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连平110千伏三角站扩建第二台主变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河源连平110千伏三角站扩建第二台主变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河源连平110千伏三角站扩建第二台主变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2个工作日(2023年3月23日至2023年3月24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 (略) 区红星路118号环保大楼,邮编:*

  联系电话:0762-*

  传真:0762-*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河源连平110千伏三角站扩建第二台主变工程

建设单位:

(略) 河源供电局

建设地点:

(略) 连平县三角镇

环评机构:

广东智环 (略)

项目概况:

河源连平110千伏三角站扩建第二台主变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本期工程在110kV三角站内的预留位置扩建第二台主变(#2主变),主变容量50MVA;新建10千伏出线12回;新建电容器组2×5010kvar。本项目动态总投资为1125万元,计划于2023年12月建成投产。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

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进行材料运输、主变基础施工、构支架基础施工以及设备安装等,期间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有:噪声、扬尘、施工废污水、固体废物、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等。

1、生态影响分析

1)施工期对植被影响分析

扩建主变#2在站内预留地上进行,预留位置现状为草地,主变基础开挖会对站内草坪造成影响;材料堆放、土方临时堆放以及运输过程也可能会对草坪造成影响。本项目施工局部占地面积较小,施工量较少,故本工程施工对植被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随着工程建设结束,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区域植被也将得到恢复。

2)施工期水土流失

本项目主变基础开挖、填筑等施工行为影响了这些单元土层的稳定性,为水土流失的加剧创造了条件,如果不及时做好相应的处治,一旦灾害发生,将直接对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影响。

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主变基础的开挖以及平整,项目建设区内的原地貌将会被扰动,地表土层和植被也遭到破坏,降低了地表土壤的抗蚀能力。在旱季会产生扬尘,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影响区域植被的生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综上所述,本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随着工程建设结束,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

2、施工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但由于工程量较小,工期较短,且大多为不连续性噪声。因此,这种影响是间断性的、暂时的。

3、施工扬尘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

由于扬尘源多且分散,源高一般在15m以下,属于无组织排放。受施工方式、设备、气候等因素制约,扬尘产生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大。施工阶段,尤其是主变基础施工都会产生扬尘污染,特别是若遇久旱无雨的大风天气,扬尘污染更为突出,将使局部区域内空气的TSP明显增加。施工时通过对裸露面洒水、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等措施,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对施工区空气环境的影响满足相关要求。项目施工扬尘经采取洒水等措施防治后,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对附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不会造成长期影响。

2)施工机械燃油废气

主要来自于施工期施工机械和车辆排放的尾气,主要是挖掘机和运输汽车等,它们以柴油、汽油为燃料,使用过程产生一定量废气,包括NOx、SO2、烟尘等污染物。

施工的燃油机械为间断作业,且使用数量不多,因此所排的燃油废气污染物仅对施工点的空气质量产生间断的较小不利影响。

4、施工废水影响分析

1)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的产生与工程施工期具有很大关系,施工前期由于基础的开挖,施工机械使用较多,施工废水产生较多。根据经验估算,施工废水产生量一天最多不超过10t/d。通过设置简易沉砂池澄清处理后,上清液用于喷洒降尘,沉淀物应及时固化,用于基坑回填,并及时绿化。上清液应满足《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用途为“建筑施工用水”相应的排放限值。

综上所述,本工程在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是很小,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2)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按高峰期20人计, (略) 《用水定额第3部分:生活》(DB44/T 1461.3-2021),生活用水量保守按0.14t/(人·日)计,排污系数90%,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52t/d。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可依托110千伏三角站内的现状化粪池进行处理,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

5、施工固废影响分析

1)土石方

本项目主变扩建施工在站内进行,主变基础、消防小室、事故油池施工可能会产生土石方,但土石方量很少,多余土石方可收集后用于主变基础回填,土地平整和绿化,多余部分在附近找平,不外弃。

2)施工生活垃圾

施工人员按高峰期20人计,产生的生活垃圾参考《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 106-1999),生活垃圾产生系数按1.0kg/(人·d)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kg/d。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3)建筑垃圾与废弃材料

施工可能会产生一些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 (略) 政部门指定场所妥善堆放处理。

施工可能会产生一些废弃材料,废弃材料经统一收集后由建设单位统一回收。

综上所述,本工程在施工期时间较短,工程量较小,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少且属于可控状态。对周边环境基本无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减少土地占用

①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把施工场所落实到施工图中,施工时应严格遵守前期设计方案,不得随意调整施工方案。

②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集中堆放物料,划定施工作业区域,严禁随意践踏非施工区域内地表植被。

③建议业主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开挖多余的土石方回填后剩余部分在附近找平,以及周边绿化,基本实现平衡,禁止任意倾倒,不外弃。

2)绿化和植被恢复

①施工完毕,对施工临时占地损坏的植被进行恢复,恢复植被应当为当地物种。

②当拟施工区域内存在未发现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时,应相应调整施工方案,如在砍伐树木时,对标记的国家重点植物应尽可能栽植到与植物生长环境相似且不受本项目影响的位置。

3)水土保持

①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先行修建排水设施,做好临时堆土的围护拦挡。

②开挖时将生、熟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回填生土,再将熟土置于表层并及时恢复植被。

③对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用苫布覆盖,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回填,临时堆土应在土体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

④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避开雨季施工。

本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随着工程建设结束,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

因此在采取以上生态保护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明显影响。

2、施工噪声保护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合理的分段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免大量的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施工单位应采用噪声水平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

②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免局部声级过高,同时,也可在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

③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带有隔音、消音的机械设备,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

④施工过程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规划施工场地,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安装隔振垫等措施。

⑤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按规定组织车辆运输,合理规定运输通道,减少由于道路不平而引起的车辆颠簸噪声。

⑥除抢修和抢险工程外,施工作业禁止在夜间进行。中午十二时至十四时尽量用噪声源强小的设备。为保证工程质量等作业,需要延长作业时间、在夜间连续施工的,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公告附近居民,取得周围居民的谅解。

3、施工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时,应集中配制或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此外,对于裸露施工面应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

②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控制扬尘污染。

③施工临时产生的土方等要合理堆放,应定期洒水或覆盖。

④施工区域场地平整,并设置洒水降尘设施定期洒水。

⑤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扬尘防治公示制度,在施工现场将工程概况、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各方责任单位名称及项目负责人姓名、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向社会公示。

⑥合理安排工期,对未开工或临时停工的建设用地,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防尘覆盖;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⑦使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维护检修。

4、施工废水保护措施

①施工废水含泥沙和悬浮物,直接排出会阻塞排水沟和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工地内积水若不及时排出,可能孳生蚊虫,传播疾病。对此,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废水进行妥善处理,在工地适当位置设置简易沉砂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澄清处理回用,施工废水可经处理后上清液用于洒水降尘等,沉淀物应及时固化,用于基坑回填,并及时绿化,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流,做到文明施工。

②本期工程只在变电站内进行施工,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可依托站内的化粪池进行处理,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

③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要避免雨季开挖作业。同时要落实文明施工原则。

④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含油设施的管理,避免油类物质进入附近水体,同时严禁在周边河道附近冲洗含油器械及车辆。

5、施工固废保护措施

①站内固定位置设有垃圾桶,生活垃圾经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②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 (略) 政部门指定场所妥善堆放处理。

③废弃材料经统一收集后由建设单位统一回收。

④开挖多余的土石方用作主变的基础回填,以及周边绿化,禁止任意倾倒,多余部分在附近找平,不外弃。

公众参与情况: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规定,本项目环评文件受理 (略) 政府网公示5个工作日。

二〇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河源连平110千伏三角站扩建第二台主变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2个工作日(2023年3月23日至2023年3月24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 (略) 区红星路118号环保大楼,邮编:*

  联系电话:0762-*

  传真:0762-*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河源连平110千伏三角站扩建第二台主变工程

建设单位:

(略) 河源供电局

建设地点:

(略) 连平县三角镇

环评机构:

广东智环 (略)

项目概况:

河源连平110千伏三角站扩建第二台主变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本期工程在110kV三角站内的预留位置扩建第二台主变(#2主变),主变容量50MVA;新建10千伏出线12回;新建电容器组2×5010kvar。本项目动态总投资为1125万元,计划于2023年12月建成投产。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

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进行材料运输、主变基础施工、构支架基础施工以及设备安装等,期间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有:噪声、扬尘、施工废污水、固体废物、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等。

1、生态影响分析

1)施工期对植被影响分析

扩建主变#2在站内预留地上进行,预留位置现状为草地,主变基础开挖会对站内草坪造成影响;材料堆放、土方临时堆放以及运输过程也可能会对草坪造成影响。本项目施工局部占地面积较小,施工量较少,故本工程施工对植被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随着工程建设结束,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区域植被也将得到恢复。

2)施工期水土流失

本项目主变基础开挖、填筑等施工行为影响了这些单元土层的稳定性,为水土流失的加剧创造了条件,如果不及时做好相应的处治,一旦灾害发生,将直接对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影响。

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主变基础的开挖以及平整,项目建设区内的原地貌将会被扰动,地表土层和植被也遭到破坏,降低了地表土壤的抗蚀能力。在旱季会产生扬尘,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影响区域植被的生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综上所述,本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随着工程建设结束,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

2、施工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但由于工程量较小,工期较短,且大多为不连续性噪声。因此,这种影响是间断性的、暂时的。

3、施工扬尘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

由于扬尘源多且分散,源高一般在15m以下,属于无组织排放。受施工方式、设备、气候等因素制约,扬尘产生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大。施工阶段,尤其是主变基础施工都会产生扬尘污染,特别是若遇久旱无雨的大风天气,扬尘污染更为突出,将使局部区域内空气的TSP明显增加。施工时通过对裸露面洒水、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等措施,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对施工区空气环境的影响满足相关要求。项目施工扬尘经采取洒水等措施防治后,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对附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不会造成长期影响。

2)施工机械燃油废气

主要来自于施工期施工机械和车辆排放的尾气,主要是挖掘机和运输汽车等,它们以柴油、汽油为燃料,使用过程产生一定量废气,包括NOx、SO2、烟尘等污染物。

施工的燃油机械为间断作业,且使用数量不多,因此所排的燃油废气污染物仅对施工点的空气质量产生间断的较小不利影响。

4、施工废水影响分析

1)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的产生与工程施工期具有很大关系,施工前期由于基础的开挖,施工机械使用较多,施工废水产生较多。根据经验估算,施工废水产生量一天最多不超过10t/d。通过设置简易沉砂池澄清处理后,上清液用于喷洒降尘,沉淀物应及时固化,用于基坑回填,并及时绿化。上清液应满足《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用途为“建筑施工用水”相应的排放限值。

综上所述,本工程在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是很小,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2)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按高峰期20人计, (略) 《用水定额第3部分:生活》(DB44/T 1461.3-2021),生活用水量保守按0.14t/(人·日)计,排污系数90%,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52t/d。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可依托110千伏三角站内的现状化粪池进行处理,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

5、施工固废影响分析

1)土石方

本项目主变扩建施工在站内进行,主变基础、消防小室、事故油池施工可能会产生土石方,但土石方量很少,多余土石方可收集后用于主变基础回填,土地平整和绿化,多余部分在附近找平,不外弃。

2)施工生活垃圾

施工人员按高峰期20人计,产生的生活垃圾参考《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 106-1999),生活垃圾产生系数按1.0kg/(人·d)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kg/d。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3)建筑垃圾与废弃材料

施工可能会产生一些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 (略) 政部门指定场所妥善堆放处理。

施工可能会产生一些废弃材料,废弃材料经统一收集后由建设单位统一回收。

综上所述,本工程在施工期时间较短,工程量较小,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少且属于可控状态。对周边环境基本无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减少土地占用

①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把施工场所落实到施工图中,施工时应严格遵守前期设计方案,不得随意调整施工方案。

②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集中堆放物料,划定施工作业区域,严禁随意践踏非施工区域内地表植被。

③建议业主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开挖多余的土石方回填后剩余部分在附近找平,以及周边绿化,基本实现平衡,禁止任意倾倒,不外弃。

2)绿化和植被恢复

①施工完毕,对施工临时占地损坏的植被进行恢复,恢复植被应当为当地物种。

②当拟施工区域内存在未发现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时,应相应调整施工方案,如在砍伐树木时,对标记的国家重点植物应尽可能栽植到与植物生长环境相似且不受本项目影响的位置。

3)水土保持

①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先行修建排水设施,做好临时堆土的围护拦挡。

②开挖时将生、熟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回填生土,再将熟土置于表层并及时恢复植被。

③对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用苫布覆盖,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回填,临时堆土应在土体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

④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避开雨季施工。

本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随着工程建设结束,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

因此在采取以上生态保护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明显影响。

2、施工噪声保护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合理的分段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免大量的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施工单位应采用噪声水平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

②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免局部声级过高,同时,也可在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

③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带有隔音、消音的机械设备,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

④施工过程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规划施工场地,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安装隔振垫等措施。

⑤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按规定组织车辆运输,合理规定运输通道,减少由于道路不平而引起的车辆颠簸噪声。

⑥除抢修和抢险工程外,施工作业禁止在夜间进行。中午十二时至十四时尽量用噪声源强小的设备。为保证工程质量等作业,需要延长作业时间、在夜间连续施工的,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公告附近居民,取得周围居民的谅解。

3、施工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时,应集中配制或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此外,对于裸露施工面应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

②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控制扬尘污染。

③施工临时产生的土方等要合理堆放,应定期洒水或覆盖。

④施工区域场地平整,并设置洒水降尘设施定期洒水。

⑤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扬尘防治公示制度,在施工现场将工程概况、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各方责任单位名称及项目负责人姓名、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向社会公示。

⑥合理安排工期,对未开工或临时停工的建设用地,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防尘覆盖;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⑦使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维护检修。

4、施工废水保护措施

①施工废水含泥沙和悬浮物,直接排出会阻塞排水沟和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工地内积水若不及时排出,可能孳生蚊虫,传播疾病。对此,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废水进行妥善处理,在工地适当位置设置简易沉砂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澄清处理回用,施工废水可经处理后上清液用于洒水降尘等,沉淀物应及时固化,用于基坑回填,并及时绿化,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流,做到文明施工。

②本期工程只在变电站内进行施工,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可依托站内的化粪池进行处理,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

③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要避免雨季开挖作业。同时要落实文明施工原则。

④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含油设施的管理,避免油类物质进入附近水体,同时严禁在周边河道附近冲洗含油器械及车辆。

5、施工固废保护措施

①站内固定位置设有垃圾桶,生活垃圾经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②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 (略) 政部门指定场所妥善堆放处理。

③废弃材料经统一收集后由建设单位统一回收。

④开挖多余的土石方用作主变的基础回填,以及周边绿化,禁止任意倾倒,多余部分在附近找平,不外弃。

公众参与情况: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规定,本项目环评文件受理 (略) 政府网公示5个工作日。

二〇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