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4月7日拟审批项目(报告书)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4月7日拟审批项目(报告书)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日我局拟对《满洲里热电厂扩建工程2×35万千瓦热电联产煤电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日起不少于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470-*

传 真:0470-*

通讯地址: (略) 海拉尔区奋斗镇友好6街

邮 编:*


序号

1

项目名称

《满洲里热电厂扩建工程2×35万千瓦热电联产煤电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地点

扎赉诺尔区工业园区

建设单位

呼伦贝尔 (略) 满洲里热电厂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内蒙古电 (略) (略)

项目概况

建设2×1120t/h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煤粉锅炉,配套2×350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措施

施工期

废气:施工场地及运输车辆扬尘、汽车尾气。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大风天气增加洒水频次;散装堆放物料遮盖苫布;运输车辆遮盖篷布。在施工场地四周设置硬质围挡,减小扬尘对厂区西南侧居民和输煤栈桥区域居民大气环境的影响。

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达赉湖热电厂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沉淀后作为施工用水回用。

噪声: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运行噪声。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段;施工场地合理布局,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在施工场地四周设置硬质围挡(兼做声屏障),午休及夜间停止施工,减小对厂区西南侧居民和输煤栈桥区域居民声环境的影响。

固废:建筑垃圾收集 (略) 政指定排放点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

生态影响:控制施工活动在临时占地范围内,规范施工人员行为及行车路线;避免在大风天气施工作业;剥离表土单独存放于临时占地内,最终用于生态恢复;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严禁随意践踏、碾压施工区范围外的植被;项目施工结束,及时对临时占地播撒草籽进行生态恢复。

营运期

废气:锅炉烟气采用效率不低于95.5%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不设 (略) 煤器高温旁路;采用低氮燃烧技术,以尿素为还原剂,采用效率不低于80%的SCR脱硝工艺;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工艺,综合效率达99.979%;通过烟气治理协同控制技术控制汞及其化合物排放;本项目采用三塔合一方式排放烟气,处理后烟气经一座178m高烟囱排放。安装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并与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干灰库、渣库、转运站、石灰石粉仓、碎煤机室、煤仓间封闭。1-3#干灰库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处理后废气分别经25m高排气筒排放。碎煤机室、煤仓间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处理后废气分别经28m高排气筒排放。厂内1-3#转运站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及喷雾装置除尘,处理后废气分别经58m、58m和18m高排气筒排放。石灰石粉仓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处理后废气经18m高排气筒排放。1#、2#渣库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处理后废气分别经16m高排气筒排放。场外输煤栈桥封闭,栈桥配备的1-3#转运站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及喷雾装置除尘,处理后废气分别经22m、20m和15m高排气筒排放。危废暂存间安装活性炭装置吸附VOCs,处理后废气经15m高排气筒排放。生活污水处理站安装活性炭装置吸附恶臭气体,处理后废气经15m高排气筒排放。

噪声:选择噪声较低的设备,设备安装在室内,采取隔声、消声、减震等降噪措施;在锅炉排汽口安装高效排汽消声器,将排汽噪声控制在100dB(A)以下,尽量避免夜间排汽。输煤栈桥封闭,转运站电动机采取安装隔声罩、基础减震等降噪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声环境的影响。

废水:采用“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厂区雨水汇集至雨水泵站前池,通过雨水泵站排至厂外自然沟。新建1套处理规模80m3/h的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废水作为输煤系统冲洗水补水、电厂杂用水及除灰渣系统补水回用;脱硫废水经中和、混凝沉淀、澄清预处理后送干燥塔内蒸发,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含煤废水汇集至达赉湖热电厂含煤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输煤系统,作为抑尘用水回用;新建2套5m3/h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废水用于厂区绿化等,不外排。工业废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站、锅炉酸洗水池、事故油坑、污水收集管网、脱硫设施区、危废暂存间、酸碱罐区为重点防渗区,采用2mm厚HDPE土工膜+混凝土防渗,渗透系数不大于1×10-10cm/s;灰库、渣仓、化水车间、原水处理区、尿素制备区、工业水池、凝结水精处理区为一般防渗区,采用1.5mm厚HDPE土工膜+混凝土防渗,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cm/s。本项目布设3口地下水跟踪监测井。

固废:采用灰渣分除,干式除渣,灰渣及石膏拟全部综合利用。本项目 (略) 华隆采石场签订35万t/a灰渣、石膏综合利用协议,用于矿山生态恢复;与满 (略) 签订5万t/a粉煤灰综合利用协议,用于生产水泥。在华隆采石场服务期满前,及时选用新的综合利用用户,确保灰渣、石膏合法合规处置。原水处理站污泥压滤后运至煤场,作为锅炉燃料使用。工业废水处理站污泥与灰渣一同处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由环卫部门清运至扎赉诺尔区城镇垃圾填埋场处置。脱硫废水污泥需进行属性鉴别,如确定为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如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与锅炉灰渣一同处置。废膜组件、废离子交换树脂由供货单位回收。生活垃圾经封闭垃圾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扎赉诺尔区城镇垃圾填埋场处置。废催化剂、废矿物油、废铅酸蓄电池、废活性炭为危险废物,在厂内危废暂存间分区暂存,并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危险废物的收集、管理、转运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及相关要求管理。危险废物及时处置,不能跨年度暂存。

生态保护措施:严格落实分区防渗要求。尽量对厂区土壤裸露区硬化,未硬化区进行绿化,种植吸附能力强、郁闭度高的植物,减少大气降尘进入土壤。布设6个土壤跟踪监测点。

环境风险:酸碱罐区周围设置围堰,罐区按照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设置1500m3事故池收集事故废水,收集的废水分批排至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风险物质的运输、储存和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置必要的应急物资;进行环境风险应急演练;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到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备案。

公众参与

本项目公众参与由建设单位负责实施,征求意见的对象为本项目区域有关团体和个人。接受环评委托后7日内,建设单位在扎赉诺尔区人民政府网站上进行了网络公示(第一次信息公示),链接为http://** http://**_1.html,公示时间为**日,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接到公众有关本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邮件、信件。

在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基本完成后,建设单位在全国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示平台进行了第二次信息公示,链接为http://**,公示时间为**日;在满洲里日报进行了两次报纸公示,公示时间分别为**日和3月14日;并于**日进行了现场张贴;公示期间未接到公众有关本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邮件、信件。

**日至27日,建设单位在本项目周边发放了57份公众意见调查表,收回57份,调查结果显示,54个群众表示无意见,3个填写了对本项目的意见表示支持本项目建设,包括“该项目能够实施,能够对灵泉发展带来益处,方便百姓用暖,减少噪音和粉尘的污染”“同意该项目,如涉及征地给予补偿”“该项目可以带来我区经济发展,我非常支持该项目”,无反对意见。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日我局拟对《满洲里热电厂扩建工程2×35万千瓦热电联产煤电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日起不少于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470-*

传 真:0470-*

通讯地址: (略) 海拉尔区奋斗镇友好6街

邮 编:*


序号

1

项目名称

《满洲里热电厂扩建工程2×35万千瓦热电联产煤电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地点

扎赉诺尔区工业园区

建设单位

呼伦贝尔 (略) 满洲里热电厂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内蒙古电 (略) (略)

项目概况

建设2×1120t/h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煤粉锅炉,配套2×350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措施

施工期

废气:施工场地及运输车辆扬尘、汽车尾气。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大风天气增加洒水频次;散装堆放物料遮盖苫布;运输车辆遮盖篷布。在施工场地四周设置硬质围挡,减小扬尘对厂区西南侧居民和输煤栈桥区域居民大气环境的影响。

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达赉湖热电厂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沉淀后作为施工用水回用。

噪声: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运行噪声。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段;施工场地合理布局,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在施工场地四周设置硬质围挡(兼做声屏障),午休及夜间停止施工,减小对厂区西南侧居民和输煤栈桥区域居民声环境的影响。

固废:建筑垃圾收集 (略) 政指定排放点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

生态影响:控制施工活动在临时占地范围内,规范施工人员行为及行车路线;避免在大风天气施工作业;剥离表土单独存放于临时占地内,最终用于生态恢复;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严禁随意践踏、碾压施工区范围外的植被;项目施工结束,及时对临时占地播撒草籽进行生态恢复。

营运期

废气:锅炉烟气采用效率不低于95.5%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不设 (略) 煤器高温旁路;采用低氮燃烧技术,以尿素为还原剂,采用效率不低于80%的SCR脱硝工艺;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工艺,综合效率达99.979%;通过烟气治理协同控制技术控制汞及其化合物排放;本项目采用三塔合一方式排放烟气,处理后烟气经一座178m高烟囱排放。安装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并与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干灰库、渣库、转运站、石灰石粉仓、碎煤机室、煤仓间封闭。1-3#干灰库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处理后废气分别经25m高排气筒排放。碎煤机室、煤仓间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处理后废气分别经28m高排气筒排放。厂内1-3#转运站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及喷雾装置除尘,处理后废气分别经58m、58m和18m高排气筒排放。石灰石粉仓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处理后废气经18m高排气筒排放。1#、2#渣库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处理后废气分别经16m高排气筒排放。场外输煤栈桥封闭,栈桥配备的1-3#转运站安装效率99.9%的布袋除尘器及喷雾装置除尘,处理后废气分别经22m、20m和15m高排气筒排放。危废暂存间安装活性炭装置吸附VOCs,处理后废气经15m高排气筒排放。生活污水处理站安装活性炭装置吸附恶臭气体,处理后废气经15m高排气筒排放。

噪声:选择噪声较低的设备,设备安装在室内,采取隔声、消声、减震等降噪措施;在锅炉排汽口安装高效排汽消声器,将排汽噪声控制在100dB(A)以下,尽量避免夜间排汽。输煤栈桥封闭,转运站电动机采取安装隔声罩、基础减震等降噪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声环境的影响。

废水:采用“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厂区雨水汇集至雨水泵站前池,通过雨水泵站排至厂外自然沟。新建1套处理规模80m3/h的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废水作为输煤系统冲洗水补水、电厂杂用水及除灰渣系统补水回用;脱硫废水经中和、混凝沉淀、澄清预处理后送干燥塔内蒸发,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含煤废水汇集至达赉湖热电厂含煤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输煤系统,作为抑尘用水回用;新建2套5m3/h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废水用于厂区绿化等,不外排。工业废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站、锅炉酸洗水池、事故油坑、污水收集管网、脱硫设施区、危废暂存间、酸碱罐区为重点防渗区,采用2mm厚HDPE土工膜+混凝土防渗,渗透系数不大于1×10-10cm/s;灰库、渣仓、化水车间、原水处理区、尿素制备区、工业水池、凝结水精处理区为一般防渗区,采用1.5mm厚HDPE土工膜+混凝土防渗,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cm/s。本项目布设3口地下水跟踪监测井。

固废:采用灰渣分除,干式除渣,灰渣及石膏拟全部综合利用。本项目 (略) 华隆采石场签订35万t/a灰渣、石膏综合利用协议,用于矿山生态恢复;与满 (略) 签订5万t/a粉煤灰综合利用协议,用于生产水泥。在华隆采石场服务期满前,及时选用新的综合利用用户,确保灰渣、石膏合法合规处置。原水处理站污泥压滤后运至煤场,作为锅炉燃料使用。工业废水处理站污泥与灰渣一同处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由环卫部门清运至扎赉诺尔区城镇垃圾填埋场处置。脱硫废水污泥需进行属性鉴别,如确定为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如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与锅炉灰渣一同处置。废膜组件、废离子交换树脂由供货单位回收。生活垃圾经封闭垃圾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扎赉诺尔区城镇垃圾填埋场处置。废催化剂、废矿物油、废铅酸蓄电池、废活性炭为危险废物,在厂内危废暂存间分区暂存,并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危险废物的收集、管理、转运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及相关要求管理。危险废物及时处置,不能跨年度暂存。

生态保护措施:严格落实分区防渗要求。尽量对厂区土壤裸露区硬化,未硬化区进行绿化,种植吸附能力强、郁闭度高的植物,减少大气降尘进入土壤。布设6个土壤跟踪监测点。

环境风险:酸碱罐区周围设置围堰,罐区按照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设置1500m3事故池收集事故废水,收集的废水分批排至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风险物质的运输、储存和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置必要的应急物资;进行环境风险应急演练;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到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备案。

公众参与

本项目公众参与由建设单位负责实施,征求意见的对象为本项目区域有关团体和个人。接受环评委托后7日内,建设单位在扎赉诺尔区人民政府网站上进行了网络公示(第一次信息公示),链接为http://** http://**_1.html,公示时间为**日,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接到公众有关本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邮件、信件。

在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基本完成后,建设单位在全国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示平台进行了第二次信息公示,链接为http://**,公示时间为**日;在满洲里日报进行了两次报纸公示,公示时间分别为**日和3月14日;并于**日进行了现场张贴;公示期间未接到公众有关本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邮件、信件。

**日至27日,建设单位在本项目周边发放了57份公众意见调查表,收回57份,调查结果显示,54个群众表示无意见,3个填写了对本项目的意见表示支持本项目建设,包括“该项目能够实施,能够对灵泉发展带来益处,方便百姓用暖,减少噪音和粉尘的污染”“同意该项目,如涉及征地给予补偿”“该项目可以带来我区经济发展,我非常支持该项目”,无反对意见。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