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分局拟对锡林浩特市玛拉沁桥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锡林浩特市分局拟对锡林浩特市玛拉沁桥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公众参与情况

政府或建设单位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

1

(略) 玛拉沁桥建设工程

内蒙古自治 (略)

(略) (略)

内蒙古 (略)

(略) 玛拉沁桥建设工程位 (略) 重庆北路,起点桩号为:K0+000,起点坐标为116°3′29.82″、43°56′40.59″;终点为重庆北路与滨河路交叉口,终点桩号为:K0+284.557,终点坐标为116°3′42.52″、43°56′40.51″。线路走向为东西走向,本工程(包含改造路段和桥梁)全长284.56m。总投资2567.8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9万元,占比0.75%。

一、施工期

(一)大气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施工道路扬尘、砂石料堆存起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沥青烟气。

污染防治措施:

1.运输道路、施工场地应定时洒水,每天至少两次(上、下班),在经过居民区要加强洒水密度和强度;另外,沙土等散装材料装卸应随时洒水防止扬尘。

2.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要用蓬布苫盖,以防物料飞扬。对运送砂石料的车辆应限制超载,不得沿途洒漏;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采用湿装湿运;水泥、砂土等材料运输禁止超载,并盖篷布。粉状材料堆放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必要时设立围拦,并定时洒水防止扬尘。

3.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养护,减少不必要的空转时间,以控制尾气排放。

4.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施工占用场地的地面道路及植被。

5.沥青烟气控制措施

(1)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期间,建设单位尽量避开了居民出入高峰期,同时避开风向针对环境空气敏感点的时段。

(2)路面铺设采取沥青摊铺车进行作业,在沥青的熔化过程中,注意控制熔化温度,以免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

(3)要求沥青摊铺作业机械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除尘装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相应要求,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

6.对施工车辆尾气的控制措施

(1)加强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检测和维修。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维修、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项目周边路网发达,附近城区均有维修保养机械的能力。

(2)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尾气的检测,经检测排放不达标的车辆,应强制进行维修、保养,保证施工车辆及其污染控制装置处于正常技术状态。

(二)水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2.施工设备冲洗水、施工场地设备和物料等受雨水冲刷产生雨污水、施工钻孔泥浆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等施工废水;3.桥梁下部结构施工造成水体中悬浮物和石油类浓度的增加;4.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混凝土漏浆及固体废物落水。

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期间未设置集中施工生活营地,施工人员均租住在施工现场周边的出租房,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附近居民区污水处理系统预 (略) 政管网。

2.场地施工废水

场地施工废水包括施工设备冲洗水、施工场地设备和物料等受雨水冲刷产生雨污水、施工钻孔泥浆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等施工废水。

车辆、机械设备冲洗,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等将产生少量含油污水。同时作业的施工机械按10部计,每部冲洗水量按500L/部计,每天冲洗1次,则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发生量为5m3/d,整个施工期含油污水总产生量为2400m3(施工期历时约480天)。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附录C表C4冲洗汽车污水成分参考值,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200mg/L、SS4000mg/L、石油类30mg/L。采用隔油池、沉淀池处理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处理水储存于清水池中回用于再次机械冲洗和施工现场洒水降尘,不外排。

项目桩基钻孔施工产生的泥浆水主要为SS,采用沉淀法处理,类比同类工程研究成果(范英红等.高速铁路桥梁施工废弃泥浆处理工艺研究[J].铁道建筑,2009(12):21-23),经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中污染物浓度满足《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建筑施工标准限值后,可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不外排。

混凝土养护废水为混凝土浇筑后养生阶段使用后排放的水。养护用水用量一般以湿润混凝土表面为限,且在尚未拆除的模板内,养生结束后自然蒸发,不会进入水域,不会对水体造成不利影响。

3.桥梁水域下部结构施工废水污染物

本项目跨越锡林河,需在水中设置桥墩,水域桥墩下部结构施工时,采用钢护筒、钢套箱施工工艺,施工区域与水体隔离,施工产生的污染物不会直接进入水体。因此,桥梁水域施工对锡林河的影响主要是发生在水域施工平台搭设过程中,钢护筒和钢管支撑的施打对河流底泥产生扰动,造成施工区域附近水中SS浓度增高,同时,钢构件表面的石油类溶入水体,影响水体水质。

4.桥梁水域上部结构施工混凝土漏浆和固体废物落水

锡林河桥的上部结构采用现浇法浇筑混凝土。施工区域位于水面以上,不与水体直接接触。混凝土浇筑在模板中进行,当模板连接不严密或模板移动时,会发生漏浆现象,未凝固的混凝土浆从漏缝处泄漏进入水体。漏浆发生时,混凝土浆液中的水从漏缝处泄漏,而黄砂、碎石等被截留,造成漏浆处结构强度降低,影响构件安全。因此,漏浆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禁止发生的现象,漏浆发生的概率、泄漏量和影响较小。

本项目桥梁水域上部结构在水面以上进行,施工中需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构件表面、内部进行凿除找平和清扫,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凿除的废弃混凝土,如果直接排入河中会对河流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噪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

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活动,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避免强噪声施工机械在同一区域内同时使用。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同时,避免多台高噪音的机械设备在同一工场和同一时间使用。

2.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尽量在白天运输。在途径居民敏感区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3.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段,在声环境敏感点路段施工时,禁止在夜间(22:00—06:00)进行施工作业。

4.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不得高声喊叫,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噪声扰民。

5.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并对附近居民点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四)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污染防治措施:

1.废弃土石方弃土场集中堆放处置;

2.建筑垃圾运送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

3.生活垃圾收集后送镇区及周边指定的垃圾收运点处置。

二、运营期

(一)大气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运营期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来自于汽车尾气。

污染防治措施:

1.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为CO、NOx和石油类物质。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的大小、车辆类型、车速和车辆运行工况等有关。目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低污染、新能源、新动力车的开发及一些管理措施或制度的实施,汽车尾气排放问题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一般来讲,敏感点受NO2污染的程度与汽车尾气排放量、气象条件有关,同时还与敏感点同路之间水平距离有较大关系,即交通量越大,污染物排放量越大;相对距离路越近,污染物浓度越高;风速越小,越不利于扩散,污染物浓度越高;敏感建筑处在道路下风向时,其影响程度越大。

2.公路及桥梁为开放式的广域扩散空间,且单辆汽车为移动式污染源,整个项目区可看作很长路段的线状污染源,汽车尾气相对于长路段来说,扩散至公路两侧一定距离的敏感点处的NO2浓度较低,一般在公路两侧20m处均可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浓度,汽车尾气对路侧敏感点的影响很小,本项目沿线敏感点均在公路两侧20m范围以外,因此本项目运营期汽车尾气NO2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二)水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公路营运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路面及桥面径流污染主要是雨雪冲刷路面产生的废水,若路面的泥沙、油污被冲入水体,将污染水体。

污染防治措施:

营运期对附近水域产生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路(桥)面径流,其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为悬浮物、油及有机物)及大气颗粒物沉降于公路的表面,降雨时随着雨水的冲刷被带入附近的河流,造成公路两侧附近的部分水域污染负荷增加,主要污染因子有pH、SS、COD和石油类等。由于污染物浓度受降雨强度、车流量、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因素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三)噪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公路营运期后,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公路上运行车辆辐射的交通噪声。

污染防治措施:

1.通过加强公路交通管理,维持公路路面的平整洁净,在敏感点附近路段设置禁鸣、限速标志、减速带,可以有效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2.路政部门宜对道路进行经常性维护,提高路面平整度,降低道路交通噪声。

3.公路两侧在未采取噪声防治措施情况下,在交通噪声贡献值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范围内不宜新、改扩建住宅楼、学校、医院、 (略) 、居民区等噪声敏感建筑物。

4.建议加强本项目公路敏感点附近声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敏感点,参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监测,根据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四)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产生于公路和桥梁营运期间,养护和维修过程中将产生一定数量的筑路废料。

污染防治措施:筑路废料与路线长度、使用年限、工程质量等诸多因素有关。在日常养护过程中产生的零星筑路废料一般较少,多采用就地回用等方式加以处理。针对弃渣产生较多路段,弃渣应集中收集,运至指定地点填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3年4月6日我局拟对以上建设项目(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方式: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 (略) 分局 0479-*(传真)。邮编:*

附件:
*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公众参与情况

政府或建设单位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

1

(略) 玛拉沁桥建设工程

内蒙古自治 (略)

(略) (略)

内蒙古 (略)

(略) 玛拉沁桥建设工程位 (略) 重庆北路,起点桩号为:K0+000,起点坐标为116°3′29.82″、43°56′40.59″;终点为重庆北路与滨河路交叉口,终点桩号为:K0+284.557,终点坐标为116°3′42.52″、43°56′40.51″。线路走向为东西走向,本工程(包含改造路段和桥梁)全长284.56m。总投资2567.8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9万元,占比0.75%。

一、施工期

(一)大气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施工道路扬尘、砂石料堆存起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沥青烟气。

污染防治措施:

1.运输道路、施工场地应定时洒水,每天至少两次(上、下班),在经过居民区要加强洒水密度和强度;另外,沙土等散装材料装卸应随时洒水防止扬尘。

2.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要用蓬布苫盖,以防物料飞扬。对运送砂石料的车辆应限制超载,不得沿途洒漏;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采用湿装湿运;水泥、砂土等材料运输禁止超载,并盖篷布。粉状材料堆放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必要时设立围拦,并定时洒水防止扬尘。

3.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养护,减少不必要的空转时间,以控制尾气排放。

4.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施工占用场地的地面道路及植被。

5.沥青烟气控制措施

(1)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期间,建设单位尽量避开了居民出入高峰期,同时避开风向针对环境空气敏感点的时段。

(2)路面铺设采取沥青摊铺车进行作业,在沥青的熔化过程中,注意控制熔化温度,以免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

(3)要求沥青摊铺作业机械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除尘装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相应要求,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

6.对施工车辆尾气的控制措施

(1)加强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检测和维修。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维修、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项目周边路网发达,附近城区均有维修保养机械的能力。

(2)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尾气的检测,经检测排放不达标的车辆,应强制进行维修、保养,保证施工车辆及其污染控制装置处于正常技术状态。

(二)水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2.施工设备冲洗水、施工场地设备和物料等受雨水冲刷产生雨污水、施工钻孔泥浆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等施工废水;3.桥梁下部结构施工造成水体中悬浮物和石油类浓度的增加;4.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混凝土漏浆及固体废物落水。

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期间未设置集中施工生活营地,施工人员均租住在施工现场周边的出租房,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附近居民区污水处理系统预 (略) 政管网。

2.场地施工废水

场地施工废水包括施工设备冲洗水、施工场地设备和物料等受雨水冲刷产生雨污水、施工钻孔泥浆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等施工废水。

车辆、机械设备冲洗,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等将产生少量含油污水。同时作业的施工机械按10部计,每部冲洗水量按500L/部计,每天冲洗1次,则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发生量为5m3/d,整个施工期含油污水总产生量为2400m3(施工期历时约480天)。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附录C表C4冲洗汽车污水成分参考值,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200mg/L、SS4000mg/L、石油类30mg/L。采用隔油池、沉淀池处理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处理水储存于清水池中回用于再次机械冲洗和施工现场洒水降尘,不外排。

项目桩基钻孔施工产生的泥浆水主要为SS,采用沉淀法处理,类比同类工程研究成果(范英红等.高速铁路桥梁施工废弃泥浆处理工艺研究[J].铁道建筑,2009(12):21-23),经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中污染物浓度满足《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建筑施工标准限值后,可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不外排。

混凝土养护废水为混凝土浇筑后养生阶段使用后排放的水。养护用水用量一般以湿润混凝土表面为限,且在尚未拆除的模板内,养生结束后自然蒸发,不会进入水域,不会对水体造成不利影响。

3.桥梁水域下部结构施工废水污染物

本项目跨越锡林河,需在水中设置桥墩,水域桥墩下部结构施工时,采用钢护筒、钢套箱施工工艺,施工区域与水体隔离,施工产生的污染物不会直接进入水体。因此,桥梁水域施工对锡林河的影响主要是发生在水域施工平台搭设过程中,钢护筒和钢管支撑的施打对河流底泥产生扰动,造成施工区域附近水中SS浓度增高,同时,钢构件表面的石油类溶入水体,影响水体水质。

4.桥梁水域上部结构施工混凝土漏浆和固体废物落水

锡林河桥的上部结构采用现浇法浇筑混凝土。施工区域位于水面以上,不与水体直接接触。混凝土浇筑在模板中进行,当模板连接不严密或模板移动时,会发生漏浆现象,未凝固的混凝土浆从漏缝处泄漏进入水体。漏浆发生时,混凝土浆液中的水从漏缝处泄漏,而黄砂、碎石等被截留,造成漏浆处结构强度降低,影响构件安全。因此,漏浆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禁止发生的现象,漏浆发生的概率、泄漏量和影响较小。

本项目桥梁水域上部结构在水面以上进行,施工中需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构件表面、内部进行凿除找平和清扫,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凿除的废弃混凝土,如果直接排入河中会对河流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噪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

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活动,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避免强噪声施工机械在同一区域内同时使用。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同时,避免多台高噪音的机械设备在同一工场和同一时间使用。

2.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尽量在白天运输。在途径居民敏感区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3.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段,在声环境敏感点路段施工时,禁止在夜间(22:00—06:00)进行施工作业。

4.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不得高声喊叫,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噪声扰民。

5.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并对附近居民点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四)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污染防治措施:

1.废弃土石方弃土场集中堆放处置;

2.建筑垃圾运送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

3.生活垃圾收集后送镇区及周边指定的垃圾收运点处置。

二、运营期

(一)大气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运营期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来自于汽车尾气。

污染防治措施:

1.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为CO、NOx和石油类物质。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的大小、车辆类型、车速和车辆运行工况等有关。目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低污染、新能源、新动力车的开发及一些管理措施或制度的实施,汽车尾气排放问题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一般来讲,敏感点受NO2污染的程度与汽车尾气排放量、气象条件有关,同时还与敏感点同路之间水平距离有较大关系,即交通量越大,污染物排放量越大;相对距离路越近,污染物浓度越高;风速越小,越不利于扩散,污染物浓度越高;敏感建筑处在道路下风向时,其影响程度越大。

2.公路及桥梁为开放式的广域扩散空间,且单辆汽车为移动式污染源,整个项目区可看作很长路段的线状污染源,汽车尾气相对于长路段来说,扩散至公路两侧一定距离的敏感点处的NO2浓度较低,一般在公路两侧20m处均可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浓度,汽车尾气对路侧敏感点的影响很小,本项目沿线敏感点均在公路两侧20m范围以外,因此本项目运营期汽车尾气NO2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二)水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公路营运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路面及桥面径流污染主要是雨雪冲刷路面产生的废水,若路面的泥沙、油污被冲入水体,将污染水体。

污染防治措施:

营运期对附近水域产生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路(桥)面径流,其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为悬浮物、油及有机物)及大气颗粒物沉降于公路的表面,降雨时随着雨水的冲刷被带入附近的河流,造成公路两侧附近的部分水域污染负荷增加,主要污染因子有pH、SS、COD和石油类等。由于污染物浓度受降雨强度、车流量、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因素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三)噪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公路营运期后,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公路上运行车辆辐射的交通噪声。

污染防治措施:

1.通过加强公路交通管理,维持公路路面的平整洁净,在敏感点附近路段设置禁鸣、限速标志、减速带,可以有效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2.路政部门宜对道路进行经常性维护,提高路面平整度,降低道路交通噪声。

3.公路两侧在未采取噪声防治措施情况下,在交通噪声贡献值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范围内不宜新、改扩建住宅楼、学校、医院、 (略) 、居民区等噪声敏感建筑物。

4.建议加强本项目公路敏感点附近声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敏感点,参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监测,根据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四)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产生于公路和桥梁营运期间,养护和维修过程中将产生一定数量的筑路废料。

污染防治措施:筑路废料与路线长度、使用年限、工程质量等诸多因素有关。在日常养护过程中产生的零星筑路废料一般较少,多采用就地回用等方式加以处理。针对弃渣产生较多路段,弃渣应集中收集,运至指定地点填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3年4月6日我局拟对以上建设项目(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方式: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 (略) 分局 0479-*(传真)。邮编:*

附件:
*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