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柴达木路至毛恩沏段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镶黄旗柴达木路至毛恩沏段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镶黄旗柴达木路至毛恩沏段公路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以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公示日期:**日

联系电话:(传真):0479-*

通讯地址:镶黄旗政务服务中心

邮编:*

项目名称:镶黄旗柴达木路至毛恩沏段公路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西侧

建设单位:镶黄旗交通运输局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内蒙古 (略)

项目概况:镶黄旗柴达木路至毛恩琪段公路建设项目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西侧,与S313相交,全线沿原Y621线布线,终点位于那日图嘎查,与自然路顺接,路线总体走向由东向西。本项目属于新建道路工程,原有公路Y621线为农村水泥路,线长为19995.12m,宽为4.5m,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交通量的增加已无法满足交通运输、运力和运能。本次通过对原路的改扩建,建成后公路线线长为20004m,拓宽至6.5m,整体升级为四级公路标准。Y621公路线和临时拌合站均位于宝格达高勒苏木那日图嘎查,临时拌合站设置在原Y621公路线中部的位置,占地面积约为2641.87㎡。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扬尘

1)施工现场降尘

①弃土方,建筑材料弃渣及时清运,不宜长时间堆积。不能及时清运的和临时堆放的回填土及其它建筑垃圾,应堆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并采用防尘布苫盖,尽量不露天敞开堆放,并应对其经常进行洒水。

②重污染天气下,项目要加强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场、道路等场所的扬尘管理,禁止建筑拆除、渣土车运输、土石方作业等措施,加大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加大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减少交通扬尘污染。夜间也禁止施工。

③对土石方开挖、运输、装卸、堆放等易于产生地面扬尘的场所,采用洒水等办法降低施工粉尘的影响:对已回填后的沟槽,也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使用风钻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也向地面洒水抑尘。

④本项目指定专人负责清理堆放在场地上和道路上的抛撒料、渣,同时由专人适时辅助洒水灭尘,并且在大风日还要加大洒水量和洒水次数。对不能及时清运的渣土、垃圾等,采取覆盖等措施,防止二次扬尘。施工现场设置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进场道路进行定期洒水,保持地面湿度,在无雨日的上下午各洒水两次,减少二次扬尘产生。

⑤施工现场各类建材应进料有序,原则上不超过一周的施工用料。建材堆放应设置标牌,实现分类堆放。建材堆放应当整齐有序,无场外和占道堆放物料现象,禁止露天敞开堆放易扬尘性建筑施工材料。对于场地内易起尘的物料均采取袋装、覆盖等遮挡措施。

2)车辆冲洗设施

①凡有土石方作业和裸露场地的工程项目,应在出入口配备洗车槽和高压冲洗设施。车辆的车身、车轮、底盘冲洗干净后, (略) 、城镇道路。

②应为洗车槽设置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沉淀池应方便挖掘机或人工清挖。

③洗车槽和高压冲洗设施应安排专人管理,工程完工后方可拆除。洗车用水宜循环使用。

②机械剔凿作业时应采用局部遮挡、掩盖、喷淋等防尘措施,易产生扬尘的施工机械必须采取降尘防尘措施。

④建筑物或构筑物拆除施工作业前,应采取洒水、设置隔挡、清理积尘等措施。

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及水源井保护范围内禁止设立洗车平台。

3)施工围挡

①对建筑工地围挡进行规范设置,并设置车辆冲洗装置,工地围挡无陈旧破损广告,达到牢固整洁的标准。施工现场必须沿场地四周设置连续封闭、落地防溢围挡,除固定出入口外,不得留有缺口,不得出现场内物料浆水等外溢污染周边环境现象。施工围挡的高度不低于2m,围挡高度要一致,色彩和谐美观。

②应根据工程建设进展,及时调整施工围挡的范围,尽量减少施工对行人、车辆通行的影响。距离交通路口20m范围内设置施工围挡的,按照相关要求应当采取通透性围挡,不得影响交通路口行车视距。

③在施工围挡出入口适当位置设置公示牌,公示内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工期等工程基本信息,公示牌总长度不得超过主入口侧围挡长度的1/3,且不超过10m,不能采用大幅彩色宣传图画。

④施工单位不得在工地围挡外堆放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不得依靠围挡挂设各类施工物件。围挡内材料堆放应距围挡0.5m以上,堆放高度不得高于1.8m。必要时苦盖防风抑尘网。

⑤施工围挡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相关标准应设置规范安全警示照明装置,并保证设施正确、正常运行使用。

⑥施工围挡设置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围挡拆除时限标准,在工程竣工前及时拆除围挡,并及时清理施工现场。

(2)物料运输扬尘

物料、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苦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公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区、交通集中区和员工住宿等敏感区行驶,经过小区、村庄及城镇时减慢速度,同时对敏感点处运输路面洒水,每天至少4次。

(3)施工机械尾气

项目施工机械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起重机、运输车辆等,在施工过程中燃烧汽柴油将产生CO、NOx、THC等污染物,污染源较分散且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些污染物排放量小,且为间断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施工单位应该使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辆和施工设备,加强设备、车辆的维护保养,使机械、车辆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严禁使用报废车辆和淘汰设备,以减少施工机械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随着工程施工期的结束,该影响将消失。

综上所述,施工期间对当地的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只要建设单位认真执行上述防治措施,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属于可以接受范围。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将不再对当地大气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2.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生产废水控制措施

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和车辆要加强检修,尽量杜绝跑、冒、滴、漏。本项目施工所需机械均为常用机械,项目附近的城镇均具备修理保养条件,施工现场不考虑机械的保养维修。设置沉淀池对施工机械清洗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施工生产,不外排。

(2)生活废水控制措施

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依托附近租住村庄,如厕依托村庄旱厕或公共厕所。

3.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为降低和消除施工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筑垃圾

根据项目土石方工程,项目工程无弃方产生,无需设置专门的弃土场。工程范围内不涉及拆迁沿线的建筑物等,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很少。

建设单位施工期间应对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进行妥善处置,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防风固沙型地区,故环保要求本项目区不设置暂存点,每天施工结束后固体废物拉运到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不会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2)生活垃圾

项目区设置垃圾桶,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垃圾桶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外运作进一步处置。垃圾收集设备须严格管理,日产日清。

4.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详见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详见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①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点附近,要结合公路绿化设计,多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植被,这样既可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TSP,又可以美化环境和改善公路沿线景观;

②通过合理设计交通标线、交通标志、交通警示灯等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从而加强交通管理,可减少交通堵塞,从而减少车辆滞速怠速状态下排放的尾气;

③路面应及时清扫,防止固体废物随风飞扬造成大气污染。经上述措施治理后,因此本项目车辆尾气对道路附近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2)水环境保护措施

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货物造成水体污染。项目运营期主要水污染源为雨天产生初期雨水,由于当地常年干旱,降水量和频次较低,下雨产生的雨水通过边坡雨水排泄系统排放。

(3)声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绿化、设置限速标志牌、加强路面维护保养。本次评价过程提及的各项声环境保护措施已在各同类工程中广泛运用,可有效减少交通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具体详见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在投入运行过程中,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于路侧绿化植物的残败物、部分过往车辆的撒落物和行人丢弃的少量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扫收集后清运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拟建公路运输主要以家用车及小型货车为主,运输过程可能涉及的主要危险品为油品及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其中若路面上发生液态危险物品的泄露或道路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污染物泄露时,会对附近的牧民、草地造成一定影响。为防治此类事故的发生,特提出如下防治措施与对策建议:

(1) (略) 的环保部门、路政部门成立事故应急小组,并编制应急计划,一

旦发生危险品燃烧、爆炸、泄漏或人员中毒等事故时,应急小组一方面及时控制污染现场;

另一方面通知相关的机构,进行控制和清除。

(2)强化教育和培训,加强管理:公路管理部门和从事危险品运输的单位,应学习和

掌握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安全技术规定和操作规程,

(略) 政府发布的有关公路运输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办法等。

(3)由地方交通局建立本地区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调度和货运代理网络;

(4)由地方交通局对货运代理和承运单位实行资格认证、生产、销售、经营物资、外

贸及化学危险品货运代理和承担单位,应向地方交通局报送运输计划和有关报表。

(5)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实行“准运证”、“驾驶员证”、“押运员”制度,所有从

事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的车辆要使用统一专用标志,定期定点检测,对有关人员进行专业

培训、考核。

(6)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对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指定行驶区域,运

输化学危险品货物的车辆必须按指定车场停放。

(7)凡从事长途危险品货物运输的车辆必须使用专业标记的统一行车路单,各公安交

通管理检查站负责监督检查。

(8)公路管理部门应对运输危险品车辆实行申报管理制度。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进入公

路前,应向公路管理机构领取申报表,并接受公安或交通管理部门的检查,提交申报表,

申报表主要报告项目有危险货物运输执照号码、货物品种、等级和编号、收发货人名称、

装卸地点、货物特性等,危险品运输车辆一般应安排在交通量较少的时段通行,在天气不

好的条件下应禁止其上路,从而加强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有效管理。

(9)实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制度。危险品运输对环境最大的潜在威胁在于有毒、

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和空气,应对各种未申报又无危险品运输标志的罐车、筒装车进行检查,

对载有危险品,但未办理有关证件或车辆未按规定加装危险品运输标志的车辆均不允许进

入公路行驶,对申报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准运证”、“驾驶员证”、“押运员证”和

“危险品运输行车路单”(以下简称“三证一单”)检查,“三证一单”不全的车辆将不

允许驶入公路,除证件检查外,必要时应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对有安全隐

患的车辆在未排除隐患前不许进入公路。

(10)危险品运输车辆行驶应加强监控,严禁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超速或低速行驶,

在线路行驶的危险品运输车辆最高车速不得超过20km/h。大风、雨、雾等不良天气禁止危

险品运输车辆上路行驶。

(11)为确保发生突发事故可以得到及时处置,本项目管理部门应准备必要的硬件设

施设备,并按相关规定进行保养或维护,保证应急使用时有效、可靠,当然更多的设备需

要与地方应急机制联动配合提供。

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道路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规范和强化道路管理部门对道路建设、养护、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促进各级道路管理部门形成指挥统一、协调有力、安排有序、决策科学、行动高效、参与广泛的应急管理机制,需制定本工程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把灾害事故预防作为应急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测、报、防、救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提高全过程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

指挥机构与职责:总指挥部下设相应的突发事件指挥工作组。

突发养护事件应急工作组:主要负责道路养护生产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路面较大面积坰塌、断裂、沉陷等危及行车的重大险情灾情等,发现险情立即组织抢修工程实施。

突发工程事件应急工作组:主要负责在道路、桥梁建设和维修维护施工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出现安全事故立即组织抢修工程实施。

执法管理应急工作组:主要负责道路路政、征费执法中出现的激化事件,道路设施受到严重威胁和破坏,道路执法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及所有突发事故现场的秩序维持和交通管制,分流过往车辆。

后期保障应急工作组:主 (略) 内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及所有突发事故的车辆、设备调度、抢险人员的生活、其它物资保障等事宜。

各级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贯彻落实政府和上级道路主管部门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批示,制定应急救援措施,负责相关情况上报工作:指导监督应急救援工作,协调解决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掌握应急救援动态情况,及时调整部署应急救援工作措施,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在区局应急总指挥部的领导下,迅速、果断、有效地开展工作。

本工程应根据表5-1的内容和要求制订符合本工程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表5-1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1

应急计划区

本项目应急计划区为道路全段及邻近区域

2

应急组织

指挥部——负责现场全面指挥

专业的救援队*——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

3

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相应程序

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相应程序

4

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

本项目应在指挥部设立相应的救急设备及消防设备等

5

应急通讯

应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

6

应急防护措施、消除泄露措施、方法和器材

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本项目主要是防止事故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及防止事故对附近各敏感点造成影响

7

应急监测、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事故现场:项目指挥部应组织专业队*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事故处理人员应制定有效撤离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撤离及救护

8

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

事故现场妥善处理,恢复措施

9

人员培训与演练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和训练

10

公众教育和信息

对道路员工及道路附近居民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演练

11

记录和报告

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

12

附件

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


文件下载

镶黄旗柴达木路至毛恩沏段公路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以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公示日期:**日

联系电话:(传真):0479-*

通讯地址:镶黄旗政务服务中心

邮编:*

项目名称:镶黄旗柴达木路至毛恩沏段公路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西侧

建设单位:镶黄旗交通运输局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内蒙古 (略)

项目概况:镶黄旗柴达木路至毛恩琪段公路建设项目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西侧,与S313相交,全线沿原Y621线布线,终点位于那日图嘎查,与自然路顺接,路线总体走向由东向西。本项目属于新建道路工程,原有公路Y621线为农村水泥路,线长为19995.12m,宽为4.5m,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交通量的增加已无法满足交通运输、运力和运能。本次通过对原路的改扩建,建成后公路线线长为20004m,拓宽至6.5m,整体升级为四级公路标准。Y621公路线和临时拌合站均位于宝格达高勒苏木那日图嘎查,临时拌合站设置在原Y621公路线中部的位置,占地面积约为2641.87㎡。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扬尘

1)施工现场降尘

①弃土方,建筑材料弃渣及时清运,不宜长时间堆积。不能及时清运的和临时堆放的回填土及其它建筑垃圾,应堆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并采用防尘布苫盖,尽量不露天敞开堆放,并应对其经常进行洒水。

②重污染天气下,项目要加强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场、道路等场所的扬尘管理,禁止建筑拆除、渣土车运输、土石方作业等措施,加大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加大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减少交通扬尘污染。夜间也禁止施工。

③对土石方开挖、运输、装卸、堆放等易于产生地面扬尘的场所,采用洒水等办法降低施工粉尘的影响:对已回填后的沟槽,也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使用风钻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也向地面洒水抑尘。

④本项目指定专人负责清理堆放在场地上和道路上的抛撒料、渣,同时由专人适时辅助洒水灭尘,并且在大风日还要加大洒水量和洒水次数。对不能及时清运的渣土、垃圾等,采取覆盖等措施,防止二次扬尘。施工现场设置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进场道路进行定期洒水,保持地面湿度,在无雨日的上下午各洒水两次,减少二次扬尘产生。

⑤施工现场各类建材应进料有序,原则上不超过一周的施工用料。建材堆放应设置标牌,实现分类堆放。建材堆放应当整齐有序,无场外和占道堆放物料现象,禁止露天敞开堆放易扬尘性建筑施工材料。对于场地内易起尘的物料均采取袋装、覆盖等遮挡措施。

2)车辆冲洗设施

①凡有土石方作业和裸露场地的工程项目,应在出入口配备洗车槽和高压冲洗设施。车辆的车身、车轮、底盘冲洗干净后, (略) 、城镇道路。

②应为洗车槽设置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沉淀池应方便挖掘机或人工清挖。

③洗车槽和高压冲洗设施应安排专人管理,工程完工后方可拆除。洗车用水宜循环使用。

②机械剔凿作业时应采用局部遮挡、掩盖、喷淋等防尘措施,易产生扬尘的施工机械必须采取降尘防尘措施。

④建筑物或构筑物拆除施工作业前,应采取洒水、设置隔挡、清理积尘等措施。

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及水源井保护范围内禁止设立洗车平台。

3)施工围挡

①对建筑工地围挡进行规范设置,并设置车辆冲洗装置,工地围挡无陈旧破损广告,达到牢固整洁的标准。施工现场必须沿场地四周设置连续封闭、落地防溢围挡,除固定出入口外,不得留有缺口,不得出现场内物料浆水等外溢污染周边环境现象。施工围挡的高度不低于2m,围挡高度要一致,色彩和谐美观。

②应根据工程建设进展,及时调整施工围挡的范围,尽量减少施工对行人、车辆通行的影响。距离交通路口20m范围内设置施工围挡的,按照相关要求应当采取通透性围挡,不得影响交通路口行车视距。

③在施工围挡出入口适当位置设置公示牌,公示内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工期等工程基本信息,公示牌总长度不得超过主入口侧围挡长度的1/3,且不超过10m,不能采用大幅彩色宣传图画。

④施工单位不得在工地围挡外堆放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不得依靠围挡挂设各类施工物件。围挡内材料堆放应距围挡0.5m以上,堆放高度不得高于1.8m。必要时苦盖防风抑尘网。

⑤施工围挡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相关标准应设置规范安全警示照明装置,并保证设施正确、正常运行使用。

⑥施工围挡设置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围挡拆除时限标准,在工程竣工前及时拆除围挡,并及时清理施工现场。

(2)物料运输扬尘

物料、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苦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公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区、交通集中区和员工住宿等敏感区行驶,经过小区、村庄及城镇时减慢速度,同时对敏感点处运输路面洒水,每天至少4次。

(3)施工机械尾气

项目施工机械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起重机、运输车辆等,在施工过程中燃烧汽柴油将产生CO、NOx、THC等污染物,污染源较分散且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些污染物排放量小,且为间断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施工单位应该使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辆和施工设备,加强设备、车辆的维护保养,使机械、车辆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严禁使用报废车辆和淘汰设备,以减少施工机械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随着工程施工期的结束,该影响将消失。

综上所述,施工期间对当地的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只要建设单位认真执行上述防治措施,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属于可以接受范围。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将不再对当地大气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2.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生产废水控制措施

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和车辆要加强检修,尽量杜绝跑、冒、滴、漏。本项目施工所需机械均为常用机械,项目附近的城镇均具备修理保养条件,施工现场不考虑机械的保养维修。设置沉淀池对施工机械清洗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施工生产,不外排。

(2)生活废水控制措施

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依托附近租住村庄,如厕依托村庄旱厕或公共厕所。

3.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为降低和消除施工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筑垃圾

根据项目土石方工程,项目工程无弃方产生,无需设置专门的弃土场。工程范围内不涉及拆迁沿线的建筑物等,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很少。

建设单位施工期间应对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进行妥善处置,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防风固沙型地区,故环保要求本项目区不设置暂存点,每天施工结束后固体废物拉运到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不会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2)生活垃圾

项目区设置垃圾桶,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垃圾桶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外运作进一步处置。垃圾收集设备须严格管理,日产日清。

4.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详见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详见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①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点附近,要结合公路绿化设计,多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植被,这样既可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TSP,又可以美化环境和改善公路沿线景观;

②通过合理设计交通标线、交通标志、交通警示灯等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从而加强交通管理,可减少交通堵塞,从而减少车辆滞速怠速状态下排放的尾气;

③路面应及时清扫,防止固体废物随风飞扬造成大气污染。经上述措施治理后,因此本项目车辆尾气对道路附近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2)水环境保护措施

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货物造成水体污染。项目运营期主要水污染源为雨天产生初期雨水,由于当地常年干旱,降水量和频次较低,下雨产生的雨水通过边坡雨水排泄系统排放。

(3)声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绿化、设置限速标志牌、加强路面维护保养。本次评价过程提及的各项声环境保护措施已在各同类工程中广泛运用,可有效减少交通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具体详见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在投入运行过程中,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于路侧绿化植物的残败物、部分过往车辆的撒落物和行人丢弃的少量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扫收集后清运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拟建公路运输主要以家用车及小型货车为主,运输过程可能涉及的主要危险品为油品及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其中若路面上发生液态危险物品的泄露或道路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污染物泄露时,会对附近的牧民、草地造成一定影响。为防治此类事故的发生,特提出如下防治措施与对策建议:

(1) (略) 的环保部门、路政部门成立事故应急小组,并编制应急计划,一

旦发生危险品燃烧、爆炸、泄漏或人员中毒等事故时,应急小组一方面及时控制污染现场;

另一方面通知相关的机构,进行控制和清除。

(2)强化教育和培训,加强管理:公路管理部门和从事危险品运输的单位,应学习和

掌握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安全技术规定和操作规程,

(略) 政府发布的有关公路运输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办法等。

(3)由地方交通局建立本地区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调度和货运代理网络;

(4)由地方交通局对货运代理和承运单位实行资格认证、生产、销售、经营物资、外

贸及化学危险品货运代理和承担单位,应向地方交通局报送运输计划和有关报表。

(5)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实行“准运证”、“驾驶员证”、“押运员”制度,所有从

事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的车辆要使用统一专用标志,定期定点检测,对有关人员进行专业

培训、考核。

(6)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对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指定行驶区域,运

输化学危险品货物的车辆必须按指定车场停放。

(7)凡从事长途危险品货物运输的车辆必须使用专业标记的统一行车路单,各公安交

通管理检查站负责监督检查。

(8)公路管理部门应对运输危险品车辆实行申报管理制度。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进入公

路前,应向公路管理机构领取申报表,并接受公安或交通管理部门的检查,提交申报表,

申报表主要报告项目有危险货物运输执照号码、货物品种、等级和编号、收发货人名称、

装卸地点、货物特性等,危险品运输车辆一般应安排在交通量较少的时段通行,在天气不

好的条件下应禁止其上路,从而加强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有效管理。

(9)实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制度。危险品运输对环境最大的潜在威胁在于有毒、

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和空气,应对各种未申报又无危险品运输标志的罐车、筒装车进行检查,

对载有危险品,但未办理有关证件或车辆未按规定加装危险品运输标志的车辆均不允许进

入公路行驶,对申报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准运证”、“驾驶员证”、“押运员证”和

“危险品运输行车路单”(以下简称“三证一单”)检查,“三证一单”不全的车辆将不

允许驶入公路,除证件检查外,必要时应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对有安全隐

患的车辆在未排除隐患前不许进入公路。

(10)危险品运输车辆行驶应加强监控,严禁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超速或低速行驶,

在线路行驶的危险品运输车辆最高车速不得超过20km/h。大风、雨、雾等不良天气禁止危

险品运输车辆上路行驶。

(11)为确保发生突发事故可以得到及时处置,本项目管理部门应准备必要的硬件设

施设备,并按相关规定进行保养或维护,保证应急使用时有效、可靠,当然更多的设备需

要与地方应急机制联动配合提供。

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道路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规范和强化道路管理部门对道路建设、养护、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促进各级道路管理部门形成指挥统一、协调有力、安排有序、决策科学、行动高效、参与广泛的应急管理机制,需制定本工程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把灾害事故预防作为应急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测、报、防、救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提高全过程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

指挥机构与职责:总指挥部下设相应的突发事件指挥工作组。

突发养护事件应急工作组:主要负责道路养护生产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路面较大面积坰塌、断裂、沉陷等危及行车的重大险情灾情等,发现险情立即组织抢修工程实施。

突发工程事件应急工作组:主要负责在道路、桥梁建设和维修维护施工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出现安全事故立即组织抢修工程实施。

执法管理应急工作组:主要负责道路路政、征费执法中出现的激化事件,道路设施受到严重威胁和破坏,道路执法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及所有突发事故现场的秩序维持和交通管制,分流过往车辆。

后期保障应急工作组:主 (略) 内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及所有突发事故的车辆、设备调度、抢险人员的生活、其它物资保障等事宜。

各级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贯彻落实政府和上级道路主管部门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批示,制定应急救援措施,负责相关情况上报工作:指导监督应急救援工作,协调解决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掌握应急救援动态情况,及时调整部署应急救援工作措施,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在区局应急总指挥部的领导下,迅速、果断、有效地开展工作。

本工程应根据表5-1的内容和要求制订符合本工程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表5-1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1

应急计划区

本项目应急计划区为道路全段及邻近区域

2

应急组织

指挥部——负责现场全面指挥

专业的救援队*——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

3

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相应程序

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相应程序

4

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

本项目应在指挥部设立相应的救急设备及消防设备等

5

应急通讯

应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

6

应急防护措施、消除泄露措施、方法和器材

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本项目主要是防止事故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及防止事故对附近各敏感点造成影响

7

应急监测、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事故现场:项目指挥部应组织专业队*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事故处理人员应制定有效撤离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撤离及救护

8

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

事故现场妥善处理,恢复措施

9

人员培训与演练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和训练

10

公众教育和信息

对道路员工及道路附近居民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演练

11

记录和报告

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

12

附件

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


文件下载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