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市老年福利院建设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公示)
古交市老年福利院建设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公示)
一、项目概况
(略) (略) 建设项目地 (略) (略) 冷泉社区,古岔线西侧,地块总面积8200.12平方米,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2.*,N 37.*,地块规划用地类型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目前, (略) (略) 2层建筑楼早已建成,第一层为救灾库,第二层为特户区,但自从2010年建成完工以来,均未投入使用;建筑楼南侧搭建的俩个 (略) 换热站工人临时居住,现仍在使用中。
接受委托后,2022年8月,我公司对该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工作。通过对地块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人员访谈、污染识别及现场采样、分析测试等工作,得到该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结论,编制完成了《 (略) (略) 建设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二、初步调查结论
本项目地块勘探范围内基土岩性构成及分布自上而下分为5层,以第①层杂填土层底为界。杂填土下为第②层素填土层、第③层粉土层、第④层卵石层、第⑤层基岩层。本次最深勘察至第⑤层基岩层(未揭穿),本次调查最大钻探深度为11.0m。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较大。本次勘察勘测到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为3.6m左右。
根据地块内及周围污染情况,本次项目地块初步调查共布设土壤采样点位7个(包括地块周边1个对照点),地下水点位1个(为水土共用点),送检土壤样品17套(含2套现场平行样),地下水样品2套(含1套现场平行样)。
本次土壤检测项目62种,包括pH、重金属(7项)、VOCs(27项)、SVOCs(11项)、总氟化物、石油烃(C10-C40)、14种有机农药。检出污染物14种(不含pH),分别为汞、镉、铅、铜、镍、砷、总氟化物、石油烃(C10-C40),以及6项多环芳烃类(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其中6项多环芳烃类(苯并[a]蒽、?、苯并[b]荧蒽t、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仅部分土壤样品的表层土壤中有检出,上述所有检出污染物均未超过一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地下水检测项目65种,包括地下水常规项、土壤检测项目和特征污染物。送检地下水样品中检出项目为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总硬度(以CaCO3计)、镍、铜、砷、汞、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石油烃(C10-C40),共计14项(不含pH),地下水中存在3项检测项目超过评价标准,分别为氨氮、总硬度(以CaCO3计)和硫酸盐,其中总硬度(以CaCO3计)和硫酸盐略高于评价标准,可能与区域地下水质有关。氨氮为评价标准8.33倍,经不确定性分析,排除因人为污染导致该点位氨氮超标的情况。同时,经风险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水平可接受。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导则规定, (略) (略) 建设项目地块土壤环境状况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一类用地筛选值要求,地下水超标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水平可接受。故该地块满足规划用途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调查活动可以结束,无需开展下一步详细调查。
三、建议
本地块根据现有资料和检测数据判定该地块无需进行下一步详细调查,可作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使用。
通过本次调查,项目地块地下水存在部分常规指标超标的情况,分析地块内地下水总硬度(以CaCO3计)和硫酸盐超标可能与区域地下水质有关,同时排除了因人为污染导致氨氮超标的情况,经风险评估,在地块内地下水不作饮用水使用的情况下,氨氮超标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水平可接受,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禁止地块内浅层地下水的饮用,以防地下水中累积的污染物,通过饮用的途径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部分点位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有检出,建议该地块后续开发利用中,若感官发现土壤异样,或通过调查检测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当地管理部门报备。此外,建议土地使用权人采取一定的环境管理措施以降低环境风险,如严禁在本地块堆存外来土壤(尤其是有污染风险的土壤),增加地块区域硬化面积,以切断污染物的暴露途径。
联系人:张和垒 *
一、项目概况
(略) (略) 建设项目地 (略) (略) 冷泉社区,古岔线西侧,地块总面积8200.12平方米,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2.*,N 37.*,地块规划用地类型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目前, (略) (略) 2层建筑楼早已建成,第一层为救灾库,第二层为特户区,但自从2010年建成完工以来,均未投入使用;建筑楼南侧搭建的俩个 (略) 换热站工人临时居住,现仍在使用中。
接受委托后,2022年8月,我公司对该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工作。通过对地块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人员访谈、污染识别及现场采样、分析测试等工作,得到该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结论,编制完成了《 (略) (略) 建设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二、初步调查结论
本项目地块勘探范围内基土岩性构成及分布自上而下分为5层,以第①层杂填土层底为界。杂填土下为第②层素填土层、第③层粉土层、第④层卵石层、第⑤层基岩层。本次最深勘察至第⑤层基岩层(未揭穿),本次调查最大钻探深度为11.0m。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较大。本次勘察勘测到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为3.6m左右。
根据地块内及周围污染情况,本次项目地块初步调查共布设土壤采样点位7个(包括地块周边1个对照点),地下水点位1个(为水土共用点),送检土壤样品17套(含2套现场平行样),地下水样品2套(含1套现场平行样)。
本次土壤检测项目62种,包括pH、重金属(7项)、VOCs(27项)、SVOCs(11项)、总氟化物、石油烃(C10-C40)、14种有机农药。检出污染物14种(不含pH),分别为汞、镉、铅、铜、镍、砷、总氟化物、石油烃(C10-C40),以及6项多环芳烃类(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其中6项多环芳烃类(苯并[a]蒽、?、苯并[b]荧蒽t、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仅部分土壤样品的表层土壤中有检出,上述所有检出污染物均未超过一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地下水检测项目65种,包括地下水常规项、土壤检测项目和特征污染物。送检地下水样品中检出项目为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总硬度(以CaCO3计)、镍、铜、砷、汞、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石油烃(C10-C40),共计14项(不含pH),地下水中存在3项检测项目超过评价标准,分别为氨氮、总硬度(以CaCO3计)和硫酸盐,其中总硬度(以CaCO3计)和硫酸盐略高于评价标准,可能与区域地下水质有关。氨氮为评价标准8.33倍,经不确定性分析,排除因人为污染导致该点位氨氮超标的情况。同时,经风险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水平可接受。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导则规定, (略) (略) 建设项目地块土壤环境状况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一类用地筛选值要求,地下水超标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水平可接受。故该地块满足规划用途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调查活动可以结束,无需开展下一步详细调查。
三、建议
本地块根据现有资料和检测数据判定该地块无需进行下一步详细调查,可作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使用。
通过本次调查,项目地块地下水存在部分常规指标超标的情况,分析地块内地下水总硬度(以CaCO3计)和硫酸盐超标可能与区域地下水质有关,同时排除了因人为污染导致氨氮超标的情况,经风险评估,在地块内地下水不作饮用水使用的情况下,氨氮超标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水平可接受,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禁止地块内浅层地下水的饮用,以防地下水中累积的污染物,通过饮用的途径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部分点位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有检出,建议该地块后续开发利用中,若感官发现土壤异样,或通过调查检测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当地管理部门报备。此外,建议土地使用权人采取一定的环境管理措施以降低环境风险,如严禁在本地块堆存外来土壤(尤其是有污染风险的土壤),增加地块区域硬化面积,以切断污染物的暴露途径。
联系人:张和垒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