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雅安市宝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宝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雅安市宝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企事业及驻宝单位:
《 (略) 宝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宝兴县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8日
(略) 宝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5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5
第二节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任重道远 7
第三节 为建设多彩宝兴奋力前进 8
第二章 环境保护目标与总体战略 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1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1
第三节 目标指标 12
第三章 筑牢生态屏障,建设宝兴山水魅力熊猫城 15
第一节 筑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15
第二节 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16
第三节 大力促进“两山”高质量转化 17
第四章 践行绿色发展,打响多彩宝兴亮丽品牌 20
第一节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20
第二节 持续推进美丽城乡建设 22
第三节 全面发展优质生态文旅 23
第五章 坚持系统治理,建设成渝高品质康养宜居地 25
第一节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 25
第二节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7
第三节 实施“三水统筹”系统治理 27
第四节 深化土壤污染防治 30
第五节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30
第六节 深化固废污染防治 32
第六章 强化风险防范,推进健康平安宝兴建设 35
第一节 强化饮用水和地下水风险防范 35
第二节 提高重点源风险管控水平 36
第三节 强化风险防控与应急 37
第七章 深化环保体制改革,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39
第一节 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 39
第二节 完善环境治理监管体系 40
第三节 完善环境法治政策体系 41
第四节 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 42
第八章 保障措施 44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44
第二节 加大资金投入 44
第三节 加强跟踪评估 44
第四节 强化宣传督导 45
附表 46
附图 49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宝兴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宝兴县生态环境、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期。为切实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
《规划》明确了宝兴县“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宝兴县“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生态环境重大项目、
地区生态优势不断保持。“十三五”期间,宝兴县始终将生态作为最突出的优势开展全面建设、培育和保护。森林面积及蓄积量持续保持双增长,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提升森林覆盖率约4.1个百分点,为川滇森林生物多样性分布区、大小凉山生物多样性分布区筑牢了生态空间,为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中心“动植物基因库”持续提供保障,荣获“ (略) 绿化模范县”称号。截至2020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39%, (略) 前列。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良好。2020年,宝兴县灵鹫塔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100%。1个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7个已划定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20年宝兴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7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8.6%,PM2.5平均浓度为17.21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综 (略) 县(区)中排名第一。
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宝兴县污染防治取得关键性进展。紧盯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狠抓柴油货车尾气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监管,严控“五烧”行为,全面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网格化环境监管,加快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严格固体废物和土壤环境安全监管,完成全县50余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年度申报和管理计划备案工作以及100余家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单位网上申报工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持续 (略) 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反馈宝兴的29件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35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县垃圾处理率100%。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划定生态红线2577.44平方公里,占比82.7%,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4.1万亩。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利用设施一期、二期项目建成投用。率先完成禁食*生野生动物退出处置工作,全国首个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在宝兴成立。执行“十年禁捕令”,实施珍稀保护鱼类增殖放流保持生态平衡。认真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国家公园理念,全面完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成果,森林碳 (略) 率先启动。
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宝兴县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45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有效推动绿色产业体系聚能成势。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机遇,奋力推动转
绿色发展转
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宝兴优良生态本底保持工作面临一定压力,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的边际成本上升,持续改善难度较大。宝兴县处于大气弱扩散区,
环境治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城镇污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环境监管能力不足,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环境监管力量薄弱,缺少工作经费,人员编制少、执法装备差、监测能力低,不能适应宝兴生态环境管理的需要。环保资金缺口大,受地方财力影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日常运行经费缺口较大。
生态价值转化能力明显不足。宝兴县生态资源丰富,但尚未建立多元的生态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多元参与、可持续的生态环保投入模式,缺乏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以及人才培训等提升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补偿方式,社会参与程度低,未能充分调动成渝地区企业、环保组织
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党的
区域发展战略叠加发力,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契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藏铁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汇聚叠加,有助于宝兴加大对外开放,融入更高层次区域合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契机。雅安关于建设“三个高地”,发展“四大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支持宝兴重点打造生态功能区转
大力推动美丽四川建设,为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提供了新机遇。“美丽四川” (略) 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宝兴县作为其组成部分,要按照“美丽四川”的高标准、高要求,充分发挥宝兴绿色生态优势,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加强政府部门环保的投入力度,增强企业环保意识,提高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加快打造多元共治生态环保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宝兴县作为大熊猫分布核心区,可充分利用“大熊猫”名片,打好“大熊猫”生态牌,保护好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建设“美丽四川”体现宝兴价值。
第二章 环境保护目标与总体战略以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源头管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思路,科学
以
强化合作、服务全局。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中心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疫情后经济“绿色复苏”和高质量发展;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为引领,深化跨区域生态环境共治共保,推动区域协调绿色发展。
科学保护、智慧治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多元化投入和建管模式,加强经济和法治治理手段,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大力实施环境保护智慧化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
到2025年,宝兴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生态价值转化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基本建成四川一流、国家示范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展望2035年,宝兴县全面建成系统稳定、功能强劲的生态系统,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全县绿色发展示范效应更为凸显。
表2.1 宝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五年累计 | 指标属性 |
(一)环境治理 | ||||
(1)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 17.21 | (略) 下达目标 | -- | 约束性 |
(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98.6 | (略) 下达目标 | -- | 约束性 |
(3)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数比率(%) | 0 | 基本消除 | -- | 约束性 |
(4)国省考断面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100 | 100 | -- | 约束性 |
(5)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 | 0 | 0 | -- | 约束性 |
(6)城市黑臭水体比例(%) | 0 | 0 | -- | 约束性 |
(7)地下水质量Ⅴ类水比例*(%) | / | 0 | -- | 约束性 |
(8)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 | 63.9 | 80 | 16.1 | 预期性 |
(9)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100 | 100 | -- | 预期性 |
(10)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 -- | -- |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11)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 -- | -- | 约束性 | |
(12)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 -- | -- | 约束性 | |
(13)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 -- | -- | 约束性 | |
(二)应对气候变化 | ||||
(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 |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 -- | 约束性 | |
(16)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 | -- | 约束性 | |
(三)环境风险防控 | ||||
(1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 1 | (略) 下达目标 | -- | 约束性 |
(18)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2 | /* | (略) 下达目标 | -- | 约束性 |
(四)生态保护 | ||||
(19)生态质量指数(EQI) | /* | 稳重向好 | -- | 预期性 |
(20)森林覆盖率(%) | 71.39 | 不降低 | -- | 约束性 |
(21)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 | 82.7 | 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性质不改 | -- | 约束性 |
注:1./* 指标按新标准尚未统计。
2.重点建设用地指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所有地块。
第三章 筑牢生态屏障,建设宝兴山水魅力熊猫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筑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大力促进“两山”高质量转化,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宝兴县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筑牢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一屏两带五区四廊”生态空间格局。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屏障为骨架,宝兴河、西河组成的生态带为补充,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充分保护和尊重自然生态本底,筑牢青衣江上游生态屏障。以高山荒野生态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核心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一般保护区、自然生境保育区与半自然生境营建区为面域空间,全面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硗碛藏族乡跨东河北野生动物廊道、蜂桶寨乡跨东河南野生动物廊道、五龙乡跨西河野生动物廊道和陇东镇—五龙乡沿山野生动物廊道为生态空间廊道,促进动植物野生种群的繁衍和交流。
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生态工程。加大草原保护力度,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巩固和持续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退牧还草工程。强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自然湿地。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重要水源地等生态空间保护,协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制工作,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大熊猫国家公园
全面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地区建设。总结园地共建先行区试点经验,夯实园地共建先行区建设成果,提高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兴县冷木沟地质公园运维水平。强化宝兴县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生态修复,实现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森林覆盖率稳定不降低。衔接国家专项规划,推进实施二郎山大熊猫栖息地连通廊道和走廊带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蜂桶寨等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原住民自愿生态搬迁。到2025年末,逐步实现核心保护区耕地面积、土地开发强度逐年减少;力争实现存量矿业权有序退出,并停止批复新增矿业权。
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种群保护、栖息地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有效复壮和扩大大熊猫野生种群。加强对基础种群的保护,建立野生大熊猫个体基因数据库。加快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推动栖息地保护修复,更新复壮竹林,恢复大熊猫喜食竹种,建立大熊猫生态廊道。推动绿尾虹雉、金丝猴、大熊猫、林麝的迁地保护。加强极小种群、珍稀濒危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监测掌握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种群分布和变化趋势,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体系、疫病防控和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推动珍稀动植物的迁地保护,努力建设模式标本、珍稀动植物基因库,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打造国际大熊猫文化会客厅。参考大熊猫国家公园南部入口社区园地共建、生态社区发展模式,全域推进宝兴县入口社区建设。积极推动“大熊猫原生态产品”“大熊猫友好
第三节 大力促进“两山”高质量转化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开展宝兴县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摸清各类生态产品数量和质量等底数。利用“熊猫老家”“夹金山”等公共品牌,把宝兴农业整体作为一个“地域”品牌尽快整体建设、宣传和推广,塑造宝兴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深化“厨房在成渝,有机农场在宝兴”模式,进一步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依托成渝 (略) 场和营销模式,积极促成成渝地区大
拓展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模式。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培育发展具有宝兴特色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研究
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健全生态保护投入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政策。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与成渝地区 (略) 探索签订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通过生态红利释放,促进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巩固提升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
坚持源头防控,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机制探索、城乡建设和文旅发展为着力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
第一节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 (略) “三线一单”相关要求,强化生态空间管控与优化布局,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夹金山风景名胜区、宝兴县教场沟主沟高家山沟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宝兴县两河口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青衣江源头水保护区等生态优先保护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优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活动,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宝兴县中心城区重点管控单元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区,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大气移动源、扬尘源治理。四川宝兴汉白玉特色产业园区重点管控单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性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入驻。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效果良好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全面构建绿色农业。立足宝兴生态本底,围绕全域“有机化”目标,将绿色、低碳、健康的理念融入到“林海菌香”“果海药谷”“云海牧场”三条特色农业产业环线的建设中。探索推广“肥水一体化、精准滴灌施肥”科学种植方法,提升肥水灌溉效率,推广科学绿色病虫害防治,培育生态优质果蔬产品。推行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实施生态有机肥对传统化肥有效替代。加快发展农副食品加工、现代中医药等特色产业,提升宝兴特色生态农产品知名度及附加值。
发展绿色现代工业。全面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及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园区统筹和企业布局规划,探索企业间废弃物、余热余压、废水等相互利用模式,推动产业循环耦合。加快建设汉白玉特色产业园区、经开区宝兴工业园,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资源利用水平的持续提升,重点抓好汉白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铜铝循环产业开发利用两大支柱产业培育。推动汉白玉绿色建材一体化产业链项目与碳酸钙、塑料母粒、石材废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合理发展多晶硅、单晶硅废料再利用、再制造等高载能硅材料循环利用产业。
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行“禁塑令”,促进塑料垃圾源头减量,禁止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按照“绿色、低碳、循环、智能”的理念推进城乡建设,实施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创建行动,开展节约
第二节 持续推进美丽城乡建设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生态振兴放在乡村“五大振兴”突出位置,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贯彻落实《 (略)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学均达90毫克/升。统筹规划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到2023年底, (略) 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85%。“十四五”期间保持出境断面达标率100%。
强化水生态系统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工程,加强宝兴县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以源头集水区域周边第一重山脊线内为重点区域,建设高质量生态防护林,调整林冠组成结构,提升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水土保持。进一步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环保督察对宝兴河上游锅巴岩矿区等开采活动整改要求,全面恢复宝兴河上游山体植被。实施河流滩涂生态缓冲带修复,修建截污沟渠、生态护岸等,筑牢青衣江源头生态屏障。推进宝兴河天然生境恢复、濒水植被保护,实施珍稀鱼类“三场一通道”修复,强化自然保护区重要水生生物生境保障。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宝兴河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休渔、禁渔,实施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等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任务。
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按照“点上示范、串点成线、全面铺开”的建设思路,打造美丽河湖。深化推进河(湖)长制,落实“找源头、控污染、强生态、美环境”四项举措,以硗碛湖、宝兴河等重点河湖为引领,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态流量保障、水环境治理、生态缓冲带建设、湿地恢复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亲水便民设施建设等措施,系统部署美丽河湖试点创建,提升河湖生态环境品质。加快宝兴县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创建工作。
第四节 深化土壤污染防治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加快编制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及工作方案,严格控制土壤污染来源,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环境风险分类管控,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现监测预警、分类管理、治理与修护三大功能,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严控工矿用地土壤污染,深化振兴电冶等企业污染整治,摸清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严肃查处企业违法建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到2025年,土壤环境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加强农用地保护。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的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
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试行退地减水,适当减少用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和经济林。全面实施化肥零使用和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研究
加强养殖业面源污染治理。依托宝兴县生态养殖现代农业园建设,打造种养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形成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绿色发展格局。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的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实现养殖业规模化生产。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工程,关闭位于禁养区、限养区整治不到位的养殖场。加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鼓励畜禽养殖实行雨污、干湿“两分离”,建设干粪堆积棚、沼气池和沼液存贮池“三配套”,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实施有机肥替代行动,推进畜禽粪污还田还地利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积极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规范水产养殖生产活动。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整治专项行动,规范设置养殖尾水排污口。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强化“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运机制,提升农村垃圾处理水平,保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有序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方式,有效促进源头减量减排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村污水治理,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穆坪镇为重点,集中连片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污水导流沟、生态净化设施、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农村散户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有效衔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无害化处理。
第六节 深化固废污染防治
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加强汉白玉加工、有色金属循环等企业工艺技术改造,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推进源头减量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进工业园区“无废化”建设,促进产业链循环化。倡导“光盘行动”,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绿色办公,加强节约
加强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建立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 (略) 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提高大宗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回收利用水平。结合厨余垃圾产生量
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及处置水平。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摸清重点企业和医疗行业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鼓励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动态落实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并覆盖至村卫生室。健全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完善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等集中收集贮存设施。引导汽修厂废机油等危险废物规范处理处置。严厉查处涉危险废物违法行为。
专栏1环境质量提升重大工程 |
(一)蓝天白云工程:实施宝兴县汉白玉加工、有色金属循环等企业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城镇施工扬尘治理。基本完成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工作。 (二)应对气候变化工程:开展林业碳汇评估,谋划林业碳汇项目。 (三)碧水绿岸工程:实施宝兴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宝兴河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生态调查项目、邓池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宝兴县城、灵关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 (略) 雨污管网改扩建,推进宝兴县城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等项目。 (四)土壤环境整治工程:对农用地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涉重企业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工程。实施废弃矿区土地评估调查及生态修复项目。 (五)农村环境治理:有序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聚居点集中污水处理站以及配套管网建设,建设污水处理站点127个,建设宝兴县农村生活污水智慧化运维管理信息平台。 |
坚守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强化饮用水和地下水风险防范,严格化学品、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环境管理,有效控制环境风险,切实保证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以教场沟主沟高家山沟、两河口水厂水源地为重点,开展水源地生态岸线建设维护良性生态系统,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加强教场沟主沟高家山沟、两河口水厂水源地等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深入开展水源地专项执法行动。推进7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到2025年,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比例不低于75%。加强农村水源水质监管,开展“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排查整治,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到2025年,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提升饮用水源监测能力。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和预警能力,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监测和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开饮水安全状况。提升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检测能力,完善教场沟主沟高家山沟、两河口水厂预警监控设施,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监测,落实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工程水质保障主体责任。在现有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站点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补充规划监测站点,提出具体监测指标、频次等。完善“千吨万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名录和信息台账,有条件的“千吨万人”规模饮用水水源地应开展水质监测。到2025年,实现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在线自动监测全覆盖。
强化饮用水源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逐步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对矿山开采区、规模化养殖场、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周边区域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专项调查,评估地下水环境风险。地下工程设施应严格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探索构建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网络,实现宝兴县内地下水资源、水环境动态监测。
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摸清重点企业和医疗行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搭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监控系统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动态落实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并覆盖至农村地区。严厉查处涉危险废物违法行为。及时开展县域内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筛查,强化落实新污染物管理登记。
提高化学品及管理和处置水平。构建优先控制化学品防控体系,全面排查优先控制化学品种类和数量,建立管理台账,对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从严审批。实现涉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全覆盖,对具有持久性或生物累积性,或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危害的,或潜在环境暴露风险较大的化学
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摸清环境风险底数,开展宝兴河流域环境风险评估,分析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物、诱因、污染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物资储存、补充、更新、轮换、调运等管理机制,实行物资储备信息动态化管理。建立健全宝兴县应急指挥系统,补充完善应急监测设备、应急防护设备、应急取证设备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应急队*。
落实环境应急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县级各部门应急联动,强化应急演练。开展宝兴河流域风险防控跨区域联动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
专栏2环境风险防控重大工程 |
(一)饮用水安全工程:推进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10个水源地各编制1套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500套,7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各修建1个应急物资储备间。 (二)环境风险防范工程:绘制宝兴县环境风险应急一张图。开展县级突发事故应急监测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宝兴县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建设宝兴河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拦污体系。 |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落实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公众等相关主体责任,完善环境治理政策体系,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与方法,加快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导向清晰、决策科学、多元参与、执行
强化党政领导责任。明确党政领导的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要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分工,压实各级各部门领导责任。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考核内容。继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将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减排要求逐步纳入排污许可证,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相衔接。加强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指导企业制订环境管理清单,积极改进和提升污染治理设施。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据排污许可证开展日常环境监管。推动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平台联网。完善企业环境治理信息主动公开机制。
强化社会共建与公众参与。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全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生态环境领域政务信息公开,提高群众生态环境工作知晓度。鼓励公众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运用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映投诉。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在生态环保文化宣教、公众参与、调研实践等方面开展公益活动。
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健全乡(镇)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推动“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的相互衔接,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环评“放管服”改革措施,简化环评审批程序,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管执法水平,推动“互联网+监管”应用。强化基层一线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水平,推进执法重心和人员配置向乡(镇)下沉,探索不同乡(镇)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与模式。
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健全大气自动监测网络,推动建设重点水域、水源地、跨界断面、重点湖库等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逐步实现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以固定污染源全面监测为基础,逐步建立统筹固定源、移动源、面源的污染源监测体系,对符合要求的重点废水、废气污染源安装自动在线监测仪,进行排污浓度和总量实时监测,实现联网监控。强化监测机构应急、执法监测设备配备,提升污染源监测和执法快速响应能力。配置便携式颗粒物污染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监测设备,增强现场检查、监测和监管能力。
完善环境执法体制机制。加强“两法衔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环保、公安、检察等部门协作,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确保公安、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侦办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提高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效能。全面应用移动执法系统,推广使用无人机、无人船、卫星遥感、用电量监控等智能化手段,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探索以政府公共采购方式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辅助执法,鼓励有资质、能力强、信用好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执法监测。补齐应对气候变化、土壤污染等领域执法能力短板,持续推进执法能力规范化建设。完善典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新闻发布机制,曝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主动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加强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加强政务新媒体发布和舆论引导。完善公众监督、举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有奖投诉举报制度,提升环境信访举报案件办理质量。进一步推进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拓宽环保监督渠道。
提升环保铁军素养能力。加强理论武装,定期开展生态文明思想等理论学。注重干部多岗位锻炼,加大上挂下派、横向交流力度。强化比学赶超意识,结合年度考核表彰业务标兵、奉献标兵等先进个人。深化廉政警示教育,深挖细查“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紧盯行政审批、环境执法、督察整改、项目申报等关键环节,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
推进“智慧”环保建设。鼓励建设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拓展生态云应用领域,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生态环境应用体系。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森林防火监测、森林病虫害监测预防、森林资源监测等,实现精准管控。优化网格员巡查与公众有奖举报机制,提升指挥中心智能分析与快速响应能力,通过与在线监测有效融合,实现智慧监管立体化。加强大数据、信息化能力建设,推动环境监测站点向生态保护综合站点过渡和改造。
专栏3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重大工程 |
(一)生态智慧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升级改造现有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宝兴河流域的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安装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建设空气环境微站6座。 (二)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能力建设工程: (略) 芦山县开展青衣江流域河流治理保护、防控跨界流域风险。联合阿坝州小金县、 (略) 天全县、芦山县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共建共保。 |
县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目标责任,要按照与上级政府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把规划目标、约束性指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同谋划、一起部署、一体推进,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研究
第二节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权责清晰、区域均衡、科学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长效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创新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发挥环保专项资金、地方债券、PPP等多渠道资金合力作用,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 (略) 场,保障规划实施。
第三节 加强跟踪评估
实施规划目标评估考核,定期公布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和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形成分级负责、逐级推动、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开展规划调度和终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 强化宣传督导加强规划宣传,完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发挥人大、政协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对相关部门及乡(镇)的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理性、有序地参与环境保护,强化社会监督,广泛吸纳规划实施中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建言献策,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宝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表序号 | 实施范围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投资(万元) | 项目大类 | 项目细类 | 项目来源 | 备注 |
1 | 陇东镇 | 宝兴县林草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 采用补助方式,通过实施抚育补植、更替改造、施肥扶壮;建设作业便道、蓄水池(消防水池)、实施木本药材间种草本药材,建设 | 5000 | 绿色低碳发展 | 重点行业绿色转 | 县林业局 | |
2 | 全县 | 宝兴县林业碳汇项目 | 开展林业碳汇评估,与开展碳交易企业接洽商谈交易。 | 500 | 绿色低碳发展 | 碳达峰行动及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程 | 县林业局 | |
3 | 全县 | 宝兴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 | 宝兴县城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换、维护维修。 | 30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城镇水污染防治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4 | 灵关镇 | 宝兴县灵关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 | 灵关镇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换、维护维修。 | 30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城镇水污染防治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5 | 全县 | (略) 雨污管网改扩建项目 | 宝兴县城雨污管网改扩建。 | 100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城镇水污染防治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6 | 灵关镇 | 宝兴县灵关镇等2个镇雨污管网改扩建项目 | 建制镇雨污管网改扩建。 | 300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城镇水污染防治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7 | 全县 | 宝兴县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项目 | 宝兴县污泥设施设备采购。 | 20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城镇水污染防治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8 | 全县 | (略) 级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工程(宝兴县)邓池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坡改梯、沟道治理、经果林、保土耕作、封禁治理、小 | 536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包含生态水量保障) | 县水利局 | |
9 | 全县 | 宝兴县生态流量监管平台运维 | 对现有县级生态流量监管平台进行技术维护、软件更新升级、功能开发。 | 75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包含生态水量保障) | 县水利局 | 15万/年 |
10 | 全县 | (略) 宝兴河流域水生态修复项目 | 在宝兴县7个乡(镇)实施水生态湿地细胞工程建设,以农户周边沟渠为重点,通过在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减少面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主要汇水后河流沟渠、河道及受损河流岸线旁种植水生植物等,新建部分生态护坡,包括地形整理65300平方,河道绿化工程*平方,沟渠绿化工程*平方,河岸整理16350平方,新建生态护坡1500米。 | 7917.79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包含生态水量保障) | (略) 宝兴生态环境局 | |
11 | 全县 | 宝兴县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项目 | 配套污水收集管网53.61公里;建设和运维污水处理站点(穆坪镇27个、灵关镇20个、陇东镇9个、蜂桶寨乡30个、硗碛藏族乡8个、五龙乡20个、大溪乡13个);建设宝兴县农村生活污水智慧化运维管理信息平台一套。 | 1337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 | (略) 宝兴生态环境局 | |
12 | 全县 | (略) 宝兴县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项目 | 在宝兴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新建或修缮隔离防护网8000米,增设 | 1384.36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 | (略) 宝兴生态环境局 | |
13 | 全县 | 宝兴县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建设项目 | 1.对县城生活垃圾厂进行封场。2.新建一座建筑垃圾处理厂(20吨/日)。3.餐厨垃圾处理提升改造(6吨/日);4.建设一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平台。 | 6000 | 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 | 固废综合利用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14 | 全县 | 渔业增殖放流项目 | 每年进行增殖放流。 | 75 | 自然生态保护 |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 县农业农村局 | 13-18万(以每年下达具体资金为准)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企事业及驻宝单位:
《 (略) 宝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宝兴县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8日
(略) 宝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5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5
第二节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任重道远 7
第三节 为建设多彩宝兴奋力前进 8
第二章 环境保护目标与总体战略 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1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1
第三节 目标指标 12
第三章 筑牢生态屏障,建设宝兴山水魅力熊猫城 15
第一节 筑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15
第二节 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16
第三节 大力促进“两山”高质量转化 17
第四章 践行绿色发展,打响多彩宝兴亮丽品牌 20
第一节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20
第二节 持续推进美丽城乡建设 22
第三节 全面发展优质生态文旅 23
第五章 坚持系统治理,建设成渝高品质康养宜居地 25
第一节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 25
第二节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7
第三节 实施“三水统筹”系统治理 27
第四节 深化土壤污染防治 30
第五节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30
第六节 深化固废污染防治 32
第六章 强化风险防范,推进健康平安宝兴建设 35
第一节 强化饮用水和地下水风险防范 35
第二节 提高重点源风险管控水平 36
第三节 强化风险防控与应急 37
第七章 深化环保体制改革,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39
第一节 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 39
第二节 完善环境治理监管体系 40
第三节 完善环境法治政策体系 41
第四节 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 42
第八章 保障措施 44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44
第二节 加大资金投入 44
第三节 加强跟踪评估 44
第四节 强化宣传督导 45
附表 46
附图 49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宝兴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宝兴县生态环境、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期。为切实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
《规划》明确了宝兴县“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宝兴县“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生态环境重大项目、
地区生态优势不断保持。“十三五”期间,宝兴县始终将生态作为最突出的优势开展全面建设、培育和保护。森林面积及蓄积量持续保持双增长,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提升森林覆盖率约4.1个百分点,为川滇森林生物多样性分布区、大小凉山生物多样性分布区筑牢了生态空间,为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中心“动植物基因库”持续提供保障,荣获“ (略) 绿化模范县”称号。截至2020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39%, (略) 前列。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良好。2020年,宝兴县灵鹫塔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100%。1个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7个已划定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20年宝兴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7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8.6%,PM2.5平均浓度为17.21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综 (略) 县(区)中排名第一。
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宝兴县污染防治取得关键性进展。紧盯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狠抓柴油货车尾气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监管,严控“五烧”行为,全面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网格化环境监管,加快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严格固体废物和土壤环境安全监管,完成全县50余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年度申报和管理计划备案工作以及100余家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单位网上申报工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持续 (略) 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反馈宝兴的29件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35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县垃圾处理率100%。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划定生态红线2577.44平方公里,占比82.7%,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4.1万亩。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利用设施一期、二期项目建成投用。率先完成禁食*生野生动物退出处置工作,全国首个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在宝兴成立。执行“十年禁捕令”,实施珍稀保护鱼类增殖放流保持生态平衡。认真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国家公园理念,全面完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成果,森林碳 (略) 率先启动。
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宝兴县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45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有效推动绿色产业体系聚能成势。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机遇,奋力推动转
绿色发展转
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宝兴优良生态本底保持工作面临一定压力,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的边际成本上升,持续改善难度较大。宝兴县处于大气弱扩散区,
环境治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城镇污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环境监管能力不足,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环境监管力量薄弱,缺少工作经费,人员编制少、执法装备差、监测能力低,不能适应宝兴生态环境管理的需要。环保资金缺口大,受地方财力影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日常运行经费缺口较大。
生态价值转化能力明显不足。宝兴县生态资源丰富,但尚未建立多元的生态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多元参与、可持续的生态环保投入模式,缺乏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以及人才培训等提升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补偿方式,社会参与程度低,未能充分调动成渝地区企业、环保组织
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党的
区域发展战略叠加发力,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契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藏铁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汇聚叠加,有助于宝兴加大对外开放,融入更高层次区域合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契机。雅安关于建设“三个高地”,发展“四大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支持宝兴重点打造生态功能区转
大力推动美丽四川建设,为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提供了新机遇。“美丽四川” (略) 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宝兴县作为其组成部分,要按照“美丽四川”的高标准、高要求,充分发挥宝兴绿色生态优势,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加强政府部门环保的投入力度,增强企业环保意识,提高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加快打造多元共治生态环保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宝兴县作为大熊猫分布核心区,可充分利用“大熊猫”名片,打好“大熊猫”生态牌,保护好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建设“美丽四川”体现宝兴价值。
第二章 环境保护目标与总体战略以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源头管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思路,科学
以
强化合作、服务全局。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中心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疫情后经济“绿色复苏”和高质量发展;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为引领,深化跨区域生态环境共治共保,推动区域协调绿色发展。
科学保护、智慧治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多元化投入和建管模式,加强经济和法治治理手段,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大力实施环境保护智慧化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
到2025年,宝兴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生态价值转化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基本建成四川一流、国家示范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展望2035年,宝兴县全面建成系统稳定、功能强劲的生态系统,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全县绿色发展示范效应更为凸显。
表2.1 宝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五年累计 | 指标属性 |
(一)环境治理 | ||||
(1)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 17.21 | (略) 下达目标 | -- | 约束性 |
(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98.6 | (略) 下达目标 | -- | 约束性 |
(3)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数比率(%) | 0 | 基本消除 | -- | 约束性 |
(4)国省考断面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100 | 100 | -- | 约束性 |
(5)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 | 0 | 0 | -- | 约束性 |
(6)城市黑臭水体比例(%) | 0 | 0 | -- | 约束性 |
(7)地下水质量Ⅴ类水比例*(%) | / | 0 | -- | 约束性 |
(8)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 | 63.9 | 80 | 16.1 | 预期性 |
(9)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100 | 100 | -- | 预期性 |
(10)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 -- | -- |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11)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 -- | -- | 约束性 | |
(12)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 -- | -- | 约束性 | |
(13)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 -- | -- | 约束性 | |
(二)应对气候变化 | ||||
(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 | (略)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 -- | 约束性 | |
(16)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 | -- | 约束性 | |
(三)环境风险防控 | ||||
(1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 1 | (略) 下达目标 | -- | 约束性 |
(18)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2 | /* | (略) 下达目标 | -- | 约束性 |
(四)生态保护 | ||||
(19)生态质量指数(EQI) | /* | 稳重向好 | -- | 预期性 |
(20)森林覆盖率(%) | 71.39 | 不降低 | -- | 约束性 |
(21)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 | 82.7 | 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性质不改 | -- | 约束性 |
注:1./* 指标按新标准尚未统计。
2.重点建设用地指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所有地块。
第三章 筑牢生态屏障,建设宝兴山水魅力熊猫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筑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大力促进“两山”高质量转化,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宝兴县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筑牢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一屏两带五区四廊”生态空间格局。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屏障为骨架,宝兴河、西河组成的生态带为补充,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充分保护和尊重自然生态本底,筑牢青衣江上游生态屏障。以高山荒野生态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核心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一般保护区、自然生境保育区与半自然生境营建区为面域空间,全面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硗碛藏族乡跨东河北野生动物廊道、蜂桶寨乡跨东河南野生动物廊道、五龙乡跨西河野生动物廊道和陇东镇—五龙乡沿山野生动物廊道为生态空间廊道,促进动植物野生种群的繁衍和交流。
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生态工程。加大草原保护力度,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巩固和持续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退牧还草工程。强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自然湿地。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重要水源地等生态空间保护,协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制工作,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大熊猫国家公园
全面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地区建设。总结园地共建先行区试点经验,夯实园地共建先行区建设成果,提高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兴县冷木沟地质公园运维水平。强化宝兴县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生态修复,实现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森林覆盖率稳定不降低。衔接国家专项规划,推进实施二郎山大熊猫栖息地连通廊道和走廊带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蜂桶寨等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原住民自愿生态搬迁。到2025年末,逐步实现核心保护区耕地面积、土地开发强度逐年减少;力争实现存量矿业权有序退出,并停止批复新增矿业权。
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种群保护、栖息地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有效复壮和扩大大熊猫野生种群。加强对基础种群的保护,建立野生大熊猫个体基因数据库。加快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推动栖息地保护修复,更新复壮竹林,恢复大熊猫喜食竹种,建立大熊猫生态廊道。推动绿尾虹雉、金丝猴、大熊猫、林麝的迁地保护。加强极小种群、珍稀濒危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监测掌握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种群分布和变化趋势,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体系、疫病防控和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推动珍稀动植物的迁地保护,努力建设模式标本、珍稀动植物基因库,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打造国际大熊猫文化会客厅。参考大熊猫国家公园南部入口社区园地共建、生态社区发展模式,全域推进宝兴县入口社区建设。积极推动“大熊猫原生态产品”“大熊猫友好
第三节 大力促进“两山”高质量转化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开展宝兴县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摸清各类生态产品数量和质量等底数。利用“熊猫老家”“夹金山”等公共品牌,把宝兴农业整体作为一个“地域”品牌尽快整体建设、宣传和推广,塑造宝兴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深化“厨房在成渝,有机农场在宝兴”模式,进一步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依托成渝 (略) 场和营销模式,积极促成成渝地区大
拓展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模式。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培育发展具有宝兴特色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研究
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健全生态保护投入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政策。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与成渝地区 (略) 探索签订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通过生态红利释放,促进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巩固提升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
坚持源头防控,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机制探索、城乡建设和文旅发展为着力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
第一节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 (略) “三线一单”相关要求,强化生态空间管控与优化布局,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夹金山风景名胜区、宝兴县教场沟主沟高家山沟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宝兴县两河口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青衣江源头水保护区等生态优先保护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优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活动,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宝兴县中心城区重点管控单元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区,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大气移动源、扬尘源治理。四川宝兴汉白玉特色产业园区重点管控单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性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入驻。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效果良好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全面构建绿色农业。立足宝兴生态本底,围绕全域“有机化”目标,将绿色、低碳、健康的理念融入到“林海菌香”“果海药谷”“云海牧场”三条特色农业产业环线的建设中。探索推广“肥水一体化、精准滴灌施肥”科学种植方法,提升肥水灌溉效率,推广科学绿色病虫害防治,培育生态优质果蔬产品。推行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实施生态有机肥对传统化肥有效替代。加快发展农副食品加工、现代中医药等特色产业,提升宝兴特色生态农产品知名度及附加值。
发展绿色现代工业。全面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及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园区统筹和企业布局规划,探索企业间废弃物、余热余压、废水等相互利用模式,推动产业循环耦合。加快建设汉白玉特色产业园区、经开区宝兴工业园,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资源利用水平的持续提升,重点抓好汉白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铜铝循环产业开发利用两大支柱产业培育。推动汉白玉绿色建材一体化产业链项目与碳酸钙、塑料母粒、石材废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合理发展多晶硅、单晶硅废料再利用、再制造等高载能硅材料循环利用产业。
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行“禁塑令”,促进塑料垃圾源头减量,禁止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按照“绿色、低碳、循环、智能”的理念推进城乡建设,实施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创建行动,开展节约
第二节 持续推进美丽城乡建设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生态振兴放在乡村“五大振兴”突出位置,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贯彻落实《 (略)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学均达90毫克/升。统筹规划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到2023年底, (略) 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85%。“十四五”期间保持出境断面达标率100%。
强化水生态系统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工程,加强宝兴县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以源头集水区域周边第一重山脊线内为重点区域,建设高质量生态防护林,调整林冠组成结构,提升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水土保持。进一步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环保督察对宝兴河上游锅巴岩矿区等开采活动整改要求,全面恢复宝兴河上游山体植被。实施河流滩涂生态缓冲带修复,修建截污沟渠、生态护岸等,筑牢青衣江源头生态屏障。推进宝兴河天然生境恢复、濒水植被保护,实施珍稀鱼类“三场一通道”修复,强化自然保护区重要水生生物生境保障。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宝兴河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休渔、禁渔,实施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等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任务。
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按照“点上示范、串点成线、全面铺开”的建设思路,打造美丽河湖。深化推进河(湖)长制,落实“找源头、控污染、强生态、美环境”四项举措,以硗碛湖、宝兴河等重点河湖为引领,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态流量保障、水环境治理、生态缓冲带建设、湿地恢复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亲水便民设施建设等措施,系统部署美丽河湖试点创建,提升河湖生态环境品质。加快宝兴县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创建工作。
第四节 深化土壤污染防治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加快编制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及工作方案,严格控制土壤污染来源,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环境风险分类管控,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现监测预警、分类管理、治理与修护三大功能,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严控工矿用地土壤污染,深化振兴电冶等企业污染整治,摸清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严肃查处企业违法建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到2025年,土壤环境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加强农用地保护。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的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
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试行退地减水,适当减少用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和经济林。全面实施化肥零使用和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研究
加强养殖业面源污染治理。依托宝兴县生态养殖现代农业园建设,打造种养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形成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绿色发展格局。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的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实现养殖业规模化生产。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工程,关闭位于禁养区、限养区整治不到位的养殖场。加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鼓励畜禽养殖实行雨污、干湿“两分离”,建设干粪堆积棚、沼气池和沼液存贮池“三配套”,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实施有机肥替代行动,推进畜禽粪污还田还地利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积极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规范水产养殖生产活动。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整治专项行动,规范设置养殖尾水排污口。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强化“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运机制,提升农村垃圾处理水平,保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有序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方式,有效促进源头减量减排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村污水治理,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穆坪镇为重点,集中连片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污水导流沟、生态净化设施、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农村散户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有效衔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无害化处理。
第六节 深化固废污染防治
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加强汉白玉加工、有色金属循环等企业工艺技术改造,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推进源头减量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进工业园区“无废化”建设,促进产业链循环化。倡导“光盘行动”,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绿色办公,加强节约
加强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建立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 (略) 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提高大宗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回收利用水平。结合厨余垃圾产生量
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及处置水平。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摸清重点企业和医疗行业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鼓励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动态落实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并覆盖至村卫生室。健全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完善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等集中收集贮存设施。引导汽修厂废机油等危险废物规范处理处置。严厉查处涉危险废物违法行为。
专栏1环境质量提升重大工程 |
(一)蓝天白云工程:实施宝兴县汉白玉加工、有色金属循环等企业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城镇施工扬尘治理。基本完成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工作。 (二)应对气候变化工程:开展林业碳汇评估,谋划林业碳汇项目。 (三)碧水绿岸工程:实施宝兴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宝兴河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生态调查项目、邓池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宝兴县城、灵关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 (略) 雨污管网改扩建,推进宝兴县城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等项目。 (四)土壤环境整治工程:对农用地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涉重企业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工程。实施废弃矿区土地评估调查及生态修复项目。 (五)农村环境治理:有序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聚居点集中污水处理站以及配套管网建设,建设污水处理站点127个,建设宝兴县农村生活污水智慧化运维管理信息平台。 |
坚守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强化饮用水和地下水风险防范,严格化学品、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环境管理,有效控制环境风险,切实保证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以教场沟主沟高家山沟、两河口水厂水源地为重点,开展水源地生态岸线建设维护良性生态系统,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加强教场沟主沟高家山沟、两河口水厂水源地等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深入开展水源地专项执法行动。推进7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到2025年,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比例不低于75%。加强农村水源水质监管,开展“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排查整治,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到2025年,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提升饮用水源监测能力。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和预警能力,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监测和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开饮水安全状况。提升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检测能力,完善教场沟主沟高家山沟、两河口水厂预警监控设施,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监测,落实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工程水质保障主体责任。在现有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站点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补充规划监测站点,提出具体监测指标、频次等。完善“千吨万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名录和信息台账,有条件的“千吨万人”规模饮用水水源地应开展水质监测。到2025年,实现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在线自动监测全覆盖。
强化饮用水源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逐步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对矿山开采区、规模化养殖场、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周边区域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专项调查,评估地下水环境风险。地下工程设施应严格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探索构建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网络,实现宝兴县内地下水资源、水环境动态监测。
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摸清重点企业和医疗行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搭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监控系统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动态落实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并覆盖至农村地区。严厉查处涉危险废物违法行为。及时开展县域内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筛查,强化落实新污染物管理登记。
提高化学品及管理和处置水平。构建优先控制化学品防控体系,全面排查优先控制化学品种类和数量,建立管理台账,对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从严审批。实现涉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全覆盖,对具有持久性或生物累积性,或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危害的,或潜在环境暴露风险较大的化学
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摸清环境风险底数,开展宝兴河流域环境风险评估,分析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物、诱因、污染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物资储存、补充、更新、轮换、调运等管理机制,实行物资储备信息动态化管理。建立健全宝兴县应急指挥系统,补充完善应急监测设备、应急防护设备、应急取证设备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应急队*。
落实环境应急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县级各部门应急联动,强化应急演练。开展宝兴河流域风险防控跨区域联动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
专栏2环境风险防控重大工程 |
(一)饮用水安全工程:推进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10个水源地各编制1套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500套,7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各修建1个应急物资储备间。 (二)环境风险防范工程:绘制宝兴县环境风险应急一张图。开展县级突发事故应急监测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宝兴县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建设宝兴河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拦污体系。 |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落实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公众等相关主体责任,完善环境治理政策体系,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与方法,加快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导向清晰、决策科学、多元参与、执行
强化党政领导责任。明确党政领导的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要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分工,压实各级各部门领导责任。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考核内容。继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将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减排要求逐步纳入排污许可证,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相衔接。加强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指导企业制订环境管理清单,积极改进和提升污染治理设施。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据排污许可证开展日常环境监管。推动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平台联网。完善企业环境治理信息主动公开机制。
强化社会共建与公众参与。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全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生态环境领域政务信息公开,提高群众生态环境工作知晓度。鼓励公众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运用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映投诉。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在生态环保文化宣教、公众参与、调研实践等方面开展公益活动。
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健全乡(镇)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推动“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的相互衔接,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环评“放管服”改革措施,简化环评审批程序,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管执法水平,推动“互联网+监管”应用。强化基层一线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水平,推进执法重心和人员配置向乡(镇)下沉,探索不同乡(镇)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与模式。
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健全大气自动监测网络,推动建设重点水域、水源地、跨界断面、重点湖库等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逐步实现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以固定污染源全面监测为基础,逐步建立统筹固定源、移动源、面源的污染源监测体系,对符合要求的重点废水、废气污染源安装自动在线监测仪,进行排污浓度和总量实时监测,实现联网监控。强化监测机构应急、执法监测设备配备,提升污染源监测和执法快速响应能力。配置便携式颗粒物污染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监测设备,增强现场检查、监测和监管能力。
完善环境执法体制机制。加强“两法衔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环保、公安、检察等部门协作,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确保公安、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侦办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提高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效能。全面应用移动执法系统,推广使用无人机、无人船、卫星遥感、用电量监控等智能化手段,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探索以政府公共采购方式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辅助执法,鼓励有资质、能力强、信用好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执法监测。补齐应对气候变化、土壤污染等领域执法能力短板,持续推进执法能力规范化建设。完善典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新闻发布机制,曝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主动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加强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加强政务新媒体发布和舆论引导。完善公众监督、举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有奖投诉举报制度,提升环境信访举报案件办理质量。进一步推进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拓宽环保监督渠道。
提升环保铁军素养能力。加强理论武装,定期开展生态文明思想等理论学。注重干部多岗位锻炼,加大上挂下派、横向交流力度。强化比学赶超意识,结合年度考核表彰业务标兵、奉献标兵等先进个人。深化廉政警示教育,深挖细查“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紧盯行政审批、环境执法、督察整改、项目申报等关键环节,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
推进“智慧”环保建设。鼓励建设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拓展生态云应用领域,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生态环境应用体系。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森林防火监测、森林病虫害监测预防、森林资源监测等,实现精准管控。优化网格员巡查与公众有奖举报机制,提升指挥中心智能分析与快速响应能力,通过与在线监测有效融合,实现智慧监管立体化。加强大数据、信息化能力建设,推动环境监测站点向生态保护综合站点过渡和改造。
专栏3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重大工程 |
(一)生态智慧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升级改造现有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宝兴河流域的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安装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建设空气环境微站6座。 (二)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能力建设工程: (略) 芦山县开展青衣江流域河流治理保护、防控跨界流域风险。联合阿坝州小金县、 (略) 天全县、芦山县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共建共保。 |
县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目标责任,要按照与上级政府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把规划目标、约束性指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同谋划、一起部署、一体推进,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研究
第二节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权责清晰、区域均衡、科学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长效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创新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发挥环保专项资金、地方债券、PPP等多渠道资金合力作用,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 (略) 场,保障规划实施。
第三节 加强跟踪评估
实施规划目标评估考核,定期公布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和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形成分级负责、逐级推动、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开展规划调度和终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 强化宣传督导加强规划宣传,完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发挥人大、政协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对相关部门及乡(镇)的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理性、有序地参与环境保护,强化社会监督,广泛吸纳规划实施中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建言献策,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宝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表序号 | 实施范围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投资(万元) | 项目大类 | 项目细类 | 项目来源 | 备注 |
1 | 陇东镇 | 宝兴县林草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 采用补助方式,通过实施抚育补植、更替改造、施肥扶壮;建设作业便道、蓄水池(消防水池)、实施木本药材间种草本药材,建设 | 5000 | 绿色低碳发展 | 重点行业绿色转 | 县林业局 | |
2 | 全县 | 宝兴县林业碳汇项目 | 开展林业碳汇评估,与开展碳交易企业接洽商谈交易。 | 500 | 绿色低碳发展 | 碳达峰行动及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程 | 县林业局 | |
3 | 全县 | 宝兴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 | 宝兴县城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换、维护维修。 | 30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城镇水污染防治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4 | 灵关镇 | 宝兴县灵关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 | 灵关镇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换、维护维修。 | 30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城镇水污染防治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5 | 全县 | (略) 雨污管网改扩建项目 | 宝兴县城雨污管网改扩建。 | 100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城镇水污染防治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6 | 灵关镇 | 宝兴县灵关镇等2个镇雨污管网改扩建项目 | 建制镇雨污管网改扩建。 | 300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城镇水污染防治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7 | 全县 | 宝兴县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项目 | 宝兴县污泥设施设备采购。 | 20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城镇水污染防治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8 | 全县 | (略) 级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工程(宝兴县)邓池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坡改梯、沟道治理、经果林、保土耕作、封禁治理、小 | 536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包含生态水量保障) | 县水利局 | |
9 | 全县 | 宝兴县生态流量监管平台运维 | 对现有县级生态流量监管平台进行技术维护、软件更新升级、功能开发。 | 75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包含生态水量保障) | 县水利局 | 15万/年 |
10 | 全县 | (略) 宝兴河流域水生态修复项目 | 在宝兴县7个乡(镇)实施水生态湿地细胞工程建设,以农户周边沟渠为重点,通过在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减少面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主要汇水后河流沟渠、河道及受损河流岸线旁种植水生植物等,新建部分生态护坡,包括地形整理65300平方,河道绿化工程*平方,沟渠绿化工程*平方,河岸整理16350平方,新建生态护坡1500米。 | 7917.79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包含生态水量保障) | (略) 宝兴生态环境局 | |
11 | 全县 | 宝兴县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项目 | 配套污水收集管网53.61公里;建设和运维污水处理站点(穆坪镇27个、灵关镇20个、陇东镇9个、蜂桶寨乡30个、硗碛藏族乡8个、五龙乡20个、大溪乡13个);建设宝兴县农村生活污水智慧化运维管理信息平台一套。 | 13370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 | (略) 宝兴生态环境局 | |
12 | 全县 | (略) 宝兴县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项目 | 在宝兴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新建或修缮隔离防护网8000米,增设 | 1384.36 |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 | (略) 宝兴生态环境局 | |
13 | 全县 | 宝兴县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建设项目 | 1.对县城生活垃圾厂进行封场。2.新建一座建筑垃圾处理厂(20吨/日)。3.餐厨垃圾处理提升改造(6吨/日);4.建设一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平台。 | 6000 | 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 | 固废综合利用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14 | 全县 | 渔业增殖放流项目 | 每年进行增殖放流。 | 75 | 自然生态保护 |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 县农业农村局 | 13-18万(以每年下达具体资金为准)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