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利尔应急预案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山东海利尔应急预案

山东海利尔应急预案

山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山 (略)

二〇一七年一月


公司各部门: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加强管理,为确保公司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进行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并防止灾情和事态的发生或进一步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维护企业及周边社会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提高公司及各岗位人员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预防为主,自救结合,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制定了《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希望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各岗位人员学习,并认真贯彻落实执行。按照预案要求,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全员应急处置能力, (略) 财产不受损失。

山 (略)

批准人:

**日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情况说明页

项目名称

:

山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委托单位

山 (略)

法人代表

宋德明

项目负责人

闫守龙

项目参与人

王玉雷、刘春辉、胡晓东、魏长义、杨璐、徐鸿飞、黄学胜、姜述潭

董作民

签发

戴建中

地址: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

邮编:*


1 总则............................................................................................................................ 3

1.1 编制目的......................................................................................................... 3

1.2 编制依据......................................................................................................... 3

1.3 适用范围......................................................................................................... 5

1.6 工作原则......................................................................................................... 5

2 企业基本情况............................................................................................................ 6

2.1 企业基本概况................................................................................................. 6

2.2 地理位置......................................................................................................... 6

2.3 周边环境......................................................................................................... 9

2.3 主要产品情况............................................................................................... 10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11

3.1 风险源确定................................................................................................... 11

3.2 风险源确定................................................................................................... 12

3.3 危害后果预测............................................................................................... 12

4 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17

4.1 组织机构....................................................................................................... 17

4.2 指挥部职责................................................................................................... 18

4.3 应急抢险救援专业队*的职责................................................................... 18

5 预防与预警.............................................................................................................. 19

5.1 应急准备措施............................................................................................... 19

5.2 预警监测方案............................................................................................... 20

5.3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 20

5.4 预警分级指标............................................................................................... 20

5.5 预警响应措施............................................................................................... 21

6 应急处置.................................................................................................................. 21

6.1 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21

6.2 信息报告....................................................................................................... 22

7 后期处置.................................................................................................................. 30

7.1 应急终止后行动........................................................................................... 30

7.2 善后处置....................................................................................................... 31

7.3 调查评估....................................................................................................... 31

7.4 恢复重建....................................................................................................... 31

8 应急保障.................................................................................................................. 32

8.1 经费及其他保障.........................................................................................32

8.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32

8.3 应急队*保障............................................................................................... 33

8.4 通信与信息保障........................................................................................... 33

9 监督管理.................................................................................................................34

9.1 应急预案演练............................................................................................... 34

9.2 宣传培训....................................................................................................... 35

9.3 责任与奖惩................................................................................................... 36

10 附则.......................................................................................................................37

10.1 有关名词、术语................................................................................................37

10.2应急预案备案.............................................................................................39

10.3预案的维护和更新.....................................................................................39

10.4应急预案实施.............................................................................................40

11 附图与附件...........................................................................................................40

11.1附图.............................................................................................................40

11.2附件.............................................................................................................40


1 总则1.1 编制目的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有效应对山 (略) 范围内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防止灾情和事态的发生或进一步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维护企业及周边社会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含有相关的应急程序、守则及指引,是厂内各级员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行动指南。

1.2 编制依据

1.2.1 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法》(2007.11.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12.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05.01);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略) 令第591号);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第33号令);

(7)《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方法》(环保部令第17号);

(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发改委令2013第21号);

(9)《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

(10)《 (略)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11)《突发境事件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1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

(14)《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视划》(环发[2013]20号);

(15)《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9号);

(16)《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17)《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18)《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19)《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日修订);

(21)《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1.2.2 标准规范、技术指南及其他文件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2)《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5)272号);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GB20576-GB20602);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部令第34号**日);

(9)《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10)《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11)《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190-2013);

(12)《水体污染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运行管理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310-2010);

(1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14)《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14)。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山 (略) 范围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以及其他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臵和救援。

1.4 工作原则

在预案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发生火灾或机械事故时优先保护人的安全。作为岗位人员,救援人员必须做到处事不乱,应按预案要求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若不能消除和阻止事故扩大,应采取正常的逃生方法进行撤离,并迅速将险情上报,等待救援。

预案作为应急救援的计划方案,采取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的方针,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使之更符合救援要求。

1.5 事件分级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三级。

车间级:事故出现在企业的某个生产单元,影响局部地区,但限制在单独的生产区域内。

厂区级:事故限制在企业内的现场周边地区,影响相邻的生产单元。

厂外级:事故超出了企业的范围,临近企业受到影响,或者产生连锁反应,影响事故现场之外的周围地区。

2 企业基本情况2.1 企业基本概况

山 (略) 于**日注册成立,位于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注册资本5166万元,现有职工约280人,主要从事2-氯-5-氯*基吡啶、吡虫啉、啶虫脒等精细化工产品及农药的生产与开发。山 (略) 为海利尔 (略) (略) 。

海利尔 (略) 始建于1999年,属国家农药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各类新化工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了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公司现有固定资产过亿元,是一家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的大型化工生产企业,年销售额已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增长。

山 (略)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占地面积*m2

表2.1-1 企业基本信息汇总一览表

单位名称

山 (略)

单位地址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

企业类型

(略)

所在街道(镇)

临港工业园

法人代表

宋德明

所在社区(村)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36M

建厂日期

2007年

联系人及电话

闫守龙 *

最新改扩建日期

/

邮政编码

*

职工人数

280

企业规模

公司有9个品种

占地面积

*m2

所属行业

C2631化学农药制药

经度坐标

E119°4’35.98"

纬度坐标

N37°8’21.21"

历史事故

评估范围

整个厂区

2.2 自然环境概况

1、地形、地貌

(略) 地处华北台地中部,鲁中隆断区边缘和沂沭断裂带上。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有太古代的花岗片麻岩,古生代的石灰岩、沙岩及页岩,新生代的砂岩及粘土岩。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南部太古界、远古界变质岩区,地貌构成侵蚀丘陵区。中部新生界第三系玄武岩区,地貌成低山区。北部新生界第四系冲积平原区,地貌成山前平原区。地震烈度为7度,定为设防区,地耐力为15-30T/M2。

地层岩性: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黄土质粉质黏土、黏土层,厚度大于20m,未揭穿该层;各层岩性分述如下:

①黄土质粉质黏土(弱膨胀土):黄、黄褐色,硬塑,局部坚硬状。土质均匀性差,微含姜石及角砾,厚度8-13m,广布于地表,属II级普通土。

②黏土:棕黄、灰黄色,硬塑状。土质均匀性差,局部夹粉质黏土层,含少许角砾。厚度大于5m,未揭穿该层;属II级普通土。

地质构造及地震:城区范围地表为土层所覆,未见构造痕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2001年版)资料,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该工程所在区域为7度烈度区,该项目抗震建设标准应按国家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执行。

山 (略)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该地区地势平坦, (略) 道路均已建成,市政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捷。

2、河流水系

(1)地表水

(略) 区河流分潍河、白浪河和虞河三大水系,均依地势自南向北流入渤海莱州湾,多系季节性河流。

潍河:古称潍水,发源于莒县箕屋山,上游流经莒县、沂水、五莲,从五莲北 (略) ,流经诸城、高密、安丘、坊子、 (略) 区, (略) 下营镇入渤海莱州湾。干流全长246公里,支流143条,其中较大支流有潍汶河和渠河。潍河总流域面积6376平方公里,是潍坊的母亲河。流域中峡山 (略) 第一大水库。

白浪河: (略) (略) 城区的一条最为重要的河流,横穿昌潍大平原,白浪河的前身是潍坊老城的护城河,河水自南向 (略) 中心,把潍城和奎文两区分隔开来,将潍县劈为东、西两半。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上游 (略) 昌乐县打鼓山, (略) 坊子区、潍城区、奎文区和寒亭区,最后经寒亭区央子镇流入渤海莱州湾。全长127公里,其中城区段21.7公里。

虞河:虞河发源于灵山,全长80公里, (略) 区的三条河流之一 ,虞河 (略) 区南北的一条河流,全长12.7公里。是潍坊城区主要的污水排放干道之一。

厂区内雨污分流,初期雨水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污水厂处理,后期雨水通过厂内雨水管道排入雨水管网。

项目废水经现有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废水经污水管网排入潍坊 (略) 处理,处理后就近排入围滩河。

(2)地下水

(略) 地下水含水层相互迭置,岩性变化复杂,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松岩层孔隙水,其性质多为潜水和微承压水,透水性强,含水层厚度一般为6.5~30米,平均为13.5米。近年来,因受天气干旱、降水量少以及工业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该区地下水补给源:上部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其次是基岩裂隙水顺层径流补给。下部灰岩裂隙溶水的补给:一是上游区的迳流补给,二是上层潜水补给,三是构造裂隙水补给。含水层倾伏于第四系覆盖层及第三层玄武层岩以下,成为一个单斜储水构造,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地下水流向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由南向北流,局部由两河分水岭分别向两侧径流。

本项目建设场地土层稳定,地质状况良好。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其补给源主要以大气降雨为主,水位随降雨量多少而升降明显,地下水流向为由南向北偏东,地下水位属贫水区。

2.2 地理位置

山 (略)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该 (略) 总体规划,基础配套设施齐全,交通运输、通讯便利,适宜此项目建设。该地为工业用地,生产辅助设施配套条件好,水、电、交通配套条件良好,便于建成后的工艺协作和生产管理, (略) 人力物的投入。

2.3 周边环境

(略) 环境功能区划,企业所在地环境空气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声环境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地表水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区,地下水属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区。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山 (略)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 (略) 环保局发布的2016年10月份“滨海东子站”点位环境空气质量数据:

3.1-2 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单位mg/m3

内容

SO2

NO2

PM10

PM2.5

现状值

0.025

0.042

0.091

0.059

标准值

0.15

0.08

0.15

0.075

由上表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表1二级标准,说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受纳水域为围滩河流域,根据山东 (略) **号检测可知:

3.1-3 地表水水质现状单位mg/L,无量纲

内容

总氮

COD

NH3-N

BOD5

现状值

5.52

145

1.33

45.6

标准值

1

40

2.0

10

由上表可知,地表水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引用《山 (略) 2000吨/年新型*氧基*烯酸酯类杀菌剂及3500吨/年新烟碱类杀虫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可知:本项目所在地区地下水主要水质监测指标均不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要求。

4、声环境质量现状

引用《山 (略) 2000吨/年新型*氧基*烯酸酯类杀菌剂及3500吨/年新烟碱类杀虫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可知:该项目所在地区的声环境较好,昼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均不超标,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昼间65dB(A)),夜间55dB(A))标准。

2.4 主要产品情况

企业现有产品(9个产品)详情见表2.4-1。

2.4-1 公司产品情况一览表

产品(9个产品)

序号

产品名称

年产量(t/a)

规格

1

2-氯-5-氯*基吡啶

2500

企标

2

吡虫啉

2500

企标

3

啶虫脒

1200

企标

4

嘧菌酯

1000

企标

5

吡唑醚菌酯

1000

企标

6

噻虫胺

1000

企标

7

噻虫嗪

2000

企标

8

呋虫胺

500

企标

9

三嗪

1300

企标

2.5 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2.5-1项目原材料消耗一览表

原料

用量t/a

包装方式

存储数量

环戊二烯

1078.75

桶装

30

*烯醛

1961.8

桶装

10

*烯腈

1928.125

储罐

20

氯苯

143.8

储罐

20

催化剂1

12.5

桶装

5

催化剂2

12.5

桶装

5

叔*酯

67.125

储罐

5

DMF

1405.3

储罐

30

氯气

1820.125

钢瓶

20

三光气

2531.8

袋装

20

*苯

542.9

储罐

20

碳酸钠

482.925

袋装

10

氢氧化钠

694.425

袋装

10

咪唑烷

1439.825

袋装

30

*醇

915.275

储罐

50

二氯*烷

967.55

储罐

10

白炭黑

25

袋装

5

轻钙

25

袋装

5

一*胺

408.372

瓶装

5

N-氰基亚胺酸*酯

682.8

桶装

10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3.1 风险源确定

综合考虑厂区内各建/构筑物的功能、体型、造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路网、绿化带的位置,按照环境风险单元划分要求,公司内主要固定风险源有:生产装置区(各生产车间)、仓储区(危险品仓库、储罐区以及储罐区装卸平台)、环保设施区(含污水处理站、焚烧炉、危废暂存库);移动风险源主要为进出厂区装卸各类物料的运输车辆。

3.1.1 生产装置区

(略) 的各生产车间,包括1车间、2车间、3车间。

3.1-1 生产装置区主要环境风险单元一览表

序号

风险源

风险

1

液碱储罐

泄漏、灼伤

2

一*胺通气管道

泄漏、火灾、爆炸

3

有机溶剂上料区

泄漏、火灾、爆炸

4

双氧水储罐

泄漏、腐蚀

3.1.2 仓储区

仓储区主要位于厂区西侧及厂区101车间北侧储罐区。

3.1-2 仓储区主要环境风险单元一览表

序号

风险源

储存位置

风险物质

风险

1

*烯腈储罐

西罐区

*烯腈

泄漏、中毒、火灾

*苯储罐

东罐区

*苯

泄漏、火灾、爆炸

氯苯储罐

东罐区

氯苯

泄漏、火灾、爆炸

DMF储罐

东罐区

DMF

泄漏、火灾

二氯*烷储罐

东罐区

二氯*烷

泄漏、火灾、爆炸

*醇储罐

东罐区

*醇

泄漏、火灾、爆炸

液氨储罐

冷冻机房

液氨

泄露

天然气

锅炉房

天然气

泄露、火灾、爆炸

2

危险品库

厂区西侧

*烯醛

泄漏、中毒、火灾

液氯

泄漏、中毒

固光

泄漏、中毒

一*胺

泄漏、腐蚀

3.1.3 环保设施区

环保设施区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中心以及危废暂存库。

3.1-3 环保设施区主要环境风险单元一览表

序号

风险源

位置

风险物质

风险

1

污水处理站

厂区西北角

废水

废水不达标外排

2

危废暂存库

厂区东北角

高盐废水

污染水体

3

活性炭

火灾

4

裂解残渣

污染水体、火灾

5

排气筒

1#、3#车间北侧

废气

废气未处理外排

6

排气筒

烘干房北侧

废气

废气未处理外排

7

排气筒

焚烧炉排气筒

废气

废气未处理外排

3.2 危害后果预测

3.3-1 突发环境事件一览表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发生概率

对环境的影响情况

管道、液体桶、槽车等损坏小型泄漏事故

偶尔发生

物料泄漏、气体扩散

管线、液体桶、储罐等破裂泄漏事故

很少发生

物料泄漏甚至喷溅、气体扩散

管线、阀门、液体桶、储罐等严重泄漏事故

极少发生

物料大量泄漏、气体扩散至厂界

储罐、物料桶等出现重大泄漏、爆炸事故

极少发生

物料大量泄漏、气体远距离扩散

重大自然灾害引起事故

很难发生

物料大量泄漏、气体大范围扩散

3.2.1 大气环境风险分析

泄漏事故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泄漏事故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危害程度逐渐降低;近距离目标首先受到影响,且危害程度也大,在相同稳定条件下,风速越大,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大,危害程度随距离衰减;在相同风速条件下,稳定度越高,影响范围越大,危害程度较小。

3.2.2 地表水环境风险分析

企业附近的河流有围滩河,污水排放路线为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之后通过管网排入潍坊 (略) ,处理达标后排入围滩河,最终入海。企业离围滩河比较近,如发生事故,废水不能及时、全部收集,可能会对围滩河产生影响。

3.3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本次评估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企业现有的应急设施、处置能力以及员工的综合应急能力进行可靠性、完备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分析论证和评估,找出差距、问题,提出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3.3.1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3.3-1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表

序号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落实情况

1

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制度是否建立,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的责任人或责任机构是否明确,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是否落实

企业建立了适合于自身运营特点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应急措施制度,定期评价环境风险;岗位全部明确责任人;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有效落实。

2

环评及批复文件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要求是否落实

全部按照要求落实。

3

是否经常对职工开展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

定期开展环保专项培训。

4

是否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并有效执行

在三废管理制度中明确了相应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的流程,能够有效执行。

3.3-2 环评批复与企业措施一览表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主要内容

实际建设(安装)情况

1

导热油炉尽快完成“煤改气”改造,确保废气达标排放;废弃原焚烧炉,新建一套焚烧装置,采用“热解气化+二次燃烧+废液燃烧”工艺。

已完成“煤改气”,新上一套焚烧装置

2

加强装置区及储存区挥发性气体无组织排放控制,对各反应釜加料口上方设施集气罩、对离心机采用密闭设置、对真空泵 水箱进行密封、将以上收集的废气接入车间废气总管,送入焚烧炉处理后排放。

已完善

3

项目废水应实行雨污分流、污污分流的原则。高浓低盐有机废水送入焚烧炉焚烧;高盐有机废水送入MVR蒸发装置除盐;低浓低盐废水与真空泵废水、地面冲洗废水、设备冲洗废水、生活废水、软化站废水和循环冷却废水全部送入厂区污水站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水质要求后“一企一管”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初期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切换阀门将初期雨水排放至应急水池,然后将处理雨水同污水一同经污水站处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园区污水处理厂

4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对产生的抽滤、离心或过滤废渣、蒸馏残渣、废催化剂、飞灰、焚烧炉炉底废渣、废盐、污泥等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加强各类危险废物储存、运输和处置的全过程管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危险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建设危险废物暂存库,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运行。

签订了危废协议。

5

落实装置区、罐区、排污管线、事故水池、污水处理设施、危废暂存场等场所的防渗措施,防止对周围地下水造成影响。

已做好防渗措施。

6

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监测计划。

已落实。

7

该项目投产后,全厂污染物排放量 (略) 环保局《 (略) 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确认书》对该项目的总量确认书中认定的范围内。

在范围内。

3.3.2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3.3-3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表

序号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落实情况

1

是否在废气排放口、废水、雨水和清洁下水排放口对可能排出的环境风险物质,按照物质特性、危害,设置监视、控制措施,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

设有监控、在线监测和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

2

是否采取防止事故排水、污染物等扩散、排出厂界的措施,包括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水系统防控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等,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

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水系统防控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

3

涉及毒性气体的,是否设置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是否已布置生产区域或厂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是否有提醒周边公众紧急疏散的措施和手段等,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

已安装。

3.3.3 环境应急资源

3.3-4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表

序号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落实情况

1

是否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包括应急监测)

已配备。

2

是否已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

已设置。

3

是否与其他组织或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

(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救援队*等情况)

已签订。


3.3.4 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整改内容

针对上述排查的每一项差距和隐患,根据其危害性、紧迫性和治理时间的长短,提出需要完成整改的期限,分别按短期(3个月以内)、中期(3-6个月)和长期(6个月以上)给出需要整改的项目表,需要整改的项目表见表3.3-5。

3.3-5 需要整改的项目

序号

存在的问题

整改措施

整改期限

1

罐区装卸区导排系统没有建立。

建议对其进行检修与维护。

短期

2

危废库内部导排系统不完善。

建议建立健全的内部导排系统。

中期

3

危险品库未建立围堰。

建议危险品库建立围堰

中期

4

(略) 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物资。

完善应急物资及装备,并定期检查应急资源

长期

5

开展安全生产动员大会和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题培训,形式有专家领导的外部培训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的力度,并定期请专家来指导

长期

4 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4.1 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负责公司内的突发性环境事件救援的统一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安全部总调度室。指挥部设总指挥长, (略) 总经理担任,下设专业救援组,有生产保障组、现场处置组、应急协调组、警戒疏散/后勤保障组、紧急救护组,并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合作。

4.1-1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4.2 指挥部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负责本公司“预案”的制定、修订。

3、组建应急救援队*(兼职)并组织实施演练。

4、监督做好重大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

5、发生事件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6、组织指挥救援队*实施救援行动。

7、向上级和友邻队*通报事件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求救请求。

8、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工作。

9、负责保护环境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0、组织事件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11、负责应急物资的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

12、处理好事故善后工作,主要 (略) 的稳定等。

4.3 应急抢险救援专业队*的职责

4.3-1 应急抢险救援队*职责

序号

应急分组

职责

主要负责人

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负责研究建立和完善本企业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实施与评估等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全局应急处理物资、人员、后勤、车辆等应急保障资源的组织,调配和准备工作;负责与现场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现场应急处理情况;负责与当地应急处理机构(公安消防、急救中心、医疗单位、环保等部门)的沟通;保证受灾人员和救援人员及时得到治疗或医疗监护;负责向其他单位请求支援;负责组织实施重大事件的现场恢复,事故和损失的调查和处理。

董作民

*

2

化验监测组

负责废水、废气排放的监测工作。

张乐森*

3

工艺控制组

负责从工艺方面对事故采取控制措施,并配合工程抢险组实施堵源工作。

李桂艳*

4

物资保障组

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工作。

杨璐*

5

工程抢险组

负责现场的应急电源、照明的安装、供送,并在工程抢险组的配合下实施堵源工作。

王玉雷*

6

医疗救护组

负责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并负责将受伤人员现场抢 (略) 进行治疗。

刘春辉*

7

现场警戒组

负责现场治安、交通管制、设立警戒及人员的疏散工作。

李军*

5 预防与预警5.1 应急准备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应急救援的内容有所不同,同一类事故造成的危害有大有小,企业对其的控制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救援预案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后更能符合实际需要,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应该对事故进行分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照分级标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共四级。对于一般性的突发环境事件,结合企业现状分为三级:预警、企业应急、社会应急,以充分体现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下对各个应急响应水平的划分进行具体介绍。

5.1.1 预警(三级)

发生火灾、泄漏事件,规模较小,程度较轻, (略) 的局部环境安全,并靠公司的部分力量即可控制和解决的事件属于预警响应水平;预警信息由事故岗位、工段向分厂应急组织汇报。

5.1.2 企业应急(二级)

发生火灾、泄漏事件规模较大,程度较重,能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环境安全,必须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此类事故不会明显造成企业边界以外的后果,外部环境一般不会受到事故的直接影响。并靠企业的力量即可控制和解决的事故属于企业响应水平; (略) 应急组织汇报。

5.1.3 社会应急(一级)

发生破坏企业整体环境安全的事故或发生(很可能)造成企业外部环境影响的应急响应水平,要求启动企业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由政府等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控制事故; (略) 向社会应急组织汇报。

5.2 预警监测方案

5.2.1 日常监测

(略) 下风向厂界进行监测,如果发现出现异常(如小型泄漏造成大气污染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将事故的发生消灭在初始阶段。

5.2.2 预警监测

公司内部建设有完善的预警监测网络,车间内部各岗位均有可燃气体探头,涉及有毒气体的岗位设有有毒气体检测仪,关键岗位配备视频监控并纳入自控系统, (略) 的视频监控网络,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前能够及时预警。

5.3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

企业建立了适合于自身运营特点的内部《环境评价体系》,专项定期评价环境风险,所有风险全部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重大风险经总经理签发确认,保障整改措施有效落实。

5.4 预警分级指标

(略) 各应急队*和应急资源,保障紧急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根据事件的规模、影响范围、需调用的应急物资数量等,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三级,相应救援机构也分为三级:工段级应急救援机构(三级)、车间级应急救援机构、(二级)、公司级应急救援机构(一级)。

5.4.1 工段级(三级)

发生规模较小的火灾、泄漏事件,程度较轻, (略) 内部的局部环境,并靠企业的部分力量即可控制和解决的事件。

5.4.2 车间级(二级)

发生火灾、泄漏事件规模较大,程度较重,能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环境,必须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此类事故不会明显造成企业边界以外的影响,外部环境一般不会受到事故的直接影响。并靠企业的力量即可控制和解决的事故。

5.4.3 公司级(三级)

发生破坏企业周边环境整体环境情况的事故,并对周边造成较大的环境影响, (略) 级应急救援预案。

5.5 预警响应措施

当应急指挥机构收到事故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已发生的环境事件已经或可能影响其他区域时,进入预警状态;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急指挥机构领导根据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和事故大小进行分级预警。如突发事件较小或不紧急,公司内部能解决则发布内部预警信息;如突发事件较大或十分紧急,公司内部无法自行处理,则由应急救援办公室指定人员电话通知滨海区环 (略) 环保局并发布外报预警信息。

6 应急处置6.1 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因其他突发事件连带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污染环境的情况时,启动应急预案。

6.2 应急报告

6.2.1 内部报告

1)车间岗位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后首先报告车间领导;

2)二、三级事故,分厂厂长 (略) 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一般异常情况,则可以先由分厂进行控制, (略) 报告;

3)发生二、三级事故时,岗位人员应同时向应急指挥部机构领导报告。

6.2.2信息通报

1)发生一级事故,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寒亭区环保局等相关机构报告,并请求外部救援。(报告时应说明是 (略) 发生突发环境事故,表明事故类别,发生的具体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有多大,已经和那些单位警示、现在事态发展如何、已经采取 (略) 的联系方式)。

2)公司向有关部门报警后,应安排人员到门卫迎接和引导,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应急指挥人员协助救援。

6.2.4通报方式

通报方式以电话通知为主,联系方式见附件。

联系术语:山 (略) 出现**事故,请做好防范措施。

6.3 先期处置

1)转移、撤离或者疏散事故周围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处置;

2)指令应急救援队*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3)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4)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6.4 分级响应

6.4.1分级响应机制

1)一级、二级由车间应急小组响应;

2)三级由企业响应。

6.4.2响应程序

保持各部门、应急小组成员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相关专业人员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6.5 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依托专业队*,企业应急协调组负责配合专业队*完成应急监测任务。具体流程如下:

(1)接受应急监测任务。

(2)了解现场情况,确定应急监测方法,准备监测器材、试剂和防护用品,同时做好实验室分析的准备。

(3)实施现场监测,快速报告结果。

(4)进行初步综合分析,编写监测报告,提出跟踪监测和污染控制建议。

(5)实施跟踪监测,及时报告结果。

(6)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编写总结报告上报。

EQ \o\ac(○,1)1在实际发生事故时,根据污染物类型,可立即实施应急监测方案。监测的布点,可随着污染物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适时调整布点数量和检测频次。

EQ \o\ac(○,2)2应急监测应由应急保障组协助化验室负责对事故现场监测,查明污染物的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向扩散区域进行监测,确定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群众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控制保护措施。

EQ \o\ac(○,3)3应急监测结果应以电话、传真、监测快报等形式,由化验室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跟踪监测结果以监测简报形式在监测次日报送,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出具监测报告。

EQ \o\ac(○,4)4一般事件监测报告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安排应急保障组上报相关环保单位,较大及重特大事 (略) (略) 环保厅及相关政府机构。

2、应急监测布点

(1)布点原则

EQ \o\ac(○,1)1采样段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同时注重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和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合理布置参照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目的。

EQ \o\ac(○,2)2对被污染事故所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均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对地表水、地下水还应设置削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还需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2)布点频次

为了掌握事故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需要适时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应急监测全过程应在事发、事中和事后等不同阶段予以落实,其各个阶段的监测频次的确定,原则参见表6.5-1。

6.5-1应急监测频次确定原则明细表

事故类型

监测点位

应急监测频次

环境空气污染事故

事故发生地

事故发生后尽快进行监测,事故发生1小时内每15分钟取样进行监测,事故后4小时、10小时、24小时各监测一次。

事故发生地周围居民区等敏感区域

事故发生后尽快进行监测,事故发生1小时内每15分钟取样进行监测,事故后4小时、10小时、24小时各监测一次。

事故发生地下风向

4次/天或与事故发生地同频次(应急期间)

事故上风向对照点

3次/天(应急期间)

地表水环境污染事故

事故发生地河流(浞河)及其下游(主要考虑灌溉总渠)

初始加密(4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地下水污染事故

地下水事故发生地中心周围2km内水井

初始2次/天监测,第三天后,1次/周直至应急结束

地下水流经区域沿线水井

初始2次/天监测,第三天后,1次/周直至应急结束

地下水事故发生地对照点

1次/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

土壤污染事故

事故发生地受污染区域

2次/天监测(应急期间),视处置进展情况逐步降低频次

对照点

1次/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

3、应急监测人员安全防护

(1)应急监测,至少二人同行。

(2)进入事故现场进行采样监测,应经现场指挥/警戒人员许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

(3)进入易燃易爆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车辆应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应使用防爆的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监测,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使用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监测。

6.6 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1、氯气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氯气钢瓶储存库设有废气吸收装置,能暂时吸收泄露的氯气。

当现场人员发现氯气泄漏后,应立 (略) 应急指挥机构;并立即设置警戒线,撤离至安全区域,并及时通知厂区周围的风险受体,往泄露气体的上风向紧急疏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发生氯气储罐泄漏时,事故影响范围见表4.2-5。

4.2-5 氯气储罐泄漏后事故影响范围一览表(m

稳定度

时刻

min

U=1.0m/s

U=3.0m/s

伤害区域

健康影响区域

伤害区域

健康影响区域

B

10

<22.8

<600

<37.3

<1500

20

<22.8

<700

<37.3

<1900

30

<22.8

<700

<37.3

<1900

D

10

<59.2

<800

<83.1

<1600

20

<59.3

<1200

<83.1

<3000

30

<59.3

<1500

<83.1

<4200

E

10

<75.5

<700

<152.9

<1400

20

<75.6

<1200

<152.9

<2700

30

<75.6

<1500

<152.9

<3900

注:-- 表示不会出现

根据上述预测结果可知,泄漏事故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危害程度逐渐降低;近距离目标首先受到影响,且危害程度也大,在相同稳定条件下,风速越大,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大,危害程度随距离衰减;在相同风速条件下,稳定度越高,影响范围越大。具体分析如下:

1)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在小风(1.0m/s)时:

在各类稳定度(本次评价选取B、D、E)条件下,影响范围变大,致死半径变大。

在不同稳定度下,不同范围内出现伤害区域和健康影响区域,其中在D、E类稳定条件下伤害区域为最大75.6米,该范围内出现的较高浓度将对人致死;影响范围最大为1500米,该范围内出现的较高浓度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

2)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在有风(3.0m/s)时:

在各类稳定度(本次评价选取B、D、E)条件下,影响范围变大,致死半径变大。

在不同稳定度下,不同范围内出现伤害区域和健康影响区域,其中在D、E类稳定条件下伤害区域为最大152.9米,该范围内出现的较高浓度将对人致死;影响范围最大为4200米,该范围内出现的较高浓度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

综上所述,在最坏的情况下,影响范围为5km,所以事故状态下,人员的撤离范围为5000m,撤离时间为30min,所以确定了环境敏感目标的调查半径为5000m。

内部人员撤离疏散方案:

(1)值班人员或其它人员确认发生事故时,通知相关领导或部门有关人员。应急组织领导人员立即进入指定位置,组织疏散,应急领导成员应立即通知环保局等相关部门。

(2)疏导人员用最快的速度通知现场无关人员按疏散的方向和通道进行疏散。

(3)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如果遇到人员受伤,现场人员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公安指挥中心110,说明地点、基本情况以及联系电话。

(4)当有关部门(如公安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急领导人员应主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指挥权上交后,积极协助做好疏散抢救工作。

(5)如果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出现其它情况,现场疏散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现场领导的指示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疏散。

外部人员撤离疏散方案:

(1)企业应急协调组人员事先要和各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各学校负责人、各村庄负 (略) 负责人联系好,说明如果发生严重的氯气故后,要及时组织撤离。

(2)值班人员或其它人员确认发生事故时,通知相关领导或部门有关人员。应急组织领导人员立即进入指定位置,拉动警报器,应急领导成员应立即组织应急协调组成员联系各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各学校负责人、各村庄负 (略) 负责人。

(3)和相关负责人说明情况,立即组织撤离,撤离范围为5000米以外,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如果遇到人员受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公安指挥中心110,说明地点、基本情况以及联系电话。

2、厂区污水处理站废水进口水质、水量发生突变时应急处置措施

发现后当班人员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及夜班人员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与领导小组联系。

当班人员排查造成超标的原因(水质、水量变化),查明原因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立即组织化验班组对进水水质进行化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关闭排水阀门。

及时处理突发事故,并取水样化验COD、PH值,在达到排放标准及征得上级同意后排放。

企业附近的河流有围滩河,污水排放路线为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之后通过管网排入潍坊 (略) ,处理达标后排入围滩河,最终入海。企业离围滩河比较近,如发生事故,废水不能及时、全部收集,可能会对围滩河产生影响。

3、*烯腈储罐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上报车间领导,车间领导上报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同时车间领导人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种桶体进行检漏和维修,作好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疏散和撤离。

根据泄漏物性质,对泄漏物采取围堤堵截、覆盖收容的方法进行处理,防止事故蔓延,收集的泄漏物放在容器中等待处理。

对现场进行布点监测,对污染物进行追踪调查,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救援对策,并做好事故后处理。

4、车间管道、反应储罐发生故障应急处置措施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上报车间领导,车间领导上报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车间领导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抢险救援,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线检漏、维修、关闭阀门,停止作业,切断污染源,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检验。迅速布控监测,在第一时间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出具监测数据,针对污染物性质,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吸收、稀释、分解降低其浓度,控制事故蔓延,并作好事故后处理。

5、废气处理设施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工作人员发现废气处理设施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撤离并上报车间领导,车间领导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救援,应立即关闭作业,并申请车间停运整修。技术人员穿好防护服进行检修。

对地表水的风险影响分析:

项目废水经现有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废水经污水管网排入潍坊 (略) 处理,处理后就近排入围滩河。

企业废水纳污河流是围滩河,如果企业发生事故,废水不能及时全部收集,可能会对围滩河产生影响,如果进入围滩河的污染物较多,可能会影响下游的河流和农田。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由上表可知,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对大气环境影响范围主要为厂区下风向5000米范围内。

影响范围:

受到影响的村庄有:下风向5000米,没有村庄。

受到影响的单位有:普洛得邦、联兴碳素、绿霸化工、侨昌化学、中农联合化工、裕凯化工、可盛化学、盛兴化工、皓翔化工、润科化工、天福化学、科麦化工、沃尔特化学、通元化学、浩鑫化工、科赛基农化工、门捷化工、永吉化工、润丰化工、 (略) 。

6.7 信息发布

车间岗位人员发现泄漏、火灾事故后应首先报告车间主任,车间主任迅速联系应急指挥领导成员。

接到事故报告后,车间值班应急人员初步判定事故等级,若为二级事故,应立即通知应急救援总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安排人员通知 (略) 组织救援。

一般异常情况,则可以先由车间进行控制, (略) 报告,发生一级事故 (略) 内部力量无法控制时,事故相应升级,应急协调组应立即向公安消防大队等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公司向有关部门报警后,应安排人员到门卫迎接和引导,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

6.8 应急中止

符合下列条件,即满足应急中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彻底消除,无复发可能;

3)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4)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免受再次危害,确认可以终止应急行动。

7 后期处置7.1 应急终止后行动

1) 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企业(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关注区及人员事件危险已解除;

2) 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

净化;

3) 事件情况上报事项;

4) 需向事件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5) 事件原因、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6) 应急过程评价;

7) 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8)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

9) 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7.2 善后处置

各部门、分厂领导做好受灾人员的安臵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协助事发地点做好事件处理善后工作。

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人力资源部请保险机构组织在第一时间对事故造成损失进行评估、审核和确认,根据保险条例进行理赔。

7.3 调查评估

根据事件情况,指挥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或独立进行调查,独立调查应根据总指挥指令,在副总指挥的指挥下,组成由环保、安全、保卫、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和事故部门、分厂(车间)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在现场调查取证,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同时编写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包括:

1) 事故的基本情况;

2) 事故的应急处臵情况;

3) 事故损失和损耗;

4) 各应急救援队*工作情况和总结;

5) 事故遗留问题;

6) 对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

7.4 恢复重建

1) 以事故部门、分厂(车间)为主,生产部、环保部和安保部协助,

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清理泄漏物;

2) 重大事故,由专职消防队负责洗消工作;

3) 抢险排水及洗消污水的排放应经环保部的检测达到标准排放,以

防造成次生灾害;

4) (略) 统一组织,环保部、安保部、生产部、项目

部、工程部、设备动力部等共同参与。

8 应急保障8.1 经费及其他保障

公司财务部门设立应急设施、训练和救援专项资金,纳入年度安全预算计划,保证应急救援管理运行和应急处置中各项活动的开支。

8.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应急物资是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支撑。为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管理,提高物资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安全事故提供重要保障,根据“分工协作,统一调配,有备无患”的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包括自然灾害类、安全事故灾难类、应急抢险类及其它。

2、应急物资储备定额由财务部、行政部办公室、安环部等根据实际应急需要确定。

3、安全部负责落实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落实经费保障,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方式和数量,加强实物储备。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所有应急物资未获得组长批准不得擅自发放。公司后勤保障部门作好救援物资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应急救援器材和物资归后勤组仓库专人管理,并定期进行保养维护。

5、已消耗的应急物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调出物资的规格、数量、质量重新购置。

6、应急物资应当坚持公开、透明、节俭的原则,严格按照采购制度、程序和流程操作,做到谁采购、谁签字、谁负责。

7、采购部要加强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对管理混乱、冒领、挪用应急物资等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8.3 应急队*保障

(1)落实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应急救援队 (略) 组织落实,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和要求对救援组织人员进行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安排专人与寒亭区环保、消防、安监、医疗等专业救援部部门保持联络,确保事故扩大后的及时有效救援。

(3)公司定期组织救援队*进行学习和一训练,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提高救援队*的指挥和救援能力。掌握自救和互救措施,学习在危险环境中保护自己。

(4)公司积极建设应急队*保障机制,筹措经费为应急队*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通讯条件等,确保应急救援顺利实施。

(5)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应急队*和个人,由公司给予表彰奖励。

(6)未做好应急装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准备工作,贻误突发事件处置时机,致事态扩大影响恶劣的;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对事件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不服从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应给予处分。

8.4 通信与信息保障

1、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

2、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及相关人员必须保障全天24小时可联络状态。

3、救援有关的通讯联络部门和电话印发至各部门,一旦事故扩大,及时通知上级部门。

9 监督管理9.1 应急预案演练

9.1.1 演练方式

演练分为桌面演练、功能演练、综合演练三种。

9.1.2 演练组织

(1) (略) 领导组织,演练由演练总指挥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进行演练;处置方案由车间主任组织负责并任指挥。

(2)演练时的参演人员由参演人员、控制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组成。

(3)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的效果作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序,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划分为不适合项、整改项和改进项,分别进行纠正、整改、改进。

9.1.3 演练准备

(1)确定演练日期。

(2)编写演练方案。

(3)确定演练现场规则。

(4)指定评价人员。

(5)安排后助工作。

(6)准备和分发评价人员工作文件。

(7)培训评价人员。

(8)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

9.1.4 演练频次和范围

(1)车间部门演练(或训练)以报警、报告程序、现场应急处置、紧急疏散等熟悉应急响应和某项应急功能的单项演练,演练频次每年2次以上。

(2)公司级演练以多个应急小组之间或某些外部应急组织之间相互 (略) 级预案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综合演练,演练频次每年2次以上。

(3)政府有关部门的演练,公司积极组织参加。

9.1.5 演练评估总结

应急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 对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的不足项,指挥部应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应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限;

2) 对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3) 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不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要求必须纠正。

9.2 宣传培训

9.2.1 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培训

列队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堵源技术、抢运和清理消毒,以及现场急救等内容。

9.2.2 应急指挥人员和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

危险化学品性质、储存要求、灭火器的使用、应急报告程序、疏散程序、泄漏及其应急报警程序等内容。

9.2.3 企业员工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培训

9.2.3.1 报警

使应急人员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身边的工具最快最有效的报警,比如用手机、电话、寻呼、无线电、网络或其他方式报警。使应急人员熟悉发布紧急情况通告的方法,如使用警笛、警钟、电话或广播等。当事故发生后,为及时疏散事故现场的所有人员,应急队员应掌握如何在现场贴发警示标志。

9.2.3.2 疏散

为避免事故中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应培训足够的应急队员在紧急情况现场安全、有序的疏散被困人员或周围人员。对人员疏散的培训主要在应急演练中进行,通过演练还可以测试应急人员的疏散能力。

9.2.3.3 火灾应急培训

如上所述,由于火灾的易发性和多发性,对火灾应急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应急队员必须掌握必要的灭火技术以在着火初期迅速灭火,降低或减小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危险,掌握灭火装臵的识别、使用、保养、维修等基本技术。由于灭火主要是消防队员的职责,因此,火灾应急培训主要也是针对消防队员开展的。

9.2.3.3 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

针对危险品事故应急,应明确不同层次应急队员的培训要求。通过培训,使应急者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识别危险、评价事故危险性、采取正确措施以降低事故对人员、财产、环境的危害等。

9.2.4 外部公众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宣传

加强外部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调研帮助公众了解如何预防环境污染灾害的发生,以及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加强自救等内容。

9.3 责任与奖惩

应急结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事故责任人要受到处理和教育,有功人员要得到表彰,制定防范措施,对事故的污染影响进行监测,对事故受害者进行理赔,对事故的损失进行评估和汇总,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9.3.1 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 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臵任务,成绩显著的;

2) 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

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3) 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 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9.3.2 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造成的后果,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引发环境事件的;

2) 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准备义务的;

3) 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 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

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 盗窃、贪污、挪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 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7)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8) 其他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10 附则10.1 有关名词、术语

(1)环境事件

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2)环境应急

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3)突发环境事件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4)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

指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5)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6)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7)环境风险源

衡量是否构成环境风险源的重点是:发生事故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环境风险源的危险程度由所涉及的危险物质的特性(物质危险性和物质的量)、危险物质存在的安全状态、所处的周边环境状况三个要素决定。

(8)环境保护目标

指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9)应急预案

根据预测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环境危害的性质和程度,而制定的应急处理方案。

(10)应急准备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11)应急响应

指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2)应急救援

指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13)应急监测

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4)应急演习

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10.2应急预案备案

突发环 (略) 总经理批准后上报滨海区环保局备案。

10.3预案的维护和更新

本应急预案签署人:张言良

预案解释部门:山 (略) 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管理,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并在下列情况下要予以更新修订:

1、面临的环境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的;

2、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发生重大变化的;

3、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及报告机制、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保障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

4、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5、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重大调整的;

6、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

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重大修订的,修订工作参照环境应急预案制定步骤进行。对环境应急预案个别内容进行调整的,修订工作可适当简化。

10.4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批准发布生效日起实施。

11 附图与附件11.1附图

附图1:企业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企业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图

附图3:近距离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附图4:厂区平面布置图

附图5:企业厂区紧急疏散图

附图6:企业主要风险源位置图

附图7:企业雨排水管网图

附图8:企业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图

11.2附件

附件1:应急互助协议


附图1 企业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附图3 近距离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附图4 厂区平面布


附图5 厂区平面布置(卫星图)

附图6 厂区紧急疏散图

附图7 风险单元分布图


附图8 企业应雨水网图



附件1 应急互助协议






山东海利尔应急预案

山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山 (略)

二〇一七年一月


公司各部门: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加强管理,为确保公司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进行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并防止灾情和事态的发生或进一步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维护企业及周边社会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提高公司及各岗位人员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预防为主,自救结合,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制定了《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希望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各岗位人员学习,并认真贯彻落实执行。按照预案要求,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全员应急处置能力, (略) 财产不受损失。

山 (略)

批准人:

**日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情况说明页

项目名称

:

山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委托单位

山 (略)

法人代表

宋德明

项目负责人

闫守龙

项目参与人

王玉雷、刘春辉、胡晓东、魏长义、杨璐、徐鸿飞、黄学胜、姜述潭

董作民

签发

戴建中

地址: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

邮编:*


1 总则............................................................................................................................ 3

1.1 编制目的......................................................................................................... 3

1.2 编制依据......................................................................................................... 3

1.3 适用范围......................................................................................................... 5

1.6 工作原则......................................................................................................... 5

2 企业基本情况............................................................................................................ 6

2.1 企业基本概况................................................................................................. 6

2.2 地理位置......................................................................................................... 6

2.3 周边环境......................................................................................................... 9

2.3 主要产品情况............................................................................................... 10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11

3.1 风险源确定................................................................................................... 11

3.2 风险源确定................................................................................................... 12

3.3 危害后果预测............................................................................................... 12

4 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17

4.1 组织机构....................................................................................................... 17

4.2 指挥部职责................................................................................................... 18

4.3 应急抢险救援专业队*的职责................................................................... 18

5 预防与预警.............................................................................................................. 19

5.1 应急准备措施............................................................................................... 19

5.2 预警监测方案............................................................................................... 20

5.3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 20

5.4 预警分级指标............................................................................................... 20

5.5 预警响应措施............................................................................................... 21

6 应急处置.................................................................................................................. 21

6.1 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21

6.2 信息报告....................................................................................................... 22

7 后期处置.................................................................................................................. 30

7.1 应急终止后行动........................................................................................... 30

7.2 善后处置....................................................................................................... 31

7.3 调查评估....................................................................................................... 31

7.4 恢复重建....................................................................................................... 31

8 应急保障.................................................................................................................. 32

8.1 经费及其他保障.........................................................................................32

8.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32

8.3 应急队*保障............................................................................................... 33

8.4 通信与信息保障........................................................................................... 33

9 监督管理.................................................................................................................34

9.1 应急预案演练............................................................................................... 34

9.2 宣传培训....................................................................................................... 35

9.3 责任与奖惩................................................................................................... 36

10 附则.......................................................................................................................37

10.1 有关名词、术语................................................................................................37

10.2应急预案备案.............................................................................................39

10.3预案的维护和更新.....................................................................................39

10.4应急预案实施.............................................................................................40

11 附图与附件...........................................................................................................40

11.1附图.............................................................................................................40

11.2附件.............................................................................................................40


1 总则1.1 编制目的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有效应对山 (略) 范围内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防止灾情和事态的发生或进一步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维护企业及周边社会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含有相关的应急程序、守则及指引,是厂内各级员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行动指南。

1.2 编制依据

1.2.1 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法》(2007.11.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12.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05.01);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略) 令第591号);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第33号令);

(7)《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方法》(环保部令第17号);

(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发改委令2013第21号);

(9)《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

(10)《 (略)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11)《突发境事件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1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

(14)《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视划》(环发[2013]20号);

(15)《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9号);

(16)《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17)《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18)《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19)《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日修订);

(21)《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1.2.2 标准规范、技术指南及其他文件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2)《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5)272号);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GB20576-GB20602);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部令第34号**日);

(9)《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10)《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11)《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190-2013);

(12)《水体污染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运行管理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310-2010);

(1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14)《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14)。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山 (略) 范围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以及其他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臵和救援。

1.4 工作原则

在预案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发生火灾或机械事故时优先保护人的安全。作为岗位人员,救援人员必须做到处事不乱,应按预案要求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若不能消除和阻止事故扩大,应采取正常的逃生方法进行撤离,并迅速将险情上报,等待救援。

预案作为应急救援的计划方案,采取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的方针,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使之更符合救援要求。

1.5 事件分级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三级。

车间级:事故出现在企业的某个生产单元,影响局部地区,但限制在单独的生产区域内。

厂区级:事故限制在企业内的现场周边地区,影响相邻的生产单元。

厂外级:事故超出了企业的范围,临近企业受到影响,或者产生连锁反应,影响事故现场之外的周围地区。

2 企业基本情况2.1 企业基本概况

山 (略) 于**日注册成立,位于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注册资本5166万元,现有职工约280人,主要从事2-氯-5-氯*基吡啶、吡虫啉、啶虫脒等精细化工产品及农药的生产与开发。山 (略) 为海利尔 (略) (略) 。

海利尔 (略) 始建于1999年,属国家农药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各类新化工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了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公司现有固定资产过亿元,是一家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的大型化工生产企业,年销售额已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增长。

山 (略)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占地面积*m2

表2.1-1 企业基本信息汇总一览表

单位名称

山 (略)

单位地址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

企业类型

(略)

所在街道(镇)

临港工业园

法人代表

宋德明

所在社区(村)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36M

建厂日期

2007年

联系人及电话

闫守龙 *

最新改扩建日期

/

邮政编码

*

职工人数

280

企业规模

公司有9个品种

占地面积

*m2

所属行业

C2631化学农药制药

经度坐标

E119°4’35.98"

纬度坐标

N37°8’21.21"

历史事故

评估范围

整个厂区

2.2 自然环境概况

1、地形、地貌

(略) 地处华北台地中部,鲁中隆断区边缘和沂沭断裂带上。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有太古代的花岗片麻岩,古生代的石灰岩、沙岩及页岩,新生代的砂岩及粘土岩。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南部太古界、远古界变质岩区,地貌构成侵蚀丘陵区。中部新生界第三系玄武岩区,地貌成低山区。北部新生界第四系冲积平原区,地貌成山前平原区。地震烈度为7度,定为设防区,地耐力为15-30T/M2。

地层岩性: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黄土质粉质黏土、黏土层,厚度大于20m,未揭穿该层;各层岩性分述如下:

①黄土质粉质黏土(弱膨胀土):黄、黄褐色,硬塑,局部坚硬状。土质均匀性差,微含姜石及角砾,厚度8-13m,广布于地表,属II级普通土。

②黏土:棕黄、灰黄色,硬塑状。土质均匀性差,局部夹粉质黏土层,含少许角砾。厚度大于5m,未揭穿该层;属II级普通土。

地质构造及地震:城区范围地表为土层所覆,未见构造痕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2001年版)资料,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该工程所在区域为7度烈度区,该项目抗震建设标准应按国家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执行。

山 (略)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该地区地势平坦, (略) 道路均已建成,市政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捷。

2、河流水系

(1)地表水

(略) 区河流分潍河、白浪河和虞河三大水系,均依地势自南向北流入渤海莱州湾,多系季节性河流。

潍河:古称潍水,发源于莒县箕屋山,上游流经莒县、沂水、五莲,从五莲北 (略) ,流经诸城、高密、安丘、坊子、 (略) 区, (略) 下营镇入渤海莱州湾。干流全长246公里,支流143条,其中较大支流有潍汶河和渠河。潍河总流域面积6376平方公里,是潍坊的母亲河。流域中峡山 (略) 第一大水库。

白浪河: (略) (略) 城区的一条最为重要的河流,横穿昌潍大平原,白浪河的前身是潍坊老城的护城河,河水自南向 (略) 中心,把潍城和奎文两区分隔开来,将潍县劈为东、西两半。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上游 (略) 昌乐县打鼓山, (略) 坊子区、潍城区、奎文区和寒亭区,最后经寒亭区央子镇流入渤海莱州湾。全长127公里,其中城区段21.7公里。

虞河:虞河发源于灵山,全长80公里, (略) 区的三条河流之一 ,虞河 (略) 区南北的一条河流,全长12.7公里。是潍坊城区主要的污水排放干道之一。

厂区内雨污分流,初期雨水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污水厂处理,后期雨水通过厂内雨水管道排入雨水管网。

项目废水经现有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废水经污水管网排入潍坊 (略) 处理,处理后就近排入围滩河。

(2)地下水

(略) 地下水含水层相互迭置,岩性变化复杂,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松岩层孔隙水,其性质多为潜水和微承压水,透水性强,含水层厚度一般为6.5~30米,平均为13.5米。近年来,因受天气干旱、降水量少以及工业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该区地下水补给源:上部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其次是基岩裂隙水顺层径流补给。下部灰岩裂隙溶水的补给:一是上游区的迳流补给,二是上层潜水补给,三是构造裂隙水补给。含水层倾伏于第四系覆盖层及第三层玄武层岩以下,成为一个单斜储水构造,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地下水流向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由南向北流,局部由两河分水岭分别向两侧径流。

本项目建设场地土层稳定,地质状况良好。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其补给源主要以大气降雨为主,水位随降雨量多少而升降明显,地下水流向为由南向北偏东,地下水位属贫水区。

2.2 地理位置

山 (略)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该 (略) 总体规划,基础配套设施齐全,交通运输、通讯便利,适宜此项目建设。该地为工业用地,生产辅助设施配套条件好,水、电、交通配套条件良好,便于建成后的工艺协作和生产管理, (略) 人力物的投入。

2.3 周边环境

(略) 环境功能区划,企业所在地环境空气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声环境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地表水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区,地下水属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区。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山 (略) (略) 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路北首, (略) 环保局发布的2016年10月份“滨海东子站”点位环境空气质量数据:

3.1-2 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单位mg/m3

内容

SO2

NO2

PM10

PM2.5

现状值

0.025

0.042

0.091

0.059

标准值

0.15

0.08

0.15

0.075

由上表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表1二级标准,说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受纳水域为围滩河流域,根据山东 (略) **号检测可知:

3.1-3 地表水水质现状单位mg/L,无量纲

内容

总氮

COD

NH3-N

BOD5

现状值

5.52

145

1.33

45.6

标准值

1

40

2.0

10

由上表可知,地表水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引用《山 (略) 2000吨/年新型*氧基*烯酸酯类杀菌剂及3500吨/年新烟碱类杀虫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可知:本项目所在地区地下水主要水质监测指标均不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要求。

4、声环境质量现状

引用《山 (略) 2000吨/年新型*氧基*烯酸酯类杀菌剂及3500吨/年新烟碱类杀虫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可知:该项目所在地区的声环境较好,昼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均不超标,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昼间65dB(A)),夜间55dB(A))标准。

2.4 主要产品情况

企业现有产品(9个产品)详情见表2.4-1。

2.4-1 公司产品情况一览表

产品(9个产品)

序号

产品名称

年产量(t/a)

规格

1

2-氯-5-氯*基吡啶

2500

企标

2

吡虫啉

2500

企标

3

啶虫脒

1200

企标

4

嘧菌酯

1000

企标

5

吡唑醚菌酯

1000

企标

6

噻虫胺

1000

企标

7

噻虫嗪

2000

企标

8

呋虫胺

500

企标

9

三嗪

1300

企标

2.5 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2.5-1项目原材料消耗一览表

原料

用量t/a

包装方式

存储数量

环戊二烯

1078.75

桶装

30

*烯醛

1961.8

桶装

10

*烯腈

1928.125

储罐

20

氯苯

143.8

储罐

20

催化剂1

12.5

桶装

5

催化剂2

12.5

桶装

5

叔*酯

67.125

储罐

5

DMF

1405.3

储罐

30

氯气

1820.125

钢瓶

20

三光气

2531.8

袋装

20

*苯

542.9

储罐

20

碳酸钠

482.925

袋装

10

氢氧化钠

694.425

袋装

10

咪唑烷

1439.825

袋装

30

*醇

915.275

储罐

50

二氯*烷

967.55

储罐

10

白炭黑

25

袋装

5

轻钙

25

袋装

5

一*胺

408.372

瓶装

5

N-氰基亚胺酸*酯

682.8

桶装

10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3.1 风险源确定

综合考虑厂区内各建/构筑物的功能、体型、造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路网、绿化带的位置,按照环境风险单元划分要求,公司内主要固定风险源有:生产装置区(各生产车间)、仓储区(危险品仓库、储罐区以及储罐区装卸平台)、环保设施区(含污水处理站、焚烧炉、危废暂存库);移动风险源主要为进出厂区装卸各类物料的运输车辆。

3.1.1 生产装置区

(略) 的各生产车间,包括1车间、2车间、3车间。

3.1-1 生产装置区主要环境风险单元一览表

序号

风险源

风险

1

液碱储罐

泄漏、灼伤

2

一*胺通气管道

泄漏、火灾、爆炸

3

有机溶剂上料区

泄漏、火灾、爆炸

4

双氧水储罐

泄漏、腐蚀

3.1.2 仓储区

仓储区主要位于厂区西侧及厂区101车间北侧储罐区。

3.1-2 仓储区主要环境风险单元一览表

序号

风险源

储存位置

风险物质

风险

1

*烯腈储罐

西罐区

*烯腈

泄漏、中毒、火灾

*苯储罐

东罐区

*苯

泄漏、火灾、爆炸

氯苯储罐

东罐区

氯苯

泄漏、火灾、爆炸

DMF储罐

东罐区

DMF

泄漏、火灾

二氯*烷储罐

东罐区

二氯*烷

泄漏、火灾、爆炸

*醇储罐

东罐区

*醇

泄漏、火灾、爆炸

液氨储罐

冷冻机房

液氨

泄露

天然气

锅炉房

天然气

泄露、火灾、爆炸

2

危险品库

厂区西侧

*烯醛

泄漏、中毒、火灾

液氯

泄漏、中毒

固光

泄漏、中毒

一*胺

泄漏、腐蚀

3.1.3 环保设施区

环保设施区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中心以及危废暂存库。

3.1-3 环保设施区主要环境风险单元一览表

序号

风险源

位置

风险物质

风险

1

污水处理站

厂区西北角

废水

废水不达标外排

2

危废暂存库

厂区东北角

高盐废水

污染水体

3

活性炭

火灾

4

裂解残渣

污染水体、火灾

5

排气筒

1#、3#车间北侧

废气

废气未处理外排

6

排气筒

烘干房北侧

废气

废气未处理外排

7

排气筒

焚烧炉排气筒

废气

废气未处理外排

3.2 危害后果预测

3.3-1 突发环境事件一览表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发生概率

对环境的影响情况

管道、液体桶、槽车等损坏小型泄漏事故

偶尔发生

物料泄漏、气体扩散

管线、液体桶、储罐等破裂泄漏事故

很少发生

物料泄漏甚至喷溅、气体扩散

管线、阀门、液体桶、储罐等严重泄漏事故

极少发生

物料大量泄漏、气体扩散至厂界

储罐、物料桶等出现重大泄漏、爆炸事故

极少发生

物料大量泄漏、气体远距离扩散

重大自然灾害引起事故

很难发生

物料大量泄漏、气体大范围扩散

3.2.1 大气环境风险分析

泄漏事故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泄漏事故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危害程度逐渐降低;近距离目标首先受到影响,且危害程度也大,在相同稳定条件下,风速越大,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大,危害程度随距离衰减;在相同风速条件下,稳定度越高,影响范围越大,危害程度较小。

3.2.2 地表水环境风险分析

企业附近的河流有围滩河,污水排放路线为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之后通过管网排入潍坊 (略) ,处理达标后排入围滩河,最终入海。企业离围滩河比较近,如发生事故,废水不能及时、全部收集,可能会对围滩河产生影响。

3.3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本次评估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企业现有的应急设施、处置能力以及员工的综合应急能力进行可靠性、完备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分析论证和评估,找出差距、问题,提出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3.3.1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3.3-1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表

序号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落实情况

1

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制度是否建立,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的责任人或责任机构是否明确,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是否落实

企业建立了适合于自身运营特点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应急措施制度,定期评价环境风险;岗位全部明确责任人;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有效落实。

2

环评及批复文件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要求是否落实

全部按照要求落实。

3

是否经常对职工开展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

定期开展环保专项培训。

4

是否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并有效执行

在三废管理制度中明确了相应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的流程,能够有效执行。

3.3-2 环评批复与企业措施一览表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主要内容

实际建设(安装)情况

1

导热油炉尽快完成“煤改气”改造,确保废气达标排放;废弃原焚烧炉,新建一套焚烧装置,采用“热解气化+二次燃烧+废液燃烧”工艺。

已完成“煤改气”,新上一套焚烧装置

2

加强装置区及储存区挥发性气体无组织排放控制,对各反应釜加料口上方设施集气罩、对离心机采用密闭设置、对真空泵 水箱进行密封、将以上收集的废气接入车间废气总管,送入焚烧炉处理后排放。

已完善

3

项目废水应实行雨污分流、污污分流的原则。高浓低盐有机废水送入焚烧炉焚烧;高盐有机废水送入MVR蒸发装置除盐;低浓低盐废水与真空泵废水、地面冲洗废水、设备冲洗废水、生活废水、软化站废水和循环冷却废水全部送入厂区污水站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水质要求后“一企一管”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初期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切换阀门将初期雨水排放至应急水池,然后将处理雨水同污水一同经污水站处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园区污水处理厂

4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对产生的抽滤、离心或过滤废渣、蒸馏残渣、废催化剂、飞灰、焚烧炉炉底废渣、废盐、污泥等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加强各类危险废物储存、运输和处置的全过程管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危险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建设危险废物暂存库,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运行。

签订了危废协议。

5

落实装置区、罐区、排污管线、事故水池、污水处理设施、危废暂存场等场所的防渗措施,防止对周围地下水造成影响。

已做好防渗措施。

6

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监测计划。

已落实。

7

该项目投产后,全厂污染物排放量 (略) 环保局《 (略) 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确认书》对该项目的总量确认书中认定的范围内。

在范围内。

3.3.2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3.3-3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表

序号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落实情况

1

是否在废气排放口、废水、雨水和清洁下水排放口对可能排出的环境风险物质,按照物质特性、危害,设置监视、控制措施,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

设有监控、在线监测和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

2

是否采取防止事故排水、污染物等扩散、排出厂界的措施,包括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水系统防控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等,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

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水系统防控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

3

涉及毒性气体的,是否设置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是否已布置生产区域或厂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是否有提醒周边公众紧急疏散的措施和手段等,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

已安装。

3.3.3 环境应急资源

3.3-4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表

序号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落实情况

1

是否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包括应急监测)

已配备。

2

是否已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

已设置。

3

是否与其他组织或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

(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救援队*等情况)

已签订。


3.3.4 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整改内容

针对上述排查的每一项差距和隐患,根据其危害性、紧迫性和治理时间的长短,提出需要完成整改的期限,分别按短期(3个月以内)、中期(3-6个月)和长期(6个月以上)给出需要整改的项目表,需要整改的项目表见表3.3-5。

3.3-5 需要整改的项目

序号

存在的问题

整改措施

整改期限

1

罐区装卸区导排系统没有建立。

建议对其进行检修与维护。

短期

2

危废库内部导排系统不完善。

建议建立健全的内部导排系统。

中期

3

危险品库未建立围堰。

建议危险品库建立围堰

中期

4

(略) 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物资。

完善应急物资及装备,并定期检查应急资源

长期

5

开展安全生产动员大会和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题培训,形式有专家领导的外部培训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的力度,并定期请专家来指导

长期

4 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4.1 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负责公司内的突发性环境事件救援的统一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安全部总调度室。指挥部设总指挥长, (略) 总经理担任,下设专业救援组,有生产保障组、现场处置组、应急协调组、警戒疏散/后勤保障组、紧急救护组,并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合作。

4.1-1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4.2 指挥部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负责本公司“预案”的制定、修订。

3、组建应急救援队*(兼职)并组织实施演练。

4、监督做好重大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

5、发生事件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6、组织指挥救援队*实施救援行动。

7、向上级和友邻队*通报事件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求救请求。

8、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工作。

9、负责保护环境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0、组织事件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11、负责应急物资的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

12、处理好事故善后工作,主要 (略) 的稳定等。

4.3 应急抢险救援专业队*的职责

4.3-1 应急抢险救援队*职责

序号

应急分组

职责

主要负责人

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负责研究建立和完善本企业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实施与评估等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全局应急处理物资、人员、后勤、车辆等应急保障资源的组织,调配和准备工作;负责与现场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现场应急处理情况;负责与当地应急处理机构(公安消防、急救中心、医疗单位、环保等部门)的沟通;保证受灾人员和救援人员及时得到治疗或医疗监护;负责向其他单位请求支援;负责组织实施重大事件的现场恢复,事故和损失的调查和处理。

董作民

*

2

化验监测组

负责废水、废气排放的监测工作。

张乐森*

3

工艺控制组

负责从工艺方面对事故采取控制措施,并配合工程抢险组实施堵源工作。

李桂艳*

4

物资保障组

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工作。

杨璐*

5

工程抢险组

负责现场的应急电源、照明的安装、供送,并在工程抢险组的配合下实施堵源工作。

王玉雷*

6

医疗救护组

负责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并负责将受伤人员现场抢 (略) 进行治疗。

刘春辉*

7

现场警戒组

负责现场治安、交通管制、设立警戒及人员的疏散工作。

李军*

5 预防与预警5.1 应急准备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应急救援的内容有所不同,同一类事故造成的危害有大有小,企业对其的控制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救援预案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后更能符合实际需要,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应该对事故进行分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照分级标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共四级。对于一般性的突发环境事件,结合企业现状分为三级:预警、企业应急、社会应急,以充分体现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下对各个应急响应水平的划分进行具体介绍。

5.1.1 预警(三级)

发生火灾、泄漏事件,规模较小,程度较轻, (略) 的局部环境安全,并靠公司的部分力量即可控制和解决的事件属于预警响应水平;预警信息由事故岗位、工段向分厂应急组织汇报。

5.1.2 企业应急(二级)

发生火灾、泄漏事件规模较大,程度较重,能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环境安全,必须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此类事故不会明显造成企业边界以外的后果,外部环境一般不会受到事故的直接影响。并靠企业的力量即可控制和解决的事故属于企业响应水平; (略) 应急组织汇报。

5.1.3 社会应急(一级)

发生破坏企业整体环境安全的事故或发生(很可能)造成企业外部环境影响的应急响应水平,要求启动企业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由政府等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控制事故; (略) 向社会应急组织汇报。

5.2 预警监测方案

5.2.1 日常监测

(略) 下风向厂界进行监测,如果发现出现异常(如小型泄漏造成大气污染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将事故的发生消灭在初始阶段。

5.2.2 预警监测

公司内部建设有完善的预警监测网络,车间内部各岗位均有可燃气体探头,涉及有毒气体的岗位设有有毒气体检测仪,关键岗位配备视频监控并纳入自控系统, (略) 的视频监控网络,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前能够及时预警。

5.3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

企业建立了适合于自身运营特点的内部《环境评价体系》,专项定期评价环境风险,所有风险全部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重大风险经总经理签发确认,保障整改措施有效落实。

5.4 预警分级指标

(略) 各应急队*和应急资源,保障紧急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根据事件的规模、影响范围、需调用的应急物资数量等,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三级,相应救援机构也分为三级:工段级应急救援机构(三级)、车间级应急救援机构、(二级)、公司级应急救援机构(一级)。

5.4.1 工段级(三级)

发生规模较小的火灾、泄漏事件,程度较轻, (略) 内部的局部环境,并靠企业的部分力量即可控制和解决的事件。

5.4.2 车间级(二级)

发生火灾、泄漏事件规模较大,程度较重,能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环境,必须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此类事故不会明显造成企业边界以外的影响,外部环境一般不会受到事故的直接影响。并靠企业的力量即可控制和解决的事故。

5.4.3 公司级(三级)

发生破坏企业周边环境整体环境情况的事故,并对周边造成较大的环境影响, (略) 级应急救援预案。

5.5 预警响应措施

当应急指挥机构收到事故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已发生的环境事件已经或可能影响其他区域时,进入预警状态;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急指挥机构领导根据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和事故大小进行分级预警。如突发事件较小或不紧急,公司内部能解决则发布内部预警信息;如突发事件较大或十分紧急,公司内部无法自行处理,则由应急救援办公室指定人员电话通知滨海区环 (略) 环保局并发布外报预警信息。

6 应急处置6.1 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因其他突发事件连带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污染环境的情况时,启动应急预案。

6.2 应急报告

6.2.1 内部报告

1)车间岗位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后首先报告车间领导;

2)二、三级事故,分厂厂长 (略) 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一般异常情况,则可以先由分厂进行控制, (略) 报告;

3)发生二、三级事故时,岗位人员应同时向应急指挥部机构领导报告。

6.2.2信息通报

1)发生一级事故,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寒亭区环保局等相关机构报告,并请求外部救援。(报告时应说明是 (略) 发生突发环境事故,表明事故类别,发生的具体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有多大,已经和那些单位警示、现在事态发展如何、已经采取 (略) 的联系方式)。

2)公司向有关部门报警后,应安排人员到门卫迎接和引导,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应急指挥人员协助救援。

6.2.4通报方式

通报方式以电话通知为主,联系方式见附件。

联系术语:山 (略) 出现**事故,请做好防范措施。

6.3 先期处置

1)转移、撤离或者疏散事故周围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处置;

2)指令应急救援队*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3)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4)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6.4 分级响应

6.4.1分级响应机制

1)一级、二级由车间应急小组响应;

2)三级由企业响应。

6.4.2响应程序

保持各部门、应急小组成员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相关专业人员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6.5 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依托专业队*,企业应急协调组负责配合专业队*完成应急监测任务。具体流程如下:

(1)接受应急监测任务。

(2)了解现场情况,确定应急监测方法,准备监测器材、试剂和防护用品,同时做好实验室分析的准备。

(3)实施现场监测,快速报告结果。

(4)进行初步综合分析,编写监测报告,提出跟踪监测和污染控制建议。

(5)实施跟踪监测,及时报告结果。

(6)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编写总结报告上报。

EQ \o\ac(○,1)1在实际发生事故时,根据污染物类型,可立即实施应急监测方案。监测的布点,可随着污染物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适时调整布点数量和检测频次。

EQ \o\ac(○,2)2应急监测应由应急保障组协助化验室负责对事故现场监测,查明污染物的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向扩散区域进行监测,确定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群众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控制保护措施。

EQ \o\ac(○,3)3应急监测结果应以电话、传真、监测快报等形式,由化验室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跟踪监测结果以监测简报形式在监测次日报送,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出具监测报告。

EQ \o\ac(○,4)4一般事件监测报告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安排应急保障组上报相关环保单位,较大及重特大事 (略) (略) 环保厅及相关政府机构。

2、应急监测布点

(1)布点原则

EQ \o\ac(○,1)1采样段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同时注重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和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合理布置参照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目的。

EQ \o\ac(○,2)2对被污染事故所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均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对地表水、地下水还应设置削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还需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2)布点频次

为了掌握事故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需要适时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应急监测全过程应在事发、事中和事后等不同阶段予以落实,其各个阶段的监测频次的确定,原则参见表6.5-1。

6.5-1应急监测频次确定原则明细表

事故类型

监测点位

应急监测频次

环境空气污染事故

事故发生地

事故发生后尽快进行监测,事故发生1小时内每15分钟取样进行监测,事故后4小时、10小时、24小时各监测一次。

事故发生地周围居民区等敏感区域

事故发生后尽快进行监测,事故发生1小时内每15分钟取样进行监测,事故后4小时、10小时、24小时各监测一次。

事故发生地下风向

4次/天或与事故发生地同频次(应急期间)

事故上风向对照点

3次/天(应急期间)

地表水环境污染事故

事故发生地河流(浞河)及其下游(主要考虑灌溉总渠)

初始加密(4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地下水污染事故

地下水事故发生地中心周围2km内水井

初始2次/天监测,第三天后,1次/周直至应急结束

地下水流经区域沿线水井

初始2次/天监测,第三天后,1次/周直至应急结束

地下水事故发生地对照点

1次/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

土壤污染事故

事故发生地受污染区域

2次/天监测(应急期间),视处置进展情况逐步降低频次

对照点

1次/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

3、应急监测人员安全防护

(1)应急监测,至少二人同行。

(2)进入事故现场进行采样监测,应经现场指挥/警戒人员许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

(3)进入易燃易爆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车辆应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应使用防爆的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监测,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使用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监测。

6.6 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1、氯气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氯气钢瓶储存库设有废气吸收装置,能暂时吸收泄露的氯气。

当现场人员发现氯气泄漏后,应立 (略) 应急指挥机构;并立即设置警戒线,撤离至安全区域,并及时通知厂区周围的风险受体,往泄露气体的上风向紧急疏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发生氯气储罐泄漏时,事故影响范围见表4.2-5。

4.2-5 氯气储罐泄漏后事故影响范围一览表(m

稳定度

时刻

min

U=1.0m/s

U=3.0m/s

伤害区域

健康影响区域

伤害区域

健康影响区域

B

10

<22.8

<600

<37.3

<1500

20

<22.8

<700

<37.3

<1900

30

<22.8

<700

<37.3

<1900

D

10

<59.2

<800

<83.1

<1600

20

<59.3

<1200

<83.1

<3000

30

<59.3

<1500

<83.1

<4200

E

10

<75.5

<700

<152.9

<1400

20

<75.6

<1200

<152.9

<2700

30

<75.6

<1500

<152.9

<3900

注:-- 表示不会出现

根据上述预测结果可知,泄漏事故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危害程度逐渐降低;近距离目标首先受到影响,且危害程度也大,在相同稳定条件下,风速越大,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大,危害程度随距离衰减;在相同风速条件下,稳定度越高,影响范围越大。具体分析如下:

1)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在小风(1.0m/s)时:

在各类稳定度(本次评价选取B、D、E)条件下,影响范围变大,致死半径变大。

在不同稳定度下,不同范围内出现伤害区域和健康影响区域,其中在D、E类稳定条件下伤害区域为最大75.6米,该范围内出现的较高浓度将对人致死;影响范围最大为1500米,该范围内出现的较高浓度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

2)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在有风(3.0m/s)时:

在各类稳定度(本次评价选取B、D、E)条件下,影响范围变大,致死半径变大。

在不同稳定度下,不同范围内出现伤害区域和健康影响区域,其中在D、E类稳定条件下伤害区域为最大152.9米,该范围内出现的较高浓度将对人致死;影响范围最大为4200米,该范围内出现的较高浓度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

综上所述,在最坏的情况下,影响范围为5km,所以事故状态下,人员的撤离范围为5000m,撤离时间为30min,所以确定了环境敏感目标的调查半径为5000m。

内部人员撤离疏散方案:

(1)值班人员或其它人员确认发生事故时,通知相关领导或部门有关人员。应急组织领导人员立即进入指定位置,组织疏散,应急领导成员应立即通知环保局等相关部门。

(2)疏导人员用最快的速度通知现场无关人员按疏散的方向和通道进行疏散。

(3)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如果遇到人员受伤,现场人员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公安指挥中心110,说明地点、基本情况以及联系电话。

(4)当有关部门(如公安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急领导人员应主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指挥权上交后,积极协助做好疏散抢救工作。

(5)如果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出现其它情况,现场疏散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现场领导的指示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疏散。

外部人员撤离疏散方案:

(1)企业应急协调组人员事先要和各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各学校负责人、各村庄负 (略) 负责人联系好,说明如果发生严重的氯气故后,要及时组织撤离。

(2)值班人员或其它人员确认发生事故时,通知相关领导或部门有关人员。应急组织领导人员立即进入指定位置,拉动警报器,应急领导成员应立即组织应急协调组成员联系各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各学校负责人、各村庄负 (略) 负责人。

(3)和相关负责人说明情况,立即组织撤离,撤离范围为5000米以外,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如果遇到人员受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公安指挥中心110,说明地点、基本情况以及联系电话。

2、厂区污水处理站废水进口水质、水量发生突变时应急处置措施

发现后当班人员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及夜班人员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与领导小组联系。

当班人员排查造成超标的原因(水质、水量变化),查明原因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立即组织化验班组对进水水质进行化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关闭排水阀门。

及时处理突发事故,并取水样化验COD、PH值,在达到排放标准及征得上级同意后排放。

企业附近的河流有围滩河,污水排放路线为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之后通过管网排入潍坊 (略) ,处理达标后排入围滩河,最终入海。企业离围滩河比较近,如发生事故,废水不能及时、全部收集,可能会对围滩河产生影响。

3、*烯腈储罐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上报车间领导,车间领导上报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同时车间领导人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种桶体进行检漏和维修,作好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疏散和撤离。

根据泄漏物性质,对泄漏物采取围堤堵截、覆盖收容的方法进行处理,防止事故蔓延,收集的泄漏物放在容器中等待处理。

对现场进行布点监测,对污染物进行追踪调查,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救援对策,并做好事故后处理。

4、车间管道、反应储罐发生故障应急处置措施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上报车间领导,车间领导上报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车间领导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抢险救援,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线检漏、维修、关闭阀门,停止作业,切断污染源,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检验。迅速布控监测,在第一时间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出具监测数据,针对污染物性质,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吸收、稀释、分解降低其浓度,控制事故蔓延,并作好事故后处理。

5、废气处理设施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工作人员发现废气处理设施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撤离并上报车间领导,车间领导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救援,应立即关闭作业,并申请车间停运整修。技术人员穿好防护服进行检修。

对地表水的风险影响分析:

项目废水经现有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废水经污水管网排入潍坊 (略) 处理,处理后就近排入围滩河。

企业废水纳污河流是围滩河,如果企业发生事故,废水不能及时全部收集,可能会对围滩河产生影响,如果进入围滩河的污染物较多,可能会影响下游的河流和农田。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由上表可知,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对大气环境影响范围主要为厂区下风向5000米范围内。

影响范围:

受到影响的村庄有:下风向5000米,没有村庄。

受到影响的单位有:普洛得邦、联兴碳素、绿霸化工、侨昌化学、中农联合化工、裕凯化工、可盛化学、盛兴化工、皓翔化工、润科化工、天福化学、科麦化工、沃尔特化学、通元化学、浩鑫化工、科赛基农化工、门捷化工、永吉化工、润丰化工、 (略) 。

6.7 信息发布

车间岗位人员发现泄漏、火灾事故后应首先报告车间主任,车间主任迅速联系应急指挥领导成员。

接到事故报告后,车间值班应急人员初步判定事故等级,若为二级事故,应立即通知应急救援总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安排人员通知 (略) 组织救援。

一般异常情况,则可以先由车间进行控制, (略) 报告,发生一级事故 (略) 内部力量无法控制时,事故相应升级,应急协调组应立即向公安消防大队等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公司向有关部门报警后,应安排人员到门卫迎接和引导,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

6.8 应急中止

符合下列条件,即满足应急中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彻底消除,无复发可能;

3)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4)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免受再次危害,确认可以终止应急行动。

7 后期处置7.1 应急终止后行动

1) 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企业(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关注区及人员事件危险已解除;

2) 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

净化;

3) 事件情况上报事项;

4) 需向事件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5) 事件原因、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6) 应急过程评价;

7) 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8)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

9) 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7.2 善后处置

各部门、分厂领导做好受灾人员的安臵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协助事发地点做好事件处理善后工作。

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人力资源部请保险机构组织在第一时间对事故造成损失进行评估、审核和确认,根据保险条例进行理赔。

7.3 调查评估

根据事件情况,指挥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或独立进行调查,独立调查应根据总指挥指令,在副总指挥的指挥下,组成由环保、安全、保卫、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和事故部门、分厂(车间)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在现场调查取证,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同时编写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包括:

1) 事故的基本情况;

2) 事故的应急处臵情况;

3) 事故损失和损耗;

4) 各应急救援队*工作情况和总结;

5) 事故遗留问题;

6) 对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

7.4 恢复重建

1) 以事故部门、分厂(车间)为主,生产部、环保部和安保部协助,

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清理泄漏物;

2) 重大事故,由专职消防队负责洗消工作;

3) 抢险排水及洗消污水的排放应经环保部的检测达到标准排放,以

防造成次生灾害;

4) (略) 统一组织,环保部、安保部、生产部、项目

部、工程部、设备动力部等共同参与。

8 应急保障8.1 经费及其他保障

公司财务部门设立应急设施、训练和救援专项资金,纳入年度安全预算计划,保证应急救援管理运行和应急处置中各项活动的开支。

8.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应急物资是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支撑。为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管理,提高物资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安全事故提供重要保障,根据“分工协作,统一调配,有备无患”的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包括自然灾害类、安全事故灾难类、应急抢险类及其它。

2、应急物资储备定额由财务部、行政部办公室、安环部等根据实际应急需要确定。

3、安全部负责落实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落实经费保障,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方式和数量,加强实物储备。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所有应急物资未获得组长批准不得擅自发放。公司后勤保障部门作好救援物资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应急救援器材和物资归后勤组仓库专人管理,并定期进行保养维护。

5、已消耗的应急物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调出物资的规格、数量、质量重新购置。

6、应急物资应当坚持公开、透明、节俭的原则,严格按照采购制度、程序和流程操作,做到谁采购、谁签字、谁负责。

7、采购部要加强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对管理混乱、冒领、挪用应急物资等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8.3 应急队*保障

(1)落实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应急救援队 (略) 组织落实,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和要求对救援组织人员进行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安排专人与寒亭区环保、消防、安监、医疗等专业救援部部门保持联络,确保事故扩大后的及时有效救援。

(3)公司定期组织救援队*进行学习和一训练,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提高救援队*的指挥和救援能力。掌握自救和互救措施,学习在危险环境中保护自己。

(4)公司积极建设应急队*保障机制,筹措经费为应急队*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通讯条件等,确保应急救援顺利实施。

(5)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应急队*和个人,由公司给予表彰奖励。

(6)未做好应急装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准备工作,贻误突发事件处置时机,致事态扩大影响恶劣的;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对事件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不服从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应给予处分。

8.4 通信与信息保障

1、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

2、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及相关人员必须保障全天24小时可联络状态。

3、救援有关的通讯联络部门和电话印发至各部门,一旦事故扩大,及时通知上级部门。

9 监督管理9.1 应急预案演练

9.1.1 演练方式

演练分为桌面演练、功能演练、综合演练三种。

9.1.2 演练组织

(1) (略) 领导组织,演练由演练总指挥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进行演练;处置方案由车间主任组织负责并任指挥。

(2)演练时的参演人员由参演人员、控制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组成。

(3)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的效果作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序,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划分为不适合项、整改项和改进项,分别进行纠正、整改、改进。

9.1.3 演练准备

(1)确定演练日期。

(2)编写演练方案。

(3)确定演练现场规则。

(4)指定评价人员。

(5)安排后助工作。

(6)准备和分发评价人员工作文件。

(7)培训评价人员。

(8)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

9.1.4 演练频次和范围

(1)车间部门演练(或训练)以报警、报告程序、现场应急处置、紧急疏散等熟悉应急响应和某项应急功能的单项演练,演练频次每年2次以上。

(2)公司级演练以多个应急小组之间或某些外部应急组织之间相互 (略) 级预案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综合演练,演练频次每年2次以上。

(3)政府有关部门的演练,公司积极组织参加。

9.1.5 演练评估总结

应急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 对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的不足项,指挥部应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应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限;

2) 对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3) 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不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要求必须纠正。

9.2 宣传培训

9.2.1 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培训

列队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堵源技术、抢运和清理消毒,以及现场急救等内容。

9.2.2 应急指挥人员和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

危险化学品性质、储存要求、灭火器的使用、应急报告程序、疏散程序、泄漏及其应急报警程序等内容。

9.2.3 企业员工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培训

9.2.3.1 报警

使应急人员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身边的工具最快最有效的报警,比如用手机、电话、寻呼、无线电、网络或其他方式报警。使应急人员熟悉发布紧急情况通告的方法,如使用警笛、警钟、电话或广播等。当事故发生后,为及时疏散事故现场的所有人员,应急队员应掌握如何在现场贴发警示标志。

9.2.3.2 疏散

为避免事故中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应培训足够的应急队员在紧急情况现场安全、有序的疏散被困人员或周围人员。对人员疏散的培训主要在应急演练中进行,通过演练还可以测试应急人员的疏散能力。

9.2.3.3 火灾应急培训

如上所述,由于火灾的易发性和多发性,对火灾应急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应急队员必须掌握必要的灭火技术以在着火初期迅速灭火,降低或减小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危险,掌握灭火装臵的识别、使用、保养、维修等基本技术。由于灭火主要是消防队员的职责,因此,火灾应急培训主要也是针对消防队员开展的。

9.2.3.3 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

针对危险品事故应急,应明确不同层次应急队员的培训要求。通过培训,使应急者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识别危险、评价事故危险性、采取正确措施以降低事故对人员、财产、环境的危害等。

9.2.4 外部公众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宣传

加强外部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调研帮助公众了解如何预防环境污染灾害的发生,以及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加强自救等内容。

9.3 责任与奖惩

应急结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事故责任人要受到处理和教育,有功人员要得到表彰,制定防范措施,对事故的污染影响进行监测,对事故受害者进行理赔,对事故的损失进行评估和汇总,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9.3.1 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 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臵任务,成绩显著的;

2) 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

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3) 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 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9.3.2 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造成的后果,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引发环境事件的;

2) 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准备义务的;

3) 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 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

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 盗窃、贪污、挪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 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7)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8) 其他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10 附则10.1 有关名词、术语

(1)环境事件

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2)环境应急

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3)突发环境事件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4)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

指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5)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6)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7)环境风险源

衡量是否构成环境风险源的重点是:发生事故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环境风险源的危险程度由所涉及的危险物质的特性(物质危险性和物质的量)、危险物质存在的安全状态、所处的周边环境状况三个要素决定。

(8)环境保护目标

指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9)应急预案

根据预测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环境危害的性质和程度,而制定的应急处理方案。

(10)应急准备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11)应急响应

指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2)应急救援

指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13)应急监测

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4)应急演习

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10.2应急预案备案

突发环 (略) 总经理批准后上报滨海区环保局备案。

10.3预案的维护和更新

本应急预案签署人:张言良

预案解释部门:山 (略) 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管理,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并在下列情况下要予以更新修订:

1、面临的环境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的;

2、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发生重大变化的;

3、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及报告机制、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保障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

4、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5、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重大调整的;

6、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

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重大修订的,修订工作参照环境应急预案制定步骤进行。对环境应急预案个别内容进行调整的,修订工作可适当简化。

10.4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批准发布生效日起实施。

11 附图与附件11.1附图

附图1:企业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企业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图

附图3:近距离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附图4:厂区平面布置图

附图5:企业厂区紧急疏散图

附图6:企业主要风险源位置图

附图7:企业雨排水管网图

附图8:企业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图

11.2附件

附件1:应急互助协议


附图1 企业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附图3 近距离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附图4 厂区平面布


附图5 厂区平面布置(卫星图)

附图6 厂区紧急疏散图

附图7 风险单元分布图


附图8 企业应雨水网图



附件1 应急互助协议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