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2022年“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级运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同心县2022年“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级运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公示

索 引 号*/2022-00358发文时间**
发布机构同心县农业农村局文 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有效性有效
标 题:同心县2022年“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级运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公示
同心县2022年“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级运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公示

现将同心县2022年“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级运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绩效自评报告进行公示,具体如下:

总绩效目标:积极培育农 (略) 场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改善农村互联网销售的发展环境,服务三农,使农产品网上交易额大幅增加。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培育围绕枸杞、圆枣、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品,打造推广地域特色产品品牌,围绕同心县112个县、乡、村三级益农信息社服务站点所覆盖的区域,建立1个县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运营示范中心、12个镇级互联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整合打造18个村级服务站点,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30%。

一、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一)同心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运营示范中心

1、团队建设:已建设完成一个县级运营示范中心,打造目 (略) ,完成了5人常驻团队的配备;收集并整理了站点相关资料;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了项目专账。

2、完善功能分区:打造同心县600平方米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电商运营中心、网货检测中心、物流分拣中心等,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已整合当地县域龙头企业、合作社18家,上架同心县名优农旅特产200 多余款;主导产品有同心圆枣、枸杞、小杂粮、八宝茶、文旅产品等,促进了当地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3、电商孵化:向电商创业带头人及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产品和企业孵化、电商培训、数据分析、市场对接等服务:目前孵化电商创业人员和企业18家,为电商创业人员和企业提供电商培训,办公场地使用,公司运营,企业产品设计并帮助电商创业人员和企业推销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带动经济收入

(二)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设

1、县乡村三级站点建设:同心县县级电商运营示范中心工作人员经过下乡走访7镇4乡1管委会,调研店铺及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并拍照记录,最终确定电商服务站点为30个。运营示范中心调研服务站点基本情况的同时还为所有服务站点建立微信群,由专业培训人员培训孵化,讲授产品销售、店铺运营技巧和方法等电商知识。不仅如此,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还公开网货产品,让电商服务站点人员利用学习的电商知识带卖产品,还可以在店铺带卖自己要销售的产品、衣服等,以此增加店铺收入,同时,电商平台可以将村庄的特产(红葱、小杂粮、蜂蜜等)进行线上销售,给村民提供便利,增加收入。

县级运营示范中心根据项目要求,为30个电子商务示范站点采购、配备直播设备(单位:套),为站点从业人员提供直播入门指导、上门讲解和解决问题等服务;持续为站点协商和开通快递收发服务、便民缴费服务、金融存取款、社保缴纳服务、农产代销服务等。整合当地农产品上行,利用“互联网+”农产品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成为农特产品线下体验店。为站点设计、制作和安装门头铜牌30个,统一的风格、醒目的特征,突出了“互联网+”农业电商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2、直播间建设: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直播实训基地,旨在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将宁夏同心县优质农特产、文创产品、景区民宿等汇聚线上,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电商平台,拓宽农旅产品销路,巩固拓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此外,电商平台以服务“三农”吸纳返乡大学生、妇女、残疾人就业创业为目标,拓展农村信息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县、(镇)乡、村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三农”,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日常的电商培训:

(三)“互联网+”产地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及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

1、物流体系建设:整合县域快递及物流企业,打通全县各乡镇及顺丰速运、京东、邮政等建设村级服务站,加强线上线下全产业链物流资源的整合,建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破解和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

2、农产品上行:立足本地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健全“三品一标”“村一品”等基础数据库,农副产品、旅游、文化等各类农村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逐步建立与县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商供应链体系,帮助本地生产流通企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开发网销产品,有关服务不应出现歧视性或排他性规定: (略) 场和同心县农特产品的基本情况,整合同心县所有龙头企业将同心县农特产品在832平台、淘宝、拼多多、有赞商城、农银E管家等多个平台及展示展销中心进行销售,线上线下齐发力,全渠道立体化主推230 余款优质扶贫产品。

3、大数据建设:开发了《同心县电商大数据展示中心》系统,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集约、开放、共享的平台体系,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大数据展示系统,项目公众号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商城系统建设。

(四)利用“互联网+”农产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

1、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同心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针对健全“三品一标”村一品”等基础数据库, (略) (略) (略) 入驻公共服务中心,旨在服务全县涉农企业,检测全县农特产品是否符合同心县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标准。提高本地区农产品品质控制水平,质量追溯体系与农产品标准化、质量监管、区域公共品牌、整体营销策划等统筹协同安排,不是单纯显示产品追溯信息:为了加强监管全县农产品质量把控,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同时利用大数据系统对线上平台网货产品的售后情况进行筛查并进行反馈记录和跟踪处理。

2、农产品品牌培育体系建设:帮助下马关镇三山井村电商创业带头人重点打造其产品,并针对产品进行品牌注册和产品包装,对电商创业带头人选进行孵化培训,利用公共服务中心大数据 (略) 场,对接有资质的企业进行网货产品加工,产品达到平台要求后,先后上架至公共服务中心832平台及所有企业电商平台,并通过闽宁协会资源推销到福建等地区;王团镇南王团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张正兰,从业电商多年,在自家经营的店铺中大量推销本村农特产品(苹果、枸杞等),公共服务中心帮助其针对农特产品进行产品品牌和包装的打造,依托张正兰重点推销农特产品(枸杞为主)的优势,经过公共服务中心大数据分析, (略) 场比较突出,公共服务中心对接本县龙头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为其提供更多网货产品选择,经与邮政快递协商,使其降低快递资费,公共服务中心为其提供同心县公共品牌专用包装箱,并提供后期培训,加强跟进其开通相关直播平台(快手、抖音)等,将电商行业做大做强。

3、网货品牌打造:现已打造“大美同心”区域公共品牌,设计涵盖同心圆枣、同心硒瓜、同心枸杞、同心牛羊肉、同心红葱、小杂粮、三山井蜂蜜等一系列30多款网货产品,均已上架到线上消费平台。

二、项目绩效情况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1、同心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运营示范中心建设

28

团队建设

7

①尽量利用现有场地设施,经济适用,符合本地实际需要,不贪大求全,不盲目安设大型电子显示屏等,不以产品展示为主要功能(2分);

②有专业团队持续运营(2分);

③向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等提供但不限于办公场所、产品和企业孵化、数据分析、市场对接等服务,注重孵化实际效果(3分)。

7

完善功能分区

6

能够发挥“指挥中枢”作用,统筹物流快递、农产品展示、运营、指导等服务板块和各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丰富经营内容,增强站点和电商运营中心持续运营能力,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6分)。

6

电商孵化

15

①应立足本地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拓宽农副产品、旅游、文化等各类农村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逐步建立与县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商供应链体系,帮助本地生产流通企业、合作社等开发网销产品,有关服务不应出现歧视性或排他性规定(3分);

②能够提供品牌设计、策划、营销等服务,注册并应用区域公用品牌推广本地优势特色产品。(4分);

③提高本地区农产品品质控制水平,质量追溯体系与农产品标准化,不是单纯显示产品溯源信息(3分)。

④服务期内,孵化企业6家以上,力争孵化企业年电商销售总额比往年增长10%。(5分)

15

2、农村电子商务能力提升

18

搭建直播间

7

①打造一个农产品直播间,购买直播相关设备,背景墙设计,农产品引流。(2分)

②提供直播场地,用于日常的农产品电商直播教学和电商直播活动。(2分)

③每年开展不低于10场助农直播,整理直播档案。(3分)

7

建设乡镇、村级互联网+服务站

11

①根据交通、人口分布等因素,实事求是规划电商服务站点,覆盖重在服务覆盖,而非地理位置覆盖。(2分);

②电子商务运营示范站点覆盖30个行政村,且各村点开展电商服务(包括代购代销、代存代缴等)金额月均达到1000元以上(2分)。

③充分利用乡村原有商店、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等网点资源加强统筹,拓展站点服务功能,为村民提供代购代销、快递收发、费用缴存、小额存取、职业介绍、信息咨询等便民服务(2分)

④制作铜牌,新建或升级站点硬件设施,统一建立台账。(3分)

⑤每月跟进上报交易数据(2分)。

11

3、“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15

农产品上行

7

①产销对接,如(832消费帮扶平台、拼多多等),开设线上网店,经营并销售县域农特产品,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4分)

②帮助孵化企业开设线上店铺或提供网货指导服务,提升农产品上行整体优势,提升电商团队的技术水平,开发设计网货产品,提升县域农产品的附加值。(3分)

7

物流体系建设

4

①统筹县域商贸、邮政、供销合作、物流快递等资源,整合订单、数据等,对县域物流资源进行实质整合(2分);

②具备功能相对完善的县级农村电子商务仓储及物流服务设施,物流快递企业的乡镇覆盖率超过80%(特殊区域超过40%),且为所有村级电商服务点提供服务,与村级电商服务点实现资源共享(2分);

4

大数据展示中心

4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一张图展示服务系统“一网一屏一表”实时在线展现“互联网+电商”成效,实现电商运营信息的统一服务和管理。(4分)

4

4、全力打造农产品网货品牌

20

公共品牌打造

8

①打造同心县域公共品牌,围绕同心圆枣、枸杞、小杂粮、红葱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宣传力度。(5分)

②指导企业采用“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有品牌”的“母子”品牌方式进行使用。(3分)

8

宣传推广

6

①开展电商宣传营销活动,带动和扶持本地网商参与到营销体系建设。(4分);

②通过网站、微博、宣传材料等途径向社会免费公开(2分)。

6

打造网货爆款及农产品上行短视频

6

①着力打造同心县田间地头农产品行业电商网货爆款,实现为同心县电商发展引流。(3分)

②拍摄农产品上行短视频,视频时长不低于30秒。(3分)

6

5、承办企业选择和管理

19

承办企业遴选规范、制度健全

9

加强对承办企业履约能力的考察和评估,遴选资质优、业务精、与项目建设需求匹配、能够在当地持续运营的企业,不人为设置不合理门槛,不拒绝外来企业参与(9分)。

9

合同签订、执行严谨规范

9

①合同文本规范,合同内容详细准确,根据政府工作目标、方案、文件等,细化政府和承办企业双方权责(5分);

②明确罚则,强化合同约束,对履约不到位的企业限期整改(2分);

③加强对承办企业分包、转包等情况的监督指导,严禁任何形式的违规分包、转包(2分)。

9

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可持续

1

农村电商运营(培训)中心、农村电商产业园、物流配送体系等是否具有开放性,是否 (略) 场化服务,是否仅向特定企业提供服务,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收费是否合理(1分)。


1

合计

100


100


100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结论

同心县级运营示范中心积极培育农 (略) 场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改善农村互联网销售的发展环境,服务三农,使农产品网上交易额大幅增加。通过培育围绕枸杞、圆枣、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品,打造推广地域特色产品品牌,围绕同心县112个县、乡、村三级益农信息社服务站点所覆盖的区域,建立1个县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运营示范中心,12个镇级互联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18个村级服务站点,进行整合打造。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30%。

公示期限:**日至**日




同心县农业农村局

**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 引 号*/2022-00358发文时间**
发布机构同心县农业农村局文 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有效性有效
标 题:同心县2022年“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级运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公示
同心县2022年“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级运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公示

现将同心县2022年“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级运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绩效自评报告进行公示,具体如下:

总绩效目标:积极培育农 (略) 场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改善农村互联网销售的发展环境,服务三农,使农产品网上交易额大幅增加。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培育围绕枸杞、圆枣、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品,打造推广地域特色产品品牌,围绕同心县112个县、乡、村三级益农信息社服务站点所覆盖的区域,建立1个县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运营示范中心、12个镇级互联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整合打造18个村级服务站点,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30%。

一、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一)同心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运营示范中心

1、团队建设:已建设完成一个县级运营示范中心,打造目 (略) ,完成了5人常驻团队的配备;收集并整理了站点相关资料;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了项目专账。

2、完善功能分区:打造同心县600平方米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电商运营中心、网货检测中心、物流分拣中心等,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已整合当地县域龙头企业、合作社18家,上架同心县名优农旅特产200 多余款;主导产品有同心圆枣、枸杞、小杂粮、八宝茶、文旅产品等,促进了当地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3、电商孵化:向电商创业带头人及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产品和企业孵化、电商培训、数据分析、市场对接等服务:目前孵化电商创业人员和企业18家,为电商创业人员和企业提供电商培训,办公场地使用,公司运营,企业产品设计并帮助电商创业人员和企业推销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带动经济收入

(二)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设

1、县乡村三级站点建设:同心县县级电商运营示范中心工作人员经过下乡走访7镇4乡1管委会,调研店铺及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并拍照记录,最终确定电商服务站点为30个。运营示范中心调研服务站点基本情况的同时还为所有服务站点建立微信群,由专业培训人员培训孵化,讲授产品销售、店铺运营技巧和方法等电商知识。不仅如此,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还公开网货产品,让电商服务站点人员利用学习的电商知识带卖产品,还可以在店铺带卖自己要销售的产品、衣服等,以此增加店铺收入,同时,电商平台可以将村庄的特产(红葱、小杂粮、蜂蜜等)进行线上销售,给村民提供便利,增加收入。

县级运营示范中心根据项目要求,为30个电子商务示范站点采购、配备直播设备(单位:套),为站点从业人员提供直播入门指导、上门讲解和解决问题等服务;持续为站点协商和开通快递收发服务、便民缴费服务、金融存取款、社保缴纳服务、农产代销服务等。整合当地农产品上行,利用“互联网+”农产品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成为农特产品线下体验店。为站点设计、制作和安装门头铜牌30个,统一的风格、醒目的特征,突出了“互联网+”农业电商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2、直播间建设: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直播实训基地,旨在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将宁夏同心县优质农特产、文创产品、景区民宿等汇聚线上,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电商平台,拓宽农旅产品销路,巩固拓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此外,电商平台以服务“三农”吸纳返乡大学生、妇女、残疾人就业创业为目标,拓展农村信息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县、(镇)乡、村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三农”,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日常的电商培训:

(三)“互联网+”产地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及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

1、物流体系建设:整合县域快递及物流企业,打通全县各乡镇及顺丰速运、京东、邮政等建设村级服务站,加强线上线下全产业链物流资源的整合,建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破解和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

2、农产品上行:立足本地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健全“三品一标”“村一品”等基础数据库,农副产品、旅游、文化等各类农村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逐步建立与县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商供应链体系,帮助本地生产流通企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开发网销产品,有关服务不应出现歧视性或排他性规定: (略) 场和同心县农特产品的基本情况,整合同心县所有龙头企业将同心县农特产品在832平台、淘宝、拼多多、有赞商城、农银E管家等多个平台及展示展销中心进行销售,线上线下齐发力,全渠道立体化主推230 余款优质扶贫产品。

3、大数据建设:开发了《同心县电商大数据展示中心》系统,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集约、开放、共享的平台体系,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大数据展示系统,项目公众号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商城系统建设。

(四)利用“互联网+”农产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

1、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同心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针对健全“三品一标”村一品”等基础数据库, (略) (略) (略) 入驻公共服务中心,旨在服务全县涉农企业,检测全县农特产品是否符合同心县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标准。提高本地区农产品品质控制水平,质量追溯体系与农产品标准化、质量监管、区域公共品牌、整体营销策划等统筹协同安排,不是单纯显示产品追溯信息:为了加强监管全县农产品质量把控,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同时利用大数据系统对线上平台网货产品的售后情况进行筛查并进行反馈记录和跟踪处理。

2、农产品品牌培育体系建设:帮助下马关镇三山井村电商创业带头人重点打造其产品,并针对产品进行品牌注册和产品包装,对电商创业带头人选进行孵化培训,利用公共服务中心大数据 (略) 场,对接有资质的企业进行网货产品加工,产品达到平台要求后,先后上架至公共服务中心832平台及所有企业电商平台,并通过闽宁协会资源推销到福建等地区;王团镇南王团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张正兰,从业电商多年,在自家经营的店铺中大量推销本村农特产品(苹果、枸杞等),公共服务中心帮助其针对农特产品进行产品品牌和包装的打造,依托张正兰重点推销农特产品(枸杞为主)的优势,经过公共服务中心大数据分析, (略) 场比较突出,公共服务中心对接本县龙头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为其提供更多网货产品选择,经与邮政快递协商,使其降低快递资费,公共服务中心为其提供同心县公共品牌专用包装箱,并提供后期培训,加强跟进其开通相关直播平台(快手、抖音)等,将电商行业做大做强。

3、网货品牌打造:现已打造“大美同心”区域公共品牌,设计涵盖同心圆枣、同心硒瓜、同心枸杞、同心牛羊肉、同心红葱、小杂粮、三山井蜂蜜等一系列30多款网货产品,均已上架到线上消费平台。

二、项目绩效情况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1、同心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运营示范中心建设

28

团队建设

7

①尽量利用现有场地设施,经济适用,符合本地实际需要,不贪大求全,不盲目安设大型电子显示屏等,不以产品展示为主要功能(2分);

②有专业团队持续运营(2分);

③向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等提供但不限于办公场所、产品和企业孵化、数据分析、市场对接等服务,注重孵化实际效果(3分)。

7

完善功能分区

6

能够发挥“指挥中枢”作用,统筹物流快递、农产品展示、运营、指导等服务板块和各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丰富经营内容,增强站点和电商运营中心持续运营能力,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6分)。

6

电商孵化

15

①应立足本地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拓宽农副产品、旅游、文化等各类农村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逐步建立与县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商供应链体系,帮助本地生产流通企业、合作社等开发网销产品,有关服务不应出现歧视性或排他性规定(3分);

②能够提供品牌设计、策划、营销等服务,注册并应用区域公用品牌推广本地优势特色产品。(4分);

③提高本地区农产品品质控制水平,质量追溯体系与农产品标准化,不是单纯显示产品溯源信息(3分)。

④服务期内,孵化企业6家以上,力争孵化企业年电商销售总额比往年增长10%。(5分)

15

2、农村电子商务能力提升

18

搭建直播间

7

①打造一个农产品直播间,购买直播相关设备,背景墙设计,农产品引流。(2分)

②提供直播场地,用于日常的农产品电商直播教学和电商直播活动。(2分)

③每年开展不低于10场助农直播,整理直播档案。(3分)

7

建设乡镇、村级互联网+服务站

11

①根据交通、人口分布等因素,实事求是规划电商服务站点,覆盖重在服务覆盖,而非地理位置覆盖。(2分);

②电子商务运营示范站点覆盖30个行政村,且各村点开展电商服务(包括代购代销、代存代缴等)金额月均达到1000元以上(2分)。

③充分利用乡村原有商店、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等网点资源加强统筹,拓展站点服务功能,为村民提供代购代销、快递收发、费用缴存、小额存取、职业介绍、信息咨询等便民服务(2分)

④制作铜牌,新建或升级站点硬件设施,统一建立台账。(3分)

⑤每月跟进上报交易数据(2分)。

11

3、“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15

农产品上行

7

①产销对接,如(832消费帮扶平台、拼多多等),开设线上网店,经营并销售县域农特产品,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4分)

②帮助孵化企业开设线上店铺或提供网货指导服务,提升农产品上行整体优势,提升电商团队的技术水平,开发设计网货产品,提升县域农产品的附加值。(3分)

7

物流体系建设

4

①统筹县域商贸、邮政、供销合作、物流快递等资源,整合订单、数据等,对县域物流资源进行实质整合(2分);

②具备功能相对完善的县级农村电子商务仓储及物流服务设施,物流快递企业的乡镇覆盖率超过80%(特殊区域超过40%),且为所有村级电商服务点提供服务,与村级电商服务点实现资源共享(2分);

4

大数据展示中心

4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一张图展示服务系统“一网一屏一表”实时在线展现“互联网+电商”成效,实现电商运营信息的统一服务和管理。(4分)

4

4、全力打造农产品网货品牌

20

公共品牌打造

8

①打造同心县域公共品牌,围绕同心圆枣、枸杞、小杂粮、红葱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宣传力度。(5分)

②指导企业采用“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有品牌”的“母子”品牌方式进行使用。(3分)

8

宣传推广

6

①开展电商宣传营销活动,带动和扶持本地网商参与到营销体系建设。(4分);

②通过网站、微博、宣传材料等途径向社会免费公开(2分)。

6

打造网货爆款及农产品上行短视频

6

①着力打造同心县田间地头农产品行业电商网货爆款,实现为同心县电商发展引流。(3分)

②拍摄农产品上行短视频,视频时长不低于30秒。(3分)

6

5、承办企业选择和管理

19

承办企业遴选规范、制度健全

9

加强对承办企业履约能力的考察和评估,遴选资质优、业务精、与项目建设需求匹配、能够在当地持续运营的企业,不人为设置不合理门槛,不拒绝外来企业参与(9分)。

9

合同签订、执行严谨规范

9

①合同文本规范,合同内容详细准确,根据政府工作目标、方案、文件等,细化政府和承办企业双方权责(5分);

②明确罚则,强化合同约束,对履约不到位的企业限期整改(2分);

③加强对承办企业分包、转包等情况的监督指导,严禁任何形式的违规分包、转包(2分)。

9

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可持续

1

农村电商运营(培训)中心、农村电商产业园、物流配送体系等是否具有开放性,是否 (略) 场化服务,是否仅向特定企业提供服务,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收费是否合理(1分)。


1

合计

100


100


100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结论

同心县级运营示范中心积极培育农 (略) 场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改善农村互联网销售的发展环境,服务三农,使农产品网上交易额大幅增加。通过培育围绕枸杞、圆枣、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品,打造推广地域特色产品品牌,围绕同心县112个县、乡、村三级益农信息社服务站点所覆盖的区域,建立1个县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运营示范中心,12个镇级互联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18个村级服务站点,进行整合打造。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30%。

公示期限:**日至**日




同心县农业农村局

**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