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工作方案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泰来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域商业概况。泰来县 (略) 西南部,地处黑龙江、吉林、 (略) (区)交界处, (略) 区重要交通和 (略) 。全县辖8镇2乡,人口24.9万,幅员面积3996平方公里。202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9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0元,同比增长10.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1元,同比增长14.8%。目前,有基本型县级商贸中心1个,有基本型乡镇商贸中心2个,有基本型便民商店3105个。现有基本型物流企业1户,目前,县域物流分三大板块,一是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镇村级物流节点(赶集小站)55个; (略) 在全县下设19个邮政支局,辅射83个行政村;三是客货邮融合运作模式,已开通15条线路,辐射镇村18个,通过三种模式,快递进村已实现100%。
??(二)前期工作进展。泰来县高度重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可行路径和网络。2015年8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9年,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先后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优秀示范县”“全省农产品电商出村试点县”等荣誉称号。当前,我县在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商店建设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在乡镇商贸中心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短板弱项,多以规模性商超为主,在经营面积和功能上仍有较大差距;在物流体系建设上,虽然实现了进村到屯目标,但缺少标准较高,集约集成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和年度分解任务。为进一步加快县域商贸体系建设,围绕《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提出的“三个全覆盖”,实现并完成《县域商业建设指南》7项约束性指标,结合前期两次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基础,加快补齐县域商贸体系短板,力争通过2年时间,建设改造10个基本型乡镇商贸中心,其中:2022年,完成泰来镇、汤池镇、江桥镇、平洋镇4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奖补金额400万元,县政府投入金额200万元,企业投入金额600万元;2023年,完成克利镇、和平镇、宁姜乡、胜利乡、塔子城镇、大兴镇6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总投资1800万元,奖补金额600万元,县政府投入金额300万元,企业投入金额900万元。
??(二)县域商业建设类型和标准。参照《县域商业建设指南》,力争通过2年建设,完成县域商业网点、乡镇商业网点、村级商业网点、县域物流枢纽、乡村末端物流、物流资源整合、农村电子商务7个约束性指标确定的工作任务,所有功能类型达到各项建设指标数量要求,同时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 (略) 场主体培育, (略) 场秩序,加快县域消费统计,促进县域消费升级,打通县域消费内循环,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三、重点工作
??(一)优化提升城区商业体系服务功能
??1.融合提升城区商业设施。县城老城区重点发展百货零售、特色餐饮、美食广场(美食城)、文化娱乐等业态相融合的传统商业区。将县域商业体系 (略) 总体建设规划,新城区将重点发展集汽车等高端商品零售、电商快递、餐饮服务、休闲旅游、体育演艺等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开放式游憩商业区,推动商流主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完善商业设施、健全消费网络。鼓励邮政、快递、物流、供销、商贸 (略) 场化合作,大力补齐中心仓、前置仓、分拨转运仓等物流仓储设施短板,完善县级配送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构成的物流服务体系。
??2.提升大型 (略) 场功能。围绕 (略) 场服务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功能,逐步提 (略) 场交易集散功能,形成枢纽型、战略型和企业集聚型的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区域配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打造区域农产品流通节点。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开拓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引导我县大宗农产品生产企业抱团发展, (略) 跨区域产销链条。
??(二)优化提升乡镇商贸中心服务功能
??1.改造提升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鼓励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以现 (略) 场、 (略) 场、商超为基础,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力求“设立一个点位、繁荣一片区域”。引导乡镇商贸中心依托邮政、电商配送网点,开展乡村物流配送业务。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组建专业农产品购销企业、发展标准化乡镇“便利店”,形成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消费空间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县城区为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消费新格局。
??2.建设一批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应的 (略) 场。鼓励支持各乡镇在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加快建设一 (略) 场,在农产品集中产出地推 (略) 场,促进 (略) 场有效对接,形成“以产促农、以城带乡、商产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3.改造一批乡镇农贸(集贸)市场。认真落实《 (略) 场管理技术规范》,持 (略) 场( (略) 场)标准化改造,进一步加强已 (略) 场规范整治工作,取缔“ (略) 场”,推 (略) 场建设改造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充 (略) 场公益属性。
??4.提升一批农村商业网点。改造提升一批村级便民商店,配置生活缴费、复印机、农资存放等设备,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开展涉农信息服务等多样化服务,保障农村居民就近便利消费和基本生活服务。
??(三)优化 (略) 场竞争力和流通效率
??1.提升优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发挥产业优势,大力培育我县农产品品牌,通过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泰来大米、中药材、杂粮杂豆、果蔬、肉制品、乳制品及水产品,推动“三品一标”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支持企业利用农博会、哈洽会、绿博会等节会广泛开展“泰字号”品牌宣传活动。
??2.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支持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生产标准、技术集成、管理科学的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支持建设改造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功能的集配中心、产地仓,鼓励研发应用产后初加工、精深加工设施设备,完善检测、预冷、分选、加工、冷藏、配货、追溯系统等基本功能,实现统一分选包装、检验检测、装卸配送,提高企业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
??3. (略) 场公益性保障能力。通过土地作价、产权回购、升级改造、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 (略) 场建设,有效降低交易费、摊位费等成本,增强保供稳价和综合服务能力。
??4.提升农产品冷链流通能力。支持重点农产品生产企业实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逐步形成直采基地专业运输、集中仓储、专柜销售的全程冷链供应链。鼓励物流企业提升“首末1公里”的产地预冷、保鲜加工、保鲜运输、销售终端冷藏能力,打造“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推动农产品冷链技术装备标准化,提高冷链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水平。新建设施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预留消杀防疫空间。
??5.拓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积极对接“832供销购全国供应链平台”,发挥供销云仓作用,鼓励与更多农产品企业合作,铺设产销“快速路”。发挥县级电商平台作用,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本土电商平台对接拓 (略) 场,同时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衔接拓宽县域外销售渠道。支持企业在县域外设立农产品销售服务中心或展示展销中心,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多渠道产销对接和品牌宣传,促进品牌农产品销售。
??(四)优化提 (略) 场活力
??1.激发催生农村消费新热点。以耐用品和生活日用品为重点,开展系列促销活动, (略) 场消费活力。完善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耐用消费品等使用环境。提供农资送货到户到地等服务,推动餐饮、陪护、家政、生活品代购等爱心型消费,推动商业跟进下乡设点的开发型消费。培育网销、代销农产品的双向型消费,进一步打造涵盖全域的消费促进网络。
??2.优化农村商旅文体服务供给。坚持城乡联动,加快农村文旅公共品牌打造,依托“辽金文化、抗战文化、抗洪文化、湿地文化特色等旅游文化资源,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产品。打造一批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高质量发展乡村民宿、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改造建设村民生活服务站,在乡村便利店叠加快递收发、充值服务、生活缴费等便民增值服务。在村民活动中心、便利店等场所,提供理发、维修、废旧物资回收等便民服务。
??3. (略) 场供给。支持供销系统、邮政乡镇网点巩固基层农资供应、配送和农产品收购等传统业务,因地制宜发展冷藏保鲜、烘干收储、加工销售、农技推广等生产性服务。引导农业农村服务组织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机具租赁等社会化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五) (略) 场主体培育
??1.培育一批商业骨干企业。依托邮政快递、供销、 (略) 场、电商、大型商超等流通主体,发展直供直销、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鼓励品牌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连锁流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和股权加盟等方式进行资产业务重组,促进县镇村商业网络连锁化。深入挖掘城乡新型消费模式,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2.培育一批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 (略) 场需求,培养壮大农村电商产业人才队*。深入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3.壮大一批零售新业态企业。以小批发、小零售、小餐饮、小住宿、小电商、小外贸、小快递、小配送企业为基础,构建大中小结合、线上线下融合、功能互补、差异化经营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依托本土电商平台,实现本地生产、就近消费的“内循环”。鼓励农特产品生产企业发展电商业务,强化传统商贸与电商零售新业态深度融合,引导农民“触网上线”,丰富购物方式。
??4.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程和农民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整县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业”服务中心,面向小农户提供农机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六)优化提升电子商务助农兴农作用
??1.提升电子商务与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广度。持续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升级版实施,加快发展“直播经济”,大力开展“数商兴农”行动,加快建设农村互联网与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城乡各类电商企业抱团发展,整体扩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优化推动措施,对现有的县、镇、村三级电商运营网络体系实施质量提升和扩量增效,完善配套信用支付体系,建立和完善网购网销监管机制,营造更为安全放心高效的新型农村电商运营和购物环境。引导扶持县内重点配 (略) 场资源,扩大网上下单和配送业绩,增强广大消费者线上与线下高度融合的消费体验,打造电商消费便利圈。
??2.提升县镇村物流配送效率。积极探索“电商+快递+供应链”模式,支持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快递电商共享站、智能快件箱等物流配送终端设施建设。支持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 (略) 场化合作,推动物流快递统仓共配。推进邮(政)快(递)合作下乡进村工程,促进信息共享、数据互联。
??(七) (略) 场经营秩序
??1.严厉打击消费品侵权假冒行为。深入 (略) 场专项执法检查,检查其来源是否合法、标识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经营行为是否规范、售后服务义务是否得到切实履行, (略) 场规范有序。依法严厉查处无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仿冒知名品牌特有的名称、包装和商标权侵权、虚假广告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加强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围绕与群众生活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加大检查力度,依法查处销售掺假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行为。建立数据化监管平台,夯实智慧监管基础。推动风险预警和“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机制对接,完善风险发现处置工作闭环管理,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八)完善统计分析体系
??对市场分级管理,建立健全各行业部门相关指标统计体系。统计、经合等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加强协作,并协调税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相关统计分析工作,健全完善现行商贸统计内容,形成统计管理机制,确保商贸统计工作的有效性,为县域商业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四、资金安排及项目计划
??(一)安排方式。按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原则,结合泰来县县域实际,充分发挥县域商业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争取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到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同时加强银企合作,深化信息协同和科技赋能,为县域商贸、物流、农产品流通、供销等领域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资金结算、供应链融资、财务管理等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泰来县县域商业实际使用场景,开展抵押、担保及信用类小额贷款业务。聚焦特色产业,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制,对符合条件的提供中长期贷款产品,从而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计划。2022年—2023年,完成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2022年,完成汤池镇、江桥镇、平洋镇3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2023年,完成克利镇、和平镇、宁姜乡、胜利乡、塔子城镇、大兴镇6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县经合局牵头建立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调指导,会同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电商办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此项工作,让商业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五、保障机制
??(一)资金管理制度。结合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原则,制定《泰来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项目实施单位单独建账,对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规范采购程序,确保资金安全,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落到实处。同时,项目实施单位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专项检查,审计及社会监督。县经合局应严格按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市)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及用途相关规定,规范使用专项资金。县财政局应加强对专项资金动态管理,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和资金使用安全。
??(二)项目管理制度。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制定县域商业建设指南,立足地域差异,明确商业设施、业态的结构和功能。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政府采购或专家评审等方式遴选相关项目,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组织实施。建立“企业目录+项目清单”机制,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实施单位不得随意变更项目(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内容、项目投资、实施期限、承办主体),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需按相关规定报上级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调整。相关乡镇和部门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把关指导,县经合局负责牵头做好项目实施的验收工作,县级政府投入和中央财政投入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以奖补方式建设的要督促相关企业完善相关内业材料和档案。
??(三)日常监督机制。县政府是综合示范县建设的直接责任主体,对本县示范工作及资金使用负总责,具体负责方案制定、工作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安全。制定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和日常监管方案,明确日常监管责任人,建立自查自纠和承办企业、示范项目、资金管理等监管工作台账。主动引入纪检、审计等部门参与日常监管。定期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提出整改要求。对上级检查、自查等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要求。完善中央财政资金资产管理制度,定期盘点,准确入账,妥善管理,确保持续发挥作用。
??(四)信息公开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和信息报送的政策措施,县政府网站设置公开专栏,对相关建设内容和日常运营情况进行公开公示。凡是接受中央财政奖补的企业,须按要求填报项目相关信息数据,县级主管部门依法保护信息安全。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域商业概况。泰来县 (略) 西南部,地处黑龙江、吉林、 (略) (区)交界处, (略) 区重要交通和 (略) 。全县辖8镇2乡,人口24.9万,幅员面积3996平方公里。202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9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0元,同比增长10.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1元,同比增长14.8%。目前,有基本型县级商贸中心1个,有基本型乡镇商贸中心2个,有基本型便民商店3105个。现有基本型物流企业1户,目前,县域物流分三大板块,一是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镇村级物流节点(赶集小站)55个; (略) 在全县下设19个邮政支局,辅射83个行政村;三是客货邮融合运作模式,已开通15条线路,辐射镇村18个,通过三种模式,快递进村已实现100%。
??(二)前期工作进展。泰来县高度重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可行路径和网络。2015年8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9年,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先后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优秀示范县”“全省农产品电商出村试点县”等荣誉称号。当前,我县在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商店建设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在乡镇商贸中心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短板弱项,多以规模性商超为主,在经营面积和功能上仍有较大差距;在物流体系建设上,虽然实现了进村到屯目标,但缺少标准较高,集约集成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和年度分解任务。为进一步加快县域商贸体系建设,围绕《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提出的“三个全覆盖”,实现并完成《县域商业建设指南》7项约束性指标,结合前期两次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基础,加快补齐县域商贸体系短板,力争通过2年时间,建设改造10个基本型乡镇商贸中心,其中:2022年,完成泰来镇、汤池镇、江桥镇、平洋镇4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奖补金额400万元,县政府投入金额200万元,企业投入金额600万元;2023年,完成克利镇、和平镇、宁姜乡、胜利乡、塔子城镇、大兴镇6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总投资1800万元,奖补金额600万元,县政府投入金额300万元,企业投入金额900万元。
??(二)县域商业建设类型和标准。参照《县域商业建设指南》,力争通过2年建设,完成县域商业网点、乡镇商业网点、村级商业网点、县域物流枢纽、乡村末端物流、物流资源整合、农村电子商务7个约束性指标确定的工作任务,所有功能类型达到各项建设指标数量要求,同时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 (略) 场主体培育, (略) 场秩序,加快县域消费统计,促进县域消费升级,打通县域消费内循环,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三、重点工作
??(一)优化提升城区商业体系服务功能
??1.融合提升城区商业设施。县城老城区重点发展百货零售、特色餐饮、美食广场(美食城)、文化娱乐等业态相融合的传统商业区。将县域商业体系 (略) 总体建设规划,新城区将重点发展集汽车等高端商品零售、电商快递、餐饮服务、休闲旅游、体育演艺等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开放式游憩商业区,推动商流主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完善商业设施、健全消费网络。鼓励邮政、快递、物流、供销、商贸 (略) 场化合作,大力补齐中心仓、前置仓、分拨转运仓等物流仓储设施短板,完善县级配送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构成的物流服务体系。
??2.提升大型 (略) 场功能。围绕 (略) 场服务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功能,逐步提 (略) 场交易集散功能,形成枢纽型、战略型和企业集聚型的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区域配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打造区域农产品流通节点。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开拓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引导我县大宗农产品生产企业抱团发展, (略) 跨区域产销链条。
??(二)优化提升乡镇商贸中心服务功能
??1.改造提升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鼓励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以现 (略) 场、 (略) 场、商超为基础,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力求“设立一个点位、繁荣一片区域”。引导乡镇商贸中心依托邮政、电商配送网点,开展乡村物流配送业务。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组建专业农产品购销企业、发展标准化乡镇“便利店”,形成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消费空间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县城区为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消费新格局。
??2.建设一批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应的 (略) 场。鼓励支持各乡镇在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加快建设一 (略) 场,在农产品集中产出地推 (略) 场,促进 (略) 场有效对接,形成“以产促农、以城带乡、商产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3.改造一批乡镇农贸(集贸)市场。认真落实《 (略) 场管理技术规范》,持 (略) 场( (略) 场)标准化改造,进一步加强已 (略) 场规范整治工作,取缔“ (略) 场”,推 (略) 场建设改造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充 (略) 场公益属性。
??4.提升一批农村商业网点。改造提升一批村级便民商店,配置生活缴费、复印机、农资存放等设备,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开展涉农信息服务等多样化服务,保障农村居民就近便利消费和基本生活服务。
??(三)优化 (略) 场竞争力和流通效率
??1.提升优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发挥产业优势,大力培育我县农产品品牌,通过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泰来大米、中药材、杂粮杂豆、果蔬、肉制品、乳制品及水产品,推动“三品一标”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支持企业利用农博会、哈洽会、绿博会等节会广泛开展“泰字号”品牌宣传活动。
??2.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支持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生产标准、技术集成、管理科学的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支持建设改造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功能的集配中心、产地仓,鼓励研发应用产后初加工、精深加工设施设备,完善检测、预冷、分选、加工、冷藏、配货、追溯系统等基本功能,实现统一分选包装、检验检测、装卸配送,提高企业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
??3. (略) 场公益性保障能力。通过土地作价、产权回购、升级改造、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 (略) 场建设,有效降低交易费、摊位费等成本,增强保供稳价和综合服务能力。
??4.提升农产品冷链流通能力。支持重点农产品生产企业实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逐步形成直采基地专业运输、集中仓储、专柜销售的全程冷链供应链。鼓励物流企业提升“首末1公里”的产地预冷、保鲜加工、保鲜运输、销售终端冷藏能力,打造“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推动农产品冷链技术装备标准化,提高冷链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水平。新建设施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预留消杀防疫空间。
??5.拓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积极对接“832供销购全国供应链平台”,发挥供销云仓作用,鼓励与更多农产品企业合作,铺设产销“快速路”。发挥县级电商平台作用,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本土电商平台对接拓 (略) 场,同时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衔接拓宽县域外销售渠道。支持企业在县域外设立农产品销售服务中心或展示展销中心,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多渠道产销对接和品牌宣传,促进品牌农产品销售。
??(四)优化提 (略) 场活力
??1.激发催生农村消费新热点。以耐用品和生活日用品为重点,开展系列促销活动, (略) 场消费活力。完善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耐用消费品等使用环境。提供农资送货到户到地等服务,推动餐饮、陪护、家政、生活品代购等爱心型消费,推动商业跟进下乡设点的开发型消费。培育网销、代销农产品的双向型消费,进一步打造涵盖全域的消费促进网络。
??2.优化农村商旅文体服务供给。坚持城乡联动,加快农村文旅公共品牌打造,依托“辽金文化、抗战文化、抗洪文化、湿地文化特色等旅游文化资源,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产品。打造一批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高质量发展乡村民宿、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改造建设村民生活服务站,在乡村便利店叠加快递收发、充值服务、生活缴费等便民增值服务。在村民活动中心、便利店等场所,提供理发、维修、废旧物资回收等便民服务。
??3. (略) 场供给。支持供销系统、邮政乡镇网点巩固基层农资供应、配送和农产品收购等传统业务,因地制宜发展冷藏保鲜、烘干收储、加工销售、农技推广等生产性服务。引导农业农村服务组织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机具租赁等社会化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五) (略) 场主体培育
??1.培育一批商业骨干企业。依托邮政快递、供销、 (略) 场、电商、大型商超等流通主体,发展直供直销、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鼓励品牌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连锁流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和股权加盟等方式进行资产业务重组,促进县镇村商业网络连锁化。深入挖掘城乡新型消费模式,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2.培育一批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 (略) 场需求,培养壮大农村电商产业人才队*。深入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3.壮大一批零售新业态企业。以小批发、小零售、小餐饮、小住宿、小电商、小外贸、小快递、小配送企业为基础,构建大中小结合、线上线下融合、功能互补、差异化经营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依托本土电商平台,实现本地生产、就近消费的“内循环”。鼓励农特产品生产企业发展电商业务,强化传统商贸与电商零售新业态深度融合,引导农民“触网上线”,丰富购物方式。
??4.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程和农民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整县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业”服务中心,面向小农户提供农机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六)优化提升电子商务助农兴农作用
??1.提升电子商务与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广度。持续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升级版实施,加快发展“直播经济”,大力开展“数商兴农”行动,加快建设农村互联网与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城乡各类电商企业抱团发展,整体扩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优化推动措施,对现有的县、镇、村三级电商运营网络体系实施质量提升和扩量增效,完善配套信用支付体系,建立和完善网购网销监管机制,营造更为安全放心高效的新型农村电商运营和购物环境。引导扶持县内重点配 (略) 场资源,扩大网上下单和配送业绩,增强广大消费者线上与线下高度融合的消费体验,打造电商消费便利圈。
??2.提升县镇村物流配送效率。积极探索“电商+快递+供应链”模式,支持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快递电商共享站、智能快件箱等物流配送终端设施建设。支持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 (略) 场化合作,推动物流快递统仓共配。推进邮(政)快(递)合作下乡进村工程,促进信息共享、数据互联。
??(七) (略) 场经营秩序
??1.严厉打击消费品侵权假冒行为。深入 (略) 场专项执法检查,检查其来源是否合法、标识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经营行为是否规范、售后服务义务是否得到切实履行, (略) 场规范有序。依法严厉查处无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仿冒知名品牌特有的名称、包装和商标权侵权、虚假广告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加强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围绕与群众生活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加大检查力度,依法查处销售掺假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行为。建立数据化监管平台,夯实智慧监管基础。推动风险预警和“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机制对接,完善风险发现处置工作闭环管理,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八)完善统计分析体系
??对市场分级管理,建立健全各行业部门相关指标统计体系。统计、经合等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加强协作,并协调税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相关统计分析工作,健全完善现行商贸统计内容,形成统计管理机制,确保商贸统计工作的有效性,为县域商业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四、资金安排及项目计划
??(一)安排方式。按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原则,结合泰来县县域实际,充分发挥县域商业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争取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到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同时加强银企合作,深化信息协同和科技赋能,为县域商贸、物流、农产品流通、供销等领域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资金结算、供应链融资、财务管理等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泰来县县域商业实际使用场景,开展抵押、担保及信用类小额贷款业务。聚焦特色产业,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制,对符合条件的提供中长期贷款产品,从而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计划。2022年—2023年,完成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2022年,完成汤池镇、江桥镇、平洋镇3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2023年,完成克利镇、和平镇、宁姜乡、胜利乡、塔子城镇、大兴镇6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县经合局牵头建立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调指导,会同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电商办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此项工作,让商业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五、保障机制
??(一)资金管理制度。结合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原则,制定《泰来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项目实施单位单独建账,对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规范采购程序,确保资金安全,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落到实处。同时,项目实施单位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专项检查,审计及社会监督。县经合局应严格按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市)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及用途相关规定,规范使用专项资金。县财政局应加强对专项资金动态管理,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和资金使用安全。
??(二)项目管理制度。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制定县域商业建设指南,立足地域差异,明确商业设施、业态的结构和功能。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政府采购或专家评审等方式遴选相关项目,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组织实施。建立“企业目录+项目清单”机制,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实施单位不得随意变更项目(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内容、项目投资、实施期限、承办主体),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需按相关规定报上级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调整。相关乡镇和部门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把关指导,县经合局负责牵头做好项目实施的验收工作,县级政府投入和中央财政投入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以奖补方式建设的要督促相关企业完善相关内业材料和档案。
??(三)日常监督机制。县政府是综合示范县建设的直接责任主体,对本县示范工作及资金使用负总责,具体负责方案制定、工作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安全。制定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和日常监管方案,明确日常监管责任人,建立自查自纠和承办企业、示范项目、资金管理等监管工作台账。主动引入纪检、审计等部门参与日常监管。定期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提出整改要求。对上级检查、自查等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要求。完善中央财政资金资产管理制度,定期盘点,准确入账,妥善管理,确保持续发挥作用。
??(四)信息公开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和信息报送的政策措施,县政府网站设置公开专栏,对相关建设内容和日常运营情况进行公开公示。凡是接受中央财政奖补的企业,须按要求填报项目相关信息数据,县级主管部门依法保护信息安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