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1月16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一次公示-2023-01-1615:40
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1月16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一次公示-2023-01-1615:40
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1月16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一次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 年1 月16 日-2023 年1 月20日(共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兼传真:0834-*
通讯地址: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生态环境局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略) 小黑箐砂石加工厂项目 | (略) 凉山彝族 (略) 小黑箐镇大凹村三组 | (略) | 长沙 (略) | (略) 成立于2020年03月11日,注册 (略) 凉山彝族 (略) 小黑箐镇大凹村三组5号,法定代表人为刘孝。统一社会信用代码:*MA690GTW6G。 项目已于2022年3月8日 (略) 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备案,备案号【2202-*-04-01-*】FGQB-0028号。根据本项目批复, (略) 拟在会理县小黑箐铁矿用地范围内新建一条年加工40万m3砂石加工生产线,外购会理县小黑箐乡铁矿开采废石进行砂石料生产,项目建成后,生产的砂石料主要供高速公路使用,有剩余量时可作为普通建筑石料销售给当地百姓建房或供给当地各种工程建设施工等用,少量的铁矿返还会理县小黑箐乡铁矿。主要设备为:颚式破碎机、皮带运输机、反击破碎机、圆锥式破碎机、筛分机、转载机、磁选机、运输卡车等。主要工艺包括粗破、细破、筛分、磁选。 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和当地规划,为了考查本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为主管部门审查和决策以及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并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为“四十七、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中“10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中“其他”,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形式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 施工期: 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施工机械废气;建材装卸、车辆行驶等作业产生无组织排放扬尘等。 为防止和减少施工期间废气和扬尘的污染,施工单位应规范管理制度和措施,纳入本单位环保管理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建筑施工的有关规定,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①项目在开挖土方和土方回填过程中会产尘一定的扬尘,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文明施工,做到洒水作业,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②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建筑材料,这些建材在装卸、堆放、拌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外逸,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将建筑材料(主要是砂石、石子)的堆场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场采用水喷淋防尘,并用蓬布遮盖建筑材料。 ③施工期间泥尘量大,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将使地面起尘,因此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尽量减缓行驶车速。 ④运输沙、石、水泥、垃圾的车辆装载高度应低于车箱上沿,不得超高超载。坚持文明装卸,运输车辆装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施工车辆及运输车辆在驶出施工区之前,需作清泥除尘处理,并在施工场地出口处设置防尘垫,不得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⑤严格执行“六必须,六不准”,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施工期需加强对建设工地的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降尘、压尘和抑尘措施。 施工机械废气: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和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x以及未完全燃烧的HC等,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在施工期内应注意施工设备的维护,使其能够正常的运行,本项目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施工机械废气对环境影响很小。在采取以上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阶段产生的废气可得到有效控制。 2.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建筑施工废水和民工生活污水,建筑施工废水包括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场地不设机械维修站,不产生含油废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修建临时化粪池收集后,委托当地农户清运,用作农肥,不外排。 本项目产生的施工废水,如果防治措施不当,容易造成水环境污染,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废水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①砂石料冲洗废水。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1个沉淀池10m3,沉淀后回用。部分废水澄清后可用于建筑工地洒水防尘。人工运输水泥砂浆时,应避免泄漏,泄漏水泥砂浆应及时清理。运浆容器和搅拌用具集中放置,及时清洗,冲洗水引入沉淀池。 ②混凝土养护废水。混凝土养护可以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液喷刷在混凝土表面,待溶液挥发后,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离,封闭混凝土中水分不再蒸发外逸,水泥依靠混凝土中水分完成水化作用。其多余废水经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可回用。 3.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施工机械噪声是项目施工建设期间主要污染因子,主要来源于施工开挖、混凝土拌合等。建筑施工的机械作业一般属于露天作业,其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声源。常用的施工机械有: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夯土机、混凝土搅拌机、振动碾等,其设备噪声级为71~100dB(A)。 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应监督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设备选型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做好施工场所设备维护管理,严格规范操作,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高噪设备严禁夜间、午间进行机械施工。作业时间应尽量避开农户午休时间,最大限度减轻施工活动对群众生活带来的不利。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及建议: ①工程施工前应公开张贴告示,告知工程名称、工程内容、施工作业方式、施工时间、拟采取的降噪措施以及声环境影响的大致程度和范围,请受影响民众的监督和谅解;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在22:00~6:00时段施工,如工艺要求必须夜间施工时,必须先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同意,并公告四邻,大噪声设备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施工; ③施工中减少设备共同运行的时间,运输车辆经过农户区时禁止鸣笛,严格控制行驶速度,以降低噪声污染。尽量减少使用噪声较大的机械,高噪声设备应尽量将其布置在偏僻处,应远离农户区等声环境敏感点,并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程; ④在施工机械上尽可能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和施工机械,加强设备维护,保证车辆和施工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况。 4.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 (1)建筑垃圾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包括砂土、石块、水泥、废金属、钢筋、铁丝等。 治理措施:建筑废弃材料首先考虑回收利用,一般情况下建筑材料废弃物有废弃钢材、木材等,且大多可回收。对钢筋、钢板、木材等可回收材料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对废弃砖块,废弃塑料包装袋等不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后运至城镇垃圾集中处理场处理。运输车辆在运渣过程中,要求密封、加盖蓬布、沿途不得洒落,以免污染环境。 (2)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期预计施工人员约15人/d,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35kg/d人计,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kg/d。施工期约为3个月,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0.315t。 治理措施:项目施工人员主要招募当地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至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 (3)弃土弃渣 本项目剥离施工面积约3500m2,剥离深度为30cm,则本项目表土剥离量为1050m3,项目位于山间缓坡,项目建设期间挖、填方主要产生于场地平整、构筑物基础(槽)开挖及附属工程基建工程等。结合项目建设情况,项目建设期挖方部分用于绿化覆土,剩余部分全部用于用于场地回填,土石方开挖后及时清运,故本项目无工程弃土。 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现场踏勘没有发现属于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物种资源、自然保护区和需要重点保护的栖息地以及其他生态敏感点,无重大生态制约因素。项目仅在基础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表裸露,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项目建成后,将对地面进行硬化并增加绿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弱化和消除。种植的各种灌木及花卉,有利于改善项目所在地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可大大降低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对绿化工程区域进行了表土剥离资源保护,在施工期的过程中对裸露地方进行了密目网苫盖防治水土流失,临时堆土场及施工营地、场地进行了临时排水沟的修建,项目未造成水土流失等重大事件。 项目施工期其生态环境防治措施如下: (1)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不得随意开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区,不得随意扩大范围,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2)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植被设置绿化带,尽量保留可利用植被,降低生态影响。 (3)项目实施后,对厂区内进行绿化,种植花草树木,尽量恢复区域绿化。 |
运营期: 1、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原料破碎筛分粉尘、物料堆存,卸料粉尘、输送粉尘、运输车辆动力起尘、运输车辆尾气。 ①破碎筛分粉尘 保护措施:搭建生产厂房,生产厂房密闭;石料破碎前进行喷淋增湿,一破、二破设备均密闭设置,并在设备上设置喷雾洒水;原料上料前进行喷淋加湿,除尘效率可达80%,故湿法破碎后产生的粉尘量为6.6t/a,厂房密闭、经雾化喷头洒水降尘后除尘效率可达80%,则破碎筛分无组织废气排放量为1.32t/a。 ②堆场、装卸粉尘 治理措施:堆场密闭,在堆场设置洒水软管,定时对成品和原料堆场进行洒水,增加物料湿度,减少粉尘逸散。 ③输送粉尘 治理措施:输送带密闭,并在输送带进料口设置雾化喷头,润湿物料,以减少颗粒物产生和排放,输送带密闭抑尘效率为60%,雾化喷头抑尘效率按74%计,则输送粉尘排放量为0.048t/a。 ④运输车辆动力起尘 治理措施: a.对厂区道路水泥硬化。 b.每天使用洒水车对道路进行洒水抑尘,每天洒水3次。 c.运输车辆加盖蓬布做好遮掩工作,并控制车速等措施。 ⑤运输车辆尾气 保护措施:厂区道路水泥硬化,运输过程中合理限速,禁止超限超载。 2、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厂内雨水通过雨水沟排入沉淀池,场外雨水经过排水沟排至外环境,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洗车废水,此部分水经生产区设置的排水沟渠引流至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厂区洒水降尘,不外排;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周边农肥。 ①生活污水 治理措施: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周边农田施肥,不外排。 ②初期地表径流雨水 治理措施:本项目收集前15min的雨水,则初期雨水收集池需设置为25m3。项目周边以及厂内低侧均修建截排水沟,汇入沉淀池(25m3)内。收集后的初期雨水经沉淀处理后,在晴天开采时通过水泵抽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 ③洗车废水 在厂区进出口设置一个10m3的洗车池,洗车池内水量一般维持在9m3,由于车辆进出、日照蒸发,洗车池内洗车用水的损耗量约为0.7m3,项目设置一个10m3的沉淀池,洗车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排放。 ④抑尘用水 项目抑尘用水蒸发损耗,无废水产生。 ⑤运输道路洒水 项目运输道路洒水全部蒸发损耗,无废水产生。 因此,本项目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初期雨水均不外排。 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①设备运行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破碎机、振动筛、磁选机等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属于中强度噪声,采取使用低噪声设备、减振等措施可以降低噪声源强。 ②交通运输噪声 交通运输噪声属于间歇性噪声源。定期对运输机械进行维护保养等措施降低对外界声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物料转运过程中要采取加强管理、现场设置禁鸣、限速标志牌,控制车辆行驶速度等措施降低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过采取以上噪声治理措施,通过距离衰减,项目运行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 4、运营期固体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废机油、生活垃圾、沉淀池污泥。废机油经废机油桶收集后放置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定期送附近垃圾池堆放;沉淀池污泥经定期清掏暂存于马鞍铁矿排土场;含铁废石返回会理县小黑箐铁矿。 5、地下水、土壤影响及防治措施 有效规避地土壤、下水环境污染的风险,应做好土壤、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应按照“源头控制、分区控制、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主动与被动防渗相结合的防渗原则。本项目拟采取的地下水的防治措施如下所述: (1)源头控制措施 项目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加强环境管理,采取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的措施。正常运营过程中应加强控制柴油储罐跑、冒、滴、漏,同时应加强对防渗工程的检查,若发现防渗密封材料老化或损坏,应及时维修更换。 (2)分区防渗 项目设置分区防渗,重点防渗区:柴油储存室和危废暂存间,要求地面采用2mm厚高密度聚*烯,确保防水层渗透系数≤10-10cm/s的要求、重点防渗区满足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一般防渗区:化粪池、沉淀池、办公生活区防渗混凝土处理,保证防水层渗透系数≤10-7cm/s。简单防渗区:厂区地面一般硬化 |
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1月16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一次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 年1 月16 日-2023 年1 月20日(共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兼传真:0834-*
通讯地址: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生态环境局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略) 小黑箐砂石加工厂项目 | (略) 凉山彝族 (略) 小黑箐镇大凹村三组 | (略) | 长沙 (略) | (略) 成立于2020年03月11日,注册 (略) 凉山彝族 (略) 小黑箐镇大凹村三组5号,法定代表人为刘孝。统一社会信用代码:*MA690GTW6G。 项目已于2022年3月8日 (略) 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备案,备案号【2202-*-04-01-*】FGQB-0028号。根据本项目批复, (略) 拟在会理县小黑箐铁矿用地范围内新建一条年加工40万m3砂石加工生产线,外购会理县小黑箐乡铁矿开采废石进行砂石料生产,项目建成后,生产的砂石料主要供高速公路使用,有剩余量时可作为普通建筑石料销售给当地百姓建房或供给当地各种工程建设施工等用,少量的铁矿返还会理县小黑箐乡铁矿。主要设备为:颚式破碎机、皮带运输机、反击破碎机、圆锥式破碎机、筛分机、转载机、磁选机、运输卡车等。主要工艺包括粗破、细破、筛分、磁选。 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和当地规划,为了考查本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为主管部门审查和决策以及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并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为“四十七、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中“10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中“其他”,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形式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 施工期: 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施工机械废气;建材装卸、车辆行驶等作业产生无组织排放扬尘等。 为防止和减少施工期间废气和扬尘的污染,施工单位应规范管理制度和措施,纳入本单位环保管理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建筑施工的有关规定,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①项目在开挖土方和土方回填过程中会产尘一定的扬尘,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文明施工,做到洒水作业,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②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建筑材料,这些建材在装卸、堆放、拌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外逸,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将建筑材料(主要是砂石、石子)的堆场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场采用水喷淋防尘,并用蓬布遮盖建筑材料。 ③施工期间泥尘量大,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将使地面起尘,因此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尽量减缓行驶车速。 ④运输沙、石、水泥、垃圾的车辆装载高度应低于车箱上沿,不得超高超载。坚持文明装卸,运输车辆装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施工车辆及运输车辆在驶出施工区之前,需作清泥除尘处理,并在施工场地出口处设置防尘垫,不得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⑤严格执行“六必须,六不准”,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施工期需加强对建设工地的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降尘、压尘和抑尘措施。 施工机械废气: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和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x以及未完全燃烧的HC等,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在施工期内应注意施工设备的维护,使其能够正常的运行,本项目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施工机械废气对环境影响很小。在采取以上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阶段产生的废气可得到有效控制。 2.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建筑施工废水和民工生活污水,建筑施工废水包括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场地不设机械维修站,不产生含油废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修建临时化粪池收集后,委托当地农户清运,用作农肥,不外排。 本项目产生的施工废水,如果防治措施不当,容易造成水环境污染,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废水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①砂石料冲洗废水。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1个沉淀池10m3,沉淀后回用。部分废水澄清后可用于建筑工地洒水防尘。人工运输水泥砂浆时,应避免泄漏,泄漏水泥砂浆应及时清理。运浆容器和搅拌用具集中放置,及时清洗,冲洗水引入沉淀池。 ②混凝土养护废水。混凝土养护可以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液喷刷在混凝土表面,待溶液挥发后,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离,封闭混凝土中水分不再蒸发外逸,水泥依靠混凝土中水分完成水化作用。其多余废水经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可回用。 3.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施工机械噪声是项目施工建设期间主要污染因子,主要来源于施工开挖、混凝土拌合等。建筑施工的机械作业一般属于露天作业,其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声源。常用的施工机械有: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夯土机、混凝土搅拌机、振动碾等,其设备噪声级为71~100dB(A)。 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应监督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设备选型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做好施工场所设备维护管理,严格规范操作,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高噪设备严禁夜间、午间进行机械施工。作业时间应尽量避开农户午休时间,最大限度减轻施工活动对群众生活带来的不利。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及建议: ①工程施工前应公开张贴告示,告知工程名称、工程内容、施工作业方式、施工时间、拟采取的降噪措施以及声环境影响的大致程度和范围,请受影响民众的监督和谅解;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在22:00~6:00时段施工,如工艺要求必须夜间施工时,必须先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同意,并公告四邻,大噪声设备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施工; ③施工中减少设备共同运行的时间,运输车辆经过农户区时禁止鸣笛,严格控制行驶速度,以降低噪声污染。尽量减少使用噪声较大的机械,高噪声设备应尽量将其布置在偏僻处,应远离农户区等声环境敏感点,并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程; ④在施工机械上尽可能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和施工机械,加强设备维护,保证车辆和施工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况。 4.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 (1)建筑垃圾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包括砂土、石块、水泥、废金属、钢筋、铁丝等。 治理措施:建筑废弃材料首先考虑回收利用,一般情况下建筑材料废弃物有废弃钢材、木材等,且大多可回收。对钢筋、钢板、木材等可回收材料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对废弃砖块,废弃塑料包装袋等不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后运至城镇垃圾集中处理场处理。运输车辆在运渣过程中,要求密封、加盖蓬布、沿途不得洒落,以免污染环境。 (2)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期预计施工人员约15人/d,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35kg/d人计,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kg/d。施工期约为3个月,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0.315t。 治理措施:项目施工人员主要招募当地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至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 (3)弃土弃渣 本项目剥离施工面积约3500m2,剥离深度为30cm,则本项目表土剥离量为1050m3,项目位于山间缓坡,项目建设期间挖、填方主要产生于场地平整、构筑物基础(槽)开挖及附属工程基建工程等。结合项目建设情况,项目建设期挖方部分用于绿化覆土,剩余部分全部用于用于场地回填,土石方开挖后及时清运,故本项目无工程弃土。 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现场踏勘没有发现属于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物种资源、自然保护区和需要重点保护的栖息地以及其他生态敏感点,无重大生态制约因素。项目仅在基础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表裸露,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项目建成后,将对地面进行硬化并增加绿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弱化和消除。种植的各种灌木及花卉,有利于改善项目所在地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可大大降低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对绿化工程区域进行了表土剥离资源保护,在施工期的过程中对裸露地方进行了密目网苫盖防治水土流失,临时堆土场及施工营地、场地进行了临时排水沟的修建,项目未造成水土流失等重大事件。 项目施工期其生态环境防治措施如下: (1)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不得随意开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区,不得随意扩大范围,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2)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植被设置绿化带,尽量保留可利用植被,降低生态影响。 (3)项目实施后,对厂区内进行绿化,种植花草树木,尽量恢复区域绿化。 |
运营期: 1、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原料破碎筛分粉尘、物料堆存,卸料粉尘、输送粉尘、运输车辆动力起尘、运输车辆尾气。 ①破碎筛分粉尘 保护措施:搭建生产厂房,生产厂房密闭;石料破碎前进行喷淋增湿,一破、二破设备均密闭设置,并在设备上设置喷雾洒水;原料上料前进行喷淋加湿,除尘效率可达80%,故湿法破碎后产生的粉尘量为6.6t/a,厂房密闭、经雾化喷头洒水降尘后除尘效率可达80%,则破碎筛分无组织废气排放量为1.32t/a。 ②堆场、装卸粉尘 治理措施:堆场密闭,在堆场设置洒水软管,定时对成品和原料堆场进行洒水,增加物料湿度,减少粉尘逸散。 ③输送粉尘 治理措施:输送带密闭,并在输送带进料口设置雾化喷头,润湿物料,以减少颗粒物产生和排放,输送带密闭抑尘效率为60%,雾化喷头抑尘效率按74%计,则输送粉尘排放量为0.048t/a。 ④运输车辆动力起尘 治理措施: a.对厂区道路水泥硬化。 b.每天使用洒水车对道路进行洒水抑尘,每天洒水3次。 c.运输车辆加盖蓬布做好遮掩工作,并控制车速等措施。 ⑤运输车辆尾气 保护措施:厂区道路水泥硬化,运输过程中合理限速,禁止超限超载。 2、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厂内雨水通过雨水沟排入沉淀池,场外雨水经过排水沟排至外环境,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洗车废水,此部分水经生产区设置的排水沟渠引流至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厂区洒水降尘,不外排;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周边农肥。 ①生活污水 治理措施: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周边农田施肥,不外排。 ②初期地表径流雨水 治理措施:本项目收集前15min的雨水,则初期雨水收集池需设置为25m3。项目周边以及厂内低侧均修建截排水沟,汇入沉淀池(25m3)内。收集后的初期雨水经沉淀处理后,在晴天开采时通过水泵抽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 ③洗车废水 在厂区进出口设置一个10m3的洗车池,洗车池内水量一般维持在9m3,由于车辆进出、日照蒸发,洗车池内洗车用水的损耗量约为0.7m3,项目设置一个10m3的沉淀池,洗车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排放。 ④抑尘用水 项目抑尘用水蒸发损耗,无废水产生。 ⑤运输道路洒水 项目运输道路洒水全部蒸发损耗,无废水产生。 因此,本项目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初期雨水均不外排。 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①设备运行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破碎机、振动筛、磁选机等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属于中强度噪声,采取使用低噪声设备、减振等措施可以降低噪声源强。 ②交通运输噪声 交通运输噪声属于间歇性噪声源。定期对运输机械进行维护保养等措施降低对外界声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物料转运过程中要采取加强管理、现场设置禁鸣、限速标志牌,控制车辆行驶速度等措施降低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过采取以上噪声治理措施,通过距离衰减,项目运行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 4、运营期固体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废机油、生活垃圾、沉淀池污泥。废机油经废机油桶收集后放置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定期送附近垃圾池堆放;沉淀池污泥经定期清掏暂存于马鞍铁矿排土场;含铁废石返回会理县小黑箐铁矿。 5、地下水、土壤影响及防治措施 有效规避地土壤、下水环境污染的风险,应做好土壤、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应按照“源头控制、分区控制、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主动与被动防渗相结合的防渗原则。本项目拟采取的地下水的防治措施如下所述: (1)源头控制措施 项目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加强环境管理,采取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的措施。正常运营过程中应加强控制柴油储罐跑、冒、滴、漏,同时应加强对防渗工程的检查,若发现防渗密封材料老化或损坏,应及时维修更换。 (2)分区防渗 项目设置分区防渗,重点防渗区:柴油储存室和危废暂存间,要求地面采用2mm厚高密度聚*烯,确保防水层渗透系数≤10-10cm/s的要求、重点防渗区满足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一般防渗区:化粪池、沉淀池、办公生活区防渗混凝土处理,保证防水层渗透系数≤10-7cm/s。简单防渗区:厂区地面一般硬化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