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
文山州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 (略) 委、 (略) 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创新型社会,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州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励创新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全面提升我州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为实现全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我州建设“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公共服务更加优化、运用水平更加明显,知识产权质量和数量协调发展, (略) 场价值逐步提高,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 (略) 中等水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27件,有效专利拥有量达到3500件,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达到30000件,版权作品登记达到3000件;围绕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世界“三七之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及“6个百万亩(头)”基地建设等,注册和登记的地理标志达到30件,授权农业、林业植物新品种数量稳步提高。(以上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
到2035年,全州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知识产权与区域产业、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知识产权有力促进创新创业,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初步构建起创新涌现、保护严格、运用高效、管理科学、服务优质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健全完善,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具有文山特色的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适时推进著作权保护地方性规定,探索制定文山州知识产权专利促进与保护政策机制,健全文山三七、蒜头果等符合文山区域产业的地方性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建立健全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加强遗传资源、优异种质资源、传统知识与民间文艺等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建设。强化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传承。促进中医药传承,推动以三七为主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
(二)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明确州、县(市)两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事权。深化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强化州、县(市)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建立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围绕打造“三张牌”示范区和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重点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优势产业。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体系。
(三)推进落实公正权威的司法保护制度。推动文山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落实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要求。建立涉及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事实调查机制,加强技术调查官队*建设。依法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建立健全公安机关知识产权专业侦查队*,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知识产权案件检察监督机制建设,加强量刑建议指导和抗诉指导,营造知识产权良好生态法治环境。
(四)推进落实严格高效的行政保护制度。依法行使知识产权调查权、处罚权和强制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指导机制,落实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行政裁决调解制度,提升司法确权、维权服务能力。建 (略) 场名录,畅通知识产权投诉举报、维权援助等渠道,实现知识产权简易案件快速处理。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各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保护特殊标志、官方标志。加大网络版权保护,深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建设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区,强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监管。
(五)推进协同保护制度落实。加大知识产权案件办理力度,推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衔接和信息共享,规范案件移送程序。强化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鉴定和维权援助等体系建设,多元化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略) 场监管、版权、公安、海关等部门联合执法,深入开展诚信建设,实施联合惩戒。支持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开展工作,健全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机制。
(六)落实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造制度。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支持企业运用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组合开展创新创造,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实施校企共创工程,以科技规划项目为引领,深化 (略) 所、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开展绿色铝、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实施植物新品种创新工程,围绕高端稻谷、绿色有机蔬菜、道地药材、辣椒、木本油料、肉牛等培育和发掘文山特色优异种质资源,开发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名、优、特、新产品。
(七)建立健全高效顺畅的运用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 (略) 级知识产权强县试点示范建设。支 (略) 级工业园区、 (略) 级重点产业特色园区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和服务平台,培育专利密集型园区。加快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发展和传承好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培育一批代表文山产业形象、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商标品牌,提升“文品”竞争力。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动文山三七、广南铁皮石斛、广南八宝米、丘北辣椒、广南高峰黄牛、西畴乌骨鸡、马关草果等地理标志在文山特色产业品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有效运用。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各类创新创业主体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
(八)推进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营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分级分类评价。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健全风险管理和分担机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工作。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实施版权创新发展和版权运营体系建设工程,建立版权交易平台及交易保障机制,提升版权运营服务水平。建立文山专利质押融资服务平台。
(九)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积极融入国家、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构建以服务网点和服务机构为重要节点的知识产权服务网。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文山受理窗口,鼓励有条件的县(市)设立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力争实现各县(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全覆盖。支持各类创新中心、高校和行业组织等建设知识产权服务网点,在重点产业集聚区、重点园区建设“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站。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各类知识产权线上业务办理系统应用,开展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精准帮扶行动。支持版权服务工作站建设,不断完善版权服务功能。建设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拓展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渠道。鼓励骨干机构和服务网点将自有专业数据与国家、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互联共享。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工作和相关培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检索与利用能力。
(十)强化人才队*建设。推进落实“兴文英才计划”,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专家智库,深化知识产权理论和实务研究,提升知识产权文化软实力。实施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程,开展干部知识产权学习教育活动,推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进校园。持续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学校认定工作。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分类开展知识产权实务培训,培育引进一批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技术专家等人才队*和产业技术创新攻关团队,提升知识产权专业能力和素养。
(十一)加强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推动落实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机制,指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获得海外授权,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品牌“走出去”。充分利用天保、都龙、田蓬口岸,机场、高铁站等大型人流、物流场所,积极向海外推介文山特色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推动文山三七、广南铁皮石斛、广南八宝米等更多文山地理标志产品进入国际地理标志互认互保清单。
(十二)营造知识产权文化良好氛围。结合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加强“文化+科技+创意+旅游”融合发展,营造具有文山特色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孵化器建设。加强非遗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文山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做强文山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培养新时代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充分运用各类知识产权宣传主题活动及“五进”活动,加大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重点案例的宣传力度,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纳入普法内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州建设,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知识产权强州建设新格局。各县(市)要将知识产权工作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同步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加大支持保障。州、县(市)要完善知识产权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将知识产权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服务等全方位扶持奖励,按照国家财税政策,对知识产权投资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创新主体及知识产权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给予扶持奖励。对在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
(三)加强督查考核。州市场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方案的落实推进情况开展督促检查,通过季通报年考核、“红黑榜”晾晒成绩,推动工作落实,配合国家、省做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重要情况及时向州委、州政府请示报告。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中,要注重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成效。州、县(市)政府要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督查考核范围,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工作成效。
为深入贯彻《 (略) 委、 (略) 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创新型社会,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州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励创新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全面提升我州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为实现全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我州建设“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公共服务更加优化、运用水平更加明显,知识产权质量和数量协调发展, (略) 场价值逐步提高,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 (略) 中等水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27件,有效专利拥有量达到3500件,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达到30000件,版权作品登记达到3000件;围绕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世界“三七之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及“6个百万亩(头)”基地建设等,注册和登记的地理标志达到30件,授权农业、林业植物新品种数量稳步提高。(以上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
到2035年,全州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知识产权与区域产业、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知识产权有力促进创新创业,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初步构建起创新涌现、保护严格、运用高效、管理科学、服务优质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健全完善,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具有文山特色的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适时推进著作权保护地方性规定,探索制定文山州知识产权专利促进与保护政策机制,健全文山三七、蒜头果等符合文山区域产业的地方性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建立健全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加强遗传资源、优异种质资源、传统知识与民间文艺等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建设。强化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传承。促进中医药传承,推动以三七为主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
(二)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明确州、县(市)两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事权。深化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强化州、县(市)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建立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围绕打造“三张牌”示范区和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重点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优势产业。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体系。
(三)推进落实公正权威的司法保护制度。推动文山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落实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要求。建立涉及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事实调查机制,加强技术调查官队*建设。依法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建立健全公安机关知识产权专业侦查队*,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知识产权案件检察监督机制建设,加强量刑建议指导和抗诉指导,营造知识产权良好生态法治环境。
(四)推进落实严格高效的行政保护制度。依法行使知识产权调查权、处罚权和强制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指导机制,落实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行政裁决调解制度,提升司法确权、维权服务能力。建 (略) 场名录,畅通知识产权投诉举报、维权援助等渠道,实现知识产权简易案件快速处理。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各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保护特殊标志、官方标志。加大网络版权保护,深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建设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区,强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监管。
(五)推进协同保护制度落实。加大知识产权案件办理力度,推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衔接和信息共享,规范案件移送程序。强化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鉴定和维权援助等体系建设,多元化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略) 场监管、版权、公安、海关等部门联合执法,深入开展诚信建设,实施联合惩戒。支持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开展工作,健全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机制。
(六)落实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造制度。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支持企业运用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组合开展创新创造,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实施校企共创工程,以科技规划项目为引领,深化 (略) 所、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开展绿色铝、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实施植物新品种创新工程,围绕高端稻谷、绿色有机蔬菜、道地药材、辣椒、木本油料、肉牛等培育和发掘文山特色优异种质资源,开发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名、优、特、新产品。
(七)建立健全高效顺畅的运用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 (略) 级知识产权强县试点示范建设。支 (略) 级工业园区、 (略) 级重点产业特色园区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和服务平台,培育专利密集型园区。加快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发展和传承好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培育一批代表文山产业形象、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商标品牌,提升“文品”竞争力。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动文山三七、广南铁皮石斛、广南八宝米、丘北辣椒、广南高峰黄牛、西畴乌骨鸡、马关草果等地理标志在文山特色产业品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有效运用。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各类创新创业主体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
(八)推进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营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分级分类评价。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健全风险管理和分担机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工作。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实施版权创新发展和版权运营体系建设工程,建立版权交易平台及交易保障机制,提升版权运营服务水平。建立文山专利质押融资服务平台。
(九)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积极融入国家、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构建以服务网点和服务机构为重要节点的知识产权服务网。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文山受理窗口,鼓励有条件的县(市)设立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力争实现各县(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全覆盖。支持各类创新中心、高校和行业组织等建设知识产权服务网点,在重点产业集聚区、重点园区建设“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站。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各类知识产权线上业务办理系统应用,开展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精准帮扶行动。支持版权服务工作站建设,不断完善版权服务功能。建设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拓展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渠道。鼓励骨干机构和服务网点将自有专业数据与国家、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互联共享。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工作和相关培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检索与利用能力。
(十)强化人才队*建设。推进落实“兴文英才计划”,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专家智库,深化知识产权理论和实务研究,提升知识产权文化软实力。实施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程,开展干部知识产权学习教育活动,推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进校园。持续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学校认定工作。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分类开展知识产权实务培训,培育引进一批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技术专家等人才队*和产业技术创新攻关团队,提升知识产权专业能力和素养。
(十一)加强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推动落实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机制,指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获得海外授权,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品牌“走出去”。充分利用天保、都龙、田蓬口岸,机场、高铁站等大型人流、物流场所,积极向海外推介文山特色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推动文山三七、广南铁皮石斛、广南八宝米等更多文山地理标志产品进入国际地理标志互认互保清单。
(十二)营造知识产权文化良好氛围。结合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加强“文化+科技+创意+旅游”融合发展,营造具有文山特色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孵化器建设。加强非遗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文山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做强文山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培养新时代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充分运用各类知识产权宣传主题活动及“五进”活动,加大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重点案例的宣传力度,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纳入普法内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州建设,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知识产权强州建设新格局。各县(市)要将知识产权工作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同步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加大支持保障。州、县(市)要完善知识产权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将知识产权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服务等全方位扶持奖励,按照国家财税政策,对知识产权投资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创新主体及知识产权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给予扶持奖励。对在知识产权强州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
(三)加强督查考核。州市场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方案的落实推进情况开展督促检查,通过季通报年考核、“红黑榜”晾晒成绩,推动工作落实,配合国家、省做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重要情况及时向州委、州政府请示报告。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中,要注重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成效。州、县(市)政府要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督查考核范围,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工作成效。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