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司法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松江区司法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2年,松江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上海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切实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提升松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为高质量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领导干部学法述法用法举办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编印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参考专刊。在区委党校举办首届“浦江源”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课程纳入党校各类主题培训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组织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暨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会,会上区委书记、区长带头述法。制定《松江区区级机关、街镇(经开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区委常委会专题述法规则》。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制定《松江区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

(二)聚焦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强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法治保障。深入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法律服务平台,完成2021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法治研究中心10个研究课题的结项验收。课题“执法公信力标准化体系研究”获评2021年 (略) 调研课题三等奖,课题“数字法治政府视角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政务服务一体化研究”被列为2022年 (略) 立项课题。课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于上海进博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上发布。牵头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 (略) 司法局召开长三角G60科 (略) 司法局联席(视频)会议,围绕“推进长三角律师执业证电子证照互认”“建立跨区域公证互助协查、公证行业数据共享和风险预警机制”等三个议题探讨合作方案,会后建立了若干工作交流平台,推动具体工作落实。

(三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充分发挥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印发《2022年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组织召开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扩大)会议、松江区争创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专题动员会议,打好精细化统筹谋划布局牌。将“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工作情况纳入区委重点督察内容,将“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情况纳入2022年区人民政府重点工作任务,集中力量补齐短板强化优势。开展2022年度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按时向社会公开。

(四)持续加强行政执法管理,切实树立并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权威。全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第一批423项、第二批11项行政执法事项有序下放街镇。开展松江区2022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重点对行政执法单位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免罚清单”、规范裁量权行使、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等情况进行检查,形成《关于2022年度全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优秀执法案卷评选情况的通报》,向各行政执法单位主要负责人通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资格管理,举办松江区2022年度新上岗行政执法人员基本法培训及上机考试,全区36家行政执法单位123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上机考试。积 (略) 2021年度行政执法“十大案例”及指导案例评选。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等专题法治培训,持续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能力和水平。

(五)持续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不断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充分发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作用,指导、服务、协调、监督全区行政执法单位。严厉打击涉及疫情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紧从快从重查处借疫情防控之机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的违法行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六) (略) 率先建立“执法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松江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工作指导手册》,重点加强对全区各相关行政执法单位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清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等的指导推动,引导执法人员树立以人为本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指导执法人员在行政监管执法中,适时灵活的采取告诫、约谈等非强制性方式,加强柔性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略) 率先建立“执法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树立并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权威,持续端正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构建执法公信力新格局。

(七)大力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扎实做好行政应诉工作。以体制改革为契机,提升复议应诉工作水平,试点设立方松街道行政复议受理服务点、行政争议化解基层联系点。探索行政复议网上受理,数字赋能复议听证室建设。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打造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行政复议队*。举办“三合一”进党校活动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深化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2022年度,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99件,审结482件,纠错3件。共办理以松江区人民政府为被告、第三人等行政诉讼案件42件、审结36件(不含转结),暂无败诉。

(八)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深化多元化解工作。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重要时间节点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处置化解,实行周报制度。成立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非诉中心建设,持续深化调解程序前置工作和非诉基层联系点建设,指导开展委派委托调解、调诉对接无纸化流转等,召开诉源治理工作暨优秀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探索推进检调对接工作,揭牌成立区联合人民调解委 (略) 调解工作室,并制发相关工作机制。优化裁调对接,召开劳动争议化解推进会,建立仲裁员与调解员一对一案件指导机制。严格落实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启动人民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基层联系点建设,在全区18个公服站设置联系点专窗。2022年度,全区各基层调解组织共受理人民调解案件19224件,调解成功19306件,出具书面协议6486件。

(九)认真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普法宣传形式和载体实现创新发展。推动民法典宣传入脑入心,开展“共同守‘沪’·‘典’亮五月”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制作《看西游记学民法典》动漫视频3部,有“典”意思法治脱口秀6部。开展百场法治讲座进企业活动,提供“点单式”服务54余场,为1600余名企业员工提供法律宣讲及咨询。举办“1号先锋”杯党内法规知识竞赛,推动党内法规宣传走深走实。持续打造“谁执法谁普法”宣传月活动品牌,举办松江区第五届“谁执法谁普法”法治宣传月启动仪式暨税法集中宣传活动。在全区开展新一轮法治副校长聘任工作,共聘任120余名政法干警,覆盖全区93所学校。全面实施“两人”工程,择优建立全区1238名“法律明白人”,484名“法治带头人”队*,将“法治带头人”纳入区委组织部的村居干部轮训体系。

(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矩阵更加丰富立体,法律服务体制机制更加专业便民。在全面建成区-街镇(经开区)-村居三级全覆盖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站室管理,优化方位指引、事项进驻、人员配置。进一步挖掘特色,评选产生松江区首届“十佳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北松公路汽车“4S阳光走廊”公共法律服 (略) 级“十大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深化“百所联百会”机制,开展“律政护航G60”活动,被评为“ (略) 优化营商环境良好实践案例”。开展第八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区第四届优秀青年律师评选等活动。创新开展“一网通办”,完成“涉外公证认证一件事上线”“通过监狱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办理公证”和“律师电子证照场景扩展”三项内容。发布松江法律援助吉祥物“援松松”,区法援中心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2千余件。

二、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2年,在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 (略) 政府的部署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还存在短板弱项。在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上,区法治政府办统筹协调力度还需加强,创建机制还需完善。单项示范创建上,特色亮点不够突出,示范引领不强。

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部分街镇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的规范性不够,基层执法涉诉占比较高。个别基层执法人员对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相关规定熟练运用程度存在不足。有的街镇法制审核工作开展不规范,审核工作流于形式。

三是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还有提升空间。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后,区行政复议局接待等业务用房尚未完成专门配置,听证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不出声的现象较为普遍。

针对上述短板和不足,分析原因,主要有: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力度不平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推进落实力度不够;行政机关负责人对行政诉讼出庭应诉的必要性和意义缺乏了解,重视程度不够。

三、主要负责人2022年度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局党组书记、局长潘琼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履行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职责,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组织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暨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会,制定印发《松江区区级机关、街镇(经开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区委常委会专题述法规则》,组织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专项法治督察,区委依法治区办牵头区委办、区府办、区人大法制委、区政协社法委、区司法局、政府法律顾问等组成督察组开展实地督察,详细了解法治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做法与存在问题。

二是履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职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制定印发《2022年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完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等作用。组织开展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各项工作,组织召开松江区争创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专题动员会、专题推进会,进一步推动全区法治政府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为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是履行司法局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区司法局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会,会上围绕2022年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进行履职回顾。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局年度工作重点,推动区委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扩大)会,创办首届“浦江源”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聚焦基层法治建设,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常态化管理,启动法治街镇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全区基层法治观察工作。深入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与市场局、政务服务办创新推出“云监码”, (略) 唯一区层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创新 (略) 场监管局。擦亮法治松江品牌特色,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宣传月、“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等品牌活动持续深化,构建公共法律服务矩阵, (略) 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单项测评排名第一。充分发挥党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重点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为强化新时代司法所建设、稳妥有序落实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街镇下沉等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四、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推进“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统筹抓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切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实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一)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结合《松江区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督促全区各单位领导干部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的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运用好“浦江源”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建立健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学的常态化机制,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和阐释,通过“三合一”进党校等活动,打造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的“松江品牌”,在讲好松江法治故事上下功夫、见实效。

(二)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上海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以争创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及单项示范创建项目为抓手,逐级压实责任,强化督查问效,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

(三)不断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持续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向纵深推进,全力加强区、街镇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落实各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有效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新模式,不断拓宽行政执法公示渠道。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开展行政基本法培训、基础法律知识抽考及全区性法律知识竞赛。强化执法公信力指标体系的成果转化及推广运用,树立并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权威,持续端正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构建执法公信力新格局。

(四)不断提高依法决策水平。不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相关机制,规范决策流程,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研究等法定程序,确保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做好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重大行政决策质量。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持续完善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行政决策工作机制。

(五)不断健全行政复议应诉机制。以《行政复议法》修订为契机,持续规范行政复议各项工作制度,更好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复议应诉队*建设,提升队*整体专业素养。推行复议网上受理、复议决定文书网上公开制度,建成行政复议智慧听证室并投入使用。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功能, (略) 局行政复议抄告制度,加大行政行为监督纠错力度。持续深化“三合一”进党校活动,发挥党校培训载体作用,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构建行政争议化解网络,将调解贯穿复议应诉案件审理全程,强化行政争议化解力度,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六)持续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积极贯彻《 (略) 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为先,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诉源治理。探索推进在大型企业、经济园区等设立调解组织,进一步加强行专调委会建设,进一步加强调解员队*建设。支持各类调解组织入驻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打造纠纷调解枢纽平台。深化诉调对接,持续开展司法确认无纸化流转工作,完善 (略) 联络处基层联系点建设,推动“解纷一件事”落地见效,建设远程视频调解平台,着力提升调解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附件:
附件:

2022年,松江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上海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切实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提升松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为高质量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领导干部学法述法用法举办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编印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参考专刊。在区委党校举办首届“浦江源”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课程纳入党校各类主题培训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组织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暨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会,会上区委书记、区长带头述法。制定《松江区区级机关、街镇(经开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区委常委会专题述法规则》。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制定《松江区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

(二)聚焦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强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法治保障。深入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法律服务平台,完成2021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法治研究中心10个研究课题的结项验收。课题“执法公信力标准化体系研究”获评2021年 (略) 调研课题三等奖,课题“数字法治政府视角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政务服务一体化研究”被列为2022年 (略) 立项课题。课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于上海进博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上发布。牵头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 (略) 司法局召开长三角G60科 (略) 司法局联席(视频)会议,围绕“推进长三角律师执业证电子证照互认”“建立跨区域公证互助协查、公证行业数据共享和风险预警机制”等三个议题探讨合作方案,会后建立了若干工作交流平台,推动具体工作落实。

(三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充分发挥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印发《2022年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组织召开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扩大)会议、松江区争创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专题动员会议,打好精细化统筹谋划布局牌。将“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工作情况纳入区委重点督察内容,将“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情况纳入2022年区人民政府重点工作任务,集中力量补齐短板强化优势。开展2022年度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按时向社会公开。

(四)持续加强行政执法管理,切实树立并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权威。全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第一批423项、第二批11项行政执法事项有序下放街镇。开展松江区2022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重点对行政执法单位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免罚清单”、规范裁量权行使、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等情况进行检查,形成《关于2022年度全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优秀执法案卷评选情况的通报》,向各行政执法单位主要负责人通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资格管理,举办松江区2022年度新上岗行政执法人员基本法培训及上机考试,全区36家行政执法单位123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上机考试。积 (略) 2021年度行政执法“十大案例”及指导案例评选。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等专题法治培训,持续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能力和水平。

(五)持续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不断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充分发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作用,指导、服务、协调、监督全区行政执法单位。严厉打击涉及疫情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紧从快从重查处借疫情防控之机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的违法行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六) (略) 率先建立“执法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松江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工作指导手册》,重点加强对全区各相关行政执法单位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清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等的指导推动,引导执法人员树立以人为本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指导执法人员在行政监管执法中,适时灵活的采取告诫、约谈等非强制性方式,加强柔性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略) 率先建立“执法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树立并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权威,持续端正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构建执法公信力新格局。

(七)大力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扎实做好行政应诉工作。以体制改革为契机,提升复议应诉工作水平,试点设立方松街道行政复议受理服务点、行政争议化解基层联系点。探索行政复议网上受理,数字赋能复议听证室建设。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打造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行政复议队*。举办“三合一”进党校活动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深化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2022年度,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99件,审结482件,纠错3件。共办理以松江区人民政府为被告、第三人等行政诉讼案件42件、审结36件(不含转结),暂无败诉。

(八)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深化多元化解工作。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重要时间节点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处置化解,实行周报制度。成立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非诉中心建设,持续深化调解程序前置工作和非诉基层联系点建设,指导开展委派委托调解、调诉对接无纸化流转等,召开诉源治理工作暨优秀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探索推进检调对接工作,揭牌成立区联合人民调解委 (略) 调解工作室,并制发相关工作机制。优化裁调对接,召开劳动争议化解推进会,建立仲裁员与调解员一对一案件指导机制。严格落实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启动人民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基层联系点建设,在全区18个公服站设置联系点专窗。2022年度,全区各基层调解组织共受理人民调解案件19224件,调解成功19306件,出具书面协议6486件。

(九)认真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普法宣传形式和载体实现创新发展。推动民法典宣传入脑入心,开展“共同守‘沪’·‘典’亮五月”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制作《看西游记学民法典》动漫视频3部,有“典”意思法治脱口秀6部。开展百场法治讲座进企业活动,提供“点单式”服务54余场,为1600余名企业员工提供法律宣讲及咨询。举办“1号先锋”杯党内法规知识竞赛,推动党内法规宣传走深走实。持续打造“谁执法谁普法”宣传月活动品牌,举办松江区第五届“谁执法谁普法”法治宣传月启动仪式暨税法集中宣传活动。在全区开展新一轮法治副校长聘任工作,共聘任120余名政法干警,覆盖全区93所学校。全面实施“两人”工程,择优建立全区1238名“法律明白人”,484名“法治带头人”队*,将“法治带头人”纳入区委组织部的村居干部轮训体系。

(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矩阵更加丰富立体,法律服务体制机制更加专业便民。在全面建成区-街镇(经开区)-村居三级全覆盖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站室管理,优化方位指引、事项进驻、人员配置。进一步挖掘特色,评选产生松江区首届“十佳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北松公路汽车“4S阳光走廊”公共法律服 (略) 级“十大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深化“百所联百会”机制,开展“律政护航G60”活动,被评为“ (略) 优化营商环境良好实践案例”。开展第八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区第四届优秀青年律师评选等活动。创新开展“一网通办”,完成“涉外公证认证一件事上线”“通过监狱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办理公证”和“律师电子证照场景扩展”三项内容。发布松江法律援助吉祥物“援松松”,区法援中心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2千余件。

二、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2年,在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 (略) 政府的部署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还存在短板弱项。在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上,区法治政府办统筹协调力度还需加强,创建机制还需完善。单项示范创建上,特色亮点不够突出,示范引领不强。

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部分街镇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的规范性不够,基层执法涉诉占比较高。个别基层执法人员对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相关规定熟练运用程度存在不足。有的街镇法制审核工作开展不规范,审核工作流于形式。

三是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还有提升空间。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后,区行政复议局接待等业务用房尚未完成专门配置,听证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不出声的现象较为普遍。

针对上述短板和不足,分析原因,主要有: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力度不平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推进落实力度不够;行政机关负责人对行政诉讼出庭应诉的必要性和意义缺乏了解,重视程度不够。

三、主要负责人2022年度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局党组书记、局长潘琼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履行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职责,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组织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暨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会,制定印发《松江区区级机关、街镇(经开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区委常委会专题述法规则》,组织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专项法治督察,区委依法治区办牵头区委办、区府办、区人大法制委、区政协社法委、区司法局、政府法律顾问等组成督察组开展实地督察,详细了解法治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做法与存在问题。

二是履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职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制定印发《2022年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完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等作用。组织开展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各项工作,组织召开松江区争创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专题动员会、专题推进会,进一步推动全区法治政府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为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是履行司法局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区司法局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会,会上围绕2022年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进行履职回顾。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局年度工作重点,推动区委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扩大)会,创办首届“浦江源”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聚焦基层法治建设,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常态化管理,启动法治街镇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全区基层法治观察工作。深入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与市场局、政务服务办创新推出“云监码”, (略) 唯一区层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创新 (略) 场监管局。擦亮法治松江品牌特色,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宣传月、“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等品牌活动持续深化,构建公共法律服务矩阵, (略) 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单项测评排名第一。充分发挥党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重点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为强化新时代司法所建设、稳妥有序落实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街镇下沉等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四、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推进“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统筹抓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切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实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一)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结合《松江区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督促全区各单位领导干部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的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运用好“浦江源”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建立健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学的常态化机制,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和阐释,通过“三合一”进党校等活动,打造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的“松江品牌”,在讲好松江法治故事上下功夫、见实效。

(二)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上海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以争创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及单项示范创建项目为抓手,逐级压实责任,强化督查问效,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

(三)不断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持续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向纵深推进,全力加强区、街镇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落实各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有效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新模式,不断拓宽行政执法公示渠道。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开展行政基本法培训、基础法律知识抽考及全区性法律知识竞赛。强化执法公信力指标体系的成果转化及推广运用,树立并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权威,持续端正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构建执法公信力新格局。

(四)不断提高依法决策水平。不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相关机制,规范决策流程,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研究等法定程序,确保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做好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重大行政决策质量。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持续完善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行政决策工作机制。

(五)不断健全行政复议应诉机制。以《行政复议法》修订为契机,持续规范行政复议各项工作制度,更好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复议应诉队*建设,提升队*整体专业素养。推行复议网上受理、复议决定文书网上公开制度,建成行政复议智慧听证室并投入使用。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功能, (略) 局行政复议抄告制度,加大行政行为监督纠错力度。持续深化“三合一”进党校活动,发挥党校培训载体作用,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构建行政争议化解网络,将调解贯穿复议应诉案件审理全程,强化行政争议化解力度,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六)持续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积极贯彻《 (略) 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为先,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诉源治理。探索推进在大型企业、经济园区等设立调解组织,进一步加强行专调委会建设,进一步加强调解员队*建设。支持各类调解组织入驻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打造纠纷调解枢纽平台。深化诉调对接,持续开展司法确认无纸化流转工作,完善 (略) 联络处基层联系点建设,推动“解纷一件事”落地见效,建设远程视频调解平台,着力提升调解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附件:
附件: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