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立交工程项目自主验收公示2022-09-27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南宁市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立交工程项目自主验收公示2022-09-27


2022年7月1日, (略) 建设 (略) (略) 组织开展“ (略) 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立交工程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工作。参与验收的单位及 (略) 城市建设 (略) (建设单位)、南宁品正 (略) (监理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勘 (略) (设计单位)、中建 (略) (施工单位)、广西新桂 (略) (验收监测单位)及2名特邀专家组成的验收组。

验收组经认真审阅、充分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一)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 (略) 良庆区,平乐大道与玉洞大道交叉口处。。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立交工程设置“三层半直连式+半苜蓿叶型互通立交”(平乐大道位于最上层,玉洞大道位于第二层,地面辅道位于最下层),除南→西左转采用单车道环形匝道,其余三个方向的左转匝道均采用半直连式匝道。平乐大道(K4+150~K5+200)长度为1050m, (略) 快速路,红线宽度为60m,设计车速为60km/h,双向8车道,其中立交桥梁段全宽27.5m,双向6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玉洞大道(K4+700~K6+200)长度为1500m, (略) 快速路,红线宽度为100m,设计车速为80km/h,玉洞大道主车道双向8车道+集散车道双向8车道,其中立交桥梁段全宽37.5m,双向8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匝道长度4320m,其中环形匝道设计车速40km/h,直连式匝道设计车速为50km/h,路幅宽8.5m、10m;地面辅道长6062m,设计车速为30km/h;桥梁长度为4312m,主线设置桥梁743m/2座,匝道桥梁3569m/8座。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雨水及污水)工程及附属交通、照明、绿化工程。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2013年3月,《 (略) 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立交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2013 年4月8日, (略) 环境保护局以南环建字〔2013〕48号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同意项目建设。

项目于2014 年10月开工建设,2019年12月竣工。

(三)投资情况

本次验收的道路工程建设投资88691.9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3万元,占总投资0.14%。

二、工程变更情况

经现场调查,并参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本次验收的立交工程与环评阶段对比:实际建设玉洞大道长度增加200m,建设地点、路线走向、道路等级、设计车速、机动车道数、道路红线宽度等技术指标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工程不存在重大变动。

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一)废水

①施工期

施工期设置了沉淀池处理生产和冲洗废水,沉淀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抽吸清运。

②运营期

运营期间无废水产生,道路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邕江。

(二)废气

①施工期

施工期不设置沥青熬化点和混凝土拌合站,施工场地、运输道路等易产生扬尘场地进行洒水降尘。

②运营期

运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为汽车尾气。

(三)噪声

①施工期

施工期通过采用低噪音机械,设置限速禁鸣,建立围挡等措施减轻噪声影响。

②运营期

运营期噪声主要为来往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部分路段对车辆进行限速禁鸣,降低噪声影响。

(四)固体废物

①施工期

施工期弃渣产生量为2.26万m3,运至平乐村消纳场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清运。

②运营期

运营期道路沿线的垃圾由环卫人员进行清扫、收集处理。

(五)生态环境

施工期对开挖后的土石方进行合理调配,项目产生弃渣运至平乐村消纳场处理;施工结束后采取了工程和植物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防护,完善了道路排水系统。

四、验收调查(监测)结果

(一)废水

施工期生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抽吸清运。

运营期项目不产生废水。道路地表径流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邕江。

(二)废气

施工期不设置沥青熬化点和混凝土拌合站,使用商品沥青和混凝土,施工场地、运输道路等易产生扬尘场地进行洒水降尘。

运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的CO、NO2 、PM10 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三)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有施工机械、车辆运输产生的噪声。本项目不在夜间施工,采用低噪音设备,设置限速、禁鸣警示牌,定期保养施工机械和车辆,减轻噪声影响。

运营期临路一排昼间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个别点位临路一排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超《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超标值为1.9~5.8 dB(A),主要原因是平乐大道夜间的车流量较大,但周边的敏感点均安装中空玻璃窗,中空玻璃窗的降噪效果为4.4dB~12.8dB,可达到要求,对周边声环境影响不大。

(四)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路基开挖土石方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期弃渣产生量为2.26万m3,运至平乐村消纳场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清运。

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源于运输车辆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散落的装载物及乘客丢弃的物品,由环卫人员对沿线的垃圾进行清扫、收集处理。

(五)生态环境

施工期对开挖后的土石方进行合理调配,项目产生弃渣运至平乐村消纳场处理;施工结束后采取了工程和植物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防护,完善了道路排水系统,减缓了道路扰动区域水土流失,基本达到生态保护的预期效果。

五、验收结论

经验收工作组对环保设施现场勘查并讨论、审议,认为该项目建设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达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要求,污染治理设施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建设,基本达到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同意该项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六、建议

建议加强远期沿线敏感点噪声跟踪监测,确保噪声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略) 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立交工程

竣工环保验收组

2022年7月1日




附件


2022年7月1日, (略) 建设 (略) (略) 组织开展“ (略) 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立交工程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工作。参与验收的单位及 (略) 城市建设 (略) (建设单位)、南宁品正 (略) (监理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勘 (略) (设计单位)、中建 (略) (施工单位)、广西新桂 (略) (验收监测单位)及2名特邀专家组成的验收组。

验收组经认真审阅、充分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一)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 (略) 良庆区,平乐大道与玉洞大道交叉口处。。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立交工程设置“三层半直连式+半苜蓿叶型互通立交”(平乐大道位于最上层,玉洞大道位于第二层,地面辅道位于最下层),除南→西左转采用单车道环形匝道,其余三个方向的左转匝道均采用半直连式匝道。平乐大道(K4+150~K5+200)长度为1050m, (略) 快速路,红线宽度为60m,设计车速为60km/h,双向8车道,其中立交桥梁段全宽27.5m,双向6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玉洞大道(K4+700~K6+200)长度为1500m, (略) 快速路,红线宽度为100m,设计车速为80km/h,玉洞大道主车道双向8车道+集散车道双向8车道,其中立交桥梁段全宽37.5m,双向8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匝道长度4320m,其中环形匝道设计车速40km/h,直连式匝道设计车速为50km/h,路幅宽8.5m、10m;地面辅道长6062m,设计车速为30km/h;桥梁长度为4312m,主线设置桥梁743m/2座,匝道桥梁3569m/8座。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雨水及污水)工程及附属交通、照明、绿化工程。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2013年3月,《 (略) 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立交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2013 年4月8日, (略) 环境保护局以南环建字〔2013〕48号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同意项目建设。

项目于2014 年10月开工建设,2019年12月竣工。

(三)投资情况

本次验收的道路工程建设投资88691.9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3万元,占总投资0.14%。

二、工程变更情况

经现场调查,并参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本次验收的立交工程与环评阶段对比:实际建设玉洞大道长度增加200m,建设地点、路线走向、道路等级、设计车速、机动车道数、道路红线宽度等技术指标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工程不存在重大变动。

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一)废水

①施工期

施工期设置了沉淀池处理生产和冲洗废水,沉淀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抽吸清运。

②运营期

运营期间无废水产生,道路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邕江。

(二)废气

①施工期

施工期不设置沥青熬化点和混凝土拌合站,施工场地、运输道路等易产生扬尘场地进行洒水降尘。

②运营期

运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为汽车尾气。

(三)噪声

①施工期

施工期通过采用低噪音机械,设置限速禁鸣,建立围挡等措施减轻噪声影响。

②运营期

运营期噪声主要为来往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部分路段对车辆进行限速禁鸣,降低噪声影响。

(四)固体废物

①施工期

施工期弃渣产生量为2.26万m3,运至平乐村消纳场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清运。

②运营期

运营期道路沿线的垃圾由环卫人员进行清扫、收集处理。

(五)生态环境

施工期对开挖后的土石方进行合理调配,项目产生弃渣运至平乐村消纳场处理;施工结束后采取了工程和植物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防护,完善了道路排水系统。

四、验收调查(监测)结果

(一)废水

施工期生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抽吸清运。

运营期项目不产生废水。道路地表径流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邕江。

(二)废气

施工期不设置沥青熬化点和混凝土拌合站,使用商品沥青和混凝土,施工场地、运输道路等易产生扬尘场地进行洒水降尘。

运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的CO、NO2 、PM10 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三)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有施工机械、车辆运输产生的噪声。本项目不在夜间施工,采用低噪音设备,设置限速、禁鸣警示牌,定期保养施工机械和车辆,减轻噪声影响。

运营期临路一排昼间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个别点位临路一排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超《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超标值为1.9~5.8 dB(A),主要原因是平乐大道夜间的车流量较大,但周边的敏感点均安装中空玻璃窗,中空玻璃窗的降噪效果为4.4dB~12.8dB,可达到要求,对周边声环境影响不大。

(四)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路基开挖土石方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期弃渣产生量为2.26万m3,运至平乐村消纳场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清运。

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源于运输车辆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散落的装载物及乘客丢弃的物品,由环卫人员对沿线的垃圾进行清扫、收集处理。

(五)生态环境

施工期对开挖后的土石方进行合理调配,项目产生弃渣运至平乐村消纳场处理;施工结束后采取了工程和植物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防护,完善了道路排水系统,减缓了道路扰动区域水土流失,基本达到生态保护的预期效果。

五、验收结论

经验收工作组对环保设施现场勘查并讨论、审议,认为该项目建设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达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要求,污染治理设施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建设,基本达到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同意该项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六、建议

建议加强远期沿线敏感点噪声跟踪监测,确保噪声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略) 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立交工程

竣工环保验收组

2022年7月1日




附件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