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龙冈镇港北村村庄规划批后公告
盐都区龙冈镇港北村村庄规划批后公告
《盐都区龙冈镇港北村村庄规划》说明
一、区域位置
龙冈 (略) 市区西郊,距市区中心约7公里,总面积约94.86平方公里。东与张庄街道办事处、潘黄街道办事处交界,西与秦南镇及建湖县芦沟镇接壤,南与秦南镇交界,北与建湖县庆丰镇毗邻。东临盐城机场和204国道、南接宁靖盐高速和盐金国防公路,省道盐兴、盐淮路贯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通讯便捷。
港北 (略) 龙冈镇镇区西侧,东至光明桥,西至张港河,南至周*港,北至盐宝河。
二、规划期限和范围
本次村庄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本次村庄规划涵盖港北村整个行政管理范围,规划总面积4.57平方公里。
三、定位与目标
规划定位:发挥城郊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农村新型居住社区,集聚城乡发展要素,形成城郊融合新社区;充分利用周边华都森林公园和盐龙湖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自身农产品加工特色,集聚休闲农旅项目, (略) 后花园。
规划目标:
1.人口规模。将引导村组集聚合并、农村宅基地减量化、落实一宅一户,鼓励村民进城入镇或向集中安置区集聚迁移。结合港北村现状人口呈缓慢减少的发展趋势及国家现行人口政策,预测户籍人口将逐步趋于稳定,预测规划期港北村户籍人口规模约2500人,常住人口2200人。
2.建设用地规模。综合《 (略) 盐都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中的建设用地与城镇开发边界的控制要求及人口规模的预测,坚持底线优先,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要求,从村庄实际出发分析预测,规划期末规划范围建设用地规模为54.51公顷。
3.其他规划指标控制。遵循保护优先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红线保护要求,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等上位规划对总体规模及空间的划定。规划落实永久基本农田163.79公顷,至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253.16公顷。
四、村域规划
1、村域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至2035年,规划区总面积457.23公顷。其中,建设用地54.5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11.92%,比现状用地减少2.31公顷;农林用地363.0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79.41%,比现状用地增加5.05公顷;自然保护与保留用地39.6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8.67%,比现状用地减少2.74公顷。
2、产业规划结构
结合上位规划要求与村庄自身发展需求,规划形成“一心、三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心”: 围绕农村新型居住社区,形成港北村综合服务中心。
“三片区”:规划扩建现状农副产品加工区、规划形成村域西侧的现代农业区和村域东侧的传统农业区。
3、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以港北村现有农业生产资源为依托,通过农业产业引导,形成特色化产业布局,抓住港北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培育港北村的农业产业基础。规划村域农业用地主要为现代农业种植区域,打造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以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粮食生产和农产品生产,位于凤翔路西侧和龙腾路东侧。
(2)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仓储和物流,位于凤翔路与凤鸣路之间。产业类型主要包括粮食深加工、蔬菜和食用菌保鲜加工、特色水产加工、禽蛋制品加工、休闲食品加工和团餐服务产业。
(3)第三产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配套标准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进行配置,主要发展生活、生产配套服务和休闲农旅服务,包 (略) 、农业 (略) 、 (略) 场、小型商业服务业等设施。生活空间以凤鸣路东侧为主,预留农旅发展空间。同时合理规划乡村旅游线路,推动村庄旅游业的发展。。
五、生态保护与修复
1.河道修复。规划将村内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应依据河流沿岸的生态环境进修复,同时建议进行缓冲带修复。尽量维护河道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水文特征,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谐,生态修复主要从污染物源头控制、河道内水质生态修复、河道护坡的生态修复三方面进行。
坑塘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就是协调村庄发展建设和河道生态保护的关系,尽量维持河道原有风貌和水文特征,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谐,此次河道生态修复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污染物源头控制、水质生态修复、护坡生态修复。
2.林地修复。规划将港北村林地纳入林地修复范围,应依据原林地的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农田林网整体布局,考虑不破坏农田基础设施,同时应满足农业生产大型机械作业要求,林网建设尽量减少对农田的遮阴,最大限度减少对农田产量的影响。
公告时间为:2023年1月3日—2023年1月12日。
《盐都区龙冈镇港北村村庄规划》说明
一、区域位置
龙冈 (略) 市区西郊,距市区中心约7公里,总面积约94.86平方公里。东与张庄街道办事处、潘黄街道办事处交界,西与秦南镇及建湖县芦沟镇接壤,南与秦南镇交界,北与建湖县庆丰镇毗邻。东临盐城机场和204国道、南接宁靖盐高速和盐金国防公路,省道盐兴、盐淮路贯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通讯便捷。
港北 (略) 龙冈镇镇区西侧,东至光明桥,西至张港河,南至周*港,北至盐宝河。
二、规划期限和范围
本次村庄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本次村庄规划涵盖港北村整个行政管理范围,规划总面积4.57平方公里。
三、定位与目标
规划定位:发挥城郊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农村新型居住社区,集聚城乡发展要素,形成城郊融合新社区;充分利用周边华都森林公园和盐龙湖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自身农产品加工特色,集聚休闲农旅项目, (略) 后花园。
规划目标:
1.人口规模。将引导村组集聚合并、农村宅基地减量化、落实一宅一户,鼓励村民进城入镇或向集中安置区集聚迁移。结合港北村现状人口呈缓慢减少的发展趋势及国家现行人口政策,预测户籍人口将逐步趋于稳定,预测规划期港北村户籍人口规模约2500人,常住人口2200人。
2.建设用地规模。综合《 (略) 盐都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中的建设用地与城镇开发边界的控制要求及人口规模的预测,坚持底线优先,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要求,从村庄实际出发分析预测,规划期末规划范围建设用地规模为54.51公顷。
3.其他规划指标控制。遵循保护优先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红线保护要求,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等上位规划对总体规模及空间的划定。规划落实永久基本农田163.79公顷,至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253.16公顷。
四、村域规划
1、村域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至2035年,规划区总面积457.23公顷。其中,建设用地54.5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11.92%,比现状用地减少2.31公顷;农林用地363.0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79.41%,比现状用地增加5.05公顷;自然保护与保留用地39.6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8.67%,比现状用地减少2.74公顷。
2、产业规划结构
结合上位规划要求与村庄自身发展需求,规划形成“一心、三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心”: 围绕农村新型居住社区,形成港北村综合服务中心。
“三片区”:规划扩建现状农副产品加工区、规划形成村域西侧的现代农业区和村域东侧的传统农业区。
3、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以港北村现有农业生产资源为依托,通过农业产业引导,形成特色化产业布局,抓住港北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培育港北村的农业产业基础。规划村域农业用地主要为现代农业种植区域,打造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以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粮食生产和农产品生产,位于凤翔路西侧和龙腾路东侧。
(2)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仓储和物流,位于凤翔路与凤鸣路之间。产业类型主要包括粮食深加工、蔬菜和食用菌保鲜加工、特色水产加工、禽蛋制品加工、休闲食品加工和团餐服务产业。
(3)第三产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配套标准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进行配置,主要发展生活、生产配套服务和休闲农旅服务,包 (略) 、农业 (略) 、 (略) 场、小型商业服务业等设施。生活空间以凤鸣路东侧为主,预留农旅发展空间。同时合理规划乡村旅游线路,推动村庄旅游业的发展。。
五、生态保护与修复
1.河道修复。规划将村内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应依据河流沿岸的生态环境进修复,同时建议进行缓冲带修复。尽量维护河道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水文特征,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谐,生态修复主要从污染物源头控制、河道内水质生态修复、河道护坡的生态修复三方面进行。
坑塘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就是协调村庄发展建设和河道生态保护的关系,尽量维持河道原有风貌和水文特征,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谐,此次河道生态修复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污染物源头控制、水质生态修复、护坡生态修复。
2.林地修复。规划将港北村林地纳入林地修复范围,应依据原林地的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农田林网整体布局,考虑不破坏农田基础设施,同时应满足农业生产大型机械作业要求,林网建设尽量减少对农田的遮阴,最大限度减少对农田产量的影响。
公告时间为:2023年1月3日—2023年1月12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