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项目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镇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房县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项目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填表日期:**

房县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项目
(略) 房县红塔镇*
房县 (略) 曾春炎
53575.372678
**
新建
项目总用地面积255.45亩,总建筑面积14.9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高枧垃圾中转站面积328.7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面积95284平方米、仓库面积44320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4200平方米、倒班宿舍4080平方米、食堂及门卫面积1358平方米。完成给排水、电气、照明、消防、通风、道路硬化、绿化及雨污分流管网、给排水设施。
废气有环保措施:
施工方采取定期洒水,使用蓬布抽查汽车尾气排放合格证措施后通过处理排放至空中
其他措施:
地下停车场安装通风系统,合理设置出风口位置;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植被,以起到吸附扬尘、吸收废气的作用。
废水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
有环保措施:
施工方采取建设沉淀池措施后通过简易排水沟排放至绿化
其他措施:
生活污水经简易污水设施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排入附近污水处理设施,其处理的污水需达到排放标准。
固废环保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主要固体废弃物为循环经济生产过程中产生固体废弃物,另外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外运至垃圾处理场;其他一般固体废物包括各类包装材料、废塑料、非金属等,大多是再利用的物品,由相关单位统一回收处理,使资源得到再利用。
噪声有环保措施:
1、对于来自配电机房、水泵机组等公用设备噪声,首先从声源上控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低噪声和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还可以采用隔声、消声、吸声技术:大部分高噪声设备利用建筑物、构筑物阻隔声波传播;对于风机房、水泵房和配电室等设备用房的设计,安装吸声材料、隔声门窗;噪声设备安装隔声罩、消声器,设置隔振垫、减振器等减振装置。另外,物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用设备的日常定期检修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避免由于设备故障原因而产生较大噪声,造成扰民现象。2、建议采用吸声减噪路面,由于随着农产品仓储量增长很快,避免远期影响最大时段的车流量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建议采用吸声减噪路面;行驶车辆应低速慢行,环境敏感点处应设置醒目的禁鸣标志,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加强交通、车辆管理,逐步完善和提高机动车噪声的排放标准;实行定期检测机动车噪声的制度,对车辆实行强行维修,直到噪声达标才能上路行驶;淘汰噪声较大的车辆;绿化带对噪声也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可在道路两侧合理种植绿化,以达到降噪、防噪作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填表日期:**

房县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项目
(略) 房县红塔镇*
房县 (略) 曾春炎
53575.372678
**
新建
项目总用地面积255.45亩,总建筑面积14.9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高枧垃圾中转站面积328.7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面积95284平方米、仓库面积44320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4200平方米、倒班宿舍4080平方米、食堂及门卫面积1358平方米。完成给排水、电气、照明、消防、通风、道路硬化、绿化及雨污分流管网、给排水设施。
废气有环保措施:
施工方采取定期洒水,使用蓬布抽查汽车尾气排放合格证措施后通过处理排放至空中
其他措施:
地下停车场安装通风系统,合理设置出风口位置;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植被,以起到吸附扬尘、吸收废气的作用。
废水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
有环保措施:
施工方采取建设沉淀池措施后通过简易排水沟排放至绿化
其他措施:
生活污水经简易污水设施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排入附近污水处理设施,其处理的污水需达到排放标准。
固废环保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主要固体废弃物为循环经济生产过程中产生固体废弃物,另外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外运至垃圾处理场;其他一般固体废物包括各类包装材料、废塑料、非金属等,大多是再利用的物品,由相关单位统一回收处理,使资源得到再利用。
噪声有环保措施:
1、对于来自配电机房、水泵机组等公用设备噪声,首先从声源上控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低噪声和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还可以采用隔声、消声、吸声技术:大部分高噪声设备利用建筑物、构筑物阻隔声波传播;对于风机房、水泵房和配电室等设备用房的设计,安装吸声材料、隔声门窗;噪声设备安装隔声罩、消声器,设置隔振垫、减振器等减振装置。另外,物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用设备的日常定期检修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避免由于设备故障原因而产生较大噪声,造成扰民现象。2、建议采用吸声减噪路面,由于随着农产品仓储量增长很快,避免远期影响最大时段的车流量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建议采用吸声减噪路面;行驶车辆应低速慢行,环境敏感点处应设置醒目的禁鸣标志,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加强交通、车辆管理,逐步完善和提高机动车噪声的排放标准;实行定期检测机动车噪声的制度,对车辆实行强行维修,直到噪声达标才能上路行驶;淘汰噪声较大的车辆;绿化带对噪声也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可在道路两侧合理种植绿化,以达到降噪、防噪作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