、温泉、森林、峡谷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巫山古岩画、苗族古歌、平坡苗画、印苗刺绣等人文旅游资源,构建覆盖全县的“一城一圈三线五区”旅游发展格局。加快莲花文化消遣城建设,突出夜文化消遣的特点,推进形成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形成联通贵阳城郊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圈,着力发展休闲自驾游。着力打造龙溪旅游产业先导发展线、湾滩河田园乡愁假日休闲精品线、洗马醒狮乡村振兴农旅新业态发展示范线。加快建设莲花文化娱乐消遣体验区、龙溪温泉医养商旅休闲区、中铁康体旅居度假区、草原峡谷运动野营游憩区、美丽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区。

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山水观光、文化研学、养生度假、乡村田园、商务旅游、山地体育、森林探秘、民俗体验旅游八大产品体系,加强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周末近郊游、假日休闲游、康养度假游”,加强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努力打造全域旅游产品要素体系,着力塑造以草原台地和山间峡谷相结合的“一高一低”旅游体验,加快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大双龙镇˙巫山峡谷景区、油画大草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开发力度,实现景区提质扩容的目标。完善莲花湿地休闲体验区、云从朵花温泉度假中心、龙溪科技创新中心等配套设施,培育创新夜间文化旅游娱乐和消费产品,打造推出贵阳-双龙镇·巫山峡谷景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莲花湿地休闲体验区-油画大草原最美休闲游、贵阳-大岩旅游区-高寨旅游区-清水江乡村最淳休闲游、贵阳-十里刺梨沟-莲花湿地休闲体验区-油画大草原-孔雀寨山地户外和民俗风情游等重点精品线路,积极建设一批面向贵阳周边一日体验游精品线路,联动周边地区,打造龙里—都匀—三都—荔波区域旅游线路。到2025年,力争打造5条精品旅游线路。

推动“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旅游+”“+旅游”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文旅、农旅、工旅、商旅、体旅、康旅等领域融合,完善旅游全产业链,做强多元旅游业态。加快“旅游+文化”发展,推动冠山文化、刺梨文化、龙文化和红色文化建设,挖掘与包装传统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农业”发展,加快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同步发展。加快“旅游+林业”发展,依托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完善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加快“旅游+工业”发展,完善恒力源刺梨、雪花啤酒、卡布婴童等企业的旅游观光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特色商品”发展,提质开发平坡农民画、大岩根雕、印苗刺绣等民间手工艺品,重点扶持刺梨系列产品、辣子鸡、肉饼鸡、野生菌、金丝皇菊等农特产品、特色菜肴、绿色天然食品开发。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园区、新型田园综合体、康养基地、生态农庄、乡村民宿、特色小镇、森林人家,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健身旅游等新业态。加快推进龙里水乡和厉家庄、栗木寨、坝上村等特色旅游村寨建设,不断完善孔雀寨、茶乡村、大新村等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功能,打造龙里水乡生态旅游区等一批旅游综合体、特色旅游小镇和旅游村寨。加强重点旅游景区与周边乡村旅游村寨通村道路、串寨路、串户路衔接,打造覆盖全县各镇(街道)的乡村旅游点。加快建设湾滩河孔雀寨和毛栗寨、冠山街道三合社区、洗马荷香高寨和羊昌村、醒狮大岩村等一批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和创意农业园区。到2025年,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寨5个,力争标准及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和三星级及以上经营户达100家以上,培育30家以上特色民宿。

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围绕“旅游目的地+游客集散地”,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完善景区设施和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从景区景点建设管理向旅游目的地综合管理转变,从观光旅游主导向旅游休闲度假、游客集散地转变。改造提升一批旅游公路,推进旅游风景道、乡村绿道、健身步道、森林步道等建设,打通景点景区连接线,建设一批公路服务区、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配套设施。完善云合山、湾滩河基础设施,完成环云合山旅游公路、草原直达湾滩河旅游公路提质工程。大力发展旅游食宿,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酒店品牌,加快各类星级酒店、饭店建设,创新开发一批精品客栈、特色民宿、帐篷酒店、房车自驾车营地等新兴住宿业态,建设一批特色民族美食餐饮名店和餐饮美食街。建设一批旅游商品购物点和娱乐设施。

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围绕贵阳、重庆、广州 (略) 场,加快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旅游推介窗口,进一步搭建立体营销体系,强化一对一精准营销。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推进旅游智慧营销和旅游品牌宣传推介。持续培育“国内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十里刺梨沟赏花(品果)节”等旅游节事活动品牌,包装宣传特色节庆、民俗产品等特色资源,持续提升龙里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好旅游景区安全工作,进一步规 (略) 场监管,保障旅游权益。加强专业化旅游队*建设,培育一批优秀营销团队。

推动智慧旅游发展。推动“大数据+全域智慧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引导景区景点广泛应用网络预约、购票,提高产品服务、企业治理的智慧化程度。整合旅游景区监控系统等资源,实施旅游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工程,形成集产品推广、服务预订、实时查询、导游导览、投诉受理等功能于一体的龙里旅游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以实现区域景区“一体化”为重点,完善景区旅游通信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旅游景区5G全覆盖。加强旅游景区的游客集中区域、环境敏感区域、旅游危险地带监控设施建设。

专栏23 旅游业重点工程

重点景区景点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双龙镇·巫山峡谷、龙里油画大草原、国家3A级旅游景区湾滩河孔雀寨、十里刺梨沟、冠办大新贾托山、摩都娱购公园等提质升级,丰富景区旅游业态;加快云从朵花温泉度假中心、龙溪科技创新中心、双龙世界酒博园、龙里观音山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融创萌宠亲子乐园、贵州龙隐谷等项目建设。

人文型旅游景区(点)建设工程。推进龙里水乡旅游生态城、冠山文化旅游公园、龙里莲花村赶乡场(二、三期)等项目建设。

红色经典旅游景区提升工程。推进龙里县观音山和倪儿关红军战斗遗址纪念馆、龙里县观音山红军战斗遗址教育基地、龙里县簸箕桥红军战斗遗址抢修工程、龙里县长征文物保护单位整体保护工程、龙里县长征历史步道修缮保护等项目建设。

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谷脚镇观音村近郊旅游休闲基地、龙山镇龙山社区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醒狮镇大岩村乡村旅游示范点、湾滩河镇毛栗寨农业观光游、冠山街道三元河休闲体验游、洗马荷香高寨民族文化体验游等一批重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加快培育龙里县函舍民宿、卧龙客栈、九间房等精品民宿。

旅游基础设施工程。推进龙里大草原朵花营地、龙里旅游厕所、油画大草原骑行道、龙里草原野外露营基地、洗马荷香高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湾滩河镇孔雀寨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

旅游公共服务工程。推进龙里智慧旅游平台、龙里旅游大数据展示中心、龙里游客集散中心、龙里文旅产业创意产销中心建设。

第二节 加快发展大健康服务业

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地制宜打造“医、养、健、管、游、食”大健康全产业链,唱响“健康龙里”服务品牌,积极打造黔中康养基地。

加快生态型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业态,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森林康养、山地康养、草原康养等业态,建成兼具医疗服务、静心养生、康复疗养和生态养老等功能性突出的康养小镇、养心村落。持续完善养生、医养、休闲等一体化康养配套服务设施,健全大健康服务体系,统筹康养基地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 (略) 健身步道、生态体育公园、乡村农体工程全覆盖,建设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温泉康体中心、康养小镇。推动龙溪先导区建设健康产业集聚区,加快德杰龙里大健康生态城、龙里朵花龙隐谷康旅项目建设,支持优强康养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健康旅游产业,创新健康旅游景区康复疗养、康复观光等服务,打造特色健康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健康药食材产业,推进中药材和绿色食材发展,建设一批融合生态农产品种养殖、中医食疗、保健食品等滋补养生基地。

大力发展运动健身产业。加快“运动健身+旅游”发展,打造体育旅游品牌。积极发展以山地户外运动为特色的健康运动产业,重点开发骑行、探洞、攀岩、溯溪、汽车露营、徒步运动等山地户外健身产品,建设一批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示范基地。建立健全“以赛育县,以县促赛”的产业发展机制,打造“骑游龙里”“龙腾龙里”等运动系列精品赛事,带动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用品、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培训等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健康服务新业态。加强“智慧康养”发展,推进龙里太阳谷等一批康养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康养数据分析平台,鼓励发展智慧健康体检和咨询等健康服务,推动智能佩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远程健康检测等设备产品运用。开展社区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试点,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服务管理企业,拓展和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发展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疾病筛查、健康咨询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鼓励发展社区母婴照料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健康医疗产业,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慢病康护等医养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业,发展高端医疗、康复疗养、老年护理等,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推进养老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老年体育、保健疗养、“候鸟式”养老等新业态,着力打造龙里健康养老品牌,加快建设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加快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推动康养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略) 、 (略) 、 (略) 等医疗机构,吸引更多老年群体到龙里旅居养老、健康养老、休闲度假。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动公办养老与民办养老资源统筹、特色养老与基本养老资源统筹,加快建设“太阳谷康养”等一批养老社区,发展以温泉水疗、康养休闲、养老家政等为主的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等老年人服务项目,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支持境外资本投资养老产业。支持本土健康养老企业加快发展, (略) 、社区、 (略) 及民营医疗机构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鼓励健康产品研发和第三方健康服务。加快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建设,深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在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

专栏43大健康服务业重点工程

健康服务重点项目。推进龙里县朵花旅游康养度假项目、德杰龙里大健康生态城、龙里县龙溪湖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中铁我山康养小镇、太阳谷大健康养老小镇、龙隐谷等项目建设。

康养配套设施项目。 (略) 健身步道、生态体育公园、乡村农体工程全覆盖,建设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温泉康体中心、康养小镇,建设一批融合生态农产品种养殖、中医食疗、保健食品等滋补养生基地。

医养重点项目。加快 (略) 、 (略) 、 (略) 等医疗机构,加快建设“太阳谷康养”等一批养老社区。

养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略) 、 (略) 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社区。

第三节 推进大数据服务业创新发展

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培育大数据衍生服务业态,推动重点智慧平台建设应用,打造区域重要的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区。

加快发展大数据服务业。引进应用软件开发外包、呼叫中心外包、大数据服务外包等大数据服务企业,加大智能终端产品应用服务,发展数据处理与运营服务,谋划建设龙里呼叫中心。积极发展大数据软件与服务,推进发展以动漫、游戏、电子竞技、数字档案等为重点的数字新媒体和信息系统集成、软件测试、信息化咨询、软件培训等信息技术服务。围绕智慧城区、龙溪先导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引进一批大数据服务骨干企业,开发物联网传感、智能终端及应用系统,着力提供重点领域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服务,促进大数据服务在各行业的应用。

推进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大数据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大数据衍生服务业态,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着力发展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康养、精准营销等大数据新业态,推动发展网络新兴消费。实施“数字+”普惠服务行动,推进“数字+教育”“数字+医疗”等一批“数字+”民生工程,推动公共服务智慧化。加快推进“智慧治理”,建设龙里民生监督大数据平台、“数字司法”综合性网络平台、智慧警务平台、“智慧消防”“智慧城管”等社会治理项目,加快智慧社区试点示范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专栏5 4大数据服务业重点工程

大数据融合发展工程。实施龙里经济开发区大数据服务中心、 (略) 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龙里县智慧交通、龙里县智慧水利、龙里县智慧文化、龙里县智慧环保等建设项目。

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实施龙里县经济运行监控平台建设工程、互联网+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 (略)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第四章 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做强“龙里服务”系列品牌,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高 (略) 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及运作方式衔接,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加快构建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物流集散基地。到2025年,物流企业信息化率达到80%以上,入驻企业达到60家,现代物流增加值达30亿元。

完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贵州双龙物流园区升级改造,调整优化集聚区现有快递物流产业用地,推进物流企业区域总部、分拨和转运中心、电商仓配等落户,推进仓配一体化,推动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创建,打造生活性物质物流中心。加快推动以龙里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为龙头,建设以快递为主导的面向黔中经济区 (略) 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略) 商业区和大型社区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 (略) 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形成物流仓储配送网络。推进贵海冷链仓储物流港建设,逐步实现冷链仓储配送物流镇(街道)全覆盖。加快建设农产品配送物流中心,推进乡村、社区等末端商贸物流配送网点建设。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借助西部*海新通道、贵阳机场、高铁站等平台通道,推进物流园区与公路、铁路、航空无缝衔接,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建设贵阳至黄平高速洗马镇、醒狮镇高速出口匝道口物流基地,加快推进龙里县综合货运枢纽建设,畅通与龙里至改貌综合物流枢纽区道路,加快发展通道经济和匝道口经济。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加快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应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打造全国智慧物流示范园区和现代国际物流基础服务平台。开展物流与相关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鼓励物流与数据信息、供应链金融、法律事务、保险等业态融合。加快完善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铁路、公路等信息资源,实现区域间和行业内信息共享,鼓励物流重点企业与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公共数据互联互通。推进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城市配送中心开 (略) 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鼓励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和物流企业积极运用国际国内先进物流标准规范物流运行。鼓励应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绿色物流,开展“城市末端高效配送”“共享云仓”等模式创新试点,积极开展无车承运人、智慧物流供应链等试点,建设物流信息示范平台,促进集聚区智能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加快培育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实施重点物流企业培育提升工程,推动现有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贵海二期、韵达园等建设, (略) 物流标杆企业。推进物流与新型建筑建材、健康医药、特色轻工、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积极推进综合物流园区建设,配套建设龙溪先导区新兴产业物流基地、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基地、红星美凯龙智慧物流园、喜百年总部物流功能分区等,培育现代供应链、冷链物流、大宗货物、农副产品、电子 (略) 场的领军物流企业,探索物流“前店后厂(仓)”发展模式,借力贵阳、贵安保税区和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推进物流业提质增效。加快现代物流主体引进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一批知名物流 (略) ,推动物流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培 (略) 、州级龙头企业。

专栏65 现代物流重点工程

物流园区提质工程。积 (略) 快递物流园升级为国家级物流园。推进龙溪先导区建设成为第四方物流基地。加快推进三汇龙里物流园、红星美凯龙智慧物流园、贵州黔货出山综合物流港、贵海冷链仓储物流港、醒狮镇冷链物流配送基地等项目建设。

城乡物流网络工程。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 (略) 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优化商业区和大型社区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配送物流中心,推进乡村、社区等末端商贸物流配送网点建设。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引金入龙”力度,加快建成与龙里县域实体经济相适应、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

引进培育金融主体。实施“引金入龙”工程,改善营商环境,提高龙里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便利度。主动与各金融机构联系,推进金融机构在龙里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推进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普惠金融、大数据金融等企业落户中心城区和龙溪先导区发展。优化乡村(社区)金融主体布局,加快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乡村、社区延伸服务,丰 (略) 场,谋划建设金融小镇。加快引进信用评级、投资咨询、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集聚,构建完善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强银行、证券等金融主体服务设施建设。到2025年,完成“农村金融信用县”的申报创建工作,辖内农户、个体工商户、干部职工、企业及经济组织建档评级实现全覆盖。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创新和推广普惠金融产品,争取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积极推动龙溪先导区建设绿色金融中心、社会财富管理中心。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进有条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重点加强后备资源库企业培育,全力推进重点企业债券发行。 (略) 扩大各类保险承保范围,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创新性金融保险试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有效防范化解县域金融风险。

专栏7 6现代金融重点工程

“引金入龙”工程。引进1-2家金融机构。实施“金融+”行动计划,加快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金融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龙溪先导区金融商务区、金融街区、融资租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金融诚信建设。加快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信用村(组)占比达到85%以上,信用镇(街道)占比达到100%,信用单位占比达到50%以上,创建信用商圈2个,信用企业至少2个,信用园区至少1个,信用社区至少6个,信用坝区至少9个,样板合作社至少15个,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小区逐步创建为信用小区。

第三节 加快发展会展业

坚持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统筹产业布局,延伸会展产业链,加快建设和完善会展场馆及功能配套设施,积极承办国内各类展会,完善会展功能。

推动会展业融合发展。围绕龙溪先导区,加强资源整合,合理布局会展场馆,实施科技创新会展中心、经济开发区会展中心等项目,完善展会会议平台,加强会展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各类会展服务业,鼓励本地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 (略) ,推进以会展企业为龙头,金融、餐饮、策划、广告等行业为支撑和配套的产业延伸发展,提升会展业专业化运作水平。鼓励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来龙里开展会展业务, (略) (略) 场需要举办各类展会。推动展会与龙里特色农业、优势工业、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会展+电商”模式,打造一批会展业与实体经济、特色农产品等相结合的专业会展品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会展业与旅游业、文化体育、养老健康、休闲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协同能力。

(略) 场化发展。加 (略) 场,全力举办各种形式会展,努力承办全国性、省州类会展,大力搞活全县性会展,创新提升会展专业化程度。转变管理模式,推动由政府主导办展转变为引导和支持会展业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减少政府办展,形成“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保障”的会展业发展新模式。探索“会展+基地+交易”模式,拓展会展展示交易功能。

发展智慧绿色会展。支持“互联网+”会展,推进信息技术在会展全产业链的应用,打造智慧型会展。加大传统会展业绿色化改造提升力度,推进绿色环保类产业相关展览、会议活动开展,不断提高绿色会展比例。推进开展绿色展会认证,逐步完善绿色会展社会监管体系。

专栏8 7会展业重点工程

会展业融合工程。实施龙里县科技创新会展中心建设项目、龙里县经济开发区会展中心项目,推进产业融合互促,促进会展服务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融合发展。

会展业品牌工程。通过“产业+会展+电商”模式,打造一批会展业与实体经济、特色农产品等相结合的专业会展品牌。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论坛——龙溪分会场( (略) 建设示范永久会址)。支持“互联网+”会展,推进信息技术在会展全产业链的应用,打造智慧型和绿色会展。

(略) 场培育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会展分支机构落户我县。加强资源整合,鼓励和支持会展企业集团化发展。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

会展业重点项目提升工程。围绕农产品加工、特色轻工、康养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会展项目,分批创建和提升一批生活性服务业重点会展项目。

会展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会展服务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会展产业队*,建立1-2个会展实训基地。

第四节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以设计推广、检验检测为重点,构建特色化科技信息服务产业链,培育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和特色品牌,推动科技设计推广和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创新链拓展服务链,促进科创服务集成化、规模化发展。

加强设计推广服务。以满足特色轻工、制造加工、健康医药、建筑建材等产业科技创新需求,大力发展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技术(产权)交易、科技咨询等行业,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围绕壮大发展现代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服务等重点产业,搭建一批集技术推广应用、创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加速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新产业。大力发展技术(产权) (略) 场,推动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管理咨询等科技咨询服务规范有序发展。

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重点推进特色轻工、制造加工、健康医药、建筑建材等产业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机构)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在线检测新业态。 (略) 内外大型检验检测机构,鼓励其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不断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鼓励业务相近或相同的检验检测机构跨部门、跨行业整合重组,培育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的检验检测企业。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争创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加强龙头型创新企业培育,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研发体系建设,通过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科技文献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孵育孵化等平台建设,完善公共创新平台支撑体系。 (略) 所、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进行科研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打造特色县域创新载体。

专栏9 8科技服务业重点工程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以高新区等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一批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全链条。加快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双创”基地。

聚集示范区建设工程。依托产业园区,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略) 内外大型检验检测机构。

科研创新建设工程。打造以生物医药为主的加工制造和国际研发集群,建设国际创新孵化基地、龙溪科技创新中心。

第五节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坚持产业引导、政策扶持、环境营造的发展导向,加快发展与龙里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匹配的特色人力资源服务,努力把龙里打造成为全州重要的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

(略) 场主体。鼓励支持个人和社会组织创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进现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组建企业联盟,鼓励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多元化人 (略) 场主体, (略) 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扶持打造一至两家实力雄厚、影响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培育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支持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盟、融资等方式,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

强化人力资源服务。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人力资源服务商标,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推动形成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 (略) 内 (略) 所、 (略) 校及各类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水平等级认证工作。通过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服务产品推介等活动,着力搭建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推广平台。培育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组织,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

专栏10 9人力资源服务业重点工程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工程。加快完善龙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完善镇级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

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龙里县创业孵化园的建设,推进实施龙里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推进建设龙里县经济开发区劳动者就业平台项目。

就业促进重点工程。加快建设龙里 (略) 场、龙里县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培育一支 1000人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就业联络员和劳务经纪人队*,每年为1万人次以上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建设一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实现4000人以上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龙里技教城建设项目、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第六节 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优化总部企业发展环境,提升总部经济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龙溪先导区加快打造成总部经济和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

加快培育健康医药及特色轻工产业总部经济。加快建设健康医药特色产业园,围绕生物制药、中药民族药、健康药食材、道地中药材等产业领域,积极发展医药研发与制造、健康药食材研发与制造、道地中药材研发、医疗器械制造等科研创新产业,着力引进医药优强企业总部落户发展。积极培育本土医药成长型总部企业, (略) (略) 校和医学研究机构进行医药研发创新合作,做大做强瑞和制药等科技创新骨干企业,推动本地医药总部企业发展壮大。围绕特色轻工产业领域,聚焦上下游产业链,着力引进食品加工及特色轻工产业企业总部落户发展,加快培育本土特色轻工企业发展成总部企业。

加快培育物流贸易总部经济。加快引进现代物流主体,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略) 、州级龙头企业总部。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县设立区域性物流总部,支持大型物流总部企业在我县设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仓储等职能性总部。加快物流企业区域总部、分拨和转运中心、运营和研发中心落户,推进韵达贵州(龙里)电商总部基地项目建设。依托区位条件和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吸引区域贸易企业总部或企业物流、供销、服务咨询和创新功能进驻。

加快培育科研创新总部经济。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加快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科研创新总部集聚。加快龙溪先导区新型工业园建设,打造创新孵化平台,推动龙溪先导区建设科技教育研发中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我县设立研发总部,进行研发活动、研发战略决策、研发资源配置和研发业绩管理,打造众创空间和云服务平台,推进建设高标准龙溪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产业园。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吸纳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总部落地发展,突出引进各类高校及其科研机构相衔接的独立研发中心, (略) 所、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进行科研合作,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咨询服务。

加快培育精品楼宇经济。盘活整合一批闲置楼宇,引导总部企业进驻现有楼宇,对空置楼宇进行充实提升、业态调整和功能置换,减少楼宇空置面积,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新增建设一批优质楼宇,鼓励总部企业建设总部楼宇,严把商务楼宇建设标准,推动总部办公、商务、休闲、时尚、文娱、交通、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楼宇经济集聚。

着力培育壮大总部企业。全力招引县外总部企业,围绕先进制造业、健康医药、特色轻工、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大型央企、国内500强、专业领域500强为重点,积极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县设立各类职能型总部,着力引进优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在我县设置综合型总部或职能型总部。大力培育本地总部企业,围绕我县打造四大工业产业集群,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黔中旅游集散地,大力扶持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实施总部企业培育工程,在新型建材、特色轻工、健康医药、装备制造及机械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领域,筛选确定一批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大的骨干企业作为成长型总部企业,支持其加快成长,促进全县总部经济规模和质量整体提升。鼓 (略) 场化手段,整合企业资源,以吸收合并、新设合并、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方式设立综合型总部。

专栏101 总部经济重点工程

健康医药总部经济工程。围绕生物制药、中药民族药、健康药食材、道地中药材等产业领域,引进医药优强企业总部落户发展。

特色轻工产业总部经济工程。围绕食品和特色轻工产业领域,着力引进食品加工及特色轻工产业企业总部落户发展。

物流贸易总部经济工程。着力引进和培育1-2家物流总部企业,推进韵达贵州(龙里)电商总部基地项目建设。

科研创新总部经济工程。加快龙溪先导区新兴产业孵化园建设项目,加快瑞和大健康医药产业园、卡布婴童用品产业园、天文光电数字内容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龙溪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产业园建设工程。高标准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着力引进医药、电子信息、大数据等优强企业总部落户,力争园区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精品楼宇经济工程。建设一批优质楼宇,鼓励总部企业建设总部楼宇。

第五章 高质量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和消费升级趋势,引导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高品质发展,加快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生活服务体系。

第一节 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

实施现代商贸创新发展工程,建设城镇消费商圈,大力拓展农村消费,推动商贸流通转型升级,创新商业服务模式,推进商贸业集聚发展,打造大贵阳商圈副中心。

高标准布局商业聚集区。构建以县城和龙溪先导区为双核心、以五个镇商贸圈为辅助的“二核心五辅圈”现代商贸格局。推动商贸业集聚发展,完善建设城区商业综合体、核心商圈、商业中心,打造一批城区商业街区和特色商贸步行街。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优 (略) 场,加快建设公益性 (略) 场,改造建设一批镇(街道)商贸 (略) 场,谋划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

优化便民服务设施。完善社区商业配套,围绕“购物不出区”的目标,推动大型国有企业和连锁品牌企业以连锁经营形式在社区 (略) 、智能微菜场、公益 (略) 场、直销菜店、便民药店、农产品直营店等必备型业态,建设“10分钟”便民消费圈。推动“社区和农村互联网+商贸”深度融合,鼓励发展社区生鲜电商平台,支持在小区、办公楼等区域布局生鲜自提柜、智能贩菜机等智慧微菜场。优化乡村便民商业网络,改造建设一批镇商贸中心、配送 (略) 场,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和商贸配送站点,培育以镇集配分拨中心为主体的微商圈。

推动商贸业转型升级。推动批发零售业创新发展,推动新 (略) 建设, (略) 综合体、 (略) 场、景区开展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互联互通融合创新试点。改善零售业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城乡零售商业网点,优化零售商业结构,推动城乡零售商业全面升级。推动传统批发零售渠道网络化,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流通体系,支持批发、零售等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培育引进一批供应链服务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中心城区 (略) 场集聚优势, (略) 场功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双龙商旅小镇、双龙 (略) 场、万豪家 (略) 场和聚百 (略) 场 (略) 场,培育发展各 (略) 场,增强批发贸易产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推进传统农批(贸)市场信息化改造提升,推动农村电商与供销系统网点的融合升级,促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融合。

专栏112 现代商贸重点工程

商业集聚区升级工程。实施贵州聚百 (略) 场、贵州国际旅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魔都娱购公园项目、奥特莱斯商贸、 (略) 龙里高新区商业服务配套、喜百年装饰总部及智能家居生产线、龙里县打草河沿线商业街开发等项目建设。支持社区商业提升改造,培育一批新型社区商业中心。

批发零售业提质工程。加快批发零售信息化改造,提升批发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大对批发 (略) 场的培育扶持力度,增强批发零售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略) 场转型工程。推 (略) 场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传 (略) 场“互联网+”转型升级。 (略) 场改造提升,加强定 (略) 场管理,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改善经营购物环境。

第二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深度挖掘龙里文化内涵,精心塑造龙里文化品牌,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增强民族和创意文化引领功能。

加强文化资源要素整合。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人才提升六个基础工程,大力挖掘红色文化,打造“龙里红色文化带”,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推进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展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等保护专项行动。

着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改造提升民族民间工艺、演艺、音乐、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着力培育发展动漫、演艺会展、广告传媒、网络文化、虚拟现实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龙里云龙文化旅游休闲园区、孔雀布依风情园、龙溪文旅产业园、山地草原生态文化游乐区、摆省苗族文化园等建设,积极推进平坡打造农民画特色工艺品专业村。发展壮大民族文化艺术、民族演艺演出等产业,扶持一批特色文化研究宣传展示项目,大力开发生产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市场潜力的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积 (略) 场主体,发展壮大贵州贵秀文化演艺等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创作一批具有龙里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

加快文化产业品牌创建。做强做响七夕布依情歌节、苗族跳洞、跳月、杀鱼节、刺梨赏花(品果)节、龙里大草原帐篷节等文旅节庆活动。培育一批文化创意品牌,持续打 (略) 、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提炼、整合提升现存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资源,使之成为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龙里文化,实现文化价值再生性利用。围绕民风民俗、传统工艺、民间文艺等,研究创作一批传承龙里特色文化的文艺作品。 (略) 内外精品文化项目,积极承办刺绣、美术、根雕、民族歌舞等各类文化会展活动,不断扩大龙里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专栏123 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文化产业重点工程。加快醒狮镇大岩根雕产业园、洗马镇印苗刺绣传承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文化产业品牌创建工程。提升推出一批民族歌舞、节庆会展、文创等领域文化行业品牌。提升推出一批刺绣、根雕等特色产品品牌。

第三节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坚持“住房不炒”原则,不断优化住房供需结构,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稳步发展功能性地产。立足龙里生态优势与气候条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撑生态文化旅游和商务服务业,推进稳步发展旅游地产、康养地产和文化地产,打造生态型地产,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依托城镇空间结构、生态景区分布和交通网络, (略) 综合体建设为重点,住宅与商业地产并重,引导房地产业合理布局。依托商务中心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重点打造不同功能 (略) 综合体。依托不同的生态、自然和区位条件,打造普通商品房与高档商品房并重的住宅项目。围绕高端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高端写字楼、高星级酒店和高级商务公寓,促进楼宇经济发展。

强化城镇住房保障和居住品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完善长租房政策,畅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转换通道。积极改善城镇面貌,健全城镇绿地、绿廊、公园体系,建设一批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镇级、社区级公园,加强公共卫生和环境整治,提升城区品位。全面加强城镇容貌、 (略) 、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和治理。加快“智慧城区”建设。

规范发展房地产延伸产业。大力发展节能、节水、绿色、低碳住宅,完善住宅产业化链条,加快建筑建材产业发展。加强住宅小区周边教育、医疗、商贸服务配套建设,大力发 (略) 场,规范 (略) 场。促进房地产评估、经纪、土地评估和登记代理机构专业化发展,规 (略) 场秩序。推动物业管理、家装设计、安装维修等关联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实现房地产业向建设与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型。

专栏134 房地产业重点工程

保障性住房工程。将持有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优先解决已在中心城区、重点镇等稳定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的住房问题,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加快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房地产中介整治工程。开展房地产中介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中介行为, (略) 场秩序,提高中介服务水平,促进房地产中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

依托龙里特色产业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社区电商、农村电商,推进一体化运营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大数据与特色产业深 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产业链, (略) 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基地配套完善电商产业基础设施,加快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县级运营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做优做强特色产品电商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企业。推动线上交易,推进大型商场、购物中心、 (略) 、 (略) 场等网上销售业务,鼓励居民生活服务业采用团购、体验、配送等方式,加快构建电子商务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电子商务向教育、医疗、物流、文化、服务贸易、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领域拓展,大力发展电子旅游、网络教育、 (略) 、 (略) 场、社区电子商务等电子商务应用。深入推动“黔货出山”工程。实施农村电商工程, 推动刺梨、茶叶、中药材、油茶和民族工艺品等龙里特色优势 产品线上交易,构建农村电商一体化运营体系,建设国家电子 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镇、村。

专栏145 电子商务重点工程

推进韵达贵州(龙里)电商总部基地建设,推动城乡电子商务设施提质升级,加快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县级运营平台、绿金在线中药材电商交易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做优做强特色产品电商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企业,持续扩大京东、阿里等知名电商企业的运营网点。

第五节 繁荣发展家政服务业

推进家政服务由提供基本服务向专业化方向拓展,培育家政服务品牌和企业,支持家政企业开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家政进社区和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示范建设。着力提升社区养老和托育配套服务,推广“一老一小”现代化社区服务模式,加快建立“养老托育一体化”家政服务链条。提高家政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探索“平台+管家”服务新模式,拓展“数字社区”“云生活”等现代化社区服务模式,发展针对个性化、定制化家政服务。加快家政服务产业提质升级,推进家政服务员工规范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家政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培育一批模式创新、服务优质的企业和品牌。加强我县家政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家政技能人才培训。

专栏156 家政服务业重点工程

家政服务品牌创建。实施家庭服务职业培训基地质量提升工程,打造家政培训品牌基地。

劳务对接。开展 (略) 家政服务劳务对接行动。积极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鼓励组建本地劳务服务企业,广泛吸纳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人口及困难人员就业。

第六章 重点任务

坚持特色打造,实施重点突破,牵引全面发展,积极抢占产业新高地,培育形成发展新优势,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

第一节 培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快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着力培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进产业融合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建立一批农业科技联盟,打造一批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大力发展农资供应配送、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等专业化服务,创新 (略) 场流通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快递物流基础设施。推进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服务型制造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建设一批制造业服务化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生产服务支撑平台,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服务化并进。推动现代服务业内部融合,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促进“设计+”“物流+”“旅游+”“养老+”等跨界融合发展,培育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载体。

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开展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和服务质量检测能力提升行动。提升服务标准水平,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提升服务品牌影响力,积极推动服务业企业自主品牌创建,重点培育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文化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创建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品牌, (略) 内外有影响力的龙里服务业品牌企业和服务品牌。

第二节 增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

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 (略) 场主体,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推动现代物流集聚区提质增效。重点提升信息和数据分析、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平台服务能力。完善集聚区管理机制,创新集聚区管理模式,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专业化园区运营商,不断提高集聚区开发建设、 (略) 场化和专业化水平。

(略) 场主体培育。创新企业培育新机制,深入推进“千企引进”工程和产业大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略) 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提升企业能级,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多种形式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重点围绕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文化产业、养老服务、会展服务等领域培育龙头企业。

第三节 提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放水平

大力拓展区域合作空间,不断提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放水平。

积极推进双向开放。坚持引资引技和引智同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有序推进金融、商贸、文化、医疗、旅游、大数据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注重引进国内地区总部、运营中心、采购中心等企业区域总部和知名服务业企业,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先进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新型业态和服务模式。完善服务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业企业,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全面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强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加快区域发展合作进程,进一步强 (略) 的功能对接与互动,打造贵阳周边服务业发展重要集聚区。加强各镇(街道)板块合作分工、优势互补,促使全县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优化内部联动,增强区域实力。扩大开放与合作,通过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来我县投资设立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做好服务业对外招商引资项目的研究、策划、组织和推介等工作,大力引进内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旅游康养、大数据服务、文化会展、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开展跨区域经营,建立健全跨区域营销网络。加强国内外发达地区服务业交流与合作,探索合作途径,进一步增强合作的紧密度,在合作中拓展我县服务业发展空间。

第四节 优化服务业发展营商环境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维 (略) 场环境,积极开展服务业大招商,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建设高效透明政务环境,深化“一窗通办”总门户建设,推进各领域政务服务接入“一网通办”总门户,实现“一网办”。建设全县统一的线下窗口管理平台,细化窗口工作标准,实现“一窗办”。坚决杜绝各类变相审批,严控新增审批事项,精简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及收费内容。创新审批方式,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从服务群众的角度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打造“贵人服务”营商环境品牌。

维 (略) 场环境。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略) 场主体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不合理限制措施,切 (略) 场主体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信用评级评价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严格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开展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专项清理行动。

积极开展服务业大招商。完善招商工作机制,用活“东部企业+贵州资源、 (略) 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合作模式,围绕服务业创新发展重点,深入实施领导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央企民企招商、网络招商和以商招商。加强对服务业重大产业项目的协调和调度,推动招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第七章 保障措施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组织作用。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服务业工作会议,决定服务业发展重大事项,协调服务业发展的跨领域和跨部门重大问题,强化服务业协调例会机制在精准服务方面作用,协调解决服务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强化组织实施。做好服务业规划实施工作,健全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的统筹协调、跟踪督查和考核机制,对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各镇(街道),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做好规划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工作。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持

用好用活产业政策。用足用好国家、省、州服务业发展相关产业政策,制定落实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平台、重点项目和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完善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在整合现有服务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加大对“四转”企业重点项目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安排县级新增 (略) 场主体培育奖励资金。加快构建微型企业成长壮大扶持体系,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微型企业“接力”帮扶机制。县财政年度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资金使用效果及财力状况逐步增加,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奖励等多种方式扶持服务业。用足用好上级服务业发展资金、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等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强化对“四转”企业税费政策支持,落实企业股改重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股改企业缓缴股改产生的相关税款,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税收政策问题。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认定力度,做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全面清理服务领域收费,切实压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第三节 加强要素支撑

创新融资服务方式。 (略) 场化手段,探索建立服务业投资基金,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支持服务业企业运用发行债券、股权融资、投贷联动、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各类银行机构、股权投资基金、信托投资机构、金融租赁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中小微服务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保障服务业用地需求。建立健全服务业用地保障机制,优先满足服务业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服务业的用地需求。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服务业项目,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按用地需求和建设时序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对列入县级服务业重点项目的优先供地,对落户我县的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总部、地区总部、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自建办公用房的,由县级政府供地;对符合我县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文化教育、旅游配套、体育娱乐等项目用地,参照国家产业政策用地地价执行。鼓励各类企业盘活现有建设用地优先发展服务业,工业企业利用自有厂房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仓储物流等自营生产性服务业,可不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

强化人才引培力度。重点引进和培养面向具有行业 (略) 场开拓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通晓先进技术又擅长现代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专业化高素质适应服务业行业发展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强化专业型服务人才培养,集成利用政产学研及社会培训资源,提高专业型服务人才培养效率。制定实施优惠人才引入制度,加快引进通晓国际惯例、擅长国际交往的金融、保险、贸易、中介等专业人才。职业学校中增设信息咨询、商贸物流、旅游管理、文化会展和大数据应用等服务业紧缺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服务业专业教育,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服务型行业人才,促进人才引进与培育的结合。

第四节 强化项目支撑

加强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谋划。围绕做大做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经济业态,以项目建设促进规划落实,建立县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库,推动各部门、镇(街道)服务产业项目库建设。完善“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服务业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积极争取中央各类财政资金支持, (略) 、州级财政支持服务业发展各类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引导要素资源优先支持列入县服务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的重点项目。

加强项目管理。严格建设管理程序,落实项目建设各项监管制度。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跟踪调度与研究分析,根据项目推进实际和服务业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实施动态管理。

第五节 完善统计监测

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加强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动态监测和形势分析,全面提升服务业统计能力。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数据交流与共享,加强新兴服务业统计研究,准确及时反映新兴服务业发展状况。

第六节 加强实施监督

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发挥行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规划实施定期考核机制,确保责任到人,使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并将各项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 (略) 场主体行为实施,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推动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加强规划的监督考评,强化目标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严格实行奖惩责任制。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加强规划宣传,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规划实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