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洪雅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洪雅县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送审稿)
2021年12月
目 录
第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第二章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
第三章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助推西部“丹雅绿色走廊”建设
第四节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两山”转化创新驱动实践示范区
第四章 引导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争创“零碳”示范创建
第五章 深化污染全程防治,涵养碧水蓝天
第六章 加强源头防控,保护土壤和农村环境
第七章 强化风险防范,筑牢青衣江生态屏障
第八章 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十章 重大工程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洪雅县开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发力期,是洪雅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关键期。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保障社会经济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按照《“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洪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规划明确了洪雅县“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是洪雅县“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依据。规划期自2021年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绿色低碳发展初见成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2015年的19.4:39.9:40.7调整为17.0:27.8:55.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较快。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终端光电产业、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6%。全面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完成250家“散乱污”企业整治,累计淘汰燃煤锅炉9台,淘汰3米以下煤气发生炉2台。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完成“煤改电”2台、“煤改气”1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推动重点企业实施节水行动, (略) 、丰元机械分 (略) 、市级“绿色工厂”。2020年,万元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24.18%,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非化石能源消耗占比提升至69%。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积极开展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工作, (略) 、城镇新能源公交共计53台。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获得“中国生态文明奖”。 (略) 率先单独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办公室,探索实行绿色GDP考核,为山地区域县级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样板。积极构建县域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完成生态文明绿色宾馆(饭店)、村庄等细胞工程416个。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青衣拂出皆风景、洪山雅水即文章》、生态文明建设及“两山实践—洪雅路径”等4篇专题报道。中央、省级媒体先后对洪雅县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专题采访,发表公开报道近二十篇。洪雅县先后应邀参加中国县域绿色发展(仙居)论坛、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等会议,并在会议上做洪雅经验交流发言。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和自然保护地评估等工作。各类保护地总面积约701.2平方公里,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面积约512平方公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676.4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约35.6%。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共整改水电站119座,退出58座,全面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及周公 (略) 级自然保护区内37座水电站综合整治工作。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关闭14家矿山企业、52个矿洞,恢复植被338亩,完成青石沟料场、 (略) 等环境问题整治。“十三五”期间,新增森林面积4万亩,瓦屋山镇、瓦屋山景区分别被评为“熊猫生态小镇”“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生态体验先行试验区”等;2020年,森林覆盖率为71.95%,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84.4。
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砖瓦、砂石、木材加工等重点行业大气专项整治。完成涉VOCs重点企业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开展涉VOCs企业夏季错峰生产。严格执行I/M制度;抽测柴油货车519台,合格率88.3%;开展车用油品监测,合格率达99.5%。完成全县餐饮企业油烟净化器安装;积极开展文明工地创建,实施建筑工地扬尘集中整治,加强对施工现场落实扬尘防治等措施核查;印发洪雅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强化秸秆禁烧巡查,以秸秆粉碎还田、生物质发电等方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创新推进“河长制”,高品质建设“雅韵花溪”生态廊道项目。提升工业污水处理能力,完成洪雅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全县新建11座、提标升级改造7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79%行政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洪雅县“一二三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略) 典型。畜禽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100%和98%。加大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完成全县1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面启动乡镇饮用水规范化整治工作。
扎实推进净土保护战。印发《 (略) 洪雅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洪雅县工作方案》;完成金田矿业重金属减排任务,减 (略) 重金属减排任务的100%;完成柳江光 (略) 等12家重点行业企业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投资1.57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6.61万亩。完成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目标已按期完成。化肥减量5.16%,化学农药减量2.1%,农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回收与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7%,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2.9%。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实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度,累计发放排污许可证90余家。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建成25个大气微站,安装机砖企业废气在线监控设施9家,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对全县主要河流湖库监测达260余次。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开展污染源解析,建立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放清单。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建立洪雅县大气污染防治会商机制,编制重污染天气“一厂一策”应急预案,有力提升重污染天气预报、应对能力。“十三五”期间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事件发生。构建全民行动格局,积极开展“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活动,推动群众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十三五”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洪雅县“十三五”规划共设置7大类17项环境保护指标。其中,因“十三五”期间洪雅县不涉及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总磷排放量,因此“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极差比例”“青衣江流域总磷排放量减少”两项指标不纳入考核评价。截止2020年,除1项预期性指标未达标、2项预期性指标不涉及,其余10项约束性指标和4项预期性指标均顺利完成。
专栏一 洪雅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 2020年 目标值 | 2020年 实际值 | 属性 | 完成情况 | |
(1)空气质量 | 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80.1 | 91 | 约束性 | 完成 |
2.细颗粒物年均下降浓度(%) | ﹝16.1﹞ | ﹝37.5﹞ | 约束性 | 完成 | |
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 | 达到国家要求 | 达到国家 要求 | 预期性 | 完成 | |
(2)水环境质量 | 4.青衣江木城出口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 | 100 | 100 | 约束性 | 完成 |
5.县域地表水质量达Ⅲ类水质比例(%) | 100 | 100 | 约束性 | 完成 | |
6.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100 | 100 | 预期性 | 完成 | |
7.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极差比例(%) | 5.9以下 | - | 预期性 | - | |
(3)土壤环境质量 | 8.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 100 | 约束性 | 完成 |
9.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 90以上 | 100 | 约束性 | 完成 | |
(4)生态状况(EI) | 1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 85以上 | 84.4 | 预期性 | 未完成 |
(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11.二氧化硫 | ﹝25﹞ | ﹝46.17﹞ | 约束性 | 完成 |
12.氮氧化物 | ﹝9.89﹞ | ﹝23.64﹞ | 约束性 | 完成 | |
13.化学需氧量 | ﹝12.8﹞ | (略) 上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完成 | |
14.氨氮 | ﹝13.9﹞ | (略) 上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完成 | |
(6)区域性污染物排放总量 | 15.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t) | ﹝131.43﹞ | ﹝175.72﹞ | 预期性 | 完成 |
16.青衣江流域总磷排放量减少(%) | ﹝10﹞ | - | 预期性 | - | |
(7)生物多样性 | 17. (略) 重点保护物种及四川特有物种保护率(%) | >95 | >95 | 预期性 | 完成 |
注:﹝﹞内为5年累计数;“-”表示该项指标不涉及。 |
生态环境压力持续不减。“十四五”时期,洪雅县将深入推进城镇化、乡村振兴、“工业强县”“全域旅游”等发展战略,同时积极承接东部、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对能源资源需求将不断增加,新增生活源、农业面源、工业源排放较多,洪雅县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同时,“十四五”时期,污染治理将进入深水区,污染治理边际递减效应逐步显现,环境质量改善空间逐步缩小,洪雅县生态环境质量“好中向好、优中向优”存在压力。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不稳固。大气环境质量有反弹风险,2020年,PM2.5年均浓度达标,但臭氧污染呈上升趋势,同比2019年上升4.9%,NOx、VOCs协同减排能力仍有不足。安溪河水质尚不能稳定达标,农村部分支沟支渠水质较差,胜利水库存在总磷超标现象,总岗山水库存在水质安全风险隐患。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步显现,需要进一步加强严格管控类农用地管理。生态保护修复重任在肩,雅女湖消落带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瓦屋山、七里坪等区域存在过度旅游开发的风险。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率偏低,雨污分流不彻底;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末端收集管网不完善;部分农村区域未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畜禽散户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存在养殖粪污直排问题,未严格实行清污分流。生活垃圾分类尚处于起步阶段,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有待健全。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随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实施,低碳发展成为社会共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需要洪雅县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落地,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与信息化建设,加强环境专业类技术人才引进,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更加健全。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管理规程等相关文件的更新,尤其是规划指标的更新,洪雅县面临着复核考查压力,需要保持长期深入创建工作的韧劲和持续性。洪雅县青衣江亭子山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略) 的工业园区下游,突发性环境风险防范压力较大。
第三节 面临的机遇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出台并积极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基本形成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实施中央环保督 (略) 级以下环保垂改,更新和加强了生态环保工作的职能和力度。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带来了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扩展、生态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扩大的新局面,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要素领域和范围以及创新体制机制提供了机遇。作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洪雅县可充分运用自身的生态优势,加速推进生态优势转化,探索高质量发展“洪雅模式”,打造生态立县样板。
区域发展战略叠加发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地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提供了切入点和契合点。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洪雅县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轴,是成渝地区生态空间布局的“森林氧吧”和“御花园”。“十四五”时期,洪雅县将统筹落实新型城镇化、乡村 (略) “三廊”等发展战略,充分挖掘绿色生态优势,探索“两山”价值转换途径,构筑绿色经济新优势,打造重要的生态功能涵养区、高端旅游核心区、绿色产业集聚区,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美丽四川促进社会共治合力保护生态环境。“美丽四川” (略) 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洪雅县作为其中必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美丽四川”的高标准、高要求充分发挥洪雅县绿色生态优势,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加强政府部门环保的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环境守法意识,提高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加快打造多元共治生态环保新格局,更好地响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此外,洪雅县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重点建设区域,可充分利用“大熊猫”名片,打好“大熊猫”生态牌,保护好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建设“美丽四川”体现洪雅价值。
第二章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省委第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 (略) 委及洪雅县委会议决策部署,紧密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略) 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市委“一核两副双带三廊”空间发展战略和县委“做强一区、做精两山、做特三片”战略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主线,以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为强力抓手,依托洪雅生态环境禀赋,探索高质量发展“洪雅模式”,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厚植“两山转化”基底优势,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全面推动建设“美丽洪雅”奠定生态环境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握洪雅绿色本底、绿色特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动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调整作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绿色化程度,推动构建以生态、循环、低碳、高效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方式。
系统治污、精准施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统筹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服务大局、强化协作。 (略) 、市、县战略发展导向,积极服务“双循环”,主动融入成渝,助推成眉分工协作, (略) 域内部联动,加强战略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区域协调绿色发展。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生态环境问题,厚植绿色生态本底, (略) 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生态产品,提高老百姓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节 目标指标到202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水平稳步上升,“两山”转化创新驱动实践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控制,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环境风险防范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三生融合”的城乡发展格局,基本绘就“锦绣天府、公园名城”新画卷。
展望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略) 圈率先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本完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建成彰显“绿海明珠、天府韵味”的毓秀洪雅。
“十四五”期间,共设置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17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5项,预期性指标2项,涵盖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四大领域。
专栏二 洪雅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一)环境治理 | |||
(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91%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约束性 |
(2)细颗粒物(PM2.5)浓度 (μg/m3)不高于 | 31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约束性 |
(3)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数比率(%) | 0 | 0 | 约束性 |
(4)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比例(%) | 100 | 100 | 约束性 |
(5)地下水质量Ⅴ类水比例(%) | 0 | 0 | 约束性 |
(6)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100 | 100 | 约束性 |
(7)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 | /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预期性 |
(8)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 | /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约束性 |
(9)化学需氧量、氨氮(%) | /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约束性 |
(二)应对气候变化 | |||
(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持续下降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约束性 |
(1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0.5 | 13 | 约束性 |
(1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 / | 39 | 约束性 |
(三)环境风险防控 | |||
(1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 | 93 | 约束性 |
(14)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 | / | 有效保障 | 约束性 |
(四)生态保护 | |||
(15)森林覆盖率(%) | 71.95 | ≥71.95 | 约束性 |
(16)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 | / | 稳中向好 | 预期性 |
(17)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 680.36 | 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 | 约束性 |
筑牢生态安全网络体系。构建“一带四廊两区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以青衣江生态涵养带为基本骨架,以安溪河、川溪河、花溪河、周公河组成的重要生态廊道为补充,加强生态岸线保护修复,构建绿色生态廊道防护体系。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和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高山生态保护区,以瓦屋山森林公园、槽渔滩风景名胜区为主体的丘陵生态保护区作为重要的生态绿色屏障,全面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雅女湖、总岗山水库等重要生态板块为踏脚石,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筑牢青衣江中下游生态屏障。
加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加强洪雅县南部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快推进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为主体、周公河珍稀鱼类自然保护 (略) 级风景名胜区为基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系统性,发挥生态系统自我调控作用。加强瓦屋山区域生态系统修复,强化瓦屋山镇钱窝子等区域的珙桐、杜鹃花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生境保护修复,围绕七百步、八百步、炉黄坪等区域,开展石漠化治理,进一步提升区域水土保持能力、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筑牢成都平原西翼生态屏障。
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全面落实林长制,健全和落实天然林管护体系,加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瓦屋山镇国家一级生态公益林保护,有序推进单一柳杉纯林向混交林、生态景观林转变,全面提升林地生物多样性水平。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加强“三纵一横”永久性河流湿地保护,建设生态复合型岸线,恢复湿地生物生境;以瓦屋山镇等环雅女湖周围区域,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湿地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加快汉王湖湿地公园建设,打造库塘—森林—河流—稻田湿地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加强瓦屋山镇、高庙镇、柳江镇等重点预防区域植被保护;以小流域为单元,深入推进柳江镇、东岳镇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为重点,围绕珍稀植物极小种群、大型野生动物等,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布局建设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野外观测网络。重点深入瓦屋山镇、高庙镇等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区,加强对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检测评估,动态掌握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现状,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的国家级、省级森林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持续做好《洪雅县保护野生动物普法宣教片》公映,有力提升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以瓦屋山镇罐坪村为重点,推进林相改造和竹林培育研究,进一步提升竹种多样性。强化槽渔滩国家桫椤种质资源库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库),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保护桫椤等珍稀植物生境。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强化大鲵、重口裂腹鱼等野生鱼类资源保育、扩繁,落实青衣江流域“十年禁捕”,加大对非法捕鱼的执法力度。综合实施滨水带修复、砂砾清洗等工程,满足周公 (略) 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对产卵生境的需求。对现有水电站增设生态鱼道,为鱼类洄游提供通道,强化人工增殖放流。积极开展青衣江水生态调查评估与监测工作。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开展外来物种现状调查和评估,综合运用人工防除和生物防治等措施,重点防控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福寿螺等外来物种。
第二节 健全生态系统监管工作,巩固生态安全屏障依据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范,适时开展全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 (略) 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及时掌握县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性质、功能和管理情况及动态变化趋势,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管理。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定自然保护地管控指引,实行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分区管控,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全面排查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违法捕猎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提升自然保护地监管效能,推进自然保护地有效监管。以矿产资源为重点,严格控制资源环境开发强度,规范开发建设活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空间。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工作,严格示范创建监督管理,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按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积极报送工作进展,规范有关档案资料管理。
第三节 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升生态宜居水平推进山水生态城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 (略) ”“ (略) ”“ (略) ”等新型城镇建设路径,有效促进城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县城智慧化建设水平。大力推动城区绿化景观提升,充分完善洪雅县绿地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绿化建设目标。依托青衣江滨江景观绿化,推动田锡水景公园、江南湿地公园、滨江公园、隐蒙山公园、青衣江湿地公园等块状绿化建设,深化县城道路防护绿地建设,完善街头绿地景观,打造“一带、一环、六节点、多廊道”网络状的绿化格局。营造城区水生态景观,开展城区河道清淤整治工作,大力推动“引青入城”、南北渠景观提升工程等建设,美化城区河道景观,提升城区河湖水系联通性和流动性。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挥乡村振兴规划试点示范作用,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 (略) 绿化,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加快推进旧村改造,美化村落整体风貌,大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加强特色村、重点村开发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实施“一村一策”开发策略。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打造具有洪雅特色生态新村风貌,重点推进花溪河沿岸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新建“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30个。
营造宁静舒缓生活氛围。强化规划控制,合理控制洪州大道、九胜大道等道路两侧与周边敏感建筑物防护距离。强化噪声排放源监督管理,严格项目声环境准入。健全噪声排放源管理制度,鼓励工业企业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工艺。强化建筑施工噪声监管,重点加强夜间施工管理,鼓励施工场地安装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室内装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积极解决噪声扰民投诉,从严查处噪声超标行为。增强公众防噪意识,共建宁静小区、宁静办公场所等。
第四节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两山”转化创新驱动实践示范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信息调查和评估,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自然资源资产体系。通过核心编码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自然资源,建立全县生态产品数据库及目录清单。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开展GEP核算,积极推动洪雅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依托洪雅县丰富森林资源,积极探 (略) 场交易机制,推动“森林生态银行”建设,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配额交易。支持“洪柳新区”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区。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洪川、将军、止戈、东岳、槽渔滩、柳江 (略) 规划区、自然保护地外的行政区域为空间范围,以洪雅县城和柳江古镇作为重要两核,推动“两山”转化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洪雅县优良的自然本底、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优势,立足竹钢、藤椒、茶叶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擦亮具有洪雅特色的生态产业品牌。推动洪雅县南部生态功能区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和转化能力,重点支持雅鱼、雅连、雅笋、雅茶等生态产品保值增值。依托大熊猫特色优势资源, (略) (略) 、 (略) 、 (略) 打造大熊猫生态旅游网红景点及线路,共同发展大熊猫周边产品经济,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会展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生态产业为重点,积极开展“两山”基地建设,力争入选国家“两山”基地名单。
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略) “零碳农业”第一县为目标,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建设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典范,到2025年,力争零碳农业面积达15万亩。以余坪镇为重点,打造种养循环示范基地,探索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行“猪—沼—茶”“水稻+”等立体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围绕特色农产品,建设有机茶、林竹、藤椒绿色产业示范片,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打造“洪雅绿茶”“洪雅藤椒”“雅连”等农产品地标品牌。充分发挥七里坪、瓦屋山地区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强中药材的绿色采集与加工,探索建设中医药康养基地试点。以余坪镇为重点,合理规划水域滩涂功能区,推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结合“山、水、林”自然空间格局,以核心景区为支撑,深入贯彻“山上到山下”的绿色开发理念,推动全县全域全时生态旅游发展。充分挖掘洪雅生态文化资源,将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融入柳江古镇生态旅游圈、瓦屋山生态康养旅游胜地等景区建设,积极塑造生态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旅游能级。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合理有序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开展低碳旅游示范试点,鼓励“洪柳新区”打造“零碳景区”。推动绿色工业、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进生态养生食品加工产业区建设, (略) 工旅联动绿色产业示范区。加快酒店、宾馆和区域绿色农家乐综合体的建设。倡导景区设施建设采用节能环保产品,使用节能环保交通工具。鼓励酒店、宾馆开设绿色客房,为入住消费者提供相应优惠。
专栏三 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一)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洪雅县柳杉人工林改造提升、洪雅县国有林场天然林保护修复、瓦屋山近自然恢复等项目。大力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实施森林生态修复、栖息地生态治理、生态移民搬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及眉山熊猫分局监测中心、栖息地生态科研、种群动态监测、动物救护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国家级、省级森林教育基地建设,实施森林自然教育产品、国家级森林自然教育基地及配套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重点在瓦屋山镇金花桥、龙圣、复兴、燕远等环雅女湖周边区域,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湿地(消落带)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打造消落景观带、洼地蓄水景观、梯田式景观温泉泡池或亲水游憩空间。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为重点,实施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摸清洪雅县生物多样性本底。实施周公河珍稀鱼类保护工程,开展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调查评估,推进增殖放流项目建设。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和生态影响评价。 (三)“两山”转化工程:开展洪雅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推进“森林生态银行”建设。积极推进“两山”基地创建,实施“两山”转化试验区项目,加快实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建设工程,大力实施旅游品牌塑造工程,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工程建设。 |
推动县域绿色协调发展。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格环境准入,引导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产生活空间布局。结合县域各版块比较优势,推动建设梯次城乡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生态宜居的公园城镇、旅游胜地,洪川镇侧重打造现代绿色工业、综合型城镇,止戈镇重点打造绿色养殖业、生态食品加工业,将军镇打造现代绿色制造业;槽渔滩镇、瓦屋山镇、七里坪镇、东岳镇打造生态旅游度假特色镇;中山镇、中保镇、余坪镇、高庙镇打造生态农业特色镇。
助推构建绿色产业布局。严控“两高”项目无序引入。合理布局工业集聚区,构建以绿色低碳为导向、聚焦主业、错位竞争的产业发展格局。构筑产业生态圈,培育壮大竹元科技等绿色产业,加快引导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至将军组团。依托幺麻子、峨眉雪芽等重点企业,引导止戈组团布局生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制造业等绿色产业。加快推动高庙镇白酒产业发展,整合高庙镇现有白酒企业资源,打造高庙白酒产业园,集中治理污染,强化环境风险管控。鼓励洪川镇、余坪镇现有家具制造、农副产品企业适时搬迁入园。
第二节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提高经济绿色程度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加快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淘汰进程。动态整治“散乱污”,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对工业园区外的砖瓦、矿山开采、砂石场开采等资源型企业,深入推进技术改造。推进制造绿色化改造,支持丰元机械、恒瑞机械、永益机械等现有企业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依托青衣江元明粉,加快元明粉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等绿色产品,实现元明粉资源就地转化。
推动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园区扩容提质,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或提标改造。实施“腾笼换鸟”行动,盘活园区存量土地,提升土地利用质效,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支持“竹钢国际生态产业园”“藤椒调味品产业园”“基于5G场景下的智能终端电子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洪雅经开区绿色循环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能源梯度利用,构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着力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网。
促进绿色低碳流通体系构建。助推洪雅经开区打通“一纵一横”物流通道。优化公路运输模式,依托雅眉乐自渝城际铁路项目、雅女湖新能源岸电项目建设,逐步提升铁路、水路运输比重,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广新能源机动车应用,加大 (略) 公交、出租汽车、网约车、物流配送等领域应用,到2025年,清洁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使用率显著提升,中心城区公交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
推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扩大天然气使用规模,进一步降低煤炭耗量。重点削减小型燃煤锅炉、民用散煤及农业用煤消费量。严格控制新建耗煤项目,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实施重点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工程,持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替代工程,到202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3%,煤炭消费总量下降5%左右,力争煤炭消费达峰并稳中有降。稳妥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小水电清理整治工作。
第三节 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强化宣传教育,鼓励依托媒体、新媒体、社区、学校等,开展绿色消费和生活宣传,树立全民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美丽洪雅、我是行动者”主题系列活动,营造绿色生活氛围。全面普及绿色产品,鼓励绿色产品销售, (略) 场、绿色餐馆、绿色商超、绿色电商等绿色流通为主体,支持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强化政府机关的率先垂范作用,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调整完善采购清单,扩大覆盖范围。探索建立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废旧物品回收设施体系。反对过度包装,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开展快递外包装等回收活动。
提升绿色出行水平。充分利用农村公路、专用公路,连通配套旅游节点,形成交 (略) 慢游公路, (略) 绿道环线建设,提升绿色出行便利程度。鼓励绿色出行,加快发展电动单车、 (略) 慢行交通。完善公交系统,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加快“公交+骑游+步行”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完善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以旅游景区、公共停车区、居住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重点,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充电保障能力。
启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鼓励开展农业农村碳排放测算和碳达峰行动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研究,制定《洪雅县农业农村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探索碳排放达峰路径,鼓励明星化工等重点企业制定达峰目标和行动方案。控制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鼓励建材、化工企业开展生产原料替代、工艺技术升级及二氧化碳排放例行监测。支持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及堆肥等*烷回收利用项目。控制交通、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绿色低碳建筑,推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森林、湿地、竹林的固碳作用。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效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科学评估林业碳汇发展潜力,建立森林、湿地等碳库动态数据库。大 (略) 场交易,发挥瓦屋山镇森林资源优势,谋划构建林业碳汇项目,打造洪雅碳汇项目品牌形象。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科学规划湿地资源利用区, (略) 湿地公园、城西水景公园、城东滨江公园等区域为重点, (略) 建设试点并建立专项宣教展示设施,以建成区内2-3个新建居民小区为示范,推进一批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建设。合理调整与配置造林树种和林种,增加耐火、耐旱(湿)、抗病虫、抗极温、抗盐碱等树种造林比例;合理配置造林树种和造林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提高乡土树种和混交林比例。
第二节 统筹“三水”共治,彰显“雅河”秀水魅力切实强化水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把控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红线,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实施方案,合理调配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落实青衣江流域“一河一策”管理体制和水资源工程的良性运行机制,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严格执行青衣江流域水资源调度控制断面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加强生态流量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青衣江洪雅水文站生态基流枯水期不低于46.1m3/s。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探索建立小水电分类有序退出机制,根据绿色小水电评价指标体制要求,建立退出备选机制。到2025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全社会节水护水惜水意识明显提高。
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源头治理。以液体乳制造、牲畜屠宰等行业为重点,实施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全面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完善洪雅经开区及区内企业雨污分流系统,提高园区污水收集率,鼓励止戈片区开展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加强止戈片区、将军片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全县生活污水管网建设进度,以东岳镇、余坪镇金釜村、中保镇联丰村等居民聚集点为重点,完善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稳步提高污水收集能力。进一步推进雨污分流,加强县城区老旧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引青入城截污干管病害治理工程,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进口污水浓度。到2023年,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县城污水处理生化需氧量浓度平均达90mg/L。推进污水处理厂(站)提标升级改造, (略) 生活污水净化厂等为重点,推进配套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到2025年,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2%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75%。强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制定实施排污口分类整治方案,形成入河排污口清单及工作台账,实现排污口“户籍”管理。
全力维护水生态安全。加快花溪河沿线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川溪河、安溪河小流域整治,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修复和种植水岸植物,提高水岸线生态功能。针对安溪河等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河流,实施截污、清淤、促流、除藻等人工措施,提高水体自净、纳污能力。开展总岗山水库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实施雅女湖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美丽河湖”示范创建,打造沿河、环湖亲水绿道、绿廊、游园,构建“推门近水、散步亲水、休憩戏水”滨水生活方式。
第三章 深化“三源”防治,常现“瓦屋峨眉两山同框”加强工业源污染防控。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开展青杠坪机砖厂等砖瓦企业深度治理,加强高庙镇青石沟料场等矿山开采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木材加工厂环保设施设备常态化监督。聚焦臭氧污染防控,以机械铸造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工业炉窑NOx和PM2.5排放。实施VOCs排放总量控制,制定塑料包装、机械铸造等重点行业VOCs专项整治方案。强化无组织排放管控,加大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等的管控力度。加强燃煤锅炉污染治理,以新乐雅陶瓷六分厂、祥洪新型建材为重点,持续推进企业实施“煤改气”工程,推动洪雅明星化工等实施燃煤锅炉“煤改电”工程,县级建成区和洪雅经开区不再新增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
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推进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定期开展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情况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高能耗、高污染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置换或清洁化改造,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力度。持续开展老旧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报废工作,到2025年,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基本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或使用15年以上的工程机械。严格机动车环保装置检验,以柴油车为重点加强在用机动车监督抽测,到2025年,柴油货车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加强移动源遥感监控系统建设,在洪州大道、九胜大道等城区主干道和成渝环线等高速入口分步安装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设施,到2025年,全县基本建成移动源遥感监控系统。开展船舶污染整治,推动雅女湖内船舶清洁化改造,及湖库岸电设施建设。
深化面源污染治理。严控施工场地面源污染,压实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建设领域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双结合”,形成常态化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完善渣土运输管理方案;全面推进城区道路机械化精细化作业,合理配备人机作业比例,优化清扫保洁工艺;制定并完善城区道路洒水、喷雾方案,提高洪三路、西环线城区段等重点路段洒水频次,加大对S305线等两边“灰带”进行冲洗。督促餐饮行业规范设置餐饮油烟治理设施、烟气排放管道等;加强监督管理,常态化开展餐饮业监测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建成区露天烧烤、油烟净化设施闲置或是未安装等违法行为,制定《洪雅县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持续开展“五烧”管控,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建成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完善大气环境综合管理体系。继续落实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施办法,控制燃煤消费总量。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动态更新NOx与VOCs排放清单,实施NOx与VOCs协同减排政策。提升污染天气应急应对能力,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差异化减排,鼓励错时生产、错季作业,监督错峰生产落到实处。积极开展区域应急联动,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深化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加快开展受污染农用地加密调查和风险评估,进一步查明污染耕地地块分布、超标面积及农产品质量,动态更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以四川 (略) 洪雅分公司地块、洪 (略) 地块、四川 (略) 地块等受污染地块和其他高风险在产企业地块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持续推进洪雅经开区、加油站、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垃圾填埋场等重点区域土壤调查评估,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风险源清单,提升土壤环境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投入力度,探索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鼓励开展土壤生态环境长期观测。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规划,严格控制土壤污染来源。严格重点行业企业准入,新(改、扩)建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统筹考虑地下水影响与防控,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降低土壤污染风险。推进智东锌业等涉重金属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将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责任和义务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
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鼓励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加快推进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严格管控类农用地监管,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鼓励采用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确保高庙镇461亩的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实现安全利用。加强柳江镇、东岳镇等地的安全利用类耕地管控,综合运用农艺调控、替代种植、轮作、间作等措施,降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超标风险。鼓励建设安全利用重点县。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3%。
加强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加强洪雅 (略) 等高风险在产企业风险管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在其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督促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严控工矿用地土壤污染,以智东锌业等涉重企业为重点,深化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整治,摸清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严肃查处企业违法建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加强治理修复过程监管,严格处置治理与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监管。实施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计划。加强未利用地保护,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未利用地,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未利用地拟开垦为耕地或建设用地的,应当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认符合用地功能要求后开发利用。
强化矿山和尾矿库生态修复。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污染防治,督促矿山开采做好废水、废气、废渣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切实措施防范土壤污染。督促矿山企业依法依规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鼓励在产矿山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矿地复垦示范。以洪 (略) 花溪煤矿、 (略) 白塔芒硝矿等矿山为重点,加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玉屏山景区等为重点,加快区域内历史遗留矿山和尾矿库污染治理与修复。严禁青衣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尾矿库。以芒硝堆场为重点,全面摸排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堆存场所环境问题,实施“一场一策”整治,加强堆存、渗滤收集处理等问题整治。
第二节 加强固体废物防治,夯实“无废”城市基础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加强青衣江元明粉、明星化工等企业工艺技术改造,推进源头减量。推进工业园区“无废化”建设,促进产业链循环化。倡导“光盘行动”,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绿色办公,加强节约型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建设。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稳步巩固生活垃圾“零增长”。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全面实施禁限塑制度,推动快递、外卖行业包装“减塑”,到2025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大幅减少,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因地制宜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进县城、乡镇、农村三级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建设。以机关事业单位、玉屏山景区、樱花街内小区为试点,逐步推进城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面消除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加快推进县城主街道的垃圾地库、农村垃圾中转站规范化整治、精细化管理。到2025年,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95%以上,乡镇及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加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集聚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为导向,探索建设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强化钙芒硝弃土场综合利用,推进钙芒硝弃石堆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鼓励 (略) 提升协同处置污泥等一般固废能力。推动洪雅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固废综合处置与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加快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实现城镇生活垃圾能源化处置,畜禽粪污和秸秆废弃物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建筑垃圾再利用,打通全县建筑渣土和污染土的资源化利用和消纳途径。
第三节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试行退地减水,适当减少用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和经济林。全面实施化学肥料零使用和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研究制定化学肥料零使用、农药减量控害五年行动计划。依托青衣江奶牛现代农业园区,围绕茶叶、藤椒等优势特色产业,启动藤椒整品种化肥零使用,大力推进中保镇、柳江镇莲花村等地建设化肥化学农药零使用示范基地,力争洪雅 (略) 首个零化学肥料零农药示范县。到2025年,全县化学肥料力争零使用、化学农药减量20%以上。完善农业固废回收—运转—处置体系,建立健全农业固废回收机制,推动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网点、转运站建设,提高农业固废回收利用率。“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有效回收。依托凯迪绿色能源,加快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十四五”期间,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
加强养殖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动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依托现代牧业洪雅牧场基地,在东岳、中保、槽渔滩镇等地打造种养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形成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绿色发展格局。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的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实现养殖业规模化生产。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工程,持续治理100个猪场、30个奶牛小区及畜禽养殖区30个村,关闭位于禁养区、限养区整治不到位的养殖场。加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鼓励畜禽养殖实行雨污、干湿“两分离”,建设干粪堆积棚、沼气池和沼液存贮池“三配套”,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或有机肥利用。实施有机肥替代行动,推进畜禽粪污还田还地利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合理布局洪雅县水产养殖生产,强化养殖尾水治理,开展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区域尾水处理,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强化“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运机制,提升农村垃圾处理水平。有序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方式,有效促进源头减量减排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村污水治理,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将军、止戈、中保、中山镇等地为重点,集中连片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污水导流沟、生态净化设施、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农村散户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有效衔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无害化处理。
专栏四 环境质量提升重大工程
(一)应对气候变化工程:老城区集中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新城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二)碧水绿岸工程:开展花溪河、安溪河、川溪河等河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总岗山水库生态修复工程、雅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等建设。实施11个污水处理厂(站)尾水深度治理项目。推进重点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 (三)蓝天白云工程: (略) 实施“煤改电”工程、 (略) 六分厂、 (略) 开展“煤改气”工程;实施洪雅县木材加工企业综合整治工程;有序推 (略) 三分厂关闭。开展城镇施工扬尘治理工作。基本完成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建成移动源遥感监控系统。 (四)土壤环境整治工程:对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废弃矿区以及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农用地等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风险评估。对四川 (略) 洪雅分公司地块、洪 (略) 地块、四川 (略) 地块受污染地块以及其他涉重企业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项目。实施废弃矿区土地评估调查及生态修复项目。开展历史遗留尾矿场地环境治理项目。 (五)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推进洪雅县域固废综合处置与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实施洪雅县青工科技40万吨/年钙芒硝弃石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 (六)农村环境治理:完成73个行政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青衣江为界,分南北片区有序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集中污水处理站以及配套管网建设。 |
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以青衣江亭子山水源地为重点,开展水源地生态岸线及生态涵养林建设,维护良性生态系统,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打造“最美水源地”。大力整治总岗山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农业种植现象,持续开展生态涵养林种植,建设“零化肥、零农药”示范区。加强青衣江亭子山、总岗山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深入开展水源地专项执法行动。加快推进七里坪镇宏洋水库等乡镇及以下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水源水质监管,开展“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实施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隔离防护设施建设,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到2025年,乡镇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提升饮用水源监测能力。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和预警能力,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监测和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开饮水安全状况。在青衣江亭子山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入境河段边界处设置预警提升能力,县城自来水厂应增设水质监测设备。在现有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站点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补充规划监测站点,提出具体监测指标、频次等。完善“千吨万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名录和信息台账,“千吨万人”规模饮用水水源地应开展水质监测。
强化饮用水源风险防控能力。制定并实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和建设规划,严格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并完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强化日常管理,提高洪雅县供水的防御突发事件能力。在青衣江亭子山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一座,兼有视频监控室、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值班值守功能,配备水质应急监测设备,在自来水厂补齐应急装备和应急设施。联合东坡区、丹棱县,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逐步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对矿山开采区、洪雅经开区、规模化养殖场、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周边区域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专项调查,评估地下水环境风险。地下工程设施应严格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以“千吨万人”农村地下型饮用水源为重点,加强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保障。探索构建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网络,实现洪雅县内地下水资源、水环境动态监测。
第二节 强化风险源头管控,提高重点源管控水平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掌握重点企业和医疗行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依托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监控系统平台,加快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开展危险废物“一物一码”管理体系。提升洪雅经开区危险废物规范管理水平。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并覆盖至农村地区。严厉查处涉危险废物违法行为。及时开展县域内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筛查,强化落实新污染物管理登记。
提高化学品管理和处置水平。构建优先控制化学品防控体系,全面排查优先控制化学品种类和数量,建立管理台帐,对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从严审批。以化工企业及青衣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工业企业为主,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环境风险排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现涉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全覆盖。严格限制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强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第三节 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摸清环境风险底数,开展青衣江流域环境风险评估,分析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物、诱因、污染途径及影响。联合开展流域、区域环境应急措施评估,探索绘制洪雅县环境风险应急一张图。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治理制度,强化洪雅经开区风险管控,开展园区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工作。动态更新重点环境风险企业清单,压实青衣江元明粉、凯迪能源等重点企业环境风险主体责任,深入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信息登记和信息公开,督促企业完善完全管理制度和环境应急设施。加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严格落实企业“一源一事一案”制度,敦促企业按行业分年度完善企业预案、提升预案质量、加大企业应急演练频次。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进洪雅县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结合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情况,建立应急物资储存、补充、更新、轮换、调运等管理机制,实行物资储备信息动态化管理。加强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洪雅县应急指挥系统,补充完善应急监测设备、应急防护设备、应急取证设备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应急处理队*。加强应对环境风险事故能力建设,推进洪雅“应急智慧化平台”建设。落实环境应急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县级各部门应急联动,增强生态环境、水利、交通、应急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环境应急联动能力,强化应急演练。强化青衣江流域风险联防联控, (略) 雨城区、乐山夹江县等开展青衣江流域风险防控跨区域联动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
专栏五 环境风险防控重大工程
(一)饮用水安全工程:以七里坪镇宏洋水库等为重点,推进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水源地生态岸线建设,实施生态涵养林建设工程。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能力,配备水质应急监测设备。 (二)环境风险防范工程:绘制洪雅县环境风险应急一张图。开展县级突发事故应急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推进洪雅县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环境风险动态评估机制,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制定针对性风险应急预案,实现全面防控。实施青衣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拦污体系。 |
压实党政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创新绿色考核机制,探索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业考核比重,坚决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压实部门协同治理责任,进一步完善“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大环保工作责任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和查办激励机制。
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污染治理、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依法、主动公开企业环境治理信息。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完善监测设备,保证正常运行,坚决杜绝治理效果和监测数据造假。落实社会监督机制,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畅通投诉渠道,搭建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间的互动交流平台。
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优势和作用,加快推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完善公共参与制度,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推进以瓦屋山景区为中心的自然教育基地,以其它入口社区为补充的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体系建设。依托玉屏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推进污水处理站、生活垃圾填埋场以及企业环保污染治理设施等向公众开放。
第二节 健全环境监管体系,落实法规政策制度提升环境监管水平。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整合生态保护综合执法与相关执法队*,建立综合执法队*,依法统一行使执法职能。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健全乡镇(街道)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执法水平,推动“互联网+监管”的应用。推动“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的相互衔接,健全环评单位黑白名单制度。全力推进环评“放管服”改革,落实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加强“两高”项目管控,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提升环境监测能力。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整合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加快配置走航车、无人机等设施设备,提升监测水平,探索构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的生态环境信息化监测网络。加强VOCs自动监控和移动源排放监控能力建设,鼓励重点企业、洪雅经开区安装VOCs自动监测设备。配置便携式颗粒物污染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监测设备,增强现场检查、监测和监管能力。
健全环境法治政策体系。加强“两法衔接”,强化环保、公安、检察、监察等部门协作,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确保公安、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侦办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全面推进本县移动执法系统升级改造,逐步将重点排污单位和排污许可证持证单位全面纳入移动执法系统。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青衣江生态补偿常态化制度。
第三节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协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运用洪雅县在生态保护、修复上的经验,积极联合周边区县共同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协同打好污染防治“三大保卫战”。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常态化开展交流执法,全面提升跨区域执法能力,共同形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现实及理论成果。全面落实“三山联盟”等区域合作协议,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建设与保护协同合作。推动青衣江水生态环境共治共保,积极推动青衣江流域生态廊道建设。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略) 圈生态环境大数据协作共建和开放共享。
推进“智慧环保”建设。 (略) 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健全洪雅县大气自动监测网络,推进建设重点水域、饮用水、交接断面、重点湖库等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逐步实现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充 (略) 生态环境智慧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环境大数据,精准追溯污染来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动态监管。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环保用电工况监控、扬尘在线监控、烟火监控、无人机监控、城区气溶胶扫描全覆盖,实现精准管控;优化网格员巡查与公众有奖举报机制,通过与线上系统的有效融合,实现智慧立体化监管。
专栏六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重大工程
(一)生态智慧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在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和洪雅经开区安装2-3个噪声自动监测站。选取重点企业以及在洪雅经开区安装VOCs自动监测设备。县中心城区建成气溶胶激光雷达系统。配备便携式VOCs监测仪(LDAR)。 (二)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能力建设工程: (略) 雨城区、乐山夹江县开展青衣江流域河流治理保护、防控跨界流域风险。 (略) 雨城区、 (略) (略) 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共建共保。与东坡区、丹棱县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联合执法。 |
县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地方目标责任,要按照与上级政府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把规划目标、约束性指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同谋划、一起部署、一体推进,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协同配合,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第二节 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科学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长效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创新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发挥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地方债、PPP等多渠道资金合力作用,鼓励各类投资进 (略) 场,保障规划实施。
第三节 强化区域合作深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做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联动。创新区域联动协作机制, (略) 区域(流域)应对气候变化、污染防控、环境应急预警、信息通报联动。
第四节 加强能力建设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理论学习教育。加强生态环境管理机构和队*建设,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宣教平台,打造专业化的宣教队*。加强信息能力建设,完善县、乡镇、村“三位一体”以及功能完善、互联互通、覆盖洪雅县全域的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综合信息平台和环境管理业务应用平台等,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先进技术引进和应用,抓紧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机关、 (略) (略) 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助力全县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持续稳步发展。
“十四五”期间,结合洪雅县实际,主要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碧水绿岸、蓝天白云、饮用水安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等5大类21个重大项目,合计约11.6亿元。
洪雅县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送审稿)
2021年12月
目 录
第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第二章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
第三章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助推西部“丹雅绿色走廊”建设
第四节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两山”转化创新驱动实践示范区
第四章 引导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争创“零碳”示范创建
第五章 深化污染全程防治,涵养碧水蓝天
第六章 加强源头防控,保护土壤和农村环境
第七章 强化风险防范,筑牢青衣江生态屏障
第八章 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十章 重大工程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洪雅县开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发力期,是洪雅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关键期。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保障社会经济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按照《“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洪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规划明确了洪雅县“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是洪雅县“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依据。规划期自2021年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绿色低碳发展初见成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2015年的19.4:39.9:40.7调整为17.0:27.8:55.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较快。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终端光电产业、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6%。全面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完成250家“散乱污”企业整治,累计淘汰燃煤锅炉9台,淘汰3米以下煤气发生炉2台。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完成“煤改电”2台、“煤改气”1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推动重点企业实施节水行动, (略) 、丰元机械分 (略) 、市级“绿色工厂”。2020年,万元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24.18%,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非化石能源消耗占比提升至69%。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积极开展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工作, (略) 、城镇新能源公交共计53台。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获得“中国生态文明奖”。 (略) 率先单独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办公室,探索实行绿色GDP考核,为山地区域县级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样板。积极构建县域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完成生态文明绿色宾馆(饭店)、村庄等细胞工程416个。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青衣拂出皆风景、洪山雅水即文章》、生态文明建设及“两山实践—洪雅路径”等4篇专题报道。中央、省级媒体先后对洪雅县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专题采访,发表公开报道近二十篇。洪雅县先后应邀参加中国县域绿色发展(仙居)论坛、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等会议,并在会议上做洪雅经验交流发言。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和自然保护地评估等工作。各类保护地总面积约701.2平方公里,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面积约512平方公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676.4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约35.6%。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共整改水电站119座,退出58座,全面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及周公 (略) 级自然保护区内37座水电站综合整治工作。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关闭14家矿山企业、52个矿洞,恢复植被338亩,完成青石沟料场、 (略) 等环境问题整治。“十三五”期间,新增森林面积4万亩,瓦屋山镇、瓦屋山景区分别被评为“熊猫生态小镇”“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生态体验先行试验区”等;2020年,森林覆盖率为71.95%,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84.4。
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砖瓦、砂石、木材加工等重点行业大气专项整治。完成涉VOCs重点企业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开展涉VOCs企业夏季错峰生产。严格执行I/M制度;抽测柴油货车519台,合格率88.3%;开展车用油品监测,合格率达99.5%。完成全县餐饮企业油烟净化器安装;积极开展文明工地创建,实施建筑工地扬尘集中整治,加强对施工现场落实扬尘防治等措施核查;印发洪雅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强化秸秆禁烧巡查,以秸秆粉碎还田、生物质发电等方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创新推进“河长制”,高品质建设“雅韵花溪”生态廊道项目。提升工业污水处理能力,完成洪雅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全县新建11座、提标升级改造7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79%行政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洪雅县“一二三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略) 典型。畜禽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100%和98%。加大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完成全县1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面启动乡镇饮用水规范化整治工作。
扎实推进净土保护战。印发《 (略) 洪雅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洪雅县工作方案》;完成金田矿业重金属减排任务,减 (略) 重金属减排任务的100%;完成柳江光 (略) 等12家重点行业企业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投资1.57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6.61万亩。完成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目标已按期完成。化肥减量5.16%,化学农药减量2.1%,农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回收与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7%,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2.9%。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实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度,累计发放排污许可证90余家。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建成25个大气微站,安装机砖企业废气在线监控设施9家,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对全县主要河流湖库监测达260余次。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开展污染源解析,建立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放清单。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建立洪雅县大气污染防治会商机制,编制重污染天气“一厂一策”应急预案,有力提升重污染天气预报、应对能力。“十三五”期间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事件发生。构建全民行动格局,积极开展“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活动,推动群众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十三五”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洪雅县“十三五”规划共设置7大类17项环境保护指标。其中,因“十三五”期间洪雅县不涉及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总磷排放量,因此“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极差比例”“青衣江流域总磷排放量减少”两项指标不纳入考核评价。截止2020年,除1项预期性指标未达标、2项预期性指标不涉及,其余10项约束性指标和4项预期性指标均顺利完成。
专栏一 洪雅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 2020年 目标值 | 2020年 实际值 | 属性 | 完成情况 | |
(1)空气质量 | 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80.1 | 91 | 约束性 | 完成 |
2.细颗粒物年均下降浓度(%) | ﹝16.1﹞ | ﹝37.5﹞ | 约束性 | 完成 | |
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 | 达到国家要求 | 达到国家 要求 | 预期性 | 完成 | |
(2)水环境质量 | 4.青衣江木城出口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 | 100 | 100 | 约束性 | 完成 |
5.县域地表水质量达Ⅲ类水质比例(%) | 100 | 100 | 约束性 | 完成 | |
6.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100 | 100 | 预期性 | 完成 | |
7.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极差比例(%) | 5.9以下 | - | 预期性 | - | |
(3)土壤环境质量 | 8.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 100 | 约束性 | 完成 |
9.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 90以上 | 100 | 约束性 | 完成 | |
(4)生态状况(EI) | 1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 85以上 | 84.4 | 预期性 | 未完成 |
(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11.二氧化硫 | ﹝25﹞ | ﹝46.17﹞ | 约束性 | 完成 |
12.氮氧化物 | ﹝9.89﹞ | ﹝23.64﹞ | 约束性 | 完成 | |
13.化学需氧量 | ﹝12.8﹞ | (略) 上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完成 | |
14.氨氮 | ﹝13.9﹞ | (略) 上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完成 | |
(6)区域性污染物排放总量 | 15.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t) | ﹝131.43﹞ | ﹝175.72﹞ | 预期性 | 完成 |
16.青衣江流域总磷排放量减少(%) | ﹝10﹞ | - | 预期性 | - | |
(7)生物多样性 | 17. (略) 重点保护物种及四川特有物种保护率(%) | >95 | >95 | 预期性 | 完成 |
注:﹝﹞内为5年累计数;“-”表示该项指标不涉及。 |
生态环境压力持续不减。“十四五”时期,洪雅县将深入推进城镇化、乡村振兴、“工业强县”“全域旅游”等发展战略,同时积极承接东部、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对能源资源需求将不断增加,新增生活源、农业面源、工业源排放较多,洪雅县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同时,“十四五”时期,污染治理将进入深水区,污染治理边际递减效应逐步显现,环境质量改善空间逐步缩小,洪雅县生态环境质量“好中向好、优中向优”存在压力。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不稳固。大气环境质量有反弹风险,2020年,PM2.5年均浓度达标,但臭氧污染呈上升趋势,同比2019年上升4.9%,NOx、VOCs协同减排能力仍有不足。安溪河水质尚不能稳定达标,农村部分支沟支渠水质较差,胜利水库存在总磷超标现象,总岗山水库存在水质安全风险隐患。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步显现,需要进一步加强严格管控类农用地管理。生态保护修复重任在肩,雅女湖消落带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瓦屋山、七里坪等区域存在过度旅游开发的风险。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率偏低,雨污分流不彻底;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末端收集管网不完善;部分农村区域未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畜禽散户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存在养殖粪污直排问题,未严格实行清污分流。生活垃圾分类尚处于起步阶段,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有待健全。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随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实施,低碳发展成为社会共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需要洪雅县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落地,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与信息化建设,加强环境专业类技术人才引进,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更加健全。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管理规程等相关文件的更新,尤其是规划指标的更新,洪雅县面临着复核考查压力,需要保持长期深入创建工作的韧劲和持续性。洪雅县青衣江亭子山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略) 的工业园区下游,突发性环境风险防范压力较大。
第三节 面临的机遇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出台并积极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基本形成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实施中央环保督 (略) 级以下环保垂改,更新和加强了生态环保工作的职能和力度。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带来了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扩展、生态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扩大的新局面,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要素领域和范围以及创新体制机制提供了机遇。作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洪雅县可充分运用自身的生态优势,加速推进生态优势转化,探索高质量发展“洪雅模式”,打造生态立县样板。
区域发展战略叠加发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地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提供了切入点和契合点。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洪雅县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轴,是成渝地区生态空间布局的“森林氧吧”和“御花园”。“十四五”时期,洪雅县将统筹落实新型城镇化、乡村 (略) “三廊”等发展战略,充分挖掘绿色生态优势,探索“两山”价值转换途径,构筑绿色经济新优势,打造重要的生态功能涵养区、高端旅游核心区、绿色产业集聚区,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美丽四川促进社会共治合力保护生态环境。“美丽四川” (略) 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洪雅县作为其中必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美丽四川”的高标准、高要求充分发挥洪雅县绿色生态优势,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加强政府部门环保的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环境守法意识,提高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加快打造多元共治生态环保新格局,更好地响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此外,洪雅县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重点建设区域,可充分利用“大熊猫”名片,打好“大熊猫”生态牌,保护好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建设“美丽四川”体现洪雅价值。
第二章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省委第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 (略) 委及洪雅县委会议决策部署,紧密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略) 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市委“一核两副双带三廊”空间发展战略和县委“做强一区、做精两山、做特三片”战略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主线,以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为强力抓手,依托洪雅生态环境禀赋,探索高质量发展“洪雅模式”,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厚植“两山转化”基底优势,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全面推动建设“美丽洪雅”奠定生态环境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握洪雅绿色本底、绿色特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动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调整作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绿色化程度,推动构建以生态、循环、低碳、高效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方式。
系统治污、精准施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统筹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服务大局、强化协作。 (略) 、市、县战略发展导向,积极服务“双循环”,主动融入成渝,助推成眉分工协作, (略) 域内部联动,加强战略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区域协调绿色发展。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生态环境问题,厚植绿色生态本底, (略) 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生态产品,提高老百姓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节 目标指标到202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水平稳步上升,“两山”转化创新驱动实践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控制,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环境风险防范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三生融合”的城乡发展格局,基本绘就“锦绣天府、公园名城”新画卷。
展望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略) 圈率先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本完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建成彰显“绿海明珠、天府韵味”的毓秀洪雅。
“十四五”期间,共设置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17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5项,预期性指标2项,涵盖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四大领域。
专栏二 洪雅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一)环境治理 | |||
(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91%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约束性 |
(2)细颗粒物(PM2.5)浓度 (μg/m3)不高于 | 31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约束性 |
(3)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数比率(%) | 0 | 0 | 约束性 |
(4)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比例(%) | 100 | 100 | 约束性 |
(5)地下水质量Ⅴ类水比例(%) | 0 | 0 | 约束性 |
(6)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100 | 100 | 约束性 |
(7)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 | /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预期性 |
(8)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 | /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约束性 |
(9)化学需氧量、氨氮(%) | /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约束性 |
(二)应对气候变化 | |||
(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持续下降 | (略) 上下达的目标 | 约束性 |
(1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0.5 | 13 | 约束性 |
(1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 / | 39 | 约束性 |
(三)环境风险防控 | |||
(1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 | 93 | 约束性 |
(14)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 | / | 有效保障 | 约束性 |
(四)生态保护 | |||
(15)森林覆盖率(%) | 71.95 | ≥71.95 | 约束性 |
(16)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 | / | 稳中向好 | 预期性 |
(17)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 680.36 | 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 | 约束性 |
筑牢生态安全网络体系。构建“一带四廊两区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以青衣江生态涵养带为基本骨架,以安溪河、川溪河、花溪河、周公河组成的重要生态廊道为补充,加强生态岸线保护修复,构建绿色生态廊道防护体系。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和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高山生态保护区,以瓦屋山森林公园、槽渔滩风景名胜区为主体的丘陵生态保护区作为重要的生态绿色屏障,全面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雅女湖、总岗山水库等重要生态板块为踏脚石,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筑牢青衣江中下游生态屏障。
加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加强洪雅县南部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快推进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为主体、周公河珍稀鱼类自然保护 (略) 级风景名胜区为基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系统性,发挥生态系统自我调控作用。加强瓦屋山区域生态系统修复,强化瓦屋山镇钱窝子等区域的珙桐、杜鹃花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生境保护修复,围绕七百步、八百步、炉黄坪等区域,开展石漠化治理,进一步提升区域水土保持能力、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筑牢成都平原西翼生态屏障。
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全面落实林长制,健全和落实天然林管护体系,加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瓦屋山镇国家一级生态公益林保护,有序推进单一柳杉纯林向混交林、生态景观林转变,全面提升林地生物多样性水平。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加强“三纵一横”永久性河流湿地保护,建设生态复合型岸线,恢复湿地生物生境;以瓦屋山镇等环雅女湖周围区域,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湿地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加快汉王湖湿地公园建设,打造库塘—森林—河流—稻田湿地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加强瓦屋山镇、高庙镇、柳江镇等重点预防区域植被保护;以小流域为单元,深入推进柳江镇、东岳镇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为重点,围绕珍稀植物极小种群、大型野生动物等,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布局建设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野外观测网络。重点深入瓦屋山镇、高庙镇等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区,加强对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检测评估,动态掌握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现状,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的国家级、省级森林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持续做好《洪雅县保护野生动物普法宣教片》公映,有力提升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以瓦屋山镇罐坪村为重点,推进林相改造和竹林培育研究,进一步提升竹种多样性。强化槽渔滩国家桫椤种质资源库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库),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保护桫椤等珍稀植物生境。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强化大鲵、重口裂腹鱼等野生鱼类资源保育、扩繁,落实青衣江流域“十年禁捕”,加大对非法捕鱼的执法力度。综合实施滨水带修复、砂砾清洗等工程,满足周公 (略) 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对产卵生境的需求。对现有水电站增设生态鱼道,为鱼类洄游提供通道,强化人工增殖放流。积极开展青衣江水生态调查评估与监测工作。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开展外来物种现状调查和评估,综合运用人工防除和生物防治等措施,重点防控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福寿螺等外来物种。
第二节 健全生态系统监管工作,巩固生态安全屏障依据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范,适时开展全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 (略) 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及时掌握县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性质、功能和管理情况及动态变化趋势,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管理。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定自然保护地管控指引,实行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分区管控,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全面排查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违法捕猎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提升自然保护地监管效能,推进自然保护地有效监管。以矿产资源为重点,严格控制资源环境开发强度,规范开发建设活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空间。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工作,严格示范创建监督管理,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按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积极报送工作进展,规范有关档案资料管理。
第三节 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升生态宜居水平推进山水生态城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 (略) ”“ (略) ”“ (略) ”等新型城镇建设路径,有效促进城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县城智慧化建设水平。大力推动城区绿化景观提升,充分完善洪雅县绿地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绿化建设目标。依托青衣江滨江景观绿化,推动田锡水景公园、江南湿地公园、滨江公园、隐蒙山公园、青衣江湿地公园等块状绿化建设,深化县城道路防护绿地建设,完善街头绿地景观,打造“一带、一环、六节点、多廊道”网络状的绿化格局。营造城区水生态景观,开展城区河道清淤整治工作,大力推动“引青入城”、南北渠景观提升工程等建设,美化城区河道景观,提升城区河湖水系联通性和流动性。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挥乡村振兴规划试点示范作用,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 (略) 绿化,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加快推进旧村改造,美化村落整体风貌,大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加强特色村、重点村开发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实施“一村一策”开发策略。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打造具有洪雅特色生态新村风貌,重点推进花溪河沿岸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新建“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30个。
营造宁静舒缓生活氛围。强化规划控制,合理控制洪州大道、九胜大道等道路两侧与周边敏感建筑物防护距离。强化噪声排放源监督管理,严格项目声环境准入。健全噪声排放源管理制度,鼓励工业企业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工艺。强化建筑施工噪声监管,重点加强夜间施工管理,鼓励施工场地安装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室内装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积极解决噪声扰民投诉,从严查处噪声超标行为。增强公众防噪意识,共建宁静小区、宁静办公场所等。
第四节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两山”转化创新驱动实践示范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信息调查和评估,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自然资源资产体系。通过核心编码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自然资源,建立全县生态产品数据库及目录清单。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开展GEP核算,积极推动洪雅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依托洪雅县丰富森林资源,积极探 (略) 场交易机制,推动“森林生态银行”建设,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配额交易。支持“洪柳新区”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区。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洪川、将军、止戈、东岳、槽渔滩、柳江 (略) 规划区、自然保护地外的行政区域为空间范围,以洪雅县城和柳江古镇作为重要两核,推动“两山”转化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洪雅县优良的自然本底、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优势,立足竹钢、藤椒、茶叶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擦亮具有洪雅特色的生态产业品牌。推动洪雅县南部生态功能区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和转化能力,重点支持雅鱼、雅连、雅笋、雅茶等生态产品保值增值。依托大熊猫特色优势资源, (略) (略) 、 (略) 、 (略) 打造大熊猫生态旅游网红景点及线路,共同发展大熊猫周边产品经济,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会展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生态产业为重点,积极开展“两山”基地建设,力争入选国家“两山”基地名单。
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略) “零碳农业”第一县为目标,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建设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典范,到2025年,力争零碳农业面积达15万亩。以余坪镇为重点,打造种养循环示范基地,探索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行“猪—沼—茶”“水稻+”等立体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围绕特色农产品,建设有机茶、林竹、藤椒绿色产业示范片,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打造“洪雅绿茶”“洪雅藤椒”“雅连”等农产品地标品牌。充分发挥七里坪、瓦屋山地区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强中药材的绿色采集与加工,探索建设中医药康养基地试点。以余坪镇为重点,合理规划水域滩涂功能区,推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结合“山、水、林”自然空间格局,以核心景区为支撑,深入贯彻“山上到山下”的绿色开发理念,推动全县全域全时生态旅游发展。充分挖掘洪雅生态文化资源,将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融入柳江古镇生态旅游圈、瓦屋山生态康养旅游胜地等景区建设,积极塑造生态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旅游能级。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合理有序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开展低碳旅游示范试点,鼓励“洪柳新区”打造“零碳景区”。推动绿色工业、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进生态养生食品加工产业区建设, (略) 工旅联动绿色产业示范区。加快酒店、宾馆和区域绿色农家乐综合体的建设。倡导景区设施建设采用节能环保产品,使用节能环保交通工具。鼓励酒店、宾馆开设绿色客房,为入住消费者提供相应优惠。
专栏三 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一)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洪雅县柳杉人工林改造提升、洪雅县国有林场天然林保护修复、瓦屋山近自然恢复等项目。大力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实施森林生态修复、栖息地生态治理、生态移民搬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及眉山熊猫分局监测中心、栖息地生态科研、种群动态监测、动物救护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国家级、省级森林教育基地建设,实施森林自然教育产品、国家级森林自然教育基地及配套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重点在瓦屋山镇金花桥、龙圣、复兴、燕远等环雅女湖周边区域,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湿地(消落带)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打造消落景观带、洼地蓄水景观、梯田式景观温泉泡池或亲水游憩空间。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为重点,实施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摸清洪雅县生物多样性本底。实施周公河珍稀鱼类保护工程,开展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调查评估,推进增殖放流项目建设。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和生态影响评价。 (三)“两山”转化工程:开展洪雅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推进“森林生态银行”建设。积极推进“两山”基地创建,实施“两山”转化试验区项目,加快实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建设工程,大力实施旅游品牌塑造工程,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工程建设。 |
推动县域绿色协调发展。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格环境准入,引导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产生活空间布局。结合县域各版块比较优势,推动建设梯次城乡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生态宜居的公园城镇、旅游胜地,洪川镇侧重打造现代绿色工业、综合型城镇,止戈镇重点打造绿色养殖业、生态食品加工业,将军镇打造现代绿色制造业;槽渔滩镇、瓦屋山镇、七里坪镇、东岳镇打造生态旅游度假特色镇;中山镇、中保镇、余坪镇、高庙镇打造生态农业特色镇。
助推构建绿色产业布局。严控“两高”项目无序引入。合理布局工业集聚区,构建以绿色低碳为导向、聚焦主业、错位竞争的产业发展格局。构筑产业生态圈,培育壮大竹元科技等绿色产业,加快引导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至将军组团。依托幺麻子、峨眉雪芽等重点企业,引导止戈组团布局生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制造业等绿色产业。加快推动高庙镇白酒产业发展,整合高庙镇现有白酒企业资源,打造高庙白酒产业园,集中治理污染,强化环境风险管控。鼓励洪川镇、余坪镇现有家具制造、农副产品企业适时搬迁入园。
第二节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提高经济绿色程度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加快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淘汰进程。动态整治“散乱污”,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对工业园区外的砖瓦、矿山开采、砂石场开采等资源型企业,深入推进技术改造。推进制造绿色化改造,支持丰元机械、恒瑞机械、永益机械等现有企业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依托青衣江元明粉,加快元明粉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等绿色产品,实现元明粉资源就地转化。
推动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园区扩容提质,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或提标改造。实施“腾笼换鸟”行动,盘活园区存量土地,提升土地利用质效,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支持“竹钢国际生态产业园”“藤椒调味品产业园”“基于5G场景下的智能终端电子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洪雅经开区绿色循环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能源梯度利用,构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着力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网。
促进绿色低碳流通体系构建。助推洪雅经开区打通“一纵一横”物流通道。优化公路运输模式,依托雅眉乐自渝城际铁路项目、雅女湖新能源岸电项目建设,逐步提升铁路、水路运输比重,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广新能源机动车应用,加大 (略) 公交、出租汽车、网约车、物流配送等领域应用,到2025年,清洁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使用率显著提升,中心城区公交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
推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扩大天然气使用规模,进一步降低煤炭耗量。重点削减小型燃煤锅炉、民用散煤及农业用煤消费量。严格控制新建耗煤项目,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实施重点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工程,持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替代工程,到202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3%,煤炭消费总量下降5%左右,力争煤炭消费达峰并稳中有降。稳妥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小水电清理整治工作。
第三节 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强化宣传教育,鼓励依托媒体、新媒体、社区、学校等,开展绿色消费和生活宣传,树立全民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美丽洪雅、我是行动者”主题系列活动,营造绿色生活氛围。全面普及绿色产品,鼓励绿色产品销售, (略) 场、绿色餐馆、绿色商超、绿色电商等绿色流通为主体,支持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强化政府机关的率先垂范作用,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调整完善采购清单,扩大覆盖范围。探索建立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废旧物品回收设施体系。反对过度包装,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开展快递外包装等回收活动。
提升绿色出行水平。充分利用农村公路、专用公路,连通配套旅游节点,形成交 (略) 慢游公路, (略) 绿道环线建设,提升绿色出行便利程度。鼓励绿色出行,加快发展电动单车、 (略) 慢行交通。完善公交系统,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加快“公交+骑游+步行”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完善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以旅游景区、公共停车区、居住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重点,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充电保障能力。
启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鼓励开展农业农村碳排放测算和碳达峰行动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研究,制定《洪雅县农业农村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探索碳排放达峰路径,鼓励明星化工等重点企业制定达峰目标和行动方案。控制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鼓励建材、化工企业开展生产原料替代、工艺技术升级及二氧化碳排放例行监测。支持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及堆肥等*烷回收利用项目。控制交通、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绿色低碳建筑,推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森林、湿地、竹林的固碳作用。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效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科学评估林业碳汇发展潜力,建立森林、湿地等碳库动态数据库。大 (略) 场交易,发挥瓦屋山镇森林资源优势,谋划构建林业碳汇项目,打造洪雅碳汇项目品牌形象。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科学规划湿地资源利用区, (略) 湿地公园、城西水景公园、城东滨江公园等区域为重点, (略) 建设试点并建立专项宣教展示设施,以建成区内2-3个新建居民小区为示范,推进一批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建设。合理调整与配置造林树种和林种,增加耐火、耐旱(湿)、抗病虫、抗极温、抗盐碱等树种造林比例;合理配置造林树种和造林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提高乡土树种和混交林比例。
第二节 统筹“三水”共治,彰显“雅河”秀水魅力切实强化水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把控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红线,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实施方案,合理调配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落实青衣江流域“一河一策”管理体制和水资源工程的良性运行机制,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严格执行青衣江流域水资源调度控制断面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加强生态流量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青衣江洪雅水文站生态基流枯水期不低于46.1m3/s。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探索建立小水电分类有序退出机制,根据绿色小水电评价指标体制要求,建立退出备选机制。到2025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全社会节水护水惜水意识明显提高。
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源头治理。以液体乳制造、牲畜屠宰等行业为重点,实施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全面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完善洪雅经开区及区内企业雨污分流系统,提高园区污水收集率,鼓励止戈片区开展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加强止戈片区、将军片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全县生活污水管网建设进度,以东岳镇、余坪镇金釜村、中保镇联丰村等居民聚集点为重点,完善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稳步提高污水收集能力。进一步推进雨污分流,加强县城区老旧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引青入城截污干管病害治理工程,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进口污水浓度。到2023年,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县城污水处理生化需氧量浓度平均达90mg/L。推进污水处理厂(站)提标升级改造, (略) 生活污水净化厂等为重点,推进配套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到2025年,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2%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75%。强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制定实施排污口分类整治方案,形成入河排污口清单及工作台账,实现排污口“户籍”管理。
全力维护水生态安全。加快花溪河沿线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川溪河、安溪河小流域整治,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修复和种植水岸植物,提高水岸线生态功能。针对安溪河等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河流,实施截污、清淤、促流、除藻等人工措施,提高水体自净、纳污能力。开展总岗山水库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实施雅女湖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美丽河湖”示范创建,打造沿河、环湖亲水绿道、绿廊、游园,构建“推门近水、散步亲水、休憩戏水”滨水生活方式。
第三章 深化“三源”防治,常现“瓦屋峨眉两山同框”加强工业源污染防控。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开展青杠坪机砖厂等砖瓦企业深度治理,加强高庙镇青石沟料场等矿山开采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木材加工厂环保设施设备常态化监督。聚焦臭氧污染防控,以机械铸造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工业炉窑NOx和PM2.5排放。实施VOCs排放总量控制,制定塑料包装、机械铸造等重点行业VOCs专项整治方案。强化无组织排放管控,加大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等的管控力度。加强燃煤锅炉污染治理,以新乐雅陶瓷六分厂、祥洪新型建材为重点,持续推进企业实施“煤改气”工程,推动洪雅明星化工等实施燃煤锅炉“煤改电”工程,县级建成区和洪雅经开区不再新增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
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推进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定期开展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情况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高能耗、高污染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置换或清洁化改造,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力度。持续开展老旧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报废工作,到2025年,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基本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或使用15年以上的工程机械。严格机动车环保装置检验,以柴油车为重点加强在用机动车监督抽测,到2025年,柴油货车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加强移动源遥感监控系统建设,在洪州大道、九胜大道等城区主干道和成渝环线等高速入口分步安装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设施,到2025年,全县基本建成移动源遥感监控系统。开展船舶污染整治,推动雅女湖内船舶清洁化改造,及湖库岸电设施建设。
深化面源污染治理。严控施工场地面源污染,压实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建设领域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双结合”,形成常态化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完善渣土运输管理方案;全面推进城区道路机械化精细化作业,合理配备人机作业比例,优化清扫保洁工艺;制定并完善城区道路洒水、喷雾方案,提高洪三路、西环线城区段等重点路段洒水频次,加大对S305线等两边“灰带”进行冲洗。督促餐饮行业规范设置餐饮油烟治理设施、烟气排放管道等;加强监督管理,常态化开展餐饮业监测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建成区露天烧烤、油烟净化设施闲置或是未安装等违法行为,制定《洪雅县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持续开展“五烧”管控,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建成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完善大气环境综合管理体系。继续落实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施办法,控制燃煤消费总量。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动态更新NOx与VOCs排放清单,实施NOx与VOCs协同减排政策。提升污染天气应急应对能力,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差异化减排,鼓励错时生产、错季作业,监督错峰生产落到实处。积极开展区域应急联动,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深化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加快开展受污染农用地加密调查和风险评估,进一步查明污染耕地地块分布、超标面积及农产品质量,动态更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以四川 (略) 洪雅分公司地块、洪 (略) 地块、四川 (略) 地块等受污染地块和其他高风险在产企业地块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持续推进洪雅经开区、加油站、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垃圾填埋场等重点区域土壤调查评估,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风险源清单,提升土壤环境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投入力度,探索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鼓励开展土壤生态环境长期观测。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规划,严格控制土壤污染来源。严格重点行业企业准入,新(改、扩)建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统筹考虑地下水影响与防控,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降低土壤污染风险。推进智东锌业等涉重金属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将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责任和义务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
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鼓励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加快推进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严格管控类农用地监管,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鼓励采用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确保高庙镇461亩的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实现安全利用。加强柳江镇、东岳镇等地的安全利用类耕地管控,综合运用农艺调控、替代种植、轮作、间作等措施,降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超标风险。鼓励建设安全利用重点县。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3%。
加强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加强洪雅 (略) 等高风险在产企业风险管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在其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督促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严控工矿用地土壤污染,以智东锌业等涉重企业为重点,深化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整治,摸清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严肃查处企业违法建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加强治理修复过程监管,严格处置治理与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监管。实施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计划。加强未利用地保护,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未利用地,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未利用地拟开垦为耕地或建设用地的,应当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认符合用地功能要求后开发利用。
强化矿山和尾矿库生态修复。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污染防治,督促矿山开采做好废水、废气、废渣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切实措施防范土壤污染。督促矿山企业依法依规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鼓励在产矿山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矿地复垦示范。以洪 (略) 花溪煤矿、 (略) 白塔芒硝矿等矿山为重点,加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玉屏山景区等为重点,加快区域内历史遗留矿山和尾矿库污染治理与修复。严禁青衣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尾矿库。以芒硝堆场为重点,全面摸排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堆存场所环境问题,实施“一场一策”整治,加强堆存、渗滤收集处理等问题整治。
第二节 加强固体废物防治,夯实“无废”城市基础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加强青衣江元明粉、明星化工等企业工艺技术改造,推进源头减量。推进工业园区“无废化”建设,促进产业链循环化。倡导“光盘行动”,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绿色办公,加强节约型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建设。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稳步巩固生活垃圾“零增长”。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全面实施禁限塑制度,推动快递、外卖行业包装“减塑”,到2025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大幅减少,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因地制宜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进县城、乡镇、农村三级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建设。以机关事业单位、玉屏山景区、樱花街内小区为试点,逐步推进城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面消除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加快推进县城主街道的垃圾地库、农村垃圾中转站规范化整治、精细化管理。到2025年,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95%以上,乡镇及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加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集聚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为导向,探索建设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强化钙芒硝弃土场综合利用,推进钙芒硝弃石堆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鼓励 (略) 提升协同处置污泥等一般固废能力。推动洪雅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固废综合处置与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加快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实现城镇生活垃圾能源化处置,畜禽粪污和秸秆废弃物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建筑垃圾再利用,打通全县建筑渣土和污染土的资源化利用和消纳途径。
第三节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试行退地减水,适当减少用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和经济林。全面实施化学肥料零使用和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研究制定化学肥料零使用、农药减量控害五年行动计划。依托青衣江奶牛现代农业园区,围绕茶叶、藤椒等优势特色产业,启动藤椒整品种化肥零使用,大力推进中保镇、柳江镇莲花村等地建设化肥化学农药零使用示范基地,力争洪雅 (略) 首个零化学肥料零农药示范县。到2025年,全县化学肥料力争零使用、化学农药减量20%以上。完善农业固废回收—运转—处置体系,建立健全农业固废回收机制,推动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网点、转运站建设,提高农业固废回收利用率。“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有效回收。依托凯迪绿色能源,加快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十四五”期间,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
加强养殖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动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依托现代牧业洪雅牧场基地,在东岳、中保、槽渔滩镇等地打造种养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形成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绿色发展格局。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的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实现养殖业规模化生产。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工程,持续治理100个猪场、30个奶牛小区及畜禽养殖区30个村,关闭位于禁养区、限养区整治不到位的养殖场。加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鼓励畜禽养殖实行雨污、干湿“两分离”,建设干粪堆积棚、沼气池和沼液存贮池“三配套”,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或有机肥利用。实施有机肥替代行动,推进畜禽粪污还田还地利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合理布局洪雅县水产养殖生产,强化养殖尾水治理,开展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区域尾水处理,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强化“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运机制,提升农村垃圾处理水平。有序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方式,有效促进源头减量减排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村污水治理,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将军、止戈、中保、中山镇等地为重点,集中连片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污水导流沟、生态净化设施、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农村散户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有效衔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无害化处理。
专栏四 环境质量提升重大工程
(一)应对气候变化工程:老城区集中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新城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二)碧水绿岸工程:开展花溪河、安溪河、川溪河等河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总岗山水库生态修复工程、雅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等建设。实施11个污水处理厂(站)尾水深度治理项目。推进重点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 (三)蓝天白云工程: (略) 实施“煤改电”工程、 (略) 六分厂、 (略) 开展“煤改气”工程;实施洪雅县木材加工企业综合整治工程;有序推 (略) 三分厂关闭。开展城镇施工扬尘治理工作。基本完成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建成移动源遥感监控系统。 (四)土壤环境整治工程:对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废弃矿区以及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农用地等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风险评估。对四川 (略) 洪雅分公司地块、洪 (略) 地块、四川 (略) 地块受污染地块以及其他涉重企业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项目。实施废弃矿区土地评估调查及生态修复项目。开展历史遗留尾矿场地环境治理项目。 (五)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推进洪雅县域固废综合处置与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实施洪雅县青工科技40万吨/年钙芒硝弃石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 (六)农村环境治理:完成73个行政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青衣江为界,分南北片区有序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集中污水处理站以及配套管网建设。 |
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以青衣江亭子山水源地为重点,开展水源地生态岸线及生态涵养林建设,维护良性生态系统,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打造“最美水源地”。大力整治总岗山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农业种植现象,持续开展生态涵养林种植,建设“零化肥、零农药”示范区。加强青衣江亭子山、总岗山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深入开展水源地专项执法行动。加快推进七里坪镇宏洋水库等乡镇及以下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水源水质监管,开展“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实施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隔离防护设施建设,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到2025年,乡镇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提升饮用水源监测能力。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和预警能力,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监测和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开饮水安全状况。在青衣江亭子山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入境河段边界处设置预警提升能力,县城自来水厂应增设水质监测设备。在现有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站点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补充规划监测站点,提出具体监测指标、频次等。完善“千吨万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名录和信息台账,“千吨万人”规模饮用水水源地应开展水质监测。
强化饮用水源风险防控能力。制定并实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和建设规划,严格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并完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强化日常管理,提高洪雅县供水的防御突发事件能力。在青衣江亭子山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一座,兼有视频监控室、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值班值守功能,配备水质应急监测设备,在自来水厂补齐应急装备和应急设施。联合东坡区、丹棱县,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逐步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对矿山开采区、洪雅经开区、规模化养殖场、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周边区域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专项调查,评估地下水环境风险。地下工程设施应严格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以“千吨万人”农村地下型饮用水源为重点,加强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保障。探索构建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网络,实现洪雅县内地下水资源、水环境动态监测。
第二节 强化风险源头管控,提高重点源管控水平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掌握重点企业和医疗行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依托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监控系统平台,加快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开展危险废物“一物一码”管理体系。提升洪雅经开区危险废物规范管理水平。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并覆盖至农村地区。严厉查处涉危险废物违法行为。及时开展县域内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筛查,强化落实新污染物管理登记。
提高化学品管理和处置水平。构建优先控制化学品防控体系,全面排查优先控制化学品种类和数量,建立管理台帐,对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从严审批。以化工企业及青衣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工业企业为主,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环境风险排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现涉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全覆盖。严格限制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强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第三节 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摸清环境风险底数,开展青衣江流域环境风险评估,分析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物、诱因、污染途径及影响。联合开展流域、区域环境应急措施评估,探索绘制洪雅县环境风险应急一张图。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治理制度,强化洪雅经开区风险管控,开展园区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工作。动态更新重点环境风险企业清单,压实青衣江元明粉、凯迪能源等重点企业环境风险主体责任,深入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信息登记和信息公开,督促企业完善完全管理制度和环境应急设施。加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严格落实企业“一源一事一案”制度,敦促企业按行业分年度完善企业预案、提升预案质量、加大企业应急演练频次。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进洪雅县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结合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情况,建立应急物资储存、补充、更新、轮换、调运等管理机制,实行物资储备信息动态化管理。加强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洪雅县应急指挥系统,补充完善应急监测设备、应急防护设备、应急取证设备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应急处理队*。加强应对环境风险事故能力建设,推进洪雅“应急智慧化平台”建设。落实环境应急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县级各部门应急联动,增强生态环境、水利、交通、应急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环境应急联动能力,强化应急演练。强化青衣江流域风险联防联控, (略) 雨城区、乐山夹江县等开展青衣江流域风险防控跨区域联动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
专栏五 环境风险防控重大工程
(一)饮用水安全工程:以七里坪镇宏洋水库等为重点,推进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水源地生态岸线建设,实施生态涵养林建设工程。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能力,配备水质应急监测设备。 (二)环境风险防范工程:绘制洪雅县环境风险应急一张图。开展县级突发事故应急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推进洪雅县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环境风险动态评估机制,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制定针对性风险应急预案,实现全面防控。实施青衣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拦污体系。 |
压实党政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创新绿色考核机制,探索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业考核比重,坚决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压实部门协同治理责任,进一步完善“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大环保工作责任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和查办激励机制。
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污染治理、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依法、主动公开企业环境治理信息。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完善监测设备,保证正常运行,坚决杜绝治理效果和监测数据造假。落实社会监督机制,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畅通投诉渠道,搭建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间的互动交流平台。
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优势和作用,加快推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完善公共参与制度,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推进以瓦屋山景区为中心的自然教育基地,以其它入口社区为补充的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体系建设。依托玉屏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推进污水处理站、生活垃圾填埋场以及企业环保污染治理设施等向公众开放。
第二节 健全环境监管体系,落实法规政策制度提升环境监管水平。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整合生态保护综合执法与相关执法队*,建立综合执法队*,依法统一行使执法职能。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健全乡镇(街道)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执法水平,推动“互联网+监管”的应用。推动“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的相互衔接,健全环评单位黑白名单制度。全力推进环评“放管服”改革,落实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加强“两高”项目管控,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提升环境监测能力。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整合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加快配置走航车、无人机等设施设备,提升监测水平,探索构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的生态环境信息化监测网络。加强VOCs自动监控和移动源排放监控能力建设,鼓励重点企业、洪雅经开区安装VOCs自动监测设备。配置便携式颗粒物污染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监测设备,增强现场检查、监测和监管能力。
健全环境法治政策体系。加强“两法衔接”,强化环保、公安、检察、监察等部门协作,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确保公安、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侦办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全面推进本县移动执法系统升级改造,逐步将重点排污单位和排污许可证持证单位全面纳入移动执法系统。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青衣江生态补偿常态化制度。
第三节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协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运用洪雅县在生态保护、修复上的经验,积极联合周边区县共同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协同打好污染防治“三大保卫战”。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常态化开展交流执法,全面提升跨区域执法能力,共同形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现实及理论成果。全面落实“三山联盟”等区域合作协议,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建设与保护协同合作。推动青衣江水生态环境共治共保,积极推动青衣江流域生态廊道建设。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略) 圈生态环境大数据协作共建和开放共享。
推进“智慧环保”建设。 (略) 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健全洪雅县大气自动监测网络,推进建设重点水域、饮用水、交接断面、重点湖库等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逐步实现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充 (略) 生态环境智慧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环境大数据,精准追溯污染来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动态监管。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环保用电工况监控、扬尘在线监控、烟火监控、无人机监控、城区气溶胶扫描全覆盖,实现精准管控;优化网格员巡查与公众有奖举报机制,通过与线上系统的有效融合,实现智慧立体化监管。
专栏六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重大工程
(一)生态智慧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在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和洪雅经开区安装2-3个噪声自动监测站。选取重点企业以及在洪雅经开区安装VOCs自动监测设备。县中心城区建成气溶胶激光雷达系统。配备便携式VOCs监测仪(LDAR)。 (二)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能力建设工程: (略) 雨城区、乐山夹江县开展青衣江流域河流治理保护、防控跨界流域风险。 (略) 雨城区、 (略) (略) 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共建共保。与东坡区、丹棱县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联合执法。 |
县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地方目标责任,要按照与上级政府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把规划目标、约束性指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同谋划、一起部署、一体推进,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协同配合,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第二节 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科学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长效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创新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发挥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地方债、PPP等多渠道资金合力作用,鼓励各类投资进 (略) 场,保障规划实施。
第三节 强化区域合作深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做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联动。创新区域联动协作机制, (略) 区域(流域)应对气候变化、污染防控、环境应急预警、信息通报联动。
第四节 加强能力建设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理论学习教育。加强生态环境管理机构和队*建设,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宣教平台,打造专业化的宣教队*。加强信息能力建设,完善县、乡镇、村“三位一体”以及功能完善、互联互通、覆盖洪雅县全域的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综合信息平台和环境管理业务应用平台等,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先进技术引进和应用,抓紧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机关、 (略) (略) 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助力全县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持续稳步发展。
“十四五”期间,结合洪雅县实际,主要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碧水绿岸、蓝天白云、饮用水安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等5大类21个重大项目,合计约11.6亿元。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