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龙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内容
 
发送至邮箱

那龙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 (略)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和省、市、区各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和文件精神,立足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学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体一位”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

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乡村振兴见到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到2027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农村落后面貌实现根本改变;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工作重点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优化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立足传统农业优势, (略) 场发展规律,调优结构,培育基地,突出培育砂糖桔和香蕉规模化种植、大棚蔬菜种植、小黄牛养殖、鹅苗繁育基地、南药基地等农业产业,着力打造镇域特色农业。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种养殖,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实现高效、低耗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通过“公司+基地”模式,“帮扶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做强特色品牌农业。

2、打造农业知名品牌。鼓励引导九三村荣丰专业合作社和历屯村腾飞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田畔沙糖桔、香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发挥田畔沙糖桔、香蕉等优质水果产业品牌效应,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支持鼓励 (略) 、长大 (略) 、九三种养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企业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鼓励农业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品牌标识,不断提升农业品牌化水平。支持农业品牌“走出去”,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形成引领示范效应,扩大我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3、以创新型工业转型为目标,实现工业经济新增长。以创新型工业转型为目标,实现工业经济新增长。继续抓好落户 (略) 、 (略) 及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力争早日建成投产,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大力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规上企业全面落实技术升级改造战略,对高污染、高消耗、落后的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进行升级管理。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工业、绿色城乡、绿色服务业行动,走一条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子,带动镇区经济新增长。

4、提高招商投资优势,改变招商选资方向。坚持 (略) 场运作相结合,结合镇区地理位置优势,积极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不断创新招商理念,开展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等针对性强,有重点的招商路子,吸引更多的新项目、大项目落户我镇,年内计划引入4间企业落户我镇,进一步构筑产业集群优势,打造镇区的工业长廊,带动镇区工业发展。

5、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大东湖”开发旅游优势,涛景高尔夫度假村带动作用,不断完善我镇现有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通交通动脉,形成乡村特色旅游景点线:那*印象*垌→历屯打石坑山庄→历屯庄氏宗祠→一河两岸景观→两安牛根古村落→九三大水田景区→恩平那吉云礼石头村。同时,挖掘优秀的乡村历史文化,挖掘打造历屯庄子文化研究会、两安牛根古村落、大水田李伯进建造的防土匪石碉楼等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景点,拓展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旅游产业,带动镇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优化农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着重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精心打造生态旅游业,进一步推进打造生态宜居特色小镇。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1、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按照先整治、后提升,以点带面、梯次创建、连线成片,示范带动、全域推进的要求,积极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工作管理制度,全面铺开实行“户分类收集、村长效保洁、市场化清运、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同时继续加强对村场“五边”(村边,路边,田边,河边、水库边)的常态化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防止“脏乱”反弹,确保我镇村庄环境长久干净、整洁。实现雨污分流,集中有效处理生活污水。落实禽畜集中圈养,确保环境卫生达标。重点推进“厕所革命”,按照总书记关于“小厕所、大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当前精准扶贫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全镇农村旱厕改造,将农村旱厕改造作为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实现全部村庄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卫生公厕,进一步提高村民宜居水平。

2、加强宣传发动,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传各地的成功经验。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抓实“竞争创建、分档奖补”工作,把“要我创建”转变为“我要创建”的实际行动,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面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我镇通过镇委党校和乡村振兴讲。全力落实“一河一策”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对“三乱两非”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销号管理,积极开展“五清”行动(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使得“五清”工作能取得实效。

4、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共筑那龙“绿水青山”。强化镇村两级生态网格监管,加强镇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镇区生态林扩面成果。强化耕地红线意识,切实保护全镇的耕地。加强那龙河沿河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力度保护那龙河沿线植被,提高水源质量。推动河长制以“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见效”强化那龙河与东湖水库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继续加大整治“三乱”打击“两非”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工作力度,通过持续深入走访动员,督促相关养殖户自行搬迁、拆除,积极配合上级相关执法部门依法依规对乱围乱垦、违规养殖点进行强制拆除,加大力度打击非法采砂行为,进一步推动我镇水生态建设,保护好那龙“绿水青山”。

(三)以乡风文明为引领,全面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

1、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加强农村公益广告刊播、核心价值观景观建设、文化墙绘创作等,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新乡贤、农村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树一批道德模范,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引导村民移风易俗,运用典型案例、身边故事,发挥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把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突出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为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2、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艺素养和精神生活,搭建农村文化传播载体。持续开展送戏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文明需求。强化文化推动发展功能。将文化要素融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打造一批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提高优秀乡村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优秀本土文化遗产保护,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注重保护保留乡村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优秀本土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实施基层党建提升工程

1、深入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法治镇、村建设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抓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和研判,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信访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大接访”活动,努力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投入综治经费,健全治安防控体系,继续配合公安部门做好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应急工作机制,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营造和谐平安发展环境,创建平安那龙。

2、加强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遵法守法意识。继续深入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全镇人民提供法律援助,推动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全力推进扫黑除恶工作。 (略) 、市、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克服工作短板,全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向纵深开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扫黑除恶深入人心,继续加大摸排力度,对摸排出的涉黑涉恶线索进一步深挖,坚持对涉黑涉恶行为“零容忍”态度,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五)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注重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团结群众、推动发展、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深入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筑牢建设生态活力新那龙的政治根基。

2、强化党支部引领,培养乡村振兴发展生力军。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建设,选拔优秀年轻的干部担任村民小组成员,更好地引导村民自治,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依托镇委党校、乡村振兴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那龙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坚持把党的政治力量、组织力量转化为脱贫能量,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推动党建资源与脱贫攻坚相整合,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培养政治过硬、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干部,不断提升干部队*的综合能力水平,努力塑造一支高素质,作风过硬、勇于担当的干部队*。坚持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保证“三会一课”按要求开展。充分发挥镇讲显著提高。加大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原则,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增加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耕地保护和垦造水田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水田垦造任务。

2、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农村水利治理规划。大力推进灌区、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创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分类分级落实镇村建设管护责任。

(七)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1、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教育强镇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农村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加大防流控辍工作力度,确保初中三年保留率达100%。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底部攻坚,保障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按标准化要求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配齐各项生活及卫生设施设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精准补充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统筹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水平。

2、积极推行“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大力度推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两癌筛查,促进人口健康发展。进一步改善医疗设施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上新台阶。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按时发放各项救灾救助、医疗救助等。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加大投入完善镇内文化体育设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积极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和再就业水平。抓好征兵工作及复退军人服务工作,积极做好保密、档案、三防、统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促进全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高脱贫质量

1、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切实按照“六大精准”要求,努力实施“五个一批”扶贫工程,按照“六到位”职责,结合村情民情实际情况,做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深入实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推进“十大扶贫行动”,依照“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脱贫标准,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扶贫等项目,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低保等保障措施,确保帮扶精准到位,使贫困户尽早脱贫。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要坚持走产业扶贫的发展道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拓展产业扶贫的路径渠道。通过“帮扶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通过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项目实现脱贫。

(九)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1、强化规划引领。统筹镇和村组,制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对应的乡村振兴规划,明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产业生态布局,明确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以及纳入城镇建设范围、撤并搬迁等不同类型村庄;镇及时更新完善镇村规划体系、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农房风貌管控纳入村庄规划范围,实现所有自然村环境整治、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纳入规划管理全覆盖。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加强乡村振兴规划执行监管,把规划执行纳入工作考核。建立健全镇村基层乡村规划建设管理队*,鼓励乡村探索开展代建,提升乡村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水平。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有效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发展路径,探索通过股份合作制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建立垦造水田补偿补贴制度,垦造水田项目相关补偿补贴直接发放至地块相关权益人,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垦造水田并分享经济收益。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探索以整村异地搬迁、农民公寓、住房联建等方式解决农户居住问题。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且符合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标准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改造建设民宿、创意办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场所。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十)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各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做好党的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2、加强“三农”工作队*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全面提升“三农”干部队*能力和水平。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3、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凝聚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振兴乡村强大合力,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丰富实践经验,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振奋基层干部群众精神。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共同推动那龙乡村振兴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 (略)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和省、市、区各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和文件精神,立足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学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体一位”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

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乡村振兴见到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到2027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农村落后面貌实现根本改变;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工作重点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优化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立足传统农业优势, (略) 场发展规律,调优结构,培育基地,突出培育砂糖桔和香蕉规模化种植、大棚蔬菜种植、小黄牛养殖、鹅苗繁育基地、南药基地等农业产业,着力打造镇域特色农业。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种养殖,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实现高效、低耗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通过“公司+基地”模式,“帮扶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做强特色品牌农业。

2、打造农业知名品牌。鼓励引导九三村荣丰专业合作社和历屯村腾飞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田畔沙糖桔、香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发挥田畔沙糖桔、香蕉等优质水果产业品牌效应,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支持鼓励 (略) 、长大 (略) 、九三种养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企业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鼓励农业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品牌标识,不断提升农业品牌化水平。支持农业品牌“走出去”,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形成引领示范效应,扩大我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3、以创新型工业转型为目标,实现工业经济新增长。以创新型工业转型为目标,实现工业经济新增长。继续抓好落户 (略) 、 (略) 及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力争早日建成投产,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大力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规上企业全面落实技术升级改造战略,对高污染、高消耗、落后的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进行升级管理。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工业、绿色城乡、绿色服务业行动,走一条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子,带动镇区经济新增长。

4、提高招商投资优势,改变招商选资方向。坚持 (略) 场运作相结合,结合镇区地理位置优势,积极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不断创新招商理念,开展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等针对性强,有重点的招商路子,吸引更多的新项目、大项目落户我镇,年内计划引入4间企业落户我镇,进一步构筑产业集群优势,打造镇区的工业长廊,带动镇区工业发展。

5、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大东湖”开发旅游优势,涛景高尔夫度假村带动作用,不断完善我镇现有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通交通动脉,形成乡村特色旅游景点线:那*印象*垌→历屯打石坑山庄→历屯庄氏宗祠→一河两岸景观→两安牛根古村落→九三大水田景区→恩平那吉云礼石头村。同时,挖掘优秀的乡村历史文化,挖掘打造历屯庄子文化研究会、两安牛根古村落、大水田李伯进建造的防土匪石碉楼等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景点,拓展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旅游产业,带动镇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优化农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着重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精心打造生态旅游业,进一步推进打造生态宜居特色小镇。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1、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按照先整治、后提升,以点带面、梯次创建、连线成片,示范带动、全域推进的要求,积极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工作管理制度,全面铺开实行“户分类收集、村长效保洁、市场化清运、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同时继续加强对村场“五边”(村边,路边,田边,河边、水库边)的常态化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防止“脏乱”反弹,确保我镇村庄环境长久干净、整洁。实现雨污分流,集中有效处理生活污水。落实禽畜集中圈养,确保环境卫生达标。重点推进“厕所革命”,按照总书记关于“小厕所、大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当前精准扶贫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全镇农村旱厕改造,将农村旱厕改造作为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实现全部村庄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卫生公厕,进一步提高村民宜居水平。

2、加强宣传发动,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传各地的成功经验。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抓实“竞争创建、分档奖补”工作,把“要我创建”转变为“我要创建”的实际行动,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面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我镇通过镇委党校和乡村振兴讲。全力落实“一河一策”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对“三乱两非”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销号管理,积极开展“五清”行动(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使得“五清”工作能取得实效。

4、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共筑那龙“绿水青山”。强化镇村两级生态网格监管,加强镇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镇区生态林扩面成果。强化耕地红线意识,切实保护全镇的耕地。加强那龙河沿河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力度保护那龙河沿线植被,提高水源质量。推动河长制以“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见效”强化那龙河与东湖水库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继续加大整治“三乱”打击“两非”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工作力度,通过持续深入走访动员,督促相关养殖户自行搬迁、拆除,积极配合上级相关执法部门依法依规对乱围乱垦、违规养殖点进行强制拆除,加大力度打击非法采砂行为,进一步推动我镇水生态建设,保护好那龙“绿水青山”。

(三)以乡风文明为引领,全面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

1、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加强农村公益广告刊播、核心价值观景观建设、文化墙绘创作等,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新乡贤、农村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树一批道德模范,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引导村民移风易俗,运用典型案例、身边故事,发挥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把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突出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为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2、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艺素养和精神生活,搭建农村文化传播载体。持续开展送戏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文明需求。强化文化推动发展功能。将文化要素融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打造一批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提高优秀乡村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优秀本土文化遗产保护,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注重保护保留乡村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优秀本土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实施基层党建提升工程

1、深入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法治镇、村建设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抓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和研判,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信访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大接访”活动,努力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投入综治经费,健全治安防控体系,继续配合公安部门做好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应急工作机制,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营造和谐平安发展环境,创建平安那龙。

2、加强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遵法守法意识。继续深入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全镇人民提供法律援助,推动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全力推进扫黑除恶工作。 (略) 、市、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克服工作短板,全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向纵深开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扫黑除恶深入人心,继续加大摸排力度,对摸排出的涉黑涉恶线索进一步深挖,坚持对涉黑涉恶行为“零容忍”态度,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五)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注重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团结群众、推动发展、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深入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筑牢建设生态活力新那龙的政治根基。

2、强化党支部引领,培养乡村振兴发展生力军。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建设,选拔优秀年轻的干部担任村民小组成员,更好地引导村民自治,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依托镇委党校、乡村振兴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那龙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坚持把党的政治力量、组织力量转化为脱贫能量,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推动党建资源与脱贫攻坚相整合,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培养政治过硬、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干部,不断提升干部队*的综合能力水平,努力塑造一支高素质,作风过硬、勇于担当的干部队*。坚持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保证“三会一课”按要求开展。充分发挥镇讲显著提高。加大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原则,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增加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耕地保护和垦造水田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水田垦造任务。

2、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农村水利治理规划。大力推进灌区、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创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分类分级落实镇村建设管护责任。

(七)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1、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教育强镇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农村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加大防流控辍工作力度,确保初中三年保留率达100%。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底部攻坚,保障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按标准化要求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配齐各项生活及卫生设施设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精准补充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统筹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水平。

2、积极推行“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大力度推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两癌筛查,促进人口健康发展。进一步改善医疗设施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上新台阶。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按时发放各项救灾救助、医疗救助等。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加大投入完善镇内文化体育设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积极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和再就业水平。抓好征兵工作及复退军人服务工作,积极做好保密、档案、三防、统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促进全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高脱贫质量

1、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切实按照“六大精准”要求,努力实施“五个一批”扶贫工程,按照“六到位”职责,结合村情民情实际情况,做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深入实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推进“十大扶贫行动”,依照“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脱贫标准,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扶贫等项目,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低保等保障措施,确保帮扶精准到位,使贫困户尽早脱贫。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要坚持走产业扶贫的发展道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拓展产业扶贫的路径渠道。通过“帮扶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通过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项目实现脱贫。

(九)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1、强化规划引领。统筹镇和村组,制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对应的乡村振兴规划,明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产业生态布局,明确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以及纳入城镇建设范围、撤并搬迁等不同类型村庄;镇及时更新完善镇村规划体系、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农房风貌管控纳入村庄规划范围,实现所有自然村环境整治、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纳入规划管理全覆盖。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加强乡村振兴规划执行监管,把规划执行纳入工作考核。建立健全镇村基层乡村规划建设管理队*,鼓励乡村探索开展代建,提升乡村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水平。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有效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发展路径,探索通过股份合作制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建立垦造水田补偿补贴制度,垦造水田项目相关补偿补贴直接发放至地块相关权益人,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垦造水田并分享经济收益。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探索以整村异地搬迁、农民公寓、住房联建等方式解决农户居住问题。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且符合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标准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改造建设民宿、创意办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场所。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十)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各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做好党的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2、加强“三农”工作队*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全面提升“三农”干部队*能力和水平。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3、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凝聚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振兴乡村强大合力,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丰富实践经验,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振奋基层干部群众精神。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共同推动那龙乡村振兴发展。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