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众源养殖有限公司生态化、智能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临海市众源养殖有限公司生态化、智能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略) (略) 生态化、智能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略) (略) 生态化、智能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行业类别:A0313 猪的饲养

(3)建设地点: (略) 白水洋镇大港村磨麦岭

(4)项目概况:企业原有项目并未实施上马,现企业拟投资2250 万元,在原厂址基础上再新增用地17247m2,新建猪舍、仓库、饲料库等其他配套用房,养殖基地总面积3014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869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将增至8500头,即结合此次环评,生猪养殖基地建成后,企业常年存栏经产母猪400头、常年存栏育肥猪4200头,可达成年出栏商品猪8500万头。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项 (略) 白水洋镇大港村磨麦岭,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1 项目周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名称

坐标/m

名称

保护对象

保护

内容

环境功能区

相对厂址方位

相对厂界最近距离/约m

X

Y

行政村

自然村

环境

空气

*.12

*.37

上游村

东方红

居民集聚区

人群

二类区

NW

666

*.20

*.99

上游

居民集聚区

NW

1050

*.22

*.98

大港村

山岙

居民集聚区

W

1937

*.10

*.21

下叶

居民集聚区

W

1925

*.84

*.48

下张王

居民集聚区

NW

1917

*.96

*.87

翠央村

蒋岙

居民集聚区

SW

1519

*.14

*.69

溪头叶

居民集聚区

SW

916

*.99

*.29

上峰村

居民集聚区

SW

1322

*.87

*.75

王山头村

居民集聚区

NW

2617

*.98

*.62

星岭村

朱家山

居民集聚区

SE

1548

*.90

*.45

星岭

居民集聚区

SE

1998

*.50

*.81

三星村

三居王

居民集聚区

NE

1445

*.82

*.16

新开田

居民集聚区

NE

1519

*.89

*.88

新屋

居民集聚区

E

1510

*.22

*.24

岙村

后塘

居民集聚区

NE

2154

*.85

*.16

居民集聚区

NE

3047

*.49

*.37

大岭小学

教学区

SE

2042

*.49

*.10

祥里小学

教学区

NW

2432

*.73

*.91

双楼小学

教学区

NW

2762

*.49

*.19

双楼村

双楼

居民集聚区

NW

2444

*.39

*.77

东杜

居民集聚区

NW

2055

*.99

*.56

东山村

居民集聚区

SW

2589

*.29

*.32

岩头王村

居民集聚区

SW

2835

*.07

*.00

永安村

塘头朱

居民集聚区

S

1930

*.45

*.39

柏枝岙

居民集聚区

S

2222

*.30

*.20

林高山

居民集聚区

S

2252

*.17

*.302

箬溪村

居民集聚区

SE

1822

声环境

/

/

200m范围声环境

人群

1类区

/

/

水环境

/

/

渭溪(永安溪支流)

河宽约12~35m

水体

Ⅲ类区

NW

1145

/

/

双港溪(永安溪支流)

河宽约14~50m

W

1021

/

/

永安溪

河宽80~220m

S

2015

地下水

/

/

本项目不涉及集中式引用水水源准保护区、等地下水环境敏感区

水体

Ⅲ类区

/

/

注:平面坐标(X,Y)读自91助手UTM坐标系。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后,本项目产生的工艺废气主要有主要为恶臭、食堂油烟等。

猪舍恶臭:畜禽口粮中投放EM菌等有益微生物复合制剂并科学合理配置,整顿猪舍结构,及时清粪,定期消毒等。

粪污处理区恶臭:粪污收集池拟全封闭设置;发酵在密闭的空间(高温好氧发酵罐)进行,设置顶棚并定期在罐体周边喷洒除臭剂(加入植物精油除臭剂,每天适时喷淋),并加强场区绿化。

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区域喷洒植物精油除臭剂,并加强场区绿化。

厨房油烟:配套油烟静电处理器,通至屋顶高空排放。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达标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满足要求,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的相关规定:厂界外大气污染物短期贡献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浓度限值的,可以自厂界向外设置一定范围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经预测,项目各污染物短期贡献浓度均未超过环境质量浓度限值,因此本项目无须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要求,企业厂界5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能满足其行业防护距离的要求。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前述分析,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其中厨房废水设隔油池隔油处理)一并纳入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粪污采用漏粪地板+粪污收集池收集,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后,猪舍养殖废水进入厌氧发酵池厌氧发酵,项目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一并汇总进入发酵池厌氧发酵,发酵池产生的沼液进入后续“气浮+AO”废水处理设施进行进一步处理,非灌溉季节或恶劣天气等情况直接在沼液储存池和田间储液池内暂存,可灌溉季节委托天台三峰 (略) (略) 千植林农场种植灌溉利用,不外排。从项目消纳地消纳灌溉可行性等方面分析,本项目实施后,废水能够完全消纳,实现废水零排放。

3、噪声影响分析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正常工况下,本项目设备噪声经距离衰减、设备减振和厂房围墙隔声后,各侧厂界昼间噪声、北侧/南侧夜间厂界噪声均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东侧/西侧夜间厂界噪声达不到1类标准限值要求。东侧最远超标距离约为38m,西侧最远超标距离约43m,超标范围内均为山体或空地,项目场地2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均考虑了收集措施(分类收集、及时清运等),处置方式以委托处理和综合利用为主,在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的条件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5、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由前文分析可知,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本次评价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采用定性描述或类比分析法进行预测。从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和垂直入渗三个影响途径,分析项目运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采取“源头控制、分区防渗”措施、落实土壤环境跟踪监测要求,从土壤环境影响的角度,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6、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存在一定潜在事故风险,项目完成后,企业在日常生产中要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在项目养殖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并在风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使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将事故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和范围内,环境风险水平是可接受的。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表2 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一览表

周期

项目

污染物

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施工期

废水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

①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工人将施工废水随意倾倒。在施工场地应设有简易沉淀池,工地周界设置排水明沟,收集施工泥浆水和地面径流水,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②各类施工材料堆放地应有防雨遮雨设施,建筑废料要及时清运。③机械冲洗废水经过集水、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施工用水,沉渣委托其他单位定期清运填埋。④施工中挖填土方阶段,遇到雨天时会造成水土流失,水中悬浮物浓度升高,会造成周边地表水体悬浮物超标,水质混浊。因此,在施工场地低洼处应设置雨水收集槽收集初期雨水。另外,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遇有雨天时可停止施工。⑤禁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应建好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废水经处理后用作周围农地和山林农灌施肥用。

不外排

废气

施工扬尘/汽车尾气

①建筑垃圾应及时运离,建筑垃圾和回填土石方的临时堆放应采取洒水、覆盖防尘布等临时措施保存;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应当采取遮盖、洒水或其他防尘措施;施工车辆进出场地应减速慢行,工地出入口设置运输车辆清洗点,进入施工区域的运输车辆在离开时应清洗轮胎等处的泥渣等脏物;使用商品混凝土,不设置混凝土搅拌站。②应选用油耗低、效率高、废气排放达标的施工机械,加强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护与保养。

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噪声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施工计划时,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大量高噪声设备施工;除此之外,高噪声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不得在夜间施工。②优化施工工艺,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机械位置。③对主要施工机械采取减振措施,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降低因机器异常运转而产生的噪声。④降低人为噪音。按规范操作机械设备;在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音。⑤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进行施工时间、施工噪声的控制。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固废

①对于产生的土方,尽可能用于低洼地的填平、道路修筑和场地绿化等,多余的土方也要外运拉至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处理。②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其中钢筋、废纸箱等可回收利用的部分进行回收利用,其它不可回收利用部分应运送至指定地点,由专门单位处理。③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筒)内,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生态

①建设期注重优化施工组织和制定严格的施工制度。②工程施工应分散分区进行,工程开挖裸露面要及时采取措施,缩短裸露面的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③施工现场应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大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高的其它施工废水需经处理后循环回用。砂浆和石灰浆等废液应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物一起处置。④水泥、黄砂、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⑤施工组织和计划中应含有落实和实施措施(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的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施工,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⑥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施工前加强承包商、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⑦科学安排建设时序,严禁大开大挖破坏生态行为,防止水土流失,项目建筑施工与非建筑区域生态恢复同步推进。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项目用地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作好现场清理、恢复工作。

/

废水

地表水

①加强废水污染防治,实施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养猪场周围设置边坡截洪沟等雨水分流措施。屋面雨水、绿地雨水和净道路面雨水经重力流管道收集后,汇入排水管网后最后排出场外;污道路面初期雨水的收集采用人工及机械控制,收集后汇入污水处理站一并处理。②项目采用干清粪工艺,粪污采用漏粪地板+粪污收集池收集,经固液分离后固体粪便送至固粪处理区处理,废水进入配套污水处理站经“厌氧发酵+气浮+AO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施肥,实现废水综合利用,不直接外排。③废水贮存、输送、处理、利用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腐、防漏、防渗措施,排污管道须采用架空或明管形式。

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旱作标准

地下水

做好猪舍、污水收集沟渠、污水处理区、粪污处理区、危险暂存间、病死猪暂存、事故应急池、洗消防疫、原料仓库、净(污)道等的防渗、防漏、防腐蚀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

废气

猪舍恶臭

①通过在畜禽口粮中投放EM菌等有益微生物复合制剂、科学合理的配置日粮等,使猪群肠道有益菌群占主导地位,猪舍内恶臭气体得到有效控制和降解。②合理整顿猪舍结构,减少漏缝面积。③每天及时彻底的清理猪舍内的粪污,保持舍内清洁卫生、干燥。④定期对猪舍内喷洒除臭剂,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降低恶臭气体的产生。⑤养殖房舍应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相关设计要求进行设计。使用干清粪工艺和设备,地面采用缝隙地板,其下设清粪通道和排粪沟,地面设10%的斜坡,尿和水沿斜坡流入排粪沟,漏下的粪则留在斜坡上,做到粪尿分离。⑥场区布置按功能区进行相应划分,各功能区之间设绿化隔离带。

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

粪污处理恶臭

高温好氧发酵罐区设置顶棚,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只用于放置密封猪粪发酵罐,并定期在罐体周边喷洒除臭剂(加入植物精油除臭剂,每天适时喷淋),发酵后的有机肥基料运送到有机肥仓库储存、待售;同时在粪污处理区四周种植常绿乔灌木绿化带,有效减少臭气的扩散。

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

污水处理站恶臭

要求粪污池、污水处理站主要产恶臭工段采用加盖密闭措施,同时定期喷洒植物精油除臭剂,并加强场区绿化。

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

食堂油烟

油烟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由专门油烟管道(DA001)引至所在建筑屋顶排放。

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小型”规模要求

噪声

①水泵和风机类机械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配套减振基础,并加强设备运行管理,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减少轴承滚动体撞击声。②控制猪群活动噪声,避免猪因饮食饮水及人为干扰哼叫。③入场运输车辆进行限速、禁鸣等控制措施。④猪舍四周加强绿化,厂界四周种植高大乔木,加强对噪声的隔阻效果。

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1类标准

固废

猪分类收集和处置,一般固废视其性质采取资源化处理等方式,其中猪粪及粪渣、饲料残渣、沼渣等进入高温好氧发酵罐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基料外售给有机肥生产厂家;污泥经无害化处理后外运综合利用;病死猪及分娩废物、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废包装材料等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分类存放于暂存间内,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一般废包装材料统一收集后外售给废品回收站;废脱硫剂由生产厂家统一回收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土壤保护

从“源头控制”、“过程防控”和“跟踪监测”等方面保护土壤环境。同时加强营运中的环境管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

对区域土壤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环境风险

①加强火灾风险防范;②设置事故应急池,并设置1座容积不小于3m3初期雨水池,加强废水事故性排放防范;③加强恶臭泄漏安全防范;④加强瘟疫卫生预防;⑤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全面开展预案演练,组织评估后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⑥在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处置措施,防止次生环境污染事件;⑦建立原料环境管理台账和信息档案。

减少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

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噪声防治措施

为了减轻因车辆的增加而引起交通噪声,建议加强一下措施进行防范:①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合理调度汽车运输。汽车运输尽量选择白天进行,在夜间22时以后就必须停止任何运输活动,这样避免因夜间运输出现的声环境超标现象。②优化运输路线,尽量选择距离居民敏感点较远、地域比较开阔的地段。

2、运输沿线恶臭防治措施

①商品猪外售出栏装车前应进行彻底清洗,冲净粪便和身上的污物。②猪只运输车辆注意消毒,保持清洁。③应尽量选择半封闭式的运输车辆,最大可能地防止恶臭对城区运输路线两边居民的影响。④运输车辆必须按定额载重量运输,严禁超载行驶。⑤运输车辆在进入城区或环境敏感点较多的地段前应在定点冲洗位置冲洗车辆及仔猪,冲净猪粪(尿)。

减少对交通沿线敏感点的环境影响

其他

①专人管理,定期巡查、维护、检修各类环保设施,落实日常运行及监测台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②结合养殖项目布局,合理规划,优化树种,认真搞好绿化工程,有一定的除臭、防火、吸尘、杀菌等方面作用,可在净道建林荫道,树冠高矮相结合,疏密相宜。

严控产能,减轻污染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见,本项目选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要求,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环境风险可防控;符合《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中“三线一单”要求;符合《 (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令第388号)要求;符合相关畜禽养殖行业规范要求。只要严格落实本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环保管理,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行情况下,能做到各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周围环境质量能维持现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该项目的建设可行。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1、范围

主要针对项目建设地周边的居民、企事业单位等。

2、主要事项

(1)对区域现状环境质量的意见或看法

(2)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看法

(3)对建设项目的意见、看法或要求

(4)对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环保工作的要求或看法

七、公开的方式和时间

本次公示采取网站+涉及行政村(社区)公告栏发布形式进行公示。公众对本建设项目及以上内容有环境保护意见的,可在公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电话、书面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个人或团体)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信函、电话或其他方式与建设单位、环评单位、环保审批部门联系,建议团体单位加盖公章,个人应具名并说明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工程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

(1)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 (略) (略)

地址: (略) 白水洋镇大港村磨麦岭

联系人:张总 联系电话:*

(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浙江新境 (略)

单位地址: (略) 余杭区五常街道西溪悦城25幢1单元811室

联系人:过工联系电话:0571-*

(3)审批部门名称及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 (略) 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行政审批科

单位地址: (略) 政府办事大厅环保窗口联系电话:0576- *

[注]: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

公告发布单位: (略) (略)

公告发布时间:2023年2 月 14 日


(略) (略) 生态化、智能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略) (略) 生态化、智能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行业类别:A0313 猪的饲养

(3)建设地点: (略) 白水洋镇大港村磨麦岭

(4)项目概况:企业原有项目并未实施上马,现企业拟投资2250 万元,在原厂址基础上再新增用地17247m2,新建猪舍、仓库、饲料库等其他配套用房,养殖基地总面积3014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869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将增至8500头,即结合此次环评,生猪养殖基地建成后,企业常年存栏经产母猪400头、常年存栏育肥猪4200头,可达成年出栏商品猪8500万头。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项 (略) 白水洋镇大港村磨麦岭,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1 项目周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名称

坐标/m

名称

保护对象

保护

内容

环境功能区

相对厂址方位

相对厂界最近距离/约m

X

Y

行政村

自然村

环境

空气

*.12

*.37

上游村

东方红

居民集聚区

人群

二类区

NW

666

*.20

*.99

上游

居民集聚区

NW

1050

*.22

*.98

大港村

山岙

居民集聚区

W

1937

*.10

*.21

下叶

居民集聚区

W

1925

*.84

*.48

下张王

居民集聚区

NW

1917

*.96

*.87

翠央村

蒋岙

居民集聚区

SW

1519

*.14

*.69

溪头叶

居民集聚区

SW

916

*.99

*.29

上峰村

居民集聚区

SW

1322

*.87

*.75

王山头村

居民集聚区

NW

2617

*.98

*.62

星岭村

朱家山

居民集聚区

SE

1548

*.90

*.45

星岭

居民集聚区

SE

1998

*.50

*.81

三星村

三居王

居民集聚区

NE

1445

*.82

*.16

新开田

居民集聚区

NE

1519

*.89

*.88

新屋

居民集聚区

E

1510

*.22

*.24

岙村

后塘

居民集聚区

NE

2154

*.85

*.16

居民集聚区

NE

3047

*.49

*.37

大岭小学

教学区

SE

2042

*.49

*.10

祥里小学

教学区

NW

2432

*.73

*.91

双楼小学

教学区

NW

2762

*.49

*.19

双楼村

双楼

居民集聚区

NW

2444

*.39

*.77

东杜

居民集聚区

NW

2055

*.99

*.56

东山村

居民集聚区

SW

2589

*.29

*.32

岩头王村

居民集聚区

SW

2835

*.07

*.00

永安村

塘头朱

居民集聚区

S

1930

*.45

*.39

柏枝岙

居民集聚区

S

2222

*.30

*.20

林高山

居民集聚区

S

2252

*.17

*.302

箬溪村

居民集聚区

SE

1822

声环境

/

/

200m范围声环境

人群

1类区

/

/

水环境

/

/

渭溪(永安溪支流)

河宽约12~35m

水体

Ⅲ类区

NW

1145

/

/

双港溪(永安溪支流)

河宽约14~50m

W

1021

/

/

永安溪

河宽80~220m

S

2015

地下水

/

/

本项目不涉及集中式引用水水源准保护区、等地下水环境敏感区

水体

Ⅲ类区

/

/

注:平面坐标(X,Y)读自91助手UTM坐标系。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后,本项目产生的工艺废气主要有主要为恶臭、食堂油烟等。

猪舍恶臭:畜禽口粮中投放EM菌等有益微生物复合制剂并科学合理配置,整顿猪舍结构,及时清粪,定期消毒等。

粪污处理区恶臭:粪污收集池拟全封闭设置;发酵在密闭的空间(高温好氧发酵罐)进行,设置顶棚并定期在罐体周边喷洒除臭剂(加入植物精油除臭剂,每天适时喷淋),并加强场区绿化。

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区域喷洒植物精油除臭剂,并加强场区绿化。

厨房油烟:配套油烟静电处理器,通至屋顶高空排放。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达标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满足要求,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的相关规定:厂界外大气污染物短期贡献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浓度限值的,可以自厂界向外设置一定范围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经预测,项目各污染物短期贡献浓度均未超过环境质量浓度限值,因此本项目无须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要求,企业厂界5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能满足其行业防护距离的要求。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前述分析,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其中厨房废水设隔油池隔油处理)一并纳入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粪污采用漏粪地板+粪污收集池收集,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后,猪舍养殖废水进入厌氧发酵池厌氧发酵,项目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一并汇总进入发酵池厌氧发酵,发酵池产生的沼液进入后续“气浮+AO”废水处理设施进行进一步处理,非灌溉季节或恶劣天气等情况直接在沼液储存池和田间储液池内暂存,可灌溉季节委托天台三峰 (略) (略) 千植林农场种植灌溉利用,不外排。从项目消纳地消纳灌溉可行性等方面分析,本项目实施后,废水能够完全消纳,实现废水零排放。

3、噪声影响分析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正常工况下,本项目设备噪声经距离衰减、设备减振和厂房围墙隔声后,各侧厂界昼间噪声、北侧/南侧夜间厂界噪声均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东侧/西侧夜间厂界噪声达不到1类标准限值要求。东侧最远超标距离约为38m,西侧最远超标距离约43m,超标范围内均为山体或空地,项目场地2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均考虑了收集措施(分类收集、及时清运等),处置方式以委托处理和综合利用为主,在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的条件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5、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由前文分析可知,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本次评价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采用定性描述或类比分析法进行预测。从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和垂直入渗三个影响途径,分析项目运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采取“源头控制、分区防渗”措施、落实土壤环境跟踪监测要求,从土壤环境影响的角度,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6、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存在一定潜在事故风险,项目完成后,企业在日常生产中要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在项目养殖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并在风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使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将事故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和范围内,环境风险水平是可接受的。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表2 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一览表

周期

项目

污染物

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施工期

废水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

①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工人将施工废水随意倾倒。在施工场地应设有简易沉淀池,工地周界设置排水明沟,收集施工泥浆水和地面径流水,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②各类施工材料堆放地应有防雨遮雨设施,建筑废料要及时清运。③机械冲洗废水经过集水、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施工用水,沉渣委托其他单位定期清运填埋。④施工中挖填土方阶段,遇到雨天时会造成水土流失,水中悬浮物浓度升高,会造成周边地表水体悬浮物超标,水质混浊。因此,在施工场地低洼处应设置雨水收集槽收集初期雨水。另外,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遇有雨天时可停止施工。⑤禁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应建好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废水经处理后用作周围农地和山林农灌施肥用。

不外排

废气

施工扬尘/汽车尾气

①建筑垃圾应及时运离,建筑垃圾和回填土石方的临时堆放应采取洒水、覆盖防尘布等临时措施保存;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应当采取遮盖、洒水或其他防尘措施;施工车辆进出场地应减速慢行,工地出入口设置运输车辆清洗点,进入施工区域的运输车辆在离开时应清洗轮胎等处的泥渣等脏物;使用商品混凝土,不设置混凝土搅拌站。②应选用油耗低、效率高、废气排放达标的施工机械,加强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护与保养。

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噪声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施工计划时,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大量高噪声设备施工;除此之外,高噪声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不得在夜间施工。②优化施工工艺,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机械位置。③对主要施工机械采取减振措施,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降低因机器异常运转而产生的噪声。④降低人为噪音。按规范操作机械设备;在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音。⑤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进行施工时间、施工噪声的控制。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固废

①对于产生的土方,尽可能用于低洼地的填平、道路修筑和场地绿化等,多余的土方也要外运拉至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处理。②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其中钢筋、废纸箱等可回收利用的部分进行回收利用,其它不可回收利用部分应运送至指定地点,由专门单位处理。③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筒)内,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生态

①建设期注重优化施工组织和制定严格的施工制度。②工程施工应分散分区进行,工程开挖裸露面要及时采取措施,缩短裸露面的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③施工现场应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大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高的其它施工废水需经处理后循环回用。砂浆和石灰浆等废液应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物一起处置。④水泥、黄砂、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⑤施工组织和计划中应含有落实和实施措施(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的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施工,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⑥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施工前加强承包商、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⑦科学安排建设时序,严禁大开大挖破坏生态行为,防止水土流失,项目建筑施工与非建筑区域生态恢复同步推进。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项目用地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作好现场清理、恢复工作。

/

废水

地表水

①加强废水污染防治,实施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养猪场周围设置边坡截洪沟等雨水分流措施。屋面雨水、绿地雨水和净道路面雨水经重力流管道收集后,汇入排水管网后最后排出场外;污道路面初期雨水的收集采用人工及机械控制,收集后汇入污水处理站一并处理。②项目采用干清粪工艺,粪污采用漏粪地板+粪污收集池收集,经固液分离后固体粪便送至固粪处理区处理,废水进入配套污水处理站经“厌氧发酵+气浮+AO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施肥,实现废水综合利用,不直接外排。③废水贮存、输送、处理、利用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腐、防漏、防渗措施,排污管道须采用架空或明管形式。

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旱作标准

地下水

做好猪舍、污水收集沟渠、污水处理区、粪污处理区、危险暂存间、病死猪暂存、事故应急池、洗消防疫、原料仓库、净(污)道等的防渗、防漏、防腐蚀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

废气

猪舍恶臭

①通过在畜禽口粮中投放EM菌等有益微生物复合制剂、科学合理的配置日粮等,使猪群肠道有益菌群占主导地位,猪舍内恶臭气体得到有效控制和降解。②合理整顿猪舍结构,减少漏缝面积。③每天及时彻底的清理猪舍内的粪污,保持舍内清洁卫生、干燥。④定期对猪舍内喷洒除臭剂,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降低恶臭气体的产生。⑤养殖房舍应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相关设计要求进行设计。使用干清粪工艺和设备,地面采用缝隙地板,其下设清粪通道和排粪沟,地面设10%的斜坡,尿和水沿斜坡流入排粪沟,漏下的粪则留在斜坡上,做到粪尿分离。⑥场区布置按功能区进行相应划分,各功能区之间设绿化隔离带。

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

粪污处理恶臭

高温好氧发酵罐区设置顶棚,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只用于放置密封猪粪发酵罐,并定期在罐体周边喷洒除臭剂(加入植物精油除臭剂,每天适时喷淋),发酵后的有机肥基料运送到有机肥仓库储存、待售;同时在粪污处理区四周种植常绿乔灌木绿化带,有效减少臭气的扩散。

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

污水处理站恶臭

要求粪污池、污水处理站主要产恶臭工段采用加盖密闭措施,同时定期喷洒植物精油除臭剂,并加强场区绿化。

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

食堂油烟

油烟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由专门油烟管道(DA001)引至所在建筑屋顶排放。

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小型”规模要求

噪声

①水泵和风机类机械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配套减振基础,并加强设备运行管理,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减少轴承滚动体撞击声。②控制猪群活动噪声,避免猪因饮食饮水及人为干扰哼叫。③入场运输车辆进行限速、禁鸣等控制措施。④猪舍四周加强绿化,厂界四周种植高大乔木,加强对噪声的隔阻效果。

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1类标准

固废

猪分类收集和处置,一般固废视其性质采取资源化处理等方式,其中猪粪及粪渣、饲料残渣、沼渣等进入高温好氧发酵罐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基料外售给有机肥生产厂家;污泥经无害化处理后外运综合利用;病死猪及分娩废物、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废包装材料等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分类存放于暂存间内,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一般废包装材料统一收集后外售给废品回收站;废脱硫剂由生产厂家统一回收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土壤保护

从“源头控制”、“过程防控”和“跟踪监测”等方面保护土壤环境。同时加强营运中的环境管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

对区域土壤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环境风险

①加强火灾风险防范;②设置事故应急池,并设置1座容积不小于3m3初期雨水池,加强废水事故性排放防范;③加强恶臭泄漏安全防范;④加强瘟疫卫生预防;⑤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全面开展预案演练,组织评估后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⑥在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处置措施,防止次生环境污染事件;⑦建立原料环境管理台账和信息档案。

减少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

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噪声防治措施

为了减轻因车辆的增加而引起交通噪声,建议加强一下措施进行防范:①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合理调度汽车运输。汽车运输尽量选择白天进行,在夜间22时以后就必须停止任何运输活动,这样避免因夜间运输出现的声环境超标现象。②优化运输路线,尽量选择距离居民敏感点较远、地域比较开阔的地段。

2、运输沿线恶臭防治措施

①商品猪外售出栏装车前应进行彻底清洗,冲净粪便和身上的污物。②猪只运输车辆注意消毒,保持清洁。③应尽量选择半封闭式的运输车辆,最大可能地防止恶臭对城区运输路线两边居民的影响。④运输车辆必须按定额载重量运输,严禁超载行驶。⑤运输车辆在进入城区或环境敏感点较多的地段前应在定点冲洗位置冲洗车辆及仔猪,冲净猪粪(尿)。

减少对交通沿线敏感点的环境影响

其他

①专人管理,定期巡查、维护、检修各类环保设施,落实日常运行及监测台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②结合养殖项目布局,合理规划,优化树种,认真搞好绿化工程,有一定的除臭、防火、吸尘、杀菌等方面作用,可在净道建林荫道,树冠高矮相结合,疏密相宜。

严控产能,减轻污染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见,本项目选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要求,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环境风险可防控;符合《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中“三线一单”要求;符合《 (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令第388号)要求;符合相关畜禽养殖行业规范要求。只要严格落实本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环保管理,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行情况下,能做到各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周围环境质量能维持现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该项目的建设可行。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1、范围

主要针对项目建设地周边的居民、企事业单位等。

2、主要事项

(1)对区域现状环境质量的意见或看法

(2)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看法

(3)对建设项目的意见、看法或要求

(4)对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环保工作的要求或看法

七、公开的方式和时间

本次公示采取网站+涉及行政村(社区)公告栏发布形式进行公示。公众对本建设项目及以上内容有环境保护意见的,可在公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电话、书面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个人或团体)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信函、电话或其他方式与建设单位、环评单位、环保审批部门联系,建议团体单位加盖公章,个人应具名并说明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工程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

(1)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 (略) (略)

地址: (略) 白水洋镇大港村磨麦岭

联系人:张总 联系电话:*

(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浙江新境 (略)

单位地址: (略) 余杭区五常街道西溪悦城25幢1单元811室

联系人:过工联系电话:0571-*

(3)审批部门名称及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 (略) 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行政审批科

单位地址: (略) 政府办事大厅环保窗口联系电话:0576- *

[注]: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

公告发布单位: (略) (略)

公告发布时间:2023年2 月 14 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