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有力提振信心——预算报告解读
积极财政政策有力提振信心——预算报告解读
(略) 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的财政收支安排有何特点,民生投入能否持续加力,助企纾困有何政策举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何防范,一系列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都可以在“国家账本”中找到答案。
加力提效注入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加力方面,预算报告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在提效方面,明确要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 (略) 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文杰表示,预算报告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必要支持力度,增强宏观政策合力,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预算报告提出,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6.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增长5.6%。赤字38800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
“今年主要收支政策安排,为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注入强大信心,给各个方面稳定积极的预期。”全国人大代表、 (略) 财政局党组书记姜国杰表示,超10万亿元的转移支付再创新高,体现了中央本级财政过紧日子的决心,既有助于保障基层运转,也能够有效均衡地区财力差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注民生彰显温度
2022年,财政政策加大纾困支持力度,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缓税缓费7500多亿元。预算报告提出,2023年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实施方式,持续增强各类企业活力。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
“近年来,宏观政策突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22年,衡阳办理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42.35亿元,‘六税两费’减免3.15亿元。今年,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全国人大代表, (略) 委副书记、市长朱健说。
除了减税降费,财政贴息也是助企纾困的重要发力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精准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和监管,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胡帆说,广西将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支持,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
预算报告明确,民生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生保障。2023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2000亿元支持地方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567亿元,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安排,显示着预算报告的温度。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认为,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的增幅超过8%,是一个较大的比例,必将有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带动投资支持实体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预算报告明确,2023年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根据安排,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500亿元。
姜国杰代表认为,安排68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和3.8万亿元专项债券扩大政府投资,稳就业、增消费、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值得期待。“从预算报告看,今年专项债券仍然是促进投资的重要工具。我们将继续积极储备好专项债券项目,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支出进度,加强资金监管,切实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的重要作用。”朱健代表说。
预算报告明确,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央和地方财政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委员、新大*科技集团CEO王晶建议,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励实体经济增强内生动力,提升企业和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的动力。长期关注“东数西算”工程的全国政协委员、航天 (略) 510所量子频标事业部技术总监陈江建议,扩大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枢纽节点的力度。
此外,预算报告还对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加强财会监督等提出明确要求。“要全面贯彻‘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切实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同时,进一步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胡帆代表说。
(略) 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的财政收支安排有何特点,民生投入能否持续加力,助企纾困有何政策举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何防范,一系列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都可以在“国家账本”中找到答案。
加力提效注入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加力方面,预算报告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在提效方面,明确要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 (略) 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文杰表示,预算报告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必要支持力度,增强宏观政策合力,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预算报告提出,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6.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增长5.6%。赤字38800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
“今年主要收支政策安排,为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注入强大信心,给各个方面稳定积极的预期。”全国人大代表、 (略) 财政局党组书记姜国杰表示,超10万亿元的转移支付再创新高,体现了中央本级财政过紧日子的决心,既有助于保障基层运转,也能够有效均衡地区财力差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注民生彰显温度
2022年,财政政策加大纾困支持力度,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缓税缓费7500多亿元。预算报告提出,2023年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实施方式,持续增强各类企业活力。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
“近年来,宏观政策突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22年,衡阳办理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42.35亿元,‘六税两费’减免3.15亿元。今年,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全国人大代表, (略) 委副书记、市长朱健说。
除了减税降费,财政贴息也是助企纾困的重要发力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精准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和监管,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胡帆说,广西将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支持,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
预算报告明确,民生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生保障。2023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2000亿元支持地方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567亿元,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安排,显示着预算报告的温度。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认为,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的增幅超过8%,是一个较大的比例,必将有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带动投资支持实体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预算报告明确,2023年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根据安排,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500亿元。
姜国杰代表认为,安排68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和3.8万亿元专项债券扩大政府投资,稳就业、增消费、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值得期待。“从预算报告看,今年专项债券仍然是促进投资的重要工具。我们将继续积极储备好专项债券项目,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支出进度,加强资金监管,切实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的重要作用。”朱健代表说。
预算报告明确,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央和地方财政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委员、新大*科技集团CEO王晶建议,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励实体经济增强内生动力,提升企业和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的动力。长期关注“东数西算”工程的全国政协委员、航天 (略) 510所量子频标事业部技术总监陈江建议,扩大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枢纽节点的力度。
此外,预算报告还对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加强财会监督等提出明确要求。“要全面贯彻‘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切实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同时,进一步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胡帆代表说。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