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河区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城子河区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区认真落实《 (略)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现将2022年度我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部署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印发《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将《纲要》列为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科目,“城子河微生活”公众号开通线上宣讲专栏,普法宣传屏幕播放“十一个坚持”宣传片,录制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视频,组织全区科级以上干部完成线上学习,引导全区干部深刻领悟法治思想内涵。二是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法治建设体系。重点围绕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远景目标,推动法治建设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印发《中共城子河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了6方面27项重点工作,印发《城子河区2022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明确了党委、政府负责人共16项法治建设任务,着力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提升法治建设水平。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和督察检查。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作为专项考核纳入年终考核指标,建立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推动软督察转变为硬监督,以“考核加督导”倒逼各乡(街道)、各单位依法行政。

二、深化简政放权,政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提升服务便利水平。制作87个事项办理二维码,印制办事指南,方便群众查询。推进政府网络建设,政务网建设覆盖率达100%,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零跑动率79.63%,即办率85.94%,承诺时限压缩比93.85%,部门电子印章发放率100%,网上政务标准化复用率100%,纳入政务服务事项815项,标准化复用全部完成。二是增强服务保障能力。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线,严查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开展“码上评价”活动,对全区46家单位进行评价打分,广泛意见建议,听取企业诉求,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实施“1+N”服务模式,包联领导走访企业20余次,帮助解决问题14个。全区参与政商沙龙企业27家,帮助企业沟通协调解决问题34个。三是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多渠道多媒介公开政务信息,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载体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022年通过区政府网站共公开政府信息1102条,其中主动公开信息1099条,依申请公开信息3条,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类行政复议及诉讼案件。

三、坚持严格审核,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是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依据《 (略) 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及《城子河区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2022年, (略) 政府备案规范性文件5件,按时备案率达100%,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4次,保留规范性文件13件,废止修改27件。二是严格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扎实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渠道畅通、流程规范、审理公正、便民高效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2022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5件(受理1件,当事人放弃申请2件、受理前调解化解2件)。办理应诉案件8件,涉及房屋征收、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其中已审结6件,6件中通过调解实质性化解4件。三是严格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制定公布《城子河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化,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的职能作用。2022年共审查各类合同协议28次,参加涉法涉诉专题会议10余次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四、强化规范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022年度全区办理行政执法处罚案件52件,办理行政许可348件,开展行政执法检查752次。全区行政执法单位配备法制审核人员24人,执法记录仪145余台,能够满足法制审核、全过程记录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2次,共评查10家单位,50份行政执法案卷,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整改。开通城子河区行政执法监督举报热线,接受群众监督,接到群众举报38件,均已协调解决。二是加强行政执法队*建设。印发《城子河区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清理过期执法证件65份,评查行政处罚卷宗21本、行政许可卷宗9本,下达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整改告知函3份。召开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推进会议,2022年度取得行政执法资格104人。组织行政执法业务能力培训2次,全区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审核人员共130余人参加培训,提升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积极推进乡政府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目前14项行政执法权限均已承接到位。三是创新行政执法工作模式。深入推进柔性执法机制,印发《关于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的通知》《关于开展涉企年度常规检查计划备案工作的通知》,召开2次专题推进会议,梳理出19个执法领域处罚事项880项、不予处罚130项、减轻处罚事项107项、从轻处罚事项126项、不予强制措施事项3项,制定检查计划126项,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为。

五、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一是打造“1+4+N”调解格局。制定印发《城子河区“四所一庭”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化解矛盾纠纷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职能优势,以防控风险隐患为着力点,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2年度排查矛盾纠纷187件,依法调处化解176件。二是创建“互联网+诉讼”工作模式。202 (略) 完成网上立案54件、远程开庭17件、线上调解318次,创立“润心调解室”工作品牌,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举办“公众开放日”64次,开通庭审直播346次,公开裁判文书5050份,召开发布会20次,受邀参加2000余人次。三是实施“智慧法援”惠民工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资源,进行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满足群众法律服务事项办理。冠北 (略) 率先实现跨国远程视频公证服务,被省营 (略) 十佳政务服务案例。采购法律服务桌面终端机8台,实现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全覆盖,打通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六、聚焦法治宣传,全面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一是明晰普法责任,推进普法工作清单化管理。印发《2022年城子河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深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明确了6个方面19项普法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城子河区2022年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组织各责任单位对相关法规条例进行梳理,形成责任清单项目。二是找准关键重点,提升普法工作精细化水平。以“八五”普法工作为主线,结合“法治七进”工作,突出关键群体、重点内容、重要载体,组织法宣“大集”8次,发放宣传品6000余份,接待法律咨询1000余人。开展送法下乡活动10余次,深入13个行政村举办法治讲座20余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2次,14家学校法治副校长覆盖率100%。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2次,指导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开展经营活动。新建基层法治文化长廊2处,占地2600平方米,在全区形成了人人尊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三是锚定示范创建,构建普法工作多维化模式。持续推进普法示范点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目 (略) 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市级民法法治示范村6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4个。全区13个村,9个社区均已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持续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注重加强村(社区)“两委”、党员、村民代表等的法律知识培训,2022年共计培训“法律明白人”100余人。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区认真落实《 (略)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现将2022年度我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部署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印发《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将《纲要》列为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科目,“城子河微生活”公众号开通线上宣讲专栏,普法宣传屏幕播放“十一个坚持”宣传片,录制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视频,组织全区科级以上干部完成线上学习,引导全区干部深刻领悟法治思想内涵。二是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法治建设体系。重点围绕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远景目标,推动法治建设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印发《中共城子河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了6方面27项重点工作,印发《城子河区2022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明确了党委、政府负责人共16项法治建设任务,着力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提升法治建设水平。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和督察检查。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作为专项考核纳入年终考核指标,建立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推动软督察转变为硬监督,以“考核加督导”倒逼各乡(街道)、各单位依法行政。

二、深化简政放权,政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提升服务便利水平。制作87个事项办理二维码,印制办事指南,方便群众查询。推进政府网络建设,政务网建设覆盖率达100%,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零跑动率79.63%,即办率85.94%,承诺时限压缩比93.85%,部门电子印章发放率100%,网上政务标准化复用率100%,纳入政务服务事项815项,标准化复用全部完成。二是增强服务保障能力。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线,严查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开展“码上评价”活动,对全区46家单位进行评价打分,广泛意见建议,听取企业诉求,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实施“1+N”服务模式,包联领导走访企业20余次,帮助解决问题14个。全区参与政商沙龙企业27家,帮助企业沟通协调解决问题34个。三是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多渠道多媒介公开政务信息,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载体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022年通过区政府网站共公开政府信息1102条,其中主动公开信息1099条,依申请公开信息3条,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类行政复议及诉讼案件。

三、坚持严格审核,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是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依据《 (略) 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及《城子河区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2022年, (略) 政府备案规范性文件5件,按时备案率达100%,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4次,保留规范性文件13件,废止修改27件。二是严格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扎实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渠道畅通、流程规范、审理公正、便民高效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2022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5件(受理1件,当事人放弃申请2件、受理前调解化解2件)。办理应诉案件8件,涉及房屋征收、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其中已审结6件,6件中通过调解实质性化解4件。三是严格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制定公布《城子河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化,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的职能作用。2022年共审查各类合同协议28次,参加涉法涉诉专题会议10余次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四、强化规范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022年度全区办理行政执法处罚案件52件,办理行政许可348件,开展行政执法检查752次。全区行政执法单位配备法制审核人员24人,执法记录仪145余台,能够满足法制审核、全过程记录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2次,共评查10家单位,50份行政执法案卷,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整改。开通城子河区行政执法监督举报热线,接受群众监督,接到群众举报38件,均已协调解决。二是加强行政执法队*建设。印发《城子河区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清理过期执法证件65份,评查行政处罚卷宗21本、行政许可卷宗9本,下达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整改告知函3份。召开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推进会议,2022年度取得行政执法资格104人。组织行政执法业务能力培训2次,全区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审核人员共130余人参加培训,提升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积极推进乡政府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目前14项行政执法权限均已承接到位。三是创新行政执法工作模式。深入推进柔性执法机制,印发《关于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的通知》《关于开展涉企年度常规检查计划备案工作的通知》,召开2次专题推进会议,梳理出19个执法领域处罚事项880项、不予处罚130项、减轻处罚事项107项、从轻处罚事项126项、不予强制措施事项3项,制定检查计划126项,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为。

五、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一是打造“1+4+N”调解格局。制定印发《城子河区“四所一庭”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化解矛盾纠纷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职能优势,以防控风险隐患为着力点,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2年度排查矛盾纠纷187件,依法调处化解176件。二是创建“互联网+诉讼”工作模式。202 (略) 完成网上立案54件、远程开庭17件、线上调解318次,创立“润心调解室”工作品牌,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举办“公众开放日”64次,开通庭审直播346次,公开裁判文书5050份,召开发布会20次,受邀参加2000余人次。三是实施“智慧法援”惠民工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资源,进行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满足群众法律服务事项办理。冠北 (略) 率先实现跨国远程视频公证服务,被省营 (略) 十佳政务服务案例。采购法律服务桌面终端机8台,实现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全覆盖,打通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六、聚焦法治宣传,全面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一是明晰普法责任,推进普法工作清单化管理。印发《2022年城子河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深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明确了6个方面19项普法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城子河区2022年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组织各责任单位对相关法规条例进行梳理,形成责任清单项目。二是找准关键重点,提升普法工作精细化水平。以“八五”普法工作为主线,结合“法治七进”工作,突出关键群体、重点内容、重要载体,组织法宣“大集”8次,发放宣传品6000余份,接待法律咨询1000余人。开展送法下乡活动10余次,深入13个行政村举办法治讲座20余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2次,14家学校法治副校长覆盖率100%。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2次,指导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开展经营活动。新建基层法治文化长廊2处,占地2600平方米,在全区形成了人人尊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三是锚定示范创建,构建普法工作多维化模式。持续推进普法示范点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目 (略) 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市级民法法治示范村6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4个。全区13个村,9个社区均已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持续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注重加强村(社区)“两委”、党员、村民代表等的法律知识培训,2022年共计培训“法律明白人”100余人。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