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浦县“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漳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浦县“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 文件下载:pdf下载 无word文件
  • 浦政办〔2023〕1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漳浦盐场,各工业区(园)和台创园管委,县直各单位:

    《漳浦县“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漳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29日


    漳浦县“十四五”应急体系

    建设专项规划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效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安全生产方面

    二、防灾减灾方面

    三、应急救援方面

    第四章“十四五”时期重大工程项目

    一、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三、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四、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统筹实施

    二、重视协调,形成合力

    三、专款专用,加强保障

    四、制定战略,培养队*

    五、加强评估,完善考核

    附件:拟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表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应急管理系统机构改革之后,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关键时期。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党中央、 (略) 决策部署, (略) 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略) “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略) “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漳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编制《漳浦县“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述了“十四五”期间漳浦县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等,是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 (略) 应急管理局的大力指导下。县应急管理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边组建边应急边防范,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应急管理领域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和指标,取得预期成果。

    (一)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全面推进

    1.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全面完成。2018年12月,漳浦县应急管理部门挂牌成立,通过落实机构、职责、人员三定位,完成应急管理机构改革,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职能完成划转,机构运转总体有序。建立了以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为主要任务的多职能、大应急工作新格局,为实现“全灾种、大应急”打下坚实基础。

    2.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持续加强。推进全县应急体系建设,以县应急指挥为中枢,搭建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网络,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大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风险联合会商研判、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的应急指挥机制己基本建立。制定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工作规则,推动县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坚持“管行业管风险防范、管行业管应急救援”原则,明确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先期应对处置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总体建设规划,修订完善各级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为推动全县健全完善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打下良好基础。制定全民安全教育计划,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坚持经常性安全风险教育和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相结合,推进安全风险网络化管理和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3.应急救援队*建设初步取得成效。建立以消防救援、森林防火、防汛抢险等专业救援队*为核心,县公安、交通、住建(水务)、城管(燃气)、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海洋渔业、水利、卫健( (略) 、 (略) )、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移动、联通)等部门组成的应急救援队*和各乡镇场综合应急救援队*为骨干,社会民间自愿救援团体为触手的“一张网”式救援体系。能高效应对火灾、汛情、救援受困人员、救治受伤群众、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供水、供电、通信、道路等应急抢修等一系列相关任务。日常各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在各自岗位开展抢险救援,发生灾害时由县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调度,保障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1.生产安全事故明显降低。通过严格执行《漳浦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及《漳浦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在企业深入落实,有力有效地遏制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以及亿元GDP生产安全死亡率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2.监管执法进一步加强。制定和出台《漳浦县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方案》《漳浦县安全生产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机制的通知》《漳浦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贸行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海上(水上)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校园、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紧盯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狠抓执法监管,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更加规范。“十三五”期间,我县通过采取定期、专项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责令企业对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采取必要行政处罚措施等手段,不断加强了监管执法力度。

    3.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初步建立。出台《漳浦县实施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坚决落实《 (略) 安全风险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从源头管控、分级分类管控、信息化平台管控三个方面做实、做细重大风险管控,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三)防灾减灾救灾建设持续推进

    1.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不断完善。根据本县自然灾害灾情特点和救灾工作实际,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水利局、地震办、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局、气象局、发改局、住建局、漳浦生态环境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局、外事办等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场分别组织制定各自所管辖领域的应急预案,预案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共56项应急预案。有效构建覆盖县乡村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立“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灾害救助机制。

    2.自然灾害避灾点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建成自然避灾点244个,县级避灾点1个,镇级避灾点17个,村级避灾点226个。省级达标有深土镇山边村等9个自然灾害避灾点。设置包括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69个。积极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

    3.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防洪防潮保障、水资源安全保障、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海洋渔业防灾、林业防灾、气象预警防灾、防震减灾和应急指挥救援等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

    4.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储备与保障不断提高。根据《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略) 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等要求,做好各类防灾减灾救灾物资采购。鼓励保险机构参与救灾重建。探索救灾资金多元化投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期与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期,结合“大农业、大园区、大城关、强旅游、强建筑、强乡村”和“优生态、补短板、惠民生”的发展战略,统筹协调好应急管理的各方面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建设好灾害防御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现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随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全社会对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支持和动能。县应急管理部门组建以来,不断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努力逐步厘清应急管理横向及纵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职能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管理格局,实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局。

    (二)面临的挑战

    我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应急管理体系基础弱,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各类灾害事故风险交织叠加,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加之,我县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还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任务依然繁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监管体制与机制、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干部素质、人才支撑等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县面对着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应急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县应急管理部门整合了十个部门的十三项职能,承担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森林防灭火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五大议事协调机构日常工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统”与“分”、“防”与“救”的职责分工仍不够清晰,部门配合、条块结合、区域联合等机制还不够顺畅,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基础弱、底子薄问题比较突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高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乡镇一级的机构改革尚在进行中,相应职能部门的职责还未明确,导致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和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责任难以有效落细落实。

    二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手段落后。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应急管理信息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手段,迫切需要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与县应急指挥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应急指挥体系。

    三是安全监管形势严峻。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与建设行为依然存在;区域性安全风险依然较高,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渔业生产、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的安全风险隐患仍然较大;受人员限制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力量较为薄弱。

    四是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仍有待提升。本县地处东南沿海,可能面临的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风险;随着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对人员生命健康的影响也将增强;同时,地处沿海地震带,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灾害的风险较为显著。自然灾害防治、救灾救助综合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相关技术标准及应急物资储备指导性目录与标准亟需加快制定, (略) 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的信息化、智能化亟待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有待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有待加快推进,事故灾害医疗应急救援和救助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执行《 (略) 委关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安全发展和综合防灾减灾理念。以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应急管理整体能力为目标,以化解安全风险和筑牢发展基础为重点,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风险防范、综合支撑、应急处置等能力建设,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坚决落实责任制,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坚持政府主导、依法管理。坚持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健全完善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机制。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围绕“全灾种、大应急”救援处置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有效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

    ——坚持统筹协调、共建共享。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牵头抓总综合优势、各有关部门专业优势,以及 (略) 场机制的灵活优势,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布局,坚持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强化灾害全链条管理,推动形成设施共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大安全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通过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全县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一般及以上事故持续减少,综合防灾减灾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应急管理能力水平跨上新台阶。

    漳浦县“十四五”应急管理核心控制指标表

    序号指标内容2020年基数2025年目标指标属性
    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2下降20%约束性
    2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00起约束性
    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23下降30%约束性
    4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0%约束性
    5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1%)预期性
    6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1)预期性
    7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15000人预期性
    注:带()指标为五年平均数,其余为期末达到数。

    (二)分项目标

    1.应急管理体系方面。到2025年,全面完成乡镇应急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与应急救援深度融合;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完成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建设,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与国家、省、市应急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基本建成覆盖重点风险领域的感知网络、多手段融合的应急通信网络;打造与安全发展相匹配的应急救援队*,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条、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2.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方面。到2022年,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到2025年,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更加健全,早期感知识别和监测预报能力明显增强,监管执法与服务不断创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标准化建设更加扎实,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重点行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综合性、全方位、 (略) 安全发展体系。全县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3.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到2023年,基本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到2025年,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重点实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防灾减灾项目建设,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智慧防灾减灾救灾技术广泛应用,设防水平大幅提升。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覆盖率达100%,农房叠加保险承保覆盖率达100%,灾害事故信息上报及时率达到100%,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森林火灾受害率小于0.8‰,因洪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0.7%以内。全面提升我县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预警、救助体系;建成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4.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事故应急协调联动和现场救援统一指挥机制,各类灾害事故综合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完善县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县应急响应和救援水平。健全建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专职消防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较“十三五”时期提高15%。基本建成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服务保障网络。基本实现灾害发生10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5.应急管理综合保障建设方面。到2025年,全县应急管理财政保障更加有力,多元社会资金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产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预案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完备、科学规范,各行业、领域总体、专项预案全面完成编制或修订,实战演练覆盖重点行业。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建设更加科学规范,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建立,提升紧 (略) 场储备结构水平与能力,共建共享物流资源,提高应急物流保障能力,推动应急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社会应急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应急救援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安全生产方面

    (一)落实安全监管职责,确保安全管理经费投入

    坚持将安全生产履职情况和“一岗双责”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督导和考核力度。

    开展乡镇执法力量连片联合执法机制试点,着力解决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专业能力不足问题。

    深化改革,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之间,以及相关行业监管之间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共享互通,形成综合安全监管合力。

    重点领域重点监管,推进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试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将企业安全生产重点部位在线监控信息接入监管部门,形成监管威慑,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确保安全管理经费投入,加强各乡镇场、工业区(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及时淘汰老化的应急管理装备和应急救援物资,更新先进适用的装备和物资;加大安全活动、安全文化的经费投入。

    (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监督安全的浓厚氛围,促进企业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强化应急管理宣传,广泛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加强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三)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略) 安委会《关于开展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县安委会印发的《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2个专题和11个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安全隐患“一抓到底、见底清零”工作机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四)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略) 风险评估,根据整体风险构成和各类风险分布,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制定分级管控方案。结合各部门力量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

    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督检查,吸取事故经验教训,提高安全监督检查的高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安全生产的行政许可前的监督检查,把好安全准入关。减少“运动式”“打补*式”安全大检查,完善日常安全监管内容的标准化、系统化。

    依托“ (略) 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 (略) 风险评估成果,充分利用“互联网+安全生产”技术与大数据共享分析,推动安全风险防控与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五)落实隐患排查治理

    全面推进各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双重预防体系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针对中小企业生产基础薄弱的特点,分类施策,推进中小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落实安全隐患治理措施,组织隐患排查治理专项督查组,根据各阶段工作安排,开展阶段性督促检查工作,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略) 场化社会化参与机制,推行政府购买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充 (略) 所、技术专家咨询和指导作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推行举报奖励办法,鼓励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并排除重大事故隐患,制止和惩处违法行为。

    (六)强化安全生产执法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将监督检查向执法检查转变,制定监督检查执法计划。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协助调查等制度,依法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执法依据公开、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执法公示、行政处罚全过程管理、执法案卷评查、执法统计、执法人员管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奖惩、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

    (七)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等制度,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用管理信息化建设。

    加快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信息平台与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信用平台的对接,实现与社会信用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和文件告知等形式向财政、投资、国土资源、建设、工商、银行、保险、工会等部门和单位以及上下游相关企业通报有关情况,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信息的即时检索查询。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激励企业安全生产诚实守信,加强安全生产信用结果的运用,通过提供信用保险、信用担保、商业保理、履约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及培训等服务。

    严厉惩戒安全生产失信企业。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略) 场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弘扬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 (略) 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崇尚践行安全生产诚信的社会风尚。

    二、防灾减灾方面

    (一)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制定《漳浦 (略)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对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进行普查,包括自然灾害种类、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历史灾情调查与评估、公共服务系统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等。通过开展普查,摸清掌握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抗灾能力,客观认识自然灾害风险水平,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二)推进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

    推进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森林防火能力提升、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

    科学合理规划应急避灾避难场所布局,持续推进应急避灾避难场所建设。

    (三)健全自然灾害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

    健全自然灾害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推动气象、水利、地震、自然资源等自然灾害监测部门针对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完善本部门地面监测站网布局,划分重点监测区域,确定重要监测点,加密监测站点,消除监测盲区,提高监测覆盖率,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对自然灾害及其有关要素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水平。

    (四)构建综合监测网络

    在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监测数据的同时加强灾害信息员队*建设,做到定人定岗定位,确保灾害信息员队*稳定性、专业性,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报送的及时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借力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宽信息自动化、智能化采集渠道,探索开展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工作,提升自然灾害立体综合监测能力。

    (五)建立重特大灾害应急加密观测和快速综合研判

    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协调有关监测部门及时派出专门监测队*,配备监测设备,针对重点区域多手段开展应急加密动态观测;密切关注重特大自然灾害发展全过程,适时开展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评估,对自然灾害发生可能性及其影响范围、损失影响和后续风险开展快速综合研判,形成报告并不断更新。

    (六)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水平

    与自然灾害监测部门紧密沟通,进一步明确防灾减灾救灾需求,推动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产品的时空分辨率和更新频率,综合利用国内外预测预报模型模式,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短临时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七)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报送制度

    按照应急管理信息化规划要求,统筹有关部门建立本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优先与本级和上、下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业务高效协同,逐步拓展更多分析研判等功能,并做好与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对接。

    气象、水利、地震、自然资源、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城管、林业、公安、工信、住建、交通运输、教育、卫健等部门及军队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

    (八)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机制

    构建涉灾部门、专家团队、地方政府、灾害现场等多方参与的会商平台,汇总分析各专业部门灾害趋势预测和重大灾害形势研判意见,形成综合会商研判报告,实现多方参与会商和多源监测预警信息的综合研判。

    (九)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平台

    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 (略) 场机制对自然灾害损失的经济补偿功能,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减灾救灾,构建政府主导、多元联动、协同配合、有序参与的防灾减灾新格局,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做好避灾点提升建设,完善充实救灾物资。围绕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强避灾点提升建设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充实储备物资,确保储备物资种类和数量双达标,建立并实行应急救援物资定期检查制度,及时修复和更新不能正常工作或完全损坏的机器设备,更换过期的物资。

    三、应急救援方面

    (一)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设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县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进一步健全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构,将工作触角延伸到乡镇、村(社区)。构建运转高效、衔接顺畅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做到有组织、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装备。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上下联动、防救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网格化治理格局。

    充分发挥网格员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信息员”和“宣传员”等作用,建成运行高效、覆盖所有乡镇、村(社区)和监督管理对象的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结合本县自然灾害灾情特点和救灾工作实际,不断完善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专项预案。各乡镇(场)、工业区(园)和台创园管委会要将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将有关责任传导到行政村(社区),打通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构建覆盖县乡村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立“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灾害救助机制。根据我县应急体系建设工作要求,至少完成修订56个本级应急预案和各乡镇场、工业区(园)110个应急预案总数的目标。

    确立县应急管理局为应急预案归口部门,及时对各有关部门、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应急预案进行收集、汇总和规整,形成多领域、多层级应急预案体系。定期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类和自然灾害类应急演练,提升各应急职能部门和队*的联动处置能力。

    指导督促企业按规定落实应急预案修改修订、评审和备案程序,不断推动企业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三)完善应急监测预警体系

    初步建立互联互通、精准防控的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城乡安全风险评估,编制风险电子地图,结合县区及各乡镇应急救援队*、应急物资分布等多要素,构建覆盖气象、地震、安全生产的点对点灾害事故风险综合预警快速反应体系,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构建“一中心、多系统、全场景、泛应用”的指挥信息系统,实现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指挥调度、资源调配等功能。

    利用无人机能精准定位森林火点、全天侯(除大风和降雨)侦察和测绘的特点,尝试构建基于无人机的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并使其与地面巡视、塔台瞭望相结合。

    持续对山洪灾害县监测预警指挥中心、乡镇预警发布平台、村级预警发布平台进行维护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其水灾害防御功能。

    利用基于PC的地震预警终端软件、基于智能手机的地震预警APP以及地震预警信息专用接收终端等服务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包括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速报信息、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在内的地震信息。

    (四)强化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整合本县相关力量和社会公共资源,加强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县各专项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前后方指挥部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统一指挥、协调联动,形成应急救援合力,提高应急指挥和综合救援能力与效率。

    坚持党政领导、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运转顺畅、科学高效原则。将各部门掌握的重大风险源、应急资源、应急救援组织和工作措施进行汇总;各成员单位掌握的抢险救援、灾害防治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信息与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县各专项指挥部共享;县各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将事故信息向有关成员单位传达,及时组织会商研判。

    按照“统一指挥、联合响应、部门调动”的原则调度使用专业抢险队*,当所属救援力量不能满足抢险救援需要时,各指挥部可跨行业调动专业抢险队*或其他救援力量进行增援;现场处置装备、物资不足时,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或县专项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应主动协调其他部门所属专用装备、物资赶赴现场参与抢险救援处置。

    (五)建立健全应急队*体系

    组建一支具备协助专业队*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社会突发安全、生产安全等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一专多能”的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协调救援现场各救援队*通力合作。

    加强现有的县消防救援大队、森林消防队*和防汛抢险队*等主要专业应急救援队*建设。稳步提高主要专业应急救援队*的人员数量配置;不断推动应急救援队*装置更新换代,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日常训练与实战演练,提高实战技能。

    建立乡镇统一指挥,基层党政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警务工作者、预备役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各类志愿者协同密切协作的乡镇应急管理队*。充分发挥基层工作人员、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保安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按照“5分钟响应,15分钟到达,20分钟内开展施救”标准,推动乡镇在重点区域建设应急救援站(点)和训练设施场地。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的社会化程度。充分发挥乡镇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体系。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现场协调和联动工作机制,规范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救援。

    (略) 县应急救援专家队*。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和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完善专家队*咨询与辅助决策机制,提高应急救援处置水平。

    (六)增强乡镇消防安全基础建设

    增强乡镇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建设消防站、消防栓,消防水源、消防管网,解决乡镇消防最后一公里难题。做好基层部门、乡镇执法应急专用车辆以及救护车的配备,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力度。

    开展乡镇专职消防队试点,采取政府自筹建设、政府与企业联建等形式,积极推进和规范乡镇消防队(站)建设,按照国家标准《乡镇消防队》(GB/T 35547-2017)落实人员配备和营房、装备、经费保障。

    (七)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坚持六大原则,从产能保障、调度机制、储备体系各个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确保高效率统筹协调、高标准运行保障、高质量督促检查。

    坚持“集中管理”原则。加强顶层设计、整体布局、系统集成,出台合理的应急物流运作补偿政策,形成县集中管理、乡镇共同负责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

    坚持“统一调拨”原则。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建立地方与企业之间联动机制,实现统筹规划、分级实施、统一调配、资源共享。

    坚持“平时服务”原则。确保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常态化。加强产业保障,力争做到有备无患。充分利用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打造应急产业平台,制定应急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推动应急领域技术创新中“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规范合作机制,有效挖掘应急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应急技术能力、推动应急产业长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坚持“灾时应急”原则。注重应急物资保障的科学化,通过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典型突发事件场景分析等方法,建立典型突发事件与所需物资的关系、基准应急保障等模型,形成一套规范的应急物资保障响应预案,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注重应急能力专业化,高效利用信息平台,迅速研判应急物资分配机制,综合利用设施设备和人力支撑,确保物资补给时效;注重应急物资供应渠道畅通化,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

    坚持“采储结合”原则。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探索建立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略) 场资源,开拓社会代储渠道,探索多样化应急物资储备方式。积极探索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通过建立应急生产运行机制,实现救灾物资动态储备。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加 (略) 场、大型商场、主要生产经营应急物资部门之间的沟通,形成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网络。 (略) 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络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坚持“节约高效”原则。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消除信息障碍,提高应急信息报送和数据更新及时性,建立信息资源整合的统一标准、提高数据的兼容性,确保供需平衡,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资源浪费。严格把住质量关,确保应急物资“靠得住”。处理好质量和经济性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浪费,高效率地实现应急物资保障。确保信息透明,避免因监督不力滋生违规操作。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筹集、储存、配送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向社会提供综合统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物资使用信息、能源消耗信息等应急物资保障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八)全力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立足防抗救一体化,着眼实战需要,聚焦“数、线、警、点、势、令、盘”七个要素,全力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探索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略) 应急平台、专业应急平台的对接。

    数清“数”,实现基本数据清单化。数清“数”、数准“数”,作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数清装备物资,列出了每个仓库的位置、面积、物资种类与数量等“清单”。弄清避灾安置点情况。

    联上“线”,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化。把数清的“数”按照类别,全部在线上地图标注,并随着物资更新、调配而实时变化,形成“指挥一张图”,为线上应急指挥提供数据支撑。监测数据上线,为应急救援能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提供“一键导航”。

    报得“警”,实现隐患报警智能化。水雨情监测报警:按时段统计分析水雨情,并根据防汛防台等预案设定的水雨量自动报警。用电用气监测报警:利用智慧用电、用气、烟感等监测设施24小时在线监测,达到安全阈值自动报警。突发事件上传报警: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信息,通过手机实时上传事故信息,指挥平台即刻显示并报警。

    看到“点”,实现事发现场可视化。通过利用单兵设备、无人机实时传输、公安交警监控共享等多种方式使指挥平台的“眼睛”更多、更亮、更清。

    判得“势”,实现形势研判精准化。 (略) 风险评估绘制风险形势图,落实重点对象、重点区域的防范措施,便于实现对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各乡镇、村(社区)及时更新防汛防台形势图,并把电子图录入指挥平台,为应急指挥科学研判提供一手资料。提前绘制应急救援任务图,使线上组织指挥更方便更快捷。

    传得“令”,实现组织指挥扁平化。通过现场视频连线,使过去传统的现场“面对面”指挥,转变为先进的线上“屏对屏”指挥,提升指挥效率,为抢险救援赢得时间、抢得先机。复得“盘”,实现过程留痕数字化。事中电子留痕,在指挥平台上,从隐患险情上报开始,即进行全过程的电子留痕。为总结经验教训、追溯倒查责任提供依据。建立案例库,将历史案例汇成库,为学台,开发应急管理培训视频课程,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带头学台。

    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深入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效摸清全县自然灾害风 险隐患底数和抗灾能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加大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森林火灾监测及海洋灾害监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开发本地化漳浦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系统,建设两岸气象融合发展先行区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对台站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建设。

    加快推进气象“监测精密”能力,气象“预报精准”能力,气象“服务精细”能力,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数字气象支撑能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建设宏观观测可视化系统,强化监测点科学管理,继续推进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建设。

    以江海堤防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蓄水工程的调洪作用,构筑“上调下防,库堤结合,疏挡并举,滞泄并重”的江海堤防防洪(潮)安全体系。重点开展加快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引调水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完善防汛抗旱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旧镇海堤的险工险段除险工作,尽快制定旧镇海堤除险加固实施工作方案。

    三、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略) 安全风险评估, (略) 安全风险电子地图和风险点清单;依托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系统对全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动态销号管理;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渔业生产、金属冶炼等八大高危行业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搭建消防设施远程监控、智慧式电气火灾监控、“智能预警”、市政消防设施智慧管理、消防通道智能监控等系统。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生产安全事故预防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强力开展重大隐患清零行动。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消防、道路运输、交通运输、渔业船舶、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及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危险废物等专项整治,着力解决一批高风险领域安全隐患,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四、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现有的县消防救援大队、森林消防队*和防汛抢险队*等专业应急救援队*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新建一支“一专多能”的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

    推选县委党校为漳浦县安全文化教育园,增强公众安全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处置保障能力。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统筹实施

    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加强组织,树立信心,增强责任,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统一协调,扎实推进。要明确分工具体负责人,细化工作职责,指定机构和人员开展工作,要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配合,全力以赴落实各项建设目标和任务。应急管理部门要强化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机制,做到信息、数据、技术共享,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增加举办应急处置有关方面的培训,强化队*建设,增强应急处置意识和能力。

    二、重视协调,形成合力

    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拟定方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同向用力、同频共振,坚决防止各自为阵的低质量建设问题,依托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整体性统筹推进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坚决防止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确保规划按时保质完成。

    三、专款专用,加强保障

    完善应急管理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落实应急管理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保障重大项目落实到位。完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与监督,保障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拨付维护各级自然灾害避灾点补助资金,用于各避灾点建设提升,并安排冬春救助资金;支持安全监管执法设备采购,补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设备经费,加强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四、制定战略,培养队*

    广泛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充分认清学习掌握应急管理知识是未来工作的必然要求和紧迫要求,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做到带头努力学习,用先进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学研究、安全生产工程技术、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强化基层灾害信息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队*建设,扩充人才队*数量,优化人才队*结构,提高人才队*素质,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过硬的应急管理人才队*。

    五、加强评估,完善考核

    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和监督,对主要任务完成情况要逐年组织考核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确保建设质量效益。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分类分项分步抓紧实施,建立完善考核评估机制,落实重点任务建设监督监管与自评制度,以及严格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的考核评估,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

    附件

    拟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表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年限牵头单位
    1漳浦县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1)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主要包括应急指挥中心、会商室和值班室等功能区域的视频显示系统、视频交互系统、融合通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音频扩声系统、会议讨论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智能化基础支撑系统等设施建设。预计投资673万元2021-2022县应急局
    (2)设立漳浦县安全文化教育园。推选县委党校为漳浦县安全文化教育园,进一步增强公众安全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处置保障能力,按照“五个一”即“应急避灾示范点、安全宣传联播项目、安全文化示范园、微型消防站、安全技能提升项目”标准建设安全文化教育园。2022-2023县应急局
    (3)气象保障六大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气象“监测精密”能力,气象“预报精准”能力,气象“服务精细”能力,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数字气象支撑能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2021-2025县气象局
    (4)建设宏观观测可视化系统,强化监测点科学管理,继续推进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建设,为政府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依据。2021-2025县地震办
    2自然灾害防治提升工程(1)开展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开展综合风险评估,编制综合风险图和防治区划图。2021-2022县应急局、县直有关部门
    (2) (略) 安全风险评估,将本县城乡风险根据其固有风险的大小,从高到低划分。明确防范措施的落实的重点对象、重点区域,编制安全风险电子地图和风险点清单。2022-2023县应急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配合
    3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1)大中型水库建设,主要包括朝阳水库建设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为中型规模,III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溢洪道、输水系统和发电厂房等,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9.3km2,水库正常蓄水位190m,总库容4342万m3,调节库容3637万m3。预计总投资*.90万元。2021-待定县水利局
    (2)中小河流治理,包括①漳浦县鹿溪(棕口桥~国道324线段)堤防及护岸工程,综合治理河长2.923km,主要建设内容为加高培厚左岸防洪堤2.862km,设置黏土防渗1.973km,新建水面蒸发观测场1处,预计总投资1880.02万元;②漳浦县鹿溪支流石榴镇安后段堤防及护岸工程,综合治理河长3.67公里,新建堤防1.18km,新建护岸1.29km,疏浚河道3.67km,预计总投资1800.23万元③漳浦县九龙江南溪(康庄段)堤防及护岸工程,综合治理河道长4.12km(其中南溪主干流1.97km、赤岭溪2.15km;),预计总投资2404.07万元。2022-待定县水利局
    (3)引调水工程,主要包括漳浦县鹿溪至赤湖引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管线铺设工程、甘林泵站改造工程、旧镇桥闸加固工程等,预计总投资14388.66万元。2022-待定县水利局
    (4)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建中部万安、西北部、石榴等3座规模化水厂,扩建湖西、赤岭等2座规模化水厂,新建杨美水库、石过陂水库等2处重点引水工程,配套9个供水片区供水管网及智慧水务,预计总投资14.73亿元,设计供水总人口76.07万人。2021-2024县水利局
    4气象现代化提升工程全省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县建设。开发本地化漳浦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系统,建设两岸气象融合发展先行区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台站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设。2021-2025县气象局
    5地震灾害防治提升工程(1)完善工程抗震性能普查,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在已开展的危旧房、石结构房屋等普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程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在开展隐患排查和风险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加快督促落实隐患治理,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加固或拆除。2021-2025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牵头,县住建局、应急局、地震办、卫健局、教育局、文体旅局、工信局等部门配合
    (2) (略) 旧城、棚户区改造工程。对城区历史遗留砖混(预制板)结构建筑、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抗震能力差的房屋建筑,应结合城镇化建设, (略) 旧城改造予以拆除;符合棚改条件的,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2021-2025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牵头,县住建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配合。
    6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继续推进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适时更新应急救援装备器材。2021-2025县应急局、地震办、消防救援大队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文件下载:pdf下载 无word文件
  • 浦政办〔2023〕1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漳浦盐场,各工业区(园)和台创园管委,县直各单位:

    《漳浦县“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漳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29日


    漳浦县“十四五”应急体系

    建设专项规划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效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安全生产方面

    二、防灾减灾方面

    三、应急救援方面

    第四章“十四五”时期重大工程项目

    一、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三、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四、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统筹实施

    二、重视协调,形成合力

    三、专款专用,加强保障

    四、制定战略,培养队*

    五、加强评估,完善考核

    附件:拟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表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应急管理系统机构改革之后,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关键时期。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党中央、 (略) 决策部署, (略) 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略) “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略) “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漳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编制《漳浦县“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述了“十四五”期间漳浦县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等,是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 (略) 应急管理局的大力指导下。县应急管理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边组建边应急边防范,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应急管理领域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和指标,取得预期成果。

    (一)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全面推进

    1.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全面完成。2018年12月,漳浦县应急管理部门挂牌成立,通过落实机构、职责、人员三定位,完成应急管理机构改革,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职能完成划转,机构运转总体有序。建立了以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为主要任务的多职能、大应急工作新格局,为实现“全灾种、大应急”打下坚实基础。

    2.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持续加强。推进全县应急体系建设,以县应急指挥为中枢,搭建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网络,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大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风险联合会商研判、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的应急指挥机制己基本建立。制定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工作规则,推动县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坚持“管行业管风险防范、管行业管应急救援”原则,明确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先期应对处置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总体建设规划,修订完善各级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为推动全县健全完善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打下良好基础。制定全民安全教育计划,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坚持经常性安全风险教育和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相结合,推进安全风险网络化管理和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3.应急救援队*建设初步取得成效。建立以消防救援、森林防火、防汛抢险等专业救援队*为核心,县公安、交通、住建(水务)、城管(燃气)、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海洋渔业、水利、卫健( (略) 、 (略) )、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移动、联通)等部门组成的应急救援队*和各乡镇场综合应急救援队*为骨干,社会民间自愿救援团体为触手的“一张网”式救援体系。能高效应对火灾、汛情、救援受困人员、救治受伤群众、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供水、供电、通信、道路等应急抢修等一系列相关任务。日常各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在各自岗位开展抢险救援,发生灾害时由县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调度,保障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1.生产安全事故明显降低。通过严格执行《漳浦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及《漳浦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在企业深入落实,有力有效地遏制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以及亿元GDP生产安全死亡率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2.监管执法进一步加强。制定和出台《漳浦县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方案》《漳浦县安全生产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机制的通知》《漳浦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贸行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海上(水上)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校园、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紧盯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狠抓执法监管,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更加规范。“十三五”期间,我县通过采取定期、专项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责令企业对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采取必要行政处罚措施等手段,不断加强了监管执法力度。

    3.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初步建立。出台《漳浦县实施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坚决落实《 (略) 安全风险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从源头管控、分级分类管控、信息化平台管控三个方面做实、做细重大风险管控,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三)防灾减灾救灾建设持续推进

    1.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不断完善。根据本县自然灾害灾情特点和救灾工作实际,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水利局、地震办、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局、气象局、发改局、住建局、漳浦生态环境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局、外事办等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场分别组织制定各自所管辖领域的应急预案,预案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共56项应急预案。有效构建覆盖县乡村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立“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灾害救助机制。

    2.自然灾害避灾点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建成自然避灾点244个,县级避灾点1个,镇级避灾点17个,村级避灾点226个。省级达标有深土镇山边村等9个自然灾害避灾点。设置包括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69个。积极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

    3.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防洪防潮保障、水资源安全保障、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海洋渔业防灾、林业防灾、气象预警防灾、防震减灾和应急指挥救援等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

    4.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储备与保障不断提高。根据《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略) 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等要求,做好各类防灾减灾救灾物资采购。鼓励保险机构参与救灾重建。探索救灾资金多元化投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期与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期,结合“大农业、大园区、大城关、强旅游、强建筑、强乡村”和“优生态、补短板、惠民生”的发展战略,统筹协调好应急管理的各方面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建设好灾害防御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现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随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全社会对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支持和动能。县应急管理部门组建以来,不断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努力逐步厘清应急管理横向及纵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职能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管理格局,实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局。

    (二)面临的挑战

    我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应急管理体系基础弱,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各类灾害事故风险交织叠加,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加之,我县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还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任务依然繁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监管体制与机制、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干部素质、人才支撑等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县面对着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应急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县应急管理部门整合了十个部门的十三项职能,承担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森林防灭火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五大议事协调机构日常工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统”与“分”、“防”与“救”的职责分工仍不够清晰,部门配合、条块结合、区域联合等机制还不够顺畅,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基础弱、底子薄问题比较突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高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乡镇一级的机构改革尚在进行中,相应职能部门的职责还未明确,导致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和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责任难以有效落细落实。

    二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手段落后。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应急管理信息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手段,迫切需要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与县应急指挥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应急指挥体系。

    三是安全监管形势严峻。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与建设行为依然存在;区域性安全风险依然较高,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渔业生产、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的安全风险隐患仍然较大;受人员限制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力量较为薄弱。

    四是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仍有待提升。本县地处东南沿海,可能面临的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风险;随着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对人员生命健康的影响也将增强;同时,地处沿海地震带,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灾害的风险较为显著。自然灾害防治、救灾救助综合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相关技术标准及应急物资储备指导性目录与标准亟需加快制定, (略) 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的信息化、智能化亟待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有待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有待加快推进,事故灾害医疗应急救援和救助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执行《 (略) 委关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安全发展和综合防灾减灾理念。以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应急管理整体能力为目标,以化解安全风险和筑牢发展基础为重点,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风险防范、综合支撑、应急处置等能力建设,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坚决落实责任制,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坚持政府主导、依法管理。坚持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健全完善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机制。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围绕“全灾种、大应急”救援处置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有效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

    ——坚持统筹协调、共建共享。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牵头抓总综合优势、各有关部门专业优势,以及 (略) 场机制的灵活优势,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布局,坚持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强化灾害全链条管理,推动形成设施共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大安全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通过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全县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一般及以上事故持续减少,综合防灾减灾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应急管理能力水平跨上新台阶。

    漳浦县“十四五”应急管理核心控制指标表

    序号指标内容2020年基数2025年目标指标属性
    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2下降20%约束性
    2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00起约束性
    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23下降30%约束性
    4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0%约束性
    5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1%)预期性
    6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1)预期性
    7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15000人预期性
    注:带()指标为五年平均数,其余为期末达到数。

    (二)分项目标

    1.应急管理体系方面。到2025年,全面完成乡镇应急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与应急救援深度融合;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完成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建设,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与国家、省、市应急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基本建成覆盖重点风险领域的感知网络、多手段融合的应急通信网络;打造与安全发展相匹配的应急救援队*,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条、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2.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方面。到2022年,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到2025年,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更加健全,早期感知识别和监测预报能力明显增强,监管执法与服务不断创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标准化建设更加扎实,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重点行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综合性、全方位、 (略) 安全发展体系。全县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3.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到2023年,基本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到2025年,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重点实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防灾减灾项目建设,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智慧防灾减灾救灾技术广泛应用,设防水平大幅提升。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覆盖率达100%,农房叠加保险承保覆盖率达100%,灾害事故信息上报及时率达到100%,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森林火灾受害率小于0.8‰,因洪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0.7%以内。全面提升我县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预警、救助体系;建成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4.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事故应急协调联动和现场救援统一指挥机制,各类灾害事故综合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完善县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县应急响应和救援水平。健全建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专职消防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较“十三五”时期提高15%。基本建成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服务保障网络。基本实现灾害发生10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5.应急管理综合保障建设方面。到2025年,全县应急管理财政保障更加有力,多元社会资金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产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预案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完备、科学规范,各行业、领域总体、专项预案全面完成编制或修订,实战演练覆盖重点行业。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建设更加科学规范,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建立,提升紧 (略) 场储备结构水平与能力,共建共享物流资源,提高应急物流保障能力,推动应急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社会应急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应急救援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安全生产方面

    (一)落实安全监管职责,确保安全管理经费投入

    坚持将安全生产履职情况和“一岗双责”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督导和考核力度。

    开展乡镇执法力量连片联合执法机制试点,着力解决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专业能力不足问题。

    深化改革,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之间,以及相关行业监管之间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共享互通,形成综合安全监管合力。

    重点领域重点监管,推进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试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将企业安全生产重点部位在线监控信息接入监管部门,形成监管威慑,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确保安全管理经费投入,加强各乡镇场、工业区(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及时淘汰老化的应急管理装备和应急救援物资,更新先进适用的装备和物资;加大安全活动、安全文化的经费投入。

    (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监督安全的浓厚氛围,促进企业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强化应急管理宣传,广泛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加强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三)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略) 安委会《关于开展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县安委会印发的《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2个专题和11个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安全隐患“一抓到底、见底清零”工作机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四)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略) 风险评估,根据整体风险构成和各类风险分布,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制定分级管控方案。结合各部门力量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

    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督检查,吸取事故经验教训,提高安全监督检查的高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安全生产的行政许可前的监督检查,把好安全准入关。减少“运动式”“打补*式”安全大检查,完善日常安全监管内容的标准化、系统化。

    依托“ (略) 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 (略) 风险评估成果,充分利用“互联网+安全生产”技术与大数据共享分析,推动安全风险防控与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五)落实隐患排查治理

    全面推进各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双重预防体系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针对中小企业生产基础薄弱的特点,分类施策,推进中小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落实安全隐患治理措施,组织隐患排查治理专项督查组,根据各阶段工作安排,开展阶段性督促检查工作,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略) 场化社会化参与机制,推行政府购买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充 (略) 所、技术专家咨询和指导作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推行举报奖励办法,鼓励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并排除重大事故隐患,制止和惩处违法行为。

    (六)强化安全生产执法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将监督检查向执法检查转变,制定监督检查执法计划。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协助调查等制度,依法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执法依据公开、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执法公示、行政处罚全过程管理、执法案卷评查、执法统计、执法人员管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奖惩、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

    (七)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等制度,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用管理信息化建设。

    加快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信息平台与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信用平台的对接,实现与社会信用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和文件告知等形式向财政、投资、国土资源、建设、工商、银行、保险、工会等部门和单位以及上下游相关企业通报有关情况,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信息的即时检索查询。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激励企业安全生产诚实守信,加强安全生产信用结果的运用,通过提供信用保险、信用担保、商业保理、履约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及培训等服务。

    严厉惩戒安全生产失信企业。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略) 场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弘扬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 (略) 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崇尚践行安全生产诚信的社会风尚。

    二、防灾减灾方面

    (一)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制定《漳浦 (略)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对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进行普查,包括自然灾害种类、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历史灾情调查与评估、公共服务系统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等。通过开展普查,摸清掌握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抗灾能力,客观认识自然灾害风险水平,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二)推进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

    推进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森林防火能力提升、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

    科学合理规划应急避灾避难场所布局,持续推进应急避灾避难场所建设。

    (三)健全自然灾害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

    健全自然灾害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推动气象、水利、地震、自然资源等自然灾害监测部门针对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完善本部门地面监测站网布局,划分重点监测区域,确定重要监测点,加密监测站点,消除监测盲区,提高监测覆盖率,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对自然灾害及其有关要素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水平。

    (四)构建综合监测网络

    在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监测数据的同时加强灾害信息员队*建设,做到定人定岗定位,确保灾害信息员队*稳定性、专业性,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报送的及时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借力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宽信息自动化、智能化采集渠道,探索开展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工作,提升自然灾害立体综合监测能力。

    (五)建立重特大灾害应急加密观测和快速综合研判

    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协调有关监测部门及时派出专门监测队*,配备监测设备,针对重点区域多手段开展应急加密动态观测;密切关注重特大自然灾害发展全过程,适时开展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评估,对自然灾害发生可能性及其影响范围、损失影响和后续风险开展快速综合研判,形成报告并不断更新。

    (六)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水平

    与自然灾害监测部门紧密沟通,进一步明确防灾减灾救灾需求,推动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产品的时空分辨率和更新频率,综合利用国内外预测预报模型模式,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短临时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七)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报送制度

    按照应急管理信息化规划要求,统筹有关部门建立本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优先与本级和上、下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业务高效协同,逐步拓展更多分析研判等功能,并做好与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对接。

    气象、水利、地震、自然资源、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城管、林业、公安、工信、住建、交通运输、教育、卫健等部门及军队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

    (八)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机制

    构建涉灾部门、专家团队、地方政府、灾害现场等多方参与的会商平台,汇总分析各专业部门灾害趋势预测和重大灾害形势研判意见,形成综合会商研判报告,实现多方参与会商和多源监测预警信息的综合研判。

    (九)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平台

    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 (略) 场机制对自然灾害损失的经济补偿功能,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减灾救灾,构建政府主导、多元联动、协同配合、有序参与的防灾减灾新格局,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做好避灾点提升建设,完善充实救灾物资。围绕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强避灾点提升建设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充实储备物资,确保储备物资种类和数量双达标,建立并实行应急救援物资定期检查制度,及时修复和更新不能正常工作或完全损坏的机器设备,更换过期的物资。

    三、应急救援方面

    (一)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设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县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进一步健全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构,将工作触角延伸到乡镇、村(社区)。构建运转高效、衔接顺畅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做到有组织、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装备。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上下联动、防救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网格化治理格局。

    充分发挥网格员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信息员”和“宣传员”等作用,建成运行高效、覆盖所有乡镇、村(社区)和监督管理对象的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结合本县自然灾害灾情特点和救灾工作实际,不断完善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专项预案。各乡镇(场)、工业区(园)和台创园管委会要将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将有关责任传导到行政村(社区),打通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构建覆盖县乡村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立“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灾害救助机制。根据我县应急体系建设工作要求,至少完成修订56个本级应急预案和各乡镇场、工业区(园)110个应急预案总数的目标。

    确立县应急管理局为应急预案归口部门,及时对各有关部门、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应急预案进行收集、汇总和规整,形成多领域、多层级应急预案体系。定期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类和自然灾害类应急演练,提升各应急职能部门和队*的联动处置能力。

    指导督促企业按规定落实应急预案修改修订、评审和备案程序,不断推动企业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三)完善应急监测预警体系

    初步建立互联互通、精准防控的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城乡安全风险评估,编制风险电子地图,结合县区及各乡镇应急救援队*、应急物资分布等多要素,构建覆盖气象、地震、安全生产的点对点灾害事故风险综合预警快速反应体系,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构建“一中心、多系统、全场景、泛应用”的指挥信息系统,实现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指挥调度、资源调配等功能。

    利用无人机能精准定位森林火点、全天侯(除大风和降雨)侦察和测绘的特点,尝试构建基于无人机的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并使其与地面巡视、塔台瞭望相结合。

    持续对山洪灾害县监测预警指挥中心、乡镇预警发布平台、村级预警发布平台进行维护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其水灾害防御功能。

    利用基于PC的地震预警终端软件、基于智能手机的地震预警APP以及地震预警信息专用接收终端等服务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包括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速报信息、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在内的地震信息。

    (四)强化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整合本县相关力量和社会公共资源,加强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县各专项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前后方指挥部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统一指挥、协调联动,形成应急救援合力,提高应急指挥和综合救援能力与效率。

    坚持党政领导、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运转顺畅、科学高效原则。将各部门掌握的重大风险源、应急资源、应急救援组织和工作措施进行汇总;各成员单位掌握的抢险救援、灾害防治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信息与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县各专项指挥部共享;县各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将事故信息向有关成员单位传达,及时组织会商研判。

    按照“统一指挥、联合响应、部门调动”的原则调度使用专业抢险队*,当所属救援力量不能满足抢险救援需要时,各指挥部可跨行业调动专业抢险队*或其他救援力量进行增援;现场处置装备、物资不足时,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或县专项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应主动协调其他部门所属专用装备、物资赶赴现场参与抢险救援处置。

    (五)建立健全应急队*体系

    组建一支具备协助专业队*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社会突发安全、生产安全等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一专多能”的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协调救援现场各救援队*通力合作。

    加强现有的县消防救援大队、森林消防队*和防汛抢险队*等主要专业应急救援队*建设。稳步提高主要专业应急救援队*的人员数量配置;不断推动应急救援队*装置更新换代,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日常训练与实战演练,提高实战技能。

    建立乡镇统一指挥,基层党政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警务工作者、预备役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各类志愿者协同密切协作的乡镇应急管理队*。充分发挥基层工作人员、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保安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按照“5分钟响应,15分钟到达,20分钟内开展施救”标准,推动乡镇在重点区域建设应急救援站(点)和训练设施场地。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的社会化程度。充分发挥乡镇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体系。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现场协调和联动工作机制,规范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救援。

    (略) 县应急救援专家队*。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和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完善专家队*咨询与辅助决策机制,提高应急救援处置水平。

    (六)增强乡镇消防安全基础建设

    增强乡镇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建设消防站、消防栓,消防水源、消防管网,解决乡镇消防最后一公里难题。做好基层部门、乡镇执法应急专用车辆以及救护车的配备,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力度。

    开展乡镇专职消防队试点,采取政府自筹建设、政府与企业联建等形式,积极推进和规范乡镇消防队(站)建设,按照国家标准《乡镇消防队》(GB/T 35547-2017)落实人员配备和营房、装备、经费保障。

    (七)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坚持六大原则,从产能保障、调度机制、储备体系各个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确保高效率统筹协调、高标准运行保障、高质量督促检查。

    坚持“集中管理”原则。加强顶层设计、整体布局、系统集成,出台合理的应急物流运作补偿政策,形成县集中管理、乡镇共同负责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

    坚持“统一调拨”原则。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建立地方与企业之间联动机制,实现统筹规划、分级实施、统一调配、资源共享。

    坚持“平时服务”原则。确保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常态化。加强产业保障,力争做到有备无患。充分利用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打造应急产业平台,制定应急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推动应急领域技术创新中“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规范合作机制,有效挖掘应急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应急技术能力、推动应急产业长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坚持“灾时应急”原则。注重应急物资保障的科学化,通过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典型突发事件场景分析等方法,建立典型突发事件与所需物资的关系、基准应急保障等模型,形成一套规范的应急物资保障响应预案,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注重应急能力专业化,高效利用信息平台,迅速研判应急物资分配机制,综合利用设施设备和人力支撑,确保物资补给时效;注重应急物资供应渠道畅通化,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

    坚持“采储结合”原则。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探索建立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略) 场资源,开拓社会代储渠道,探索多样化应急物资储备方式。积极探索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通过建立应急生产运行机制,实现救灾物资动态储备。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加 (略) 场、大型商场、主要生产经营应急物资部门之间的沟通,形成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网络。 (略) 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络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坚持“节约高效”原则。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消除信息障碍,提高应急信息报送和数据更新及时性,建立信息资源整合的统一标准、提高数据的兼容性,确保供需平衡,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资源浪费。严格把住质量关,确保应急物资“靠得住”。处理好质量和经济性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浪费,高效率地实现应急物资保障。确保信息透明,避免因监督不力滋生违规操作。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筹集、储存、配送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向社会提供综合统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物资使用信息、能源消耗信息等应急物资保障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八)全力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立足防抗救一体化,着眼实战需要,聚焦“数、线、警、点、势、令、盘”七个要素,全力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探索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略) 应急平台、专业应急平台的对接。

    数清“数”,实现基本数据清单化。数清“数”、数准“数”,作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数清装备物资,列出了每个仓库的位置、面积、物资种类与数量等“清单”。弄清避灾安置点情况。

    联上“线”,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化。把数清的“数”按照类别,全部在线上地图标注,并随着物资更新、调配而实时变化,形成“指挥一张图”,为线上应急指挥提供数据支撑。监测数据上线,为应急救援能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提供“一键导航”。

    报得“警”,实现隐患报警智能化。水雨情监测报警:按时段统计分析水雨情,并根据防汛防台等预案设定的水雨量自动报警。用电用气监测报警:利用智慧用电、用气、烟感等监测设施24小时在线监测,达到安全阈值自动报警。突发事件上传报警: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信息,通过手机实时上传事故信息,指挥平台即刻显示并报警。

    看到“点”,实现事发现场可视化。通过利用单兵设备、无人机实时传输、公安交警监控共享等多种方式使指挥平台的“眼睛”更多、更亮、更清。

    判得“势”,实现形势研判精准化。 (略) 风险评估绘制风险形势图,落实重点对象、重点区域的防范措施,便于实现对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各乡镇、村(社区)及时更新防汛防台形势图,并把电子图录入指挥平台,为应急指挥科学研判提供一手资料。提前绘制应急救援任务图,使线上组织指挥更方便更快捷。

    传得“令”,实现组织指挥扁平化。通过现场视频连线,使过去传统的现场“面对面”指挥,转变为先进的线上“屏对屏”指挥,提升指挥效率,为抢险救援赢得时间、抢得先机。复得“盘”,实现过程留痕数字化。事中电子留痕,在指挥平台上,从隐患险情上报开始,即进行全过程的电子留痕。为总结经验教训、追溯倒查责任提供依据。建立案例库,将历史案例汇成库,为学台,开发应急管理培训视频课程,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带头学台。

    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深入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效摸清全县自然灾害风 险隐患底数和抗灾能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加大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森林火灾监测及海洋灾害监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开发本地化漳浦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系统,建设两岸气象融合发展先行区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对台站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建设。

    加快推进气象“监测精密”能力,气象“预报精准”能力,气象“服务精细”能力,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数字气象支撑能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建设宏观观测可视化系统,强化监测点科学管理,继续推进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建设。

    以江海堤防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蓄水工程的调洪作用,构筑“上调下防,库堤结合,疏挡并举,滞泄并重”的江海堤防防洪(潮)安全体系。重点开展加快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引调水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完善防汛抗旱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旧镇海堤的险工险段除险工作,尽快制定旧镇海堤除险加固实施工作方案。

    三、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略) 安全风险评估, (略) 安全风险电子地图和风险点清单;依托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系统对全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动态销号管理;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渔业生产、金属冶炼等八大高危行业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搭建消防设施远程监控、智慧式电气火灾监控、“智能预警”、市政消防设施智慧管理、消防通道智能监控等系统。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生产安全事故预防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强力开展重大隐患清零行动。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消防、道路运输、交通运输、渔业船舶、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及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危险废物等专项整治,着力解决一批高风险领域安全隐患,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四、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现有的县消防救援大队、森林消防队*和防汛抢险队*等专业应急救援队*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新建一支“一专多能”的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

    推选县委党校为漳浦县安全文化教育园,增强公众安全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处置保障能力。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统筹实施

    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加强组织,树立信心,增强责任,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统一协调,扎实推进。要明确分工具体负责人,细化工作职责,指定机构和人员开展工作,要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配合,全力以赴落实各项建设目标和任务。应急管理部门要强化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机制,做到信息、数据、技术共享,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增加举办应急处置有关方面的培训,强化队*建设,增强应急处置意识和能力。

    二、重视协调,形成合力

    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拟定方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同向用力、同频共振,坚决防止各自为阵的低质量建设问题,依托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整体性统筹推进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坚决防止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确保规划按时保质完成。

    三、专款专用,加强保障

    完善应急管理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落实应急管理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保障重大项目落实到位。完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与监督,保障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拨付维护各级自然灾害避灾点补助资金,用于各避灾点建设提升,并安排冬春救助资金;支持安全监管执法设备采购,补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设备经费,加强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四、制定战略,培养队*

    广泛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充分认清学习掌握应急管理知识是未来工作的必然要求和紧迫要求,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做到带头努力学习,用先进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学研究、安全生产工程技术、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强化基层灾害信息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队*建设,扩充人才队*数量,优化人才队*结构,提高人才队*素质,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过硬的应急管理人才队*。

    五、加强评估,完善考核

    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和监督,对主要任务完成情况要逐年组织考核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确保建设质量效益。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分类分项分步抓紧实施,建立完善考核评估机制,落实重点任务建设监督监管与自评制度,以及严格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的考核评估,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

    附件

    拟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表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年限牵头单位
    1漳浦县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1)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主要包括应急指挥中心、会商室和值班室等功能区域的视频显示系统、视频交互系统、融合通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音频扩声系统、会议讨论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智能化基础支撑系统等设施建设。预计投资673万元2021-2022县应急局
    (2)设立漳浦县安全文化教育园。推选县委党校为漳浦县安全文化教育园,进一步增强公众安全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处置保障能力,按照“五个一”即“应急避灾示范点、安全宣传联播项目、安全文化示范园、微型消防站、安全技能提升项目”标准建设安全文化教育园。2022-2023县应急局
    (3)气象保障六大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气象“监测精密”能力,气象“预报精准”能力,气象“服务精细”能力,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数字气象支撑能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2021-2025县气象局
    (4)建设宏观观测可视化系统,强化监测点科学管理,继续推进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建设,为政府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依据。2021-2025县地震办
    2自然灾害防治提升工程(1)开展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开展综合风险评估,编制综合风险图和防治区划图。2021-2022县应急局、县直有关部门
    (2) (略) 安全风险评估,将本县城乡风险根据其固有风险的大小,从高到低划分。明确防范措施的落实的重点对象、重点区域,编制安全风险电子地图和风险点清单。2022-2023县应急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配合
    3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1)大中型水库建设,主要包括朝阳水库建设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为中型规模,III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溢洪道、输水系统和发电厂房等,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9.3km2,水库正常蓄水位190m,总库容4342万m3,调节库容3637万m3。预计总投资*.90万元。2021-待定县水利局
    (2)中小河流治理,包括①漳浦县鹿溪(棕口桥~国道324线段)堤防及护岸工程,综合治理河长2.923km,主要建设内容为加高培厚左岸防洪堤2.862km,设置黏土防渗1.973km,新建水面蒸发观测场1处,预计总投资1880.02万元;②漳浦县鹿溪支流石榴镇安后段堤防及护岸工程,综合治理河长3.67公里,新建堤防1.18km,新建护岸1.29km,疏浚河道3.67km,预计总投资1800.23万元③漳浦县九龙江南溪(康庄段)堤防及护岸工程,综合治理河道长4.12km(其中南溪主干流1.97km、赤岭溪2.15km;),预计总投资2404.07万元。2022-待定县水利局
    (3)引调水工程,主要包括漳浦县鹿溪至赤湖引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管线铺设工程、甘林泵站改造工程、旧镇桥闸加固工程等,预计总投资14388.66万元。2022-待定县水利局
    (4)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建中部万安、西北部、石榴等3座规模化水厂,扩建湖西、赤岭等2座规模化水厂,新建杨美水库、石过陂水库等2处重点引水工程,配套9个供水片区供水管网及智慧水务,预计总投资14.73亿元,设计供水总人口76.07万人。2021-2024县水利局
    4气象现代化提升工程全省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县建设。开发本地化漳浦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系统,建设两岸气象融合发展先行区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台站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设。2021-2025县气象局
    5地震灾害防治提升工程(1)完善工程抗震性能普查,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在已开展的危旧房、石结构房屋等普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程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在开展隐患排查和风险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加快督促落实隐患治理,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加固或拆除。2021-2025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牵头,县住建局、应急局、地震办、卫健局、教育局、文体旅局、工信局等部门配合
    (2) (略) 旧城、棚户区改造工程。对城区历史遗留砖混(预制板)结构建筑、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抗震能力差的房屋建筑,应结合城镇化建设, (略) 旧城改造予以拆除;符合棚改条件的,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2021-2025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牵头,县住建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配合。
    6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继续推进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适时更新应急救援装备器材。2021-2025县应急局、地震办、消防救援大队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附件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