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一期(近零碳排放改造项目)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城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两当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一期(近零碳排放改造项目)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城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填表日期:**

两当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一期(近零碳排放改造项目)
(略) 两当县城区500
陇 (略) 马联蒙
400026
**
新建
该项 (略) 两当县城区,新征土地约30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该项目集中供暖热源为空气源热泵(属于清洁能源),配套建设一级、二级供热管网3990米(其中DN65/80管网760米,DN125管网190米,DN150管网190米,DN200管网1425米,DN300管网1425米),一期总供热面积28.5万平方米,并建设5G智慧供暖数据服务中心。本项目供热区域划分为以下四处区域:区域一,范围为:广香东路东侧,故道路以南,寿桥以北; (略) 内新建供热站一处,涉及单位和小区包括:民政局、保险公司、城关镇、财政局、法院、广香佳苑等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热负荷2.0MW,配套建设供热管网490米。区域二,范围为:故道路北侧,西坡路南侧,广香西路西侧,316国道东侧;拟在公安局南侧停车场内新建供热站一处,涉及单位和小区包括:果老景园、2016、2017年棚改安置楼、基干楼、沁水新城、陈梁林场、国税局及家属楼、档案局、公安局、博物馆、住建局等,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热负荷5.7MW,配套建设供热管网1400米。区域三:范围为:故道路南侧,花园路北侧,显龙路西侧; (略) 、汽车站、 (略) 内新建供热站,涉及单位和小区包括:宏庆花园、工商局及家属楼、丽景雅苑商住楼、政府家属楼、香泉联建商住楼、香泉村委会住宅楼、县人大、运管局、 (略) 、移动公司、 (略) 、党校、新世纪、司法局等,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热负荷5.7MW,配套建设供热管网1400米。区域四:范围为:新北街西侧,东大街北侧(县政府以北),316国道南侧;拟在2015年棚改安置楼原锅炉房顶新建供热站一处,及单位和小区包括:2015年棚改安置楼、塑料厂家属楼、国税局家属楼等,供热面积5万平方米,热负荷2.85MW,配套建设供热管网700米。
废气其他措施:
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
其他措施:
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统一堆放,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
其他措施:
施工现场要进行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
其他措施:
现场施工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喷雾降尘
其他措施:
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
其他措施:
土石方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扬尘量。
废水
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
其他措施:
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日常饮用和洗漱等产生的污水,污染物浓度低,成分简单,经简单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生产废水
其他措施:
浇注砼的冲洗水、施工机械设备的冲洗水和工程设备水压试验等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 和少量石油类,产生量均不大,该污水要进行截流后集中收集,经简单的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不外排
固废环保措施: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开挖土方、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本项目产生的土石方基本能做到挖填平衡,无弃方产生。项目建筑垃圾和施工期生活垃圾统一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噪声有环保措施:
1、建设单位在施工操作上要加强环保措施,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2、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养护,避免因松动部件振动或消声器损坏而增大设备工作时的声级;3、施工车辆驶入环境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尽量压缩工区机动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机动车鸣笛;4、按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5、应禁止噪声设备在居民休息时间(中午12:00~2:00 及夜间22:00~次日6:00)内作业,必须要连续作业的应提前向环保部门进行申报,并及时向周边居民告示。
生态影响有环保措施:
1、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尽量缩窄施工作业带范围,减少对表土和道路的破坏;坚持“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原则,取土前先剥离表土,将表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沟表土的恢复和植被再造;严禁随意砍伐树木和践踏植被、农作物;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火意识教育,避免人为原因引起火灾事故,造成对树木植被的破坏。2、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搞好分段施工,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尽量不留疏松地面,减少重力、水力和风力对土壤的侵蚀。3、施工破坏的植被地带、农田地带和道路表面,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于耕地,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做好管线沿途土地复垦工作,注重恢复原貌工作的施工质量。4、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和路线,严禁随意扩大。严格控制机械和车辆的作业范围,尽可能减少对土壤、农作物和道路的破坏,以及引发的水土流失。严禁施工材料、机具随意摆放,防止对植被和路面破坏范围的扩大。5、穿越沿线行车道等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以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周围居民出行的不良影响,且做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防治施工临时占地带来的水土流失,使影响减至最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填表日期:**

两当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一期(近零碳排放改造项目)
(略) 两当县城区500
陇 (略) 马联蒙
400026
**
新建
该项 (略) 两当县城区,新征土地约30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该项目集中供暖热源为空气源热泵(属于清洁能源),配套建设一级、二级供热管网3990米(其中DN65/80管网760米,DN125管网190米,DN150管网190米,DN200管网1425米,DN300管网1425米),一期总供热面积28.5万平方米,并建设5G智慧供暖数据服务中心。本项目供热区域划分为以下四处区域:区域一,范围为:广香东路东侧,故道路以南,寿桥以北; (略) 内新建供热站一处,涉及单位和小区包括:民政局、保险公司、城关镇、财政局、法院、广香佳苑等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热负荷2.0MW,配套建设供热管网490米。区域二,范围为:故道路北侧,西坡路南侧,广香西路西侧,316国道东侧;拟在公安局南侧停车场内新建供热站一处,涉及单位和小区包括:果老景园、2016、2017年棚改安置楼、基干楼、沁水新城、陈梁林场、国税局及家属楼、档案局、公安局、博物馆、住建局等,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热负荷5.7MW,配套建设供热管网1400米。区域三:范围为:故道路南侧,花园路北侧,显龙路西侧; (略) 、汽车站、 (略) 内新建供热站,涉及单位和小区包括:宏庆花园、工商局及家属楼、丽景雅苑商住楼、政府家属楼、香泉联建商住楼、香泉村委会住宅楼、县人大、运管局、 (略) 、移动公司、 (略) 、党校、新世纪、司法局等,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热负荷5.7MW,配套建设供热管网1400米。区域四:范围为:新北街西侧,东大街北侧(县政府以北),316国道南侧;拟在2015年棚改安置楼原锅炉房顶新建供热站一处,及单位和小区包括:2015年棚改安置楼、塑料厂家属楼、国税局家属楼等,供热面积5万平方米,热负荷2.85MW,配套建设供热管网700米。
废气其他措施:
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
其他措施:
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统一堆放,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
其他措施:
施工现场要进行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
其他措施:
现场施工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喷雾降尘
其他措施:
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
其他措施:
土石方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扬尘量。
废水
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
其他措施:
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日常饮用和洗漱等产生的污水,污染物浓度低,成分简单,经简单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生产废水
其他措施:
浇注砼的冲洗水、施工机械设备的冲洗水和工程设备水压试验等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 和少量石油类,产生量均不大,该污水要进行截流后集中收集,经简单的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不外排
固废环保措施: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开挖土方、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本项目产生的土石方基本能做到挖填平衡,无弃方产生。项目建筑垃圾和施工期生活垃圾统一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噪声有环保措施:
1、建设单位在施工操作上要加强环保措施,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2、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养护,避免因松动部件振动或消声器损坏而增大设备工作时的声级;3、施工车辆驶入环境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尽量压缩工区机动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机动车鸣笛;4、按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5、应禁止噪声设备在居民休息时间(中午12:00~2:00 及夜间22:00~次日6:00)内作业,必须要连续作业的应提前向环保部门进行申报,并及时向周边居民告示。
生态影响有环保措施:
1、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尽量缩窄施工作业带范围,减少对表土和道路的破坏;坚持“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原则,取土前先剥离表土,将表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沟表土的恢复和植被再造;严禁随意砍伐树木和践踏植被、农作物;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火意识教育,避免人为原因引起火灾事故,造成对树木植被的破坏。2、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搞好分段施工,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尽量不留疏松地面,减少重力、水力和风力对土壤的侵蚀。3、施工破坏的植被地带、农田地带和道路表面,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于耕地,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做好管线沿途土地复垦工作,注重恢复原貌工作的施工质量。4、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和路线,严禁随意扩大。严格控制机械和车辆的作业范围,尽可能减少对土壤、农作物和道路的破坏,以及引发的水土流失。严禁施工材料、机具随意摆放,防止对植被和路面破坏范围的扩大。5、穿越沿线行车道等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以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周围居民出行的不良影响,且做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防治施工临时占地带来的水土流失,使影响减至最低。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