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福溪水库泄放洞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001008003013024/2023-229610

内容
 
发送至邮箱

乐清市福溪水库泄放洞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001008003013024/2023-229610

根据《 (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令388号修订)规定,向公众公告以下信息,公示期限为自公告日2023年4月20日起10个工作日。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项目名称: (略) 福溪水库泄放洞工程

建设单位: (略) 交通 (略)

建设规模和内容:新建泄放洞总长 327.0m(其中利用原导流洞117m),进口段设控制闸一处,新增自动化设备一套。主要包括进口段(包括闸门井前平洞段)、闸门井段、上平洞段、斜洞段、原导流洞段及出口段,泄流能力≥200m3/s。工程等别为Ⅲ等,新建泄放洞为 3 级建筑物。项目总投资约1926.31万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表1-1项目评价范围内保护目标调查表

序号

保护目标名称

方位、距离

1

(略) 福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泄放洞进口位于一级保护区水域内,出口距离福溪水库东北约192m

2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工程位于其内

3

浙江雁荡山国家地质公园生态保护红线

泄放洞隧洞穿越,出口不在红线内;改路、配电房及柴油发电机房占用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水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

为防止隧道施工污染周边水体,本项目于隧洞出口处设置一个沉淀池,对隧洞施工废水进行收集,施工时禁止废水排放,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对水体造成污染可能性较小。本工程项目部及施工人员生活区利用水库已有管理用房,生活废水统一汇入水库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综上,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不会对周边水环境产生影响。

(2)运营期

本项目福溪水库和大荆溪现状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限值。因此福溪水库泄洪时不会导致下游大荆溪水质超标。

本工程仅在汛期对预泄水和泄洪水进行联合调度,其他时期不进行。实施后汛期内福溪水库各特征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就整体而言,本工程的实施对各库区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年平均水位影响较小,对库区水文情势影响不大。

由于泄洪会导致短期内下游河道水位上涨,但汛期下泄流量不会超过建设前的水库最大泄洪流量,控制在下游河道现状安全行洪流量内,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为满足水库生态泄放要求,本次泄放洞工程同时结合增设泄放设施,下泄不小于0.1666m3/s,与原有下泄生态流量一致。由于坝下生态流量保持不变,本工程引水后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不大。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隧洞施工过程中对遇到不良地质段产生的涌水提前做好疏排水或灌浆封堵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水位影响不大。

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混凝土和注浆废水等,水量较小,呈间歇性,主要污染物是SS、石油类和pH。上述废水如若处置不当,会污染洞内清洁的涌水,甚至污染周边地下水。环评要求对隧洞内采用清污分流措施,将施工机械维修废水、混凝土和注浆废水等通过独立的排水系统收集排至洞外进行处理,并尽量综合利用,总体对周边水质影响不大,因此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很小。

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产生的作业面扬尘、堆场扬尘、运输扬尘采取洒水抑尘,可以将TSP污染距离缩小至20m~50m范围内。

4、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敏感点,因此项目施工期间不会对周边敏感点产生影响。

工程施工临时道路主要利用项目沿线现有交通道路,车辆运输噪声对运输道路沿线村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隧洞开挖过程中主要采用钻爆法施工,爆破瞬间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明显。但由于爆破工程属于临时施工,产生的影响较为短暂,且一侧或多侧有山体阻挡,只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可将噪声影响减至最小。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设有1个临时弃渣场,用于临时堆放土石方等,临时弃渣场土方 (略) 仙溪镇人民政府进行拍卖处理。本工程施工期间生活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及时由城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防止垃圾腐败,产生二次污染,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施工机械使用、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废机油收集后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置。

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

项目建设采用隧洞形式,配电房及发电机房占地面积较小,用地范围内占用植被类型占评价区的植被类型比例极小,且不涉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的植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不会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工程临时占地虽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恢复,但仍在一定时期内将造成土地上植被数量减少,生物量损失,因此施工结束临时占地应及时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当地乡土物种。

根据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发现的重要野生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林雕和橙脊瘰螈, (略) 重点棕背伯劳和斑姬啄木鸟。橙脊瘰螈为野生两栖动物,本项目主要为泄放洞建设工程,地下隧洞形式。项目进口段位于水库库区内,待水库水位下降至进口段以下对其进行施工。评价区内及其附近还有存在大片相似生境,可以供这些动物转移。施工活动结束后,动物的生存环境将会逐步得到恢复。因此项目建设对两栖类的影响不大。由于林雕、棕背伯劳和红尾伯劳均为鸟类,受到施工期噪声的惊吓会使其远离原来的栖息地。但本项目占用的阔叶林占评价区阔叶林面积比例极小,因此对其影响不大。

施工活动结束后,动物的生存环境将会逐步得到恢复,兽类、两栖类以及爬行类等会逐渐回到原栖息地生活,工程施工对*生动物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总体影响很小。

(2)运行期

本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绿化、恢复等收尾工程。工程实施后,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及完工后临时占地区的植被恢复措施,可以使工程影响区内的植被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恢复。泄洪洞线路均位于地下,且线路长度短,建成后不存在对沿线*生动物的阻隔影响。工程营运期对*生生态的影响较小。

7、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1)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选择非汛期进行,泄放洞进口段位于水库内,待水库水位降至隧洞进口处以下时再进行施工,因此项目施工不涉及水下爆破作业,不会对水底底栖生物产生影响。本工程泄放洞隧洞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项目利用原导流洞(泄0+099.29~泄0+215.50),仅需对该段进行衬护,无需开挖。拟从泄0+099.29段开始继续往进口方向开挖,直至贯通。出口扩挖段分1~3次逐步扩挖成形。

但是项目爆破过程产生的飞石会对水库水面产生扰动,导致库区局部区域悬浮物浓度增加,将对施工区域附近的浮游生物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施工范围较小,施工时间短,总体对水生生态影响较小,施工结束后可自行恢复到施工前水平。因此,本项目对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是临时、可逆的。

(2)营运期

非汛期,工作闸门关闭,对比工程建设前,工程对下游河道鱼类资源基本无影响。汛期,根据调度原则,需开启工作闸门,开启时,下泄时河道中鱼类随着水流泄到下游河道,对泄放洞出口附近的河道鱼类数量有一定影响。本工程上游为福溪水库,下游为大荆溪,不涉及洄游通道;本项目泄洪时,对鱼类“三场”有一定影响,但泄洪并不是长期行为,泄洪时保证下泄流量的情况下,对下游鱼类的生存环境影响不大,可有效保证下游水生生物(主要为鱼类)的生存环境。

8、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本工程为防止突然停电而造成不安全因素,在隧洞工程竖井处设置柴油发电房。柴油发电机主要为突发停电时使用,不定期运行,使用频率极低,在正常运行过程有少量发电机废气产生,但要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机械漏油等污染物经淋滤进入土壤,下渗地下水并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勤加保养,防止漏油,并配备相应的泄露储存设备及应急物资。

施工期应防范施工污废水事故排放,加强施工污废水的处理和管理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隧洞开挖等各施工生产,从源头上控制污废水的产生,待环保设施恢复正常后才可进行施工。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1、地表水:项目部及施工人员生活区利用水库已有管理用房,生活废水利用水库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

2、地下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对遇到不良地质段产生的涌水提前做好疏排水或灌浆封堵,埋管施工在管线开挖过程中应做好截渗排水工作。隧洞出口处设有1处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

3、声环境: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施工单位在作业中应尽量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和配置施工机械,降低组合噪声级。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

4、大气环境:工程施工期凿裂、钻孔等优先提倡湿法作业,作业后及时喷雾降尘,减少粉尘产生量。工程隧洞开挖过程中优化开挖爆破方法,采取产尘少的开挖爆破方法,优先选择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和缓冲爆破、深孔微差挤压爆破等爆破技术,采用洒水、覆盖草袋等降尘、控制爆破飞石措施,以减少粉尘的产生。爆破钻孔设备要选用带除尘器的设备。非雨日采取洒水措施,以加速粉尘沉降,缩小粉尘影响时间与范围。钻孔设备要选用带除尘器的钻机,减少粉尘的排放量。场内外交通道路硬化,对路面加强维护并保持清洁。对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采取对主要施工道路配备洒水车,实施洒水抑尘。临时堆料场、堆土场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并采用彩条布覆盖等措施,工程弃渣应及时清运至其它项目填筑利用,并加强防护措施,以减少扬尘量。

5、固废:施工弃渣通过外运综合利用等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及时由村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并按照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废机油收集后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置。

6、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施工用地,严格按照设计施工,不得超计划占地;严格按照施工用地规划进行弃渣和表土临时堆置,禁止在规划外的其他区域随意弃土和进行表土堆置;施工过程中,各种临时用地结束后须尽快进行土地整治、覆土恢复植被或复林;施工临时占地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应立即根据水保措施进行恢复;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珍稀保护植物,及时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汇报,采取避让、移植保护性等措施。严格限制施工范围,不得随意扩大工程占地范围。施工期间遇常见野生动物,应进行避让或保护性驱赶,禁止捕猎;在林地较密集地区施工应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爆破作业,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优选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禁止在早晨、黄昏和晚上进行轧石等高噪声作业,夜间禁止光污染较大的施工项目,风速比较大的天气,减少扬尘污染较大的施工项目;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交给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处理;对施工中遇到的鸟窝要移到非施工区的其它树上;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鸟和鸟卵(蛋)交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妥善处置。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尤其是临时占地处,以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8、环境风险:营运过程柴油发电机主要为突发停电时使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勤加保养,防止漏油,并配备相应的泄露储存设备及应急物资。加强施工污废水的处理和管理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隧洞开挖,从源头上控制污废水的产生,待环保设施恢复正常后才可进行施工。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略) 福溪水库泄放洞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项目的建设是为了增加福溪水库预泄能力,提升水库防洪能力及流域或区域的整体防洪能力。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由于工程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作业活动等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但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与生态保护措施,可以基本控制污染和减少影响。总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工程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局部的,并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减少,经分析和评价,在采取各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后,能够符合“三线一单”要求,因此在认真落实本报告中有关措施和建议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从环保角度而言是可行。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意见的范围主要为项目附近的居民、单位和团体。征求意见的主要事项为:对当地环境质量的认可程度,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建设单位环境信誉的满意程度,对建设项目的支持态度以及对项目建设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可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发表对建设项目及环评工作的意见,也可直接拜访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的联系人,当面反馈意见。

八、环评单位、审批部门、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名称:浙江 (略)

地址: (略) 府路525号同人恒*大厦20楼

联系人:毛工电话:0577-* Email:*@*q.com传真:0577-*

审批单位: (略) 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联系方式:0577-*

建设单位: (略) 交通 (略)

联系人:叶贤岳联系方式:0577-*

九、明确在报送审批或重新审核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向公众公开的方式和时间

本项目 (略) 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审批前,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将在浙江 (略) 网站上进行全本公示,公众可进入http://**查阅报告书全本。

公示单位: (略) 交通 (略)

2023年4月20日

根据《 (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令388号修订)规定,向公众公告以下信息,公示期限为自公告日2023年4月20日起10个工作日。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项目名称: (略) 福溪水库泄放洞工程

建设单位: (略) 交通 (略)

建设规模和内容:新建泄放洞总长 327.0m(其中利用原导流洞117m),进口段设控制闸一处,新增自动化设备一套。主要包括进口段(包括闸门井前平洞段)、闸门井段、上平洞段、斜洞段、原导流洞段及出口段,泄流能力≥200m3/s。工程等别为Ⅲ等,新建泄放洞为 3 级建筑物。项目总投资约1926.31万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表1-1项目评价范围内保护目标调查表

序号

保护目标名称

方位、距离

1

(略) 福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泄放洞进口位于一级保护区水域内,出口距离福溪水库东北约192m

2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工程位于其内

3

浙江雁荡山国家地质公园生态保护红线

泄放洞隧洞穿越,出口不在红线内;改路、配电房及柴油发电机房占用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水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

为防止隧道施工污染周边水体,本项目于隧洞出口处设置一个沉淀池,对隧洞施工废水进行收集,施工时禁止废水排放,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对水体造成污染可能性较小。本工程项目部及施工人员生活区利用水库已有管理用房,生活废水统一汇入水库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综上,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不会对周边水环境产生影响。

(2)运营期

本项目福溪水库和大荆溪现状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限值。因此福溪水库泄洪时不会导致下游大荆溪水质超标。

本工程仅在汛期对预泄水和泄洪水进行联合调度,其他时期不进行。实施后汛期内福溪水库各特征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就整体而言,本工程的实施对各库区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年平均水位影响较小,对库区水文情势影响不大。

由于泄洪会导致短期内下游河道水位上涨,但汛期下泄流量不会超过建设前的水库最大泄洪流量,控制在下游河道现状安全行洪流量内,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为满足水库生态泄放要求,本次泄放洞工程同时结合增设泄放设施,下泄不小于0.1666m3/s,与原有下泄生态流量一致。由于坝下生态流量保持不变,本工程引水后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不大。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隧洞施工过程中对遇到不良地质段产生的涌水提前做好疏排水或灌浆封堵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水位影响不大。

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混凝土和注浆废水等,水量较小,呈间歇性,主要污染物是SS、石油类和pH。上述废水如若处置不当,会污染洞内清洁的涌水,甚至污染周边地下水。环评要求对隧洞内采用清污分流措施,将施工机械维修废水、混凝土和注浆废水等通过独立的排水系统收集排至洞外进行处理,并尽量综合利用,总体对周边水质影响不大,因此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很小。

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产生的作业面扬尘、堆场扬尘、运输扬尘采取洒水抑尘,可以将TSP污染距离缩小至20m~50m范围内。

4、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敏感点,因此项目施工期间不会对周边敏感点产生影响。

工程施工临时道路主要利用项目沿线现有交通道路,车辆运输噪声对运输道路沿线村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隧洞开挖过程中主要采用钻爆法施工,爆破瞬间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明显。但由于爆破工程属于临时施工,产生的影响较为短暂,且一侧或多侧有山体阻挡,只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可将噪声影响减至最小。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设有1个临时弃渣场,用于临时堆放土石方等,临时弃渣场土方 (略) 仙溪镇人民政府进行拍卖处理。本工程施工期间生活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及时由城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防止垃圾腐败,产生二次污染,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施工机械使用、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废机油收集后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置。

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

项目建设采用隧洞形式,配电房及发电机房占地面积较小,用地范围内占用植被类型占评价区的植被类型比例极小,且不涉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的植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不会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工程临时占地虽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恢复,但仍在一定时期内将造成土地上植被数量减少,生物量损失,因此施工结束临时占地应及时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当地乡土物种。

根据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发现的重要野生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林雕和橙脊瘰螈, (略) 重点棕背伯劳和斑姬啄木鸟。橙脊瘰螈为野生两栖动物,本项目主要为泄放洞建设工程,地下隧洞形式。项目进口段位于水库库区内,待水库水位下降至进口段以下对其进行施工。评价区内及其附近还有存在大片相似生境,可以供这些动物转移。施工活动结束后,动物的生存环境将会逐步得到恢复。因此项目建设对两栖类的影响不大。由于林雕、棕背伯劳和红尾伯劳均为鸟类,受到施工期噪声的惊吓会使其远离原来的栖息地。但本项目占用的阔叶林占评价区阔叶林面积比例极小,因此对其影响不大。

施工活动结束后,动物的生存环境将会逐步得到恢复,兽类、两栖类以及爬行类等会逐渐回到原栖息地生活,工程施工对*生动物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总体影响很小。

(2)运行期

本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绿化、恢复等收尾工程。工程实施后,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及完工后临时占地区的植被恢复措施,可以使工程影响区内的植被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恢复。泄洪洞线路均位于地下,且线路长度短,建成后不存在对沿线*生动物的阻隔影响。工程营运期对*生生态的影响较小。

7、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1)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选择非汛期进行,泄放洞进口段位于水库内,待水库水位降至隧洞进口处以下时再进行施工,因此项目施工不涉及水下爆破作业,不会对水底底栖生物产生影响。本工程泄放洞隧洞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项目利用原导流洞(泄0+099.29~泄0+215.50),仅需对该段进行衬护,无需开挖。拟从泄0+099.29段开始继续往进口方向开挖,直至贯通。出口扩挖段分1~3次逐步扩挖成形。

但是项目爆破过程产生的飞石会对水库水面产生扰动,导致库区局部区域悬浮物浓度增加,将对施工区域附近的浮游生物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施工范围较小,施工时间短,总体对水生生态影响较小,施工结束后可自行恢复到施工前水平。因此,本项目对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是临时、可逆的。

(2)营运期

非汛期,工作闸门关闭,对比工程建设前,工程对下游河道鱼类资源基本无影响。汛期,根据调度原则,需开启工作闸门,开启时,下泄时河道中鱼类随着水流泄到下游河道,对泄放洞出口附近的河道鱼类数量有一定影响。本工程上游为福溪水库,下游为大荆溪,不涉及洄游通道;本项目泄洪时,对鱼类“三场”有一定影响,但泄洪并不是长期行为,泄洪时保证下泄流量的情况下,对下游鱼类的生存环境影响不大,可有效保证下游水生生物(主要为鱼类)的生存环境。

8、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本工程为防止突然停电而造成不安全因素,在隧洞工程竖井处设置柴油发电房。柴油发电机主要为突发停电时使用,不定期运行,使用频率极低,在正常运行过程有少量发电机废气产生,但要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机械漏油等污染物经淋滤进入土壤,下渗地下水并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勤加保养,防止漏油,并配备相应的泄露储存设备及应急物资。

施工期应防范施工污废水事故排放,加强施工污废水的处理和管理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隧洞开挖等各施工生产,从源头上控制污废水的产生,待环保设施恢复正常后才可进行施工。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1、地表水:项目部及施工人员生活区利用水库已有管理用房,生活废水利用水库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

2、地下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对遇到不良地质段产生的涌水提前做好疏排水或灌浆封堵,埋管施工在管线开挖过程中应做好截渗排水工作。隧洞出口处设有1处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

3、声环境: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施工单位在作业中应尽量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和配置施工机械,降低组合噪声级。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

4、大气环境:工程施工期凿裂、钻孔等优先提倡湿法作业,作业后及时喷雾降尘,减少粉尘产生量。工程隧洞开挖过程中优化开挖爆破方法,采取产尘少的开挖爆破方法,优先选择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和缓冲爆破、深孔微差挤压爆破等爆破技术,采用洒水、覆盖草袋等降尘、控制爆破飞石措施,以减少粉尘的产生。爆破钻孔设备要选用带除尘器的设备。非雨日采取洒水措施,以加速粉尘沉降,缩小粉尘影响时间与范围。钻孔设备要选用带除尘器的钻机,减少粉尘的排放量。场内外交通道路硬化,对路面加强维护并保持清洁。对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采取对主要施工道路配备洒水车,实施洒水抑尘。临时堆料场、堆土场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并采用彩条布覆盖等措施,工程弃渣应及时清运至其它项目填筑利用,并加强防护措施,以减少扬尘量。

5、固废:施工弃渣通过外运综合利用等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及时由村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并按照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废机油收集后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置。

6、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施工用地,严格按照设计施工,不得超计划占地;严格按照施工用地规划进行弃渣和表土临时堆置,禁止在规划外的其他区域随意弃土和进行表土堆置;施工过程中,各种临时用地结束后须尽快进行土地整治、覆土恢复植被或复林;施工临时占地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应立即根据水保措施进行恢复;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珍稀保护植物,及时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汇报,采取避让、移植保护性等措施。严格限制施工范围,不得随意扩大工程占地范围。施工期间遇常见野生动物,应进行避让或保护性驱赶,禁止捕猎;在林地较密集地区施工应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爆破作业,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优选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禁止在早晨、黄昏和晚上进行轧石等高噪声作业,夜间禁止光污染较大的施工项目,风速比较大的天气,减少扬尘污染较大的施工项目;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交给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处理;对施工中遇到的鸟窝要移到非施工区的其它树上;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鸟和鸟卵(蛋)交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妥善处置。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尤其是临时占地处,以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8、环境风险:营运过程柴油发电机主要为突发停电时使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勤加保养,防止漏油,并配备相应的泄露储存设备及应急物资。加强施工污废水的处理和管理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隧洞开挖,从源头上控制污废水的产生,待环保设施恢复正常后才可进行施工。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略) 福溪水库泄放洞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项目的建设是为了增加福溪水库预泄能力,提升水库防洪能力及流域或区域的整体防洪能力。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由于工程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作业活动等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但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与生态保护措施,可以基本控制污染和减少影响。总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工程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局部的,并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减少,经分析和评价,在采取各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后,能够符合“三线一单”要求,因此在认真落实本报告中有关措施和建议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从环保角度而言是可行。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意见的范围主要为项目附近的居民、单位和团体。征求意见的主要事项为:对当地环境质量的认可程度,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建设单位环境信誉的满意程度,对建设项目的支持态度以及对项目建设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可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发表对建设项目及环评工作的意见,也可直接拜访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的联系人,当面反馈意见。

八、环评单位、审批部门、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名称:浙江 (略)

地址: (略) 府路525号同人恒*大厦20楼

联系人:毛工电话:0577-* Email:*@*q.com传真:0577-*

审批单位: (略) 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联系方式:0577-*

建设单位: (略) 交通 (略)

联系人:叶贤岳联系方式:0577-*

九、明确在报送审批或重新审核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向公众公开的方式和时间

本项目 (略) 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审批前,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将在浙江 (略) 网站上进行全本公示,公众可进入http://**查阅报告书全本。

公示单位: (略) 交通 (略)

2023年4月20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