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区农业农村委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服务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和推进力度,努力从“整治”走向“提质”,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宜居感、幸福感。
主要做法
加强督促检查,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委成立“啄木鸟”督导队*,以“日常巡查+月度考核+年度考评”形式定期对各村人居环境情况进行巡查和考核,形成“周周有巡查、定期有考核、年度有考评”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闭环整改。工作机制上,建立了领导挂钩联系机制,由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镇、村,对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行指导督查;镇、村建立工作专班机制,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和完成时间节点,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及时发现问题,补短板。指导各镇设立村庄清洁日,每月选取一天开展主题特色清洁行动,并进行固化,保证村庄清洁行动的持续性,巩固村庄清洁行动成果,使村民和村内其他主体养成清洁习惯,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常态长效。
加快建设进度,全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高标准、高质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更好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2022年全 (略) 级重点任务, (略) (“小三园”)18419户,序化农村杆线72.18公里,新改建公共服务设施112个,村内破损道路改造7公里,村内破损桥梁改造10座,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项目68公里,建成小昆山镇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
加强长效管护,全面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充分利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中农户考核奖补资金的优势,用于对农户主动参与宅前屋后清理和规范家庭养殖的奖励,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到美化村庄家园的行动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干部发动,党员带动,用实际行动激发鼓励农民自觉维护好宅前屋后整洁、干净、有序。同时,充分发挥村两委长效管理实施主体的作用,召开村民大会,商讨建立村民认可、有可操作性的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保护、村容村貌建设及设施管护等纳入其中。
主要成效
村容村貌明显提升。通过“小三园”建设、微景观串联,推进村庄绿化造林、水系整治、路桥建设、人行步道等乡村生态建设,打造了颜值高、环境美、生态优的农村新面貌。同时,以镇为单位,兼顾村庄内外、镇村连接处、镇与镇之间,全域推进村庄公共环境绿化、美化,打造景观节点,推进开放林地建设,提升农村公路沿线景观,加强了乡村风貌的串联和融合。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通过老年活动中心、农村公厕、垃圾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打造功能更多元、条件更优化的美丽乡村,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让广大农民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的同时, (略) 一样的优质生活服务。
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制定农户考核政策、将村规民约纳入农户的日常考核中,多方位、多角度带动农民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切实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区农业农村委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服务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和推进力度,努力从“整治”走向“提质”,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宜居感、幸福感。
主要做法
加强督促检查,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委成立“啄木鸟”督导队*,以“日常巡查+月度考核+年度考评”形式定期对各村人居环境情况进行巡查和考核,形成“周周有巡查、定期有考核、年度有考评”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闭环整改。工作机制上,建立了领导挂钩联系机制,由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镇、村,对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行指导督查;镇、村建立工作专班机制,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和完成时间节点,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及时发现问题,补短板。指导各镇设立村庄清洁日,每月选取一天开展主题特色清洁行动,并进行固化,保证村庄清洁行动的持续性,巩固村庄清洁行动成果,使村民和村内其他主体养成清洁习惯,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常态长效。
加快建设进度,全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高标准、高质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更好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2022年全 (略) 级重点任务, (略) (“小三园”)18419户,序化农村杆线72.18公里,新改建公共服务设施112个,村内破损道路改造7公里,村内破损桥梁改造10座,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项目68公里,建成小昆山镇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
加强长效管护,全面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充分利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中农户考核奖补资金的优势,用于对农户主动参与宅前屋后清理和规范家庭养殖的奖励,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到美化村庄家园的行动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干部发动,党员带动,用实际行动激发鼓励农民自觉维护好宅前屋后整洁、干净、有序。同时,充分发挥村两委长效管理实施主体的作用,召开村民大会,商讨建立村民认可、有可操作性的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保护、村容村貌建设及设施管护等纳入其中。
主要成效
村容村貌明显提升。通过“小三园”建设、微景观串联,推进村庄绿化造林、水系整治、路桥建设、人行步道等乡村生态建设,打造了颜值高、环境美、生态优的农村新面貌。同时,以镇为单位,兼顾村庄内外、镇村连接处、镇与镇之间,全域推进村庄公共环境绿化、美化,打造景观节点,推进开放林地建设,提升农村公路沿线景观,加强了乡村风貌的串联和融合。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通过老年活动中心、农村公厕、垃圾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打造功能更多元、条件更优化的美丽乡村,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让广大农民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的同时, (略) 一样的优质生活服务。
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制定农户考核政策、将村规民约纳入农户的日常考核中,多方位、多角度带动农民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切实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