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优化营商环境
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优化营商环境
按照县委“弘扬延安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会议要求,我局 (略) 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为目标,围绕创新发展理念、落实有效监管、推动放管服改革、 (略) 场主体需求等,聚焦靶心发力,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略) 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普法宣传,做好事前提醒。重点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组织全 (略) 场经营主体开展学台,实施“1+N”跨部门联合抽查。实行“谁主管谁牵头”的跨部门联合抽查,着重推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特种设备、特殊食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15个成员单位实现双随机抽查全流程整合,对各单位监管对象库做行业区分,梳理出监管部门的重叠之处、重点之处,依据本部门、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制定年度抽查计划,明确抽查的任务、事项、范围和时间,做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共制定本部门抽查任务60次,制定部门间联合抽查任务7次,抽查583户, (略) 局任务8次13户。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做到“无事不扰”。
(三)加强行政指导,开展柔性执法,做到事后有深度。一是实施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对部分低风险食品类别试行申报企业“自主声明”、“公开承诺”有力推动监管重心向事中、事后转移。截止11月底, (略) 场主体累计达到13828户(企业3345户、个体10483户), (略) 、市 (略) 场主体增长考核任务。二是加强“五上”企业扶持培育工作。我局组织4家重点培育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召开了2022年度“五上”企业培育入库工作推进会,按照全县“五上”企业培育工作要求,我局积极与经发、统计、税务等部门对接,深入了解“五上”企业培育入库相关政策及税务申报相关流程,进一步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激发企业入库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税务申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导符合 (略) 场主体按时完成“五上”企业培育入库。三是指导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安全、无害且环保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和餐具。重点推广外卖餐食封签,把食品安全封起来,通过一餐一封签,保证外卖在配送过程中的密封性,杜绝餐食在配送过程中受到人为或意外因素的污染,实现外卖送餐封签全覆盖。
(四)发挥知识产权保护职能,助企成长。深入实施质量强县和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新增商标注册23件,累计达1436余件。积极推荐引导“鄜州蜂蜜”、“秦直之路”、“ (略) ”等5个企业申报陕西好商标。为使我县特色产业向更深更好发展,我局与农业部门沟通协商,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调农业局注册“直罗贡米”网络域名。为做好品牌保护,提升商标注册率,我局深入特色企业、门店,开展广泛宣传引导,指导“红英花馍”“好美食饺子馆”申请商标注册;帮助鄜州商会设计注册“鄜州坊”商标4件,目前已核准2件,2件正在公告之中;帮助吉子现政府设计申请注册“三川驿”红薯;规范商标使用行为,深入“鄜源”“秦川古道”“羌臻”“ 醉少陵”“秦直之路”“秦直子午岭”“鄜州新农夫”“鄜州”“鄜州龙泉”“鄜州月”“羌村小镇”等20余户商标持有企业进行商标运用指导。
(五)发挥股权质押登记职能,帮企纾困。为陕西碳减排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800万元,为富县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800万元,为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15亿元,合计15.16亿元。
(六)发挥价格监管职责,帮企减负。围绕百姓关心、群众热议的消费难点、痛点问题, (略) 场整治行动,营造和谐 (略) 场环境。一是为全面落实居民生活用电和一般工商业转供电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一般工商业转供电主体和居民生活用电收费行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局对我县涉及居民小区84个、15001户居民,25家转供电主体,558户终端用户的转供电进行了排查整治。涉及退费的20家,全部完成退费,共退费40余万元,在物业行业实行“一费制”政策,全县46个居民小区已进行物业等级认定,“一费制”工作推进顺利。二是与县经发局、县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富县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检查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的涉企收费情况实地开展联合检查,抽调14名干部组成2个检查组,对全县交通物流领域、水电气暖领域、金融领域、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2021年以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及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联合检查,督促违规收费主体立查立改、边整边改,引导其不断规范收费行为。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之中。三是针对餐饮企业以“餐位费、纸巾费、茶水费”等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问题,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全区内餐饮不合理收费,向行业不合理不合法潜规则说不。当前已检查餐饮经营单位200余家,下达《行政提醒书》或《责令改正通知书》18份,切实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餐饮消费环境。
(七)发挥公平审查职能,营造 (略) 场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对常发规范性文件的部门重点审查, (略) 场监管部门现进行合规性审查,然后送县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最后县政府办公室签发的工作机制,倒逼发文单位落实公平审查,形成公平审查合力。先后与政府办、县司法局联合审查并系统修订了《富县城区停车管理办法(试行)》《富县校外托管场所管理办法》《富县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八)全力处理消费投诉,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一是创新创建思路,以放心消费创建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治部门的平安创建“十个没有”,宣传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厚德富县,监管部门的经营者义务、监管者职责、党建等融为一体,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实现了社会各界对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知晓率和认同度达98%以上,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度,形成了全民参创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维权网络建设,保障消费者举报投诉得到及时处理。上半年受理投诉举报169起,办结169起,办结率100%,消费者申(投)诉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以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成果展示等形式,将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向更多的行业、企业延伸。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惠企政策精准投放难。市场监管部门由多部门合并,服务职能相对较分散,虽然我局开展了大量培训走访, (略) 场主体不是要项目,就是缺资金,很少要政策,要合规。因此,政策精准投放仍需增强;二是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多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低,难以建设全方位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难以构建联合惩戒机制; (略) 场监管与审批存在脱节,审批和监管联动急需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局将按照中、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和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作风、办实事、破难题、提效能”的内在要求, (略) 场监管能力,创新服务举措,落实和完善包容审慎监管。一 (略) 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规定,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围绕破解企业注销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简化普通注销登记程序,切实破解企业注销难题。二是持续开展监管提升行动。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略) 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部门全覆盖、抽查事项全覆盖、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严格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抓好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三是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行动,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率,夯实 (略) 建设基础。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保持商标注册持续稳步增长。积极推进商标、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提升。四是持续强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评价工作的政策措施。认真梳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原因和症结,完善工作措施,及时查缺补漏,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有序开展,为营造更加公平、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按照县委“弘扬延安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会议要求,我局 (略) 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为目标,围绕创新发展理念、落实有效监管、推动放管服改革、 (略) 场主体需求等,聚焦靶心发力,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略) 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普法宣传,做好事前提醒。重点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组织全 (略) 场经营主体开展学台,实施“1+N”跨部门联合抽查。实行“谁主管谁牵头”的跨部门联合抽查,着重推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特种设备、特殊食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15个成员单位实现双随机抽查全流程整合,对各单位监管对象库做行业区分,梳理出监管部门的重叠之处、重点之处,依据本部门、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制定年度抽查计划,明确抽查的任务、事项、范围和时间,做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共制定本部门抽查任务60次,制定部门间联合抽查任务7次,抽查583户, (略) 局任务8次13户。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做到“无事不扰”。
(三)加强行政指导,开展柔性执法,做到事后有深度。一是实施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对部分低风险食品类别试行申报企业“自主声明”、“公开承诺”有力推动监管重心向事中、事后转移。截止11月底, (略) 场主体累计达到13828户(企业3345户、个体10483户), (略) 、市 (略) 场主体增长考核任务。二是加强“五上”企业扶持培育工作。我局组织4家重点培育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召开了2022年度“五上”企业培育入库工作推进会,按照全县“五上”企业培育工作要求,我局积极与经发、统计、税务等部门对接,深入了解“五上”企业培育入库相关政策及税务申报相关流程,进一步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激发企业入库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税务申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导符合 (略) 场主体按时完成“五上”企业培育入库。三是指导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安全、无害且环保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和餐具。重点推广外卖餐食封签,把食品安全封起来,通过一餐一封签,保证外卖在配送过程中的密封性,杜绝餐食在配送过程中受到人为或意外因素的污染,实现外卖送餐封签全覆盖。
(四)发挥知识产权保护职能,助企成长。深入实施质量强县和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新增商标注册23件,累计达1436余件。积极推荐引导“鄜州蜂蜜”、“秦直之路”、“ (略) ”等5个企业申报陕西好商标。为使我县特色产业向更深更好发展,我局与农业部门沟通协商,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调农业局注册“直罗贡米”网络域名。为做好品牌保护,提升商标注册率,我局深入特色企业、门店,开展广泛宣传引导,指导“红英花馍”“好美食饺子馆”申请商标注册;帮助鄜州商会设计注册“鄜州坊”商标4件,目前已核准2件,2件正在公告之中;帮助吉子现政府设计申请注册“三川驿”红薯;规范商标使用行为,深入“鄜源”“秦川古道”“羌臻”“ 醉少陵”“秦直之路”“秦直子午岭”“鄜州新农夫”“鄜州”“鄜州龙泉”“鄜州月”“羌村小镇”等20余户商标持有企业进行商标运用指导。
(五)发挥股权质押登记职能,帮企纾困。为陕西碳减排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800万元,为富县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800万元,为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15亿元,合计15.16亿元。
(六)发挥价格监管职责,帮企减负。围绕百姓关心、群众热议的消费难点、痛点问题, (略) 场整治行动,营造和谐 (略) 场环境。一是为全面落实居民生活用电和一般工商业转供电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一般工商业转供电主体和居民生活用电收费行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局对我县涉及居民小区84个、15001户居民,25家转供电主体,558户终端用户的转供电进行了排查整治。涉及退费的20家,全部完成退费,共退费40余万元,在物业行业实行“一费制”政策,全县46个居民小区已进行物业等级认定,“一费制”工作推进顺利。二是与县经发局、县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富县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检查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的涉企收费情况实地开展联合检查,抽调14名干部组成2个检查组,对全县交通物流领域、水电气暖领域、金融领域、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2021年以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及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联合检查,督促违规收费主体立查立改、边整边改,引导其不断规范收费行为。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之中。三是针对餐饮企业以“餐位费、纸巾费、茶水费”等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问题,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全区内餐饮不合理收费,向行业不合理不合法潜规则说不。当前已检查餐饮经营单位200余家,下达《行政提醒书》或《责令改正通知书》18份,切实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餐饮消费环境。
(七)发挥公平审查职能,营造 (略) 场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对常发规范性文件的部门重点审查, (略) 场监管部门现进行合规性审查,然后送县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最后县政府办公室签发的工作机制,倒逼发文单位落实公平审查,形成公平审查合力。先后与政府办、县司法局联合审查并系统修订了《富县城区停车管理办法(试行)》《富县校外托管场所管理办法》《富县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八)全力处理消费投诉,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一是创新创建思路,以放心消费创建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治部门的平安创建“十个没有”,宣传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厚德富县,监管部门的经营者义务、监管者职责、党建等融为一体,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实现了社会各界对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知晓率和认同度达98%以上,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度,形成了全民参创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维权网络建设,保障消费者举报投诉得到及时处理。上半年受理投诉举报169起,办结169起,办结率100%,消费者申(投)诉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以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成果展示等形式,将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向更多的行业、企业延伸。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惠企政策精准投放难。市场监管部门由多部门合并,服务职能相对较分散,虽然我局开展了大量培训走访, (略) 场主体不是要项目,就是缺资金,很少要政策,要合规。因此,政策精准投放仍需增强;二是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多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低,难以建设全方位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难以构建联合惩戒机制; (略) 场监管与审批存在脱节,审批和监管联动急需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局将按照中、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和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作风、办实事、破难题、提效能”的内在要求, (略) 场监管能力,创新服务举措,落实和完善包容审慎监管。一 (略) 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规定,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围绕破解企业注销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简化普通注销登记程序,切实破解企业注销难题。二是持续开展监管提升行动。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略) 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部门全覆盖、抽查事项全覆盖、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严格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抓好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三是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行动,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率,夯实 (略) 建设基础。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保持商标注册持续稳步增长。积极推进商标、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提升。四是持续强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评价工作的政策措施。认真梳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原因和症结,完善工作措施,及时查缺补漏,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有序开展,为营造更加公平、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按照县委“弘扬延安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会议要求,我局 (略) 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为目标,围绕创新发展理念、落实有效监管、推动放管服改革、 (略) 场主体需求等,聚焦靶心发力,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略) 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普法宣传,做好事前提醒。重点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组织全 (略) 场经营主体开展学台,实施“1+N”跨部门联合抽查。实行“谁主管谁牵头”的跨部门联合抽查,着重推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特种设备、特殊食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15个成员单位实现双随机抽查全流程整合,对各单位监管对象库做行业区分,梳理出监管部门的重叠之处、重点之处,依据本部门、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制定年度抽查计划,明确抽查的任务、事项、范围和时间,做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共制定本部门抽查任务60次,制定部门间联合抽查任务7次,抽查583户, (略) 局任务8次13户。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做到“无事不扰”。
(三)加强行政指导,开展柔性执法,做到事后有深度。一是实施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对部分低风险食品类别试行申报企业“自主声明”、“公开承诺”有力推动监管重心向事中、事后转移。截止11月底, (略) 场主体累计达到13828户(企业3345户、个体10483户), (略) 、市 (略) 场主体增长考核任务。二是加强“五上”企业扶持培育工作。我局组织4家重点培育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召开了2022年度“五上”企业培育入库工作推进会,按照全县“五上”企业培育工作要求,我局积极与经发、统计、税务等部门对接,深入了解“五上”企业培育入库相关政策及税务申报相关流程,进一步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激发企业入库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税务申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导符合 (略) 场主体按时完成“五上”企业培育入库。三是指导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安全、无害且环保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和餐具。重点推广外卖餐食封签,把食品安全封起来,通过一餐一封签,保证外卖在配送过程中的密封性,杜绝餐食在配送过程中受到人为或意外因素的污染,实现外卖送餐封签全覆盖。
(四)发挥知识产权保护职能,助企成长。深入实施质量强县和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新增商标注册23件,累计达1436余件。积极推荐引导“鄜州蜂蜜”、“秦直之路”、“ (略) ”等5个企业申报陕西好商标。为使我县特色产业向更深更好发展,我局与农业部门沟通协商,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调农业局注册“直罗贡米”网络域名。为做好品牌保护,提升商标注册率,我局深入特色企业、门店,开展广泛宣传引导,指导“红英花馍”“好美食饺子馆”申请商标注册;帮助鄜州商会设计注册“鄜州坊”商标4件,目前已核准2件,2件正在公告之中;帮助吉子现政府设计申请注册“三川驿”红薯;规范商标使用行为,深入“鄜源”“秦川古道”“羌臻”“ 醉少陵”“秦直之路”“秦直子午岭”“鄜州新农夫”“鄜州”“鄜州龙泉”“鄜州月”“羌村小镇”等20余户商标持有企业进行商标运用指导。
(五)发挥股权质押登记职能,帮企纾困。为陕西碳减排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800万元,为富县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800万元,为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15亿元,合计15.16亿元。
(六)发挥价格监管职责,帮企减负。围绕百姓关心、群众热议的消费难点、痛点问题, (略) 场整治行动,营造和谐 (略) 场环境。一是为全面落实居民生活用电和一般工商业转供电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一般工商业转供电主体和居民生活用电收费行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局对我县涉及居民小区84个、15001户居民,25家转供电主体,558户终端用户的转供电进行了排查整治。涉及退费的20家,全部完成退费,共退费40余万元,在物业行业实行“一费制”政策,全县46个居民小区已进行物业等级认定,“一费制”工作推进顺利。二是与县经发局、县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富县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检查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的涉企收费情况实地开展联合检查,抽调14名干部组成2个检查组,对全县交通物流领域、水电气暖领域、金融领域、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2021年以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及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联合检查,督促违规收费主体立查立改、边整边改,引导其不断规范收费行为。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之中。三是针对餐饮企业以“餐位费、纸巾费、茶水费”等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问题,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全区内餐饮不合理收费,向行业不合理不合法潜规则说不。当前已检查餐饮经营单位200余家,下达《行政提醒书》或《责令改正通知书》18份,切实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餐饮消费环境。
(七)发挥公平审查职能,营造 (略) 场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对常发规范性文件的部门重点审查, (略) 场监管部门现进行合规性审查,然后送县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最后县政府办公室签发的工作机制,倒逼发文单位落实公平审查,形成公平审查合力。先后与政府办、县司法局联合审查并系统修订了《富县城区停车管理办法(试行)》《富县校外托管场所管理办法》《富县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八)全力处理消费投诉,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一是创新创建思路,以放心消费创建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治部门的平安创建“十个没有”,宣传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厚德富县,监管部门的经营者义务、监管者职责、党建等融为一体,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实现了社会各界对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知晓率和认同度达98%以上,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度,形成了全民参创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维权网络建设,保障消费者举报投诉得到及时处理。上半年受理投诉举报169起,办结169起,办结率100%,消费者申(投)诉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以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成果展示等形式,将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向更多的行业、企业延伸。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惠企政策精准投放难。市场监管部门由多部门合并,服务职能相对较分散,虽然我局开展了大量培训走访, (略) 场主体不是要项目,就是缺资金,很少要政策,要合规。因此,政策精准投放仍需增强;二是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多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低,难以建设全方位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难以构建联合惩戒机制; (略) 场监管与审批存在脱节,审批和监管联动急需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局将按照中、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和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作风、办实事、破难题、提效能”的内在要求, (略) 场监管能力,创新服务举措,落实和完善包容审慎监管。一 (略) 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规定,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围绕破解企业注销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简化普通注销登记程序,切实破解企业注销难题。二是持续开展监管提升行动。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略) 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部门全覆盖、抽查事项全覆盖、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严格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抓好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三是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行动,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率,夯实 (略) 建设基础。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保持商标注册持续稳步增长。积极推进商标、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提升。四是持续强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评价工作的政策措施。认真梳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原因和症结,完善工作措施,及时查缺补漏,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有序开展,为营造更加公平、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按照县委“弘扬延安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会议要求,我局 (略) 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为目标,围绕创新发展理念、落实有效监管、推动放管服改革、 (略) 场主体需求等,聚焦靶心发力,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略) 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普法宣传,做好事前提醒。重点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组织全 (略) 场经营主体开展学台,实施“1+N”跨部门联合抽查。实行“谁主管谁牵头”的跨部门联合抽查,着重推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特种设备、特殊食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15个成员单位实现双随机抽查全流程整合,对各单位监管对象库做行业区分,梳理出监管部门的重叠之处、重点之处,依据本部门、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制定年度抽查计划,明确抽查的任务、事项、范围和时间,做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共制定本部门抽查任务60次,制定部门间联合抽查任务7次,抽查583户, (略) 局任务8次13户。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做到“无事不扰”。
(三)加强行政指导,开展柔性执法,做到事后有深度。一是实施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对部分低风险食品类别试行申报企业“自主声明”、“公开承诺”有力推动监管重心向事中、事后转移。截止11月底, (略) 场主体累计达到13828户(企业3345户、个体10483户), (略) 、市 (略) 场主体增长考核任务。二是加强“五上”企业扶持培育工作。我局组织4家重点培育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召开了2022年度“五上”企业培育入库工作推进会,按照全县“五上”企业培育工作要求,我局积极与经发、统计、税务等部门对接,深入了解“五上”企业培育入库相关政策及税务申报相关流程,进一步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激发企业入库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税务申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导符合 (略) 场主体按时完成“五上”企业培育入库。三是指导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安全、无害且环保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和餐具。重点推广外卖餐食封签,把食品安全封起来,通过一餐一封签,保证外卖在配送过程中的密封性,杜绝餐食在配送过程中受到人为或意外因素的污染,实现外卖送餐封签全覆盖。
(四)发挥知识产权保护职能,助企成长。深入实施质量强县和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新增商标注册23件,累计达1436余件。积极推荐引导“鄜州蜂蜜”、“秦直之路”、“ (略) ”等5个企业申报陕西好商标。为使我县特色产业向更深更好发展,我局与农业部门沟通协商,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调农业局注册“直罗贡米”网络域名。为做好品牌保护,提升商标注册率,我局深入特色企业、门店,开展广泛宣传引导,指导“红英花馍”“好美食饺子馆”申请商标注册;帮助鄜州商会设计注册“鄜州坊”商标4件,目前已核准2件,2件正在公告之中;帮助吉子现政府设计申请注册“三川驿”红薯;规范商标使用行为,深入“鄜源”“秦川古道”“羌臻”“ 醉少陵”“秦直之路”“秦直子午岭”“鄜州新农夫”“鄜州”“鄜州龙泉”“鄜州月”“羌村小镇”等20余户商标持有企业进行商标运用指导。
(五)发挥股权质押登记职能,帮企纾困。为陕西碳减排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800万元,为富县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800万元,为 (略) 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登记15亿元,合计15.16亿元。
(六)发挥价格监管职责,帮企减负。围绕百姓关心、群众热议的消费难点、痛点问题, (略) 场整治行动,营造和谐 (略) 场环境。一是为全面落实居民生活用电和一般工商业转供电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一般工商业转供电主体和居民生活用电收费行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局对我县涉及居民小区84个、15001户居民,25家转供电主体,558户终端用户的转供电进行了排查整治。涉及退费的20家,全部完成退费,共退费40余万元,在物业行业实行“一费制”政策,全县46个居民小区已进行物业等级认定,“一费制”工作推进顺利。二是与县经发局、县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富县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检查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的涉企收费情况实地开展联合检查,抽调14名干部组成2个检查组,对全县交通物流领域、水电气暖领域、金融领域、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2021年以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及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联合检查,督促违规收费主体立查立改、边整边改,引导其不断规范收费行为。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之中。三是针对餐饮企业以“餐位费、纸巾费、茶水费”等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问题,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全区内餐饮不合理收费,向行业不合理不合法潜规则说不。当前已检查餐饮经营单位200余家,下达《行政提醒书》或《责令改正通知书》18份,切实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餐饮消费环境。
(七)发挥公平审查职能,营造 (略) 场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对常发规范性文件的部门重点审查, (略) 场监管部门现进行合规性审查,然后送县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最后县政府办公室签发的工作机制,倒逼发文单位落实公平审查,形成公平审查合力。先后与政府办、县司法局联合审查并系统修订了《富县城区停车管理办法(试行)》《富县校外托管场所管理办法》《富县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八)全力处理消费投诉,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一是创新创建思路,以放心消费创建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治部门的平安创建“十个没有”,宣传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厚德富县,监管部门的经营者义务、监管者职责、党建等融为一体,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实现了社会各界对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知晓率和认同度达98%以上,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度,形成了全民参创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维权网络建设,保障消费者举报投诉得到及时处理。上半年受理投诉举报169起,办结169起,办结率100%,消费者申(投)诉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以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成果展示等形式,将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向更多的行业、企业延伸。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惠企政策精准投放难。市场监管部门由多部门合并,服务职能相对较分散,虽然我局开展了大量培训走访, (略) 场主体不是要项目,就是缺资金,很少要政策,要合规。因此,政策精准投放仍需增强;二是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多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低,难以建设全方位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难以构建联合惩戒机制; (略) 场监管与审批存在脱节,审批和监管联动急需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局将按照中、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和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作风、办实事、破难题、提效能”的内在要求, (略) 场监管能力,创新服务举措,落实和完善包容审慎监管。一 (略) 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规定,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围绕破解企业注销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简化普通注销登记程序,切实破解企业注销难题。二是持续开展监管提升行动。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略) 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部门全覆盖、抽查事项全覆盖、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严格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抓好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三是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行动,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率,夯实 (略) 建设基础。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保持商标注册持续稳步增长。积极推进商标、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提升。四是持续强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评价工作的政策措施。认真梳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原因和症结,完善工作措施,及时查缺补漏,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有序开展,为营造更加公平、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