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红河州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规划单位: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评价单位:云南新世纪环境保 (略)

二〇二二年十月

开远经济开发区前身为红河工业园区,红河工业园区成立于 2003 年 7 月, (略) 人民政府《 (略) 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云政发〔2004〕8 号)中规划的 30 个省级重点园区之一,园区包括大屯-雨过铺片区、蒙自片区和开远化工工业片区三片组成。

为 (略) 红河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2004年红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红河州规划局共同委托 (略) 规 (略) 编制了《 (略) 红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4 年 12 月 29 日至 30 日通过了红河州人民政府的评审会,

2005年 8月完成正式规划成果。2008年红河工业园区管委 (略) 环境科

(略) 编制了《 (略) 红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09年 4

月 20 日 (略) 环境保 (略) 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审查会, 并取得审查意见(见附件 2)。

2008 年,红河工 (略) 政府重点表彰并授予“ (略) 优秀工业园区” 光荣称号。2009 年,规划建设昆钢红河产业园。2011 年,由国家商务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级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012 年, (略) 重点园区综合经济指标考核评价中,红河工业园区名列前三位,截止 2012 年,武钢集团、云锡集团、云南煤化集团、云天化(国际)集团、云铜集团、云南物流集团、三一重工等大项目纷纷落户区内。2013 年 1 月, (略) 正式批文将“红河工业园区”更名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

后续发展过程中, (略) 辖区内的工业园区有小龙潭食品加工园区、小龙潭化工园区、纺织科技产业园等。

2013年 1月,红河工业园区开远化工区管理委员委托中国西 (略) 西部智 (略) 编制《 (略) 低碳循环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即本次规划中的城区片区的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并同 (略) 水利水电勘 (略) 开展《 (略) 低碳循环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4年 1 月 14 (略) 环境保护局关于提交《 (略) 低碳循环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见附件 3)。

至 2015 年, (略) 区小龙潭片区豆制品加工小作坊模式较多,且布局分散,

为充分利用国电小龙潭发电厂的闲置优势资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进当地豆制品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 (略) 组织编制了《 (略) 热电汽循环利用工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同步委托编制《 (略) 热电汽循环利用工业示范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2016 年 3 月 7 (略) 环境保护局关于提交《 (略) 热电汽循环利用工业示范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审查意见的函(见附件 5)

随着城区工业进一步发展, (略) 拟将位于城区的云南解化 (略) 、云 (略) 红磷分公司进行搬迁至远离城镇人口密集区的化工园区内,特 (略) 小龙潭化工片区。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云南西部智 (略) 于 2020 年 1 月编制完成《开远小龙潭化工片区总体规划(2020-2035)》,同步委托云南绿色 (略) 编制《开远小龙潭化工片区总体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2020 年 9 月 10 日取得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关于《开远小龙潭化工片区总体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见附件 4)。

2020 年 4 月, (略) 政府发布《 (略) (略)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略) 各类开发区优化提升总体方案〉的通知》(云委〔2020〕287 号),要求全面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制度创新,推动开发区深化改革、优化提升、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2021 年,省工信厅和发改委联合发布《 (略) “十四五”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落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及措施,明确各级各类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和要求。2021 年 4 月,省发改委为进一步推进开发区提升优化工作,出台了《 (略) 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略) 级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有关工作的通知》(云发改产业〔2021〕320 号),要求明确优化提升的范围、标准及结果,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2021 年 12 月,省发改委发布了《 (略) 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 (略) 级以上开发区优化提升审核情况的通知》(云发改产业〔2021〕1070 号),明确将蒙自工业园区、云南开远经济开发区、个旧特色工业园区、建水工业园区整合至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

按照《 (略) 委办公厅 (略)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开发区优化提升有关工作的通知》(云办通〔2022〕33 号),明确涉及整合的开发区,

可根据工作实际以保留的开发区为单位开展总体规划及规划环评编制工作。结合开远经济开发区实际情况,在多年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开远辖区内的工业园区由开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实际管辖。因此,为科学的制定好片区规划,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 (略) 规 (略) 编制了《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云南新世纪环境保 (略) 开展了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开展了相关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发展现状调研、规划研究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供委托单位上报审查。

1.2评价对象及时段

1.2.1评价对象

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对象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1.2.2评价时段

根据《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 年,近期:2021-2025 年,远期:2026-2035 年。规划基期为 2020 年。

本次评价现状基准年确定为 2020 年, 按近期(2021-2025 年)和远期

(2026-2035 年)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时段为近期。

1.3评价目的及原则

1.3.1评价目的

(1)针对规划实施情况,通过规划分析和建设回顾性分析,识别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和主要环境要素(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根据当前环

境保护要求,确定规划环境保护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在环境现状及污染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实施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预测和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流域环境产生的整体影响,并对区域环境变化趋势及长远影响进行预测,进一步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证规划实施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可达性。

(3)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对已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整改和对策措施, 对规划下一步实施可能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跟踪评价方案。

(4)协调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实施和决策依据。

1.3.2评价原则

突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源头预防作用,优化完善产业园区规划方案,强化产业园区污染防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1)全程互动

评价在规划编制早期介入并全程互动,确定公众参与及会商对象,吸纳各方意见,优化规划。

(2)统筹协调

协调好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园区环境保护关系,统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共治、资源集约节约及循环化利用、能源智慧高效利用、环境风险防控等重大事项,引导产业园区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

(3)协同联动

衔接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细化产业园区环境准入,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简化,实现区域、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系统衔接和协同管理。

(4)突出重点

立足规划方案重点和特点以及区域资源生态环境特征,充分利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规划实施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重点关注制约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和重大环境风险因子。

1.4评价重点

(1)上版规划及规划环评审查意见落实情况调查评价。通过调查,确定上版规划、规划环评实施情况,重点对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及优化调整建议落实情况、资源环境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对规划区资源环承载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措施及建议。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现状调查和发展回顾性评价。开展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园区环境质量现状,识别园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规划发展制约因素。

(3)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及“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的合理性分析。结合本次规划的实际情况,对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管控要求、相关 (略) 和红河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客观分析规划与其协调性,针对不协调的明确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4)统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提出优化调整建议,促进园区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共生。

(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本次规划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的压力,分析资源能否满足规划实施的需求。结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依据园区生态敏感及保护目标、园区功能布局,明确重点保护的生态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根据园区环境质量现状和改善目标、环境承载能力,提出环境质量底线清单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要求。理清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根据园区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结合区域环境制约因素和定位,提出规划范围内的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以受难水体水质全面达标为重点,论证规划排水方式的环境合理性,确保开发规模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分析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是否能够满足规划实施的需求。

(6)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根据规划实施的环境承载力分析结论和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从环境保护角度对本次规划的规模、布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优化调整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提出预防、减缓和补救措施。

(7)健全环境准入控制线。结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识别规划范围内可能涉及的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以及其他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生态用地

等区域,划定应严格保护的生态空间。基于生态空间保护要求,优化区域内生产和生活空间,明确各类空间的范围和管控要求。

1.5评价方法

各评价环节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如下表所示:

表1.10-1评价方法

评价环节

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

规划分析

核查表、叠图分析、专家咨询、系统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现状调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环境监测

现状分析与评价:专家咨询、指数法(单指数、综合指数)、叠图分析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指标

核查表、矩阵分析、叠图分析、层次分析、情景分析、专家判断法、

类比分析

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专家判断法、情景分析、负荷分析(估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等)、趋势分析、类比分析、对比分析、供需

平衡分析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类比分析、对比分析、负荷分析、弹性系数法、趋势分析、供需平衡分析、数值模拟、综合指数法、生态学分析法、叠图分析、情景分析、相关性分析

环境要素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参考 HJ 2.2、HJ 2.3、HJ 2.4、

HJ 19、HJ 610、HJ 623、HJ 964 执行

环境风险评价

定性分析法

1.6评价流程

(1)工作流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工作流程,在规划编制的早期阶段介入,并与规划编制、论证及审定等关键环节和过程充分互动,互动内容一般包括:

1)在规划前期阶段,同步开展规划环评工作。通过对规划内容的分析, 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政策等,收集上层位规划和规划所在区域及“ 三线一单”成果,对规划区域及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基础数据资料,初步调查环境敏感区情况,识别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

2)在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完成现状调查与评价,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和评价拟定规划方案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影响,并将评价结果和结论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作为规划方案比选和优化的参考和依据。

3)在规划的审定阶段:

①进一步论证拟推荐的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形成必要的优化调整建议, 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针对推荐的规划方案提出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如果拟选定的规划方案在资源、生态、环境方面难以承载,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生态环境影响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减缓对策和措施,或者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料和专家知识对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等无法做出科学判断,应向规划编制机关提出对规划方案做出重大修改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4)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审查小组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审查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完善。

5)在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查意见正式提交给规划编制机关。

(2)技术流程

评价技术流程见下图。

2、规划分析

2.1规划概述

2.1.1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的规划范围,合计 22.55km2,共五个片区,分别为城区片区 14.66km2,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 3.84km2, (略) 食品加工区 1.35km2,环保建材园区 1.51km2,开远中和营片区 1.19km2。

2.1.2发展定位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的发展定位为:绿色低碳精细化工基地,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样板区。

2.1.3发展目标

跨越发展的产业园区、融入国际的贸易园区、产城融合的综合园区。依托开远高铁站、开建高速、开文高速、开蒙大道等快速通道的建设,产业加速集聚, (略) 综合能源服务基地、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2.1.4发展指标体系

规划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创新发展、社会保障和绿色发展五部分。

表2.1-1蒙自经开区开远片区发展指标体系表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近期

(2025 年)

远期

(2035 年)

属性

高质量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11

13

预期性

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属地 GDP 比重(%)

20

25

预期性

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3

18

预期性

亩均税收(万元/亩)

30

50

预期性

亩均投资强度(万元/亩)

300

400

预期性

产出效益(万元/hm2)

300

900

预期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

重(%)

6.5

10

预期性

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开发区营业收入比重

(%)

60

75

预期性

当年净增营业收入(%)

4

7

预期性

创新发展

年度净增从业人数增速(%)

4

7

预期性

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速(%)

13

20

预期性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35

1.6

预期性

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1.5

3

预期性

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

80

90

预期性

全生产过程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改造规上制

造企业占比(%)

60

75

预期性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68

75

预期性

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

45

60

预期性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85

90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28

50

预期性

绿色发展

污水集中处理率(%)

100

100

约束性

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

100

100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幅(%)

完成州政府下达任务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

约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CO2排放降低(%)

约束性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60

80

约束性

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5

85

约束性

绿化覆盖率(%)

30

40

预期性

建设用地规模(hm2)

1136.11

1396

约束性

开放发展

进出口总额增速(%)

8

15

预期性

年度招商引资额增速(%)

10

16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增速(%)

2

5

预期性

(略) 场主体数量增速(%)

11

15

预期性

宜居建设

常住人口(万人)

2

3

预期性

工业就业岗位(万个)

3.3

6.5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5

<3

预期性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8

10

预期性

物联网服务覆盖率(%)

1

1

预期性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30 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

(%)

60

80

预期性

2.1.5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 2021-2035 年,其中:近期至 2025 年;远期至 2035 年。

2.1.6发展规模

规划 2025 年常住人口 2.0 万人,就业岗位 3.3 万个;近期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1.36km2,其中城镇建设用地 10.51km2。至 2035 年常住人口 3.0 万人, 就业岗位 6.5 万个,建设用地规模 13.27km2。

2.1.7产业发展规划

2.1.7.1产业发展定位

重点发展能源及现代化工产业、数字经济,辅助发展绿色食品、轻纺、环保

建材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城区片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轻纺、信息制造、绿色食品、包装、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

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重点发展煤化工、磷化工等现代化工产业;

(略) 食品加工区:重点发展以热电汽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豆制品等食品加工业;

环保建材园区:重点发展固废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建材产业; 开远中和营片区: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现代仓储物流业。

2.1.7.2主要产业发展方向

支柱产业:优化发展传统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电化热一体化、煤炭分级利用等煤基多联产示范;生产陶粒、混凝土砌块等建材,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煤化工产业链条化、企业循环化、生产清洁化、产品多样化,鼓励跨行业联产,拉长主副产品产业链条。

传统产业: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建材产业提档升级,纺织产业转移落地

食品工业走精深加工路线,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促进新型墙材企业延长粉煤灰利用产业链,推进粉煤灰选铁、选铝、选玻璃微珠以及新型复合型墙材企业发展;纺织产业发展方向主要与现代煤化工结合。

2.1.7.3产业布局

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现代化工及数字经济产业,辅助发展绿色食品、纺织、环保建材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依托现状产业基础和规划产业选择,开远片区规划 7 类产业园区, (略) 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现代化工产业园区;综合新兴产业园区;仓储物流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环保建材产业园区;小龙潭食品加工园区。

(1) (略) 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

在现代煤化工产品中,煤制*二醇既可用于合成涤纶等高分子化合物,亦可用于薄膜、橡胶、增塑剂、干燥剂、刹车油等原料。其中,涤纶包括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等,最终应用到纺织行业。

该园区位于城区西北侧,货运火车站西侧,依托现状云南 (略) 向东北方向拓展,延伸能源利用相关下游产业。一是实现大唐电厂由单纯的

上网卖电企业转型为供热为主的发电企业, (略) 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二是有利于吸引大批用电用气企业入驻,深化和夯实热电汽联产,带动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链延伸发展;三是提高热电汽循环利用效率,减少空气和水污染。

(2)精细化工产业园区

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即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将现状城区的化工企业统一搬迁至该片区,解决城区因化工产业围城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产业项目入驻园区,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 (略) 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3)仓储物流产业园区

仓储物流产业园区分为三个片区,分别是仓储物流产业园区火车站片区、生活物流园区东部片区和中和营片区。仓储物流产业园区火车站片区依托货运火车站,重点为纺织、电子信息等轻工产业服务;东部片区依托高速公路和高铁站场, 打造集现代粮食仓储、新型建材、电子商务集群的仓储物流园;中和营片区建成辐射红河州东部、文山州西北部,以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物流园区。

(4)综合新兴产业园区(原煤/磷化工产业用地)

该片区现状为红磷化工和解化集团用地,随着化工产业的迁出,该区域用地, (略) 更新再造,植入产业研发、工业文化展览、工业总部、工业设计以及新型产业培育等功能。

(5)轻工业产业园区

轻工业产业园区位于城区北侧,解化集团东侧,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纺织产业、制造业为主导的轻工业产业。

(6)环保建材产业园区

该园区位于城区西侧约 10 千米,为华新水泥及下游产业的搬迁,重点发展以粉煤灰、煤矸石、硫 酸渣、磷渣、炉渣、磷石膏、剥离土、废石、尾矿等固体废物进行生产水泥、粉煤灰砖、磷石膏制品、加气混凝土、保温材料等新型建材。

(7)小龙潭食品加工园区

位于小龙潭矿区北侧,以现状以豆制品加工业为主导,依托原有企业,提升改造,完善产业链,走精深加工路线,提升产品附加值。

2.1.8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开远片区形成“一核两轴五片” (略) 结构。

一核:即开远片区综合服务业核心,为灵泉东路以北、兴远北路以东区域, 以居住功能、商贸功能为主,为园区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功能。

两轴:分别是产业融合发展轴、产业服务发展轴,产业融合发展轴通过开小公路、滇越 (略) 道路串联起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 (略) 食品加工区以及城区片区,向南联系个旧片区和经开区本部核心区;产业服务发展轴依托 087 乡道和 G323 串联起环保建材园区、城区片区以及中和营物流产业片区。

五片: (略) 食品加工区:重点发展以热电汽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豆制品等食品加工业,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重点发展磷化工、煤化工等现代化工产业。城区片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纺织包装、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现状化工、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转型升级,辅助发展包装、轻纺等产业。环保建材片区: 重点围绕固废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建材产业。中和营现代物流片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

2.1.9土地使用规划

规划农用地面积 809.70hm2,占比降至 35.91%;建设用地面积 1396.00hm2, 占比提升至 61.91%;其他用地面积 49.36hm2,占比 2.19%。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详见表 2.1.9-1。

表2.1.9-1开远片区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

用地分类

面积(hm2)

占比(%)

农用地

耕地

271.41

12.04

园地

94.17

4.18

林地

301.97

13.39

草地

133.77

5.93

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8.38

0.37

小计

809.70

35.91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

1326.89

58.84

村庄

12.07

0.54

小计

1338.96

59.38

区域基础设施用地

铁路用地

25

1.11

公路用地

22.32

0.99

管道运输用地

0.34

0.02

干渠

0

0

水工设施用地

0

0

小计

47.66

2.11

其他建设用地

特殊用地

0.76

0.03

采矿用地

8.62

0.38

小计

9.38

0.42

小计

1396.00

61.91

其他用地

*地水域

9.11

0.4

其他土地

39.79

1.76

湿地

0.47

0.02

小计

49.36

2.19

合计

2255.06

100.00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 89.63hm2,占比 6.76%;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 22.97hm2,占比 1.73%;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 114.17hm2,占比 8.60%;工业用地面积 719.45hm2,占比 54.22%;物流仓储用地面积 17.03hm2,占比 1.28%;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270.60hm2,占比 20.39%;公用设施用地面积 36.89hm2,占比2.78%;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面积 56.15hm2,占比 4.23%。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表详见表 2.1.9-2。

表 2.1.9-2开远片区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表

用地分类

目标年

面积(hm2)

占比(%)

居住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89.34

6.73

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

0.29

0.02

小计

89.63

6.76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机关团体用地

13.30

1.00

科研用地

2.55

0.19

文化用地

1.52

0.11

教育用地

5.14

0.39

医疗卫生用地

0.46

0.03

小计

22.97

1.73

商业服务业用地

商业用地

113.27

8.54

商务金融用地

0.09

0.07

小计

114.17

8.6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459.66

34.64

二类工业用地

64.71

4.88

三类工业用地

195.08

14.7

小计

719.45

54.22

物流仓储用地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16.4

1.24

二类物流仓储用地

0.64

0.05

小计

17.03

1.28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道路用地

264.89

19.96

交通场站用地

5.71

0.43

小计

270.60

20.39

公用设施用地

供水用地

0.11

0.01

排水用地

20.83

1.57

供电用地

4.11

0.31

供燃气用地

0.37

0.03

供热用地

8.38

0.63

通信用地

0.35

0.03

邮政用地

0.24

0.02

环卫用地

1.00

0.08

消防用地

1.10

0.08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

0.39

0.03

小计

36.89

2.78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公园绿地

50.40

3.80

防护绿地

5.75

0.43

小计

56.15

4.23

合计

1326.89

100.00

2.1.10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1.10.1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工业园区用水重复利用率应按 80%计算, 用水量为取水量和重复用水量。预测开远片区最高日用水量为 4.7 万 m3/d,日变化系数为 1.3,年用水量为 1313.8 万 m3/a。

(2)水源及给水设施规划

城区片区生活用水由开远第一水厂(设计规模 2.0 万 m3/d)、开远第二水厂

(设计规模 9.0 万 m3/d)提供,工业用水以大唐工业水厂(设计规模 3.6 万 m3/d) 供给为主,以开远第一水厂、开远第二水厂供给为辅。开远第一水厂、开远第二水厂水源为大庄水库、泸江水库和南洞河。大唐工业水厂水源地为南盘江。

小龙潭化工片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由规划新建小龙潭化工园区自来水厂

(设计规模 8.0 万 m3/d)承担,水源为南盘江。

(略) 食品加工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由小龙潭发电厂给水处理站(设计规模 0.12 万 m3/d)和小龙潭镇给水厂(设计规模 0.4 万 m3/d)联合承担,水源地

为南盘江、龙潭。

环保建材园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由崩打给水处理站(设计规模0.3 万m3/d) 提供,水源地为南洞河、大庄水库。

开远中和营片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由中和营水厂(设计规模 0.65 万 m3/d) 提供,水源地为远近冲水库、中和营河。

(3)管网规划

规划生产和生活用水用两套供水管网,供水管网依据规划期末发展用地及用水量统一规划,主干管网沿主要道路敷设,供水主干管呈环状网布置,局部采用树枝状网,以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给水和再生水管道应铺设在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规划在配水干管上设置消火栓,最大间距不超过 120 米。

2.1.10.2污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

(2)污水量预测

预测平均日污水量为 3.07 万 m3/d。

(3)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城区片区的 (略) 污水处理厂处理和纺织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 (略) 污水处理厂规模为 6 万 m3/d; (略) 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污水处理厂, 规模为 1.0 万 m3/d。

小龙潭化工片区污水由小龙潭化工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新建小龙潭化工片区污水处理厂,近期设计规模 1.0 万 m3/d,远期设计规模 2.8 万 m3/d。

(略) 食品加工区污水由园区现状污水处理厂处理。 (略) 食品加工区污水处理厂规模为 0.75 万 m3/d;同时新建中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中水处理厂水源,中水处理厂处理规模按处理污水处理厂全部出水量预留,按再生水实际需求量分期实施。

开远中和营片区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由中和营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环保建材园区由企业建设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循环利用,生产用水实现“零排放”。

(4)污水管网规划

排水管网在服从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污水管道布置考虑中心城区的分期建设的安排,管线的布置与敷设满足近期建设的要求,同时考虑远期有扩建的可能。在主要道路上布置截污主管道,通过主管道收集污水排至污水处理厂。

有毒工业废水或污染物含量较低的工业废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汇至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标准后进行循环利用,避免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部分有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汇至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一级 A 标准后,通过排水管排至泸江河。

2.1.10.3雨水工程规划

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就近排入水体。

采用明渠和暗管结合的方式布置,尽可能 (略) 公园水体、沟、渠、河,鼓励建设小区雨水回用系统,达到“疏、蓄、排、用”相结合。在受到埋深和出口深度限制的地区,可采用盖板明渠排除雨水。

雨水干管沿现有道路及规划路网敷设,排入最近水系。

2.1.10.4中水工程规划

(1)中水水源

中水 (略) 污水处理厂和小龙潭化工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达标排水,由污水处理厂提供。

(2)中水设施规划规划

(略) 污水处理厂和小龙潭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水厂。规划中水厂规模按照全部污水深度处理预留,中水需水量预测的水量为 (略) 自来水供水系统的水量,其余的中水产生量作为生态景观用水。规划保留现状中水厂, 设计规模为 6.0 万 m3/d;新建小龙潭化工园区中水厂,设计规模为 1.5 万 m3/d。

(3)中水管网规划

管道布置视用户情况沿一些主要道路进行敷设,主干管应形成环网,次干管及支管布置应充分考虑供水量和供水点的分布,采用环状与枝状管网相结合的管道布置形式,力求减少供水距离,既保证供水安全性,又可节约管道成本。

道路下结合道路建设预留中水管道管位置,与生活给水管道分侧布置,并带

有醒目标志;严禁与生活给水管道相接,以防误饮。

2.1.10.5电力工程规划

(1)用电负荷预测

预测用电负荷为 381.01MW。

(2)电源规划

结合每个片区的用地负荷和周边的变电站情况合理设置变电站。小龙潭化工片区:规划建设 220kV 灵泉变。

(略) 食品加工区:依托小龙潭 110kV 变电站供电,规划小龙潭变电站扩容为 2×50MVA。

城区片区:由现状 220kV 开远变、110kV 泸江变、35kV (略) 、红磷公司 110kV 专变,以及规划新建的 110kV 楷甸变进行供电。

环保建材区:接入城区片区供电网络,由城区相关变电站供电。开远中和营片区:扩建 35kV 中和营变为 110kV 变电站。

(3)变电站规划

基于供电能力、供电半径、供电可靠性几方面考虑后,根据城区及周边乡镇空间负荷分布情况,规划升级 110kV变电站 1座,为 110kV中和营变,由 35kV 变电站升级为 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 2×40MVA。现状扩容 110kV变电站 1处, 为 110kV泸江变,主变容量为 3×50MVA。规划新建 110kV木栖黑变,位于 (略) 西北路以东,主变容量为 3×50MVA。

规划保留现状 220kV 开远变;新建 220kV 灵泉变位于城区片区西北部,主变容量 2×180MVA。

规划电源为现状 220kV 开远变和规划 220kV 灵泉变、220kV 小龙潭变,并扩容 110kV 泸江变,新建 110kV 楷甸变、改造提升 110kV 中和营变。

(4)高压走廊规划

规划 110kV、220kV、500kV 高压走廊分别布置不少于 15m、30m、60m 宽防护绿地。

对于同一廊道的高压线路尽可能采用同塔双回或同塔四回架设, (略) 中心区的高压线路尽可能采用钢管塔架设或是电缆入地敷设,以节约线路走廊。

2.1.10.6通信工程规划

预测固定电话主线为 6.84 万线;规划移动电话普及率为 120%,则移动用户为 11.4 万户,宽带用户为 3.33 万线,电信用户总量为 21.57 万户。交换机容量按照用户量的 120%考虑,2035 年需电信交换机容量约为 25.88 万户。

规划新建 1 个电信支局,单局覆盖用户数 6-10 万,单个电信局规划面积5000~6500m2。 (略) 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外,其他园区不新设电信局, 与城区、乡镇共用 (略) 电信局及小龙潭、中和营两个电信支局,由城镇总体统筹配置设备规模。

规划保留中心城区现状灵泉邮政支局, (略) 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内新增

1 个邮政支局。

2.1.10.7燃气工程规划

(1)用气量预测

预测规划范围用气总量为2285.59万Nm3/a,预测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为7.51

万 Nm3/d。

(2)气源规划

开远片区以天然气为主气源,以液化石油气作为辅助气源。由泸西-弥勒-开远支天然气管道接中缅燃气*良支线输送至开远末站。

(3)燃气设施规划

园区内不规划新增燃气设施,由周边燃气设施开远天然气储配站、开远门站、小龙潭储配站、中和营储配站等提供。

(4)燃气管网规划

划远期采用中压一级管道系统。管网布置采用环支结合的形式,主干管连接成环,形成统一、安全、可靠的燃气管网系统。

规划地下高压管和管径大于 Dg200 的中压管道选用无缝钢管,管径小于

Dg200 的中压管道选用聚*烯管。

2.1.10.8环卫工程规划一、生活垃圾预测

结合片区内主要为产业人口构成, 预测规划末期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8kg/d,规划期末,按照人口规模 9.50 万人(常驻人口+就业人口)计算,预测垃圾总量为 76t/d。

二、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

公共厕所:城市公共厕所平均设置密度为居住用地 3-5座/km2,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4-11座/km2,交通设施用地、绿地与广

场用地 5-6 座/km2,工业仓储、公用设施用地 1-2 座/km2。

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70m,用地面积不小于 300m2/ 座,与相邻建筑物间距大于 5m,并且设置不小于 2m 左右的绿化隔离带;建筑面积不应小于 80m2。

废物箱:应在有行人活动的道路两侧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设置废物箱。

三、环境卫生工程设施规划

垃圾收集站:在新建、扩建的居住区或旧城改建的居住区应设置垃圾收集站, 并应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收集站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0.8 千米,规模宜达到 4t/天以上。

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站结构形式必须为封闭作业式。转运站服务半径约2-4km,与相邻建筑物间距大于 10m,并且转运站四周设置不小于 10m 宽的绿化隔离带。 规划范围内布局 6 座垃圾转运站,城区片区内部绿色纺织科技产业 (略) 生活服务片区各设 1处,转运量分别为 30吨/天、20吨/天,外围四

个工业片区分别设置一处,转运量分别为 5吨/天。生活垃圾统一 (略)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理,处理规模为 180 吨/天。四、其他垃圾处理设施

工业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进入园区的企业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原则处置,固废的处置措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并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认可。同时进入企业应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从产品的源头及生产过程中控制固废的产生量,加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管理系统规划:建筑垃圾的最终处置,除一部分可用于填坑、回填屋基等外,其余应运至正式建设的堆场处置。也可考虑将部分建筑垃圾用作道路铺垫材料。剩余的建筑垃圾运输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厂(规划中)处理。

医疗垃圾管理系统规划:医院等单位产生的医疗垃圾严禁混入生活垃圾,应单独收集,委托环卫所或有资质的专营机构单独密闭运输。

水域垃圾管理系统规划:开远片区明令禁止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直接丢弃在南盘江水系中,削减水面垃圾产生量。水面垃圾经打捞后进入垃圾转运站,由运输车直接运至固体废弃物处理厂(规划中)。

2.1.10.9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空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开远片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类区,各类污染物浓度限值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浓度限值控制。

地表水:根据《 (略) 水功能区划》对珠江流域的要求及开远片区实际情况,

2030 年开远片区地表水的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声环境: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的规定,规划将开远片区的声环境质量划分为 4 类功能区:1 类、2 类、3 类、4a 类、4b 类,分别执行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根据土壤环境的自然属性、蒙自经开区开远片区土地利用现状, 结合土壤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规划将开远片区土壤环境划分为 4 个一级功能区

和 10 个二级功能区。

固废:规划期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 100%,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效益化。

2.2 规划分析

在法律法规符合性方面,本规划在落实相关措施的前提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 (略) 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相关要求。

在环境政策符合性方面,本规划符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共中央 (略) 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 (略) 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

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 (略)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略) 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略)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略)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略)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 (略)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

在上位规划符合性方面,本规划符合《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略) 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

《 (略) 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2016-2025年)》《 (略) 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 (略) 总体规划(2017-2035)》《红河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过程稿)《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空间准入方面,本规划与《 (略)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红河州生态功能区划》相关保护要求。

在区域“三线一单”管控方面,本规划区内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不涉及基本农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规划满足大气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利用上线、土地资源利用上线、能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

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协调性方面,本规划与《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红河州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工业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 (略) 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略)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相协调,规划区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敏感区。

(4)环评建议

①规划积极衔接《红河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等相关规划;

②由于 (略) 、红河州及相关行业碳达峰规划或研究报告均未发布, 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发布的相关规划进行管控,制定规划区碳达峰方案和碳排放管理措施,统筹规划碳达峰目标路径,探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低碳示范园区建设。

③规划区现状金属冶炼企业不新增产能,禁止在城区片区新增三类工业用

3、规划区域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3.1自然地理状况调查

3.1.1地理位置

(略) 位于滇南腹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东部。地处东经 103°04′- 103°43′,北纬 23°30′-23°58′之间。东与文山州的丘北、砚山两县毗邻, (略) (略) ,西靠建水县, (略) 。全市东西最长约 66 公里,南北最宽

约 52 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 1940.31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 1773.30 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 91.39%;大于 1 平方公里范围坝区总面积 167.01 平方公里, (略) 总面积的 8.61%。

开远是中国南疆的交通要塞和通往东南亚的*上咽喉要道,东接文山州丘北、砚山两县, (略) (略) ,西临建水县, (略) ,处在昆明、河口两个国家级口岸中间, (略) (略) 224 千米, (略) 51 千米。

滇越铁路、石(林)蒙(自)高速公路、昆河公路及 323 国道横贯境内,是连接滇中与滇南的交通要道, (略) “昆河经济带”建设及“个开蒙” (略) 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3.1.2地形地貌、地质

(1)地形地貌

(略) 在红河、南盘江两大断层之间,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褶皱、断层、断陷盆地,溶岩山地相间和南盘江及其支流纵横深切而成的中山峡谷等复杂地形,呈中等浅切割中山山地高原地貌,其中,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72%,坝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28%。境内山脉统属横断山云岭支系,呈南北走向,东南高、西北低,以开远坝分野,东西并列,东部为滇东高原六昭山支脉,西部为哀牢山余脉,最高点海拔 2,775.6 米,最低海拔为 950 米,相对高差 1,825.6 米,立体地形特点突出。全境展示的地貌有断陷盆地、冲击扇群、低山丘陵、中山峡谷、溶岩山区等五种。

开远盆地位于泸江下游,是由燕山、喜山及新构造等多次地壳运动引起的断层构造发生差异性断块运动所形成的断陷盆地,北窄南宽近似椭圆形,面积约40km2,地势平坦,地面标高 1037~1080m,地表水体主要有泸江河和南洞河,

南洞河在开远盆地南端与泸江汇合,泸江河由南向北经盆地中部穿过,沿岸发育有二级内叠堆积阶地,一级为低河漫滩阶地,二级为高河漫滩阶地,二级阶地高出河床水面 1~3m,长 10km 左右,宽 100~1000m,两岸不对称,左岸比右岸更发育。由阶地发展形成了面积较小、呈狭长形展布于盆地中部的冲积平原。盆地四周山地环绕,东部山地为滇东高原六昭山余脉,称大黑山。东部、北部及北西部为碎屑岩分布区,绝对高程 1200~1700m,切割深度小于 200m,最高点为东山山顶,高程为 2289.9m,与盆地相对高差 200~1200m,山顶浑圆、平缓、开阔,山坡较缓,坡度角 100~250,发育―V‖形冲沟,山顶及冲沟分布有较厚的坡残积物,局部较陡地段存在坍塌现象,属低中山缓丘地貌景观。盆地西部山地为哀牢山余脉,称结露山脉。西部及南西部为石灰岩分布区,受地表水强烈切割、侵蚀及溶蚀,形成沟谷与山地交织的地貌组合,山峰一般呈浑圆状、圆锥状, 基岩多裸露,沟谷较狭窄,多为―V‖形,山峰与沟谷相对高差小于 300m,属岩溶低中山沟谷地貌景观。在盆地边缘与四周山地沟谷的出口处,尚分布有冲积扇群,为山地冲沟长期洪积作用所形成。

地貌类型为岩溶断陷盆地和岩溶洼地(1:20),属于溶蚀为主类型和溶蚀构造类型。

(2)地质

(略) 地处云南高原南部,西临滇康地轴,东居黔桂台地边缘,发育扭动、南北向、北西向三类构造体系,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极为发育,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古生界的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的三迭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岩性大部为沉积岩系的石灰岩,火山岩系不发育,仅分布少量的喷发岩和侵入岩。

据地质资料考证分析,在距今约 2.85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开远地区即

开始接收沉积,至 1.95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境内已沉积了大面积的灰岩、

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以及砂岩、砂页岩,局部夹有煤层?距今 6700 万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燕山运动二幕使全区发生褶皱,并伴有断裂活动及中酸性岩浆侵入,孕育于三迭纪前的开远山字型构造及鲁都克弧形构造逐步形成,此时最后定型?在历经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以及新生代第三纪早期相对稳定阶段后,到 2300万年前的第三纪渐新世,地壳开始活动,喜山运动形成大庄、小龙潭断陷盆地?第

四纪形成开远断陷盆地。100 万年前的第四纪中更新世,湖泊、河流形成并与南盘江相接成其支流,距今 1 万年开始的全新世,形成峡谷地貌,至此,开远境域近世轮廓形成?境内露出的地层,自老到新有: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境内岩石大部为沉积岩,系石灰岩,占 70%? 开远位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川滇径向构造体系及南岭构造体系交接地带,应力集中,区域构造现象极为复杂,可分为扭动、南北向、北西向 3 类构造体系,其中以扭动构造体系占主导地位,3 类体系之间形成复杂的复合和联合关系?

区域水文地质图见附图。

3.1.3气候气象

开远位于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受四川南下寒流与孟加拉湾登*的温流控制,冬季乌蒙山削弱了南下寒流,加之印度次大*干暖气流的影响, 天气晴朗干燥,秋春相连。据清代《阿迷州志》载,境内“地虽蛰而雨即凉,冬虽寒而雾即温”、“春无蛰可惊,秋无霜可降”、“三月插秧、六月即登谷”、“稻种播于冬季,迄孟夏即可收获”、“桃杏冬舒、榴荷春绿”、“秋草不萎、寒花独研”。

开远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温差大(13.1℃)、年温差小(11.4℃), 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的气候特点。干季(头年 11 月到翌年 4 月)主要受青藏高原南支西风环流控制。湿季(5~10 月)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从北部带来的东南季风,沿孟加拉湾北上带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集中,雨热同期而无酷暑。

3.1.4水文水系

(1)开远水文水系

开远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从东北部穿境而过,境内流域面积在

5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11条,主要有南盘江、泸江河、老李冲河、大庄河、

中和营河,天然湖泊有三角海和泉潭 60余处,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 5.923亿

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2.02亿立方米,由于境内岩溶地貌发育,裂隙水和渗透水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汛期(5~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 70~80%,汛期一过,河水枯少。洪水时

节用水有余,枯水时节工农业生产用水紧张,大部山区半山区仅靠天然降水。

(2)规划区内河流水系

规划区范围内涉及的河流水系主要包括泸江、南盘江。

①泸江

泸江发源于石屏县赤瑞湖西北山麓,经异龙湖、建水,至倘甸 (略) 西南入境,北穿开远坝,在存旧附近汇入南盘江?境内流长 25km,流域面积331km2,平均流量 10.64m3/秒,最大流量 573m3/秒,最小流量 0.87m3/秒,年平均径流量 3.91 亿 m3,含沙量每立方米 0.97 千克?泸江河是开远工农业用水主要水源,开远坝一段古称乐蒙河,木花果村以下一段称东河?

②南盘江

南盘江地处云贵高原西部,跨云南、贵州、 (略) , (略) 沾溢县马雄山麓,向南流经沾溢、曲靖、*良折转西到宜良又转南到开远,然后向东北方向流至师宗罗平县与北盘江交汇合后汇入珠江。

南盘江开远境内 82 公里,径流面积 882 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 1060毫米, 南盘江流域的径流由降雨形成,时空变化特性与降雨时空变化基本一致,径流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每年 6 月~11 月为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 82.9%,12月~ 次年 5 月为枯水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 17.1%,其中尤以 3 月~4月最枯,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 3.47%;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小龙潭水文站最丰水年平均流量为 236m3/s(1968 年 6 月~1972 年 5 月),最枯水年平均流量为 20.0m3/s(2011年 6 月~2012 年 5 月);根据南盘江园区小龙潭水文站 1961~2019 年逐年平均流量断面最小月平均流量统计,P=95%保证率流量 9.38m3/s。丰枯水年径流比为11.8。河道平均比降 8.2‰。

3.2园区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

3.2.1产业园区开发现状

(1)开发建设现状

近年来开远以园区经济为突破口,按照“两型三化”发展方向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轻工业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纺织产业园为主的工业园区产业体系。园区工业企业实现了从分散向规模化、集群化、辐射效应化

转变。建园以来,轻工业产业园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边建设边招商,不断提升和壮大经济实力。轻工业产业园的活力发展,成为开远增强产业集群效应、壮大工业产业园区经济取得成效的生动体现。食品加工产业园、小龙潭化工园等四大工业园区的集聚化发展,将为开远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略) 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开远的产业园区从规划到建设,从初创走向成熟“集约发展、集群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成为园区发展的主线,功能逐步完善、特色逐渐显现产出规模明显提高已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集聚最重要的平台, (略) 也是促进 (略) 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2)产业发展现状

①经济发展现状

2020 年,开远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54.8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6 亿元,具体如表 3.2.1-1 所示。

表 3.2.1-1 开远经开区 2020 年产业发展统计数据(单位:亿元)

园区名称

规上工业总产值

规上工业增加值

开远经开区

54.8

16.6

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0亿元,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5家,2021

年上半年已完成工业总产值 22亿元,工业增加值 7亿元。据了解, (略) 轻

工业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纺织产业园将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 50 亿元、35 亿元、5 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区基本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翻番,为红河州巩固提升工业发展优势提供了强劲动能。

园区采用“政府—投资公司—企业共建”模式,由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引入 (略) 负责建设园区标准厂房,入驻企业负责厂房内部装修及设施建设,大大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让企业可直接“拎包入住”。

园区 (略) 及小龙潭矿务局闲置工业土地和厂房作为项目建设基础条件,有效盘活了闲置的国有资产。园区聚集以热电汽为主要生产要素的 41 家企业,由 (略) 统一供汽、供电、供水,暨激活了传统

的煤、电产业,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保证企业平稳运行、快速发展, 稳定财政税源、拓展税源增长点,达到“保存量、稳增量”的目标。

园区按照“四统一”(统一供汽、供电、供水、集中处理污水排放)的原则对入驻企业进行管理,解决了以往豆制品小作坊分散经营、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难以监管的问题,实现豆制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输送到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从源头上解决了因污水乱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人民群众青山绿水。

②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略)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工业经济从“一煤独大”转向“多元支撑”,从黑色经济到绿色发展、从污染之城到生态新城” 的华丽转身。闯出了一条资源型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子,全市工业总产值从 2016 年的 125.1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233.1 亿元,数 (略) “县域

经济 10 强县”。为彻底解决“化工围城、城围化工”问题,优化化工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略) 积极抢抓发展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小龙潭绿色低碳精细化工园区,加快解化、红磷等化工企业的退城入园工作。此外还形成以轻工业、食品加工业、绿色纺织业、花卉、水稻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形成了集高品质花卉种植、种源研发、种苗繁育、冷链物流、互联网销售、创业孵化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全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日益牢固。

3.2.2环境基础设施现状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1)给水工程

目前开远片区生活用水供水由开远一水厂、开远二水厂进行供水,一水厂供给西侧用水,二水厂供给泸江东侧用水,供水规模为 6 万 m3/d。

工业生产用水均由南盘江和泸江供给。

2)污水处理工程

目前该片区污水主要 (略) 污水处理厂、 (略) 纺织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略) 污水处理厂于2005 年建成投入使用,现状处理规模为6 万m3/d,

3.3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3.3.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开远片区总面积 2255.06hm2,其中:农用地占地面积 1496.76hm2,占比 66.36%; 建设用地面积 710.70hm2,占比 31.52%;其他用地面积 47.61hm2,占比 2.11%。

开远片区现状城镇建设用地 566.78hm2,其中:居住用地面积 103.19hm2,占比18.2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 14.79hm2,占比 2.61%;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

59.65hm2,占比 10.52%;工业用地面积 327.67hm2,占比 57.81%;物流仓储用地面积

9.50hm2,占比 1.68%;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37.86hm2,占比 6.68%;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10.30hm2,占比 1.82%;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面积 3.83hm2,占比 0.68%

3.3.2水资源利用现状

(略) 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 5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11 条,

主要有南盘江、泸江河、老李冲河、大庄河、中和营河,天然湖泊有三角海和泉潭 60

余处,常年入境水量 37.4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 42.71立方米。泸江红河州入境水量地

表水为 7.691亿立方米,地下水为 3.18亿立方米,(地表水开远为 1.2951亿立方米,

地下水 0.5046 亿立方米);南盘江红河州入境水量地表水为 13.0269 亿立方米,地下水

为 4.2796 亿立方米,(地表水开远为 4.629 亿立方米,地下水 1.516 亿立方米)。

(略)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5.923亿立方米,产水模数为 30.5万立方米/平方

公里.年,折合径流深 304.6 毫米,占全州地表水资源量的 2.79%;人均拥有水资源量 2077

立方米。

(略)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2.0206 亿立方米,产水模数为 10.34 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折合径流深 103.90 毫米;占全州地下水资源量的 2.86%,人均拥有水资源量

764.65 立方米。

3.3.3森林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开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2009 年,全市林地总面积 96115.0 公顷, (略) 国土总面积的 49.5%。其中:有林地面积 38229.2 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39.8%;疏林地面积 1461.9 公顷,占 1.5%;灌木林地面积 31,295.6 公顷,占 32.6%;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3136.2 公顷,占 3.3%;苗圃地面积 46.1 公顷;宜林地面积 19988.3

公顷,占 20.9%。

3.3.4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开远已发现的矿产主要有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 4 大类 24 种。截至

2007年底,全市累计查明并列入《 (略) 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

量主要有褐煤 93627.6 万吨、无烟煤 1,783.5万吨、锰矿 17.3 万矿石吨、耐火粘土 377.2

万矿石吨、水泥用灰岩 12,939.2万矿石吨、泥灰岩 877.5 万矿石吨、水泥用凝灰岩 123

万矿石吨、水泥配料用砂岩 1,597.6 万矿石吨、水泥配料用页岩 559 万矿石吨。

(略) 矿产资源具有矿种较少,资源量大,组份单一,能源及建材类矿产储量较大而金属矿产相对贫乏且分布零散的特点。其中,以褐煤、水泥用灰岩等矿产的资源优势最为突出,其分布集中,开发利用条件好,均有中~大型的独立矿床, (略) 的优势矿产。

3.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4.1区域生态现状

根据《云南植被》,规划区属于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ⅡA 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ⅡAi 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ⅡAi-2 滇东南岩溶山原峡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区,ⅡAi-2a 蒙自、元江岩溶高原峡谷云南松、红木荷林、木棉虾子花草丛亚区。本区域地处云南亚热带高原南部,山脉高峻、河谷深切,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本区域复杂的垂直立体植被分布结构,即环境湿度随海拔梯度上升而增加,温度随之下降,呈现出河谷干热、山顶湿冷,区域内主要植被类型随海拔高度上升, 依次表现为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干热河谷灌丛——干热性硬叶常绿栎类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等。

规划区主要分布于河谷平坝,海拔较低,加之地处 (略) 群,人为开发历史悠久,原生的各类自然植被基本被破坏殆尽,根据现场调查,规划区内以耕地、园地等人工植被和工矿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等非植被为主,自然植被仅零星残存于人为活动迹

地或不便于开发的岩石山坡、陡峭沟箐中,且受人为活动影响严重,植物种类稀少,群落结构简化,呈现出显著的次生性质。

规划区内的自然植被主要为云南松林、暖性石灰岩灌丛、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常见乔木植物有云南松、苦楝、木棉、旱冬瓜、元江栲、清香木、云南油杉、白花羊蹄*等;灌木植物有苦刺花、华西小石积、余甘子、南烛、虾子花、车桑子、马桑、云南含笑、小铁仔、栽秧花、尖萼金丝桃、密蒙花等;草本植物多见紫茎泽兰、白花鬼针草、蒿类、扭黄茅、黄背草、旱茅等菊科、禾本科耐旱杂草。人工植被中主要种植水稻、阳芋、玉蜀黍等粮食作物,杨梅、龙眼、石榴等水果,以及思茅松、桉树、柏木、竹类等用材树种。

根据现场调查,规划区及周边没有大型野生哺乳动物活动,野生动物以鸟类为主, 哺乳类动物种类少且以啮齿目的鼠类所占比例较大,两栖类动物主要为水田中栖息的常见蛙类、蟾蜍类,爬行动物则以壁虎、石龙子等较为常见。整体上看,规划区及周边区域无大型兽类、鸟类的隐蔽地、栖息地和生活场地,野生动物均为适应伴人生活的云南常见物种,无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分布。

3.4.2生态敏感区现状

根据现状调查及规划分析,园区周边分布的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建水燕子 (略) 级自然保护区、 (略) 南洞县级自然保护区、云南建水天柱塔国家石漠公园、建水风景名胜区和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园区规划 (略) 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叠图分析,规划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3.4.3重点生态功能区

规划区属于《 (略) 生态功能区划》中Ⅱ高原亚热带南部常绿阔叶林生态区、Ⅱ4 蒙自、元江岩溶山原暖性针叶林生态亚区、Ⅱ4-4 异龙湖、长桥海山原湖盆城镇与农业生态功能区。

根据现状调查及规划分析,园区评价范围不涉及重点生态功能区。

从规划区周围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看,规划区内分布有生态红线保护区,其保护对象主要为国家公益林和基本农田。

3.4.4水土保持现状

一、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 (略) 2004 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 (略) 水利厅), (略) 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53.24%,远高 (略) 36.9%的平均水平,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水土流失占比分别为 65%、30%、5%。另据《 (略) 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报告(2004—2020 年)》,全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1.372 吨/平方公里·年,年均侵蚀总量约 266.7 万吨,年平均侵蚀深 1.03 毫米。

二、规划区水土流失现状

规划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用地范围内土地使用性质主要为耕地、工业用地、居民住宅用地、荒地及水域。由于各项目占地区地形地貌及其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各种地类的水土流失量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规划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为 500t/km2·a。

3.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3.5.1.1水环境功能区划及保护目标

规划区内地表水保护目标主要为泸江、南盘江,根据《 (略) 水环境功能区划》(2014 年修订版);泸江“建水、开远工业农业用水区”主要功能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用水,水质类别为Ⅲ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南盘江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3.5.1.2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了解区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期间收集了红河州环境监测站对红河州河流水系相关监测数据资料。同时我单位委托了云南 (略) 对泸江进行了补充监测,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1)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

泸江各监测断面水质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南盘江小龙潭断面水质除总磷外,其余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2)补充监测

1)监测对象:泸江;

2)监测断面:1#泸江流入开远片区前 500m 断面、2#泸江流出开远片区后 1000m 断面。补充监测期间,泸江两个监测断面除砷外其余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各断面 2020 年总磷、总氮超标,其他各项污染物近期均达标;泸江木花果断面 2016 年砷超标;泸江石桥断面 2016 年氨氮及砷超标,2017 年氨氮超标,2018 年化学需氧量超标;南盘江小龙潭断面、长虹桥断面除总磷、总氮外,各项监测因子均能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根据上图可知,近年来泸江木花果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BOD5趋势总体平稳,均能满足Ⅲ类水要求,砷、氨氮浓度呈下降趋势,总磷浓度呈升高趋势;泸江石桥断面水质总体持平,其中氨氮、总磷浓度有一定的上升,化学需氧量、砷浓度有一定的下降,总磷不满足Ⅲ类水要求;南盘江小龙潭断面、长虹桥断面水质浓度除总磷外无较大变化,总磷不满足Ⅲ类水要求。

3.5.2地下水环境

规划区内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各监测点水质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质标准。

1#小龙潭集镇供水井、2#小龙潭煤矿区供水井现状监测指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要求。

2021 补充监测

1)监测因子

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共 29 项 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

铬、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共 29 项。

监测点位

开远片区:1#灯龙山村水井、2#朝阳社区水井、3#崩打村水井;

根据监测结果,开远片区水井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 类水限值标准,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3.5.3大气环境

3.5.3.1达标区判定

规划评价范 (略) 、 (略) 、建 (略) 行政区,根据 2021年 8月 6

日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在红河州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红河州 2020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可知,2020年, (略)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增高, (略) (略) 年度环境空气质量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州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98.9%, 其中; (略) 有效监测天数 352天,优良天数 350天,优良率 99.4%, (略) 有效监测

358 天,优良天数 350 天,优良率 97.8%;建水县有效监测 351 天,优良天数 342 天, 优良率 97.4%; (略) 有效监测 356 天,优良天数 353 天,优良率 99.2%。具体情况见表 3.4.3-1。

表3.5.3-12020 年度各行政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因子

城市

SO2

(μg/m3)

NO2

(μg/m3)

PM10

(μg/m3)

CO(P95)

(mg/m3)

O3(P90)

(μg/m3)

PM2.5

(μg/m3)

(略)

11

16

40

1.1

120

19

(略)

13

4

27

1.4

108

17

建水县

11

10

48

1.2

103

25

(略)

5

6

34

1

133

14

二类区标准限值

60

40

70

4

160

35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根据表 3.5.3-1 可知, (略) 、 (略) 、建 (略) 2020 年度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因此规划区为达标区。

3.5.3.2补充监测

(1)2020 年补充监测

为了进一步了解规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项目区域进行补充监测,监测情况如下:

1)监测项目

TSP、硫酸雾、铅、砷、镉、铬、汞、氨、硫化氢、氯化氢、氟化物、TVOC 共 12

项。

2)监测点位

4#耐火材料住宿区、5#拖*黑村,共 2 个监测点位,监测点位信息见表 3.5.3-3,监测点位见附图。

3)监测结果及评价

各补充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结果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中二级标准限值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 D 表 D.1 中浓度限值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小龙潭片区补充监测

根据《开远小龙潭化工片区总体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可知,在评价期间,委托监测单位对小龙潭片区内环境空气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内容如下:

1)监测点位:1#梅塘村。

2)监测项目:硫酸、氟化物、汞、硫化氢、氨、非*烷总烃、臭气浓度。

3)监测结果

监测点硫酸、氟化物、汞、硫化氢、氨、非*烷总烃、臭气浓度等监测指标均能达到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2.2-2018)附录 D 污染物浓度参考限值、《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浓度限值要求。

(3)2021 年补充监测

为了进一步了解规划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情况,委托云南 (略) 对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补充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1)监测因子

TSP、TVOC、硫酸雾、氨、硫化氢、氯化氢、氟化物、铅、砷、镉、六价铬、汞、*醇、臭气浓度、氮氧化物共 15 项。

2)监测点位

1#金兰花园、2#打兔寨、3#梅塘村、4#食品加工区块散户、5#灯龙山村、6#崩打村、

7#南洞县级自然保护区、建水燕子 (略) 级自然保护区。

3)监测结果及评价

开远片区环境空气中各监测点监测因子均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中的限值要求。

3.5.3.3近年环境空气变化趋势

根据蒙自经开区环境保护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开远 2017~2020 年环境空气质量统计结果见表 3.5.3-22。

表3.5.3-22近年环境空气统计结果一览表(单位:μg/m3)

监测因子

地区

SO2

NO2

PM10

PM2.5

CO(mg/m3)

O3

开远

2017

16

19

49

23

1.0

128

2018

19

17

49

24

1.2

123

2019

15

15

42

20

0.7

76

2020

11

16

40

19

1.1

120

二类区标准限值

60

40

70

35

4

160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根据表 3.5.3-22 可知,开远片区近年环境空气质量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3.5.4声环境

3.5.4.1《红河州 2020 年度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 2021 年 8 月 6 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官网环境

保护专题专栏发布的《红河州 2020 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可知:

(一)区域环境噪声质量

2020 年,全州开展区域声环 (略) (略) 、 (略) 、 (略) 、 (略) ,

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略) 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50.5分贝; (略) 昼间等效

声级平均值为 52.3 分贝; (略) 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 53.7 分贝; (略) 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50.9 分贝,4 (略) 功能区昼间等效声级平均达标率 100%。

(二)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

2020年,全州开展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的有: (略) 、 (略) 、 (略) (略) , (略) 各类功能区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年均值达到相应功能区噪声标准要求,其中二类功能区瞬时值略有超标。

(三)道路交通环境噪声

2020 年,全州开展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的有: (略) 、 (略) 、 (略) 和弥

勒市,其中, (略) 道路交通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 66.1 分贝,超过 70 分贝的路段占 7.4%。

3.5.4.2规划区 2020 年监测

(1)社会噪声监测

为了进一步了解规划区内生活噪声现状,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规划区内主要噪声敏感点进行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1)监测因子:等效连续 A声级。

2)监测点设置:17#十里村、18#雨洒村、20#玉来村。监测点位信息见表 3.5.4-1, 监测点位见附图。

3)监测结果

区域内主要声环境敏感点昼夜噪声监测值均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2)交通噪声

为了进一步了解规划区内交通噪声监测现状,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规划区内主要交通道路进行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1)监测因子:等效连续 A声级。

2)监测点设置:G326国道靠近红磷生活区。监测点位信息见表 3.5.4-3,监测点 位见附图。

3)监测结果

各监测点交通噪声监测结过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4a 类标准。

3.5.4.3规划区 2021 年声环境现状监测

为了进一步了解开远片区内声环境现状,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开远片区内主要噪声敏感点进行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1)监测因子:等效连续 A声级。

2)监测点设置:1#冷水沟、2#木溪黑、3#建兴雅苑、4#东联村、5#东方佳园、6# 香樟水榭、7#禄丰村、8#乐苑小区、9#石景山小区、10#龙华庭园、11#小龙潭食品加工园块住宅区、12#小龙潭镇龙发电小学、13#崩打村。

3)监测结果

规划区开远片区声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较好,各监测点昼夜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限值要求。

3.5.5土壤环境

3.5.5.1规划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一)2020 年现状监测

为了了解规划区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规划区内土壤环境进行监测,监测信息如下:

(1)监测因子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 45 项基础因子;《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标准》(GB15168-2018)中常规 9 项因子。

(2)监测点位

5#开远片区建设用地、6#开远片区农用地,监测点位信息见表 3.5.5-1,监测点位见附图。

(3)监测结果及评价

农用地监测点镉监测值均高于《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

(GB15618-2018)中筛选值限值,但未超过管制值限值,其余因子监测值均低于筛选值限值。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土壤环境 45 项基础因子监测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二类用地筛选值限值要求。

(二)2021 年土壤环境现状监测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规划区开远片区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规划区内土壤环境进行监测,监测信息如下:

1)监测因子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 45 项基础因子、pH;《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标准》(GB15168-2018)中常规 9 项因子。

2)监测点位

规划区开远片区包括城区区块、小龙潭化工区块、小龙潭食品加工区块、环保建材区块,结合区域现状企业及未来产业分布情况,对规划区进行监测布点,布点情况如下:

3)监测结果及评价

开远片区主城区块、小龙潭化工区块部分点位砷监测值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未超过管制值;其余点位各监测因子监测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要求;农用地监测主城区块部分点位砷、铜、铅监测结果高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GB15618-2018)表 1 筛选值标准限值,低于管制值,小龙潭化工区块砷监测结果高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表 1 筛选值标准限值,低于管制值。

3.5.5.2小龙潭片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开远小龙潭化工片区总体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可知,在评价期间,委托监测单位对小龙潭片区内噪声环境进行了监测, 监测内容如下:

(1)监测点位

共设 2 个点位,4 个样品。

1#规划区内土壤监测点(柱状样:分别在 0~0.5m、0.5~1.5m、1.5~3m 分别取样,柱状样点共 3 样品);1#监测点现状用地类型为荒草地。

2#则旧村耕地(表层样)。

(2)监测项目:

每种土壤类型,对应有 1 份土壤理化特性调查表;

1#柱状样点 3 个样品监测 45 项,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 45 项基本项目。

2#表层样点监测 8 项,具体为《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重金属,即砷、镉、铬、铜、铅、汞、镍、锌。

同时现场记录土壤:颜色、结构、质地、砂砾含量、其他异物;实验室测定

pH 值、阳离子交换量、氧化还原电位、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空隙度。

小龙潭片区内的 1#柱状样点 3 个样品监测结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2#则旧村耕地土壤除镉外其余因子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标准,镉监测值高于筛选值但低于管制值。

3.5.6污染源现状调查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的规划范围合计 22.55km2,共五个片区,分别为城区片区 14.66km2,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 3.84km2, (略) 食品加工区 1.35km2,环保建材园区 1.51km2,开远中和营片区 1.19km2。

已入驻行业概况:①城区片区:现状企业主要为云南云 (略) 、 (略) ,规划将搬迁至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另外已入驻企业主要有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产业、轻纺及电子科技产业等,总体符合本规划产业定位。②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暂无企业入驻,规划将位于开远城区的云南云 (略) 、 (略) 搬迁至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③食品加工区:食品加工园区已入驻以豆制品为主的多家食品加工企业,针对入驻企业, (略) 已委托编制《 (略) 热电汽循环利用工业示范园园区启动项目豆制品标准化厂房建设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略) 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豆制品第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生产废水,现状企业符合符合本规划产业定位。④环保建材园、中和营片区暂无企业入驻。

3.5.6.1区域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表

根据调查及相关资料收集,规划区内涉及废气排放的企业主要为 6 家,主要废气污染物为颗粒物 282.587t/a,SO2563.06t/a,NOx 798.387t/a,VOCs 1.2135t/a。

3.5.6.2区域废水污染源情况

根据调查及相关资料收集,规划区内涉及废水排放的单位共 27 家,废水排放总量为万 *.056m3/a,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307.8942t/a,氨氮排放量为 77.8374t/a,总氮排放量为 124.5808t/a。

3.5.6.3规划区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现状

根据 2019 年开远规划片区主要工业企业污染物产生情况统计可知,规划区内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电厂、红磷公司等产生的灰渣、磷石膏等,各项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综合处置率为 100%。

3.6环境风险与管理现状调查

3.6.1环境风险现状调查

根据经开区提供的资料,开远片区规上企业共计 10 家,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光电子产业等产业。主要风险企业以云南云 (略) 、云南解化 (略) (略) 为代表,详见表 3.6-1。

表3.6-1主要风险企业统计表

片区

序号

单位名称

风险源项/情景

应急措施

是否备案

编制日期

城区片区

1

云南云 (略)

液氨、液硫、硫酸、稀磷 酸、浓磷酸、磷石膏渣坝 回水、氟硅 酸、废矿物油

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企业)、责任人应第一时间启动本单位(企业)的应急预案,并向事发地环境保护局报告, 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应 急措施,开展先期处置,切断或控制污染源,严防二次污染和衍生其它事件, 控制事态发展,及时、主动提供应急救援的物资和装备。

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向

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根据指令开展工作。

/

2

云南解化 (略) (略)

氨、煤气、*醇、二*醚、硝铵;(煤气化废水(主要含挥发酚、石油类、氨氮 等);二氧化硫、烟尘、恶臭气体等)

(略) 安全生产、环保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②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培训、演练、评审,保证应急预案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③定期对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④加强对环境风险源的现场值班、巡检;

⑤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⑥配备完善的应急救援物资,并定期进行维护;

/

3.6.2环境风险管理现状调查

2017 (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了《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远片区未单独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6.3环境风险防控

一、园区应急预案备案情况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设施

1、园区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园区应急预案编制情况如下:

目前开远片区未有园区应急预案,园区内要求编制应急预案的企业均已完善应急救援设备及编制了应急预案。

2、现有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

①管委会相关部门对区域内主要环境风险源进行排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应急预案,对环境风险源进行了进一步核查,对风险源物质存储和使用情况、企业雨污分流设施运行情况登记造册,环境风险源变化情况依托于企业申报和环保管理部门检查。

②管委会和环保部门对进驻企业进行风险排查,掌握区域内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和生产情况。根据进驻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和清消废水产生量, 对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要求设置了清消水收集池,清消废水经收集处理达标后才能外排。

③对于涉及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进驻区域时,管委会要求企业做好该距离范围内的火灾、爆炸防护工作,通过对进驻企业进行安全或风险评价, 提出合理的防护距离,在该距离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并预留消防通道。

④企业进驻园区时,根据进驻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以及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和生产情况,对进驻企业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提出各项目的环境风险防范

措施,确定各项目的安全防护距离。

(略) 片区内环境风险企业内部均有一定量的应急物资。环境应急物资存量基本可以满足企业内部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的需求,但针对区域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存在不足,企业需补充部分应急物资,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请求援助。

⑥其中食品加工片区未制定有效可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需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3.7现状问题和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园区发展限制性要求及制约因素

(1)城区片区

①城区片区整体位于开远主城区范围内,环境风险大,产业布局存在问题;

②规划区南部大气污染物维持现状,新上项目必须落实削减替代,削减源只能来源于规划区南部;

③化工、纺织企业于居民集中区,环境风险大,产业难布局。

(2)开远食品加工区

①园区内分布有较多豆腐加工企业,用蒸汽、电能作为主要能源,耗能较大;

②项目污水进入园区统一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内进行处理,污水管控有待完善。

(3)其他问题

目前规划区以食品加工、化工、纺织印染、生物技术等产业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间跨度大,难以构成循环产业链。

2、区域主要生态环境现状问题

通过现状监测和现场调查,结合对规划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及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发现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1)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规划区内管网覆盖程度低,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不完善,中水回用率低。

(2)区域内大气监测点大气环境中 O3占标率高。

3、制约因素分析

(1)资源制约因素

主城片区、食品加工区以泸江、南盘江引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主城区片区

本次评价在对规划的目标、规模、总体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矩阵法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具体见表 4.1-1。

表4.1-1环境影响识别表

序号

规划内容

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

基础设施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污染环境

市化

劳动就业

交通运输

征地拆迁

产业结构

经济效果

能源

道路

给排水

卫生设施

土地利用

矿产资源

资源

生物

多样性

绿化

动植物

自然景观

声环境

水环境

环境空气

固体废物

1

发展规模

用地规模

0

0

0

-3

0

+2

0

0

0

0

-3

0

0

-2

-2

-3

-1

-1

-1

-1

人口规模

+2

+3

0

0

0

0

-2

-1

-2

-1

0

0

-2

0

0

0

0

-1

-2

0

-2

经济规模

+1

+3

0

0

0

+3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产业布局

能源产业

+1

+2

+1

-3

+2

+3

-2

+1

-1

0

-2

-3

-1

-1

0

-1

-1

-1

-1

-2

-2

现代化工产业

+1

+2

+1

-3

+2

+3

-2

+1

-1

0

-2

-3

-1

-1

0

-1

-1

-1

-1

-2

-2

绿色食品

+1

+2

+1

-3

+2

+3

-1

+1

-1

0

-2

0

-1

-1

0

-1

-1

-1

-1

-1

-1

轻纺

+1

+2

+1

-3

+2

+3

-1

+1

-1

0

-2

0

-1

-1

0

-1

-1

-1

-1

-1

-1

新型建材

+1

+2

+1

-3

+2

+3

-2

+1

-1

0

-2

0

-2

-1

0

-1

-1

-1

-1

-2

-1

现代物流服务产业

+2

+2

+1

-3

+2

+3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3

绿地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1

+3

+1

+2

+2

0

+2

0

4

道路交通组织

+1

0

+3

-1

+2

+2

0

+3

0

0

-2

0

-1

-1

-1

-1

-2

-3

0

-1

0

5

景观规划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1

+1

0

0

0

6

给水规划

给水规模

+1

0

0

-1

0

0

0

0

+3

+1

0

0

-2

0

0

0

0

0

+2

0

0

管网布设

+1

0

0

0

0

0

0

0

+2

+1

-1

0

0

0

0

0

-1

-1

+2

0

0

4.2评价因子确定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本次规划环评确定的工作重点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评价因子为:

(1)现状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颗粒物(TSP)、氮氧化物、氟化物、铅、砷、镉、六价铬及汞、TVOC、硫酸雾、氨、硫化氢、氯化氢、*醇。

地表水环境:pH、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及粪大肠菌群。

地下水环境:pH、耗氧量、氨氮、总硬度、挥发酚、硝酸盐、亚硝酸盐、氟化物、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铁、锰、镉、总大肠菌群、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碱度(碳酸根)及碱度(重碳酸根)。

声环境:等效连续 A 声级。

土壤环境:pH 值、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烷、1,1-二氯*烷、1,2-二氯*烷、1,1-二氯*烯、顺-1,2-二氯*烯、反-1,2-二氯*烯、二氯*烷、1,2-二氯*烷、1,1,1,2-四氯*烷、1, 1,2,2-四氯*烷、四氯*烯、1,1,1-三氯*烷、1,1,2-三氯*烷、三氯*烯、1,2,3-三氯*烷、氯*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苯、苯*烯、*苯、间二*苯+对二*苯、邻二*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

〔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及萘。

生态环境:土地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环境敏感区。

(2)影响分析因子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PM2.5)、挥发性有机物、氟化物、氨。

地表水环境: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声环境:等效连续 A 声级。

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收集率及处置率。

本次评价结合开远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和现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础上,同时需保证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水质不恶化的前提下,从规划规模、布局、结构、建设时序等方面确定本次评价的预测情景为规划方案情景。近期、远期分别依据用地规划与现状用地变化情况,以产业园区可开发工业用地结合相应产业定位核算污染物新增量,按近期、远期分别进行预测。

5.2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产业园区》(HJ 131-2021)的要求,以及规划发展规模、产业布局、空间结构及建设时序,结合规划区现有工业企业的排污水平,并适当考虑未来科技进步因素,核算规划区的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5.3环境要素影响预测与评价

5.3.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规划远期,叠加背景浓度后,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评价区域网格点处氟化物日平均质量浓度的最大占标率为 9.76%,年平均质量浓度的最大占标率为13.6%,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浓度限值要求。

因此,规划远期,污染物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5.3.1.5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整体性影响

综合前述预测分析结果,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的前提下,规划的实施不会改变区域大气环境功能。

5.3.1.6小结

1)随着规划实施,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仍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要求,对各环境空气目标及周围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叠加现状浓度后,SO2、NO2、PM10、PM2.5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及年平均质量浓度;氟化物日平均质量高度及年平均质量浓度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浓度限值要求,挥发性有机物 8 小时质量浓度、氨、均能达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附录 D 标准限值要求。

3)规划区主要废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满足在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有关总量控制要求。

4)建议在片区内对新增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企业,应明确基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控的环境准入,严格落实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制度,要求新入驻项目采用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和无组织废气防治措施并且进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置换。

5)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切实实施废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策略,入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重点之一,深入分析项目入驻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明确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并严格落实,要求作出明确的环境是否可行的结论;在对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的跟踪评价中,应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作重点回顾性评价,分析说明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并提出必要的补救措施。

5.3.2地表水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3.2.1排水可行性分析

(1)规划排水概述

结合现状污水处理设施及规划道路走向,园区具体服务范围如下表所示。

表 5.3.2-1 污水分区表

序号

污水处理厂去向

服务区域

现状处理规模

新、扩建完成后处理规模

规划地块

1

(略) 污水处理厂

(略) 主城区的生活污水,包括已建老城区和远期规划区(新

城区)

6 万 m3/d

/

城区片区生活污水

2

(略) 纺织产业园污水处理

城区片区

/

1 万 m3/d

城区片区生产废水

3

小龙潭现代化

工园区污水处理厂

小龙潭化工片区、小龙潭食品加工区

/

近期 1 万

m3/d,远期

2.8 万 m3/d

小龙潭化工、食品加工区

4

(略) 食品加

工区污水处理厂

(略) 食品加工区

/

0.75m3/d

(略) 食品加工区

5

环保建材园区

不独立设置污

环保建材园区

/

/

环保建材园区

水处理厂

6

中和营污水处

理厂

中和营片区

/

/

中和营片区

根据调查,目前规划区范围内产生的污水主要排入上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进行回用或外排。

(2)排水方案分析

①根据用排水量预测及上表所示各污水处理厂处理量可知,规划接纳污水处理厂处理余量能够满足规划区产生的废水处理需求。

②根据现状监测,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水体泸江、南盘江水质总磷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综上,规划区新增废水进入纳污河流将进一步加重地表水环境负荷。

5.3.2.2对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受纳水体情况及环境保护要求

根据调查,本次评价控制单元内,无饮用水取水口。园区受纳水体最终汇入泸江、南盘江,由于泸江、南盘江水质现状总磷已超标。园区内工业企业入驻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进行 1.5~2 倍的削减替代。

(2)影响分析

规划区内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完成后尾水大部分作为中水进行回用,剩余少部分尾水外排至泸江、南盘江。根据现状监测泸江、南盘江水质现状水质均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要求,且现代煤化工行业,含有氨、酚、硫化物等多种污染成分,煤化工排出的废水有较强的毒性,对污水处理工艺要求较高,容易出现超标排放,因此园区应加强对煤化工污水排放的监管。

综上,规划区纳污水体已无环境容量,规划区新增废水进入纳污河流将进一步加重地表水环境负荷。

(3)本评价提出的防治要求

为促进规划期地表水泸江、南盘江等达到相应功能区划要求,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结合规划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措施:

(1)尽快规划制定并实施不达标河流综合治理规划与工程,从根本上推动不达标河流向达标河流的转变。在泸江、南盘江未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之前,

在现有基础上不得新增排水,并建议在现有的排水基础上,尽量进行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率严格按不得低于 50%执行,同时根据园区相关要求严格管控。

(2)提高工业废水回用率,加快规划区内产业优化调整,尽快实施不符合产业定位企业搬迁,减少工业废水的产生。

(3)强化环保监督管理,确保排水稳定达标,要加强废水污染源的监督监控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非法排污者,要严格依法处置;及时根据国家排放标准的变化,核查相应企业的达标排放情况,及时督促制定整改措施, 监督落实;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加强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及运行中的水质分析和监控,废水排放实行在线监控,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5.3.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根据资料分析,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位于一个水文地质单元。

规划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部分区域富水性中等,总体富水性较弱,地表污染物通过非饱和带到达碎屑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造成其污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碎屑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区属于地下水相对不易受到污染区,但规划区入驻项目处于碎屑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区的也须做好相应的防渗措施, 切实减少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5.3.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进驻企业均对各产噪设备采取隔音降噪措施,必须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2008)相应区域标准。所以本评价所采用的园区边界噪声源强参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相应区域标准等效声级值。

规划区应做好项目引入和布局,对于周边有居住区的企业要注意噪声防护距离退让。今后对于规划的居住、学校、办公等噪声敏感区域,应充分考虑现有公路交通噪声影响,留出一定的退让距离,保证功能区噪声达标。

5.3.5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与评价

5.3.5.1固体废物处置

工业固废的处置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应首先根据其属性、成分判别是一般固废还是危险废物,不能判别的应通过采取危险废物浸出毒性试验确定。

园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集中收集后统 (略) 生活垃圾处理场处

理;从工业园区工业固废产生和处置利用情况来看,一般工业固废可采取综合利用的途径得到有效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可交由危废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污水处理污泥可得到合理处置。园区内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3.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过程中,如果措施采取不当或选址不合理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园区所在区域的土壤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影响途径主要为工业“三废”的排放。

规划实施后入驻企业排放或进入环境中的酸碱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将会增加。正常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导致土壤中酸碱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迅速增加,但在从长远看土壤中酸碱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对土壤的不良影响将会逐步显示出来。

为减轻规划实施后园区进入环境中的酸碱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应加强规划区入驻企业的“三废”污染治理工作,加强推行企业的清洁生产,严格执行入驻企业的“三同时”管理,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应将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远离居住用地布局,选用吸收重金属较强的植物对周围进行绿化,制定园区污水处理厂事故应急方案,加强事故风险的防范,制定事故灾害发生的应急措施。通过采取并认真落实以上措施后园区建设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较小。

5.3.7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区域内以农业为主,地表坡度平缓,规划实施过程中,开发建设施工时占地、开挖、堆渣、回填等活动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地表将进行硬化。规划实施过程中水土流失侵蚀模数与降雨、土壤自身可侵蚀状况、地形条件、植被覆盖等均有关系。本项目开发周期较长,施工地区块状分布,因此施工带来的地面挖损具有面积集中、块状分布、施工期间流失水平较严重等特点。

若不采取措施治理,将加剧区域水土流失量,对水环境、空气环境等都带来间接的不利影响,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5.3.8环境风险评价

规划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为规划范围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单位在危险化学品贮存、使用和生产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的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当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或事故处置措施不当将对周围环境和人员身体造成的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入驻企业的环境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对于引进企业项目在选址布局时要充分考虑环境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从事前进行环境风险预防。

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危害,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进行演练。当事故发生时,要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方案,以控制事故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5.3.9碳排放预测与评价

考虑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属性,在园区土地、能源、资源、空间、人口等方面达到峰值后,未来可能达到碳排放峰值。由于碳达峰目标是大范围区域目标,所以达峰目 (略) 乃至红河州的区域碳达峰规划结合,将区域内交通、农业、居民、森林碳汇等因素统筹考虑,可以平衡区域整体碳达峰目标。

规划发展情景下,由于保持工业增加值的高速增长,新增碳排放量较大,对开远片区碳达峰存在较大影响。建议规划实施过程中,需按照发布的大区域碳达峰规划方案及行业相关规划执行,进一步控制开远片区内碳排放。

5.4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根据累积影响的含义,开发区对环境的累积影响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累积,影响的环境要素主要为区域的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

(1)环境空气累积影响分析

对环境空气的累积影响主要是由于企业建设时间和分布空间的累积,对园区及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程度影响。随着入区企业的增多和影响时间的累积,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土壤环境累积影响分析

对土壤环境的累积影响主要是由于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在时间、空间上的累积,大气污染物沉降后不断在土壤中积累,对土壤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3)地下水环境累积影响

对地下水的累积影响是开发区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污染物滴漏并且不断下渗,进入地下水随着时间和空间的累积,污染物在地下水体内进行迁移和累积, 对地下水水质存在潜在的污染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区内企业防渗措施,对开发

区污水管道及企业的排水管道、污水处理设施、车间地面、物料存放区,特别是危废储存设施,进行严格的防渗措施。

5.5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

5.5.1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略) 行政辖区范围内土地总面积 1940.31km2,规划 (略) 土地面积22.55km2, (略) 土地的 1.16%。规划 (略) 土地面积较小,且 (略) 国土空间规划。因此, (略) 土地资源可以承载工业园区的发展。

5.5.2水资源承载能力

根据南盘江园区小龙潭水文站 1961~2019 年逐年平均流量断面最小月平均流量统计,P=95%保证率流量 9.38m3/s。南盘江开远段主要用水有国电小龙潭发电厂、云南大唐国际红河发电厂、小龙潭煤矿、云南云 (略) 、小龙潭地区用水,合计需水量为 1.97m3/s。

根据用水量预测开远片区近期新增年用水量 58.55×104m3/a(0.16×104m3/d),远期新增年用水量为 1640.1×104m3/a(4.493×104m3/d)。片区工业用水量占南盘江水资源量不大,理论上可承载工业发展需水要求。

5.5.3水环境承载能力

(1)水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根据《 (略) 水功能区划》(2014 年修订),泸江及南盘江均属水质类别为Ⅲ类,结合园区实际水质情况,本次规划年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达Ⅲ类水标准。

(2)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根据现状监测及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泸江、南盘江水质现状超标,无环境容量。

(3)水环境制约因素缓解方案

①对规划区内主要控制断面实施跟踪监测,调查水质无法稳定达标原因,对应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促进水体问题达标。

②建立完善规划区内水环境容量经济强度为核心的考核指标,兼顾规划区内发展需求,促进规划区内水环境容量优化再分配。推行规划层面废水总量控制策略,加快区域性中水处理、回用系统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严格准入条件,加大

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禁规划范围外、高污染、高耗水企业入驻规划区内。加强规划区管理,提高中水回用率。

5.5.4环境空气承载力分析

在各产业发展过程中,工艺和燃烧废气受到工业用地类型和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要求严格管控,废气污染物排放水平总体不高。根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及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规划区域具有环境空气容量,可以承载本规划发展。由“5.3.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可知,规划区主要废气污染物新增总量控制指标:SO2371.691t/a、NOx 815.574t/a、PM10601.212t/a、PM2.5300.607t/a、挥发性有机物 288.972t/a、氟化物 23.680t/a 及氨 0.00011t/a,重金属排放量维持现状水平,并满足经开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有关总量控制要求。规划实施过程中, 不得突破园区新增总量控制指标。无环境容量时,可采取园区内污染物等量替代措施,促进项目落地。

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本规划环评综合论证,以改善规划区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核心,综合本次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论证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结构等规划内容的环境合理性以及评价设定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判定规划实施的重大资源、生态、环境制约的程度、范围、方式等,提出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并推荐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6.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6.1.1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的环境合理性

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入驻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加强污染物末端治理,规划目标是合理的。

6.1.2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1)从生态保护红线角度分析

根据规划 (略) 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叠图分析,规划区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相关要求。

(2)从重点环境敏感区角度分析

本规划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 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

(3)从大气环境影响角度分析

从规划产业分析,本规划大气污染物主要为 SO2、NO2、PM10、PM2.5、挥发性有机物、氟化物、氨。根据预测结果,随着规划实施,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仍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类区要求,对各环境空气目标及周围的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4)从地表水环境影响角度分析

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随着规划区居住人口和入驻企业增加,会加大废水排放量,对泸水河、南盘江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随着农林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农村面源污染将得到大幅度消减; (略) 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完善,生活污水将被收集、集中处理,可有效杜绝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经发区采取了积极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制定了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河道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完成水环境质

量底线目标,逐步改善规划区水环境质量。

(5)从地下水环境影响角度分析

规划区入驻项目处于碎屑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区的也须做好相应的防渗措施,切实减少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从地下水环境影响角度分析,本规划布局基本合理。

(6)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角度分析

本规划区涉及泸江、南盘江,在以上区域内禁止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开远片区内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7)从土壤、生态及声环境影响角度分析

根据影响预测结果,规划布局对土壤、生态环境、声环境敏感点的环境影响较小,不存在规划布局的制约因素。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交通噪声管理,合理布局入驻企业,声环境敏感点处设置噪声防护距离。

(8)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

在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方面,规划范围内及周边均存在学校、居住区、村庄、地表水体等环境敏感目标,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时,将对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及人群健康造成影响,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纺织印染产业具有污水量大、水质复杂、毒性、色度高等特点,存在较大水环境风险。根据《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 版)》要求: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要严格控制印染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

6.1.3规划用地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环境合理性

本规划要求严格城区地块禁止扩增三类工业企业,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有效的降低。同时,规划对规划区内三类工业企业提出限期搬迁、转型升级要求。规划区不占用基本农田。

综上所述,本规划用地结构是基本合理的。目前,开远片区以电能、燃煤为主。

随着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天然气、电能将逐渐作为规划区的主要能源,燃煤使用量逐渐减少,能源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因此,本规划能源结构是合理的。

根据《规划》产业选择,未来重点发展能源及现代化工产业(煤化工、磷化

工等)、数字经济,辅助发展绿色食品、轻纺、环保建材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现有化工、建材企业逐步进行环保升级改造,降低能耗

和污染物排放,适时搬迁进入小龙潭精细化工产业园及环保建材园。本规划产业结构基本合理的。

6.2规划方案的环境效益论证

本规划的实施在维护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人居安全、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6.3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根据以上对本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环境影响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产业结构等的合理性分析可知,规划区主要环境制约因素是水环境不足以承载规划区发展。规划编制、审批及实施中应根据制约因素和环境问题严守“三区三线”, 严格环境准入,提高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6.3.1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1)环评建议规划进一步明确细化现代煤化工产业入园的产业发展要求, 建议园区产业往精细化、差异化、专用化下游产品发展,延伸产业链,鼓励生产高端化、特色化、高值化化学品的现代煤化工企业入驻小龙潭精细化工产业园区。

(2)纺织科技产业园东北向岩土防污染性较弱,本环评建议在园区东部组团入驻企业时,应选择对地下水污染较小的服装加工等废水产生量较小的企业入驻。园区西部防污染性中等,由于印染纺织污水量大,水质复杂,对印染废水、危险废物等储存设施应加强防渗。

6.3.2功能布局调整建议

(1)开远片区城区片区的云南解化 (略) (略) 、云南云 (略) 一方 (略) 主城区太近,另一方面还 (略) 已建成城区的部分用地,且泸江从规划区域经过,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略) 加快推进搬迁工作、红磷化工尽快启动搬迁至小龙潭化工园区。

(2)开远片区城区片区不得布局《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 年版)》中的高风险、高污染行业,不得引入《 (略) 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

迁改造实施方案》中的相关企业。

6.3.3环境制约因素优化调整建议

(1)地表水环境制约对园区产业发展的调整建议

1)为确保泸江、南盘江等水环境功能达标,应严格落实《红河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要求,加强规划区内农业面源治理力度,园内企业排水接管率达 100%,工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率需达 100%;生活污水处理率 100%,确保泸江、南盘江沿线无废水直接排入。园区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定,污水排放不影响受纳及下游水体达到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目标。

2)加强园区产业准入,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中水回用率作为入园企业主要考核指标,园区综合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近期应达到 75%以上,远期达到85%以上,小龙潭化工园区重复利用率达到 95%以上;园区中水回用率应达到

20%以上。

(2)地下水敏感制约对园区产业发展的调整建议

小龙潭精细化工园区水文地质属于岩溶发育地区,园区用地范围未发现发育、天窗、漏斗等区域,但鉴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同时需要符合《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要求。

6.3.4其他优化建议

(1)规划区村庄搬迁的调整建议

(略) 人民政府已于 2019年 6月 18日成立小龙潭化工片区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小组,正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开展征迁工作。鉴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属环境污染大、环境风险较大的行业,对周边的影响也较大,但规划中未明确园区内现状村庄梅塘村的搬迁方案。本环评建议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中明确区内梅塘村搬迁方案,落实具体实施计划时间及搬迁费用等。

(2)规划应积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

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碳减排

7.1资源节约与碳减排

7.1.1资源节约利用

(1)新上严格执行开远片区内用煤量替代,实行等量或减量替代。

(2)积极推进开远片区内主要企业煤改气、煤改电工程。

7.1.2碳减排

(1)制定规划达峰方案,对开远片区碳排放进行总体规划,规范区域内碳排放管理。

(2)近期严格执行开远片区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下降 13.5%的相关要求。

(3)积极 (略) 场建设相关工作,为开远片区企业履约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 (略) 场手段,协调开远片区降碳成本,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7.2产业园区环境风险防范对策

建立完善的安全、环保管理体制,加强辖区内企业的环境监督管理。对辖区内现有企业进行环境风险排查,掌握辖区内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和生产情况。建立环保执法检查、企业自查自纠的多级联动的环境隐患排查体系,进行“一企一档”的整治制度,确保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彻底、整治到位。精细化工产业生产、存储危险化学品及产生大量废水的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废水、废液直

接排入水体。

7.3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7.3.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重点开展工业区的各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遵守国家、 (略) 、红河州的环保政策和规定,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严禁不符合产业政策企业和淘汰工艺、产业入驻园区。严格新建、扩建项目审批,严把环保准入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小能耗,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气体、高潜热废气及驰放气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而向大气排放的,必须严格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在园区内中加大煤气、液化气、天然气及电等清洁能

源的普及率,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有利于园区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

7.3.2地表水环境污染减缓措施

(1)尽快规划制定并实施不达标河流综合治理规划与工程,从根本上推动不达标河流向达标河流的转变。在泸江、南盘江未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之前, 在现有基础上不得新增排水,并建议在现有的排水基础上,尽量进行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率严格按不得低于 50%执行,同时根据园区相关要求严格管控。

(2)依据《 (略)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对泸江、南盘江流域的水质管理要求,结合流域水环境现状及规划工程布局,提出流域的环境质量底线以及“流域倍量削减替代措施”等方案;在满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要求, 促进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7.3.3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规划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采取“源头控制、全程监控、专业应急响应” 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总体规划区内地下水污染防治目的。

项目选址时,应对建设场地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查明覆盖层岩性条件、厚度及分布规律,详细查明场内岩溶发育程度及规律,为项目的污染防护规划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仓储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应避开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落水洞或岩溶漏斗的区域。

7.3.4噪声影响减缓措施

加强产业布局控制,位于居民区旁的噪声污染型企业要按照噪声防护距离或噪声达标距离严格布局, 保证边界居民区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优化道路两侧绿化带设计方案,选择适宜树种,采取乔、灌、草等不同类型植物、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在增加道路景观的同时,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7.3.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采取措施(政策、经济上的优惠)鼓励工业企业通过改进或采用最新的清洁生产工艺,进行首端控制,源头治理,使企业尽可能少排或不排固体废物,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加强固体废物的回收与循环利用,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开展工业废物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利用,变废物为新的资源。

7.3.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规划区内的生态景观应遵循“统一协调、循环渐进、功能多样、经济适用” 的原则,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尽量少采林木,减少对原生态植被的破坏。

规划区必须保证达到规划目标规定的绿地率。严禁入驻项目占用规划的公共绿地,入驻项目必须按规定实施植被补偿,并按比例进行厂区绿化。

7.3.7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系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建设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促进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化。推进建设用地用途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建立调查评估制度,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落实土地利用监管责任。

8、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与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五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环评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自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表明,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于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对项目决策和环境管理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规划范围广、期限长,且区域开发并非一步到位,本评价建议可依据国家规定年限确定跟踪评价频次,建议每隔 5 年进行一次跟踪评价。

拟入驻的项目需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时选址临近居住区等敏感目标的项目,应合理布局生产设备和废气收集处理装置,避免噪声和废气扰民,并重点分析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废气和噪声对临近居民、学校等的影响。

9、产业园区环境管理与环境准入

9.1产业园区环境管理方案

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开发区建设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对各行管理工作,落实人员、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园区环境管理机构除执行主管领导有关环保工作指令外,还应接受上级环境管理部门下达的各项环境管理工作,履行污染控制、监测管理、生态环境管理、污染事故处理等原则。

9.2产业园区环境准入

9.2.1产业园区环境管控分区细化

蒙自经开区开远片区内无与区域优先保护单元重叠区域,无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河流水系、湿地、潮间带、绿地等及评价确定需要保护的其他敏感区, 因此不划定保护区域,将整个规划区划定为重点管控区域。

9.2.2分区环境管控要求

根据《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 (略) “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送审稿)》、《 (略) 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送审稿)》、《红河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以及规划区功能定位,结合规划目标、范围、产业布局及规划分析结果,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以清单方式列出规划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供规划区近期建设过程中进行管理。具体见表 9.2.2-1。

表 9.2.2-1 规划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清单

类型

准入内容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②合理布局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仓储设施和污水处理设

施,避开地下水防污性能较弱区域;项目入园时,需对地下水文地质进行详细

1

空间布局约束

勘察,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落水洞或岩溶漏斗的区域,禁止布局现代煤化工 项目。

③鼓励现代煤化工产品生产高端化、特色化、高值化化学品的企业入驻小龙潭

化工园区。

④小龙潭化工园区南端距离小龙潭煤矿生活区较近,该地块企业入驻时,应优

化企业的内部布局,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缓冲距离;对主要产排废气的装置区,

应远离小龙潭煤矿生活居住区等大气敏感点。

⑤入园的现代煤化工企业,应在国内示范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和 国际先进技术,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综合利用的原则,大幅提升现代煤化工技术水平和能源转化效率,减少对 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⑥食品加工区禁止布局大气重污染产业,其他污染类产业与食品工业之间应设置隔离带,避免相互产生影响。原有大气型重污染企业应逐步环保升级改造, 适时搬迁。

⑦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东部不得布局对地下水污染较大的行业。

⑧城区地块严格环境风险防范,禁止新增三类工业项目及环境风险潜势为 IV

的环境风险源。

⑧南盘江辖区两侧一千米范围内不得建设化工、印染等高风险项目。

2

污染物排放管控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②鼓励单位产品能耗低、工艺设备先进、排放废气污染物较少的企业入园。禁 止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项目,以及列入《严重污染环境(大气)的淘 汰工艺和设备名录》的项目进入园区。

③对特征化学污染物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挥发 性有机物(VOCs)、有毒及恶臭气体的排放,配备相应的应急处置。

④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工艺技术、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鼓励采用 能源转换率高、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工艺技术,并确保原料煤质相对稳定。在 行业示范阶段,应在煤炭分质高效利用、资源能源耦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如 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置方案、结晶盐利用与处置方案等)等方面承担环保示 范任务,并提出示范技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应对措施。

④印染企业要按照环境友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选择采用可生物降解(或 易回收)浆料的坯布。使用生态环保型、高上染率染料和高性能助剂。完善冷 却水、冷凝水及余热回收装置。丝光工艺配备淡碱回收装置。采取的严格的大

气污染防治措施。

3

环境风险防控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②入驻项目在选址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 距离的要求。

③工业企业应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其最大可信事故半致死浓度范围内不得 有居民点存在。重污染企业周边合理设置环境防护距离,保障居民生活环境的 安全。

④存储危险化学品及产生大量废水的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 故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

⑤建立企业、园区和周边水系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完善有效的环境风险防 控设施和有效的拦截、降污、导流等措施。涉环境风险的企业应建立可关闭的 闸门、事故池,有效防止泄漏物和消防水等进入园区外环境。

⑥园区地下水易受污染,入驻项目应提前规划布局,入园企业应将地下水影响 作为重点考虑内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仓储设施和污 水处理设施等,应避开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落水洞或岩溶漏斗的区域。达不 到相关防渗要求的项目,禁止入园; 园区、企业按环评要求设地下水水质监

测井并正常运行。

4

资源

开发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②现代煤化工企业:严格限制将加工工艺、污染防治技术或综合利用技术尚不

效率

成熟的高含铝、砷、氟、油及其他稀有元素的煤种作为原料煤和燃料煤。

要求

③现代煤化工企业:强化节水措施,减少新鲜水用量,入驻企业工业用水鼓励

优先使用矿井疏干水、再生水,禁止取用地下水作为生产用水。取用地表水不

得挤占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

④现代煤化工企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力争达到 95%以上,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 65m3 以下;

⑤食品加工区、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入驻项目依托小龙潭电厂、大唐电力集中

供热、供汽工程,不得新建燃煤锅炉。

⑥印染加工综合能耗及新鲜水取水量需符合《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版)》中指标要求。

10、评价结论

开远片区发展目标明确,规划的实施 (略) 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着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规划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环境政策, (略) 、红河州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专项发展规划协调一致。

本规划不涉及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区地表水暂无环境容量,将对规划实施产生一定的制约。规划实施过程中,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土壤及生态影响,构成一定程度的环境风险。针对规划实施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和环境问题,本评价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和管控措施。通过贯彻落实规划调整建议,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优化入园企业环保要求,规划实施产生的环境影响、排水等制约因素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区域环境质量不会发生明显的恶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规划总体可行。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规划单位: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评价单位:云南新世纪环境保 (略)

二〇二二年十月

开远经济开发区前身为红河工业园区,红河工业园区成立于 2003 年 7 月, (略) 人民政府《 (略) 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云政发〔2004〕8 号)中规划的 30 个省级重点园区之一,园区包括大屯-雨过铺片区、蒙自片区和开远化工工业片区三片组成。

为 (略) 红河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2004年红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红河州规划局共同委托 (略) 规 (略) 编制了《 (略) 红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4 年 12 月 29 日至 30 日通过了红河州人民政府的评审会,

2005年 8月完成正式规划成果。2008年红河工业园区管委 (略) 环境科

(略) 编制了《 (略) 红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09年 4

月 20 日 (略) 环境保 (略) 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审查会, 并取得审查意见(见附件 2)。

2008 年,红河工 (略) 政府重点表彰并授予“ (略) 优秀工业园区” 光荣称号。2009 年,规划建设昆钢红河产业园。2011 年,由国家商务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级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012 年, (略) 重点园区综合经济指标考核评价中,红河工业园区名列前三位,截止 2012 年,武钢集团、云锡集团、云南煤化集团、云天化(国际)集团、云铜集团、云南物流集团、三一重工等大项目纷纷落户区内。2013 年 1 月, (略) 正式批文将“红河工业园区”更名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

后续发展过程中, (略) 辖区内的工业园区有小龙潭食品加工园区、小龙潭化工园区、纺织科技产业园等。

2013年 1月,红河工业园区开远化工区管理委员委托中国西 (略) 西部智 (略) 编制《 (略) 低碳循环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即本次规划中的城区片区的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并同 (略) 水利水电勘 (略) 开展《 (略) 低碳循环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4年 1 月 14 (略) 环境保护局关于提交《 (略) 低碳循环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见附件 3)。

至 2015 年, (略) 区小龙潭片区豆制品加工小作坊模式较多,且布局分散,

为充分利用国电小龙潭发电厂的闲置优势资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进当地豆制品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 (略) 组织编制了《 (略) 热电汽循环利用工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同步委托编制《 (略) 热电汽循环利用工业示范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2016 年 3 月 7 (略) 环境保护局关于提交《 (略) 热电汽循环利用工业示范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审查意见的函(见附件 5)

随着城区工业进一步发展, (略) 拟将位于城区的云南解化 (略) 、云 (略) 红磷分公司进行搬迁至远离城镇人口密集区的化工园区内,特 (略) 小龙潭化工片区。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云南西部智 (略) 于 2020 年 1 月编制完成《开远小龙潭化工片区总体规划(2020-2035)》,同步委托云南绿色 (略) 编制《开远小龙潭化工片区总体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2020 年 9 月 10 日取得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关于《开远小龙潭化工片区总体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见附件 4)。

2020 年 4 月, (略) 政府发布《 (略) (略)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略) 各类开发区优化提升总体方案〉的通知》(云委〔2020〕287 号),要求全面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制度创新,推动开发区深化改革、优化提升、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2021 年,省工信厅和发改委联合发布《 (略) “十四五”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落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及措施,明确各级各类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和要求。2021 年 4 月,省发改委为进一步推进开发区提升优化工作,出台了《 (略) 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略) 级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有关工作的通知》(云发改产业〔2021〕320 号),要求明确优化提升的范围、标准及结果,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2021 年 12 月,省发改委发布了《 (略) 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 (略) 级以上开发区优化提升审核情况的通知》(云发改产业〔2021〕1070 号),明确将蒙自工业园区、云南开远经济开发区、个旧特色工业园区、建水工业园区整合至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

按照《 (略) 委办公厅 (略)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开发区优化提升有关工作的通知》(云办通〔2022〕33 号),明确涉及整合的开发区,

可根据工作实际以保留的开发区为单位开展总体规划及规划环评编制工作。结合开远经济开发区实际情况,在多年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开远辖区内的工业园区由开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实际管辖。因此,为科学的制定好片区规划,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 (略) 规 (略) 编制了《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云南新世纪环境保 (略) 开展了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开展了相关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发展现状调研、规划研究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供委托单位上报审查。

1.2评价对象及时段

1.2.1评价对象

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对象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1.2.2评价时段

根据《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 年,近期:2021-2025 年,远期:2026-2035 年。规划基期为 2020 年。

本次评价现状基准年确定为 2020 年, 按近期(2021-2025 年)和远期

(2026-2035 年)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时段为近期。

1.3评价目的及原则

1.3.1评价目的

(1)针对规划实施情况,通过规划分析和建设回顾性分析,识别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和主要环境要素(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根据当前环

境保护要求,确定规划环境保护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在环境现状及污染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实施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预测和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流域环境产生的整体影响,并对区域环境变化趋势及长远影响进行预测,进一步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证规划实施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可达性。

(3)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对已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整改和对策措施, 对规划下一步实施可能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跟踪评价方案。

(4)协调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实施和决策依据。

1.3.2评价原则

突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源头预防作用,优化完善产业园区规划方案,强化产业园区污染防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1)全程互动

评价在规划编制早期介入并全程互动,确定公众参与及会商对象,吸纳各方意见,优化规划。

(2)统筹协调

协调好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园区环境保护关系,统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共治、资源集约节约及循环化利用、能源智慧高效利用、环境风险防控等重大事项,引导产业园区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

(3)协同联动

衔接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细化产业园区环境准入,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简化,实现区域、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系统衔接和协同管理。

(4)突出重点

立足规划方案重点和特点以及区域资源生态环境特征,充分利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规划实施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重点关注制约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和重大环境风险因子。

1.4评价重点

(1)上版规划及规划环评审查意见落实情况调查评价。通过调查,确定上版规划、规划环评实施情况,重点对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及优化调整建议落实情况、资源环境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对规划区资源环承载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措施及建议。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现状调查和发展回顾性评价。开展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园区环境质量现状,识别园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规划发展制约因素。

(3)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及“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的合理性分析。结合本次规划的实际情况,对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管控要求、相关 (略) 和红河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客观分析规划与其协调性,针对不协调的明确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4)统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提出优化调整建议,促进园区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共生。

(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本次规划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的压力,分析资源能否满足规划实施的需求。结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依据园区生态敏感及保护目标、园区功能布局,明确重点保护的生态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根据园区环境质量现状和改善目标、环境承载能力,提出环境质量底线清单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要求。理清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根据园区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结合区域环境制约因素和定位,提出规划范围内的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以受难水体水质全面达标为重点,论证规划排水方式的环境合理性,确保开发规模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分析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是否能够满足规划实施的需求。

(6)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根据规划实施的环境承载力分析结论和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从环境保护角度对本次规划的规模、布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优化调整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提出预防、减缓和补救措施。

(7)健全环境准入控制线。结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识别规划范围内可能涉及的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以及其他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生态用地

等区域,划定应严格保护的生态空间。基于生态空间保护要求,优化区域内生产和生活空间,明确各类空间的范围和管控要求。

1.5评价方法

各评价环节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如下表所示:

表1.10-1评价方法

评价环节

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

规划分析

核查表、叠图分析、专家咨询、系统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现状调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环境监测

现状分析与评价:专家咨询、指数法(单指数、综合指数)、叠图分析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指标

核查表、矩阵分析、叠图分析、层次分析、情景分析、专家判断法、

类比分析

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专家判断法、情景分析、负荷分析(估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等)、趋势分析、类比分析、对比分析、供需

平衡分析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类比分析、对比分析、负荷分析、弹性系数法、趋势分析、供需平衡分析、数值模拟、综合指数法、生态学分析法、叠图分析、情景分析、相关性分析

环境要素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参考 HJ 2.2、HJ 2.3、HJ 2.4、

HJ 19、HJ 610、HJ 623、HJ 964 执行

环境风险评价

定性分析法

1.6评价流程

(1)工作流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工作流程,在规划编制的早期阶段介入,并与规划编制、论证及审定等关键环节和过程充分互动,互动内容一般包括:

1)在规划前期阶段,同步开展规划环评工作。通过对规划内容的分析, 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政策等,收集上层位规划和规划所在区域及“ 三线一单”成果,对规划区域及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基础数据资料,初步调查环境敏感区情况,识别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

2)在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完成现状调查与评价,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和评价拟定规划方案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影响,并将评价结果和结论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作为规划方案比选和优化的参考和依据。

3)在规划的审定阶段:

①进一步论证拟推荐的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形成必要的优化调整建议, 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针对推荐的规划方案提出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如果拟选定的规划方案在资源、生态、环境方面难以承载,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生态环境影响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减缓对策和措施,或者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料和专家知识对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等无法做出科学判断,应向规划编制机关提出对规划方案做出重大修改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4)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审查小组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审查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完善。

5)在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查意见正式提交给规划编制机关。

(2)技术流程

评价技术流程见下图。

2、规划分析

2.1规划概述

2.1.1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的规划范围,合计 22.55km2,共五个片区,分别为城区片区 14.66km2,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 3.84km2, (略) 食品加工区 1.35km2,环保建材园区 1.51km2,开远中和营片区 1.19km2。

2.1.2发展定位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的发展定位为:绿色低碳精细化工基地,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样板区。

2.1.3发展目标

跨越发展的产业园区、融入国际的贸易园区、产城融合的综合园区。依托开远高铁站、开建高速、开文高速、开蒙大道等快速通道的建设,产业加速集聚, (略) 综合能源服务基地、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2.1.4发展指标体系

规划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创新发展、社会保障和绿色发展五部分。

表2.1-1蒙自经开区开远片区发展指标体系表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近期

(2025 年)

远期

(2035 年)

属性

高质量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11

13

预期性

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属地 GDP 比重(%)

20

25

预期性

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3

18

预期性

亩均税收(万元/亩)

30

50

预期性

亩均投资强度(万元/亩)

300

400

预期性

产出效益(万元/hm2)

300

900

预期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

重(%)

6.5

10

预期性

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开发区营业收入比重

(%)

60

75

预期性

当年净增营业收入(%)

4

7

预期性

创新发展

年度净增从业人数增速(%)

4

7

预期性

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速(%)

13

20

预期性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35

1.6

预期性

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1.5

3

预期性

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

80

90

预期性

全生产过程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改造规上制

造企业占比(%)

60

75

预期性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68

75

预期性

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

45

60

预期性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85

90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28

50

预期性

绿色发展

污水集中处理率(%)

100

100

约束性

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

100

100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幅(%)

完成州政府下达任务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

约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CO2排放降低(%)

约束性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60

80

约束性

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5

85

约束性

绿化覆盖率(%)

30

40

预期性

建设用地规模(hm2)

1136.11

1396

约束性

开放发展

进出口总额增速(%)

8

15

预期性

年度招商引资额增速(%)

10

16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增速(%)

2

5

预期性

(略) 场主体数量增速(%)

11

15

预期性

宜居建设

常住人口(万人)

2

3

预期性

工业就业岗位(万个)

3.3

6.5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5

<3

预期性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8

10

预期性

物联网服务覆盖率(%)

1

1

预期性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30 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

(%)

60

80

预期性

2.1.5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 2021-2035 年,其中:近期至 2025 年;远期至 2035 年。

2.1.6发展规模

规划 2025 年常住人口 2.0 万人,就业岗位 3.3 万个;近期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1.36km2,其中城镇建设用地 10.51km2。至 2035 年常住人口 3.0 万人, 就业岗位 6.5 万个,建设用地规模 13.27km2。

2.1.7产业发展规划

2.1.7.1产业发展定位

重点发展能源及现代化工产业、数字经济,辅助发展绿色食品、轻纺、环保

建材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城区片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轻纺、信息制造、绿色食品、包装、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

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重点发展煤化工、磷化工等现代化工产业;

(略) 食品加工区:重点发展以热电汽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豆制品等食品加工业;

环保建材园区:重点发展固废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建材产业; 开远中和营片区: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现代仓储物流业。

2.1.7.2主要产业发展方向

支柱产业:优化发展传统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电化热一体化、煤炭分级利用等煤基多联产示范;生产陶粒、混凝土砌块等建材,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煤化工产业链条化、企业循环化、生产清洁化、产品多样化,鼓励跨行业联产,拉长主副产品产业链条。

传统产业: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建材产业提档升级,纺织产业转移落地

食品工业走精深加工路线,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促进新型墙材企业延长粉煤灰利用产业链,推进粉煤灰选铁、选铝、选玻璃微珠以及新型复合型墙材企业发展;纺织产业发展方向主要与现代煤化工结合。

2.1.7.3产业布局

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现代化工及数字经济产业,辅助发展绿色食品、纺织、环保建材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依托现状产业基础和规划产业选择,开远片区规划 7 类产业园区, (略) 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现代化工产业园区;综合新兴产业园区;仓储物流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环保建材产业园区;小龙潭食品加工园区。

(1) (略) 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

在现代煤化工产品中,煤制*二醇既可用于合成涤纶等高分子化合物,亦可用于薄膜、橡胶、增塑剂、干燥剂、刹车油等原料。其中,涤纶包括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等,最终应用到纺织行业。

该园区位于城区西北侧,货运火车站西侧,依托现状云南 (略) 向东北方向拓展,延伸能源利用相关下游产业。一是实现大唐电厂由单纯的

上网卖电企业转型为供热为主的发电企业, (略) 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二是有利于吸引大批用电用气企业入驻,深化和夯实热电汽联产,带动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链延伸发展;三是提高热电汽循环利用效率,减少空气和水污染。

(2)精细化工产业园区

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即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将现状城区的化工企业统一搬迁至该片区,解决城区因化工产业围城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产业项目入驻园区,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 (略) 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3)仓储物流产业园区

仓储物流产业园区分为三个片区,分别是仓储物流产业园区火车站片区、生活物流园区东部片区和中和营片区。仓储物流产业园区火车站片区依托货运火车站,重点为纺织、电子信息等轻工产业服务;东部片区依托高速公路和高铁站场, 打造集现代粮食仓储、新型建材、电子商务集群的仓储物流园;中和营片区建成辐射红河州东部、文山州西北部,以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物流园区。

(4)综合新兴产业园区(原煤/磷化工产业用地)

该片区现状为红磷化工和解化集团用地,随着化工产业的迁出,该区域用地, (略) 更新再造,植入产业研发、工业文化展览、工业总部、工业设计以及新型产业培育等功能。

(5)轻工业产业园区

轻工业产业园区位于城区北侧,解化集团东侧,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纺织产业、制造业为主导的轻工业产业。

(6)环保建材产业园区

该园区位于城区西侧约 10 千米,为华新水泥及下游产业的搬迁,重点发展以粉煤灰、煤矸石、硫 酸渣、磷渣、炉渣、磷石膏、剥离土、废石、尾矿等固体废物进行生产水泥、粉煤灰砖、磷石膏制品、加气混凝土、保温材料等新型建材。

(7)小龙潭食品加工园区

位于小龙潭矿区北侧,以现状以豆制品加工业为主导,依托原有企业,提升改造,完善产业链,走精深加工路线,提升产品附加值。

2.1.8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开远片区形成“一核两轴五片” (略) 结构。

一核:即开远片区综合服务业核心,为灵泉东路以北、兴远北路以东区域, 以居住功能、商贸功能为主,为园区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功能。

两轴:分别是产业融合发展轴、产业服务发展轴,产业融合发展轴通过开小公路、滇越 (略) 道路串联起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 (略) 食品加工区以及城区片区,向南联系个旧片区和经开区本部核心区;产业服务发展轴依托 087 乡道和 G323 串联起环保建材园区、城区片区以及中和营物流产业片区。

五片: (略) 食品加工区:重点发展以热电汽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豆制品等食品加工业,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重点发展磷化工、煤化工等现代化工产业。城区片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纺织包装、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现状化工、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转型升级,辅助发展包装、轻纺等产业。环保建材片区: 重点围绕固废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建材产业。中和营现代物流片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

2.1.9土地使用规划

规划农用地面积 809.70hm2,占比降至 35.91%;建设用地面积 1396.00hm2, 占比提升至 61.91%;其他用地面积 49.36hm2,占比 2.19%。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详见表 2.1.9-1。

表2.1.9-1开远片区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

用地分类

面积(hm2)

占比(%)

农用地

耕地

271.41

12.04

园地

94.17

4.18

林地

301.97

13.39

草地

133.77

5.93

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8.38

0.37

小计

809.70

35.91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

1326.89

58.84

村庄

12.07

0.54

小计

1338.96

59.38

区域基础设施用地

铁路用地

25

1.11

公路用地

22.32

0.99

管道运输用地

0.34

0.02

干渠

0

0

水工设施用地

0

0

小计

47.66

2.11

其他建设用地

特殊用地

0.76

0.03

采矿用地

8.62

0.38

小计

9.38

0.42

小计

1396.00

61.91

其他用地

*地水域

9.11

0.4

其他土地

39.79

1.76

湿地

0.47

0.02

小计

49.36

2.19

合计

2255.06

100.00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 89.63hm2,占比 6.76%;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 22.97hm2,占比 1.73%;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 114.17hm2,占比 8.60%;工业用地面积 719.45hm2,占比 54.22%;物流仓储用地面积 17.03hm2,占比 1.28%;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270.60hm2,占比 20.39%;公用设施用地面积 36.89hm2,占比2.78%;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面积 56.15hm2,占比 4.23%。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表详见表 2.1.9-2。

表 2.1.9-2开远片区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表

用地分类

目标年

面积(hm2)

占比(%)

居住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89.34

6.73

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

0.29

0.02

小计

89.63

6.76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机关团体用地

13.30

1.00

科研用地

2.55

0.19

文化用地

1.52

0.11

教育用地

5.14

0.39

医疗卫生用地

0.46

0.03

小计

22.97

1.73

商业服务业用地

商业用地

113.27

8.54

商务金融用地

0.09

0.07

小计

114.17

8.6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459.66

34.64

二类工业用地

64.71

4.88

三类工业用地

195.08

14.7

小计

719.45

54.22

物流仓储用地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16.4

1.24

二类物流仓储用地

0.64

0.05

小计

17.03

1.28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道路用地

264.89

19.96

交通场站用地

5.71

0.43

小计

270.60

20.39

公用设施用地

供水用地

0.11

0.01

排水用地

20.83

1.57

供电用地

4.11

0.31

供燃气用地

0.37

0.03

供热用地

8.38

0.63

通信用地

0.35

0.03

邮政用地

0.24

0.02

环卫用地

1.00

0.08

消防用地

1.10

0.08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

0.39

0.03

小计

36.89

2.78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公园绿地

50.40

3.80

防护绿地

5.75

0.43

小计

56.15

4.23

合计

1326.89

100.00

2.1.10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1.10.1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工业园区用水重复利用率应按 80%计算, 用水量为取水量和重复用水量。预测开远片区最高日用水量为 4.7 万 m3/d,日变化系数为 1.3,年用水量为 1313.8 万 m3/a。

(2)水源及给水设施规划

城区片区生活用水由开远第一水厂(设计规模 2.0 万 m3/d)、开远第二水厂

(设计规模 9.0 万 m3/d)提供,工业用水以大唐工业水厂(设计规模 3.6 万 m3/d) 供给为主,以开远第一水厂、开远第二水厂供给为辅。开远第一水厂、开远第二水厂水源为大庄水库、泸江水库和南洞河。大唐工业水厂水源地为南盘江。

小龙潭化工片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由规划新建小龙潭化工园区自来水厂

(设计规模 8.0 万 m3/d)承担,水源为南盘江。

(略) 食品加工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由小龙潭发电厂给水处理站(设计规模 0.12 万 m3/d)和小龙潭镇给水厂(设计规模 0.4 万 m3/d)联合承担,水源地

为南盘江、龙潭。

环保建材园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由崩打给水处理站(设计规模0.3 万m3/d) 提供,水源地为南洞河、大庄水库。

开远中和营片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由中和营水厂(设计规模 0.65 万 m3/d) 提供,水源地为远近冲水库、中和营河。

(3)管网规划

规划生产和生活用水用两套供水管网,供水管网依据规划期末发展用地及用水量统一规划,主干管网沿主要道路敷设,供水主干管呈环状网布置,局部采用树枝状网,以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给水和再生水管道应铺设在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规划在配水干管上设置消火栓,最大间距不超过 120 米。

2.1.10.2污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

(2)污水量预测

预测平均日污水量为 3.07 万 m3/d。

(3)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城区片区的 (略) 污水处理厂处理和纺织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 (略) 污水处理厂规模为 6 万 m3/d; (略) 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污水处理厂, 规模为 1.0 万 m3/d。

小龙潭化工片区污水由小龙潭化工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新建小龙潭化工片区污水处理厂,近期设计规模 1.0 万 m3/d,远期设计规模 2.8 万 m3/d。

(略) 食品加工区污水由园区现状污水处理厂处理。 (略) 食品加工区污水处理厂规模为 0.75 万 m3/d;同时新建中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中水处理厂水源,中水处理厂处理规模按处理污水处理厂全部出水量预留,按再生水实际需求量分期实施。

开远中和营片区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由中和营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环保建材园区由企业建设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循环利用,生产用水实现“零排放”。

(4)污水管网规划

排水管网在服从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污水管道布置考虑中心城区的分期建设的安排,管线的布置与敷设满足近期建设的要求,同时考虑远期有扩建的可能。在主要道路上布置截污主管道,通过主管道收集污水排至污水处理厂。

有毒工业废水或污染物含量较低的工业废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汇至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标准后进行循环利用,避免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部分有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汇至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一级 A 标准后,通过排水管排至泸江河。

2.1.10.3雨水工程规划

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就近排入水体。

采用明渠和暗管结合的方式布置,尽可能 (略) 公园水体、沟、渠、河,鼓励建设小区雨水回用系统,达到“疏、蓄、排、用”相结合。在受到埋深和出口深度限制的地区,可采用盖板明渠排除雨水。

雨水干管沿现有道路及规划路网敷设,排入最近水系。

2.1.10.4中水工程规划

(1)中水水源

中水 (略) 污水处理厂和小龙潭化工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达标排水,由污水处理厂提供。

(2)中水设施规划规划

(略) 污水处理厂和小龙潭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水厂。规划中水厂规模按照全部污水深度处理预留,中水需水量预测的水量为 (略) 自来水供水系统的水量,其余的中水产生量作为生态景观用水。规划保留现状中水厂, 设计规模为 6.0 万 m3/d;新建小龙潭化工园区中水厂,设计规模为 1.5 万 m3/d。

(3)中水管网规划

管道布置视用户情况沿一些主要道路进行敷设,主干管应形成环网,次干管及支管布置应充分考虑供水量和供水点的分布,采用环状与枝状管网相结合的管道布置形式,力求减少供水距离,既保证供水安全性,又可节约管道成本。

道路下结合道路建设预留中水管道管位置,与生活给水管道分侧布置,并带

有醒目标志;严禁与生活给水管道相接,以防误饮。

2.1.10.5电力工程规划

(1)用电负荷预测

预测用电负荷为 381.01MW。

(2)电源规划

结合每个片区的用地负荷和周边的变电站情况合理设置变电站。小龙潭化工片区:规划建设 220kV 灵泉变。

(略) 食品加工区:依托小龙潭 110kV 变电站供电,规划小龙潭变电站扩容为 2×50MVA。

城区片区:由现状 220kV 开远变、110kV 泸江变、35kV (略) 、红磷公司 110kV 专变,以及规划新建的 110kV 楷甸变进行供电。

环保建材区:接入城区片区供电网络,由城区相关变电站供电。开远中和营片区:扩建 35kV 中和营变为 110kV 变电站。

(3)变电站规划

基于供电能力、供电半径、供电可靠性几方面考虑后,根据城区及周边乡镇空间负荷分布情况,规划升级 110kV变电站 1座,为 110kV中和营变,由 35kV 变电站升级为 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 2×40MVA。现状扩容 110kV变电站 1处, 为 110kV泸江变,主变容量为 3×50MVA。规划新建 110kV木栖黑变,位于 (略) 西北路以东,主变容量为 3×50MVA。

规划保留现状 220kV 开远变;新建 220kV 灵泉变位于城区片区西北部,主变容量 2×180MVA。

规划电源为现状 220kV 开远变和规划 220kV 灵泉变、220kV 小龙潭变,并扩容 110kV 泸江变,新建 110kV 楷甸变、改造提升 110kV 中和营变。

(4)高压走廊规划

规划 110kV、220kV、500kV 高压走廊分别布置不少于 15m、30m、60m 宽防护绿地。

对于同一廊道的高压线路尽可能采用同塔双回或同塔四回架设, (略) 中心区的高压线路尽可能采用钢管塔架设或是电缆入地敷设,以节约线路走廊。

2.1.10.6通信工程规划

预测固定电话主线为 6.84 万线;规划移动电话普及率为 120%,则移动用户为 11.4 万户,宽带用户为 3.33 万线,电信用户总量为 21.57 万户。交换机容量按照用户量的 120%考虑,2035 年需电信交换机容量约为 25.88 万户。

规划新建 1 个电信支局,单局覆盖用户数 6-10 万,单个电信局规划面积5000~6500m2。 (略) 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外,其他园区不新设电信局, 与城区、乡镇共用 (略) 电信局及小龙潭、中和营两个电信支局,由城镇总体统筹配置设备规模。

规划保留中心城区现状灵泉邮政支局, (略) 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内新增

1 个邮政支局。

2.1.10.7燃气工程规划

(1)用气量预测

预测规划范围用气总量为2285.59万Nm3/a,预测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为7.51

万 Nm3/d。

(2)气源规划

开远片区以天然气为主气源,以液化石油气作为辅助气源。由泸西-弥勒-开远支天然气管道接中缅燃气*良支线输送至开远末站。

(3)燃气设施规划

园区内不规划新增燃气设施,由周边燃气设施开远天然气储配站、开远门站、小龙潭储配站、中和营储配站等提供。

(4)燃气管网规划

划远期采用中压一级管道系统。管网布置采用环支结合的形式,主干管连接成环,形成统一、安全、可靠的燃气管网系统。

规划地下高压管和管径大于 Dg200 的中压管道选用无缝钢管,管径小于

Dg200 的中压管道选用聚*烯管。

2.1.10.8环卫工程规划一、生活垃圾预测

结合片区内主要为产业人口构成, 预测规划末期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8kg/d,规划期末,按照人口规模 9.50 万人(常驻人口+就业人口)计算,预测垃圾总量为 76t/d。

二、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

公共厕所:城市公共厕所平均设置密度为居住用地 3-5座/km2,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4-11座/km2,交通设施用地、绿地与广

场用地 5-6 座/km2,工业仓储、公用设施用地 1-2 座/km2。

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70m,用地面积不小于 300m2/ 座,与相邻建筑物间距大于 5m,并且设置不小于 2m 左右的绿化隔离带;建筑面积不应小于 80m2。

废物箱:应在有行人活动的道路两侧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设置废物箱。

三、环境卫生工程设施规划

垃圾收集站:在新建、扩建的居住区或旧城改建的居住区应设置垃圾收集站, 并应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收集站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0.8 千米,规模宜达到 4t/天以上。

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站结构形式必须为封闭作业式。转运站服务半径约2-4km,与相邻建筑物间距大于 10m,并且转运站四周设置不小于 10m 宽的绿化隔离带。 规划范围内布局 6 座垃圾转运站,城区片区内部绿色纺织科技产业 (略) 生活服务片区各设 1处,转运量分别为 30吨/天、20吨/天,外围四

个工业片区分别设置一处,转运量分别为 5吨/天。生活垃圾统一 (略)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理,处理规模为 180 吨/天。四、其他垃圾处理设施

工业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进入园区的企业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原则处置,固废的处置措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并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认可。同时进入企业应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从产品的源头及生产过程中控制固废的产生量,加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管理系统规划:建筑垃圾的最终处置,除一部分可用于填坑、回填屋基等外,其余应运至正式建设的堆场处置。也可考虑将部分建筑垃圾用作道路铺垫材料。剩余的建筑垃圾运输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厂(规划中)处理。

医疗垃圾管理系统规划:医院等单位产生的医疗垃圾严禁混入生活垃圾,应单独收集,委托环卫所或有资质的专营机构单独密闭运输。

水域垃圾管理系统规划:开远片区明令禁止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直接丢弃在南盘江水系中,削减水面垃圾产生量。水面垃圾经打捞后进入垃圾转运站,由运输车直接运至固体废弃物处理厂(规划中)。

2.1.10.9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空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开远片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类区,各类污染物浓度限值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浓度限值控制。

地表水:根据《 (略) 水功能区划》对珠江流域的要求及开远片区实际情况,

2030 年开远片区地表水的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声环境: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的规定,规划将开远片区的声环境质量划分为 4 类功能区:1 类、2 类、3 类、4a 类、4b 类,分别执行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根据土壤环境的自然属性、蒙自经开区开远片区土地利用现状, 结合土壤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规划将开远片区土壤环境划分为 4 个一级功能区

和 10 个二级功能区。

固废:规划期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 100%,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效益化。

2.2 规划分析

在法律法规符合性方面,本规划在落实相关措施的前提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 (略) 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相关要求。

在环境政策符合性方面,本规划符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共中央 (略) 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 (略) 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

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 (略)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略) 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略)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略)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略)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 (略)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

在上位规划符合性方面,本规划符合《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略) 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

《 (略) 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2016-2025年)》《 (略) 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 (略) 总体规划(2017-2035)》《红河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过程稿)《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空间准入方面,本规划与《 (略)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红河州生态功能区划》相关保护要求。

在区域“三线一单”管控方面,本规划区内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不涉及基本农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规划满足大气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利用上线、土地资源利用上线、能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

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协调性方面,本规划与《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红河州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工业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 (略) 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略)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相协调,规划区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敏感区。

(4)环评建议

①规划积极衔接《红河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等相关规划;

②由于 (略) 、红河州及相关行业碳达峰规划或研究报告均未发布, 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发布的相关规划进行管控,制定规划区碳达峰方案和碳排放管理措施,统筹规划碳达峰目标路径,探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低碳示范园区建设。

③规划区现状金属冶炼企业不新增产能,禁止在城区片区新增三类工业用

3、规划区域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3.1自然地理状况调查

3.1.1地理位置

(略) 位于滇南腹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东部。地处东经 103°04′- 103°43′,北纬 23°30′-23°58′之间。东与文山州的丘北、砚山两县毗邻, (略) (略) ,西靠建水县, (略) 。全市东西最长约 66 公里,南北最宽

约 52 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 1940.31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 1773.30 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 91.39%;大于 1 平方公里范围坝区总面积 167.01 平方公里, (略) 总面积的 8.61%。

开远是中国南疆的交通要塞和通往东南亚的*上咽喉要道,东接文山州丘北、砚山两县, (略) (略) ,西临建水县, (略) ,处在昆明、河口两个国家级口岸中间, (略) (略) 224 千米, (略) 51 千米。

滇越铁路、石(林)蒙(自)高速公路、昆河公路及 323 国道横贯境内,是连接滇中与滇南的交通要道, (略) “昆河经济带”建设及“个开蒙” (略) 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3.1.2地形地貌、地质

(1)地形地貌

(略) 在红河、南盘江两大断层之间,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褶皱、断层、断陷盆地,溶岩山地相间和南盘江及其支流纵横深切而成的中山峡谷等复杂地形,呈中等浅切割中山山地高原地貌,其中,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72%,坝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28%。境内山脉统属横断山云岭支系,呈南北走向,东南高、西北低,以开远坝分野,东西并列,东部为滇东高原六昭山支脉,西部为哀牢山余脉,最高点海拔 2,775.6 米,最低海拔为 950 米,相对高差 1,825.6 米,立体地形特点突出。全境展示的地貌有断陷盆地、冲击扇群、低山丘陵、中山峡谷、溶岩山区等五种。

开远盆地位于泸江下游,是由燕山、喜山及新构造等多次地壳运动引起的断层构造发生差异性断块运动所形成的断陷盆地,北窄南宽近似椭圆形,面积约40km2,地势平坦,地面标高 1037~1080m,地表水体主要有泸江河和南洞河,

南洞河在开远盆地南端与泸江汇合,泸江河由南向北经盆地中部穿过,沿岸发育有二级内叠堆积阶地,一级为低河漫滩阶地,二级为高河漫滩阶地,二级阶地高出河床水面 1~3m,长 10km 左右,宽 100~1000m,两岸不对称,左岸比右岸更发育。由阶地发展形成了面积较小、呈狭长形展布于盆地中部的冲积平原。盆地四周山地环绕,东部山地为滇东高原六昭山余脉,称大黑山。东部、北部及北西部为碎屑岩分布区,绝对高程 1200~1700m,切割深度小于 200m,最高点为东山山顶,高程为 2289.9m,与盆地相对高差 200~1200m,山顶浑圆、平缓、开阔,山坡较缓,坡度角 100~250,发育―V‖形冲沟,山顶及冲沟分布有较厚的坡残积物,局部较陡地段存在坍塌现象,属低中山缓丘地貌景观。盆地西部山地为哀牢山余脉,称结露山脉。西部及南西部为石灰岩分布区,受地表水强烈切割、侵蚀及溶蚀,形成沟谷与山地交织的地貌组合,山峰一般呈浑圆状、圆锥状, 基岩多裸露,沟谷较狭窄,多为―V‖形,山峰与沟谷相对高差小于 300m,属岩溶低中山沟谷地貌景观。在盆地边缘与四周山地沟谷的出口处,尚分布有冲积扇群,为山地冲沟长期洪积作用所形成。

地貌类型为岩溶断陷盆地和岩溶洼地(1:20),属于溶蚀为主类型和溶蚀构造类型。

(2)地质

(略) 地处云南高原南部,西临滇康地轴,东居黔桂台地边缘,发育扭动、南北向、北西向三类构造体系,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极为发育,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古生界的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的三迭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岩性大部为沉积岩系的石灰岩,火山岩系不发育,仅分布少量的喷发岩和侵入岩。

据地质资料考证分析,在距今约 2.85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开远地区即

开始接收沉积,至 1.95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境内已沉积了大面积的灰岩、

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以及砂岩、砂页岩,局部夹有煤层?距今 6700 万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燕山运动二幕使全区发生褶皱,并伴有断裂活动及中酸性岩浆侵入,孕育于三迭纪前的开远山字型构造及鲁都克弧形构造逐步形成,此时最后定型?在历经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以及新生代第三纪早期相对稳定阶段后,到 2300万年前的第三纪渐新世,地壳开始活动,喜山运动形成大庄、小龙潭断陷盆地?第

四纪形成开远断陷盆地。100 万年前的第四纪中更新世,湖泊、河流形成并与南盘江相接成其支流,距今 1 万年开始的全新世,形成峡谷地貌,至此,开远境域近世轮廓形成?境内露出的地层,自老到新有: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境内岩石大部为沉积岩,系石灰岩,占 70%? 开远位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川滇径向构造体系及南岭构造体系交接地带,应力集中,区域构造现象极为复杂,可分为扭动、南北向、北西向 3 类构造体系,其中以扭动构造体系占主导地位,3 类体系之间形成复杂的复合和联合关系?

区域水文地质图见附图。

3.1.3气候气象

开远位于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受四川南下寒流与孟加拉湾登*的温流控制,冬季乌蒙山削弱了南下寒流,加之印度次大*干暖气流的影响, 天气晴朗干燥,秋春相连。据清代《阿迷州志》载,境内“地虽蛰而雨即凉,冬虽寒而雾即温”、“春无蛰可惊,秋无霜可降”、“三月插秧、六月即登谷”、“稻种播于冬季,迄孟夏即可收获”、“桃杏冬舒、榴荷春绿”、“秋草不萎、寒花独研”。

开远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温差大(13.1℃)、年温差小(11.4℃), 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的气候特点。干季(头年 11 月到翌年 4 月)主要受青藏高原南支西风环流控制。湿季(5~10 月)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从北部带来的东南季风,沿孟加拉湾北上带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集中,雨热同期而无酷暑。

3.1.4水文水系

(1)开远水文水系

开远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从东北部穿境而过,境内流域面积在

5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11条,主要有南盘江、泸江河、老李冲河、大庄河、

中和营河,天然湖泊有三角海和泉潭 60余处,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 5.923亿

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2.02亿立方米,由于境内岩溶地貌发育,裂隙水和渗透水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汛期(5~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 70~80%,汛期一过,河水枯少。洪水时

节用水有余,枯水时节工农业生产用水紧张,大部山区半山区仅靠天然降水。

(2)规划区内河流水系

规划区范围内涉及的河流水系主要包括泸江、南盘江。

①泸江

泸江发源于石屏县赤瑞湖西北山麓,经异龙湖、建水,至倘甸 (略) 西南入境,北穿开远坝,在存旧附近汇入南盘江?境内流长 25km,流域面积331km2,平均流量 10.64m3/秒,最大流量 573m3/秒,最小流量 0.87m3/秒,年平均径流量 3.91 亿 m3,含沙量每立方米 0.97 千克?泸江河是开远工农业用水主要水源,开远坝一段古称乐蒙河,木花果村以下一段称东河?

②南盘江

南盘江地处云贵高原西部,跨云南、贵州、 (略) , (略) 沾溢县马雄山麓,向南流经沾溢、曲靖、*良折转西到宜良又转南到开远,然后向东北方向流至师宗罗平县与北盘江交汇合后汇入珠江。

南盘江开远境内 82 公里,径流面积 882 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 1060毫米, 南盘江流域的径流由降雨形成,时空变化特性与降雨时空变化基本一致,径流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每年 6 月~11 月为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 82.9%,12月~ 次年 5 月为枯水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 17.1%,其中尤以 3 月~4月最枯,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 3.47%;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小龙潭水文站最丰水年平均流量为 236m3/s(1968 年 6 月~1972 年 5 月),最枯水年平均流量为 20.0m3/s(2011年 6 月~2012 年 5 月);根据南盘江园区小龙潭水文站 1961~2019 年逐年平均流量断面最小月平均流量统计,P=95%保证率流量 9.38m3/s。丰枯水年径流比为11.8。河道平均比降 8.2‰。

3.2园区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

3.2.1产业园区开发现状

(1)开发建设现状

近年来开远以园区经济为突破口,按照“两型三化”发展方向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轻工业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纺织产业园为主的工业园区产业体系。园区工业企业实现了从分散向规模化、集群化、辐射效应化

转变。建园以来,轻工业产业园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边建设边招商,不断提升和壮大经济实力。轻工业产业园的活力发展,成为开远增强产业集群效应、壮大工业产业园区经济取得成效的生动体现。食品加工产业园、小龙潭化工园等四大工业园区的集聚化发展,将为开远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略) 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开远的产业园区从规划到建设,从初创走向成熟“集约发展、集群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成为园区发展的主线,功能逐步完善、特色逐渐显现产出规模明显提高已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集聚最重要的平台, (略) 也是促进 (略) 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2)产业发展现状

①经济发展现状

2020 年,开远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54.8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6 亿元,具体如表 3.2.1-1 所示。

表 3.2.1-1 开远经开区 2020 年产业发展统计数据(单位:亿元)

园区名称

规上工业总产值

规上工业增加值

开远经开区

54.8

16.6

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0亿元,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5家,2021

年上半年已完成工业总产值 22亿元,工业增加值 7亿元。据了解, (略) 轻

工业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纺织产业园将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 50 亿元、35 亿元、5 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区基本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翻番,为红河州巩固提升工业发展优势提供了强劲动能。

园区采用“政府—投资公司—企业共建”模式,由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引入 (略) 负责建设园区标准厂房,入驻企业负责厂房内部装修及设施建设,大大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让企业可直接“拎包入住”。

园区 (略) 及小龙潭矿务局闲置工业土地和厂房作为项目建设基础条件,有效盘活了闲置的国有资产。园区聚集以热电汽为主要生产要素的 41 家企业,由 (略) 统一供汽、供电、供水,暨激活了传统

的煤、电产业,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保证企业平稳运行、快速发展, 稳定财政税源、拓展税源增长点,达到“保存量、稳增量”的目标。

园区按照“四统一”(统一供汽、供电、供水、集中处理污水排放)的原则对入驻企业进行管理,解决了以往豆制品小作坊分散经营、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难以监管的问题,实现豆制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输送到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从源头上解决了因污水乱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人民群众青山绿水。

②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略)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工业经济从“一煤独大”转向“多元支撑”,从黑色经济到绿色发展、从污染之城到生态新城” 的华丽转身。闯出了一条资源型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子,全市工业总产值从 2016 年的 125.1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233.1 亿元,数 (略) “县域

经济 10 强县”。为彻底解决“化工围城、城围化工”问题,优化化工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略) 积极抢抓发展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小龙潭绿色低碳精细化工园区,加快解化、红磷等化工企业的退城入园工作。此外还形成以轻工业、食品加工业、绿色纺织业、花卉、水稻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形成了集高品质花卉种植、种源研发、种苗繁育、冷链物流、互联网销售、创业孵化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全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日益牢固。

3.2.2环境基础设施现状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1)给水工程

目前开远片区生活用水供水由开远一水厂、开远二水厂进行供水,一水厂供给西侧用水,二水厂供给泸江东侧用水,供水规模为 6 万 m3/d。

工业生产用水均由南盘江和泸江供给。

2)污水处理工程

目前该片区污水主要 (略) 污水处理厂、 (略) 纺织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略) 污水处理厂于2005 年建成投入使用,现状处理规模为6 万m3/d,

3.3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3.3.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开远片区总面积 2255.06hm2,其中:农用地占地面积 1496.76hm2,占比 66.36%; 建设用地面积 710.70hm2,占比 31.52%;其他用地面积 47.61hm2,占比 2.11%。

开远片区现状城镇建设用地 566.78hm2,其中:居住用地面积 103.19hm2,占比18.2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 14.79hm2,占比 2.61%;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

59.65hm2,占比 10.52%;工业用地面积 327.67hm2,占比 57.81%;物流仓储用地面积

9.50hm2,占比 1.68%;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37.86hm2,占比 6.68%;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10.30hm2,占比 1.82%;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面积 3.83hm2,占比 0.68%

3.3.2水资源利用现状

(略) 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 5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11 条,

主要有南盘江、泸江河、老李冲河、大庄河、中和营河,天然湖泊有三角海和泉潭 60

余处,常年入境水量 37.4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 42.71立方米。泸江红河州入境水量地

表水为 7.691亿立方米,地下水为 3.18亿立方米,(地表水开远为 1.2951亿立方米,

地下水 0.5046 亿立方米);南盘江红河州入境水量地表水为 13.0269 亿立方米,地下水

为 4.2796 亿立方米,(地表水开远为 4.629 亿立方米,地下水 1.516 亿立方米)。

(略)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5.923亿立方米,产水模数为 30.5万立方米/平方

公里.年,折合径流深 304.6 毫米,占全州地表水资源量的 2.79%;人均拥有水资源量 2077

立方米。

(略)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2.0206 亿立方米,产水模数为 10.34 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折合径流深 103.90 毫米;占全州地下水资源量的 2.86%,人均拥有水资源量

764.65 立方米。

3.3.3森林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开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2009 年,全市林地总面积 96115.0 公顷, (略) 国土总面积的 49.5%。其中:有林地面积 38229.2 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39.8%;疏林地面积 1461.9 公顷,占 1.5%;灌木林地面积 31,295.6 公顷,占 32.6%;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3136.2 公顷,占 3.3%;苗圃地面积 46.1 公顷;宜林地面积 19988.3

公顷,占 20.9%。

3.3.4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开远已发现的矿产主要有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 4 大类 24 种。截至

2007年底,全市累计查明并列入《 (略) 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

量主要有褐煤 93627.6 万吨、无烟煤 1,783.5万吨、锰矿 17.3 万矿石吨、耐火粘土 377.2

万矿石吨、水泥用灰岩 12,939.2万矿石吨、泥灰岩 877.5 万矿石吨、水泥用凝灰岩 123

万矿石吨、水泥配料用砂岩 1,597.6 万矿石吨、水泥配料用页岩 559 万矿石吨。

(略) 矿产资源具有矿种较少,资源量大,组份单一,能源及建材类矿产储量较大而金属矿产相对贫乏且分布零散的特点。其中,以褐煤、水泥用灰岩等矿产的资源优势最为突出,其分布集中,开发利用条件好,均有中~大型的独立矿床, (略) 的优势矿产。

3.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4.1区域生态现状

根据《云南植被》,规划区属于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ⅡA 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ⅡAi 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ⅡAi-2 滇东南岩溶山原峡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区,ⅡAi-2a 蒙自、元江岩溶高原峡谷云南松、红木荷林、木棉虾子花草丛亚区。本区域地处云南亚热带高原南部,山脉高峻、河谷深切,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本区域复杂的垂直立体植被分布结构,即环境湿度随海拔梯度上升而增加,温度随之下降,呈现出河谷干热、山顶湿冷,区域内主要植被类型随海拔高度上升, 依次表现为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干热河谷灌丛——干热性硬叶常绿栎类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等。

规划区主要分布于河谷平坝,海拔较低,加之地处 (略) 群,人为开发历史悠久,原生的各类自然植被基本被破坏殆尽,根据现场调查,规划区内以耕地、园地等人工植被和工矿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等非植被为主,自然植被仅零星残存于人为活动迹

地或不便于开发的岩石山坡、陡峭沟箐中,且受人为活动影响严重,植物种类稀少,群落结构简化,呈现出显著的次生性质。

规划区内的自然植被主要为云南松林、暖性石灰岩灌丛、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常见乔木植物有云南松、苦楝、木棉、旱冬瓜、元江栲、清香木、云南油杉、白花羊蹄*等;灌木植物有苦刺花、华西小石积、余甘子、南烛、虾子花、车桑子、马桑、云南含笑、小铁仔、栽秧花、尖萼金丝桃、密蒙花等;草本植物多见紫茎泽兰、白花鬼针草、蒿类、扭黄茅、黄背草、旱茅等菊科、禾本科耐旱杂草。人工植被中主要种植水稻、阳芋、玉蜀黍等粮食作物,杨梅、龙眼、石榴等水果,以及思茅松、桉树、柏木、竹类等用材树种。

根据现场调查,规划区及周边没有大型野生哺乳动物活动,野生动物以鸟类为主, 哺乳类动物种类少且以啮齿目的鼠类所占比例较大,两栖类动物主要为水田中栖息的常见蛙类、蟾蜍类,爬行动物则以壁虎、石龙子等较为常见。整体上看,规划区及周边区域无大型兽类、鸟类的隐蔽地、栖息地和生活场地,野生动物均为适应伴人生活的云南常见物种,无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分布。

3.4.2生态敏感区现状

根据现状调查及规划分析,园区周边分布的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建水燕子 (略) 级自然保护区、 (略) 南洞县级自然保护区、云南建水天柱塔国家石漠公园、建水风景名胜区和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园区规划 (略) 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叠图分析,规划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3.4.3重点生态功能区

规划区属于《 (略) 生态功能区划》中Ⅱ高原亚热带南部常绿阔叶林生态区、Ⅱ4 蒙自、元江岩溶山原暖性针叶林生态亚区、Ⅱ4-4 异龙湖、长桥海山原湖盆城镇与农业生态功能区。

根据现状调查及规划分析,园区评价范围不涉及重点生态功能区。

从规划区周围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看,规划区内分布有生态红线保护区,其保护对象主要为国家公益林和基本农田。

3.4.4水土保持现状

一、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 (略) 2004 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 (略) 水利厅), (略) 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53.24%,远高 (略) 36.9%的平均水平,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水土流失占比分别为 65%、30%、5%。另据《 (略) 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报告(2004—2020 年)》,全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1.372 吨/平方公里·年,年均侵蚀总量约 266.7 万吨,年平均侵蚀深 1.03 毫米。

二、规划区水土流失现状

规划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用地范围内土地使用性质主要为耕地、工业用地、居民住宅用地、荒地及水域。由于各项目占地区地形地貌及其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各种地类的水土流失量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规划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为 500t/km2·a。

3.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3.5.1.1水环境功能区划及保护目标

规划区内地表水保护目标主要为泸江、南盘江,根据《 (略) 水环境功能区划》(2014 年修订版);泸江“建水、开远工业农业用水区”主要功能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用水,水质类别为Ⅲ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南盘江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3.5.1.2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了解区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期间收集了红河州环境监测站对红河州河流水系相关监测数据资料。同时我单位委托了云南 (略) 对泸江进行了补充监测,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1)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

泸江各监测断面水质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南盘江小龙潭断面水质除总磷外,其余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2)补充监测

1)监测对象:泸江;

2)监测断面:1#泸江流入开远片区前 500m 断面、2#泸江流出开远片区后 1000m 断面。补充监测期间,泸江两个监测断面除砷外其余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各断面 2020 年总磷、总氮超标,其他各项污染物近期均达标;泸江木花果断面 2016 年砷超标;泸江石桥断面 2016 年氨氮及砷超标,2017 年氨氮超标,2018 年化学需氧量超标;南盘江小龙潭断面、长虹桥断面除总磷、总氮外,各项监测因子均能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根据上图可知,近年来泸江木花果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BOD5趋势总体平稳,均能满足Ⅲ类水要求,砷、氨氮浓度呈下降趋势,总磷浓度呈升高趋势;泸江石桥断面水质总体持平,其中氨氮、总磷浓度有一定的上升,化学需氧量、砷浓度有一定的下降,总磷不满足Ⅲ类水要求;南盘江小龙潭断面、长虹桥断面水质浓度除总磷外无较大变化,总磷不满足Ⅲ类水要求。

3.5.2地下水环境

规划区内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各监测点水质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质标准。

1#小龙潭集镇供水井、2#小龙潭煤矿区供水井现状监测指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要求。

2021 补充监测

1)监测因子

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共 29 项 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

铬、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共 29 项。

监测点位

开远片区:1#灯龙山村水井、2#朝阳社区水井、3#崩打村水井;

根据监测结果,开远片区水井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 类水限值标准,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3.5.3大气环境

3.5.3.1达标区判定

规划评价范 (略) 、 (略) 、建 (略) 行政区,根据 2021年 8月 6

日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在红河州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红河州 2020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可知,2020年, (略)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增高, (略) (略) 年度环境空气质量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州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98.9%, 其中; (略) 有效监测天数 352天,优良天数 350天,优良率 99.4%, (略) 有效监测

358 天,优良天数 350 天,优良率 97.8%;建水县有效监测 351 天,优良天数 342 天, 优良率 97.4%; (略) 有效监测 356 天,优良天数 353 天,优良率 99.2%。具体情况见表 3.4.3-1。

表3.5.3-12020 年度各行政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因子

城市

SO2

(μg/m3)

NO2

(μg/m3)

PM10

(μg/m3)

CO(P95)

(mg/m3)

O3(P90)

(μg/m3)

PM2.5

(μg/m3)

(略)

11

16

40

1.1

120

19

(略)

13

4

27

1.4

108

17

建水县

11

10

48

1.2

103

25

(略)

5

6

34

1

133

14

二类区标准限值

60

40

70

4

160

35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根据表 3.5.3-1 可知, (略) 、 (略) 、建 (略) 2020 年度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因此规划区为达标区。

3.5.3.2补充监测

(1)2020 年补充监测

为了进一步了解规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项目区域进行补充监测,监测情况如下:

1)监测项目

TSP、硫酸雾、铅、砷、镉、铬、汞、氨、硫化氢、氯化氢、氟化物、TVOC 共 12

项。

2)监测点位

4#耐火材料住宿区、5#拖*黑村,共 2 个监测点位,监测点位信息见表 3.5.3-3,监测点位见附图。

3)监测结果及评价

各补充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结果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中二级标准限值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 D 表 D.1 中浓度限值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小龙潭片区补充监测

根据《开远小龙潭化工片区总体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可知,在评价期间,委托监测单位对小龙潭片区内环境空气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内容如下:

1)监测点位:1#梅塘村。

2)监测项目:硫酸、氟化物、汞、硫化氢、氨、非*烷总烃、臭气浓度。

3)监测结果

监测点硫酸、氟化物、汞、硫化氢、氨、非*烷总烃、臭气浓度等监测指标均能达到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2.2-2018)附录 D 污染物浓度参考限值、《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浓度限值要求。

(3)2021 年补充监测

为了进一步了解规划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情况,委托云南 (略) 对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补充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1)监测因子

TSP、TVOC、硫酸雾、氨、硫化氢、氯化氢、氟化物、铅、砷、镉、六价铬、汞、*醇、臭气浓度、氮氧化物共 15 项。

2)监测点位

1#金兰花园、2#打兔寨、3#梅塘村、4#食品加工区块散户、5#灯龙山村、6#崩打村、

7#南洞县级自然保护区、建水燕子 (略) 级自然保护区。

3)监测结果及评价

开远片区环境空气中各监测点监测因子均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中的限值要求。

3.5.3.3近年环境空气变化趋势

根据蒙自经开区环境保护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开远 2017~2020 年环境空气质量统计结果见表 3.5.3-22。

表3.5.3-22近年环境空气统计结果一览表(单位:μg/m3)

监测因子

地区

SO2

NO2

PM10

PM2.5

CO(mg/m3)

O3

开远

2017

16

19

49

23

1.0

128

2018

19

17

49

24

1.2

123

2019

15

15

42

20

0.7

76

2020

11

16

40

19

1.1

120

二类区标准限值

60

40

70

35

4

160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根据表 3.5.3-22 可知,开远片区近年环境空气质量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3.5.4声环境

3.5.4.1《红河州 2020 年度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 2021 年 8 月 6 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官网环境

保护专题专栏发布的《红河州 2020 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可知:

(一)区域环境噪声质量

2020 年,全州开展区域声环 (略) (略) 、 (略) 、 (略) 、 (略) ,

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略) 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50.5分贝; (略) 昼间等效

声级平均值为 52.3 分贝; (略) 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 53.7 分贝; (略) 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50.9 分贝,4 (略) 功能区昼间等效声级平均达标率 100%。

(二)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

2020年,全州开展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的有: (略) 、 (略) 、 (略) (略) , (略) 各类功能区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年均值达到相应功能区噪声标准要求,其中二类功能区瞬时值略有超标。

(三)道路交通环境噪声

2020 年,全州开展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的有: (略) 、 (略) 、 (略) 和弥

勒市,其中, (略) 道路交通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 66.1 分贝,超过 70 分贝的路段占 7.4%。

3.5.4.2规划区 2020 年监测

(1)社会噪声监测

为了进一步了解规划区内生活噪声现状,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规划区内主要噪声敏感点进行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1)监测因子:等效连续 A声级。

2)监测点设置:17#十里村、18#雨洒村、20#玉来村。监测点位信息见表 3.5.4-1, 监测点位见附图。

3)监测结果

区域内主要声环境敏感点昼夜噪声监测值均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2)交通噪声

为了进一步了解规划区内交通噪声监测现状,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规划区内主要交通道路进行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1)监测因子:等效连续 A声级。

2)监测点设置:G326国道靠近红磷生活区。监测点位信息见表 3.5.4-3,监测点 位见附图。

3)监测结果

各监测点交通噪声监测结过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4a 类标准。

3.5.4.3规划区 2021 年声环境现状监测

为了进一步了解开远片区内声环境现状,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开远片区内主要噪声敏感点进行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1)监测因子:等效连续 A声级。

2)监测点设置:1#冷水沟、2#木溪黑、3#建兴雅苑、4#东联村、5#东方佳园、6# 香樟水榭、7#禄丰村、8#乐苑小区、9#石景山小区、10#龙华庭园、11#小龙潭食品加工园块住宅区、12#小龙潭镇龙发电小学、13#崩打村。

3)监测结果

规划区开远片区声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较好,各监测点昼夜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限值要求。

3.5.5土壤环境

3.5.5.1规划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一)2020 年现状监测

为了了解规划区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规划区内土壤环境进行监测,监测信息如下:

(1)监测因子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 45 项基础因子;《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标准》(GB15168-2018)中常规 9 项因子。

(2)监测点位

5#开远片区建设用地、6#开远片区农用地,监测点位信息见表 3.5.5-1,监测点位见附图。

(3)监测结果及评价

农用地监测点镉监测值均高于《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

(GB15618-2018)中筛选值限值,但未超过管制值限值,其余因子监测值均低于筛选值限值。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土壤环境 45 项基础因子监测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二类用地筛选值限值要求。

(二)2021 年土壤环境现状监测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规划区开远片区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期间委托云南 (略) 对规划区内土壤环境进行监测,监测信息如下:

1)监测因子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 45 项基础因子、pH;《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标准》(GB15168-2018)中常规 9 项因子。

2)监测点位

规划区开远片区包括城区区块、小龙潭化工区块、小龙潭食品加工区块、环保建材区块,结合区域现状企业及未来产业分布情况,对规划区进行监测布点,布点情况如下:

3)监测结果及评价

开远片区主城区块、小龙潭化工区块部分点位砷监测值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未超过管制值;其余点位各监测因子监测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要求;农用地监测主城区块部分点位砷、铜、铅监测结果高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GB15618-2018)表 1 筛选值标准限值,低于管制值,小龙潭化工区块砷监测结果高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表 1 筛选值标准限值,低于管制值。

3.5.5.2小龙潭片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开远小龙潭化工片区总体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可知,在评价期间,委托监测单位对小龙潭片区内噪声环境进行了监测, 监测内容如下:

(1)监测点位

共设 2 个点位,4 个样品。

1#规划区内土壤监测点(柱状样:分别在 0~0.5m、0.5~1.5m、1.5~3m 分别取样,柱状样点共 3 样品);1#监测点现状用地类型为荒草地。

2#则旧村耕地(表层样)。

(2)监测项目:

每种土壤类型,对应有 1 份土壤理化特性调查表;

1#柱状样点 3 个样品监测 45 项,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 45 项基本项目。

2#表层样点监测 8 项,具体为《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重金属,即砷、镉、铬、铜、铅、汞、镍、锌。

同时现场记录土壤:颜色、结构、质地、砂砾含量、其他异物;实验室测定

pH 值、阳离子交换量、氧化还原电位、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空隙度。

小龙潭片区内的 1#柱状样点 3 个样品监测结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2#则旧村耕地土壤除镉外其余因子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标准,镉监测值高于筛选值但低于管制值。

3.5.6污染源现状调查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的规划范围合计 22.55km2,共五个片区,分别为城区片区 14.66km2,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 3.84km2, (略) 食品加工区 1.35km2,环保建材园区 1.51km2,开远中和营片区 1.19km2。

已入驻行业概况:①城区片区:现状企业主要为云南云 (略) 、 (略) ,规划将搬迁至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另外已入驻企业主要有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产业、轻纺及电子科技产业等,总体符合本规划产业定位。②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暂无企业入驻,规划将位于开远城区的云南云 (略) 、 (略) 搬迁至小龙潭精细化工片区。③食品加工区:食品加工园区已入驻以豆制品为主的多家食品加工企业,针对入驻企业, (略) 已委托编制《 (略) 热电汽循环利用工业示范园园区启动项目豆制品标准化厂房建设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略) 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豆制品第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生产废水,现状企业符合符合本规划产业定位。④环保建材园、中和营片区暂无企业入驻。

3.5.6.1区域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表

根据调查及相关资料收集,规划区内涉及废气排放的企业主要为 6 家,主要废气污染物为颗粒物 282.587t/a,SO2563.06t/a,NOx 798.387t/a,VOCs 1.2135t/a。

3.5.6.2区域废水污染源情况

根据调查及相关资料收集,规划区内涉及废水排放的单位共 27 家,废水排放总量为万 *.056m3/a,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307.8942t/a,氨氮排放量为 77.8374t/a,总氮排放量为 124.5808t/a。

3.5.6.3规划区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现状

根据 2019 年开远规划片区主要工业企业污染物产生情况统计可知,规划区内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电厂、红磷公司等产生的灰渣、磷石膏等,各项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综合处置率为 100%。

3.6环境风险与管理现状调查

3.6.1环境风险现状调查

根据经开区提供的资料,开远片区规上企业共计 10 家,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光电子产业等产业。主要风险企业以云南云 (略) 、云南解化 (略) (略) 为代表,详见表 3.6-1。

表3.6-1主要风险企业统计表

片区

序号

单位名称

风险源项/情景

应急措施

是否备案

编制日期

城区片区

1

云南云 (略)

液氨、液硫、硫酸、稀磷 酸、浓磷酸、磷石膏渣坝 回水、氟硅 酸、废矿物油

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企业)、责任人应第一时间启动本单位(企业)的应急预案,并向事发地环境保护局报告, 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应 急措施,开展先期处置,切断或控制污染源,严防二次污染和衍生其它事件, 控制事态发展,及时、主动提供应急救援的物资和装备。

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向

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根据指令开展工作。

/

2

云南解化 (略) (略)

氨、煤气、*醇、二*醚、硝铵;(煤气化废水(主要含挥发酚、石油类、氨氮 等);二氧化硫、烟尘、恶臭气体等)

(略) 安全生产、环保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②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培训、演练、评审,保证应急预案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③定期对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④加强对环境风险源的现场值班、巡检;

⑤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⑥配备完善的应急救援物资,并定期进行维护;

/

3.6.2环境风险管理现状调查

2017 (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了《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远片区未单独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6.3环境风险防控

一、园区应急预案备案情况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设施

1、园区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园区应急预案编制情况如下:

目前开远片区未有园区应急预案,园区内要求编制应急预案的企业均已完善应急救援设备及编制了应急预案。

2、现有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

①管委会相关部门对区域内主要环境风险源进行排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应急预案,对环境风险源进行了进一步核查,对风险源物质存储和使用情况、企业雨污分流设施运行情况登记造册,环境风险源变化情况依托于企业申报和环保管理部门检查。

②管委会和环保部门对进驻企业进行风险排查,掌握区域内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和生产情况。根据进驻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和清消废水产生量, 对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要求设置了清消水收集池,清消废水经收集处理达标后才能外排。

③对于涉及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进驻区域时,管委会要求企业做好该距离范围内的火灾、爆炸防护工作,通过对进驻企业进行安全或风险评价, 提出合理的防护距离,在该距离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并预留消防通道。

④企业进驻园区时,根据进驻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以及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和生产情况,对进驻企业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提出各项目的环境风险防范

措施,确定各项目的安全防护距离。

(略) 片区内环境风险企业内部均有一定量的应急物资。环境应急物资存量基本可以满足企业内部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的需求,但针对区域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存在不足,企业需补充部分应急物资,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请求援助。

⑥其中食品加工片区未制定有效可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需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3.7现状问题和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园区发展限制性要求及制约因素

(1)城区片区

①城区片区整体位于开远主城区范围内,环境风险大,产业布局存在问题;

②规划区南部大气污染物维持现状,新上项目必须落实削减替代,削减源只能来源于规划区南部;

③化工、纺织企业于居民集中区,环境风险大,产业难布局。

(2)开远食品加工区

①园区内分布有较多豆腐加工企业,用蒸汽、电能作为主要能源,耗能较大;

②项目污水进入园区统一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内进行处理,污水管控有待完善。

(3)其他问题

目前规划区以食品加工、化工、纺织印染、生物技术等产业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间跨度大,难以构成循环产业链。

2、区域主要生态环境现状问题

通过现状监测和现场调查,结合对规划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及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发现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1)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规划区内管网覆盖程度低,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不完善,中水回用率低。

(2)区域内大气监测点大气环境中 O3占标率高。

3、制约因素分析

(1)资源制约因素

主城片区、食品加工区以泸江、南盘江引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主城区片区

本次评价在对规划的目标、规模、总体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矩阵法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具体见表 4.1-1。

表4.1-1环境影响识别表

序号

规划内容

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

基础设施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污染环境

市化

劳动就业

交通运输

征地拆迁

产业结构

经济效果

能源

道路

给排水

卫生设施

土地利用

矿产资源

资源

生物

多样性

绿化

动植物

自然景观

声环境

水环境

环境空气

固体废物

1

发展规模

用地规模

0

0

0

-3

0

+2

0

0

0

0

-3

0

0

-2

-2

-3

-1

-1

-1

-1

人口规模

+2

+3

0

0

0

0

-2

-1

-2

-1

0

0

-2

0

0

0

0

-1

-2

0

-2

经济规模

+1

+3

0

0

0

+3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产业布局

能源产业

+1

+2

+1

-3

+2

+3

-2

+1

-1

0

-2

-3

-1

-1

0

-1

-1

-1

-1

-2

-2

现代化工产业

+1

+2

+1

-3

+2

+3

-2

+1

-1

0

-2

-3

-1

-1

0

-1

-1

-1

-1

-2

-2

绿色食品

+1

+2

+1

-3

+2

+3

-1

+1

-1

0

-2

0

-1

-1

0

-1

-1

-1

-1

-1

-1

轻纺

+1

+2

+1

-3

+2

+3

-1

+1

-1

0

-2

0

-1

-1

0

-1

-1

-1

-1

-1

-1

新型建材

+1

+2

+1

-3

+2

+3

-2

+1

-1

0

-2

0

-2

-1

0

-1

-1

-1

-1

-2

-1

现代物流服务产业

+2

+2

+1

-3

+2

+3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3

绿地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1

+3

+1

+2

+2

0

+2

0

4

道路交通组织

+1

0

+3

-1

+2

+2

0

+3

0

0

-2

0

-1

-1

-1

-1

-2

-3

0

-1

0

5

景观规划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1

+1

0

0

0

6

给水规划

给水规模

+1

0

0

-1

0

0

0

0

+3

+1

0

0

-2

0

0

0

0

0

+2

0

0

管网布设

+1

0

0

0

0

0

0

0

+2

+1

-1

0

0

0

0

0

-1

-1

+2

0

0

4.2评价因子确定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本次规划环评确定的工作重点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评价因子为:

(1)现状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颗粒物(TSP)、氮氧化物、氟化物、铅、砷、镉、六价铬及汞、TVOC、硫酸雾、氨、硫化氢、氯化氢、*醇。

地表水环境:pH、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及粪大肠菌群。

地下水环境:pH、耗氧量、氨氮、总硬度、挥发酚、硝酸盐、亚硝酸盐、氟化物、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铁、锰、镉、总大肠菌群、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碱度(碳酸根)及碱度(重碳酸根)。

声环境:等效连续 A 声级。

土壤环境:pH 值、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烷、1,1-二氯*烷、1,2-二氯*烷、1,1-二氯*烯、顺-1,2-二氯*烯、反-1,2-二氯*烯、二氯*烷、1,2-二氯*烷、1,1,1,2-四氯*烷、1, 1,2,2-四氯*烷、四氯*烯、1,1,1-三氯*烷、1,1,2-三氯*烷、三氯*烯、1,2,3-三氯*烷、氯*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苯、苯*烯、*苯、间二*苯+对二*苯、邻二*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

〔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及萘。

生态环境:土地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环境敏感区。

(2)影响分析因子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PM2.5)、挥发性有机物、氟化物、氨。

地表水环境: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声环境:等效连续 A 声级。

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收集率及处置率。

本次评价结合开远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和现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础上,同时需保证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水质不恶化的前提下,从规划规模、布局、结构、建设时序等方面确定本次评价的预测情景为规划方案情景。近期、远期分别依据用地规划与现状用地变化情况,以产业园区可开发工业用地结合相应产业定位核算污染物新增量,按近期、远期分别进行预测。

5.2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产业园区》(HJ 131-2021)的要求,以及规划发展规模、产业布局、空间结构及建设时序,结合规划区现有工业企业的排污水平,并适当考虑未来科技进步因素,核算规划区的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5.3环境要素影响预测与评价

5.3.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规划远期,叠加背景浓度后,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评价区域网格点处氟化物日平均质量浓度的最大占标率为 9.76%,年平均质量浓度的最大占标率为13.6%,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浓度限值要求。

因此,规划远期,污染物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5.3.1.5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整体性影响

综合前述预测分析结果,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的前提下,规划的实施不会改变区域大气环境功能。

5.3.1.6小结

1)随着规划实施,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仍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要求,对各环境空气目标及周围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叠加现状浓度后,SO2、NO2、PM10、PM2.5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及年平均质量浓度;氟化物日平均质量高度及年平均质量浓度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浓度限值要求,挥发性有机物 8 小时质量浓度、氨、均能达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附录 D 标准限值要求。

3)规划区主要废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满足在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有关总量控制要求。

4)建议在片区内对新增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企业,应明确基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控的环境准入,严格落实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制度,要求新入驻项目采用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和无组织废气防治措施并且进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置换。

5)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切实实施废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策略,入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重点之一,深入分析项目入驻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明确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并严格落实,要求作出明确的环境是否可行的结论;在对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的跟踪评价中,应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作重点回顾性评价,分析说明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并提出必要的补救措施。

5.3.2地表水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3.2.1排水可行性分析

(1)规划排水概述

结合现状污水处理设施及规划道路走向,园区具体服务范围如下表所示。

表 5.3.2-1 污水分区表

序号

污水处理厂去向

服务区域

现状处理规模

新、扩建完成后处理规模

规划地块

1

(略) 污水处理厂

(略) 主城区的生活污水,包括已建老城区和远期规划区(新

城区)

6 万 m3/d

/

城区片区生活污水

2

(略) 纺织产业园污水处理

城区片区

/

1 万 m3/d

城区片区生产废水

3

小龙潭现代化

工园区污水处理厂

小龙潭化工片区、小龙潭食品加工区

/

近期 1 万

m3/d,远期

2.8 万 m3/d

小龙潭化工、食品加工区

4

(略) 食品加

工区污水处理厂

(略) 食品加工区

/

0.75m3/d

(略) 食品加工区

5

环保建材园区

不独立设置污

环保建材园区

/

/

环保建材园区

水处理厂

6

中和营污水处

理厂

中和营片区

/

/

中和营片区

根据调查,目前规划区范围内产生的污水主要排入上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进行回用或外排。

(2)排水方案分析

①根据用排水量预测及上表所示各污水处理厂处理量可知,规划接纳污水处理厂处理余量能够满足规划区产生的废水处理需求。

②根据现状监测,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水体泸江、南盘江水质总磷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综上,规划区新增废水进入纳污河流将进一步加重地表水环境负荷。

5.3.2.2对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受纳水体情况及环境保护要求

根据调查,本次评价控制单元内,无饮用水取水口。园区受纳水体最终汇入泸江、南盘江,由于泸江、南盘江水质现状总磷已超标。园区内工业企业入驻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进行 1.5~2 倍的削减替代。

(2)影响分析

规划区内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完成后尾水大部分作为中水进行回用,剩余少部分尾水外排至泸江、南盘江。根据现状监测泸江、南盘江水质现状水质均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要求,且现代煤化工行业,含有氨、酚、硫化物等多种污染成分,煤化工排出的废水有较强的毒性,对污水处理工艺要求较高,容易出现超标排放,因此园区应加强对煤化工污水排放的监管。

综上,规划区纳污水体已无环境容量,规划区新增废水进入纳污河流将进一步加重地表水环境负荷。

(3)本评价提出的防治要求

为促进规划期地表水泸江、南盘江等达到相应功能区划要求,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结合规划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措施:

(1)尽快规划制定并实施不达标河流综合治理规划与工程,从根本上推动不达标河流向达标河流的转变。在泸江、南盘江未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之前,

在现有基础上不得新增排水,并建议在现有的排水基础上,尽量进行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率严格按不得低于 50%执行,同时根据园区相关要求严格管控。

(2)提高工业废水回用率,加快规划区内产业优化调整,尽快实施不符合产业定位企业搬迁,减少工业废水的产生。

(3)强化环保监督管理,确保排水稳定达标,要加强废水污染源的监督监控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非法排污者,要严格依法处置;及时根据国家排放标准的变化,核查相应企业的达标排放情况,及时督促制定整改措施, 监督落实;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加强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及运行中的水质分析和监控,废水排放实行在线监控,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5.3.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根据资料分析,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远片区位于一个水文地质单元。

规划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部分区域富水性中等,总体富水性较弱,地表污染物通过非饱和带到达碎屑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造成其污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碎屑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区属于地下水相对不易受到污染区,但规划区入驻项目处于碎屑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区的也须做好相应的防渗措施, 切实减少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5.3.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进驻企业均对各产噪设备采取隔音降噪措施,必须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2008)相应区域标准。所以本评价所采用的园区边界噪声源强参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相应区域标准等效声级值。

规划区应做好项目引入和布局,对于周边有居住区的企业要注意噪声防护距离退让。今后对于规划的居住、学校、办公等噪声敏感区域,应充分考虑现有公路交通噪声影响,留出一定的退让距离,保证功能区噪声达标。

5.3.5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与评价

5.3.5.1固体废物处置

工业固废的处置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应首先根据其属性、成分判别是一般固废还是危险废物,不能判别的应通过采取危险废物浸出毒性试验确定。

园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集中收集后统 (略) 生活垃圾处理场处

理;从工业园区工业固废产生和处置利用情况来看,一般工业固废可采取综合利用的途径得到有效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可交由危废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污水处理污泥可得到合理处置。园区内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3.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过程中,如果措施采取不当或选址不合理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园区所在区域的土壤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影响途径主要为工业“三废”的排放。

规划实施后入驻企业排放或进入环境中的酸碱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将会增加。正常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导致土壤中酸碱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迅速增加,但在从长远看土壤中酸碱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对土壤的不良影响将会逐步显示出来。

为减轻规划实施后园区进入环境中的酸碱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应加强规划区入驻企业的“三废”污染治理工作,加强推行企业的清洁生产,严格执行入驻企业的“三同时”管理,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应将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远离居住用地布局,选用吸收重金属较强的植物对周围进行绿化,制定园区污水处理厂事故应急方案,加强事故风险的防范,制定事故灾害发生的应急措施。通过采取并认真落实以上措施后园区建设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较小。

5.3.7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区域内以农业为主,地表坡度平缓,规划实施过程中,开发建设施工时占地、开挖、堆渣、回填等活动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地表将进行硬化。规划实施过程中水土流失侵蚀模数与降雨、土壤自身可侵蚀状况、地形条件、植被覆盖等均有关系。本项目开发周期较长,施工地区块状分布,因此施工带来的地面挖损具有面积集中、块状分布、施工期间流失水平较严重等特点。

若不采取措施治理,将加剧区域水土流失量,对水环境、空气环境等都带来间接的不利影响,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5.3.8环境风险评价

规划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为规划范围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单位在危险化学品贮存、使用和生产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的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当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或事故处置措施不当将对周围环境和人员身体造成的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入驻企业的环境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对于引进企业项目在选址布局时要充分考虑环境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从事前进行环境风险预防。

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危害,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进行演练。当事故发生时,要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方案,以控制事故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5.3.9碳排放预测与评价

考虑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属性,在园区土地、能源、资源、空间、人口等方面达到峰值后,未来可能达到碳排放峰值。由于碳达峰目标是大范围区域目标,所以达峰目 (略) 乃至红河州的区域碳达峰规划结合,将区域内交通、农业、居民、森林碳汇等因素统筹考虑,可以平衡区域整体碳达峰目标。

规划发展情景下,由于保持工业增加值的高速增长,新增碳排放量较大,对开远片区碳达峰存在较大影响。建议规划实施过程中,需按照发布的大区域碳达峰规划方案及行业相关规划执行,进一步控制开远片区内碳排放。

5.4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根据累积影响的含义,开发区对环境的累积影响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累积,影响的环境要素主要为区域的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

(1)环境空气累积影响分析

对环境空气的累积影响主要是由于企业建设时间和分布空间的累积,对园区及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程度影响。随着入区企业的增多和影响时间的累积,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土壤环境累积影响分析

对土壤环境的累积影响主要是由于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在时间、空间上的累积,大气污染物沉降后不断在土壤中积累,对土壤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3)地下水环境累积影响

对地下水的累积影响是开发区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污染物滴漏并且不断下渗,进入地下水随着时间和空间的累积,污染物在地下水体内进行迁移和累积, 对地下水水质存在潜在的污染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区内企业防渗措施,对开发

区污水管道及企业的排水管道、污水处理设施、车间地面、物料存放区,特别是危废储存设施,进行严格的防渗措施。

5.5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

5.5.1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略) 行政辖区范围内土地总面积 1940.31km2,规划 (略) 土地面积22.55km2, (略) 土地的 1.16%。规划 (略) 土地面积较小,且 (略) 国土空间规划。因此, (略) 土地资源可以承载工业园区的发展。

5.5.2水资源承载能力

根据南盘江园区小龙潭水文站 1961~2019 年逐年平均流量断面最小月平均流量统计,P=95%保证率流量 9.38m3/s。南盘江开远段主要用水有国电小龙潭发电厂、云南大唐国际红河发电厂、小龙潭煤矿、云南云 (略) 、小龙潭地区用水,合计需水量为 1.97m3/s。

根据用水量预测开远片区近期新增年用水量 58.55×104m3/a(0.16×104m3/d),远期新增年用水量为 1640.1×104m3/a(4.493×104m3/d)。片区工业用水量占南盘江水资源量不大,理论上可承载工业发展需水要求。

5.5.3水环境承载能力

(1)水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根据《 (略) 水功能区划》(2014 年修订),泸江及南盘江均属水质类别为Ⅲ类,结合园区实际水质情况,本次规划年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达Ⅲ类水标准。

(2)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根据现状监测及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泸江、南盘江水质现状超标,无环境容量。

(3)水环境制约因素缓解方案

①对规划区内主要控制断面实施跟踪监测,调查水质无法稳定达标原因,对应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促进水体问题达标。

②建立完善规划区内水环境容量经济强度为核心的考核指标,兼顾规划区内发展需求,促进规划区内水环境容量优化再分配。推行规划层面废水总量控制策略,加快区域性中水处理、回用系统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严格准入条件,加大

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禁规划范围外、高污染、高耗水企业入驻规划区内。加强规划区管理,提高中水回用率。

5.5.4环境空气承载力分析

在各产业发展过程中,工艺和燃烧废气受到工业用地类型和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要求严格管控,废气污染物排放水平总体不高。根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及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规划区域具有环境空气容量,可以承载本规划发展。由“5.3.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可知,规划区主要废气污染物新增总量控制指标:SO2371.691t/a、NOx 815.574t/a、PM10601.212t/a、PM2.5300.607t/a、挥发性有机物 288.972t/a、氟化物 23.680t/a 及氨 0.00011t/a,重金属排放量维持现状水平,并满足经开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有关总量控制要求。规划实施过程中, 不得突破园区新增总量控制指标。无环境容量时,可采取园区内污染物等量替代措施,促进项目落地。

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本规划环评综合论证,以改善规划区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核心,综合本次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论证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结构等规划内容的环境合理性以及评价设定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判定规划实施的重大资源、生态、环境制约的程度、范围、方式等,提出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并推荐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6.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6.1.1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的环境合理性

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入驻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加强污染物末端治理,规划目标是合理的。

6.1.2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1)从生态保护红线角度分析

根据规划 (略) 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叠图分析,规划区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相关要求。

(2)从重点环境敏感区角度分析

本规划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 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

(3)从大气环境影响角度分析

从规划产业分析,本规划大气污染物主要为 SO2、NO2、PM10、PM2.5、挥发性有机物、氟化物、氨。根据预测结果,随着规划实施,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仍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类区要求,对各环境空气目标及周围的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4)从地表水环境影响角度分析

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随着规划区居住人口和入驻企业增加,会加大废水排放量,对泸水河、南盘江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随着农林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农村面源污染将得到大幅度消减; (略) 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完善,生活污水将被收集、集中处理,可有效杜绝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经发区采取了积极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制定了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河道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完成水环境质

量底线目标,逐步改善规划区水环境质量。

(5)从地下水环境影响角度分析

规划区入驻项目处于碎屑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区的也须做好相应的防渗措施,切实减少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从地下水环境影响角度分析,本规划布局基本合理。

(6)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角度分析

本规划区涉及泸江、南盘江,在以上区域内禁止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开远片区内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7)从土壤、生态及声环境影响角度分析

根据影响预测结果,规划布局对土壤、生态环境、声环境敏感点的环境影响较小,不存在规划布局的制约因素。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交通噪声管理,合理布局入驻企业,声环境敏感点处设置噪声防护距离。

(8)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

在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方面,规划范围内及周边均存在学校、居住区、村庄、地表水体等环境敏感目标,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时,将对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及人群健康造成影响,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纺织印染产业具有污水量大、水质复杂、毒性、色度高等特点,存在较大水环境风险。根据《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 版)》要求: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要严格控制印染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

6.1.3规划用地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环境合理性

本规划要求严格城区地块禁止扩增三类工业企业,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有效的降低。同时,规划对规划区内三类工业企业提出限期搬迁、转型升级要求。规划区不占用基本农田。

综上所述,本规划用地结构是基本合理的。目前,开远片区以电能、燃煤为主。

随着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天然气、电能将逐渐作为规划区的主要能源,燃煤使用量逐渐减少,能源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因此,本规划能源结构是合理的。

根据《规划》产业选择,未来重点发展能源及现代化工产业(煤化工、磷化

工等)、数字经济,辅助发展绿色食品、轻纺、环保建材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现有化工、建材企业逐步进行环保升级改造,降低能耗

和污染物排放,适时搬迁进入小龙潭精细化工产业园及环保建材园。本规划产业结构基本合理的。

6.2规划方案的环境效益论证

本规划的实施在维护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人居安全、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6.3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根据以上对本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环境影响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产业结构等的合理性分析可知,规划区主要环境制约因素是水环境不足以承载规划区发展。规划编制、审批及实施中应根据制约因素和环境问题严守“三区三线”, 严格环境准入,提高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6.3.1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1)环评建议规划进一步明确细化现代煤化工产业入园的产业发展要求, 建议园区产业往精细化、差异化、专用化下游产品发展,延伸产业链,鼓励生产高端化、特色化、高值化化学品的现代煤化工企业入驻小龙潭精细化工产业园区。

(2)纺织科技产业园东北向岩土防污染性较弱,本环评建议在园区东部组团入驻企业时,应选择对地下水污染较小的服装加工等废水产生量较小的企业入驻。园区西部防污染性中等,由于印染纺织污水量大,水质复杂,对印染废水、危险废物等储存设施应加强防渗。

6.3.2功能布局调整建议

(1)开远片区城区片区的云南解化 (略) (略) 、云南云 (略) 一方 (略) 主城区太近,另一方面还 (略) 已建成城区的部分用地,且泸江从规划区域经过,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略) 加快推进搬迁工作、红磷化工尽快启动搬迁至小龙潭化工园区。

(2)开远片区城区片区不得布局《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 年版)》中的高风险、高污染行业,不得引入《 (略) 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

迁改造实施方案》中的相关企业。

6.3.3环境制约因素优化调整建议

(1)地表水环境制约对园区产业发展的调整建议

1)为确保泸江、南盘江等水环境功能达标,应严格落实《红河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要求,加强规划区内农业面源治理力度,园内企业排水接管率达 100%,工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率需达 100%;生活污水处理率 100%,确保泸江、南盘江沿线无废水直接排入。园区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定,污水排放不影响受纳及下游水体达到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目标。

2)加强园区产业准入,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中水回用率作为入园企业主要考核指标,园区综合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近期应达到 75%以上,远期达到85%以上,小龙潭化工园区重复利用率达到 95%以上;园区中水回用率应达到

20%以上。

(2)地下水敏感制约对园区产业发展的调整建议

小龙潭精细化工园区水文地质属于岩溶发育地区,园区用地范围未发现发育、天窗、漏斗等区域,但鉴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同时需要符合《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要求。

6.3.4其他优化建议

(1)规划区村庄搬迁的调整建议

(略) 人民政府已于 2019年 6月 18日成立小龙潭化工片区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小组,正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开展征迁工作。鉴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属环境污染大、环境风险较大的行业,对周边的影响也较大,但规划中未明确园区内现状村庄梅塘村的搬迁方案。本环评建议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中明确区内梅塘村搬迁方案,落实具体实施计划时间及搬迁费用等。

(2)规划应积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

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碳减排

7.1资源节约与碳减排

7.1.1资源节约利用

(1)新上严格执行开远片区内用煤量替代,实行等量或减量替代。

(2)积极推进开远片区内主要企业煤改气、煤改电工程。

7.1.2碳减排

(1)制定规划达峰方案,对开远片区碳排放进行总体规划,规范区域内碳排放管理。

(2)近期严格执行开远片区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下降 13.5%的相关要求。

(3)积极 (略) 场建设相关工作,为开远片区企业履约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 (略) 场手段,协调开远片区降碳成本,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7.2产业园区环境风险防范对策

建立完善的安全、环保管理体制,加强辖区内企业的环境监督管理。对辖区内现有企业进行环境风险排查,掌握辖区内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和生产情况。建立环保执法检查、企业自查自纠的多级联动的环境隐患排查体系,进行“一企一档”的整治制度,确保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彻底、整治到位。精细化工产业生产、存储危险化学品及产生大量废水的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废水、废液直

接排入水体。

7.3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7.3.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重点开展工业区的各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遵守国家、 (略) 、红河州的环保政策和规定,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严禁不符合产业政策企业和淘汰工艺、产业入驻园区。严格新建、扩建项目审批,严把环保准入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小能耗,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气体、高潜热废气及驰放气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而向大气排放的,必须严格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在园区内中加大煤气、液化气、天然气及电等清洁能

源的普及率,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有利于园区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

7.3.2地表水环境污染减缓措施

(1)尽快规划制定并实施不达标河流综合治理规划与工程,从根本上推动不达标河流向达标河流的转变。在泸江、南盘江未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之前, 在现有基础上不得新增排水,并建议在现有的排水基础上,尽量进行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率严格按不得低于 50%执行,同时根据园区相关要求严格管控。

(2)依据《 (略)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对泸江、南盘江流域的水质管理要求,结合流域水环境现状及规划工程布局,提出流域的环境质量底线以及“流域倍量削减替代措施”等方案;在满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要求, 促进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7.3.3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规划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采取“源头控制、全程监控、专业应急响应” 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总体规划区内地下水污染防治目的。

项目选址时,应对建设场地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查明覆盖层岩性条件、厚度及分布规律,详细查明场内岩溶发育程度及规律,为项目的污染防护规划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仓储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应避开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落水洞或岩溶漏斗的区域。

7.3.4噪声影响减缓措施

加强产业布局控制,位于居民区旁的噪声污染型企业要按照噪声防护距离或噪声达标距离严格布局, 保证边界居民区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优化道路两侧绿化带设计方案,选择适宜树种,采取乔、灌、草等不同类型植物、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在增加道路景观的同时,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7.3.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采取措施(政策、经济上的优惠)鼓励工业企业通过改进或采用最新的清洁生产工艺,进行首端控制,源头治理,使企业尽可能少排或不排固体废物,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加强固体废物的回收与循环利用,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开展工业废物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利用,变废物为新的资源。

7.3.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规划区内的生态景观应遵循“统一协调、循环渐进、功能多样、经济适用” 的原则,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尽量少采林木,减少对原生态植被的破坏。

规划区必须保证达到规划目标规定的绿地率。严禁入驻项目占用规划的公共绿地,入驻项目必须按规定实施植被补偿,并按比例进行厂区绿化。

7.3.7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系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建设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促进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化。推进建设用地用途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建立调查评估制度,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落实土地利用监管责任。

8、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与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五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环评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自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表明,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于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对项目决策和环境管理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规划范围广、期限长,且区域开发并非一步到位,本评价建议可依据国家规定年限确定跟踪评价频次,建议每隔 5 年进行一次跟踪评价。

拟入驻的项目需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时选址临近居住区等敏感目标的项目,应合理布局生产设备和废气收集处理装置,避免噪声和废气扰民,并重点分析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废气和噪声对临近居民、学校等的影响。

9、产业园区环境管理与环境准入

9.1产业园区环境管理方案

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开发区建设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对各行管理工作,落实人员、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园区环境管理机构除执行主管领导有关环保工作指令外,还应接受上级环境管理部门下达的各项环境管理工作,履行污染控制、监测管理、生态环境管理、污染事故处理等原则。

9.2产业园区环境准入

9.2.1产业园区环境管控分区细化

蒙自经开区开远片区内无与区域优先保护单元重叠区域,无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河流水系、湿地、潮间带、绿地等及评价确定需要保护的其他敏感区, 因此不划定保护区域,将整个规划区划定为重点管控区域。

9.2.2分区环境管控要求

根据《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 (略) “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送审稿)》、《 (略) 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送审稿)》、《红河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以及规划区功能定位,结合规划目标、范围、产业布局及规划分析结果,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以清单方式列出规划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供规划区近期建设过程中进行管理。具体见表 9.2.2-1。

表 9.2.2-1 规划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清单

类型

准入内容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②合理布局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仓储设施和污水处理设

施,避开地下水防污性能较弱区域;项目入园时,需对地下水文地质进行详细

1

空间布局约束

勘察,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落水洞或岩溶漏斗的区域,禁止布局现代煤化工 项目。

③鼓励现代煤化工产品生产高端化、特色化、高值化化学品的企业入驻小龙潭

化工园区。

④小龙潭化工园区南端距离小龙潭煤矿生活区较近,该地块企业入驻时,应优

化企业的内部布局,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缓冲距离;对主要产排废气的装置区,

应远离小龙潭煤矿生活居住区等大气敏感点。

⑤入园的现代煤化工企业,应在国内示范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和 国际先进技术,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综合利用的原则,大幅提升现代煤化工技术水平和能源转化效率,减少对 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⑥食品加工区禁止布局大气重污染产业,其他污染类产业与食品工业之间应设置隔离带,避免相互产生影响。原有大气型重污染企业应逐步环保升级改造, 适时搬迁。

⑦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东部不得布局对地下水污染较大的行业。

⑧城区地块严格环境风险防范,禁止新增三类工业项目及环境风险潜势为 IV

的环境风险源。

⑧南盘江辖区两侧一千米范围内不得建设化工、印染等高风险项目。

2

污染物排放管控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②鼓励单位产品能耗低、工艺设备先进、排放废气污染物较少的企业入园。禁 止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项目,以及列入《严重污染环境(大气)的淘 汰工艺和设备名录》的项目进入园区。

③对特征化学污染物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挥发 性有机物(VOCs)、有毒及恶臭气体的排放,配备相应的应急处置。

④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工艺技术、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鼓励采用 能源转换率高、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工艺技术,并确保原料煤质相对稳定。在 行业示范阶段,应在煤炭分质高效利用、资源能源耦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如 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置方案、结晶盐利用与处置方案等)等方面承担环保示 范任务,并提出示范技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应对措施。

④印染企业要按照环境友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选择采用可生物降解(或 易回收)浆料的坯布。使用生态环保型、高上染率染料和高性能助剂。完善冷 却水、冷凝水及余热回收装置。丝光工艺配备淡碱回收装置。采取的严格的大

气污染防治措施。

3

环境风险防控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②入驻项目在选址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 距离的要求。

③工业企业应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其最大可信事故半致死浓度范围内不得 有居民点存在。重污染企业周边合理设置环境防护距离,保障居民生活环境的 安全。

④存储危险化学品及产生大量废水的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 故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

⑤建立企业、园区和周边水系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完善有效的环境风险防 控设施和有效的拦截、降污、导流等措施。涉环境风险的企业应建立可关闭的 闸门、事故池,有效防止泄漏物和消防水等进入园区外环境。

⑥园区地下水易受污染,入驻项目应提前规划布局,入园企业应将地下水影响 作为重点考虑内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仓储设施和污 水处理设施等,应避开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落水洞或岩溶漏斗的区域。达不 到相关防渗要求的项目,禁止入园; 园区、企业按环评要求设地下水水质监

测井并正常运行。

4

资源

开发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②现代煤化工企业:严格限制将加工工艺、污染防治技术或综合利用技术尚不

效率

成熟的高含铝、砷、氟、油及其他稀有元素的煤种作为原料煤和燃料煤。

要求

③现代煤化工企业:强化节水措施,减少新鲜水用量,入驻企业工业用水鼓励

优先使用矿井疏干水、再生水,禁止取用地下水作为生产用水。取用地表水不

得挤占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

④现代煤化工企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力争达到 95%以上,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 65m3 以下;

⑤食品加工区、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入驻项目依托小龙潭电厂、大唐电力集中

供热、供汽工程,不得新建燃煤锅炉。

⑥印染加工综合能耗及新鲜水取水量需符合《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版)》中指标要求。

10、评价结论

开远片区发展目标明确,规划的实施 (略) 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着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规划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环境政策, (略) 、红河州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专项发展规划协调一致。

本规划不涉及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区地表水暂无环境容量,将对规划实施产生一定的制约。规划实施过程中,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土壤及生态影响,构成一定程度的环境风险。针对规划实施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和环境问题,本评价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和管控措施。通过贯彻落实规划调整建议,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优化入园企业环保要求,规划实施产生的环境影响、排水等制约因素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区域环境质量不会发生明显的恶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规划总体可行。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