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0日-2月24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镇沅鸿顺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三章田煤矿30万t/a升级改造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2023年2月20日-2月24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镇沅鸿顺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三章田煤矿30万t/a升级改造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2023年2月20日-2月24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镇沅鸿顺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三章田煤矿30万t/a升级改造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索引号:1014-/2023-*公开目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日期:2023-02-20 10:37:45
主题词:环保、治理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文号:

2023年2月20日-2月24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镇沅鸿顺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三章田煤矿30万t/a升级改造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镇沅 (略) 三章田煤矿30万t/a升级改造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2月20日—2023年2月2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电 话:0879-*(传真)

通讯地址: (略) 思茅区园*路7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单位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镇沅 (略) 三章田煤矿30万t/a升级改造项目

(略) 镇沅县者东镇三章田村

镇沅 (略)

昆明煤 (略)

项目井田面积2.286km2,划定开采标高+1060~+840m;设计开采煤层分别为M8b、M8a、M7、M6、M5煤层(M3煤层为高砷煤,禁采);划分为1个水平(+845m),2个采区;一采区开采M8b、M8a、M7、M6、M5煤层,二采区开采M8b、M8a、M6煤层;投产采区为一采区;采用斜井开拓、走向长壁法采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总服务年限约为14.1a,其中一采区服务年限10.2a,二采区服务年限3.9a。项目总投资20510.6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430.3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2.10%。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运行期储煤场、矸石转运场、风井、选煤车间等产生的扬尘、粉尘,风井排放的瓦斯会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以及运营期矿井涌水、井下降尘回水、地面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地下水的疏排会对地下水水量、水位产生一定影响,地面污废水收集、处理设施泄露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的空压机、风机、机修设备、坑木加工设备、运输车辆等会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掘进矸石、生活垃圾以及运营期产生的矸石、生活垃圾、处理站煤泥、废机油、废乳化液和废电瓶等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期施工占地,运行期地表沉陷、搬迁安置区占地等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环境风险影响。运行期油类物质、炸药等物质的暂存对环境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采取洒水降尘、进出车辆清洗、路面清扫、加盖篷布运输、及时清理建筑弃渣、及时进行覆土绿化等措施。运行期储煤场、矸石转运场设置为封闭式(除车辆出入口),运煤皮带、矸石倾倒处等设置洒水喷头,输煤栈桥采用防尘网封闭,加强对转载点、栈桥地面落煤的清运。加强井下喷雾及其他综合防尘措施,降低井下通风含尘量。选煤系统设3套喷雾降尘系统,同时设袋式除尘器1套,设计风量10000m3/h,除尘效率大于99.5%,设15m排气筒1根。加强场地清扫、洒水降尘、绿化种植,有效降低扬尘影响。

(二)严格落实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矿井水、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回用,对土石方临时堆放场地采取拦挡措施,场地进行硬化,建设截排水沟,避免雨季的水土流失造成附近水体污染。运营期矿井水经处理工艺为“中和+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规模为1500m3/d的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首先作为井下生产用水、地面生产用水等,剩余部分供周边农田灌溉,不排放。食堂油污水、浴室废水等各类污废水经预处理后汇入一套WSZ-AO型综合污水处理设备及压力滤罐(采用“调节+AO生物处理+消毒”工艺,污水处理规模为100m3/d)处理后用作煤矿的地面降尘、绿化等用水,不排放。初期雨水汇入雨污水收集池(160m3)后经水泵及管线连接至矿井水处理站。机修车间、食堂附近分别设置一座隔油池,容积各为1.0m3、2.0m3;车库旁设一座1.0m3的沉砂池。废水处理站旁设280m3事故池,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共用。为临时储存多余矿井尾水,建议建设单位在矿井水处理站附近设4500m3储水池。搬迁安置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推荐采用 “调节+AO生物处理+消毒”工艺,污水处理能力为10m3/d,末端设100m3储水池,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于安置区绿化、降尘等,不排放。

(三)严格落实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建设期优先新建矿井水处理站以及生活污水处理站,在机修车间、食堂旁设置隔油池,设置危废暂存间暂存废机油,同时实现场地内雨污分流。工业场地严格实施分区防渗。设置4个地下水跟踪监测井,监测点取水层位均为新近系中新统二、三段(N12-2+3)含水层组。

(四)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式。运营期应加强管理,对主要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设备置于室内等措施,在空压站、风机房、选煤厂靠近西厂界处、污水处理站、坑木房、机修间靠近东厂界、2号风井场地南北两侧厂界处设隔声墙。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掘进产煤作为产品销售,掘进废石和施工期废弃土石方全部回用于进场道路和安置区基础回填。挖方就近填方。拆除垃圾、建筑垃圾首先回收有用成分,不能利用部分按当地主管部门要求处置。及时清理工业场地内堆置的废弃零件、钢材、木材,优先考虑再利用,不能利用部分外售。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脱水后按者东镇环卫部门要求处置。运营期产生的矸石送砖厂综合利用;矿井水处理站煤泥经压滤脱水后掺入原煤外售;废机油、废乳化液、废电瓶收集后暂存于危废间中,最终委托有资质单位代为处置。

(六)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注重植被、动物保护,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期结束后临时用地用土壤压盖,促使土地自然恢复。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竣工后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对名木古树和重大保护植物实施挂牌保护,在树冠垂直投影外2m范围内禁止动土施工。定期检查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古树下方采区需按要求留设煤柱,同时加强观测,一旦发现该树受到了沉陷影响,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做好防火工作。加强生态监测。对受沉陷影响的耕地和林地采取复垦和补偿措施。加强道路观测,随沉随填及时修补。开采过程中对可能会受沉陷影响的水体,必须做好防范措施,采取堵漏、改造、地裂隙及塌陷地堵塞等措施,预防地表水体的渗漏。开采过程中,严密观察地表沉陷的发展趋势,对受影响的建筑物进行保护管理。服务期满后严格落实退役期生态恢复措施。

(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分区防渗,危废暂存间设专人负责管理,规范台账记录,定时进行检查巡视。配备应急桶、铲子、沙子等应急物资。按要求修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2

泗南江片区电网优化工程项目

110kV泗南江变电站: (略)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泗南江千岗村老李寨,泗南江至坝溜公路15公里处;220kV癸能变电站: (略)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癸能村东南部;110kV输电线路: (略)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境内

(略) 普洱供电局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 (略)

新建110kV泗南江变电站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压器:本期1×40MVA,终期2×40MVA。110kV出线:本期出线1回,至癸能变,终期4回。35kV出线:本期出线3回,分别至文武变、他郎河电站、那哈变,终期6回。10kV出线:本期出线7回,终期16回。220kV癸能变电站本期拟新增110kV出线间隔1个,至110kV泗南江变电站。线路工程:新建110kV泗南江变~220kV癸能变线路42.695km,采用单、双回混合架设。总投资1136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171.5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1.51%。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的施工扬尘、车辆运输及施工机械尾气等对项目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施工期以及运营期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变压器及其冷却风扇运行产生的连续电磁性和机械性噪声,断路器、火花及电晕放电等会产生暂态的电磁性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开挖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机油以及运营期产生的职工生活垃圾、废铅酸蓄电池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五)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会损坏原地表植被。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续进场,将破坏和改变局部原有野生动物的生存、栖息环境,施工机械噪声会驱赶野生动物。

(六)环境风险的影响。变电站主变事故、检修产生的废油可能造成漏油环境风险。

(七)电磁环境的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间采取洒水抑尘、运输车辆加盖篷布、定期清运施工垃圾、临时堆土及时苫盖等措施,降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当地污水处理系统或变电站内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施工废水经收集、沉砂、澄清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做好施工场地周边拦挡措施,尽量避开雨季土石方作业,防止施工废水进入附近水体。工程跨越河流时采取档一档跨越,不在河里立塔。加强管理,避免漫排。运营期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不外排。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设置施工场地。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附近施工时,划定施工范围,设置施工警戒线,不得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施工。加强管理,避免对水源地及水体造成污染。

(三)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选用合格的施工设备,从源头控制噪声。合理选择高压电气设备等,减轻电晕放电噪声。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施工场周围设置围挡,加强交通管理,减少噪声影响。运营期做好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确保运行期间厂界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变电站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及输电线路沿线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

(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施工期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存放,及时清运。开挖表土集中收集堆放、综合利用,严禁边挖边弃。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区域再次进行清理,避免残留施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处理。废铅酸蓄电池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处置。

(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输电线路塔基尽量避开农田、耕地,减少对农业耕作的影响。减少临时占地,并采取铺垫、隔离措施,减少对耕作层土壤的扰动和破坏。变电站间隔扩建施工活动集中在变电站围墙内,禁止破坏站外植被。输电线路采取高跨方式通过林区,严禁砍伐通道;采用先进的架线工艺,减少对线路走廊下方植被的破坏。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无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施工进场道路充分利用已有道路,减少新开辟临时施工道路。严格落实“三场”保护措施。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扰动区域进行地面硬化和碎石覆盖,避免水土流失。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及生态功能恢复。

(六)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塔基尽量远离生态保护红线,不在生态红线范围内立塔、设置“三场”;跨越生态保护红线处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无人机放线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范围;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堆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生态保护红线附近的塔基施工时设置施工控制带,加强管理,减小生态影响。

(七)严防环境风险。110kV泗南江变电站本期新建一座有效容积25m3的事故油池。事故油池和贮油坑在其下方基础层铺设防渗层,防渗效果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的相关要求。加强对事故油池及其排导系统的管理、巡查和维护;事故油及含油废水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妥善处理。

(八)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变电站应严格按照技术规程选择电气设备,对高压一次设备采用均压措施;控制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降低静电感应的影响;控制配电构架高度、对地和相间距离,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配电构架与变电站围墙应保持一定距离。输电线路应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GB50545-2010)要求,设计导线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选择相导线排列形式,导线、金具及绝缘子等电气设备、设施。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运行期做好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确保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周围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

下载Word下载PDF
索引号:1014-/2023-*公开目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日期:2023-02-20 10:37:45
主题词:环保、治理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文号:
2023年2月20日-2月24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镇沅鸿顺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三章田煤矿30万t/a升级改造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索引号:1014-/2023-*公开目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日期:2023-02-20 10:37:45
主题词:环保、治理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文号:

2023年2月20日-2月24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镇沅鸿顺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三章田煤矿30万t/a升级改造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镇沅 (略) 三章田煤矿30万t/a升级改造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2月20日—2023年2月2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电 话:0879-*(传真)

通讯地址: (略) 思茅区园*路7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单位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镇沅 (略) 三章田煤矿30万t/a升级改造项目

(略) 镇沅县者东镇三章田村

镇沅 (略)

昆明煤 (略)

项目井田面积2.286km2,划定开采标高+1060~+840m;设计开采煤层分别为M8b、M8a、M7、M6、M5煤层(M3煤层为高砷煤,禁采);划分为1个水平(+845m),2个采区;一采区开采M8b、M8a、M7、M6、M5煤层,二采区开采M8b、M8a、M6煤层;投产采区为一采区;采用斜井开拓、走向长壁法采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总服务年限约为14.1a,其中一采区服务年限10.2a,二采区服务年限3.9a。项目总投资20510.6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430.3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2.10%。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运行期储煤场、矸石转运场、风井、选煤车间等产生的扬尘、粉尘,风井排放的瓦斯会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以及运营期矿井涌水、井下降尘回水、地面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地下水的疏排会对地下水水量、水位产生一定影响,地面污废水收集、处理设施泄露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的空压机、风机、机修设备、坑木加工设备、运输车辆等会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掘进矸石、生活垃圾以及运营期产生的矸石、生活垃圾、处理站煤泥、废机油、废乳化液和废电瓶等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期施工占地,运行期地表沉陷、搬迁安置区占地等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环境风险影响。运行期油类物质、炸药等物质的暂存对环境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采取洒水降尘、进出车辆清洗、路面清扫、加盖篷布运输、及时清理建筑弃渣、及时进行覆土绿化等措施。运行期储煤场、矸石转运场设置为封闭式(除车辆出入口),运煤皮带、矸石倾倒处等设置洒水喷头,输煤栈桥采用防尘网封闭,加强对转载点、栈桥地面落煤的清运。加强井下喷雾及其他综合防尘措施,降低井下通风含尘量。选煤系统设3套喷雾降尘系统,同时设袋式除尘器1套,设计风量10000m3/h,除尘效率大于99.5%,设15m排气筒1根。加强场地清扫、洒水降尘、绿化种植,有效降低扬尘影响。

(二)严格落实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矿井水、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回用,对土石方临时堆放场地采取拦挡措施,场地进行硬化,建设截排水沟,避免雨季的水土流失造成附近水体污染。运营期矿井水经处理工艺为“中和+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规模为1500m3/d的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首先作为井下生产用水、地面生产用水等,剩余部分供周边农田灌溉,不排放。食堂油污水、浴室废水等各类污废水经预处理后汇入一套WSZ-AO型综合污水处理设备及压力滤罐(采用“调节+AO生物处理+消毒”工艺,污水处理规模为100m3/d)处理后用作煤矿的地面降尘、绿化等用水,不排放。初期雨水汇入雨污水收集池(160m3)后经水泵及管线连接至矿井水处理站。机修车间、食堂附近分别设置一座隔油池,容积各为1.0m3、2.0m3;车库旁设一座1.0m3的沉砂池。废水处理站旁设280m3事故池,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共用。为临时储存多余矿井尾水,建议建设单位在矿井水处理站附近设4500m3储水池。搬迁安置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推荐采用 “调节+AO生物处理+消毒”工艺,污水处理能力为10m3/d,末端设100m3储水池,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于安置区绿化、降尘等,不排放。

(三)严格落实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建设期优先新建矿井水处理站以及生活污水处理站,在机修车间、食堂旁设置隔油池,设置危废暂存间暂存废机油,同时实现场地内雨污分流。工业场地严格实施分区防渗。设置4个地下水跟踪监测井,监测点取水层位均为新近系中新统二、三段(N12-2+3)含水层组。

(四)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式。运营期应加强管理,对主要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设备置于室内等措施,在空压站、风机房、选煤厂靠近西厂界处、污水处理站、坑木房、机修间靠近东厂界、2号风井场地南北两侧厂界处设隔声墙。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掘进产煤作为产品销售,掘进废石和施工期废弃土石方全部回用于进场道路和安置区基础回填。挖方就近填方。拆除垃圾、建筑垃圾首先回收有用成分,不能利用部分按当地主管部门要求处置。及时清理工业场地内堆置的废弃零件、钢材、木材,优先考虑再利用,不能利用部分外售。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脱水后按者东镇环卫部门要求处置。运营期产生的矸石送砖厂综合利用;矿井水处理站煤泥经压滤脱水后掺入原煤外售;废机油、废乳化液、废电瓶收集后暂存于危废间中,最终委托有资质单位代为处置。

(六)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注重植被、动物保护,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期结束后临时用地用土壤压盖,促使土地自然恢复。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竣工后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对名木古树和重大保护植物实施挂牌保护,在树冠垂直投影外2m范围内禁止动土施工。定期检查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古树下方采区需按要求留设煤柱,同时加强观测,一旦发现该树受到了沉陷影响,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做好防火工作。加强生态监测。对受沉陷影响的耕地和林地采取复垦和补偿措施。加强道路观测,随沉随填及时修补。开采过程中对可能会受沉陷影响的水体,必须做好防范措施,采取堵漏、改造、地裂隙及塌陷地堵塞等措施,预防地表水体的渗漏。开采过程中,严密观察地表沉陷的发展趋势,对受影响的建筑物进行保护管理。服务期满后严格落实退役期生态恢复措施。

(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分区防渗,危废暂存间设专人负责管理,规范台账记录,定时进行检查巡视。配备应急桶、铲子、沙子等应急物资。按要求修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2

泗南江片区电网优化工程项目

110kV泗南江变电站: (略)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泗南江千岗村老李寨,泗南江至坝溜公路15公里处;220kV癸能变电站: (略)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癸能村东南部;110kV输电线路: (略)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境内

(略) 普洱供电局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 (略)

新建110kV泗南江变电站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压器:本期1×40MVA,终期2×40MVA。110kV出线:本期出线1回,至癸能变,终期4回。35kV出线:本期出线3回,分别至文武变、他郎河电站、那哈变,终期6回。10kV出线:本期出线7回,终期16回。220kV癸能变电站本期拟新增110kV出线间隔1个,至110kV泗南江变电站。线路工程:新建110kV泗南江变~220kV癸能变线路42.695km,采用单、双回混合架设。总投资1136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171.5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1.51%。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的施工扬尘、车辆运输及施工机械尾气等对项目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施工期以及运营期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变压器及其冷却风扇运行产生的连续电磁性和机械性噪声,断路器、火花及电晕放电等会产生暂态的电磁性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开挖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机油以及运营期产生的职工生活垃圾、废铅酸蓄电池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五)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会损坏原地表植被。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续进场,将破坏和改变局部原有野生动物的生存、栖息环境,施工机械噪声会驱赶野生动物。

(六)环境风险的影响。变电站主变事故、检修产生的废油可能造成漏油环境风险。

(七)电磁环境的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间采取洒水抑尘、运输车辆加盖篷布、定期清运施工垃圾、临时堆土及时苫盖等措施,降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当地污水处理系统或变电站内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施工废水经收集、沉砂、澄清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做好施工场地周边拦挡措施,尽量避开雨季土石方作业,防止施工废水进入附近水体。工程跨越河流时采取档一档跨越,不在河里立塔。加强管理,避免漫排。运营期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不外排。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设置施工场地。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附近施工时,划定施工范围,设置施工警戒线,不得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施工。加强管理,避免对水源地及水体造成污染。

(三)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选用合格的施工设备,从源头控制噪声。合理选择高压电气设备等,减轻电晕放电噪声。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施工场周围设置围挡,加强交通管理,减少噪声影响。运营期做好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确保运行期间厂界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变电站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及输电线路沿线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

(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施工期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存放,及时清运。开挖表土集中收集堆放、综合利用,严禁边挖边弃。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区域再次进行清理,避免残留施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处理。废铅酸蓄电池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处置。

(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输电线路塔基尽量避开农田、耕地,减少对农业耕作的影响。减少临时占地,并采取铺垫、隔离措施,减少对耕作层土壤的扰动和破坏。变电站间隔扩建施工活动集中在变电站围墙内,禁止破坏站外植被。输电线路采取高跨方式通过林区,严禁砍伐通道;采用先进的架线工艺,减少对线路走廊下方植被的破坏。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无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施工进场道路充分利用已有道路,减少新开辟临时施工道路。严格落实“三场”保护措施。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扰动区域进行地面硬化和碎石覆盖,避免水土流失。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及生态功能恢复。

(六)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塔基尽量远离生态保护红线,不在生态红线范围内立塔、设置“三场”;跨越生态保护红线处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无人机放线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范围;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堆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生态保护红线附近的塔基施工时设置施工控制带,加强管理,减小生态影响。

(七)严防环境风险。110kV泗南江变电站本期新建一座有效容积25m3的事故油池。事故油池和贮油坑在其下方基础层铺设防渗层,防渗效果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的相关要求。加强对事故油池及其排导系统的管理、巡查和维护;事故油及含油废水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妥善处理。

(八)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变电站应严格按照技术规程选择电气设备,对高压一次设备采用均压措施;控制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降低静电感应的影响;控制配电构架高度、对地和相间距离,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配电构架与变电站围墙应保持一定距离。输电线路应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GB50545-2010)要求,设计导线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选择相导线排列形式,导线、金具及绝缘子等电气设备、设施。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运行期做好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确保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周围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

下载Word下载PDF
索引号:1014-/2023-*公开目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日期:2023-02-20 10:37:45
主题词:环保、治理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文号: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