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构建绿色发展格局
怀宁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构建绿色发展格局
近年来,怀宁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格局,2022年11月,怀宁县被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怀宁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2018年组织编制了《怀宁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8-2022)》,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着力创建生态制度健全、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经济发展、城乡环境宜居、资源节约利用、绿色生活普及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体系化轨道。结合全县生态环境底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主线,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2021 (略) 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此基础上,2022年再获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实现“一年开新局、两年上台阶”。
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凝聚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执法合力,探索县区级“局队站合一”运行方式,建立局机关、执法大队、监测站联合培训、联合执法机制,实现全局联动监管污染源。2018年以来,对244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对其中160起环境违法行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共计罚款1169万元, (略) 最多。建立线索通报反馈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生态环境问题,部署联动执法,打出治理“组合拳”,实现“信息共享、任务共担、问题共治”。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同时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推动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我县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下降36.6%;优良天数比例为92.6%,较2017年同比上升14.6%。
大力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设施共享、经济适用”的要求,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统筹处理”收储运与处理体系,实现城乡环境无差别整治,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怀宁县村镇饮用水合格率持续稳定在100%。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略) 级美丽乡村85个,市级美丽乡村47个,县级美丽乡村74个。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综合运用生物控制、物理降解、自然修复等技术工程,实施泥塘沟河、珠流河、高河大河、大沙河的综合治理,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制体系,设立各级河湖长1600余名, (略) 级幸福河湖130处、省级幸福河湖1处。
加速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依托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金字招牌,做好“生态+旅游”结合文章。发展“农业+旅游”,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略) 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6个,休闲农业观光园8个,举办凉亭无花果、雷埠迎庆桃、公岭杨梅等系列采摘旅游活动。发展“文化+旅游”,依托地域特色文化,推进高河长城文旅康养基地和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成功举办孔雀东南飞文化节、海子文化节等活动,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跻身全国特色小镇。发展“体育+旅游”,全面打响“诗乡戏韵、秀‘莓’怀宁”体育旅游品牌,怀宁蓝莓之乡国际马拉松入选“中国田径协会铜牌赛事”“ (略) 十大品牌马拉松及路跑赛事”称号。
持续提高农业产值规模。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近期2300亩、远期8000亩的大健康产业园启动建设,位于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开园运行。自2018年始,连续4年跻身“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引育工程,聚焦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靶向招引,推动本地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合作等形式快速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引育农业产 (略) 、市、县级龙头企业187家,安徽菜大师农业控股集团投资30亿元的皖西南军民融合食品产业园落地建设。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3.69万亩、油菜21万亩、蓝莓7.2万亩、蔬菜23.32万亩、紫薯1.5万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高标准农田44万亩。
(撰稿人:潘敏;审核人:程水清)
近年来,怀宁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格局,2022年11月,怀宁县被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怀宁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2018年组织编制了《怀宁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8-2022)》,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着力创建生态制度健全、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经济发展、城乡环境宜居、资源节约利用、绿色生活普及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体系化轨道。结合全县生态环境底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主线,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2021 (略) 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此基础上,2022年再获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实现“一年开新局、两年上台阶”。
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凝聚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执法合力,探索县区级“局队站合一”运行方式,建立局机关、执法大队、监测站联合培训、联合执法机制,实现全局联动监管污染源。2018年以来,对244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对其中160起环境违法行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共计罚款1169万元, (略) 最多。建立线索通报反馈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生态环境问题,部署联动执法,打出治理“组合拳”,实现“信息共享、任务共担、问题共治”。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同时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推动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我县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下降36.6%;优良天数比例为92.6%,较2017年同比上升14.6%。
大力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设施共享、经济适用”的要求,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统筹处理”收储运与处理体系,实现城乡环境无差别整治,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怀宁县村镇饮用水合格率持续稳定在100%。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略) 级美丽乡村85个,市级美丽乡村47个,县级美丽乡村74个。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综合运用生物控制、物理降解、自然修复等技术工程,实施泥塘沟河、珠流河、高河大河、大沙河的综合治理,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制体系,设立各级河湖长1600余名, (略) 级幸福河湖130处、省级幸福河湖1处。
加速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依托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金字招牌,做好“生态+旅游”结合文章。发展“农业+旅游”,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略) 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6个,休闲农业观光园8个,举办凉亭无花果、雷埠迎庆桃、公岭杨梅等系列采摘旅游活动。发展“文化+旅游”,依托地域特色文化,推进高河长城文旅康养基地和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成功举办孔雀东南飞文化节、海子文化节等活动,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跻身全国特色小镇。发展“体育+旅游”,全面打响“诗乡戏韵、秀‘莓’怀宁”体育旅游品牌,怀宁蓝莓之乡国际马拉松入选“中国田径协会铜牌赛事”“ (略) 十大品牌马拉松及路跑赛事”称号。
持续提高农业产值规模。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近期2300亩、远期8000亩的大健康产业园启动建设,位于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开园运行。自2018年始,连续4年跻身“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引育工程,聚焦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靶向招引,推动本地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合作等形式快速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引育农业产 (略) 、市、县级龙头企业187家,安徽菜大师农业控股集团投资30亿元的皖西南军民融合食品产业园落地建设。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3.69万亩、油菜21万亩、蓝莓7.2万亩、蔬菜23.32万亩、紫薯1.5万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高标准农田44万亩。
(撰稿人:潘敏;审核人:程水清)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