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2月22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2月22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7-*、0877-*(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受理窗口)、传真:0877-*,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红塔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邮编:*。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略) 大化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

建设地点:峨山县与新平县境内,接轨于中老昆万铁路玉磨段化念站。

建设单位: (略) (略) 。

环评单位:昆明 (略) 。

建设内容:项目 (略) 新平产业园区的重要骨干交通工程,新建线路全长9.203公里(化念站至化念南站线新建正线4.58公里,化念南至玉昆钢厂装卸场新建联络线1.323公里,化念南至仙福钢厂装卸场新建联络线3.295公里),新建化念南站,总铺轨27.35公里。

货运量:本铁路专用线近期(2030年)总运量为1898万吨/年,其中到达1589万吨/年;发送309万吨/年;远期(2040年)总运量为1964万吨/年,其中到达1616万吨/年;发送348万吨/年。

二、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环境空气

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项目沿线施工区域的施工扬尘、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的燃油废气。

施工道路扬尘治理措施:①限制施工车辆速度,防止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要保持好路面清洁、控制车辆行驶速度、经常性洒水,减少粉尘对人群的影响。②经常对车辆行经的道路进行清洁及洒水。③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④施工渣土及废料及时清运,超过48小时的,应采取全覆盖等防治扬尘措施。⑤要严格遵守“六必须、六不准”。⑥风速四级以上天气,暂停土方开挖。

主体工程、临时堆土场、施工营地扬尘治理措施:①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做到文明施工,砂石料等统一堆放并设置防护措施,粉料设散粉料罐,保持施工场地清洁,并减少搬运环节。②靠近居民集中区等敏感点的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挡护,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增加洒水清扫次数,减少扬尘。③在开挖、钻孔时对干燥断面洒水喷湿;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适当洒水;施工期要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湿的措施,防止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场地的弃土应及时覆盖或清运。

施工机械等燃油废气污染防治措施:①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不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和车辆进入施工区。②燃油机械尽量使用含硫率低的清洁柴油。

2、地表水环境

(1)施工生活污水: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20) (略) 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用水标准后,回用于施工,全部回用不外排,对地表水影响小。

(2)隧道施工废水:隧道施工采用施工废水与隧道涌水分开排放的原则。严禁施工废水随意排放,施工期应在隧道洞口设置沉淀池作为基本处理手段,增加隔油气浮处理设施,将悬浮物质和石油类混凝沉淀。沉淀的底泥泥浆定时清运至弃渣场,上清液再利用(如用于施工场地的洒水降尘),也可临时存放在沉淀池中,供循环利用。

(3)预制场、拌和站、机械冲洗等生产废水,此部分废水经过施工区设置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用于项目场地洒水抑尘。

3、噪声

拟建项目建设规模较大,各个专业场所投入的施工机械有所不同,施工活动对项目沿线各区域的声环境有较大的干扰影响。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①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将批准的夜间作业公告附近居民。②采用低噪声机械;施工期间要注意保养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低声级水平。③合理确定项目施工场界,尽量将施工营地设置在远离声环境敏感点的地方。④在声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时,在场界处用2.5m活动式隔声吸声板围挡,禁止夜间施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应实施封闭或半封闭隔声降噪,并将施工时间集中安排在昼间,提供施工噪声投诉与监督渠道。⑤对临近敏感点的施工便道,通过限速、加强道路平整和夜间禁鸣等措施,降低车辆运输交通噪声影响。隧道出口端紧邻法土山村,需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控制施工噪音。避免、防止施工废水、泥浆及油污对水源的污染。

4、振动环境影响

施工期的主要工程是土石方工程,采用机械施工;桥涵工程为沿线的各种大、小桥涵及高架桥线路工程,主要为桩基、桥墩及梁的制作、铺架等工程;道床施工及轨道铺架等。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①选择环境要求较低(远离居民点)的位置作为工程作业场地;②合理安排各种机械设施位置、作业场所,减轻可能由此带来的振动叠加影响。③施工车辆的运输路线应该进行合理规划。④进行强振动施工作业应避开敏感时段。⑤加强施工机械维护保养,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必要时加装隔振设施(如减振垫)。

5、地下水

项目未穿越地下水环境敏感区,项目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下渗和路基填挖方可能改变局部地下水径流途径、隧道施工以及后续排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①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挖深应高于地下水位,并做防渗措施。②施工中应做好桥梁桩基钻孔泥浆、废渣的抽排。③填方路段还应注意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通道设置涵洞跨越,以免改变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途径。④根据地下水出露位置和涌水量大小选排水措施。⑤当填方路堤底部有地下涌水出现时,可设置集水井、PVC管将地下水排出路基范围之外。⑥选择在枯季施工,加强施工管理和环境监理工作。⑦核查排水沟的排水能力,采用加大水沟断面、增设泄水洞等工程措施,确保隧道内排水通畅。⑧根据工程特点分别采取超前帷幕(局部)注浆或开挖后径向注浆等措施,确保施工及环境安全,同时其衬砌结构应预留安全储备,考虑承受部分水荷载。

6、固体废弃物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弃土石方、钻孔泥浆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燃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产生的少量废机油。其中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 (略) 垃圾填埋场堆放,项目施工机械更换的废机油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收集;严禁随意倾倒污染土壤、水体;更换的废机油及其收集容器应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规定及时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相应处理。

7、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主要体现为主体工程对土地的占用和分割,改变了土地利用性质,使得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率下降,林地面积减少。

生态保护措施:(1)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占地;禁止随意砍伐林木或捕杀保护动物。临时工程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利用既有场地或站区范围内的永久征地,减少新占地。(2)施工完成后,对其临时占地合理绿化,对临时道路进行植被恢复,尽快恢复动物生境。(3)植被保护:①开工前对施工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农田、林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③严格控制路基开挖、隧道洞口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④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弃渣场进行取弃土作业;⑤铁路穿越林地路段,各施工单位应加强防火知识教育,防止人为原因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⑥施工期临时设施用地尽量选择在征地范围内,施工营地租用当地民房和场地。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均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环境空气

本项目正线化念站至化念南站采用电力牵引,但化念南站至仙福场、玉昆场由内燃机车牵引完成,将排放的少量机车废气,本项目所选用的内燃机车安装DPF(柴油颗粒物捕集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处理装置。

2、地表水环境

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初期雨水,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预处理后,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 (略) 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用水标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全部回用不外排。本项目不涉及危险品储运,为集装箱的装卸,初期雨水主要污染物为SS,设置排水沟,初期雨水收集进入雨水收集池,沉淀后用于铁路绿色通道绿化。

3、噪声

本次评价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路基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中昼间70dB(A)、夜间60dB(A)标准限值要求;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垂直投影地表能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中昼间70dB(A)、夜间60dB(A)标准限值要求。65~200m区域,路基昼间、桥梁昼间噪声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昼间60dB(A)标准限值要求。

其噪声防治措施:

(1)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200m以内不宜新建噪声敏感建筑物。(2)加强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跟踪监测,并预留噪声治理费用,营运期间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适时采取降低行车速度等降噪措施,减轻铁路噪声影响。(3)敏感点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铁路上穿过法土山村,对该处轨道采用弹性轨枕,对法土山村设置声屏障降噪措施,共设置2.5m高路基直立式声屏障294.35m,计736m2;对敏感点设置隔声窗降噪措施。

4、固体废弃物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化念南站产生的废机油及含油抹布、变压器油。项目采取的防治措施为:

(1)设垃圾桶收集职工生活垃圾,所有垃圾经分类收集后,最终交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2)变压器油经专用容器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项目产生少量的废机油,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须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要求设置存储设施,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上述危险废物,及时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妥善处理。

三、公众参与

项目公众参与调查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要求,采用意见调查、现场公示、网上信息公示及报纸公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查结果表明:各社会团体和群众对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建议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建设单位将充分考虑公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以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7-*、0877-*(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受理窗口)、传真:0877-*,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红塔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邮编:*。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略) 大化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

建设地点:峨山县与新平县境内,接轨于中老昆万铁路玉磨段化念站。

建设单位: (略) (略) 。

环评单位:昆明 (略) 。

建设内容:项目 (略) 新平产业园区的重要骨干交通工程,新建线路全长9.203公里(化念站至化念南站线新建正线4.58公里,化念南至玉昆钢厂装卸场新建联络线1.323公里,化念南至仙福钢厂装卸场新建联络线3.295公里),新建化念南站,总铺轨27.35公里。

货运量:本铁路专用线近期(2030年)总运量为1898万吨/年,其中到达1589万吨/年;发送309万吨/年;远期(2040年)总运量为1964万吨/年,其中到达1616万吨/年;发送348万吨/年。

二、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环境空气

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项目沿线施工区域的施工扬尘、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的燃油废气。

施工道路扬尘治理措施:①限制施工车辆速度,防止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要保持好路面清洁、控制车辆行驶速度、经常性洒水,减少粉尘对人群的影响。②经常对车辆行经的道路进行清洁及洒水。③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④施工渣土及废料及时清运,超过48小时的,应采取全覆盖等防治扬尘措施。⑤要严格遵守“六必须、六不准”。⑥风速四级以上天气,暂停土方开挖。

主体工程、临时堆土场、施工营地扬尘治理措施:①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做到文明施工,砂石料等统一堆放并设置防护措施,粉料设散粉料罐,保持施工场地清洁,并减少搬运环节。②靠近居民集中区等敏感点的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挡护,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增加洒水清扫次数,减少扬尘。③在开挖、钻孔时对干燥断面洒水喷湿;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适当洒水;施工期要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湿的措施,防止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场地的弃土应及时覆盖或清运。

施工机械等燃油废气污染防治措施:①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不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和车辆进入施工区。②燃油机械尽量使用含硫率低的清洁柴油。

2、地表水环境

(1)施工生活污水: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20) (略) 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用水标准后,回用于施工,全部回用不外排,对地表水影响小。

(2)隧道施工废水:隧道施工采用施工废水与隧道涌水分开排放的原则。严禁施工废水随意排放,施工期应在隧道洞口设置沉淀池作为基本处理手段,增加隔油气浮处理设施,将悬浮物质和石油类混凝沉淀。沉淀的底泥泥浆定时清运至弃渣场,上清液再利用(如用于施工场地的洒水降尘),也可临时存放在沉淀池中,供循环利用。

(3)预制场、拌和站、机械冲洗等生产废水,此部分废水经过施工区设置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用于项目场地洒水抑尘。

3、噪声

拟建项目建设规模较大,各个专业场所投入的施工机械有所不同,施工活动对项目沿线各区域的声环境有较大的干扰影响。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①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将批准的夜间作业公告附近居民。②采用低噪声机械;施工期间要注意保养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低声级水平。③合理确定项目施工场界,尽量将施工营地设置在远离声环境敏感点的地方。④在声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时,在场界处用2.5m活动式隔声吸声板围挡,禁止夜间施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应实施封闭或半封闭隔声降噪,并将施工时间集中安排在昼间,提供施工噪声投诉与监督渠道。⑤对临近敏感点的施工便道,通过限速、加强道路平整和夜间禁鸣等措施,降低车辆运输交通噪声影响。隧道出口端紧邻法土山村,需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控制施工噪音。避免、防止施工废水、泥浆及油污对水源的污染。

4、振动环境影响

施工期的主要工程是土石方工程,采用机械施工;桥涵工程为沿线的各种大、小桥涵及高架桥线路工程,主要为桩基、桥墩及梁的制作、铺架等工程;道床施工及轨道铺架等。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①选择环境要求较低(远离居民点)的位置作为工程作业场地;②合理安排各种机械设施位置、作业场所,减轻可能由此带来的振动叠加影响。③施工车辆的运输路线应该进行合理规划。④进行强振动施工作业应避开敏感时段。⑤加强施工机械维护保养,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必要时加装隔振设施(如减振垫)。

5、地下水

项目未穿越地下水环境敏感区,项目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下渗和路基填挖方可能改变局部地下水径流途径、隧道施工以及后续排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①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挖深应高于地下水位,并做防渗措施。②施工中应做好桥梁桩基钻孔泥浆、废渣的抽排。③填方路段还应注意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通道设置涵洞跨越,以免改变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途径。④根据地下水出露位置和涌水量大小选排水措施。⑤当填方路堤底部有地下涌水出现时,可设置集水井、PVC管将地下水排出路基范围之外。⑥选择在枯季施工,加强施工管理和环境监理工作。⑦核查排水沟的排水能力,采用加大水沟断面、增设泄水洞等工程措施,确保隧道内排水通畅。⑧根据工程特点分别采取超前帷幕(局部)注浆或开挖后径向注浆等措施,确保施工及环境安全,同时其衬砌结构应预留安全储备,考虑承受部分水荷载。

6、固体废弃物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弃土石方、钻孔泥浆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燃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产生的少量废机油。其中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 (略) 垃圾填埋场堆放,项目施工机械更换的废机油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收集;严禁随意倾倒污染土壤、水体;更换的废机油及其收集容器应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规定及时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相应处理。

7、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主要体现为主体工程对土地的占用和分割,改变了土地利用性质,使得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率下降,林地面积减少。

生态保护措施:(1)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占地;禁止随意砍伐林木或捕杀保护动物。临时工程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利用既有场地或站区范围内的永久征地,减少新占地。(2)施工完成后,对其临时占地合理绿化,对临时道路进行植被恢复,尽快恢复动物生境。(3)植被保护:①开工前对施工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农田、林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③严格控制路基开挖、隧道洞口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④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弃渣场进行取弃土作业;⑤铁路穿越林地路段,各施工单位应加强防火知识教育,防止人为原因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⑥施工期临时设施用地尽量选择在征地范围内,施工营地租用当地民房和场地。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均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环境空气

本项目正线化念站至化念南站采用电力牵引,但化念南站至仙福场、玉昆场由内燃机车牵引完成,将排放的少量机车废气,本项目所选用的内燃机车安装DPF(柴油颗粒物捕集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处理装置。

2、地表水环境

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初期雨水,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预处理后,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 (略) 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用水标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全部回用不外排。本项目不涉及危险品储运,为集装箱的装卸,初期雨水主要污染物为SS,设置排水沟,初期雨水收集进入雨水收集池,沉淀后用于铁路绿色通道绿化。

3、噪声

本次评价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路基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中昼间70dB(A)、夜间60dB(A)标准限值要求;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垂直投影地表能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中昼间70dB(A)、夜间60dB(A)标准限值要求。65~200m区域,路基昼间、桥梁昼间噪声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昼间60dB(A)标准限值要求。

其噪声防治措施:

(1)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200m以内不宜新建噪声敏感建筑物。(2)加强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跟踪监测,并预留噪声治理费用,营运期间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适时采取降低行车速度等降噪措施,减轻铁路噪声影响。(3)敏感点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铁路上穿过法土山村,对该处轨道采用弹性轨枕,对法土山村设置声屏障降噪措施,共设置2.5m高路基直立式声屏障294.35m,计736m2;对敏感点设置隔声窗降噪措施。

4、固体废弃物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化念南站产生的废机油及含油抹布、变压器油。项目采取的防治措施为:

(1)设垃圾桶收集职工生活垃圾,所有垃圾经分类收集后,最终交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2)变压器油经专用容器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项目产生少量的废机油,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须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要求设置存储设施,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上述危险废物,及时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妥善处理。

三、公众参与

项目公众参与调查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要求,采用意见调查、现场公示、网上信息公示及报纸公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查结果表明:各社会团体和群众对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建议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建设单位将充分考虑公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以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