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建设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53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厦门市建设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53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市农业农村局:

  黄丹辉代表《关于深化推广乡村振兴陪伴式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05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一)近年来开展陪护式服务的项目

  2021年至今,我局牵头开展的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创建工作引入了台湾陪护式服务团队,在提升环境质量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公共空间、塑造集镇特色、提升集镇温度、培育集镇业态、实施共同缔造,实现集镇品质整体提升,增加集镇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和群众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和空间载体,打造新时代的新集镇。其中,2021年启动的翔安区新圩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项目,已于2022年底完工;2022年启动集美区灌口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项目,建设周期两年,目前正在建设中。新圩镇和灌口镇在两年的集镇环境整治工作实践中,引进台湾“社区营造”先造人后造物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台湾规划经验在地化的服务模式,对培育本地陪护式服务团队具有指导意义。

  (二)上级部门指导意见

   (略)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的《 (略) 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闽建村〔2023〕1号)和《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实施成效要素》,对集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陪护式服务团队的专业人才配备、服务内容、陪护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1.人才配备:鼓励规划设计团队配备建筑、市政、景观、文化创意、产业培育、运营招商等多专业人才,为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服务内容:要围绕村庄资源优势、问题短板、分析对策、全景图等村庄基本情况,污水垃圾治理、建筑风貌管控、公共空间打造、杆线整治、绿化提升、文化传承、产业培育、适老设施完善(公共区域和农户住宅)、妇女儿童服务设施配套、共同缔造以及促进共同富裕机制措施等建设发展主要内容,编制村庄建设发展策划方案。

  3.陪护形式:实施社区总体营造九步法,开展陪护式服务,每月指导服务不少于10天或每年累计不少于100天(含线上线下服务方式,线上服务时间计入陪护式服务总时长,但不得超过总时长的50%)。

  二、措施与成效

  (一)新圩镇打造本地品牌,呈现地域文化特色

  2021年8月19日,新 (略) 前好 (略) 签订“陪护式”服务合同,盘点新圩镇人、文、地、产、景资源,梳理村庄人文、历史发展脉络,活化利用社区内公共空间和初心馆,丰富新圩文化特色呈现的内容和形式,留存社区记忆与传统文脉。具体项目主要体现在埔尾下自然村环境提升工程、新圩社区环境整治工程、小镇客厅文化展示提升工程,将新圩文史和非物质文化融入居民生活环境,在特定文化墙、家具设计、展馆等公共空间体现;同时集聚民间文化力量,培育有新圩特色的“文化+”“旅游+”亮点品牌,设置相关配套业态链,不断造浓文化氛围。以新圩嫂合唱团为 (略) 首个乡镇公用品牌“新圩嫂”,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等特色活动,积极推介新圩特色产品。

  (二)灌口镇探索新工作模式,打造全龄友好型城镇

  1.形成“1+N”的总体工作模式

  好时光台湾团队在工作中形成了“1+N”的总体工作模式,其中“1”为引领灌口城镇发展的总体提升规划。总体提升规划在空间上统筹上塘、李林、黄庄、第一及第二社区等村居的发展,发挥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与服务功能。内容上统筹灌口镇镇区各村的建筑风貌、公共空间、在地文化彰显、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与停车设施、村庄产业,形成促进镇区各村有机发展的规划策略;实施上将规划、项目策划、具体方案设计、社区营造串联起来,形成确保总体规划得到落实与实施的路径。

  “N”为总体规划指导下的各类具体设计方案。通过建立规划与设计协调机制,细化规划提出的重点文化节点、公共空间、道路交通、污水垃圾,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对下一层面的设计方案进行把控;同时通过驻场服务,对施工现场质量和细节进行把控,确保各类设计方案符合总体发展定位以及总体城镇形象定位。

  2.打造“全龄友好型”村居,提出集镇整治特色空间模式

  团队针对灌口镇的主要人群进行空间需求分析,分析当地村居老年及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白领及技术人员以及游客对“特定空间”及特定生活质量的追求,打造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类空间,营造全龄友好型公共空间体系。其中包括“全龄友好”的共享型空间,如乡愁馆、新厦门人会客厅、黄氏家庙、徵善堂、老林剧场等;还有儿童友好空间,如公益书屋、篮球场、游戏空间、儿童友好学径等。通过打造“全龄友好型”村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创建的新模式。

  3.推进构建“多元共治”村庄治理体系

  通过文化梳理、文化展示、闲置空间激活、文化旅游路径串联等措施,五个群体参与共谋、共议、共享,使村民建立“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使外来人口融入在地社区,找到“家乡”的归属感,引导更多的村民、外来人口参与灌口镇和各村庄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灌口发展文化旅游以及研学等多元产业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经过近两年的集镇环境整治样板打造,我市陪护式服务团队仍存在储备技术力量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与省住建厅培育的团队有一定差距。下一步, (略) 住建厅争取成熟团队的支持和技术指导,指导2023年同安区汀溪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项目设计团队配齐专业人才,拓展乡村治理、乡村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服务,加强培育本地陪护式服务团队。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庄毅伟

  联 系 人:杨晶晶

  联系电话:*

   (略) 建设局

  2023年2月7日

市农业农村局:

  黄丹辉代表《关于深化推广乡村振兴陪伴式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05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一)近年来开展陪护式服务的项目

  2021年至今,我局牵头开展的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创建工作引入了台湾陪护式服务团队,在提升环境质量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公共空间、塑造集镇特色、提升集镇温度、培育集镇业态、实施共同缔造,实现集镇品质整体提升,增加集镇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和群众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和空间载体,打造新时代的新集镇。其中,2021年启动的翔安区新圩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项目,已于2022年底完工;2022年启动集美区灌口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项目,建设周期两年,目前正在建设中。新圩镇和灌口镇在两年的集镇环境整治工作实践中,引进台湾“社区营造”先造人后造物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台湾规划经验在地化的服务模式,对培育本地陪护式服务团队具有指导意义。

  (二)上级部门指导意见

   (略)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的《 (略) 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闽建村〔2023〕1号)和《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实施成效要素》,对集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陪护式服务团队的专业人才配备、服务内容、陪护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1.人才配备:鼓励规划设计团队配备建筑、市政、景观、文化创意、产业培育、运营招商等多专业人才,为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服务内容:要围绕村庄资源优势、问题短板、分析对策、全景图等村庄基本情况,污水垃圾治理、建筑风貌管控、公共空间打造、杆线整治、绿化提升、文化传承、产业培育、适老设施完善(公共区域和农户住宅)、妇女儿童服务设施配套、共同缔造以及促进共同富裕机制措施等建设发展主要内容,编制村庄建设发展策划方案。

  3.陪护形式:实施社区总体营造九步法,开展陪护式服务,每月指导服务不少于10天或每年累计不少于100天(含线上线下服务方式,线上服务时间计入陪护式服务总时长,但不得超过总时长的50%)。

  二、措施与成效

  (一)新圩镇打造本地品牌,呈现地域文化特色

  2021年8月19日,新 (略) 前好 (略) 签订“陪护式”服务合同,盘点新圩镇人、文、地、产、景资源,梳理村庄人文、历史发展脉络,活化利用社区内公共空间和初心馆,丰富新圩文化特色呈现的内容和形式,留存社区记忆与传统文脉。具体项目主要体现在埔尾下自然村环境提升工程、新圩社区环境整治工程、小镇客厅文化展示提升工程,将新圩文史和非物质文化融入居民生活环境,在特定文化墙、家具设计、展馆等公共空间体现;同时集聚民间文化力量,培育有新圩特色的“文化+”“旅游+”亮点品牌,设置相关配套业态链,不断造浓文化氛围。以新圩嫂合唱团为 (略) 首个乡镇公用品牌“新圩嫂”,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等特色活动,积极推介新圩特色产品。

  (二)灌口镇探索新工作模式,打造全龄友好型城镇

  1.形成“1+N”的总体工作模式

  好时光台湾团队在工作中形成了“1+N”的总体工作模式,其中“1”为引领灌口城镇发展的总体提升规划。总体提升规划在空间上统筹上塘、李林、黄庄、第一及第二社区等村居的发展,发挥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与服务功能。内容上统筹灌口镇镇区各村的建筑风貌、公共空间、在地文化彰显、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与停车设施、村庄产业,形成促进镇区各村有机发展的规划策略;实施上将规划、项目策划、具体方案设计、社区营造串联起来,形成确保总体规划得到落实与实施的路径。

  “N”为总体规划指导下的各类具体设计方案。通过建立规划与设计协调机制,细化规划提出的重点文化节点、公共空间、道路交通、污水垃圾,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对下一层面的设计方案进行把控;同时通过驻场服务,对施工现场质量和细节进行把控,确保各类设计方案符合总体发展定位以及总体城镇形象定位。

  2.打造“全龄友好型”村居,提出集镇整治特色空间模式

  团队针对灌口镇的主要人群进行空间需求分析,分析当地村居老年及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白领及技术人员以及游客对“特定空间”及特定生活质量的追求,打造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类空间,营造全龄友好型公共空间体系。其中包括“全龄友好”的共享型空间,如乡愁馆、新厦门人会客厅、黄氏家庙、徵善堂、老林剧场等;还有儿童友好空间,如公益书屋、篮球场、游戏空间、儿童友好学径等。通过打造“全龄友好型”村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创建的新模式。

  3.推进构建“多元共治”村庄治理体系

  通过文化梳理、文化展示、闲置空间激活、文化旅游路径串联等措施,五个群体参与共谋、共议、共享,使村民建立“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使外来人口融入在地社区,找到“家乡”的归属感,引导更多的村民、外来人口参与灌口镇和各村庄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灌口发展文化旅游以及研学等多元产业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经过近两年的集镇环境整治样板打造,我市陪护式服务团队仍存在储备技术力量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与省住建厅培育的团队有一定差距。下一步, (略) 住建厅争取成熟团队的支持和技术指导,指导2023年同安区汀溪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项目设计团队配齐专业人才,拓展乡村治理、乡村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服务,加强培育本地陪护式服务团队。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庄毅伟

  联 系 人:杨晶晶

  联系电话:*

   (略) 建设局

  2023年2月7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