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自治县南源水电发展有限公司南源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公众参与信息第二次公示
乳源瑶族自治县南源水电发展有限公司南源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公众参与信息第二次公示
2023-02-21
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南源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
公众参与信息第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将项目基本信息及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情况公示如下: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南源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
建设单位: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建设地点:乳源县乳城镇南水路
项目概况: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南源水电站(下称南源水电站)作为南水水电厂备用电源,在系统电网发生瓦解,电站机组无法及时启动地下厂房随时有被淹的危险等事故情况下作为机组“黑启动”的保证电源,增大了南水大坝防洪度汛的安全性。
南源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4000kW,设计水头为114m,单机流量为4.2m3/s,厂房内装设2台水轮机型号为HLD06A-WJ-75,2台发电机型号为SFW4000-6/1730,主变压器型号为S9-1000/110。南源电站的水库,也就是南水电站的水库—南水水库,校核洪水位225.9m,死水位197.0m,发电极限水位194.0m,校核尾水位91.3m,最低尾水位86.4m。南源水电站建成运行多年,因历史遗留问题,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 (略) 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实施方案》、《整改类小水电环评手续完善工作指引》,对于总装机1000千瓦及以上5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回顾
废水:电站厂区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回用厂区绿化,由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可知,项目附近水体的各项监测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现状良好;可见,本项目运行过程中排放的水污染物对地表水质量影响程度较小,在环境可接受范围。
废气:水电站工程属于非污染建设项目,主要是来自员工日常用餐,生活区厨房产生的油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楼顶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噪声:南源水电站厂房为地面厂房,设施均位于设备间内,噪声强度介于65~103dB(A),采取措施后可降低至45dB(A)以下,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 类标准范围,本期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厂界声环境昼间和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可见,企业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是有效的,不会造成厂界噪声超标。
固体废弃物:一般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区和枢纽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库区漂浮物,在生活区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箱;库区漂浮物定期由建设单位进行打捞。与生活垃圾一起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废矿物油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途径合理,根据调查,项目产生的一般固废以及危险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理,未对厂区及周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企业采取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生态影响分析:南源水电站对*生植物的影响体现在工程永久性占地、库淹没、工程施工改变原有植被状况等,使评价区范围内的局部区域生产力有所降低。库区植被类型均以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为主,群落组成成分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木兰科等的常绿树种为优势,如栲属的毛锥、甜锥、红锥、栲,樟科润楠属的红楠、广东润楠,山茶科荷木属的木荷、银木荷,金缕梅科的大果马蹄荷,木兰科的毛桃木莲、金叶含笑等。从另一面分析,工程建成后库区段由于水面增加和地下水位抬高,以及温度、湿度等微小变化有利于库区周围小范围植物生长。对该区域内植被和自然景观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恢复,库区周边形成了新的优势植被类型。电站建设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已经消失。水域面积扩大,形成湿地,有利于植物生长。
南源电站、南水电站工程的建成运行,对鱼类资源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鱼类的种类、种群结构、优势种群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库区、库尾、坝后河段底栖动物的种类、生物量和密度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库区底栖动物的种类最少,生物量和密度最小,是因为随着库区的运行,泥沙大量沉降,已形成了一定厚厚的淤泥层,破坏了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底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坝后河段具有自然河段特征,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优于库区河段。由此可见,该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对底栖动物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库区、库尾和坝后河段浮游生物的种类、生物量和个体数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库区随着大水面的形成,水流减缓、水体透明度增加,水温上升,淹没的植被增加了水体的营养物,浮游生物生长和繁殖环境较为优越,所以监测到浮游生物的种类最多,生物量和个体数量大。坝后河段水流速加大,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不如库区。由此可见,该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对浮游生物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南源水电站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南源水电站在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了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减免措施,确实降低了工程运行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本次通过对实际的环境影响及措施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对增殖放流、危废暂存,生活污水处理及环境监控等提出了相应补充措施,在完善本报告提出的补充措施后,保证各项环保措施正常投运的情况下,电站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在落实本后评价报告提出的改进措施后,继续运营是可行的。
四、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联系人:梅光
联系电话:*
地 址:乳源县乳城镇南水路
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单位的名称
环评单位:广东 (略)
联系人:李工
联系电话:0791-*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内容
1、为让公众对项目环境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公众可查阅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可在广东 (略) 网站(http://**)查阅, (略) 或环评单位获得;
2、本项目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为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见报告书)的公民、法人和组织的意见,鼓励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
3、公众意见表见附件。
4、公众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在10个工作日内将填写的 (略) ,反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我公司和环评单位将对反映的意见认真核实、对待,对良好建议我们将积极采纳,并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
公示时间为自本公示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
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2023年2月21日
2023-02-21
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南源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
公众参与信息第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将项目基本信息及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情况公示如下: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南源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
建设单位: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建设地点:乳源县乳城镇南水路
项目概况: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南源水电站(下称南源水电站)作为南水水电厂备用电源,在系统电网发生瓦解,电站机组无法及时启动地下厂房随时有被淹的危险等事故情况下作为机组“黑启动”的保证电源,增大了南水大坝防洪度汛的安全性。
南源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4000kW,设计水头为114m,单机流量为4.2m3/s,厂房内装设2台水轮机型号为HLD06A-WJ-75,2台发电机型号为SFW4000-6/1730,主变压器型号为S9-1000/110。南源电站的水库,也就是南水电站的水库—南水水库,校核洪水位225.9m,死水位197.0m,发电极限水位194.0m,校核尾水位91.3m,最低尾水位86.4m。南源水电站建成运行多年,因历史遗留问题,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 (略) 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实施方案》、《整改类小水电环评手续完善工作指引》,对于总装机1000千瓦及以上5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回顾
废水:电站厂区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回用厂区绿化,由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可知,项目附近水体的各项监测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现状良好;可见,本项目运行过程中排放的水污染物对地表水质量影响程度较小,在环境可接受范围。
废气:水电站工程属于非污染建设项目,主要是来自员工日常用餐,生活区厨房产生的油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楼顶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噪声:南源水电站厂房为地面厂房,设施均位于设备间内,噪声强度介于65~103dB(A),采取措施后可降低至45dB(A)以下,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 类标准范围,本期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厂界声环境昼间和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可见,企业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是有效的,不会造成厂界噪声超标。
固体废弃物:一般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区和枢纽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库区漂浮物,在生活区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箱;库区漂浮物定期由建设单位进行打捞。与生活垃圾一起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废矿物油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途径合理,根据调查,项目产生的一般固废以及危险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理,未对厂区及周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企业采取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生态影响分析:南源水电站对*生植物的影响体现在工程永久性占地、库淹没、工程施工改变原有植被状况等,使评价区范围内的局部区域生产力有所降低。库区植被类型均以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为主,群落组成成分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木兰科等的常绿树种为优势,如栲属的毛锥、甜锥、红锥、栲,樟科润楠属的红楠、广东润楠,山茶科荷木属的木荷、银木荷,金缕梅科的大果马蹄荷,木兰科的毛桃木莲、金叶含笑等。从另一面分析,工程建成后库区段由于水面增加和地下水位抬高,以及温度、湿度等微小变化有利于库区周围小范围植物生长。对该区域内植被和自然景观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恢复,库区周边形成了新的优势植被类型。电站建设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已经消失。水域面积扩大,形成湿地,有利于植物生长。
南源电站、南水电站工程的建成运行,对鱼类资源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鱼类的种类、种群结构、优势种群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库区、库尾、坝后河段底栖动物的种类、生物量和密度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库区底栖动物的种类最少,生物量和密度最小,是因为随着库区的运行,泥沙大量沉降,已形成了一定厚厚的淤泥层,破坏了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底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坝后河段具有自然河段特征,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优于库区河段。由此可见,该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对底栖动物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库区、库尾和坝后河段浮游生物的种类、生物量和个体数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库区随着大水面的形成,水流减缓、水体透明度增加,水温上升,淹没的植被增加了水体的营养物,浮游生物生长和繁殖环境较为优越,所以监测到浮游生物的种类最多,生物量和个体数量大。坝后河段水流速加大,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不如库区。由此可见,该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对浮游生物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南源水电站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南源水电站在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了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减免措施,确实降低了工程运行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本次通过对实际的环境影响及措施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对增殖放流、危废暂存,生活污水处理及环境监控等提出了相应补充措施,在完善本报告提出的补充措施后,保证各项环保措施正常投运的情况下,电站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在落实本后评价报告提出的改进措施后,继续运营是可行的。
四、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联系人:梅光
联系电话:*
地 址:乳源县乳城镇南水路
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单位的名称
环评单位:广东 (略)
联系人:李工
联系电话:0791-*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内容
1、为让公众对项目环境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公众可查阅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可在广东 (略) 网站(http://**)查阅, (略) 或环评单位获得;
2、本项目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为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见报告书)的公民、法人和组织的意见,鼓励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
3、公众意见表见附件。
4、公众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在10个工作日内将填写的 (略) ,反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我公司和环评单位将对反映的意见认真核实、对待,对良好建议我们将积极采纳,并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
公示时间为自本公示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
乳源瑶族自治县 (略)
2023年2月21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