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报告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报告

(略) 人民政府:

 2022年,我区依法治区委员会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略) 办公厅关于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的>的通知》和《 (略) 委 (略) 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对照《 (略) 委 (略) 委员会关于印发< (略)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对我区法治建设规划重要举措进行分工,扎实做好依法治理和“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明确目标任务,不断开拓创新,狠抓推进落实,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现将我区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引领作用,构建规范法治主体

  我区始终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党对一切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及时调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法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相关要求,并将法治建设纳入我区全年工作规划。同时,按照有关要求,把法治建设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财政监管,进一步促进了全区法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持续推动依法治区工作制度建设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印发《<法治高新建设规划(2021—2025年)>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对全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进行细化分工。

(三)深入学法治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

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学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方案》,常态化召开工作学法治思想,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组织全区各个部门,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直播, (略) 管干部学,让党的新思想指引漳州高新区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完善重大决策程序推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强化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突出集中审批优势,着力提高审批工作效率。一是“加”服务。创新“企业点单、窗口接单、科室派单、专人跟单”模式,推出主题“菜单式”服务,梳理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和事项,汇成制定7种“菜单式”审批一次性告知汇总表共14个事项,涵盖项目审批全流程办理环节、时限、要点等,实现审批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已服务86个项目,办理立项备案85个、工程规划许可证75个、施工许可证54个,完成竣工验收25个。二是“压”时限。推行工业项目“图证齐发”,对土地手续完整的工业项目,直接同步核发《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现“1次申请、2天办结”,企业办事时间成本比改革前缩减8个工作日,现已同步核发37个项目证书。三是“合”事项。将消防、人防、技防等并入施工图设计审查内容,实现“消防设计审查”“人防建设审批”“施工许可证核发”并联审批,有效避免“一套图纸多头审”的情况。现已完成24个项目并联审批。四是“减”成本。提供政府购买服务,运用无人机拍摄现场地形地貌,转变方案联审、外立面验收现场踏勘方式,解决项目实地现场踏勘不便的困扰,已在方案联审阶段针对旺家喜钟表芯项目等8个项目开展“无人机航拍”试点工作,单 (略) 去4天。

2.监管重拳频出,铁腕整治乱象,进一步守护民生安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略) 场监管方式,实行全过程监管,筑牢安全风险屏障。围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价格行为、无证无照等重点行业领域,查办各类违法违规案件207起,累计罚没款46万余元。

3.多措并举,打造高效便捷政务服务。一是推动服务标准化。全力提升行政许可事项“减时限”“减跑趟”,提升“即办程度”和“全流程网办”占比,截至目前,我区行政许可事项“一趟不用跑”“即办件”“全流程网办”“减时间”占比分别达97.60%、79.34%、95.32%、93.46%。二是推动服务规范化。强化服务评价跟踪, (略) 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要求,依托实体评价器、二维码、漳州通APP等渠道,掌握企业群众对办事服务效率、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等方面评价,通过建立“好差评”登记本,及时对“差评”件及时进行回访核实并跟踪督促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共收到服务评价52141份,非常满意率达100%。三是推动服务便民化。积极配合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和“漳州通”APP体验、反馈工作,已存入各类证照22925份;办理各类“跨省通办”事项436件。

4.建立两违”智能监管平台。依托“两违”智能监管平台,形成“铁三角”工作机制,强化“两违”源头防范,配套“两违”责任追究办法,推进“两违”案件核查、处置、督查结案有效闭环。今年来,接到“两违”智能监管平台信息63起,已核查63起,核查率100%;认定为“两违”案件39起,结案39起,结案率100%。

5.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征用、行政许可等行为中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积极落实行政执法信息建设和公示制度,将各类行政执法信息主动公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高新区管委会官网等途径,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实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队*建设紧密结合,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降低行政执法行为被纠错率。

6.合法合规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我区坚持把做好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行政复议合法率纳入每年度的绩效考评细则。积极畅通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受理渠道,妥善化解行政争议,有效维护区管委会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今年来,漳州高新区办公室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共10件,立案7件,在法定期限内办结7件。目前未出现裁定错误或被纠正的情形。

7.健全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根据新出台的《 (略)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印发了《 (略) 高新区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有关工作的通知》(漳高办发〔2022〕3号),进一步明确了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对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均做到统一登记、统一编号(漳高管规、漳高办规)、统一印发,明确标注文件的有效期,确保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加强对区直部门的培训指导,提高各单位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认识,增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今年我区共出台14份规范性文件。

(五)力打造法治营商环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保障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紧扣护航“三大片区”开发建设这一工作主线,围绕项目征迁、企业开工、企业投产等重要环节,全面营造利企、惠企、护企、亲企的浓厚氛围,持续为全区经济发展助力增效。加强对建设中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防范、环境污染、民企矛盾等苗头隐患,进行起底式清查,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企业迅速整改,不留后患。

2.精心组织,全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聚焦服务更优、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成本更低,应用“加减乘除”法打造“多、快、好、省”的高新区升级版营商环境。一是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与之前相比,缩短办事时长132天,减少办事材料222份。二是在精简审批上做“减法”。项目报建时限相较原来缩减1-2个月。推行新供地项目“交地即交证”服务,平均缩减审批时间7天。三是在强化监管上做“乘法”。目前, (略) 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四个清单进行行政处罚案件共计24起。运用“互联网+监管”的信息化手段对危化、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和工贸等领域的87家重点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四是在降本减负上做“除法”。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除企业开办环节刻章费用,累计为436家新开办企业提供印章免费刻制服务, (略) 开办成本20.1万余元。

3.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排除日常安全生产隐患。出台安全生产88条措施清单进一步强化隐患整改,坚决做到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放过、隐患整改不到位不放过、隐患治理不清零不放过。今年来,查出各安全隐患(问题)5648处,已完成整改5648处,整改率100%;责令停产整顿10家;约谈警示企业4家。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经营秩序。今年来,共办理完成行政处罚案件21件,处罚金额计59.036万元,其中事故类案件2件,处罚款33.536万元;执法检查类案件19件,处罚款25.5万元。

4.推进信用监管,完善协同监督。一是完善“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办法,强化依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抽查工作指引实施抽查,提高监督检查精确性。多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抽查, (略) 场主体987家。二是强化信用监管,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加快建设经营异常名录库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库。全面推进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共享,所有涉企信息都要归集到企业名下。探索建立“自我承诺、主动纠错、信息公示”的信用修复机制。三是包容审慎柔性执法, (略) 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四个清单,结合执法实际,对违法行为、社会危害后果轻微、主动纠正违法行为、清除危害后果的,以教育规范为主,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今年来,对6起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对18件违法案件减轻处罚金额,进一步推进精准执法, (略) 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法治化水平。一是加 (略) 、 (略) 等重点区域的清查,全力查处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和“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7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34家次,截至目前,假冒专利案件立案6起,商标假冒仿冒案件立案2起,专利标识不规范立案6起,专利侵权案件1起,商标违法案件1起,累计罚没金额19820元,为企业品牌创新、市场开拓保驾护航。二是为企业发展提振信心,加强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推动落实专利补助,对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补助,已补助8家企业专利奖补40万元。

6.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把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截止目前,经村民自荐及村两委推荐,共培育345名农村“法律明白人”。由区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牵头,联合 (略) 、福建律睿律师事务所及福建析律律师事务所组织以“防范电信诈骗”“如何做好公共法律服务”等为主题的培训共计6场,累计参与人数310余人次。同时,结合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及农村工作实际以案释法,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到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7.加强涉台法治建设,满足台胞台企法律服务需求。组织对全区台胞台属进行全面摸排,重新收集完善台胞信息,并进行更新整理,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台胞325人。同时,打造惠台便民绿色窗口,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医保窗口、*骨文人才驿站等,设立台胞服务窗口,面向辖区台胞主动做好咨询、指导服务。今年以来,治安大队户政窗口办理台胞居住证2人、各派出所办理境外人士居住登记10人次,办理因疫情滞留国外的企业主子女身份证1人。为台胞送上政府关怀, (略) 台联在新春期间走访慰问困难台胞18个,发放红十字会慰问物资18份。

8.建设务实管用的数字法治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统筹推进热线、网络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全区、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六)扎实开展法治宣传,助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1.积极推动一村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今年来,我区先后有3 (略) 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新建一个法治文化广场。在全区共开展法治进基层宣传活动32场(次),组织线上法治宣传活动6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500余份,赠送群众各类宣传品2600余件,现场答疑解惑260余人次,累计受众人次约12000人次。

2.创新司法服务保障方式。一是有力服 (略) 委市政府关于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在九湖法庭推广“3+1”审执机制,集中审理高新区的各类案件,截止目前共受理涉高新区案件306件,已审结299件,其中调解撤诉137件。 (略) (略) 在我区设立司法行政调处中心,为我区“三大片区”开发建设项目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截止目前,司法行政调处中心为我区提供行政机关法律意见5次;源头预防行政争议或民事纠纷案件3件;诉中协调化解行政争议1件。二是整合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聘请福建律睿律师事务所及福建析律律师事务所为全区各村(社区)提供法律顾问服务,使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法律服务。三是为完善司法便民服务举措, (略) 公证处及龙海公证处在我区设立联络点,为辖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公证服务。截止目前,龙海公证处驻高新区联络点共办理公证案件1079件,其中涉及房屋征迁需要办理的继承、赠与、财产分割协议等公证案件88件,选房现场监督15件。四是密切警检关系,推进警检司法协作。高新区公安分局与龙海 (略) 联合举行“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揭牌仪式,双方会签了《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协同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构建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公检协作一体化打击刑事犯罪能力,保障刑事案件办理质效。截至目前,侦监办公室成立运作以来,已依法提前介入案件3起,监督撤案2起、监督立案6起,纠正公安机关侦查活动违法2件,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16件。

 3.深化“调解+评理”模式。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品牌建设,在全区共建立73个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水仙花评理调解中心(室)”,实现区、镇、村三级100%全覆盖。加强调解队*建设。积极整合社会调解资源,广泛吸纳人民调解员、信访评理员、法官、律师、专业技术人员等879人,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调解工作团队。落实矛盾纠纷分级排查制度,实行村每周一排查、镇每半个月一排查,区每季度一排查,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今年来,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144件,成功调解1137件,化解率达99.4%,切实把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吸附在当地。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虽然我区2022年度在法治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依法行政工作推进力度不够。由于我区工作人员中,缺乏相关法律实践经验,面对涉法涉诉问题对法律顾问依赖性较大。在审核住建、自然资源、征地拆迁等具体业务流程的配套法律法规时,缺乏系统了解,仅停留于理论学化管理,专业队*力量薄弱、规范化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工作开展力度小,质量和标准达不到预期目标。二是协同配合紧密度不强。区各单位大部分没有专职且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负责法治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法治建设工作要求,工作合力不强,如针对规范性文件审查、行政执法监督等工作难以深入有效开展。三是执法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执法人员数量较少,且其中法学专业或通过司法考试的比例偏低,影响执法工作深入开展。

(三)诉讼案件集中,矛盾化解压力大。行政诉讼案件存在较为普遍的程序瑕疵、证据保全缺失问题,区直部门与属地镇办之间、区直部门之间行为主体责任不清,沟通、配合、协调不足,导致行政案件应诉被动,极易引发败诉风险。

  三、推进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进一步落实法治建设领导责任制。区平安办牵头印发了《漳州高新区党政领导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责任书》、《2022年平安漳州高新区建设工作要点》,将责任落实到人,与日常工作考核挂钩,确保工作有方案、部署有进度、推进有举措、结果有考核,切实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法治建设实际成效。截至目前,未发生党政主要负责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问题。

  四、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我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凝心聚力、干事担当,不打折扣抓好工作落实,为十四五规划目标顺利推进贡献应有力量。

(一)加强法治队*建设和执法监督指导。强化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加强法治队*业务培训和实践历练,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业务水平;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及时发现和改进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二)全力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依法行政相关工作。 (略) 互动机制,加强诉前介入,第一时间获取案件信息,做好诉讼矛盾化解工作。加强对各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监督,督促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执法工作各项制度。组织全区针对各镇(办)、区直执法部门执法培训,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三)努力实现法律服务多元发展。一是强化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积极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打通基层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选取法律服务机构,为乡村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宣讲涉农法律政策,对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法律培训,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二是加快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积极与各镇(办)沟通,加快法治文件阵地的建设,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三是加快“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进度。规范 “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选拔程序,加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力度,加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管理使用。力争在“八五”普法收官之年,每户有一名“法律明白人”,实现农村“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四是加强营商法治宣传教育。将民法典以及其他涉及营商环境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作为“八五”普法规划的重点内容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通过“互联网+普法”的模式,创新供给“法律服务产品”,推行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略) 时间。

(略) 人民政府:

 2022年,我区依法治区委员会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略) 办公厅关于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的>的通知》和《 (略) 委 (略) 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对照《 (略) 委 (略) 委员会关于印发< (略)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对我区法治建设规划重要举措进行分工,扎实做好依法治理和“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明确目标任务,不断开拓创新,狠抓推进落实,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现将我区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引领作用,构建规范法治主体

  我区始终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党对一切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及时调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法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相关要求,并将法治建设纳入我区全年工作规划。同时,按照有关要求,把法治建设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财政监管,进一步促进了全区法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持续推动依法治区工作制度建设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印发《<法治高新建设规划(2021—2025年)>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对全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进行细化分工。

(三)深入学法治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

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学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方案》,常态化召开工作学法治思想,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组织全区各个部门,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直播, (略) 管干部学,让党的新思想指引漳州高新区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完善重大决策程序推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强化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突出集中审批优势,着力提高审批工作效率。一是“加”服务。创新“企业点单、窗口接单、科室派单、专人跟单”模式,推出主题“菜单式”服务,梳理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和事项,汇成制定7种“菜单式”审批一次性告知汇总表共14个事项,涵盖项目审批全流程办理环节、时限、要点等,实现审批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已服务86个项目,办理立项备案85个、工程规划许可证75个、施工许可证54个,完成竣工验收25个。二是“压”时限。推行工业项目“图证齐发”,对土地手续完整的工业项目,直接同步核发《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现“1次申请、2天办结”,企业办事时间成本比改革前缩减8个工作日,现已同步核发37个项目证书。三是“合”事项。将消防、人防、技防等并入施工图设计审查内容,实现“消防设计审查”“人防建设审批”“施工许可证核发”并联审批,有效避免“一套图纸多头审”的情况。现已完成24个项目并联审批。四是“减”成本。提供政府购买服务,运用无人机拍摄现场地形地貌,转变方案联审、外立面验收现场踏勘方式,解决项目实地现场踏勘不便的困扰,已在方案联审阶段针对旺家喜钟表芯项目等8个项目开展“无人机航拍”试点工作,单 (略) 去4天。

2.监管重拳频出,铁腕整治乱象,进一步守护民生安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略) 场监管方式,实行全过程监管,筑牢安全风险屏障。围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价格行为、无证无照等重点行业领域,查办各类违法违规案件207起,累计罚没款46万余元。

3.多措并举,打造高效便捷政务服务。一是推动服务标准化。全力提升行政许可事项“减时限”“减跑趟”,提升“即办程度”和“全流程网办”占比,截至目前,我区行政许可事项“一趟不用跑”“即办件”“全流程网办”“减时间”占比分别达97.60%、79.34%、95.32%、93.46%。二是推动服务规范化。强化服务评价跟踪, (略) 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要求,依托实体评价器、二维码、漳州通APP等渠道,掌握企业群众对办事服务效率、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等方面评价,通过建立“好差评”登记本,及时对“差评”件及时进行回访核实并跟踪督促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共收到服务评价52141份,非常满意率达100%。三是推动服务便民化。积极配合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和“漳州通”APP体验、反馈工作,已存入各类证照22925份;办理各类“跨省通办”事项436件。

4.建立两违”智能监管平台。依托“两违”智能监管平台,形成“铁三角”工作机制,强化“两违”源头防范,配套“两违”责任追究办法,推进“两违”案件核查、处置、督查结案有效闭环。今年来,接到“两违”智能监管平台信息63起,已核查63起,核查率100%;认定为“两违”案件39起,结案39起,结案率100%。

5.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征用、行政许可等行为中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积极落实行政执法信息建设和公示制度,将各类行政执法信息主动公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高新区管委会官网等途径,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实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队*建设紧密结合,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降低行政执法行为被纠错率。

6.合法合规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我区坚持把做好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行政复议合法率纳入每年度的绩效考评细则。积极畅通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受理渠道,妥善化解行政争议,有效维护区管委会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今年来,漳州高新区办公室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共10件,立案7件,在法定期限内办结7件。目前未出现裁定错误或被纠正的情形。

7.健全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根据新出台的《 (略)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印发了《 (略) 高新区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有关工作的通知》(漳高办发〔2022〕3号),进一步明确了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对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均做到统一登记、统一编号(漳高管规、漳高办规)、统一印发,明确标注文件的有效期,确保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加强对区直部门的培训指导,提高各单位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认识,增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今年我区共出台14份规范性文件。

(五)力打造法治营商环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保障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紧扣护航“三大片区”开发建设这一工作主线,围绕项目征迁、企业开工、企业投产等重要环节,全面营造利企、惠企、护企、亲企的浓厚氛围,持续为全区经济发展助力增效。加强对建设中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防范、环境污染、民企矛盾等苗头隐患,进行起底式清查,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企业迅速整改,不留后患。

2.精心组织,全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聚焦服务更优、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成本更低,应用“加减乘除”法打造“多、快、好、省”的高新区升级版营商环境。一是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与之前相比,缩短办事时长132天,减少办事材料222份。二是在精简审批上做“减法”。项目报建时限相较原来缩减1-2个月。推行新供地项目“交地即交证”服务,平均缩减审批时间7天。三是在强化监管上做“乘法”。目前, (略) 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四个清单进行行政处罚案件共计24起。运用“互联网+监管”的信息化手段对危化、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和工贸等领域的87家重点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四是在降本减负上做“除法”。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除企业开办环节刻章费用,累计为436家新开办企业提供印章免费刻制服务, (略) 开办成本20.1万余元。

3.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排除日常安全生产隐患。出台安全生产88条措施清单进一步强化隐患整改,坚决做到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放过、隐患整改不到位不放过、隐患治理不清零不放过。今年来,查出各安全隐患(问题)5648处,已完成整改5648处,整改率100%;责令停产整顿10家;约谈警示企业4家。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经营秩序。今年来,共办理完成行政处罚案件21件,处罚金额计59.036万元,其中事故类案件2件,处罚款33.536万元;执法检查类案件19件,处罚款25.5万元。

4.推进信用监管,完善协同监督。一是完善“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办法,强化依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抽查工作指引实施抽查,提高监督检查精确性。多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抽查, (略) 场主体987家。二是强化信用监管,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加快建设经营异常名录库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库。全面推进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共享,所有涉企信息都要归集到企业名下。探索建立“自我承诺、主动纠错、信息公示”的信用修复机制。三是包容审慎柔性执法, (略) 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四个清单,结合执法实际,对违法行为、社会危害后果轻微、主动纠正违法行为、清除危害后果的,以教育规范为主,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今年来,对6起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对18件违法案件减轻处罚金额,进一步推进精准执法, (略) 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法治化水平。一是加 (略) 、 (略) 等重点区域的清查,全力查处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和“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7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34家次,截至目前,假冒专利案件立案6起,商标假冒仿冒案件立案2起,专利标识不规范立案6起,专利侵权案件1起,商标违法案件1起,累计罚没金额19820元,为企业品牌创新、市场开拓保驾护航。二是为企业发展提振信心,加强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推动落实专利补助,对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补助,已补助8家企业专利奖补40万元。

6.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把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截止目前,经村民自荐及村两委推荐,共培育345名农村“法律明白人”。由区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牵头,联合 (略) 、福建律睿律师事务所及福建析律律师事务所组织以“防范电信诈骗”“如何做好公共法律服务”等为主题的培训共计6场,累计参与人数310余人次。同时,结合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及农村工作实际以案释法,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到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7.加强涉台法治建设,满足台胞台企法律服务需求。组织对全区台胞台属进行全面摸排,重新收集完善台胞信息,并进行更新整理,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台胞325人。同时,打造惠台便民绿色窗口,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医保窗口、*骨文人才驿站等,设立台胞服务窗口,面向辖区台胞主动做好咨询、指导服务。今年以来,治安大队户政窗口办理台胞居住证2人、各派出所办理境外人士居住登记10人次,办理因疫情滞留国外的企业主子女身份证1人。为台胞送上政府关怀, (略) 台联在新春期间走访慰问困难台胞18个,发放红十字会慰问物资18份。

8.建设务实管用的数字法治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统筹推进热线、网络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全区、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六)扎实开展法治宣传,助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1.积极推动一村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今年来,我区先后有3 (略) 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新建一个法治文化广场。在全区共开展法治进基层宣传活动32场(次),组织线上法治宣传活动6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500余份,赠送群众各类宣传品2600余件,现场答疑解惑260余人次,累计受众人次约12000人次。

2.创新司法服务保障方式。一是有力服 (略) 委市政府关于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在九湖法庭推广“3+1”审执机制,集中审理高新区的各类案件,截止目前共受理涉高新区案件306件,已审结299件,其中调解撤诉137件。 (略) (略) 在我区设立司法行政调处中心,为我区“三大片区”开发建设项目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截止目前,司法行政调处中心为我区提供行政机关法律意见5次;源头预防行政争议或民事纠纷案件3件;诉中协调化解行政争议1件。二是整合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聘请福建律睿律师事务所及福建析律律师事务所为全区各村(社区)提供法律顾问服务,使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法律服务。三是为完善司法便民服务举措, (略) 公证处及龙海公证处在我区设立联络点,为辖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公证服务。截止目前,龙海公证处驻高新区联络点共办理公证案件1079件,其中涉及房屋征迁需要办理的继承、赠与、财产分割协议等公证案件88件,选房现场监督15件。四是密切警检关系,推进警检司法协作。高新区公安分局与龙海 (略) 联合举行“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揭牌仪式,双方会签了《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协同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构建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公检协作一体化打击刑事犯罪能力,保障刑事案件办理质效。截至目前,侦监办公室成立运作以来,已依法提前介入案件3起,监督撤案2起、监督立案6起,纠正公安机关侦查活动违法2件,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16件。

 3.深化“调解+评理”模式。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品牌建设,在全区共建立73个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水仙花评理调解中心(室)”,实现区、镇、村三级100%全覆盖。加强调解队*建设。积极整合社会调解资源,广泛吸纳人民调解员、信访评理员、法官、律师、专业技术人员等879人,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调解工作团队。落实矛盾纠纷分级排查制度,实行村每周一排查、镇每半个月一排查,区每季度一排查,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今年来,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144件,成功调解1137件,化解率达99.4%,切实把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吸附在当地。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虽然我区2022年度在法治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依法行政工作推进力度不够。由于我区工作人员中,缺乏相关法律实践经验,面对涉法涉诉问题对法律顾问依赖性较大。在审核住建、自然资源、征地拆迁等具体业务流程的配套法律法规时,缺乏系统了解,仅停留于理论学化管理,专业队*力量薄弱、规范化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工作开展力度小,质量和标准达不到预期目标。二是协同配合紧密度不强。区各单位大部分没有专职且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负责法治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法治建设工作要求,工作合力不强,如针对规范性文件审查、行政执法监督等工作难以深入有效开展。三是执法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执法人员数量较少,且其中法学专业或通过司法考试的比例偏低,影响执法工作深入开展。

(三)诉讼案件集中,矛盾化解压力大。行政诉讼案件存在较为普遍的程序瑕疵、证据保全缺失问题,区直部门与属地镇办之间、区直部门之间行为主体责任不清,沟通、配合、协调不足,导致行政案件应诉被动,极易引发败诉风险。

  三、推进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进一步落实法治建设领导责任制。区平安办牵头印发了《漳州高新区党政领导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责任书》、《2022年平安漳州高新区建设工作要点》,将责任落实到人,与日常工作考核挂钩,确保工作有方案、部署有进度、推进有举措、结果有考核,切实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法治建设实际成效。截至目前,未发生党政主要负责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问题。

  四、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我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凝心聚力、干事担当,不打折扣抓好工作落实,为十四五规划目标顺利推进贡献应有力量。

(一)加强法治队*建设和执法监督指导。强化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加强法治队*业务培训和实践历练,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业务水平;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及时发现和改进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二)全力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依法行政相关工作。 (略) 互动机制,加强诉前介入,第一时间获取案件信息,做好诉讼矛盾化解工作。加强对各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监督,督促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执法工作各项制度。组织全区针对各镇(办)、区直执法部门执法培训,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三)努力实现法律服务多元发展。一是强化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积极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打通基层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选取法律服务机构,为乡村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宣讲涉农法律政策,对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法律培训,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二是加快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积极与各镇(办)沟通,加快法治文件阵地的建设,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三是加快“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进度。规范 “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选拔程序,加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力度,加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管理使用。力争在“八五”普法收官之年,每户有一名“法律明白人”,实现农村“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四是加强营商法治宣传教育。将民法典以及其他涉及营商环境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作为“八五”普法规划的重点内容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通过“互联网+普法”的模式,创新供给“法律服务产品”,推行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略) 时间。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