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林火处置过程中强化爆燃火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
阿拉善左旗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林火处置过程中强化爆燃火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A级旅游景区:
根据旗森防办《转发内蒙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林火处置过程中强化爆燃火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阿左森防办发〔2023〕5号)文件要求,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爆燃火的巨大威胁
爆燃火一般是指高强度火灾在特定可燃物、气象、地形等条件下,在蔓延过程中独发的以动力燃烧为主、包含扩散燃烧的一种类似于爆炸式燃烧的现象。在峡谷等封闭环境中,植被阴燃产生的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在风力、风向等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与空气混合燃烧,容易引发爆燃。爆燃火属于极端火行为,火焰超过30米以上,温度可达1000°C以上。扑火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一旦遇到爆燃,就会受到高温灼热、烟雾熏呛,以及冲击波伤害,因预警时间极短,扑火人员来不及反应,伤亡率极高。另据预测,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将频繁引发持续性干旱等高温影响天气气候事件。世界气象组织指出,未来五年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5°C的概率为50%,若达到此升温幅度将导致中国的干旱概率增加2倍,类似于当前长江流域正在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将更加频繁地出现,也将进一步增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风险。同时,风速对森林火灾蔓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自201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风速每10年增加了0.24m/s,潜在风能增加约17%,预计这种增长趋势短期内还将维持,这对森林火灾的防控极为不利,爆燃火将继续多发高发。
二、切实了解爆燃火的发生条件
爆燃火一般由以下四种条件耦合作用引发:一是燃烧火环境。在爆燃火发生之前,一般存在高强度火的大面积蔓延,或出现斑块状火线。二是气候及可燃物条件。高温干旱导致可燃物含水率较低,加之林区积累的有效可燃物载量过高,极易燃烧。三是可燃气体条件。燃烧区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或有复燃可能的火烧迹地,容易产生大量高浓度可燃气体。四是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复杂(如沟谷地带,或超过30度以上的山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浓度可燃气体扩散,并使其与空气混合,出现爆燃。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
三、掌握规避发生爆燃火危险区的科学方法
爆燃火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强,必须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规避特殊火场环境。一是谨慎进入峡谷区域灭火。世界各地许多消防员的伤亡都与峡谷区域灭火有关,尤其是烟囱型峡谷。该区域是地形、天气和可燃物耦合作用造成的破坏力最严重的区域,可以让火在林内更快地预热和燃烧,同时产生大量可燃气体,导致极端火行为,并以远高于消防员逃生的速度蔓延至峡谷上方。二是实时关注地势陡峭地形。一般情况下,当地表火(坡度为5度左右)上升到坡度为30度左右的地区时,燃烧速度为之前的2倍,当坡度达到55度左右时,燃烧速度将再翻1倍。斜坡上的位置也会影响可燃物载量,燃烧的可燃物会滚下山坡,导致扑火人员后方出现火蔓延,危及消防员安全,当在陡峭、崎岖的地形中扑救时,要注意滚石,且不要在挖掘机下灭火。另外,由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较大,山坡底部和中部的可燃物通常比顶部的多,底部一般会出现极端火行为。三是当心燃烧不完全区域。火场如果燃烧不完全,大概率会发生复燃,可燃物温度越高,越容易复燃,且复燃区域一般存在大量可燃性气体,易出现爆燃火,危险性极高。
四、工作要求
(一)深刻认识爆燃火的巨大威胁。各旅游景区要认真贯彻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通知要求,深刻认识爆燃火的巨大威胁,了解掌握爆燃火的发生机理、孕灾环境,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和扑火人员安全作为最高准则,以坚决有力的措施规避爆燃火威胁,杜绝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二)切实强化对火灾扑救的科学指挥。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格遵守统一指挥、专业指挥、安全指挥原则,持续完善现场指挥机制,统一号令,统一行动,避免各自为战打乱仗。扑火中要综合分析“天、地、人、时”等火场要素,准确掌握人员部署、扑救进度、火势变化等情况,严格遵守“火情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的要求,科学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严防因火情不明误闯险区、风向突变被火围困、余火复燃猝不及防等情况发生,坚决确保扑火人员安全。
(三)持续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强化防灭火安全教育,抓好专题剖析,不断提高对安全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始终绷紧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弦。进一步加大企业负责人和扑火人员培训力度,坚持专业指挥和专业化防灭火之路,特别是对新任职人员快速全面开展防灭火知识普及和培训,让真正懂火的人指挥灭火,受过训练的人参加灭火,避免忙乱扑救,确保防灭火安全。
2023年3月9日
各A级旅游景区:
根据旗森防办《转发内蒙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林火处置过程中强化爆燃火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阿左森防办发〔2023〕5号)文件要求,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爆燃火的巨大威胁
爆燃火一般是指高强度火灾在特定可燃物、气象、地形等条件下,在蔓延过程中独发的以动力燃烧为主、包含扩散燃烧的一种类似于爆炸式燃烧的现象。在峡谷等封闭环境中,植被阴燃产生的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在风力、风向等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与空气混合燃烧,容易引发爆燃。爆燃火属于极端火行为,火焰超过30米以上,温度可达1000°C以上。扑火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一旦遇到爆燃,就会受到高温灼热、烟雾熏呛,以及冲击波伤害,因预警时间极短,扑火人员来不及反应,伤亡率极高。另据预测,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将频繁引发持续性干旱等高温影响天气气候事件。世界气象组织指出,未来五年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5°C的概率为50%,若达到此升温幅度将导致中国的干旱概率增加2倍,类似于当前长江流域正在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将更加频繁地出现,也将进一步增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风险。同时,风速对森林火灾蔓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自201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风速每10年增加了0.24m/s,潜在风能增加约17%,预计这种增长趋势短期内还将维持,这对森林火灾的防控极为不利,爆燃火将继续多发高发。
二、切实了解爆燃火的发生条件
爆燃火一般由以下四种条件耦合作用引发:一是燃烧火环境。在爆燃火发生之前,一般存在高强度火的大面积蔓延,或出现斑块状火线。二是气候及可燃物条件。高温干旱导致可燃物含水率较低,加之林区积累的有效可燃物载量过高,极易燃烧。三是可燃气体条件。燃烧区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或有复燃可能的火烧迹地,容易产生大量高浓度可燃气体。四是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复杂(如沟谷地带,或超过30度以上的山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浓度可燃气体扩散,并使其与空气混合,出现爆燃。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
三、掌握规避发生爆燃火危险区的科学方法
爆燃火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强,必须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规避特殊火场环境。一是谨慎进入峡谷区域灭火。世界各地许多消防员的伤亡都与峡谷区域灭火有关,尤其是烟囱型峡谷。该区域是地形、天气和可燃物耦合作用造成的破坏力最严重的区域,可以让火在林内更快地预热和燃烧,同时产生大量可燃气体,导致极端火行为,并以远高于消防员逃生的速度蔓延至峡谷上方。二是实时关注地势陡峭地形。一般情况下,当地表火(坡度为5度左右)上升到坡度为30度左右的地区时,燃烧速度为之前的2倍,当坡度达到55度左右时,燃烧速度将再翻1倍。斜坡上的位置也会影响可燃物载量,燃烧的可燃物会滚下山坡,导致扑火人员后方出现火蔓延,危及消防员安全,当在陡峭、崎岖的地形中扑救时,要注意滚石,且不要在挖掘机下灭火。另外,由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较大,山坡底部和中部的可燃物通常比顶部的多,底部一般会出现极端火行为。三是当心燃烧不完全区域。火场如果燃烧不完全,大概率会发生复燃,可燃物温度越高,越容易复燃,且复燃区域一般存在大量可燃性气体,易出现爆燃火,危险性极高。
四、工作要求
(一)深刻认识爆燃火的巨大威胁。各旅游景区要认真贯彻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通知要求,深刻认识爆燃火的巨大威胁,了解掌握爆燃火的发生机理、孕灾环境,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和扑火人员安全作为最高准则,以坚决有力的措施规避爆燃火威胁,杜绝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二)切实强化对火灾扑救的科学指挥。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格遵守统一指挥、专业指挥、安全指挥原则,持续完善现场指挥机制,统一号令,统一行动,避免各自为战打乱仗。扑火中要综合分析“天、地、人、时”等火场要素,准确掌握人员部署、扑救进度、火势变化等情况,严格遵守“火情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的要求,科学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严防因火情不明误闯险区、风向突变被火围困、余火复燃猝不及防等情况发生,坚决确保扑火人员安全。
(三)持续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强化防灭火安全教育,抓好专题剖析,不断提高对安全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始终绷紧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弦。进一步加大企业负责人和扑火人员培训力度,坚持专业指挥和专业化防灭火之路,特别是对新任职人员快速全面开展防灭火知识普及和培训,让真正懂火的人指挥灭火,受过训练的人参加灭火,避免忙乱扑救,确保防灭火安全。
2023年3月9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