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行政审批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海安市行政审批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市行政审批局坚持以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 (略) 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统一部署,规范行政程序、强化法治监督、创新工作机制,认真履职尽责,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法治政府建设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着力打造最佳法治化政务服务环境。现将我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法治建设体系

1.建章立制强谋划。主要负责人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牵头制定《行政审批局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对全年的法治建设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始终把学法守法用法作为指导业务工作的重要手段。修订完善《党组议事规则》等重大行政决策(许可)程序,认真落实行政权力责任清单,明确业务办理的流程、步骤,把法律风险防控融入业务工作管理流程。

2.压实责任强落实。按照党组主动担责,主要领导带头负责、班子成员有效分责的原则,根据各科室职能牵头制定年度法治建设清单,明确法治建设内容和任务,确保责任传导到位,任务落实到位。按时制发《中心组学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反有组织犯罪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累计组织专题法治学,加快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依法全面履职,严格依法依规决策

1.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高风险审批事项专家评估机制,邀请法律顾问、司法专家、纪检组长列席研讨,将法制审核作为决议、决策、决定的前置程序。建立投资发展领域专家库,对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的项目,执行专家论证、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环评、能评等审批事项,通过招标方式引入环评、能评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为项目审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召开听证会,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提供保障。

2.规范审批事项法律依据。梳理并常 (略) 政务服务事项7691项、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1507项、公共服务事项803项、区镇公共服务事项77项、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44项办事指南的维护整改工作,促进政务服务更标准更规范。公民或企业法人申请公开的信息,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公开,今年我局共收到依申请公开13件,均已依法高质量答复。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在政府网站公示立改废情况,实现规范性文件制定有计划、审查有标准、清理有反馈,今年共清理规范性文件2件,其中继续有效1件,新增1件。

3.健全化解行政争议机制。持续健全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聘请资深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审批工作提供专业法律支撑。采取多种形式解决行政争议,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诉讼调解,及时化解争议,确保不因诉讼流程影响项目进程,不断提高审批效率。今年共收到行政诉讼4起,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且无一败诉,实现行政应诉出庭、出声、出彩。

(三)开展法治教育,提升尊法守法意识

1.加强干部职工法治教育。组织窗口科室集中学和业务能力;围绕政务服务、项目服务、交易服务,组织开展业务骨干法治轮训,夯实基层政务服务法治“硬实力”;聚焦新法新规、新形势新要求,每月定期开展两次“政务大课堂”,在全局掀起人人学法规、人人提能力的良好氛围,目前已开展9期。

2.创新方式提升法治素养。扎实推进“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组织开展25次集中学法治思想、《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知识竞赛,法治思想竞赛收获团体和个人双料冠军。

3.加强专题普法宣传力度。紧扣《法治思想学。

二、本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持续深化改革,着力强化审批服务能力

1.积极推进两区赋权工作,审批服务再延伸。为进一步推进镇、街道职能转变,扩大社会治理和公共管理权限,市行政审批局、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资源规划局、城管局、卫健委、医疗保障局等8个部门分别赋予经济发达镇、一般镇、街道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40项、29项、20项,基层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市政府赋予开发区、 (略) 级经济管理权限9项,其中,行政许可6项、其他权力3项,推进两区涉企投资审批扁平化、标准化、便利化,更大程度实现了园区内事园区办,便民事项“就近办”。

2.纵深推进“一件事”改革,部门联动再强化。以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为导向,围绕企业经营和民生服务事项,需要到多个部门办理的“一揽子事”整合设置为“一件事”综合窗口,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提升办事效率。分批有序推进80个“一件事”改革,改革以来,精简申报材料397份,减少办事环节264个,减少跑动次数达264次,申报材料平均减少35.9%,办理环节压缩74%,办理时限压缩率达72%左右。2021-2022年7月,累计办件量达41.94万件。

3.加快推进“跨省通办”,便民服务再深入。梳理形成“通城通办”事项76项、“省内通办”事项73项、“跨省通办”事项96项。先后与山东费县、惠民县、冠 (略) 亭湖区行政审批局签订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实现了105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办理。2022年上半年,“通城通办”事项办件为11.9万件,“省内通办”事项办件为4.8万件,“跨省通办”事项办件为7.1万件。合理设置了线上服务专栏和线下服务专窗,通过“全程网办”“直接通办”“代收代办”等方式,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让企业和群 (略) (略) 成本,形成了“就近办、便捷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新模式。

(二)坚持项目为先,持续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1.完善预审办法,突出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积极开展项目审批“前延”服务,全面推行重大项目全链代办,进一步提升重大项目审批服务质效,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修订完善项目审核办法,明确投资发展监管协议,提前介入环保服务,梳理批前服务清单37项,强化全流程跟踪指导,助力项目早开工、早达产、早达效。今年以来,项目备案238个,核准7个,审批72个,节能审查6个,环评审批34个,通过预审项目66个。

2.深化制度改革,服务项目施好策、发好力。质监安监前置变后置,落实项目水电气联合报审服务,推行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实行简易审批。开展自审承诺制,推进施工图豁免审查;推行桩基工程先行办理施工许可,配合资规局、住建局做好项目批前服务,曲塘润洁项目实现一天内多证联发。牵头协调、指导、解决项目办证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高质量完成15个工业,20个服务业考核项目的“三证”办理工作,实现5个项目“拿地即开工”,合并办理质、安监、施工许可证194个,办理线上联合验收211个,办理人防工程审批40个,竣工备案办结237个。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改由审批部门委托有关机构开展防雷装置检测。自2020年11月实施防雷检测政府“买单”以来,已有163个项目享受到免费检测服务,企业减少成本约378万元。

3.注重精准服务,落实代办帮办全力办。进一步完善了代办帮办服务体系,制定并出台了代办帮办质效季度考核细则以及项目服务代办员培训计划,健立完善了区镇项目全流程代办帮办队*。目前,全市各区镇共拥有各条战线上代办人员270 余人。今年,共组织项目服务代办员培训18场次,每季度对区镇代办帮办质效进行考核。今年,我市新开工重点项目88个(省级重点项目4个、市级重点项目18个、县级重点项目66个),共523个代办环节,其他建设项目代办帮办服务数量共124项。

(三)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

1.不断深化企业开办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网办结、一站式服务,重塑开办流程,整合企业开办“一件事”。加强政银合作,将工商注册登记办照渠道向银行营业网点延伸。2022年1-8月份,全市共办理企业开办全链通2452户,半日办结率达96%以上。开展办理证照免费寄送、免费刻制公章、免费打印服务,2021年至今,共为企业提供免费印章5000多套,为企业节约资金120万元左右。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改革, (略) 场主体注销登记便利化,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多领域应用,通过企业登记档案自助查询系统平台,实现了企业登记档案查询“秒办”服务。

2.全面开展“证照分离”改革。 (略) 81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其中:涉及工程建设、医疗、特种行业等7个事项直接取消审批,涉及贸易流通、医疗、食品等领域5个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涉及农业、生产服务、生活消费等15个事项实行告知承诺,涉及金融保险、生产服务、交通物流等54个事项优化审批服务。

3.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推进数字政务不断延伸, (略) 县一体化平台、“我的海安APP”、“南通百通”应用覆盖面,实现办事指南查询、自助申报等功能。推进自助服务向基层延伸,为群众提供“就近办”“家门口办”,在李堡镇为民服务中心部署多功能自助服务一体机, (略) 县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对接,为群众提供社保证明打印、公积金查询、医保查询等公共服务功能。率先在南通建立网上 (略) ,为项目业主提供 “零跑动”、价格公开透明的中介服务。目前,共有8个部门25个涉审中介服务事项,入驻52家中介服务机构,涉审中介事项成交量41个。

(四)积极创新创优,努力提升资源交易效能

1.不断优化交易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平台见证职能作用,及时记录交易平台现场不良行为,对17起场内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其中代理机构违规行为10处、评标专家违规行为7处),有效 (略) 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针对系统操作应用、电子保函使用等,举办专题培训班19期,培训700余人次,为新业务新流程顺利上线开展、平台规范运行奠定基础。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和区镇交易指导帮带,通过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交易的质效。制定并严格落实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方案, (略) 系统治理工作推进会,将任务分解到科室,责任落实到人,推进整治工作见行见效。

2.积极推进交易管理创新。创新产权交易方式,机关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优先采用“云交易”,35个项目资金增值73.02万元,增值率69.8%。积极响应“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部署,自今年2月10日起免收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免收综合服务费约161.78万元;深化电子保函应用,加大保函使用的宣传力度,为企业提供投标担保服务金额约16.18亿元;为中小企业供应商免收履约保证金2695.45万元。积极落实采购政策,提高政府采购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比例。推动政府采购支出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限时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减轻企业负担。

3.推进资源交易精益求精。依托“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技术,实现了限额以下平台无纸化操作,不见面开标,智能化评标,全面提升小额零星项目交易效率。目前,限额以下交易系统共成交861个项目,成交金额17118.85万元;海安商城成交7132笔,成交金额3209.5594万元。制订《 (略) 招标人信用分级管理暂行办法》,依据信用等级对招标人实行差异化监督管理,提升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以招标投标动智能化、便利化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交易计划公开、健全差额履约担保和工程预付款管理,为招投标领域改革创新开好局、探好路。

三、存在不足和原因

近年来,审批局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部署,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依法行政机制体制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但与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设一流法治机关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审批专业力量储备不足。工作中对法律法规条例融会贯通还不够,存在法规运用与业务办理不匹配的现象。二是法治化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审批人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履职意识也有待增强。三是普法宣传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对“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和依法行政的专题培训形式还不够丰富,立体化、数字化普法宣传形式仍需进一步拓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开展立体化普法宣传

健全法治宣传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配齐配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人员,深入推进政务服务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红利进入寻常百姓家,将普法融入到审批执法和政务服务全过程。通过视频教学、现场参观学法治思想为主线,将法治思想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健全依法行政制度规范体系,进一步明确审批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切实做到行政许可主体合法、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文书规范;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依法依规界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及其范围,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进行规范,积极探索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

(三)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耕细作主责主业,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实现追赶跨越。认真贯彻落实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建设现代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出台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契机,坚持依法登记,不断提高登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进企业电子档案自助查询工作。完善“企业登记档案网上查询系统”建设,申请人可自主查询企业登记档案,增强电子执照应用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四)推动精准化项目建设

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让企业 (略) 场、少费功夫跑审批。 (略) 实际,根据企业需求,分环节、分阶段提供精准式、滴灌式服务,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建立重大项目联动服务机制,推行重大项目“专窗受理”“专班跟进”“专题协调”“专人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推行“项目专员”星级管理,为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财政投资项目提供“一对一”服务,对项目证照办理全程帮办、代办或陪办。持续推进工程建设审批服务创新,推动社会低风险项目简易审批、“豁免审图”桩基工程先行办理施工许可等改革创新举措扩容增效。探索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一证办理”施工许可机制。

(五)推行标准化交易服务

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扎实推进招标投标便利化、数字化改革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动交易信息公开向移动端延伸。开展交易大数据分析和应用, (略) 场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助力项目招标提速增效。推行招标人信用分级管理,进一步严格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严格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推进交易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对招标代理、评标专家、投标企业考核管理,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行为,营造公平公正交易环境。

(六)打造便民化服务体系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力争“一网一门一次”全面实现。拓展“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范围,推出更多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对未办件的“一件事”进行回头看、攻坚落地,使“一件事一次办”更好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旗舰店提档升级,让更多政务服务产品“上线”,全面实现“一网通办”由“能办”向“好办”“快办”转变。持续开展“我陪服务对象走流程”,积极主动解决政策落实和窗口服务中暴露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对象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再提升。推动更多自助设备向基层延伸,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办”“就近办”, (略) 15分钟政务服务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市行政审批局坚持以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 (略) 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统一部署,规范行政程序、强化法治监督、创新工作机制,认真履职尽责,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法治政府建设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着力打造最佳法治化政务服务环境。现将我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法治建设体系

1.建章立制强谋划。主要负责人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牵头制定《行政审批局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对全年的法治建设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始终把学法守法用法作为指导业务工作的重要手段。修订完善《党组议事规则》等重大行政决策(许可)程序,认真落实行政权力责任清单,明确业务办理的流程、步骤,把法律风险防控融入业务工作管理流程。

2.压实责任强落实。按照党组主动担责,主要领导带头负责、班子成员有效分责的原则,根据各科室职能牵头制定年度法治建设清单,明确法治建设内容和任务,确保责任传导到位,任务落实到位。按时制发《中心组学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反有组织犯罪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累计组织专题法治学,加快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依法全面履职,严格依法依规决策

1.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高风险审批事项专家评估机制,邀请法律顾问、司法专家、纪检组长列席研讨,将法制审核作为决议、决策、决定的前置程序。建立投资发展领域专家库,对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的项目,执行专家论证、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环评、能评等审批事项,通过招标方式引入环评、能评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为项目审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召开听证会,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提供保障。

2.规范审批事项法律依据。梳理并常 (略) 政务服务事项7691项、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1507项、公共服务事项803项、区镇公共服务事项77项、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44项办事指南的维护整改工作,促进政务服务更标准更规范。公民或企业法人申请公开的信息,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公开,今年我局共收到依申请公开13件,均已依法高质量答复。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在政府网站公示立改废情况,实现规范性文件制定有计划、审查有标准、清理有反馈,今年共清理规范性文件2件,其中继续有效1件,新增1件。

3.健全化解行政争议机制。持续健全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聘请资深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审批工作提供专业法律支撑。采取多种形式解决行政争议,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诉讼调解,及时化解争议,确保不因诉讼流程影响项目进程,不断提高审批效率。今年共收到行政诉讼4起,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且无一败诉,实现行政应诉出庭、出声、出彩。

(三)开展法治教育,提升尊法守法意识

1.加强干部职工法治教育。组织窗口科室集中学和业务能力;围绕政务服务、项目服务、交易服务,组织开展业务骨干法治轮训,夯实基层政务服务法治“硬实力”;聚焦新法新规、新形势新要求,每月定期开展两次“政务大课堂”,在全局掀起人人学法规、人人提能力的良好氛围,目前已开展9期。

2.创新方式提升法治素养。扎实推进“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组织开展25次集中学法治思想、《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知识竞赛,法治思想竞赛收获团体和个人双料冠军。

3.加强专题普法宣传力度。紧扣《法治思想学。

二、本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持续深化改革,着力强化审批服务能力

1.积极推进两区赋权工作,审批服务再延伸。为进一步推进镇、街道职能转变,扩大社会治理和公共管理权限,市行政审批局、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资源规划局、城管局、卫健委、医疗保障局等8个部门分别赋予经济发达镇、一般镇、街道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40项、29项、20项,基层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市政府赋予开发区、 (略) 级经济管理权限9项,其中,行政许可6项、其他权力3项,推进两区涉企投资审批扁平化、标准化、便利化,更大程度实现了园区内事园区办,便民事项“就近办”。

2.纵深推进“一件事”改革,部门联动再强化。以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为导向,围绕企业经营和民生服务事项,需要到多个部门办理的“一揽子事”整合设置为“一件事”综合窗口,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提升办事效率。分批有序推进80个“一件事”改革,改革以来,精简申报材料397份,减少办事环节264个,减少跑动次数达264次,申报材料平均减少35.9%,办理环节压缩74%,办理时限压缩率达72%左右。2021-2022年7月,累计办件量达41.94万件。

3.加快推进“跨省通办”,便民服务再深入。梳理形成“通城通办”事项76项、“省内通办”事项73项、“跨省通办”事项96项。先后与山东费县、惠民县、冠 (略) 亭湖区行政审批局签订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实现了105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办理。2022年上半年,“通城通办”事项办件为11.9万件,“省内通办”事项办件为4.8万件,“跨省通办”事项办件为7.1万件。合理设置了线上服务专栏和线下服务专窗,通过“全程网办”“直接通办”“代收代办”等方式,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让企业和群 (略) (略) 成本,形成了“就近办、便捷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新模式。

(二)坚持项目为先,持续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1.完善预审办法,突出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积极开展项目审批“前延”服务,全面推行重大项目全链代办,进一步提升重大项目审批服务质效,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修订完善项目审核办法,明确投资发展监管协议,提前介入环保服务,梳理批前服务清单37项,强化全流程跟踪指导,助力项目早开工、早达产、早达效。今年以来,项目备案238个,核准7个,审批72个,节能审查6个,环评审批34个,通过预审项目66个。

2.深化制度改革,服务项目施好策、发好力。质监安监前置变后置,落实项目水电气联合报审服务,推行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实行简易审批。开展自审承诺制,推进施工图豁免审查;推行桩基工程先行办理施工许可,配合资规局、住建局做好项目批前服务,曲塘润洁项目实现一天内多证联发。牵头协调、指导、解决项目办证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高质量完成15个工业,20个服务业考核项目的“三证”办理工作,实现5个项目“拿地即开工”,合并办理质、安监、施工许可证194个,办理线上联合验收211个,办理人防工程审批40个,竣工备案办结237个。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改由审批部门委托有关机构开展防雷装置检测。自2020年11月实施防雷检测政府“买单”以来,已有163个项目享受到免费检测服务,企业减少成本约378万元。

3.注重精准服务,落实代办帮办全力办。进一步完善了代办帮办服务体系,制定并出台了代办帮办质效季度考核细则以及项目服务代办员培训计划,健立完善了区镇项目全流程代办帮办队*。目前,全市各区镇共拥有各条战线上代办人员270 余人。今年,共组织项目服务代办员培训18场次,每季度对区镇代办帮办质效进行考核。今年,我市新开工重点项目88个(省级重点项目4个、市级重点项目18个、县级重点项目66个),共523个代办环节,其他建设项目代办帮办服务数量共124项。

(三)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

1.不断深化企业开办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网办结、一站式服务,重塑开办流程,整合企业开办“一件事”。加强政银合作,将工商注册登记办照渠道向银行营业网点延伸。2022年1-8月份,全市共办理企业开办全链通2452户,半日办结率达96%以上。开展办理证照免费寄送、免费刻制公章、免费打印服务,2021年至今,共为企业提供免费印章5000多套,为企业节约资金120万元左右。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改革, (略) 场主体注销登记便利化,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多领域应用,通过企业登记档案自助查询系统平台,实现了企业登记档案查询“秒办”服务。

2.全面开展“证照分离”改革。 (略) 81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其中:涉及工程建设、医疗、特种行业等7个事项直接取消审批,涉及贸易流通、医疗、食品等领域5个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涉及农业、生产服务、生活消费等15个事项实行告知承诺,涉及金融保险、生产服务、交通物流等54个事项优化审批服务。

3.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推进数字政务不断延伸, (略) 县一体化平台、“我的海安APP”、“南通百通”应用覆盖面,实现办事指南查询、自助申报等功能。推进自助服务向基层延伸,为群众提供“就近办”“家门口办”,在李堡镇为民服务中心部署多功能自助服务一体机, (略) 县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对接,为群众提供社保证明打印、公积金查询、医保查询等公共服务功能。率先在南通建立网上 (略) ,为项目业主提供 “零跑动”、价格公开透明的中介服务。目前,共有8个部门25个涉审中介服务事项,入驻52家中介服务机构,涉审中介事项成交量41个。

(四)积极创新创优,努力提升资源交易效能

1.不断优化交易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平台见证职能作用,及时记录交易平台现场不良行为,对17起场内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其中代理机构违规行为10处、评标专家违规行为7处),有效 (略) 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针对系统操作应用、电子保函使用等,举办专题培训班19期,培训700余人次,为新业务新流程顺利上线开展、平台规范运行奠定基础。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和区镇交易指导帮带,通过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交易的质效。制定并严格落实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方案, (略) 系统治理工作推进会,将任务分解到科室,责任落实到人,推进整治工作见行见效。

2.积极推进交易管理创新。创新产权交易方式,机关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优先采用“云交易”,35个项目资金增值73.02万元,增值率69.8%。积极响应“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部署,自今年2月10日起免收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免收综合服务费约161.78万元;深化电子保函应用,加大保函使用的宣传力度,为企业提供投标担保服务金额约16.18亿元;为中小企业供应商免收履约保证金2695.45万元。积极落实采购政策,提高政府采购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比例。推动政府采购支出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限时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减轻企业负担。

3.推进资源交易精益求精。依托“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技术,实现了限额以下平台无纸化操作,不见面开标,智能化评标,全面提升小额零星项目交易效率。目前,限额以下交易系统共成交861个项目,成交金额17118.85万元;海安商城成交7132笔,成交金额3209.5594万元。制订《 (略) 招标人信用分级管理暂行办法》,依据信用等级对招标人实行差异化监督管理,提升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以招标投标动智能化、便利化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交易计划公开、健全差额履约担保和工程预付款管理,为招投标领域改革创新开好局、探好路。

三、存在不足和原因

近年来,审批局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部署,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依法行政机制体制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但与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设一流法治机关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审批专业力量储备不足。工作中对法律法规条例融会贯通还不够,存在法规运用与业务办理不匹配的现象。二是法治化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审批人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履职意识也有待增强。三是普法宣传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对“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和依法行政的专题培训形式还不够丰富,立体化、数字化普法宣传形式仍需进一步拓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开展立体化普法宣传

健全法治宣传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配齐配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人员,深入推进政务服务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红利进入寻常百姓家,将普法融入到审批执法和政务服务全过程。通过视频教学、现场参观学法治思想为主线,将法治思想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健全依法行政制度规范体系,进一步明确审批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切实做到行政许可主体合法、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文书规范;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依法依规界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及其范围,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进行规范,积极探索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

(三)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耕细作主责主业,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实现追赶跨越。认真贯彻落实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建设现代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出台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契机,坚持依法登记,不断提高登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进企业电子档案自助查询工作。完善“企业登记档案网上查询系统”建设,申请人可自主查询企业登记档案,增强电子执照应用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四)推动精准化项目建设

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让企业 (略) 场、少费功夫跑审批。 (略) 实际,根据企业需求,分环节、分阶段提供精准式、滴灌式服务,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建立重大项目联动服务机制,推行重大项目“专窗受理”“专班跟进”“专题协调”“专人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推行“项目专员”星级管理,为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财政投资项目提供“一对一”服务,对项目证照办理全程帮办、代办或陪办。持续推进工程建设审批服务创新,推动社会低风险项目简易审批、“豁免审图”桩基工程先行办理施工许可等改革创新举措扩容增效。探索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一证办理”施工许可机制。

(五)推行标准化交易服务

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扎实推进招标投标便利化、数字化改革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动交易信息公开向移动端延伸。开展交易大数据分析和应用, (略) 场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助力项目招标提速增效。推行招标人信用分级管理,进一步严格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严格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推进交易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对招标代理、评标专家、投标企业考核管理,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行为,营造公平公正交易环境。

(六)打造便民化服务体系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力争“一网一门一次”全面实现。拓展“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范围,推出更多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对未办件的“一件事”进行回头看、攻坚落地,使“一件事一次办”更好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旗舰店提档升级,让更多政务服务产品“上线”,全面实现“一网通办”由“能办”向“好办”“快办”转变。持续开展“我陪服务对象走流程”,积极主动解决政策落实和窗口服务中暴露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对象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再提升。推动更多自助设备向基层延伸,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办”“就近办”, (略) 15分钟政务服务圈。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