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兴隆镇城乡规划-113708280043146215/2022-04337

内容
 
发送至邮箱

2022年兴隆镇城乡规划-113708280043146215/2022-04337

一、村庄整治要求

村庄整治规划应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治理村庄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要任务。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应只是单个村庄的整治,应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要求,推进农村环境连线成片综合整治,避免只重表面工程、不求实际,要在全面了解村庄现实情况、现实条件以及村民现实需求的前提下,从打造美丽乡村外型美到外在美、内在美并重,改善当地农村的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

二、规划思路

充分考虑村庄的交通区位、发展潜力、经济条件、人口规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情况及目前兴隆镇农村社区的建设情况,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组团聚落化的思路,规划农村社区。

三、村庄整治分类

依据现状居民点规模、空心率、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经济状况、资源条件等综合要素分析,将村庄分为综合整治型、专项整治型和基本保障整治型。

1、综合整治型村庄

综合整治型村庄是指人口规模较大,发展较好,能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具有一定文化、产业等特色的社区或村庄,主要为规划确定的优先发展村庄——城镇聚合型社区和村庄聚集型社区。综合整治型村庄的整治除基本保障整治型村庄和专项整治型村庄的整治指引内容外,还应包括村庄公共环境和村貌整治、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等内容。

2、专项整治型村庄

专项整治型村庄是指有一定的集聚规模,但个别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较为欠缺的村庄,主要为规划确定的中心村。专项整治型村庄的整治应在基本保障整治型村庄整治指引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排水污水处理、厕所整治、电力电信设施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节能改造等内容。

3、基本保障整治型村庄

基本保障整治型村庄是指人口规模小,空心率较高,存在危房隐患和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村庄,主要为规划确定的基层村。基本保障整治型村庄的整治必须包括村庄安全防灾整治、旧村与农房改造、生活给水设施整治、环境卫生整治、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等五方面内容。

村庄整治内容一览表

整治

内容

基本整治型

专项整治型

综合整治型

整治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及时清扫保洁、收集、转运。

1、生活垃圾及时清扫保洁、收集、转运,无暴露和积存垃圾;2、配置标准化的垃圾收集设施和专业化的保洁、收运队*,实现保洁常态化。

1、采用上门收集或配置密封垃圾箱(桶)等方式,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清扫、收集、转运,无暴露和积存垃圾;2、配置标准化的垃圾收集设施和专业化的保洁、收运队*,实现保洁常态化;3、合理布局垃圾箱(房)、垃圾桶,并与村庄风貌协调;4、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

整治乱堆乱放

无乱堆乱放和露天粪坑。

1、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和露天粪坑;2、无乱拉乱接,杆线排列整齐美观。

1、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和露天粪坑;2、无乱拉乱接,杆线排列整齐美观;3、户外广告、招贴设置规范,尺寸、色彩与周边环境协调。

整治农业废弃物

1、无露天焚烧秸秆;2、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1、无露天焚烧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2.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90%。

1、无露天焚烧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2、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迭95%;3、农业废弃物利用设施与村庄整体风貌协调。

整治生活污水

排水通畅,雨后路面无明显积水

1、排水通畅,雨后路面无明显积水;2、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达标率95%以上;3、生活污水有组织收集,无乱排现象;4、配建三类水冲式公共厕所。

1、建立完善的雨水排放明暗沟渠,排水通畅,雨后路面无明显积水;2、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达标率98%以上;3、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积极引导尾水资源化利用;4、配建三类水冲式公共厕所;5、污水处理设施与村庄风貌协调。

整治疏浚河道沟塘

无污水塘、臭水沟,水体清洁。

1、无污水塘.臭水沟,无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水体清澈;2、疏浚淤积河道,水体流畅。

1、无污水塘、臭水沟,无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水体清澈;

2.疏浚淤积河道,水体流畅,坡岸自然,生态;

3、形成“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

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加强村庄绿化。2、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

1、对“四旁”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2、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3、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1、对“四旁”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2、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3、绿化品种乡土、适生,形成了与村庄风貌相协调,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4、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

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

周边配有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

1、形成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配建公共活动场地和文化活动场地。

1、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公共服务设施规模适度;2、配套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和文化活动场地;3、建筑风格与村庄风貌协调。

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饮用水水质、水压、水量满足要求

1、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2、饮用水水质、水压、水量满足要求;

3、自来水入户率达98%以上。

1、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2、饮用水水质、水压、水量满足要求;3、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以上。

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公路达村,满足村民出行要求;2、村庄主要道路硬质化;

1、公路达村,满足村民出行要求;2、村庄主要道路硬质化,并设置路灯。完善道路设施和道路绿化;3、根据实际需求建设停车场地;4、提倡次要道路和宅间路用乡土生态材料铺设。

1、道路满足客运公交要求;2、村庄主要道路硬质化,并设置路灯。完善道路设施和道路绿化;3、根据实际需求建设停车场地;4、提倡次要道路和宅间路用乡土生态材料铺设;5、新建道路走向与村庄形态、地形地貌有机结合,宽度适宜。

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

建筑外观整洁,位于城镇主要出入口、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的村庄实施建筑物出新。

1、村庄建筑外观整体协调,实施建筑物出新,有条件的村庄对建筑及环境实施风貌整治;2、 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得到合理整治。

1、实施建筑物出新或者建筑与环境风貌整治,村庄风貌体现地域及传统文化特色;2、保护和修缮具有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3、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得到合理整治;4、太阳能利用与建筑有机协调,屋面设施安装整齐,不影响观瞻;5、结合村庄形态和自然条件,在村口适宜位置设置村庄标示。

四、村庄整治细则

1、村庄安全防灾整治

村庄整治应综合考虑火灾、洪灾、震灾、风灾、地质灾害等的影响,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灾害综合防御、群治群防的原则,综合整治、平灾结合,保障村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生命安全。村庄整治应达到在遭遇正常设防水准下的灾害时,村庄生命线系统和重要设施基本正常,整体功能基本正常,不发生次生灾害,保障农民生命安全的基本防御目标。

(1)在有地质危险隐患的地段,禁止进行农民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既有建筑工程必须拆除、迁建,基础设施现状工程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场地破坏作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2)现状存在隐患的生命线工程和重要设施、学校和村民集中活动场所等公共建筑应进行整治改造,存在结构性安全隐患的农民住宅应进行整治,消除危险因素。

(3)消防设施布局、建筑防火是村庄消防综合整治的内容。既有的存在火灾隐患的农宅或公共建筑,应依据《农村防火规范》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整治。

2、旧村与农房改造

(1)整理村庄内废弃宅基地、闲置宅基地、低效利用宅基地、闲置地等,拆除私搭乱盖的违章建(构)筑物,集约调配、复垦村庄用地。对原有建筑物合理增加道路和配置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2)充分利用现有房屋、设施及自然和人工环境,通过政府帮扶和农民自主参与相结合的形式,分期分批改造农民最急需、最基本的配套设施,防止大拆大建、破坏原有肌理和景观风貌。

(3)根据地方特色,对民居新建或改造的风格、色彩、高度、设施等提出指导要求。推广改水、改气、改厨、改厕等工程,加快房屋节能改造,建设绿色农房。

3、生活给水设施整治

生活给水设施整治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改造完善现有设施,保障饮水安全,逐步实现村庄集中供水,供水到户,满足农村地区人畜安全、方便饮用。

(1)村庄靠近城镇时,应依据经济、安全、实用的原则, (略) 或集镇的配水管网延伸供水到户。 (略) 、集镇较远或无条件时,倡导通过高位水池、水塔变频泵及配水管网等设施建设联村联片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入户。

(2)暂无条件建设集中式供水设施的村庄,应加强对分散式水源(水井、水池、手压机井等)的卫生防护,水井周围50米范围内,清除污染源(粪坑、垃圾堆、牲畜圈等),并综合整治环境卫生。

(3)给水水质应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符合《农村设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4、排水污水处理

排水设施整治包括确定排放标准,整治排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

(1)通过村庄排水工程整治,应逐步实现“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沟渠或农业灌溉。

(2)通过清理、疏通、完善雨水导排系统,确保雨水及时排放,防止内涝。

(3)应加强村内沟渠、水系的日常清理维护,通过设置排水管线、沟渠,雨污合流村庄设置截流井等等措施,防止生活垃圾、淤泥淤积堵塞,保证排水畅通,可结合排水沟渠砌筑形式进行沿沟绿化。

5、环境卫生整治

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收集运输方式,建立日产日清的环卫保洁制度。实现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持村庄环境卫生、整洁。

(1)结合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村庄应建设足够的垃圾收集池,配备足够的清扫、清运工具,并应规范卫生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农户应配置垃圾收集容器,以保证垃圾不乱倒;村庄配备卫生保洁员。做到垃圾集中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科学处理。

(2)村庄生活垃圾宜就地分类回收利用,减少集中处理垃圾量。可回收的废品类垃圾由住户暂存在自家宅基地内,定期出售。厨余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或家庭或村庄堆肥处理。有害垃圾需单独收集、进行特殊安全处理。暂时不能纳入集中处理的其他垃圾,可采用简易填埋处理。

(3)鼓励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砖、瓦、石块、渣土等无机垃圾宜作为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未能回收利用的可在土地整理时回填使用。

6、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应遵循安全、适用、环保、耐久和经济的原则,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通过整治,恢复或改善道路的交通功能,合理布局村庄道路。

(1)村内干路网应通达顺畅,通过整治改造打通主要道路的尽端路、死胡同。

(2)村庄道路路面必须硬化。硬化路面一般按每车道3.5米考虑。巷路宽度按1米左右硬化,也可用当地特有的石材、砖材铺设。

(3)村庄应避免沿过境公路两侧发展,当过境公路穿越村庄时,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根据相关规范满足安全要求,并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邻近交通线路的村庄建设港湾式客车停靠站。

7、厕所整治

(1)户厕改造实现一户一厕,宜把厕所合并到住宅内部。

(2)按照水冲式、三格化粪池、三联通沼气池等类型,建设家庭卫生厕所和村庄公共卫生厕所。

(3)把化粪池的出水与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连接起来,逐步实现厕所内 (略) 户厕标准模式。拆除公共场所的所有茅厕和粪坑。

(4)有条件的村庄应结合单户或联户沼气池建设,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

8、电力电信设施整治

(1)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

(2)对现状杆线和线路进行必要的规整,在最大化保留现状杆位基础上,根据需求进行杆位调整。

(3)村庄电力电线宜沿公路、村庄道路布置。

(4)村庄电力电线宜采用同杆并架的架设方式。

(5)村庄电力走廊不应穿过村庄住宅、危险品仓库等地段,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滑坡等的地区。

(6)农村电力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应符合DL/T 5118的要求,电压等级应符合GB/T 156的要求,供电应能满足村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7)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信号通畅,线路架设规范、安全有序;

(8)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更换老旧电力线路,改扩建变电所,增加农户用电能力,确保安全用电。

(9)搞好农村信息化,做好基站建设和维护改造,推动“三网合一”,实现通信设施共建共享共用。


一、村庄整治要求

村庄整治规划应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治理村庄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要任务。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应只是单个村庄的整治,应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要求,推进农村环境连线成片综合整治,避免只重表面工程、不求实际,要在全面了解村庄现实情况、现实条件以及村民现实需求的前提下,从打造美丽乡村外型美到外在美、内在美并重,改善当地农村的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

二、规划思路

充分考虑村庄的交通区位、发展潜力、经济条件、人口规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情况及目前兴隆镇农村社区的建设情况,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组团聚落化的思路,规划农村社区。

三、村庄整治分类

依据现状居民点规模、空心率、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经济状况、资源条件等综合要素分析,将村庄分为综合整治型、专项整治型和基本保障整治型。

1、综合整治型村庄

综合整治型村庄是指人口规模较大,发展较好,能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具有一定文化、产业等特色的社区或村庄,主要为规划确定的优先发展村庄——城镇聚合型社区和村庄聚集型社区。综合整治型村庄的整治除基本保障整治型村庄和专项整治型村庄的整治指引内容外,还应包括村庄公共环境和村貌整治、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等内容。

2、专项整治型村庄

专项整治型村庄是指有一定的集聚规模,但个别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较为欠缺的村庄,主要为规划确定的中心村。专项整治型村庄的整治应在基本保障整治型村庄整治指引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排水污水处理、厕所整治、电力电信设施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节能改造等内容。

3、基本保障整治型村庄

基本保障整治型村庄是指人口规模小,空心率较高,存在危房隐患和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村庄,主要为规划确定的基层村。基本保障整治型村庄的整治必须包括村庄安全防灾整治、旧村与农房改造、生活给水设施整治、环境卫生整治、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等五方面内容。

村庄整治内容一览表

整治

内容

基本整治型

专项整治型

综合整治型

整治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及时清扫保洁、收集、转运。

1、生活垃圾及时清扫保洁、收集、转运,无暴露和积存垃圾;2、配置标准化的垃圾收集设施和专业化的保洁、收运队*,实现保洁常态化。

1、采用上门收集或配置密封垃圾箱(桶)等方式,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清扫、收集、转运,无暴露和积存垃圾;2、配置标准化的垃圾收集设施和专业化的保洁、收运队*,实现保洁常态化;3、合理布局垃圾箱(房)、垃圾桶,并与村庄风貌协调;4、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

整治乱堆乱放

无乱堆乱放和露天粪坑。

1、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和露天粪坑;2、无乱拉乱接,杆线排列整齐美观。

1、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和露天粪坑;2、无乱拉乱接,杆线排列整齐美观;3、户外广告、招贴设置规范,尺寸、色彩与周边环境协调。

整治农业废弃物

1、无露天焚烧秸秆;2、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1、无露天焚烧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2.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90%。

1、无露天焚烧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2、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迭95%;3、农业废弃物利用设施与村庄整体风貌协调。

整治生活污水

排水通畅,雨后路面无明显积水

1、排水通畅,雨后路面无明显积水;2、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达标率95%以上;3、生活污水有组织收集,无乱排现象;4、配建三类水冲式公共厕所。

1、建立完善的雨水排放明暗沟渠,排水通畅,雨后路面无明显积水;2、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达标率98%以上;3、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积极引导尾水资源化利用;4、配建三类水冲式公共厕所;5、污水处理设施与村庄风貌协调。

整治疏浚河道沟塘

无污水塘、臭水沟,水体清洁。

1、无污水塘.臭水沟,无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水体清澈;2、疏浚淤积河道,水体流畅。

1、无污水塘、臭水沟,无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水体清澈;

2.疏浚淤积河道,水体流畅,坡岸自然,生态;

3、形成“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

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加强村庄绿化。2、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

1、对“四旁”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2、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3、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1、对“四旁”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2、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3、绿化品种乡土、适生,形成了与村庄风貌相协调,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4、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

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

周边配有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

1、形成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配建公共活动场地和文化活动场地。

1、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公共服务设施规模适度;2、配套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和文化活动场地;3、建筑风格与村庄风貌协调。

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饮用水水质、水压、水量满足要求

1、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2、饮用水水质、水压、水量满足要求;

3、自来水入户率达98%以上。

1、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2、饮用水水质、水压、水量满足要求;3、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以上。

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公路达村,满足村民出行要求;2、村庄主要道路硬质化;

1、公路达村,满足村民出行要求;2、村庄主要道路硬质化,并设置路灯。完善道路设施和道路绿化;3、根据实际需求建设停车场地;4、提倡次要道路和宅间路用乡土生态材料铺设。

1、道路满足客运公交要求;2、村庄主要道路硬质化,并设置路灯。完善道路设施和道路绿化;3、根据实际需求建设停车场地;4、提倡次要道路和宅间路用乡土生态材料铺设;5、新建道路走向与村庄形态、地形地貌有机结合,宽度适宜。

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

建筑外观整洁,位于城镇主要出入口、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的村庄实施建筑物出新。

1、村庄建筑外观整体协调,实施建筑物出新,有条件的村庄对建筑及环境实施风貌整治;2、 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得到合理整治。

1、实施建筑物出新或者建筑与环境风貌整治,村庄风貌体现地域及传统文化特色;2、保护和修缮具有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3、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得到合理整治;4、太阳能利用与建筑有机协调,屋面设施安装整齐,不影响观瞻;5、结合村庄形态和自然条件,在村口适宜位置设置村庄标示。

四、村庄整治细则

1、村庄安全防灾整治

村庄整治应综合考虑火灾、洪灾、震灾、风灾、地质灾害等的影响,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灾害综合防御、群治群防的原则,综合整治、平灾结合,保障村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生命安全。村庄整治应达到在遭遇正常设防水准下的灾害时,村庄生命线系统和重要设施基本正常,整体功能基本正常,不发生次生灾害,保障农民生命安全的基本防御目标。

(1)在有地质危险隐患的地段,禁止进行农民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既有建筑工程必须拆除、迁建,基础设施现状工程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场地破坏作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2)现状存在隐患的生命线工程和重要设施、学校和村民集中活动场所等公共建筑应进行整治改造,存在结构性安全隐患的农民住宅应进行整治,消除危险因素。

(3)消防设施布局、建筑防火是村庄消防综合整治的内容。既有的存在火灾隐患的农宅或公共建筑,应依据《农村防火规范》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整治。

2、旧村与农房改造

(1)整理村庄内废弃宅基地、闲置宅基地、低效利用宅基地、闲置地等,拆除私搭乱盖的违章建(构)筑物,集约调配、复垦村庄用地。对原有建筑物合理增加道路和配置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2)充分利用现有房屋、设施及自然和人工环境,通过政府帮扶和农民自主参与相结合的形式,分期分批改造农民最急需、最基本的配套设施,防止大拆大建、破坏原有肌理和景观风貌。

(3)根据地方特色,对民居新建或改造的风格、色彩、高度、设施等提出指导要求。推广改水、改气、改厨、改厕等工程,加快房屋节能改造,建设绿色农房。

3、生活给水设施整治

生活给水设施整治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改造完善现有设施,保障饮水安全,逐步实现村庄集中供水,供水到户,满足农村地区人畜安全、方便饮用。

(1)村庄靠近城镇时,应依据经济、安全、实用的原则, (略) 或集镇的配水管网延伸供水到户。 (略) 、集镇较远或无条件时,倡导通过高位水池、水塔变频泵及配水管网等设施建设联村联片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入户。

(2)暂无条件建设集中式供水设施的村庄,应加强对分散式水源(水井、水池、手压机井等)的卫生防护,水井周围50米范围内,清除污染源(粪坑、垃圾堆、牲畜圈等),并综合整治环境卫生。

(3)给水水质应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符合《农村设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4、排水污水处理

排水设施整治包括确定排放标准,整治排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

(1)通过村庄排水工程整治,应逐步实现“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沟渠或农业灌溉。

(2)通过清理、疏通、完善雨水导排系统,确保雨水及时排放,防止内涝。

(3)应加强村内沟渠、水系的日常清理维护,通过设置排水管线、沟渠,雨污合流村庄设置截流井等等措施,防止生活垃圾、淤泥淤积堵塞,保证排水畅通,可结合排水沟渠砌筑形式进行沿沟绿化。

5、环境卫生整治

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收集运输方式,建立日产日清的环卫保洁制度。实现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持村庄环境卫生、整洁。

(1)结合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村庄应建设足够的垃圾收集池,配备足够的清扫、清运工具,并应规范卫生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农户应配置垃圾收集容器,以保证垃圾不乱倒;村庄配备卫生保洁员。做到垃圾集中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科学处理。

(2)村庄生活垃圾宜就地分类回收利用,减少集中处理垃圾量。可回收的废品类垃圾由住户暂存在自家宅基地内,定期出售。厨余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或家庭或村庄堆肥处理。有害垃圾需单独收集、进行特殊安全处理。暂时不能纳入集中处理的其他垃圾,可采用简易填埋处理。

(3)鼓励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砖、瓦、石块、渣土等无机垃圾宜作为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未能回收利用的可在土地整理时回填使用。

6、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应遵循安全、适用、环保、耐久和经济的原则,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通过整治,恢复或改善道路的交通功能,合理布局村庄道路。

(1)村内干路网应通达顺畅,通过整治改造打通主要道路的尽端路、死胡同。

(2)村庄道路路面必须硬化。硬化路面一般按每车道3.5米考虑。巷路宽度按1米左右硬化,也可用当地特有的石材、砖材铺设。

(3)村庄应避免沿过境公路两侧发展,当过境公路穿越村庄时,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根据相关规范满足安全要求,并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邻近交通线路的村庄建设港湾式客车停靠站。

7、厕所整治

(1)户厕改造实现一户一厕,宜把厕所合并到住宅内部。

(2)按照水冲式、三格化粪池、三联通沼气池等类型,建设家庭卫生厕所和村庄公共卫生厕所。

(3)把化粪池的出水与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连接起来,逐步实现厕所内 (略) 户厕标准模式。拆除公共场所的所有茅厕和粪坑。

(4)有条件的村庄应结合单户或联户沼气池建设,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

8、电力电信设施整治

(1)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

(2)对现状杆线和线路进行必要的规整,在最大化保留现状杆位基础上,根据需求进行杆位调整。

(3)村庄电力电线宜沿公路、村庄道路布置。

(4)村庄电力电线宜采用同杆并架的架设方式。

(5)村庄电力走廊不应穿过村庄住宅、危险品仓库等地段,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滑坡等的地区。

(6)农村电力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应符合DL/T 5118的要求,电压等级应符合GB/T 156的要求,供电应能满足村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7)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信号通畅,线路架设规范、安全有序;

(8)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更换老旧电力线路,改扩建变电所,增加农户用电能力,确保安全用电。

(9)搞好农村信息化,做好基站建设和维护改造,推动“三网合一”,实现通信设施共建共享共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