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蕲春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一、前言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依据《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蕲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鄂自然资函〔2021〕33号),衔接《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等相关规划,编制《蕲春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深 (略)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 (略) “一极两区三城”的区域发展布局,明确了生态修复规划定位和目标,确定了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和分区,部署了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等内容。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包括蕲春县全域国土范围,包括漕河镇、赤东镇、蕲州镇、管窑镇、横车镇、彭思镇、株林镇、刘河镇、狮子镇、青石镇、张塝镇、檀林镇、大同镇、向桥乡、八里湖等15个乡镇办,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准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中期目标年为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三、规划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强化农田生态功能, (略) 生态品质,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建成拥湖揽江、山水交融、蓝脉绿网、生态宜居的中国艾都。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边界,重点保护和修复大别山南麓水源涵养林、长江蕲河防护林、江河湖库、自然保护地等自然生态功能区,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充分发挥生系统的态服务功能。
到2025年,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问题得到缓解,蕲河及支流主要生态廊道基本建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得到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到2030年,生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到2035年,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治理长效保障机制基本建立,树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四、总体布局
(一)总体生态修复格局
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自然保护地、生态问题突出区域为重点,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强对自然生态功能区的整体保护,遵循自然地理格局,维护重要生态屏障持续稳定,以蕲春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格局为基础, (略) 对蕲春县生态修复定位,构建“一江、一带、一屏、多点”的总体修复格局。
保育长江经济带。以长江岸线为主的生态绿带保护与修复。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共建“美丽长江”沿江绿色保护带,落实“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国土空间保护格局, (略) 级“一江双廊两库四屏一平原”生态修复总体布局。
保护蕲河为主体生态保护带构建区域生态廊道。以蕲河及主要支流岸线为主体的生态大动脉保护与修复。蕲河主要支流是檀林河、孙冲河、白水畈河、桐梓河、蔡寿河、狮子河、株林河、许家河和沙河等。蕲河及主要支流就像蕲春县的生命动脉,滋养着蕲春县土地上的生命。
筑牢大别山区南麓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大别山区南麓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以不同生态功能及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维护横岗山、云丹山、屏风寨-花园水库、仙人台-大同仙人湖等主要生态功能区核心生态功能,推进生态格局优化及生态修复,实现自然资源要素功能提升。
加强湖北蕲春赤龙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横岗山森林自然公园、 (略) 级湿地自然公园等生态功能区整体保护。以赤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以及赤西湖等重要湖泊和花园水库等大中型水库为生态节点,串联生态网络,强化重点湖泊水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二)生态修复分区
(略) 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分区和生态安全格局,结合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区域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区和重要生态治理区,以降水、地形地貌、流域分区、生态系统类型等自然地理格局和“双评价”等相关评价结果为基础, (略) 及区域重大战略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生态治理区、生态功能区划、流域分区等,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特征及问题,将全县国土空间划分为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沿江湿地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综合治理区、蕲中绿色农业生态修复区4个生态修复分区,明确各分区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表1 蕲春县生态修复分区
单位:平方公里
序号 | 生态修复分区 | 面积 | 涉及乡镇(办) | 主要生态问题 | 主攻方向 | 修复策略 |
1 | 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 | 1076.93 | 檀林镇、大同镇、张塝镇、狮子镇、向桥乡、青石镇、刘河镇、株林镇 | 林业质效存在短板,系统修复不够精准 | 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 | 保育保护为主,自然恢复和辅助修复为辅 |
2 | 沿江湿地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 | 363.19 | 蕲州、彭思镇、赤东镇、八里湖办事处、管窑镇 | 湿地萎缩 | 湿地综合保护与修复、物多样性保护 | 保育保护为主,自然恢复和辅助修复为辅 |
3 | 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综合治理区 | 88.37 | 漕河镇、横车镇、管窑镇、赤东镇 | 城镇涝渍严重 | 湿地综合保护与修复、人居环境提升 | 自然恢复为主,辅助修复,局部生态重塑 |
4 | 蕲中绿色农业生态修复区 | 871.28 | 向桥乡、青石镇、刘河镇、株林镇、横车镇、漕河镇、彭思镇、管窑镇、赤东镇 | 水土流失 | 水土保持和耕地修复、人居环境提升 | 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综合整治 |
(三)重点修复区域
以生态修复分区、生态问题以及集成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和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结果,生态系统恢复力弱且位于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1、大别山区
大别山区涉及檀林镇、大同镇、张塝镇、狮子镇、向桥乡、青石镇、刘河镇、株林镇。
该区域统筹开展森林质量提升,开展横岗山森林自然公园、太平森林自然公园、蕲春县向桥两寨森林自然公园和 (略) 级湿地自然公园等生物栖息地之间生态廊道建设,蕲河上游及支流河岸崩塌治理。花园水库、红旗桥水库、桂华水库、水源保护地等湿地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张塝镇六溪冲河和下马沟河、狮子镇园襟冲河和牛皮寨、株林镇北部等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檀林镇、大同镇等洪涝灾害危险性高区域调洪功能,防治蕲河下游洪涝灾害,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修复。
2、沿江湿地区域
沿江湿地区域涉及蕲州镇、八里湖办事处、管窑镇、彭思镇和赤东镇。
该区域重点开展长江、蕲河、赤东湖、赤西湖、策湖、雨湖、西马口湖等湿地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周边和交通骨干沿线增绿和景观提升;蕲河下游湿地防洪蓄洪综合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赤东湖、赤西湖水系连通建设。
3、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重点修复蕲河、雷溪河、铁箭河、十里河以及可与之相连的湖泊和坑塘等水域;增加独山森林公园等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交通沿线绿化建设,慢行道建设。
4、蕲中农业生产区
蕲中农业生产区涉及向桥乡、青石镇、刘河镇、株林镇、横车镇、漕河镇、彭思镇、管窑镇和赤东镇。
统筹该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和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开展向桥乡、彭思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开展漕河镇、赤东镇、横车镇、刘河镇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黄河厂水库水源地及周边生境保护与修复;加强漕河镇、株林镇、刘河镇和向桥乡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加强沟渠塘等各类农业灌溉和养殖区域水环境治理,加强沙河、许家河、蔡寿河、桐梓河、下马沟河、檀林河等小流域综合整治。
图3 蕲春县重点修复区域图
(四)生态廊道建设
深入开展长江、蕲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保护修复,推进重要河流两岸和骨干交通线路两侧覆绿,构建以“江河为脉、骨干河流与道路为网、生态斑块珠串相连”的三级生态廊道。
1、系统推进“一江一河”生态主廊道建设
统筹长江、蕲河的空间格局,深入开展长江、蕲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保护修复,推进长江、蕲河两岸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裸露地、困难造林地等造林绿化,加大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力度,积极推广乡土阔叶树种,调整优化树种结构,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切实提高沿江林草覆盖率,完善沿江防护林体系,构筑护堤护岸生态屏障。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蕲河生态经济带生态廊道,构建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镇绿芯的生态格局。
严格执行长江干流分区管控和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将廊道建设与水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强化入河口水质管控,推进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调节水库蓄水、排水量,维护上下游连通性,特别注重保障蕲河生态流量,统筹保护恢复以鱼类资源为重点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江豚以及其他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产卵场、索饵场等重要栖息地。
将跨越东西、贯通南北的生态廊道建设与李时珍等蕲春特有历史文化相关联,结合长江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构建连接古今,跨越区域的文化长廊。
2、加强“骨干河流与骨干道路”生态廊道建设
以骨干河流、道路为重点,重点布局9条蕲河主要支流生态廊道、“九横七纵一环”高速公路骨架网生态廊道、一般公路沿线生态廊道以及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
蕲河主要支流生态廊道包括檀林河、孙冲河、白水畈河、桐梓河、蔡寿河、狮子河、株林河、许家河、沙河等9条河流生态廊道。积极推进支流沿岸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堤防防护林和景观林带等生态缓冲带建设,根据河道两侧滩涂、荒坡荒地等不同河段的立地条件,适地适树,有效增加河流流域内的林木覆盖率,适量养殖乡土水生植物,增强水体净化能力,改善水体景观,改善河道和沿岸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景观通道。加强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清理整治侵占河道、岸线滥用等突出问题,增加河流、湖、库等水系连通功能,恢复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骨干交通线路生态廊道包括麻武高速、沪渝高速、蕲太高速、G220、G347、绕城一级公路、蕲北旅游公路、铁路等现状和规划的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绿化带生态廊道。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沿河、沿路绿化带等与县域生态廊道相连,共同 (略) 通风廊道。加强防治交通路线带来的水土流失、生态源破碎等问题。交通干线沿线营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林带和花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打造蕲春特色观光景观带。
3、推进“重点湖泊和生态功能区”区域生态廊道建设
围绕河湖系统共生,采取水量调度、生态补水、河湖水系连通等措施,构建以赤东湖、赤西湖、鹞鹰岩水库、花园水库、仙人湖为核心的水生态保护链。强化控源减排,整治水产养殖污染,加强湖泊、水库及周边湿地生态修复,建设环湖库生态圈。在重要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迁徙停歇地等敏感区域,建立迁移通道、过鱼设施等,实现跨流域、跨区域生物物质和能量信息的交流,增加重要栖息地之间的连通性。构建连接自然保护地、重点湖泊、重要湿地、野生物种栖息地等生态斑块的生态网格,实现“以廊串珠”的生态保护网。
对外生态廊道和生态网格连接大别山生态极重要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节点。对内生态廊道和生态网格串联北山南江、区域重点湖泊水库、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心城区以及乡镇镇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格内外联通,共同促进蕲春县各类生态系统的统筹协同和融合共生。
五、重点工程
以生态修复总体格局为依据,按照生态功能区、农产品 (略) 化地区划分,识别各修复分区重点区域及重要生态廊道的具体任务,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生态功能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任务与策略措施,统筹布局大别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程、长江经济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蕲中城镇生态修复工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程、蕲水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5大重点工程,共28个子项目,打造“山清、水秀、村美、城镇宜居”的生命共同体。
一、前言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依据《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蕲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鄂自然资函〔2021〕33号),衔接《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等相关规划,编制《蕲春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深 (略)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 (略) “一极两区三城”的区域发展布局,明确了生态修复规划定位和目标,确定了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和分区,部署了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等内容。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包括蕲春县全域国土范围,包括漕河镇、赤东镇、蕲州镇、管窑镇、横车镇、彭思镇、株林镇、刘河镇、狮子镇、青石镇、张塝镇、檀林镇、大同镇、向桥乡、八里湖等15个乡镇办,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准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中期目标年为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三、规划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强化农田生态功能, (略) 生态品质,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建成拥湖揽江、山水交融、蓝脉绿网、生态宜居的中国艾都。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边界,重点保护和修复大别山南麓水源涵养林、长江蕲河防护林、江河湖库、自然保护地等自然生态功能区,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充分发挥生系统的态服务功能。
到2025年,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问题得到缓解,蕲河及支流主要生态廊道基本建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得到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到2030年,生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到2035年,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治理长效保障机制基本建立,树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四、总体布局
(一)总体生态修复格局
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自然保护地、生态问题突出区域为重点,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强对自然生态功能区的整体保护,遵循自然地理格局,维护重要生态屏障持续稳定,以蕲春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格局为基础, (略) 对蕲春县生态修复定位,构建“一江、一带、一屏、多点”的总体修复格局。
保育长江经济带。以长江岸线为主的生态绿带保护与修复。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共建“美丽长江”沿江绿色保护带,落实“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国土空间保护格局, (略) 级“一江双廊两库四屏一平原”生态修复总体布局。
保护蕲河为主体生态保护带构建区域生态廊道。以蕲河及主要支流岸线为主体的生态大动脉保护与修复。蕲河主要支流是檀林河、孙冲河、白水畈河、桐梓河、蔡寿河、狮子河、株林河、许家河和沙河等。蕲河及主要支流就像蕲春县的生命动脉,滋养着蕲春县土地上的生命。
筑牢大别山区南麓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大别山区南麓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以不同生态功能及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维护横岗山、云丹山、屏风寨-花园水库、仙人台-大同仙人湖等主要生态功能区核心生态功能,推进生态格局优化及生态修复,实现自然资源要素功能提升。
加强湖北蕲春赤龙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横岗山森林自然公园、 (略) 级湿地自然公园等生态功能区整体保护。以赤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以及赤西湖等重要湖泊和花园水库等大中型水库为生态节点,串联生态网络,强化重点湖泊水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二)生态修复分区
(略) 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分区和生态安全格局,结合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区域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区和重要生态治理区,以降水、地形地貌、流域分区、生态系统类型等自然地理格局和“双评价”等相关评价结果为基础, (略) 及区域重大战略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生态治理区、生态功能区划、流域分区等,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特征及问题,将全县国土空间划分为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沿江湿地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综合治理区、蕲中绿色农业生态修复区4个生态修复分区,明确各分区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表1 蕲春县生态修复分区
单位:平方公里
序号 | 生态修复分区 | 面积 | 涉及乡镇(办) | 主要生态问题 | 主攻方向 | 修复策略 |
1 | 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 | 1076.93 | 檀林镇、大同镇、张塝镇、狮子镇、向桥乡、青石镇、刘河镇、株林镇 | 林业质效存在短板,系统修复不够精准 | 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 | 保育保护为主,自然恢复和辅助修复为辅 |
2 | 沿江湿地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 | 363.19 | 蕲州、彭思镇、赤东镇、八里湖办事处、管窑镇 | 湿地萎缩 | 湿地综合保护与修复、物多样性保护 | 保育保护为主,自然恢复和辅助修复为辅 |
3 | 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综合治理区 | 88.37 | 漕河镇、横车镇、管窑镇、赤东镇 | 城镇涝渍严重 | 湿地综合保护与修复、人居环境提升 | 自然恢复为主,辅助修复,局部生态重塑 |
4 | 蕲中绿色农业生态修复区 | 871.28 | 向桥乡、青石镇、刘河镇、株林镇、横车镇、漕河镇、彭思镇、管窑镇、赤东镇 | 水土流失 | 水土保持和耕地修复、人居环境提升 | 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综合整治 |
(三)重点修复区域
以生态修复分区、生态问题以及集成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和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结果,生态系统恢复力弱且位于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1、大别山区
大别山区涉及檀林镇、大同镇、张塝镇、狮子镇、向桥乡、青石镇、刘河镇、株林镇。
该区域统筹开展森林质量提升,开展横岗山森林自然公园、太平森林自然公园、蕲春县向桥两寨森林自然公园和 (略) 级湿地自然公园等生物栖息地之间生态廊道建设,蕲河上游及支流河岸崩塌治理。花园水库、红旗桥水库、桂华水库、水源保护地等湿地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张塝镇六溪冲河和下马沟河、狮子镇园襟冲河和牛皮寨、株林镇北部等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檀林镇、大同镇等洪涝灾害危险性高区域调洪功能,防治蕲河下游洪涝灾害,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修复。
2、沿江湿地区域
沿江湿地区域涉及蕲州镇、八里湖办事处、管窑镇、彭思镇和赤东镇。
该区域重点开展长江、蕲河、赤东湖、赤西湖、策湖、雨湖、西马口湖等湿地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周边和交通骨干沿线增绿和景观提升;蕲河下游湿地防洪蓄洪综合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赤东湖、赤西湖水系连通建设。
3、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重点修复蕲河、雷溪河、铁箭河、十里河以及可与之相连的湖泊和坑塘等水域;增加独山森林公园等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交通沿线绿化建设,慢行道建设。
4、蕲中农业生产区
蕲中农业生产区涉及向桥乡、青石镇、刘河镇、株林镇、横车镇、漕河镇、彭思镇、管窑镇和赤东镇。
统筹该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和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开展向桥乡、彭思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开展漕河镇、赤东镇、横车镇、刘河镇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黄河厂水库水源地及周边生境保护与修复;加强漕河镇、株林镇、刘河镇和向桥乡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加强沟渠塘等各类农业灌溉和养殖区域水环境治理,加强沙河、许家河、蔡寿河、桐梓河、下马沟河、檀林河等小流域综合整治。
图3 蕲春县重点修复区域图
(四)生态廊道建设
深入开展长江、蕲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保护修复,推进重要河流两岸和骨干交通线路两侧覆绿,构建以“江河为脉、骨干河流与道路为网、生态斑块珠串相连”的三级生态廊道。
1、系统推进“一江一河”生态主廊道建设
统筹长江、蕲河的空间格局,深入开展长江、蕲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保护修复,推进长江、蕲河两岸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裸露地、困难造林地等造林绿化,加大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力度,积极推广乡土阔叶树种,调整优化树种结构,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切实提高沿江林草覆盖率,完善沿江防护林体系,构筑护堤护岸生态屏障。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蕲河生态经济带生态廊道,构建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镇绿芯的生态格局。
严格执行长江干流分区管控和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将廊道建设与水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强化入河口水质管控,推进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调节水库蓄水、排水量,维护上下游连通性,特别注重保障蕲河生态流量,统筹保护恢复以鱼类资源为重点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江豚以及其他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产卵场、索饵场等重要栖息地。
将跨越东西、贯通南北的生态廊道建设与李时珍等蕲春特有历史文化相关联,结合长江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构建连接古今,跨越区域的文化长廊。
2、加强“骨干河流与骨干道路”生态廊道建设
以骨干河流、道路为重点,重点布局9条蕲河主要支流生态廊道、“九横七纵一环”高速公路骨架网生态廊道、一般公路沿线生态廊道以及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
蕲河主要支流生态廊道包括檀林河、孙冲河、白水畈河、桐梓河、蔡寿河、狮子河、株林河、许家河、沙河等9条河流生态廊道。积极推进支流沿岸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堤防防护林和景观林带等生态缓冲带建设,根据河道两侧滩涂、荒坡荒地等不同河段的立地条件,适地适树,有效增加河流流域内的林木覆盖率,适量养殖乡土水生植物,增强水体净化能力,改善水体景观,改善河道和沿岸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景观通道。加强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清理整治侵占河道、岸线滥用等突出问题,增加河流、湖、库等水系连通功能,恢复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骨干交通线路生态廊道包括麻武高速、沪渝高速、蕲太高速、G220、G347、绕城一级公路、蕲北旅游公路、铁路等现状和规划的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绿化带生态廊道。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沿河、沿路绿化带等与县域生态廊道相连,共同 (略) 通风廊道。加强防治交通路线带来的水土流失、生态源破碎等问题。交通干线沿线营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林带和花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打造蕲春特色观光景观带。
3、推进“重点湖泊和生态功能区”区域生态廊道建设
围绕河湖系统共生,采取水量调度、生态补水、河湖水系连通等措施,构建以赤东湖、赤西湖、鹞鹰岩水库、花园水库、仙人湖为核心的水生态保护链。强化控源减排,整治水产养殖污染,加强湖泊、水库及周边湿地生态修复,建设环湖库生态圈。在重要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迁徙停歇地等敏感区域,建立迁移通道、过鱼设施等,实现跨流域、跨区域生物物质和能量信息的交流,增加重要栖息地之间的连通性。构建连接自然保护地、重点湖泊、重要湿地、野生物种栖息地等生态斑块的生态网格,实现“以廊串珠”的生态保护网。
对外生态廊道和生态网格连接大别山生态极重要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节点。对内生态廊道和生态网格串联北山南江、区域重点湖泊水库、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心城区以及乡镇镇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格内外联通,共同促进蕲春县各类生态系统的统筹协同和融合共生。
五、重点工程
以生态修复总体格局为依据,按照生态功能区、农产品 (略) 化地区划分,识别各修复分区重点区域及重要生态廊道的具体任务,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生态功能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任务与策略措施,统筹布局大别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程、长江经济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蕲中城镇生态修复工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程、蕲水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5大重点工程,共28个子项目,打造“山清、水秀、村美、城镇宜居”的生命共同体。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