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灌区改造项目(引鉴灌区)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11440982007138432D/2023-00011
化州市灌区改造项目(引鉴灌区)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11440982007138432D/2023-00011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批准《 (略) 灌区改造项目(引鉴灌区)环境影响报告表》,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公示期限:自本公示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联系地址: (略) 橘城北路500号(三合口)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楼九楼
联系电话:0668-*
传真:0668-*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略) 灌区改造项目(引鉴灌区) |
建设单位: | (略) 水利水电建设服务中心 |
建设地点: | 南盛街道、鉴江街道、东山街道、同庆镇、长岐镇 |
环评机构: | (略) (略) |
项目概况: | (略) 灌区改造项目(引鉴灌区) (略) (略) 区东面的鉴江平原中游,途径南盛街道、鉴江街道、东山街道、同庆镇、长岐镇。建设内容为:1、改造干支渠总长91.899千米,配套渠系建筑物413座;2、对干支渠沿线不合理的放水口合并或废除;3、对深挖方渠段、大填方渠段的开挖边坡或填筑边坡进行稳定分析计算并采取处理措施;4、对引鉴灌区进行全面信息化建设;5、对工程管理设施进行配套及完善。项目总投资为29501.5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700万元;施工总工期计划26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1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24个月、工程完建期1个月。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本项目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施工废水,施工废水包括雨水冲刷污水、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废水、冲洗废水。 采取的废水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中的水田作物标准后回用于项目周边农田灌溉,不外排;施工临建区设置专用设备清洗场地,出入口设置洗车槽,施工废水经隔油池、简易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清洗和洒水降尘,不外排。 运营期:本项目不新增管理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原项目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污水处理 (略) 政污水管网统一处理。 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并在施工期加强管理,项目废水不会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本项目的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废气。 采取的废气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施工场地设置围挡,对工地路面进行硬化,对工地砂土及物料采用覆盖防尘措施,对裸土进行覆盖或绿化,施工现场采用洒水降尘措施;车辆出入工地时进行冲洗,运输车辆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建筑材料轻装轻卸,避免大风天气作业;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不得使用劣质燃料。 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并在施工期加强管理,项目废气排放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三、噪声防护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作业噪声、施工车辆和机械的噪声。 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包括:选用低噪声设备和车辆,高噪声设备安装消音装置,强噪声机械(如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设置封闭的机械棚,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避免机械故障而产生不必要的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中午和夜间休息时间停止施工;临近声保护目标的施工工地一侧设置临时声屏障;加快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 报告表分析,正常工况下,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降噪措施前提下,项目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生活垃圾、弃渣和建筑垃圾。 采取的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包括:施工生活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处理;建筑垃圾经分拣,钢筋铁柱等定期运往废品收购站,土石和水泥块回填于本工程的建筑物土方基础,不外运处理处置;渠道清淤的渣土回填于渠底基础和渠道纵断面改造,土方开挖的渣土回填利用于渠道填筑或者渠道边坡;其余土方开挖的弃渣土就近运至弃渣场。 运营期:本项目无新增管理处或其他建筑物,固废主要来源于管理处的生活垃圾和渠道枯败枝叶、行人垃圾,经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均可以得到合理处置,不会对区域产生二次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本项目永久用地均在现状水利设施用地范围内,无新增永久用地,临时占地包括施工工区、施工临时道路和弃渣场占地,主要为草地、荒地;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带来的短期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等。 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尽量保留临时占地区植物群落和物种;弃渣场在渣体下方修筑挡渣墙、拦渣坝等挡护坡脚,堆渣结束进行土地复垦或植被恢复;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不随意扩大施工活动区域;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直接排入保护区水域;做好边坡防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临时设施,清除碎石、砖块、施工废物等影响植物生存和影响区域景观美学的施工杂物,恢复景观斑块的连通性,以利于植物生长;采取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对临时施工区进行绿化,尽可能恢复已被破坏的植被;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修建截水沟再进行施工。 运营期:本工程进行原址重建,运营过程中,改善灌区灌溉条件,有利于增加灌区农业产量,有助于灌区建立良好的灌溉农业生态系统。 报告表分析,在落实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
(略) 生态环境局化州分局
2023年1月17 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批准《 (略) 灌区改造项目(引鉴灌区)环境影响报告表》,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公示期限:自本公示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联系地址: (略) 橘城北路500号(三合口)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楼九楼
联系电话:0668-*
传真:0668-*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略) 灌区改造项目(引鉴灌区) |
建设单位: | (略) 水利水电建设服务中心 |
建设地点: | 南盛街道、鉴江街道、东山街道、同庆镇、长岐镇 |
环评机构: | (略) (略) |
项目概况: | (略) 灌区改造项目(引鉴灌区) (略) (略) 区东面的鉴江平原中游,途径南盛街道、鉴江街道、东山街道、同庆镇、长岐镇。建设内容为:1、改造干支渠总长91.899千米,配套渠系建筑物413座;2、对干支渠沿线不合理的放水口合并或废除;3、对深挖方渠段、大填方渠段的开挖边坡或填筑边坡进行稳定分析计算并采取处理措施;4、对引鉴灌区进行全面信息化建设;5、对工程管理设施进行配套及完善。项目总投资为29501.5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700万元;施工总工期计划26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1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24个月、工程完建期1个月。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本项目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施工废水,施工废水包括雨水冲刷污水、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废水、冲洗废水。 采取的废水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中的水田作物标准后回用于项目周边农田灌溉,不外排;施工临建区设置专用设备清洗场地,出入口设置洗车槽,施工废水经隔油池、简易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清洗和洒水降尘,不外排。 运营期:本项目不新增管理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原项目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污水处理 (略) 政污水管网统一处理。 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并在施工期加强管理,项目废水不会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本项目的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废气。 采取的废气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施工场地设置围挡,对工地路面进行硬化,对工地砂土及物料采用覆盖防尘措施,对裸土进行覆盖或绿化,施工现场采用洒水降尘措施;车辆出入工地时进行冲洗,运输车辆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建筑材料轻装轻卸,避免大风天气作业;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不得使用劣质燃料。 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并在施工期加强管理,项目废气排放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三、噪声防护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作业噪声、施工车辆和机械的噪声。 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包括:选用低噪声设备和车辆,高噪声设备安装消音装置,强噪声机械(如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设置封闭的机械棚,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避免机械故障而产生不必要的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中午和夜间休息时间停止施工;临近声保护目标的施工工地一侧设置临时声屏障;加快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 报告表分析,正常工况下,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降噪措施前提下,项目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生活垃圾、弃渣和建筑垃圾。 采取的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包括:施工生活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处理;建筑垃圾经分拣,钢筋铁柱等定期运往废品收购站,土石和水泥块回填于本工程的建筑物土方基础,不外运处理处置;渠道清淤的渣土回填于渠底基础和渠道纵断面改造,土方开挖的渣土回填利用于渠道填筑或者渠道边坡;其余土方开挖的弃渣土就近运至弃渣场。 运营期:本项目无新增管理处或其他建筑物,固废主要来源于管理处的生活垃圾和渠道枯败枝叶、行人垃圾,经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报告表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均可以得到合理处置,不会对区域产生二次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本项目永久用地均在现状水利设施用地范围内,无新增永久用地,临时占地包括施工工区、施工临时道路和弃渣场占地,主要为草地、荒地;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带来的短期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等。 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尽量保留临时占地区植物群落和物种;弃渣场在渣体下方修筑挡渣墙、拦渣坝等挡护坡脚,堆渣结束进行土地复垦或植被恢复;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不随意扩大施工活动区域;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直接排入保护区水域;做好边坡防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临时设施,清除碎石、砖块、施工废物等影响植物生存和影响区域景观美学的施工杂物,恢复景观斑块的连通性,以利于植物生长;采取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对临时施工区进行绿化,尽可能恢复已被破坏的植被;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修建截水沟再进行施工。 运营期:本工程进行原址重建,运营过程中,改善灌区灌溉条件,有利于增加灌区农业产量,有助于灌区建立良好的灌溉农业生态系统。 报告表分析,在落实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
(略) 生态环境局化州分局
2023年1月17 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