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冬小麦即将*续开始返青,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气温偏高,回暖早,出现“倒春寒”的风险较高。因此冬小麦返青后,根据苗情、墒情和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要“因地制宜、因苗施策,促控结合、分类管理,控旺促弱、防冻防旱”,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一、返青期至拔节期
(一)强化肥水管理,促弱转壮
冬小麦返青后,分地分苗进行科学追肥。趁墒趁雨(雪)及早(或顶凌)追肥,尤其是对于部分晚播弱苗田,促弱转壮、促进早发稳长。返青初期,对于叶片发黄、长势偏弱的田块,趁墒亩耧施尿素5~8公斤、磷酸二铵5~8公斤;拔节期结合降雨再追施尿素3~5公斤。一、二类苗麦田,以稳壮为主,拔节前后,可在降雨前撒施尿素5~8公斤。旺长麦田,以控旺为主,可在返青至起身阶段及早镇压,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降雨亩追施尿素5~8公斤。
(二)强化镇压划锄,增温保墒
在地表解冻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划锄镇压,提高地温和保墒效果。镇压时要注意:表墒好或较湿麦田,推迟镇压;墒情好的晚播弱苗田要轻压,避免造成麦苗机械损伤;受冻麦田、苗弱、苗黄的麦田不镇压。镇压时间以晴天的中午或下午为宜。对于群体偏少、个体偏弱的晚播弱苗麦田,在早春土壤全部解冻后实施浅锄细锄,破除板结。
(三)强化病虫预测预报,防除病虫草害
病虫害防控重点是条锈病、白粉病、红蜘蛛及蚜虫。植保部门要加强预测预报,在拔节前做到“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压低春季病虫害发生基数,早春每亩可采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30%*硫菌唑可分散性油悬浮剂20毫升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20%三唑酮乳油60~80克防治,同时可兼防白粉病。针对春季红蜘蛛危害较重地区,可用哒螨灵等进行喷雾防治。蚜虫采取早春耙压、清除杂草等措施防治。返青至起身期结合中耕划锄进行人工除草。拔节前若杂草严重,可进行化学除草。化学除草要选择适宜农药,把握好用药量和用药时期,避免造成药害。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6℃以上,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化学除草。每亩用2.4-D*酯75克兑水40公斤叶面喷雾防除双子叶杂草。野燕麦3~4叶期,每亩用世玛3%油悬剂20毫升+表面活性剂60毫升兑水30
公斤喷雾防治。
(四)强化寒旱预测预报、防寒防旱防灾害
我县“倒春寒”在5月中旬都有可能发生。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冻害损失。采取亩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50公斤等措施预防早春冻害。冻害发生后,及时亩追施尿素6~8公斤。
(五)强化化控化促,防倒伏促壮苗
旺长麦田或高秆小麦品种,在起身期至拔节初期喷施壮丰安、矮状素或吨田宝等生长调节剂防止倒伏。一般在拔节初期,亩用矮壮素200~250克兑水40~50公斤、或吨田宝60毫升兑水30公斤、或壮丰安50~10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控制旺长、防止倒伏。
(六)强化田间管护,护膜护苗护麦田
做好春季田间管护,防止牲畜啃青和践踏地块。春季风大,对于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麦田,要做好麦田护膜工作,对膜上有孔洞、膜边有漏风、揭膜断膜处,及时用土封堵压严,以防大风揭膜。
二、孕穗期至抽穗期
(一)因苗管理,酌情追肥
对于生育后期不脱肥的麦田,不必追施氮肥。对有明显养分缺乏症状或高产麦田,可在抽穗前后趁雨酌情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3~5公斤,以保花增粒,主攻穗粒数为主。抽穗后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分蘖成穗和灌浆结实,主攻粒重。
(二)防治病虫,降低损失
重点加强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田间用药时,大风天气应禁止用药,若土壤干旱应加大用水量,掌握好用药量,确保用药效果,防止药害发生。
三、扬花期至成熟期
(一)“一喷三防”,综合防控
在小麦生长后期,通过一次混合喷施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等,实现防病(锈病、白粉病等)、防虫(蚜虫、吸浆虫等)、防干热风、补肥,以提高产量。从开花后6~10天开始,进行1~2次“一喷三防”,每次相隔7~10天。
(二)适期抢收,颗粒归仓
在小麦收获时遇阴雨天气,应及时抢收,避免穗发芽、霉变、落粒、倒伏等现象出现。收获脱粒后及时晒干扬净,入仓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