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临泉农民收入面临四重困境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疫情影响下临泉农民收入面临四重困境

近年来,临泉县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持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两强一增”行动,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全县农民收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了解临泉县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问题,国家统计局临泉调查队通过走访相关单位和调查户的形式开展调研,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一、临泉县农民收入基本特征
(一)农民收入 (略) 、全省。近年来,临泉县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始终把“三农”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每年 (略) 、 (略) 平均水平。2012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速10.8%, (略) 年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全省年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略) 前列,全市首位。2022年前三季度,临泉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70元,增速7.2%, (略) 0.4个百分点, (略) 0.5个百分点。
(二)收入水平快速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十八大以来,临泉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临泉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92元,首次突破1万元大关。到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8元,比2012增长9241元,增幅152.3%,年平均增幅10.8%,增速保持较高水平。2022年上半年临泉农民收入增速7.2%,较疫情前2019年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速6.3%,经营性收入增速2.7%,财产性收入增速7.2%,转移性收入增速6.4%,较疫情前的2019年分别下降5.1个百分点、7.7个百分点、8.1个百分点、4.4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
(三)城乡收入比持续优化。近年来,临泉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通城乡一体交通大动脉、提升城乡一体产业融合度、织密了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供给网,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有效拉动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下降。截至2022年上半年,临泉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7年上半年的2.35:1(农民收入为1)下降到2022年上半年的2.11:1,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逐渐缩小、均衡合理的发展态势。
(四)四项收入持续增长,转移性收入拉动最强。截止2022年上半年,临泉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388元,占可支配收入的28.1%,同比增长6.3%,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247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29.1%,同比增长2.7%,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8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6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93%,同比增长7.2%,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14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347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40.9%,同比增长6.4%,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2.6个百分点。
二、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农民技能不足,增收渠道单一。从调查来看,临泉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民工由于受到文化程度和就业环境的限制,技能培训方面依然不足,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的培训。农民收入除种地收入外,主要依赖工资性收入,且集中在建筑业及服务业,就业类型少,稳定性不强。同时经营性收入增长动力不足,经营行业主要集中在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三产带动收入增长效果不佳。走访滑集镇高寨村王某一家表示,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什么技能,之前一直在外地干跑活,打零工,今年由于疫情没有外出,与妻子在家建房,家中只有儿子一人在隔壁县做厨师有收入,虽然土地租赁但是只有一亩多地,一年750元,收入渠道十分单一。
(二)疫情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工稳定就业遭受疫情的影响,部分企业停产或破产,使得企业不得不裁减非技能型的农民工以缓解压力,造成部分农民工失业,一定期限内影响农民工稳定就业。今年以来,上海等地疫情反反复复,全国呈多点散发, (略) 也未能幸免,外出务工人员受停工停产影响较大,尤其是临泉县外出务工群体较大,不同程度地对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持续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在调研的临泉县张新镇李先生表示其原本在上海某工厂上班,由于上半年疫情影响,工厂停工时间长达三四个月,且一直被封控在上海,没有收入,再加上房贷压力较大,想返回临泉从事其他行业但是由于防疫政策不允许返回,使得工资收入较去年下降明显。
(三)农民增收结构性短板问题突出。2022年上半年临泉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分别为3474元、2474元、2388元和164元,分别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的40.9%、29.1%、28.1%和1.93%。当前临泉工业发展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缓慢,将会抑制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增长。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离退休人员数量增加、毕业大学生及人才外流明显,转移性收入的增收压力也进一步增大。农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是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而流转价格较为稳定,加上居民储蓄成本、理财意识不强,农民将钱款存于银行,利率低,收益少,财产性收入增长在一定时期内仍是增收短板。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制约农民增收。临泉县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阶段,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大, (略) 场价格波动大,虽然小麦、玉米等价格有所上涨,但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再加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业难以实现稳定增收。农民种、养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规范管理知识,易盲目跟风, (略) 场风险能力弱,持续稳定增收不确定因素多。在走访的滑 (略) ,其主要经营的手切芥菜丝全部依靠人工手切,生产规模并不大,产品也主要是买家上门购买本地供应,销路不畅,市场较小,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深加工能力不足,仅初级打工进行销售,规模化程度较低,带动农户增收能力较弱。
三、相关建议对策
(一)抓技能培训通渠道,多途径创造优质就业岗位释放动能。用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支持企业面向失业农民工开展定向定岗培训、急需紧缺职业专项培训,面向返乡农民工就近开展职业转换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疫情常态化影响,积极推动重大投资项目加速落地,强化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扶持,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吸纳农民工就业多的给予更大政策激励。支持农民工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多种形式实现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支持政策对城镇户籍居民和农民工一视同仁。
(二)抓乡村振兴促增收,高角度对焦农村收入短板精准施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大资源整合、资产盘活力度,继续深化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重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资产出租、土地占股等方式切实保障村级收入持续增加;充分发挥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作用,通过组合投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经济振兴共富;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 (略) ,开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耕地流转,发挥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优势。
(三)抓招商引资提增速,高质量推动特色精品农业提质培优。积极应对疫情常态化影响,在危机中寻找机遇,重点关注在外生产经营、在外务工人员的生产、就业情况,制定实施更大力度扶企惠民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加快建设粮食物流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电商快递物流园、中原牧场冷鲜城等重点项目。大力培育商贸流通主体,谋划建设一批商贸、冷链、农副产品等物流重点项目,将我县打造为皖豫边界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皖西北农产品物 (略) 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四)抓产业发展促增量,高水平推进现代乡村产业融合增效。要牢抓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特做优特色产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用足用好结对帮扶、庐阳区南北共建政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加强品牌打造,形成规模效应,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与创业舞台,搭建招工平台,畅通就业渠道,积极与专业对口的高校进行合作,帮助企业招聘到专业人才,不断增强地域经济实力,以产业高质高效把富民“蛋糕”做得更大,带动居民增收。

近年来,临泉县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持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两强一增”行动,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全县农民收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了解临泉县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问题,国家统计局临泉调查队通过走访相关单位和调查户的形式开展调研,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一、临泉县农民收入基本特征
(一)农民收入 (略) 、全省。近年来,临泉县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始终把“三农”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每年 (略) 、 (略) 平均水平。2012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速10.8%, (略) 年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全省年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略) 前列,全市首位。2022年前三季度,临泉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70元,增速7.2%, (略) 0.4个百分点, (略) 0.5个百分点。
(二)收入水平快速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十八大以来,临泉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临泉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92元,首次突破1万元大关。到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8元,比2012增长9241元,增幅152.3%,年平均增幅10.8%,增速保持较高水平。2022年上半年临泉农民收入增速7.2%,较疫情前2019年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速6.3%,经营性收入增速2.7%,财产性收入增速7.2%,转移性收入增速6.4%,较疫情前的2019年分别下降5.1个百分点、7.7个百分点、8.1个百分点、4.4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
(三)城乡收入比持续优化。近年来,临泉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通城乡一体交通大动脉、提升城乡一体产业融合度、织密了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供给网,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有效拉动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下降。截至2022年上半年,临泉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7年上半年的2.35:1(农民收入为1)下降到2022年上半年的2.11:1,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逐渐缩小、均衡合理的发展态势。
(四)四项收入持续增长,转移性收入拉动最强。截止2022年上半年,临泉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388元,占可支配收入的28.1%,同比增长6.3%,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247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29.1%,同比增长2.7%,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8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6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93%,同比增长7.2%,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14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347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40.9%,同比增长6.4%,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2.6个百分点。
二、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农民技能不足,增收渠道单一。从调查来看,临泉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民工由于受到文化程度和就业环境的限制,技能培训方面依然不足,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的培训。农民收入除种地收入外,主要依赖工资性收入,且集中在建筑业及服务业,就业类型少,稳定性不强。同时经营性收入增长动力不足,经营行业主要集中在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三产带动收入增长效果不佳。走访滑集镇高寨村王某一家表示,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什么技能,之前一直在外地干跑活,打零工,今年由于疫情没有外出,与妻子在家建房,家中只有儿子一人在隔壁县做厨师有收入,虽然土地租赁但是只有一亩多地,一年750元,收入渠道十分单一。
(二)疫情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工稳定就业遭受疫情的影响,部分企业停产或破产,使得企业不得不裁减非技能型的农民工以缓解压力,造成部分农民工失业,一定期限内影响农民工稳定就业。今年以来,上海等地疫情反反复复,全国呈多点散发, (略) 也未能幸免,外出务工人员受停工停产影响较大,尤其是临泉县外出务工群体较大,不同程度地对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持续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在调研的临泉县张新镇李先生表示其原本在上海某工厂上班,由于上半年疫情影响,工厂停工时间长达三四个月,且一直被封控在上海,没有收入,再加上房贷压力较大,想返回临泉从事其他行业但是由于防疫政策不允许返回,使得工资收入较去年下降明显。
(三)农民增收结构性短板问题突出。2022年上半年临泉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分别为3474元、2474元、2388元和164元,分别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的40.9%、29.1%、28.1%和1.93%。当前临泉工业发展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缓慢,将会抑制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增长。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离退休人员数量增加、毕业大学生及人才外流明显,转移性收入的增收压力也进一步增大。农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是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而流转价格较为稳定,加上居民储蓄成本、理财意识不强,农民将钱款存于银行,利率低,收益少,财产性收入增长在一定时期内仍是增收短板。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制约农民增收。临泉县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阶段,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大, (略) 场价格波动大,虽然小麦、玉米等价格有所上涨,但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再加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业难以实现稳定增收。农民种、养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规范管理知识,易盲目跟风, (略) 场风险能力弱,持续稳定增收不确定因素多。在走访的滑 (略) ,其主要经营的手切芥菜丝全部依靠人工手切,生产规模并不大,产品也主要是买家上门购买本地供应,销路不畅,市场较小,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深加工能力不足,仅初级打工进行销售,规模化程度较低,带动农户增收能力较弱。
三、相关建议对策
(一)抓技能培训通渠道,多途径创造优质就业岗位释放动能。用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支持企业面向失业农民工开展定向定岗培训、急需紧缺职业专项培训,面向返乡农民工就近开展职业转换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疫情常态化影响,积极推动重大投资项目加速落地,强化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扶持,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吸纳农民工就业多的给予更大政策激励。支持农民工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多种形式实现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支持政策对城镇户籍居民和农民工一视同仁。
(二)抓乡村振兴促增收,高角度对焦农村收入短板精准施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大资源整合、资产盘活力度,继续深化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重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资产出租、土地占股等方式切实保障村级收入持续增加;充分发挥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作用,通过组合投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经济振兴共富;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 (略) ,开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耕地流转,发挥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优势。
(三)抓招商引资提增速,高质量推动特色精品农业提质培优。积极应对疫情常态化影响,在危机中寻找机遇,重点关注在外生产经营、在外务工人员的生产、就业情况,制定实施更大力度扶企惠民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加快建设粮食物流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电商快递物流园、中原牧场冷鲜城等重点项目。大力培育商贸流通主体,谋划建设一批商贸、冷链、农副产品等物流重点项目,将我县打造为皖豫边界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皖西北农产品物 (略) 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四)抓产业发展促增量,高水平推进现代乡村产业融合增效。要牢抓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特做优特色产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用足用好结对帮扶、庐阳区南北共建政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加强品牌打造,形成规模效应,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与创业舞台,搭建招工平台,畅通就业渠道,积极与专业对口的高校进行合作,帮助企业招聘到专业人才,不断增强地域经济实力,以产业高质高效把富民“蛋糕”做得更大,带动居民增收。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