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垭子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污染调查与修复项目
金垭子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污染调查与修复项目
根据《 (略) 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及企业自行验收相关规定和要求,于**日将项目验收情况予以公告。如有意见,请于**日前(20个工作日)提出。
建设单位联系电话:*
1、项目名称: (略) 苍溪县金垭子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污染调查与修复项目
2、建设单位: (略) 苍溪生态环境监测站
3、建设地点: (略) 苍溪县陵江镇金垭子村六组
4、项目总投资1830.78万元中,环保投资费用为677万元,占总投资的37%。
5、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日,苍溪县发展和改革局出具了《关于金垭子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污染调查与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苍发改投资[2020]29号),同意项目建设。项目于2020年9月由中节能建 (略) 编制完成《 (略) 苍溪县金垭子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方案》。2021年1月, (略) 天 (略) 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日, (略) 苍溪生态环境局出具了《 (略) 苍溪县金垭子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污染调查与修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苍环审批[2021]3号)。项目于**日开始建设,于**日竣工。项目开始建设至今,未受到环境扰民投诉。
6、项目概况:填埋场库区表面防渗改造工程、渗滤液积液及底泥清理工程、渗滤液池底污染土壤治理工程、污染羽减控工程、污染羽末端管控、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工程。修复目标为在污染物产生源处至下游修复范围边界处,地下水中COD和氨氮浓度至少降低60%。
7、工程变动情况:通过对照《关于印发<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环办环评函〔2020〕688号,**日)中13条情况,本项目不属于重大变动。
8、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1)废水: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截获渠收集的废水、渗滤液。截获渠容积每隔20m设置一口汇水井,共计4口;内部设置一座汇水池(容积为200m3)汇水井内达到一定水位后,及时将截获渠中污染地下水抽提至汇水暂存池,将截获渠废水暂存后,和渗滤液池中渗滤液定期由罐车转运 (略) 生活垃圾处理场内渗滤液处理站进行最终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中表2标准限值外排。修复工程完成后,项目区无生活污水产生。
(2)废气:本项目产生的恶臭主要为截获渠废水产生的恶臭和填埋废气。
项目恶臭废气来源于截获渠废水,以及修复期间原渗滤液收集池底被污染的土壤开挖、回填环节。主要为污水、污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发酵过程中散发的化学物质,其主要成分为:H2S、NH3等。属于少量无组织排放面源。
为避免恶臭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项目采取恶臭防治措施如下:①截获渠结构形式为地下,截获渠设置为加盖密封形式。②及时清运截获渠内废水,做好台账记录。③被污染土壤和底泥开挖后喷洒消毒和防臭药剂,及时转运回填于项目填埋库区,及时压实与覆盖,尽可能减少被污染土壤和底泥的裸露时间和面积,减少恶臭气体扩散的时间和扩散量。④转运过程中密闭运输。⑤加强截获渠周边绿化工作,以实现绿化防臭。
金垭子垃圾填埋场目前已经封场十一年时间,填埋气体产生量较少,不具备采用火炬柜燃烧的条件。因此项目新建4口填埋废气导气井,将填埋废气导出后无组织排放。
(3)噪声:项目营运期基本无噪声产生。
(4)固体废弃物:修复期间固废处置措施:本项目修复期间处理的被污染土壤量为302m3,底泥量约200m3,污染土壤和底泥喷洒消毒剂后,全部已送往项目填埋库区进行填埋处理;对截获渠污泥进行消毒后,全部送往项目填埋库区进行填埋处理。修复工程完成后固废处置措施:本项目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截获渠淤泥和PRB系统废填料。①截获渠暂存渗滤液会产生淤泥,本项目截获渠淤泥产生量约为1.18kg/d(0.43t/a)。修复工程完成后截获渠产生污泥进行消毒后,全部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②PRB系统会产生废填料,产生量为138.36t/a。废填料成分主要为生物炭、沸石、零价铁以及吸附的COD、氨氮等污染物,不属于危险废物。环评要求修复单位将废填料送往水泥厂内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将废填料焚烧处理,现暂未产生废填料。
9、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
项目为地下水污染修复项目,修复目标为在污染物产生源处至下游修复范围边界处,地下水中耗氧量(CODMn)和氨氮浓度至少降低60%。根据本次验收监测的结果计算,耗氧量(CODMn)和氨氮的削减率均大于60%,达到了修复目标。以及验收期间,对流经项目场地边缘的严家河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严家河上游1#断面和下游2#断面水质中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汞、总镉、六价铬、总砷、总铜、总锌的浓度及pH值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监测结果说明,本项目的建设对场地地下水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完成了既定目标。
10、环境管理检查
与项目有关的所有环保档案资料(设计报告、施工方案、环评报告表、环评批复、环保档案等)均由苍溪生态环境局保管。项目为地下水修复项目,修复工程实施后,现场无需人员值守,渗滤液和废水由施工单位安排定期罐车转运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外排,做好相关转运台账。
11、验收编制(调查)单位:谱尼 (略)
12、公示日期:**日-**日
建设单位: (略) 苍溪生态环境监测站
建设地点: (略) / (略) /苍溪县
备注:
根据《 (略) 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及企业自行验收相关规定和要求,于**日将项目验收情况予以公告。如有意见,请于**日前(20个工作日)提出。
建设单位联系电话:*
1、项目名称: (略) 苍溪县金垭子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污染调查与修复项目
2、建设单位: (略) 苍溪生态环境监测站
3、建设地点: (略) 苍溪县陵江镇金垭子村六组
4、项目总投资1830.78万元中,环保投资费用为677万元,占总投资的37%。
5、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日,苍溪县发展和改革局出具了《关于金垭子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污染调查与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苍发改投资[2020]29号),同意项目建设。项目于2020年9月由中节能建 (略) 编制完成《 (略) 苍溪县金垭子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方案》。2021年1月, (略) 天 (略) 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日, (略) 苍溪生态环境局出具了《 (略) 苍溪县金垭子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污染调查与修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苍环审批[2021]3号)。项目于**日开始建设,于**日竣工。项目开始建设至今,未受到环境扰民投诉。
6、项目概况:填埋场库区表面防渗改造工程、渗滤液积液及底泥清理工程、渗滤液池底污染土壤治理工程、污染羽减控工程、污染羽末端管控、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工程。修复目标为在污染物产生源处至下游修复范围边界处,地下水中COD和氨氮浓度至少降低60%。
7、工程变动情况:通过对照《关于印发<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环办环评函〔2020〕688号,**日)中13条情况,本项目不属于重大变动。
8、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1)废水: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截获渠收集的废水、渗滤液。截获渠容积每隔20m设置一口汇水井,共计4口;内部设置一座汇水池(容积为200m3)汇水井内达到一定水位后,及时将截获渠中污染地下水抽提至汇水暂存池,将截获渠废水暂存后,和渗滤液池中渗滤液定期由罐车转运 (略) 生活垃圾处理场内渗滤液处理站进行最终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中表2标准限值外排。修复工程完成后,项目区无生活污水产生。
(2)废气:本项目产生的恶臭主要为截获渠废水产生的恶臭和填埋废气。
项目恶臭废气来源于截获渠废水,以及修复期间原渗滤液收集池底被污染的土壤开挖、回填环节。主要为污水、污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发酵过程中散发的化学物质,其主要成分为:H2S、NH3等。属于少量无组织排放面源。
为避免恶臭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项目采取恶臭防治措施如下:①截获渠结构形式为地下,截获渠设置为加盖密封形式。②及时清运截获渠内废水,做好台账记录。③被污染土壤和底泥开挖后喷洒消毒和防臭药剂,及时转运回填于项目填埋库区,及时压实与覆盖,尽可能减少被污染土壤和底泥的裸露时间和面积,减少恶臭气体扩散的时间和扩散量。④转运过程中密闭运输。⑤加强截获渠周边绿化工作,以实现绿化防臭。
金垭子垃圾填埋场目前已经封场十一年时间,填埋气体产生量较少,不具备采用火炬柜燃烧的条件。因此项目新建4口填埋废气导气井,将填埋废气导出后无组织排放。
(3)噪声:项目营运期基本无噪声产生。
(4)固体废弃物:修复期间固废处置措施:本项目修复期间处理的被污染土壤量为302m3,底泥量约200m3,污染土壤和底泥喷洒消毒剂后,全部已送往项目填埋库区进行填埋处理;对截获渠污泥进行消毒后,全部送往项目填埋库区进行填埋处理。修复工程完成后固废处置措施:本项目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截获渠淤泥和PRB系统废填料。①截获渠暂存渗滤液会产生淤泥,本项目截获渠淤泥产生量约为1.18kg/d(0.43t/a)。修复工程完成后截获渠产生污泥进行消毒后,全部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②PRB系统会产生废填料,产生量为138.36t/a。废填料成分主要为生物炭、沸石、零价铁以及吸附的COD、氨氮等污染物,不属于危险废物。环评要求修复单位将废填料送往水泥厂内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将废填料焚烧处理,现暂未产生废填料。
9、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
项目为地下水污染修复项目,修复目标为在污染物产生源处至下游修复范围边界处,地下水中耗氧量(CODMn)和氨氮浓度至少降低60%。根据本次验收监测的结果计算,耗氧量(CODMn)和氨氮的削减率均大于60%,达到了修复目标。以及验收期间,对流经项目场地边缘的严家河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严家河上游1#断面和下游2#断面水质中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汞、总镉、六价铬、总砷、总铜、总锌的浓度及pH值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监测结果说明,本项目的建设对场地地下水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完成了既定目标。
10、环境管理检查
与项目有关的所有环保档案资料(设计报告、施工方案、环评报告表、环评批复、环保档案等)均由苍溪生态环境局保管。项目为地下水修复项目,修复工程实施后,现场无需人员值守,渗滤液和废水由施工单位安排定期罐车转运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外排,做好相关转运台账。
11、验收编制(调查)单位:谱尼 (略)
12、公示日期:**日-**日
建设单位: (略) 苍溪生态环境监测站
建设地点: (略) / (略) /苍溪县
备注: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