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0日-2月3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等4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2023年1月30日-2月3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等4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2023年1月30日-2月3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等4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索引号:1014-/2023-*公开目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日期:2023-01-30 17:31:21
主题词:环保、治理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文号:

2023年1月30日-2月3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等4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等4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月30日-2023年2月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电 话:0879-*(传真)

通讯地址: (略) 思茅区园*路7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单位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

(略) 西盟县勐卡镇娜妥坝

西盟县 (略)

云南 (略)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牛舍、办公生活区、道路、雨污管网、绿化及其他配套附属设施等,总占地面积约696亩,总建筑面积约*.64m2,养殖规模可达10000头种用母牛。总投资13059.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912.5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6.99%。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运营期恶臭、饲料加工粉尘、沼气燃烧废气及食堂油烟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施工生活污水以及运营期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养殖废水、危险废物、油品泄漏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废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运营期产生的粪渣、饲料残渣及饲料加工粉尘、沼渣、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泥、病死牛及分娩废物、卧床垫料、废弃包装物、废脱硫剂、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化粪池污泥等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主要分为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植被和动植物的影响,以及对水土流失、景观的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为物质风险(*烷、次氯酸钠溶液、柴油、废机油、二氧化氯等)泄露及生产系统风险(高浓度废水泄露外排、牛只疫情等)。进而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一定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采取洒水降尘,运输车辆、堆料等覆盖篷布,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等措施减小对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采取牛舍及时更换垫料、饲料中添加EM菌制剂、固废处理区采用“生物+分子膜”渥堆发酵技术、污水处理区采用黑膜覆盖、无害化处理机自带喷淋除臭系统、厂内各区域喷洒除臭剂、加强绿化地等措施减少恶臭;饲料加工粉尘经“集气罩+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高度为15m的排气筒排放,无组织部分采取车间封闭+重力沉降;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沼气回用于食堂燃料,剩余少部分放空燃烧后经大气稀释、绿化吸附。

(二)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设置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运营期实施雨污分流,初期雨水排入雨水收集池处理后非雨天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其余雨水外排周边雨水沟渠。项目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化粪池处理,最终与养殖废水一同排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综合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旱地作物标准后,贮存于氧化塘内,回用于周边村委会协议土地浇灌,无废水外排。对项目区进行分区防渗,设置1座地下水跟踪监测井,及时了解地下水情况。

(三)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式,合理布置施工场地。运营期应加强管理,对主要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合理设备布局,利用建(构)筑物及绿化隔声降噪等措施。

(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施工期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按规范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定期清运至周边村庄的垃圾收集点。运营期产生的粪渣、饲料残渣及加工粉尘、沼渣、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泥清运至固体物渥堆发酵厂房发酵,牛粪部分回用于牛舍卧床垫料,其余外售协议茶厂回用于茶地施肥;病死牛及分娩废物采用无害化处理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出料可作为有机肥外售协议茶厂;卧床垫料运至固体物渥堆发酵厂房发酵后存于垫料棚回用;废弃包装物经建设单位统一收集后,定期外售废品回收企业;废脱硫剂由供货厂家回收利用;医疗废物收存于医废暂存间 ,废机油存于危废暂存间,最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清运;生活垃圾经建设单位统一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娜妥坝指定点集中处置;化粪池污泥定期清掏后回用于项目区内绿化施肥。

(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严格占地,不得随意扩大开挖范围;严格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避开雨季施工;主体工程完成后,首先应对工程裸地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禁止盗伐树木、花草,禁止偷猎活动;针对项目区内涉及的1棵红椿和13棵桫椤,应实行迁地移植到绿化带内或进场道路两旁,并加强保护管理。运营期加强绿化建设等。

(六)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建设单位应根据不同的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加强其日常储存、管理、巡查等,谨防风险物质泄漏;重视养殖场废水收集排放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严格监督及管理,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做好排水沟、污水处理设施及固废处理设施的“三防”措施;加强动物饲养管理的卫生要求;项目区防疫制度;个人防护措施;修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2

孟连县允山村复合光伏发电项目

(略)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

华能澜沧江(普洱) (略)

贵州 (略)

本光伏项目拟建工 (略) (略)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境内,工程规划总装机容量30MW。光伏场区拟建1座升压站,场 (略) 孟连北西向,直线距离约6.5km,南雅公路从场北西面通过,现有多条乡村路通至场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项目总投资1471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382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2.60%。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的施工扬尘、车辆运输及施工机械尾气、食堂油烟废气等对项目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以及运营期职工生活污水、食堂废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升压站变压器、箱式变压器以及逆变器产生的电磁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开挖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机油以及运营期产生的职工生活垃圾、报废晶体硅光伏组件、废铅酸蓄电池及变压器废油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五)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活动对区域植被、动物、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环境敏感区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环境风险的影响。项目变压器油发生泄漏后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间采取洒水降尘、硬化路面、运输车辆加盖篷布,运输车辆经过村庄时减速行驶,建筑垃圾及时处理、清运,尽量使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食堂油烟废气经油烟机处理后排放等措施,降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回用于周边林草浇灌,不外排;粪便污物进入旱厕,腐熟后用于周边农灌消纳。施工结束后,旱厕、沉淀池和化粪池全部拆除填埋,恢复植被或复耕。施工废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清洗废水)经收集至沉淀池预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营地抑尘或车辆清洗,施工废水不外排。运营期升压站食堂废水先经隔油池(1m3)隔油,再同生活污水经化粪池(10m3)预处理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中的蔬菜标准后用于项目种植区灌溉,不外排。项目运营期利用施工期设置的水池(1个、容积为100m3)作为雨水收集池(水窖)使用,便于保障运营期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三)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采取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设备,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高噪声设备布置在远离居民点,合理安排施工材料运输路线、减少鸣笛,视情况在靠居民点一侧应设置适当高度的移动或临时声屏障等措施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施工期土石方全部回填,不得乱丢乱弃,建筑垃圾运至政府指定地点处理,运输车辆篷布遮盖,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洒落;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当地乡镇或县城环卫部门处理;废机油经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严格占地,不得随意扩大开挖范围;土石方随挖随运,临时堆放的遮盖处理,以减少水土流失,尽量移挖作填,最大限度减少临时用地;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以避免因降雨直接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地形、规划施工路线,尽量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造和破坏;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严格按照项目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在渣场周围设置截排水沟,以防止汇水对渣场的冲刷;施工期禁止对利旧道路进行开挖、扩宽、改造;施工完成后,对搭建的临时设施予以清除,恢复原有的地表状态,做好覆土绿化措施。

(六)严防环境风险。做好箱变事故油坑管理及项目产生的废油处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范和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事故油及含油废水不得随意处置,必须由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妥善处理。

3

云南尖峰110KV总降压站电气安装及线路工程

110kV线路: (略) 思茅区六顺镇半山寨

变电站: (略) 思茅区六 (略) 厂区内

(略)

普洱 (略)

110kV云南尖峰变电站采用室内布置,架空出线,变电站位于 (略) 厂区南部,站址东侧为G227道路。变电容量25兆伏安;110kV出线:3回;10kV 出线:3回;输电线路全 (略) 思茅区六顺镇境内,路径从110kV木澜T尖支线N63-N64出线后,转向西走线,跨越乡村道路、跨G227国道公路,进入110kV云南尖峰变电站。线路全长约1.32km,线路采用单回路架设,曲折系数1.2。共建设塔基8座。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86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7.17%。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等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及运营期值守人员及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变压器及风机运行产生的噪声等可能对声环境及附近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土石方、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运营期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及废旧蓄电池若不妥善处理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五)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占地和施工作业会对植被和区域野生动物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六)电磁环境的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变电站主变事故、检修产生的废油可能造成漏油环境风险。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已运行多年,施工期已结束,据回顾性分析,施工期已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未收到环境空气污染相关的环保投诉。

(二)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已运行多年,施工期已结束,据回顾性分析,施工期已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未收到水环境污染相关的环保投诉。变电站运营期采用雨污分流制,站区雨水经雨水井收集后外排,值守人员及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厂内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不外排。

(三)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已运行多年,施工期已结束,据回顾性分析,施工期已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未收到噪声污染相关的环保投诉。项目已选用低噪声设备,运营期做好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根据监测结果厂区四侧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声环境敏感目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项目已运行多年,施工期已结束,据回顾性分析,施工期已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置措施,不存在遗留施工固废。变电站值守及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理,不外排。变电站运行中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和废铅酸蓄电池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项目已运行多年,施工期已结束,据回顾性分析,施工期已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处置措施,施工期间未对周边生态造成较大影响,且已采取植被恢复等。

(六)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已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设计和建设变电站及线路、合理设计站内电气布局;人员经常活动处增设屏蔽设备;高压危险区域设置警告牌导线对地最小高度不小于6m,线路不跨越民房。线路边导线两侧设置10m的线路规划控制范围。运营期已做好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根据监测结果,变电站厂界、周边及输电线路沿线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4000V/m、100μT标准限值。

(七)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主变压器下方设置储油坑并铺设鹅卵石层(鹅卵石层起到吸热、散热作用),并设专用集油管道与室外事故油罐连接,事故油罐有效容积15m3;主变压器底部周边范围、事故油罐及专用集油管道均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防腐、防渗、防漏处理;当变压器发生事故导致变压器油泄漏时,将事故油排入事故油罐,事故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外排。

4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建设项目

(略) 孟连县城帕当村东南面勐梭后山凹地

孟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云南 (略)

本项目位于孟连县城帕当村东南面勐梭后山凹地(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本项目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99°36′16.66″,北纬22°18′20.31″。本项目用地面积81700m2,项目利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用地,在原有填埋区的基础上往上部扩建,本次不再新增占地,设计垃圾处理规模55t/d,总库容46.5万m3,工程服务年限为17年。项目总投资71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45.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20.49%。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交通运输及机械燃油废气、厨房油烟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运营期产生的扬尘、氨气、硫化氢,在垃圾的转运、运输、倾倒、填埋和取土场的取土、运土、覆盖、碾压过程产生地面扬尘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员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渗滤液、渗滤液处理设施浓缩液及车辆清洗废水等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填埋场渗滤液在防渗层破损情况下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在道路修筑、场地平整、挖填筑坝及建构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推土机、挖掘机、碾压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活动噪声,运营期项目垃圾转运车噪声等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废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旱厕粪便以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站污泥及废活性炭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期,对项目区内植被进行全面清理,对项目区内植被破坏,对区域内的动物数量、水土流失有一定的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场区污水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发生泄漏,填埋区、渗滤液调节池防渗层破裂或失效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粉尘主要通过洒水降尘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防治;燃油废气主要通过采用环保型设备,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进行防治;装修废气主要通过采用健康环保的建筑材料进行防治;厨房油烟主要通过设置抽油烟机进行防治。运营期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在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将填埋层内的气体导出焚烧或达到标准要求后排放;采用能够有效减少*烷产生和排放的填埋工艺或采用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烷填埋气体;定期并根据场地和气象情况随时进行防蚊蝇、灭鼠和除臭工作;调节池加装覆膜系统,调节池浮膜系统设置两个排气口,每个外排通气管出口前设置一个活性炭吸附柱,调节池恶臭经活性炭吸附除臭后外排;在填埋库区及渗滤液调节池周围种植绿化隔离带。

(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填埋场作业采取雨污分流措施,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以收集、排出汇水区内可能流向填埋区的雨水、上游雨水以及未填埋区域内未与生活垃圾接触的雨水,雨水集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水不得与渗滤液混排,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加强防渗工程的施工监理,在防渗工程结束后,经验收合格,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并对施工全程进行监理,详细记录,以报告形式存档,用于后期环保竣工验收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监测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有效性,保证正常运行。当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大于30cm,应及时采取有效疏导措施排除积存在填埋场内的渗滤液;项目设置有1个14000m3的渗滤液调节池,1个5m3化粪池,1套85m3/d渗滤液处理站,填埋场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填埋场渗滤液一起进入渗滤液调节池,再进入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外排南垒河。

(三)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做好源头控制措施,对填埋场内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做好防渗,防漏工程,同时项目渗滤液收集管道注意防泄漏、跑冒的检查的修补,防治污水泄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成立事故处理小组,一旦发生管道泄漏、防渗层破裂,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加急进行维修,同时对泄漏的废水进行拦截、回收、转移,以防止污染地下水。场内做好雨污分流;做好分区防治措施,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填埋区及调节池等,根据设计,项目采取分区防渗措施,评价将项目占地区分为重点防渗区、简单防渗区及不防渗区;建立地下水监测管理措施,建设单位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以掌握厂区及周围地下水水质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应对地下水污染提供依据,确保建设项目的生产运行不会影响周围地下水环境。

(四)声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填埋作业时间,避免夜间作业而造成噪声扰民;选择低噪声设备,日常加强设备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故障怎大噪声影响;于填埋库区周边设置10m的绿化隔离带,绿化隔离带优先选用高大乔木种,在库区周边形成隔音屏障,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填埋场职工的劳动防护,适当配备防噪耳机,减少噪声对职工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施工期产生废土石均可回填利用,少量堆存于临时表土堆场,用于绿化覆土消耗,无永久弃渣产生;建筑垃圾不可随意丢弃,应当分类收集,其中可回收利用部分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清运至当地城建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暂存于垃圾桶内,自行清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收集点,最终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填埋场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渗滤液调节池产生的污泥。生活垃圾及污泥收集后全填埋于垃圾填埋场。废活性炭集中收集至危废暂存间暂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置。

(六)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建设项目为减小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施工组织应按设计和本报告提出的工程实施计划,建设截洪沟、垃圾坝,避免场外地表径流进入场内冲刷地表和拦截流失的泥沙。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其宽度不小于10m;施工期产生的厂区清基弃土堆置在选定的堆土场内,以备作为垃圾覆盖土利用,在进行弃土前对弃土堆土场进行处理,设置临时拦挡和截水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围墙或栅栏等隔离设施,并在填埋区边界周围设置防飞扬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及防火隔离带;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要求,在填埋场周围设10m宽的防护林带,并设置6m高的铁丝网,减少漂浮物散失的同时,改善场区生态环境。同时对进场道路两侧和管理区进行绿化。

(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下载Word下载PDF
索引号:1014-/2023-*公开目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日期:2023-01-30 17:31:21
主题词:环保、治理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文号:
2023年1月30日-2月3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等4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索引号:1014-/2023-*公开目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日期:2023-01-30 17:31:21
主题词:环保、治理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文号:

2023年1月30日-2月3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等4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等4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月30日-2023年2月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电 话:0879-*(传真)

通讯地址: (略) 思茅区园*路7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单位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

(略) 西盟县勐卡镇娜妥坝

西盟县 (略)

云南 (略)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牛舍、办公生活区、道路、雨污管网、绿化及其他配套附属设施等,总占地面积约696亩,总建筑面积约*.64m2,养殖规模可达10000头种用母牛。总投资13059.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912.5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6.99%。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运营期恶臭、饲料加工粉尘、沼气燃烧废气及食堂油烟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施工生活污水以及运营期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养殖废水、危险废物、油品泄漏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废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运营期产生的粪渣、饲料残渣及饲料加工粉尘、沼渣、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泥、病死牛及分娩废物、卧床垫料、废弃包装物、废脱硫剂、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化粪池污泥等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主要分为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植被和动植物的影响,以及对水土流失、景观的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为物质风险(*烷、次氯酸钠溶液、柴油、废机油、二氧化氯等)泄露及生产系统风险(高浓度废水泄露外排、牛只疫情等)。进而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一定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采取洒水降尘,运输车辆、堆料等覆盖篷布,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等措施减小对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采取牛舍及时更换垫料、饲料中添加EM菌制剂、固废处理区采用“生物+分子膜”渥堆发酵技术、污水处理区采用黑膜覆盖、无害化处理机自带喷淋除臭系统、厂内各区域喷洒除臭剂、加强绿化地等措施减少恶臭;饲料加工粉尘经“集气罩+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高度为15m的排气筒排放,无组织部分采取车间封闭+重力沉降;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沼气回用于食堂燃料,剩余少部分放空燃烧后经大气稀释、绿化吸附。

(二)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设置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运营期实施雨污分流,初期雨水排入雨水收集池处理后非雨天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其余雨水外排周边雨水沟渠。项目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化粪池处理,最终与养殖废水一同排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综合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旱地作物标准后,贮存于氧化塘内,回用于周边村委会协议土地浇灌,无废水外排。对项目区进行分区防渗,设置1座地下水跟踪监测井,及时了解地下水情况。

(三)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式,合理布置施工场地。运营期应加强管理,对主要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合理设备布局,利用建(构)筑物及绿化隔声降噪等措施。

(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施工期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按规范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定期清运至周边村庄的垃圾收集点。运营期产生的粪渣、饲料残渣及加工粉尘、沼渣、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泥清运至固体物渥堆发酵厂房发酵,牛粪部分回用于牛舍卧床垫料,其余外售协议茶厂回用于茶地施肥;病死牛及分娩废物采用无害化处理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出料可作为有机肥外售协议茶厂;卧床垫料运至固体物渥堆发酵厂房发酵后存于垫料棚回用;废弃包装物经建设单位统一收集后,定期外售废品回收企业;废脱硫剂由供货厂家回收利用;医疗废物收存于医废暂存间 ,废机油存于危废暂存间,最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清运;生活垃圾经建设单位统一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娜妥坝指定点集中处置;化粪池污泥定期清掏后回用于项目区内绿化施肥。

(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严格占地,不得随意扩大开挖范围;严格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避开雨季施工;主体工程完成后,首先应对工程裸地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禁止盗伐树木、花草,禁止偷猎活动;针对项目区内涉及的1棵红椿和13棵桫椤,应实行迁地移植到绿化带内或进场道路两旁,并加强保护管理。运营期加强绿化建设等。

(六)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建设单位应根据不同的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加强其日常储存、管理、巡查等,谨防风险物质泄漏;重视养殖场废水收集排放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严格监督及管理,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做好排水沟、污水处理设施及固废处理设施的“三防”措施;加强动物饲养管理的卫生要求;项目区防疫制度;个人防护措施;修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2

孟连县允山村复合光伏发电项目

(略)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

华能澜沧江(普洱) (略)

贵州 (略)

本光伏项目拟建工 (略) (略)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境内,工程规划总装机容量30MW。光伏场区拟建1座升压站,场 (略) 孟连北西向,直线距离约6.5km,南雅公路从场北西面通过,现有多条乡村路通至场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项目总投资1471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382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2.60%。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的施工扬尘、车辆运输及施工机械尾气、食堂油烟废气等对项目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以及运营期职工生活污水、食堂废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升压站变压器、箱式变压器以及逆变器产生的电磁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开挖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机油以及运营期产生的职工生活垃圾、报废晶体硅光伏组件、废铅酸蓄电池及变压器废油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五)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活动对区域植被、动物、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环境敏感区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环境风险的影响。项目变压器油发生泄漏后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间采取洒水降尘、硬化路面、运输车辆加盖篷布,运输车辆经过村庄时减速行驶,建筑垃圾及时处理、清运,尽量使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食堂油烟废气经油烟机处理后排放等措施,降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回用于周边林草浇灌,不外排;粪便污物进入旱厕,腐熟后用于周边农灌消纳。施工结束后,旱厕、沉淀池和化粪池全部拆除填埋,恢复植被或复耕。施工废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清洗废水)经收集至沉淀池预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营地抑尘或车辆清洗,施工废水不外排。运营期升压站食堂废水先经隔油池(1m3)隔油,再同生活污水经化粪池(10m3)预处理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中的蔬菜标准后用于项目种植区灌溉,不外排。项目运营期利用施工期设置的水池(1个、容积为100m3)作为雨水收集池(水窖)使用,便于保障运营期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三)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采取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设备,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高噪声设备布置在远离居民点,合理安排施工材料运输路线、减少鸣笛,视情况在靠居民点一侧应设置适当高度的移动或临时声屏障等措施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施工期土石方全部回填,不得乱丢乱弃,建筑垃圾运至政府指定地点处理,运输车辆篷布遮盖,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洒落;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当地乡镇或县城环卫部门处理;废机油经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严格占地,不得随意扩大开挖范围;土石方随挖随运,临时堆放的遮盖处理,以减少水土流失,尽量移挖作填,最大限度减少临时用地;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以避免因降雨直接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地形、规划施工路线,尽量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造和破坏;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严格按照项目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在渣场周围设置截排水沟,以防止汇水对渣场的冲刷;施工期禁止对利旧道路进行开挖、扩宽、改造;施工完成后,对搭建的临时设施予以清除,恢复原有的地表状态,做好覆土绿化措施。

(六)严防环境风险。做好箱变事故油坑管理及项目产生的废油处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范和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事故油及含油废水不得随意处置,必须由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妥善处理。

3

云南尖峰110KV总降压站电气安装及线路工程

110kV线路: (略) 思茅区六顺镇半山寨

变电站: (略) 思茅区六 (略) 厂区内

(略)

普洱 (略)

110kV云南尖峰变电站采用室内布置,架空出线,变电站位于 (略) 厂区南部,站址东侧为G227道路。变电容量25兆伏安;110kV出线:3回;10kV 出线:3回;输电线路全 (略) 思茅区六顺镇境内,路径从110kV木澜T尖支线N63-N64出线后,转向西走线,跨越乡村道路、跨G227国道公路,进入110kV云南尖峰变电站。线路全长约1.32km,线路采用单回路架设,曲折系数1.2。共建设塔基8座。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86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7.17%。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等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及运营期值守人员及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变压器及风机运行产生的噪声等可能对声环境及附近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土石方、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运营期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及废旧蓄电池若不妥善处理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五)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占地和施工作业会对植被和区域野生动物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六)电磁环境的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变电站主变事故、检修产生的废油可能造成漏油环境风险。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已运行多年,施工期已结束,据回顾性分析,施工期已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未收到环境空气污染相关的环保投诉。

(二)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已运行多年,施工期已结束,据回顾性分析,施工期已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未收到水环境污染相关的环保投诉。变电站运营期采用雨污分流制,站区雨水经雨水井收集后外排,值守人员及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厂内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不外排。

(三)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已运行多年,施工期已结束,据回顾性分析,施工期已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未收到噪声污染相关的环保投诉。项目已选用低噪声设备,运营期做好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根据监测结果厂区四侧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声环境敏感目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项目已运行多年,施工期已结束,据回顾性分析,施工期已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置措施,不存在遗留施工固废。变电站值守及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理,不外排。变电站运行中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和废铅酸蓄电池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项目已运行多年,施工期已结束,据回顾性分析,施工期已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处置措施,施工期间未对周边生态造成较大影响,且已采取植被恢复等。

(六)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已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设计和建设变电站及线路、合理设计站内电气布局;人员经常活动处增设屏蔽设备;高压危险区域设置警告牌导线对地最小高度不小于6m,线路不跨越民房。线路边导线两侧设置10m的线路规划控制范围。运营期已做好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根据监测结果,变电站厂界、周边及输电线路沿线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4000V/m、100μT标准限值。

(七)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主变压器下方设置储油坑并铺设鹅卵石层(鹅卵石层起到吸热、散热作用),并设专用集油管道与室外事故油罐连接,事故油罐有效容积15m3;主变压器底部周边范围、事故油罐及专用集油管道均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防腐、防渗、防漏处理;当变压器发生事故导致变压器油泄漏时,将事故油排入事故油罐,事故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外排。

4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建设项目

(略) 孟连县城帕当村东南面勐梭后山凹地

孟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云南 (略)

本项目位于孟连县城帕当村东南面勐梭后山凹地(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本项目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99°36′16.66″,北纬22°18′20.31″。本项目用地面积81700m2,项目利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用地,在原有填埋区的基础上往上部扩建,本次不再新增占地,设计垃圾处理规模55t/d,总库容46.5万m3,工程服务年限为17年。项目总投资71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45.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20.49%。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交通运输及机械燃油废气、厨房油烟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运营期产生的扬尘、氨气、硫化氢,在垃圾的转运、运输、倾倒、填埋和取土场的取土、运土、覆盖、碾压过程产生地面扬尘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员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渗滤液、渗滤液处理设施浓缩液及车辆清洗废水等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填埋场渗滤液在防渗层破损情况下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在道路修筑、场地平整、挖填筑坝及建构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推土机、挖掘机、碾压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活动噪声,运营期项目垃圾转运车噪声等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废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旱厕粪便以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站污泥及废活性炭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期,对项目区内植被进行全面清理,对项目区内植被破坏,对区域内的动物数量、水土流失有一定的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场区污水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发生泄漏,填埋区、渗滤液调节池防渗层破裂或失效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粉尘主要通过洒水降尘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防治;燃油废气主要通过采用环保型设备,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进行防治;装修废气主要通过采用健康环保的建筑材料进行防治;厨房油烟主要通过设置抽油烟机进行防治。运营期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在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将填埋层内的气体导出焚烧或达到标准要求后排放;采用能够有效减少*烷产生和排放的填埋工艺或采用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烷填埋气体;定期并根据场地和气象情况随时进行防蚊蝇、灭鼠和除臭工作;调节池加装覆膜系统,调节池浮膜系统设置两个排气口,每个外排通气管出口前设置一个活性炭吸附柱,调节池恶臭经活性炭吸附除臭后外排;在填埋库区及渗滤液调节池周围种植绿化隔离带。

(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填埋场作业采取雨污分流措施,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以收集、排出汇水区内可能流向填埋区的雨水、上游雨水以及未填埋区域内未与生活垃圾接触的雨水,雨水集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水不得与渗滤液混排,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加强防渗工程的施工监理,在防渗工程结束后,经验收合格,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并对施工全程进行监理,详细记录,以报告形式存档,用于后期环保竣工验收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监测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有效性,保证正常运行。当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大于30cm,应及时采取有效疏导措施排除积存在填埋场内的渗滤液;项目设置有1个14000m3的渗滤液调节池,1个5m3化粪池,1套85m3/d渗滤液处理站,填埋场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填埋场渗滤液一起进入渗滤液调节池,再进入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外排南垒河。

(三)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做好源头控制措施,对填埋场内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做好防渗,防漏工程,同时项目渗滤液收集管道注意防泄漏、跑冒的检查的修补,防治污水泄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成立事故处理小组,一旦发生管道泄漏、防渗层破裂,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加急进行维修,同时对泄漏的废水进行拦截、回收、转移,以防止污染地下水。场内做好雨污分流;做好分区防治措施,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填埋区及调节池等,根据设计,项目采取分区防渗措施,评价将项目占地区分为重点防渗区、简单防渗区及不防渗区;建立地下水监测管理措施,建设单位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以掌握厂区及周围地下水水质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应对地下水污染提供依据,确保建设项目的生产运行不会影响周围地下水环境。

(四)声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填埋作业时间,避免夜间作业而造成噪声扰民;选择低噪声设备,日常加强设备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故障怎大噪声影响;于填埋库区周边设置10m的绿化隔离带,绿化隔离带优先选用高大乔木种,在库区周边形成隔音屏障,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填埋场职工的劳动防护,适当配备防噪耳机,减少噪声对职工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施工期产生废土石均可回填利用,少量堆存于临时表土堆场,用于绿化覆土消耗,无永久弃渣产生;建筑垃圾不可随意丢弃,应当分类收集,其中可回收利用部分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清运至当地城建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暂存于垃圾桶内,自行清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收集点,最终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填埋场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渗滤液调节池产生的污泥。生活垃圾及污泥收集后全填埋于垃圾填埋场。废活性炭集中收集至危废暂存间暂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置。

(六)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建设项目为减小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施工组织应按设计和本报告提出的工程实施计划,建设截洪沟、垃圾坝,避免场外地表径流进入场内冲刷地表和拦截流失的泥沙。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其宽度不小于10m;施工期产生的厂区清基弃土堆置在选定的堆土场内,以备作为垃圾覆盖土利用,在进行弃土前对弃土堆土场进行处理,设置临时拦挡和截水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围墙或栅栏等隔离设施,并在填埋区边界周围设置防飞扬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及防火隔离带;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要求,在填埋场周围设10m宽的防护林带,并设置6m高的铁丝网,减少漂浮物散失的同时,改善场区生态环境。同时对进场道路两侧和管理区进行绿化。

(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下载Word下载PDF
索引号:1014-/2023-*公开目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日期:2023-01-30 17:31:21
主题词:环保、治理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文号: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