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意《2022年中宁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三期)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同意《2022年中宁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三期)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中宁环(评)函〔2022〕33号

中宁县自然资源局:

你单位报来《2022年中宁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二期)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我局已收悉,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综合专家意见,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22年中宁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二期)位于余*乡沙蒿梁北侧(黏土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2′17.882″,N37°34′54.355″)、余*乡红土井沟(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27′7.617″,N37°41′51.144″)、石空镇岔梁子(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8′24.384″,N37°39′20.048″)、余*乡马道梁(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6′8.698″,N37°40′41.119″)余*乡永兴村(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1′1.639″,N37°31′25.091″)、石空镇岔梁子山北(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6′55.704″,N37°39′32.408″)、余*乡沙井子沟一号、二号(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2′36.668″,N37°37′35.092″)。主要建设内容是对以上7处修复区通过对废弃矿山边坡整理及放坡续坡、渣石清理、场地平整、覆土工程、生态环境修复、灌溉养护工程等修复措施,恢复植被和被破坏的地形地貌,防止水土流失、减轻地质灾害,消除生态环境问题及隐患。完成修复区治理面积共184.64h㎡(合2769.60亩),提高项目区整体植被覆盖率,防止修复区内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施工期为12个月项目,项目总投资2062.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825.23万元,占总投资的88%,主要用于施工期的废气治理措施、废水治理措施、噪声治理措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

经审查,项目符合国家、自治区相关产业政策及规划要求,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同意你单位按照《报告表》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工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等进行项目建设。

二、项目建设运营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严格遵循建筑工地“6个百分百”管控要求,临时堆土场采用纤维网遮盖+围挡、渣土车辆密闭运输、风速超过五级时停止土方开挖施工作业,确保颗粒物无组织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无组织限值要求。

(二)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期间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施工人员入厕依托附近村民家设施。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噪声和施工车辆交通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施工设施设备,采用隔声减震措施,运输车辆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期厂界噪声须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四)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每日清运至附近垃圾转运站处置。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可全部利用,不产生多余弃土。

(五)水土流失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在阴雨季可带来一定水土流失,施工期间将对地表土体产生扰动,施工过程将新增土壤侵蚀量。须通过减小土石方工程量、只对矿坑遭到破坏的地貌进行施工,不得破坏原有地貌等方式降低施工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工程竣工后及时覆土恢复地表植被。待工程完工后,将表层土复位,恢复原有植被。严格执行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根据不同施工断面,采取分区防治等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三、其他要求

1.本批复仅限于《报告表》确定的建设内容,在建设过程中因项目性质、规模、地点、采取的生产工艺或防治污染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须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复下发后5年内没有开工建设的,本批复自动失效,若续建的,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2.建设单位应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有关制度,严格落实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方案,防止水土流失。

3. (略) 生态环境局中宁县分局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负责该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三同时”及日常监管工作。


(略) 生态环境局中宁县分局

**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宁环(评)函〔2022〕33号

中宁县自然资源局:

你单位报来《2022年中宁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二期)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我局已收悉,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综合专家意见,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22年中宁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二期)位于余*乡沙蒿梁北侧(黏土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2′17.882″,N37°34′54.355″)、余*乡红土井沟(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27′7.617″,N37°41′51.144″)、石空镇岔梁子(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8′24.384″,N37°39′20.048″)、余*乡马道梁(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6′8.698″,N37°40′41.119″)余*乡永兴村(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1′1.639″,N37°31′25.091″)、石空镇岔梁子山北(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6′55.704″,N37°39′32.408″)、余*乡沙井子沟一号、二号(铁矿)生态修复治理区(E105°32′36.668″,N37°37′35.092″)。主要建设内容是对以上7处修复区通过对废弃矿山边坡整理及放坡续坡、渣石清理、场地平整、覆土工程、生态环境修复、灌溉养护工程等修复措施,恢复植被和被破坏的地形地貌,防止水土流失、减轻地质灾害,消除生态环境问题及隐患。完成修复区治理面积共184.64h㎡(合2769.60亩),提高项目区整体植被覆盖率,防止修复区内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施工期为12个月项目,项目总投资2062.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825.23万元,占总投资的88%,主要用于施工期的废气治理措施、废水治理措施、噪声治理措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

经审查,项目符合国家、自治区相关产业政策及规划要求,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同意你单位按照《报告表》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工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等进行项目建设。

二、项目建设运营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严格遵循建筑工地“6个百分百”管控要求,临时堆土场采用纤维网遮盖+围挡、渣土车辆密闭运输、风速超过五级时停止土方开挖施工作业,确保颗粒物无组织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无组织限值要求。

(二)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期间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施工人员入厕依托附近村民家设施。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噪声和施工车辆交通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施工设施设备,采用隔声减震措施,运输车辆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期厂界噪声须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四)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每日清运至附近垃圾转运站处置。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可全部利用,不产生多余弃土。

(五)水土流失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在阴雨季可带来一定水土流失,施工期间将对地表土体产生扰动,施工过程将新增土壤侵蚀量。须通过减小土石方工程量、只对矿坑遭到破坏的地貌进行施工,不得破坏原有地貌等方式降低施工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工程竣工后及时覆土恢复地表植被。待工程完工后,将表层土复位,恢复原有植被。严格执行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根据不同施工断面,采取分区防治等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三、其他要求

1.本批复仅限于《报告表》确定的建设内容,在建设过程中因项目性质、规模、地点、采取的生产工艺或防治污染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须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复下发后5年内没有开工建设的,本批复自动失效,若续建的,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2.建设单位应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有关制度,严格落实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方案,防止水土流失。

3. (略) 生态环境局中宁县分局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负责该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三同时”及日常监管工作。


(略) 生态环境局中宁县分局

**日

(此件公开发布)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