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连接线工程(一期-汤池德上高速连接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舒城县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连接线工程(一期-汤池德上高速连接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舒城县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连接线工程(一期-汤池德上高速连接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的严肃性、公正性及公众知情权,现将该项目环评文件基本情况及报告全文予以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公示发布后五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 (略) 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联系电话:0564-* 地址: (略) (略) 生态环境局大楼5楼517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一、项目名称:舒城县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连接线工程(一期-汤池德上高速连接线)项目
二、建设单位:舒城县交通运输局
三、环评单位:安徽 (略)
四、建设地点: (略) 舒城县汤池镇
五、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路线起点位于汤池镇三江村北侧接万佛湖旅游大道(桩号为K9+824),经三江村、汪家庵、包庄、山嘴子,上跨龙潭河,经郭家庄、胡家畈、于郭洼村东侧上跨汤池河,继续向东布线,经郭家洼、油坊村,项目终点位于汤池镇留览村北侧,且与汤池互通A匝道及S237形成十字交叉,路线全长5.68公里,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2米,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采用60km/h。
推荐方案路线里程共5.68km,全线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共布设1座龙潭河大桥,1座汤池河中桥,涵洞28道,渠化平面交口2处,推荐线全线永久占地239.5亩。
推荐方案总估算投资约14232.6万元。拟建项目2023年2月开工建设,2024年4月建成通车,工期15个月。
六、产业政策及规划选址
(一)产业政策符合性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第一类 鼓励类”中第二十四项“公路及道路运输( (略) 客运)”中“农村公路建设”,建设可行。
(二)用地规划符合性
根据《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中“(1)城镇综合交通规划:整体为:“一条高速,一个出入口, (略) 道,五个对外方向,一个过境环,两处汽车站”;高速及出入口为:德上高速以及其出入口;五个对外方向:舒城、河棚、南港、万佛湖环湖(两个)方向”。
本项目属于规划中五个对外方向中的万佛湖环湖(两个)方向,因此本项目全段符合规划要求。
根据《舒城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十四五”末,基本建成铁路、公路、水运等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高密度农村公路为基础,客货运输站场为节点,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公路、铁路、水运有机衔接,运输能力、交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方面:形成舒城县“一横一纵一联”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75公里;持续升级改造“两环三横四纵”干线公路网, (略) 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80%;推进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65%以上,实现乡镇通二级路,建制村通6米水泥(沥青)路,美丽乡村规划点通4.5米以上硬化路,基本实现3A级及以上景区通二级公路。“十四五”期间, (略) 干线公路208公里,计划投资60亿元,服务区建设计划投资10亿元,本项目属于《舒城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的农村公路建设项,属于“两环三横四纵”干线公路网。本项目属于《舒城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的农村公路建设项,属于“两环三横四纵”干线公路网。
项目已取得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项目代码“2204-*-04-01-*”),本项目选址与规划相符。
七、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严格要求施工方落实《 (略) 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略) 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 (略) 建筑工程施工和预拌混凝土生产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试行)》和《 (略) 建设领域扬尘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2年修订)》等相关规定,对施工期的扬尘进行防治。
本项目设置3处临时堆土场;另设3处综合临时施工场地,功能包括预制场、钢筋加工厂、混凝土拌合站、物料堆场和项目部等。混凝土搅拌站应采用全封闭作业,站内须配备烟气、粉尘收集和净化装置,经处理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方可排放;砂石等散体材料应设置围挡,集中、分类堆放,并采取防尘网覆盖或其他防尘措施。水泥、粉煤灰、灰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进行密闭存放或设置围挡进行封闭、覆盖;临时土方堆放时,采取覆盖防尘网的防尘措施,并定时洒水。
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出入车辆100%冲洗,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物料堆放100%覆盖。施工场地应设置洗车台。
施工道路及硬化地面必须保持完好、清洁,车辆在行驶时不得产生可见扬尘。应配备洒水车辆,宜选用洒水、冲洗、吸尘功能专业保洁车辆,对沿线施工便道、进出堆场的道路及时洒水降尘。
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易撒外漏。
拆除房屋或者其他建(构)筑物时,施工单位还应当对被拆除房屋或者其他建(构)筑物进行洒水或者喷淋。施工现场保证土方开挖湿作业,遇到易产生扬尘的干燥土时必须边喷淋边进行开挖、回填或转运作业。
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
2.施工废水防治措施: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不外排;施工场地产生的生产废水,如砂石材料的冲洗废水和机械设备的淋洗废水等,以及受暴雨冲刷产生的污水,需经施工现场的明沟、沉砂池初步处理,循环利用,不得直接排入沟渠;桥梁施工是影响沿线水体水质的主要施工过程,采用围堰及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加强桥梁施工管理。
3.施工噪声防治措施: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并加强日常维护,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场地及取土场位置距离敏感点较近,环评要求采取设置围挡来降低对周边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合理选择施工物资运输路线,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在途经现有村镇、学校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以减少对运输公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对于距公路较近、规模较大且受施工期噪声影响严重的敏感点,在这些路段施工时,要求在昼间施工,施工期同时加强施工监测,如果敏感点监测不能满足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可以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设置临时隔声屏障等措施来降噪。
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对施工期固体废物应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其中废弃土石方在设置的弃土进行处置,拆迁房屋、建筑物的建筑垃圾部分用于施工营地和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施工期大临场地产生的少量废油桶、废漆桶使用铁桶+托盘临时存放后,并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临时堆土场施工完毕后,对场地进行土地整治,将表土返还平铺,用于复耕或还林;在钻孔前挖好泥浆池,钻井过程中经泥浆循环固壁,并在循环过程中将土石带入泥浆池进行土石的沉淀,沉淀后的泥浆循环利用;保障各类固体废物经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后得到妥善处置。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期废水主要为路面径流雨水,本项目主要针对跨越河流段桥梁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后经沉淀池处理后排放。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组织管理,对上路车辆进行检查,禁止车况差、超载、装卸物品遮盖不严容易洒落的车辆上路。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敏感点降噪措施为隔声窗措施及声屏障措施。拟对8处声环境保护目标设置隔声窗,共51户居民安装隔声窗。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环境保护目标采取合理的优化降噪措施,加强对超标严重敏感点的跟踪监测。
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公路运营期主要产生的固废为过往车辆及行人丢弃的垃圾,垃圾由养护工人清理收集带走送入垃圾桶,交由地方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八、环境风险防范
针对龙潭河、汤池河水体跨河桥梁,设置完善的桥面(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并设置事故应急池;敏感水体桥梁应设置防撞护栏,提高防撞等级,桥梁两端设置警示牌、监控设备和应急电话等设备;建立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与器材。
九、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制订系统科学的环境管理计划,使工程设计与本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在项目设计、施工、营运过程中得到落实。
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工作可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对废气、噪声、地表水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应注意加强对运营期敏感点的跟踪监测。
十、环评主要结论
舒城县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连接线工程(一期-汤池德上高速连接线)项目符合《舒城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通过在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和缓解,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拟建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舒城县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连接线工程(一期-汤池德上高速连接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的严肃性、公正性及公众知情权,现将该项目环评文件基本情况及报告全文予以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公示发布后五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 (略) 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联系电话:0564-* 地址: (略) (略) 生态环境局大楼5楼517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一、项目名称:舒城县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连接线工程(一期-汤池德上高速连接线)项目
二、建设单位:舒城县交通运输局
三、环评单位:安徽 (略)
四、建设地点: (略) 舒城县汤池镇
五、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路线起点位于汤池镇三江村北侧接万佛湖旅游大道(桩号为K9+824),经三江村、汪家庵、包庄、山嘴子,上跨龙潭河,经郭家庄、胡家畈、于郭洼村东侧上跨汤池河,继续向东布线,经郭家洼、油坊村,项目终点位于汤池镇留览村北侧,且与汤池互通A匝道及S237形成十字交叉,路线全长5.68公里,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2米,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采用60km/h。
推荐方案路线里程共5.68km,全线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共布设1座龙潭河大桥,1座汤池河中桥,涵洞28道,渠化平面交口2处,推荐线全线永久占地239.5亩。
推荐方案总估算投资约14232.6万元。拟建项目2023年2月开工建设,2024年4月建成通车,工期15个月。
六、产业政策及规划选址
(一)产业政策符合性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第一类 鼓励类”中第二十四项“公路及道路运输( (略) 客运)”中“农村公路建设”,建设可行。
(二)用地规划符合性
根据《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中“(1)城镇综合交通规划:整体为:“一条高速,一个出入口, (略) 道,五个对外方向,一个过境环,两处汽车站”;高速及出入口为:德上高速以及其出入口;五个对外方向:舒城、河棚、南港、万佛湖环湖(两个)方向”。
本项目属于规划中五个对外方向中的万佛湖环湖(两个)方向,因此本项目全段符合规划要求。
根据《舒城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十四五”末,基本建成铁路、公路、水运等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高密度农村公路为基础,客货运输站场为节点,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公路、铁路、水运有机衔接,运输能力、交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方面:形成舒城县“一横一纵一联”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75公里;持续升级改造“两环三横四纵”干线公路网, (略) 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80%;推进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65%以上,实现乡镇通二级路,建制村通6米水泥(沥青)路,美丽乡村规划点通4.5米以上硬化路,基本实现3A级及以上景区通二级公路。“十四五”期间, (略) 干线公路208公里,计划投资60亿元,服务区建设计划投资10亿元,本项目属于《舒城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的农村公路建设项,属于“两环三横四纵”干线公路网。本项目属于《舒城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的农村公路建设项,属于“两环三横四纵”干线公路网。
项目已取得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项目代码“2204-*-04-01-*”),本项目选址与规划相符。
七、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严格要求施工方落实《 (略) 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略) 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 (略) 建筑工程施工和预拌混凝土生产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试行)》和《 (略) 建设领域扬尘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2年修订)》等相关规定,对施工期的扬尘进行防治。
本项目设置3处临时堆土场;另设3处综合临时施工场地,功能包括预制场、钢筋加工厂、混凝土拌合站、物料堆场和项目部等。混凝土搅拌站应采用全封闭作业,站内须配备烟气、粉尘收集和净化装置,经处理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方可排放;砂石等散体材料应设置围挡,集中、分类堆放,并采取防尘网覆盖或其他防尘措施。水泥、粉煤灰、灰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进行密闭存放或设置围挡进行封闭、覆盖;临时土方堆放时,采取覆盖防尘网的防尘措施,并定时洒水。
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出入车辆100%冲洗,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物料堆放100%覆盖。施工场地应设置洗车台。
施工道路及硬化地面必须保持完好、清洁,车辆在行驶时不得产生可见扬尘。应配备洒水车辆,宜选用洒水、冲洗、吸尘功能专业保洁车辆,对沿线施工便道、进出堆场的道路及时洒水降尘。
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易撒外漏。
拆除房屋或者其他建(构)筑物时,施工单位还应当对被拆除房屋或者其他建(构)筑物进行洒水或者喷淋。施工现场保证土方开挖湿作业,遇到易产生扬尘的干燥土时必须边喷淋边进行开挖、回填或转运作业。
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
2.施工废水防治措施: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不外排;施工场地产生的生产废水,如砂石材料的冲洗废水和机械设备的淋洗废水等,以及受暴雨冲刷产生的污水,需经施工现场的明沟、沉砂池初步处理,循环利用,不得直接排入沟渠;桥梁施工是影响沿线水体水质的主要施工过程,采用围堰及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加强桥梁施工管理。
3.施工噪声防治措施: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并加强日常维护,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场地及取土场位置距离敏感点较近,环评要求采取设置围挡来降低对周边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合理选择施工物资运输路线,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在途经现有村镇、学校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以减少对运输公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对于距公路较近、规模较大且受施工期噪声影响严重的敏感点,在这些路段施工时,要求在昼间施工,施工期同时加强施工监测,如果敏感点监测不能满足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可以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设置临时隔声屏障等措施来降噪。
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对施工期固体废物应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其中废弃土石方在设置的弃土进行处置,拆迁房屋、建筑物的建筑垃圾部分用于施工营地和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施工期大临场地产生的少量废油桶、废漆桶使用铁桶+托盘临时存放后,并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临时堆土场施工完毕后,对场地进行土地整治,将表土返还平铺,用于复耕或还林;在钻孔前挖好泥浆池,钻井过程中经泥浆循环固壁,并在循环过程中将土石带入泥浆池进行土石的沉淀,沉淀后的泥浆循环利用;保障各类固体废物经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后得到妥善处置。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期废水主要为路面径流雨水,本项目主要针对跨越河流段桥梁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后经沉淀池处理后排放。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组织管理,对上路车辆进行检查,禁止车况差、超载、装卸物品遮盖不严容易洒落的车辆上路。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敏感点降噪措施为隔声窗措施及声屏障措施。拟对8处声环境保护目标设置隔声窗,共51户居民安装隔声窗。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环境保护目标采取合理的优化降噪措施,加强对超标严重敏感点的跟踪监测。
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公路运营期主要产生的固废为过往车辆及行人丢弃的垃圾,垃圾由养护工人清理收集带走送入垃圾桶,交由地方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八、环境风险防范
针对龙潭河、汤池河水体跨河桥梁,设置完善的桥面(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并设置事故应急池;敏感水体桥梁应设置防撞护栏,提高防撞等级,桥梁两端设置警示牌、监控设备和应急电话等设备;建立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与器材。
九、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制订系统科学的环境管理计划,使工程设计与本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在项目设计、施工、营运过程中得到落实。
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工作可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对废气、噪声、地表水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应注意加强对运营期敏感点的跟踪监测。
十、环评主要结论
舒城县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连接线工程(一期-汤池德上高速连接线)项目符合《舒城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通过在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和缓解,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拟建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