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5月17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广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5月17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武 (略) 《武胜县医疗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 (略) 纸及制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共5个工作日)。

电话:0826-*

地址: (略) 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项目

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武胜县医疗基地建设项目

(略) 武胜县城东工业园区体育中心东侧

武 (略)

重庆德 (略)

项目地块总占地面积约*.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9平方米,主要构建筑物有门 (略) 综合楼、感染楼、配套

设施及地下室,并配套建设排水、电力、消防等公用工程及污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噪声防治系统、固体废物收集系统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等环保工程。本项目建设后,新增700张床位(门 (略) 综合楼600张,感染楼100张),预计门诊量2400人次/天,手术台次约25000台次/年。项目建成后将武 (略) (略) 区319张床位和项目北 (略) 区201张床位迁建至本项目,本项目新增700张床位,迁建完成后,保持 (略) (略) 区(150张)、 (略) 区(包 (略) 区和本项目,共850张)共设置1000张床位。 (略) 区门诊科室除康复医学科外,其余科室全部迁建至本项目; (略) 区门诊科室与本项目合并设置。项目总投资86977.4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52万元。

一、施工期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措施

(一)废水。施工期场地的施工废水(冲洗废水、养护废水、基坑废水)经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场地防尘洒水,不外排;进出运输车辆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施工场地设临时化粪池一座,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通过临时化粪池 (略) 政污水管网。

(二)废气。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以管理措施为主,施工期间加强土石方开挖、回填及运输的管理,施工场地采用湿式作业,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特别是旱季),以减少施工粉尘对环境的污染。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如下具体的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单位应当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将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在开工前报有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备案。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场地出入口位置公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施工现场负责人、扬尘防治责任人、扬尘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及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2)施工单位必需全面督查建筑工地现场管理“十必须”、“十不准”的执行情况,即:必须规范打围、保持干净整洁,必须设置出场车辆高压冲洗设施,必须硬化主要施工道路、出入口,必须湿法作业,必须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必须使用800目密目网覆盖裸土、建渣,必须分类有序堆码施工材料,必须规范张贴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识,必须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必须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备;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使用名录外运渣车,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不准露天切割,不准高处抛洒建筑垃圾,不准场地积水、积泥、积尘,不准焚烧废弃物,不准干扰扬尘监测设备运行,不准干扰视频监控设备。(3)实行场地内硬地坪施工,进出口通道及施工场地内道路应用混凝土硬化覆盖,路面平整、坚实,能满足载重车辆通行要求。施工场地进出口设置洗车池、冲洗槽、沉砂井和排水沟等车辆冲洗设施,配置高压水枪。(4)施工现场土方要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石方要采取覆盖措施。粉性材料必须入库保管,沙石料必须覆盖,禁止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堆放或转运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扬尘的工序必须采取降尘措施,施工现场的浮土必须及时清扫。(5)基础开挖过程采用湿法作业;夏季高温期或其他易起尘时段,施工场地应采取洒水或喷淋等降尘措施;禁止从3m以上高处抛撒建筑垃圾或者易扬撒的物料。(6)施工场地必须实行围挡全封闭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1.7m。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7)施工单位在土石方转运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转运路线,采用有效的洒水降尘措施。(8)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缩短工期,降低燃油机械废气排放,将其不利影响降至最低。(9)施工中使用商品混凝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另外,采用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从源头上减少装饰材料有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三)噪声。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夜间施工;合理布设高噪声施工设备,尽量布置在场区中部,合理布局尽可能减小施工期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噪声扰民。

(四)固体废物。施工期场地平整产生土石方及建筑垃圾由货车密闭运输,分别运至周边砖厂利用和政府指定的建筑弃渣场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

二、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措施

(一)污废水。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制。门 (略) 综合楼生活污水、厨房废水(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门 (略) 综合楼南侧化粪 (略) 区污水处理站;检验科和病理科废水经中和预处 (略) 区污水处理站;感染区废水经“专用化粪池+专用消毒池”预 (略) 区污水处理站;其余废 (略) 区污水处理站(采用格栅调节+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AO+MBR+消毒+脱氯)工艺),综合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废水总排口;锅炉排水经降温后排入废水总排口。排放口设于场区南侧,从南 (略) 政污水管网进入武胜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嘉陵江。 (略) 政管网建成运行之前,本项目不得运行。

(二)废气。本项目选用低氮燃烧锅炉,锅炉废气引至门 (略) 综合楼裙楼楼顶排放;污水处理站臭气采用“UV光解+活性炭”处理工艺,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厨房油烟厨房采用高效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烟道引至门 (略) 综合楼裙楼楼顶排放;中药房煎药废气通过专用烟道引至门 (略) 综合楼裙楼楼顶排放;柴油发电机废气经专用管道分别引至门 (略) 综合楼裙楼楼顶及楼顶、感染楼屋顶排放;地下车库汽车废气引至绿化带排放。本项目废气均做到达标排放。

(三)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冷却塔安装隔声屏障,安装消声器、落水消能器等;锅炉房设置在-1F。通过隔声、减震、消声措施后,各院界昼、夜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建设单位 (略) 区的车辆及人员管理,可有效减轻交通噪声及人员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医疗废物集中运至医疗垃圾储存间,按联单管理制度管理,由专用车密闭装载后运至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危险废物分类暂存医疗垃圾暂存间内独立区域,特殊废液在各个产生地点设分类专用容器收集,送处理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定期清掏,污泥经脱水、化学消毒处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煎药房内设密闭收集桶,废中药渣定期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餐厨垃圾专用容器收集后和隔油池废油脂收集后交具有资质单位统一收集处置;废气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活性炭、废UV灯管等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医院设垃圾桶,生活 (略) 内保洁人员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在采取分类收集、安全存放、统一处理的情况下,本项目固体废物有明确去向,切实可行,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五)地下水。医疗垃圾暂存间、污水处理站、室外污水管网、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按重点防渗建设;加药间、垃圾暂存间按一般防渗建设。通过分区防渗、加强管理等措施,可有效防治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六)环境风险。医疗垃圾暂存间、化学品库房四周设置导流沟;污水处理站设置2个事故池,加药间储存区域地面防渗,并修建围堰;柴油储油间重点防渗,设置围堰。

三、其他部门意见

项目已由武胜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复同意(武发改〔2020〕757号)。

2

(略) 纸及制品项目

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前锋工业园区

(略)

中国轻工业 (略)

项目占地约346.65亩,新建食品包装纸、生活用纸、高性能擦拭纸、纸浆模塑等生产线,总产能为31万t/a,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供配电、给排水及环保措施。各条生产线均以外购商品纤维及商品浆板作为原料,不涉及制浆作业,造纸工艺中也不涉及漂白

工序。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食品包装纸车间、生活用纸车间、高性能擦拭纸车间、纸浆模塑车间、分布式能源站、导热油锅炉房、空压站、化水站、循环冷却水站、机修车间、浆板库、成品库、综合库、辅料库以及配套公辅设施、环保设施等。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用8500万元。

一、施工期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措施

(一)废水。项目施工时施工人员全部租用当地民房,施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均回用于混凝土拌合、施工场地洒水等,做到全部回用、不外排。

(二)废气。项目已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施工现场架设2.5~3米高墙,封闭施工现场,采用密目安全网,以减少建筑结构和装修过程中的粉尘飞扬现象,降低粉尘向大气中的排放;(2)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定期对地面及施工道路洒水,并对撒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3)在施工场地对施工车辆实施限速行驶,同时施工现场运输道路尽量采用硬化路面;(4)施工运送弃土车辆,车厢应严密清洁,尽量减少渣土运输时洒落在地面上,并对撒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清理时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避免产生扬尘对周边农户正常生活造成影响;(5)在施工场地出口设置洗车场,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方可出场;(6)自卸车、垃圾运输车、拉土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出场时必须封闭,采取密闭运输,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7)建渣集中堆放,减少露天堆放时间,使用毡布覆盖;(8)施工过程中,楼上施工产生的建筑渣土,不许在楼上向下倾倒,须运送至地面。(9)合理安排土方的临时堆放场及施工工序,尽可能多的回填土方,土方临时堆场以毡布覆盖,并且四周设置围栏。建设单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的措施:(1)严格执行建设施工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管理;(2)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4)禁止在大风天进行渣土堆放作业,临时废弃土石方及时清运;(5)风速大于2m/s 时应停止施工;(6)同时,项目施工过程中,全面督查建设工地现场管理“六必须”、“六不准”执行情况,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三)噪声。为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施工单位已采取如下措施:(1)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2)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将强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禁止在夜间(22:00~次日凌晨6:00)施工。如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施工,应首先征得当地环保、城管等主管部门同意,并及时公告周围的居民,以免发生噪声扰民纠纷;(3)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环境敏感区,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4)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应合理安排,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尽量减少交通堵塞。建设单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的措施:(1)在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尽可能减少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2)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不得随意扔、丢,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金属敲击声;(3)材料运输等汽车进场安排专人指挥,场内禁止运输车辆鸣笛;(4)及时关闭不用设备,将可在固定地点施工的机械设置在临时施工棚内作业,同时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四)固体废物。建设单位已采取的措施:建筑垃圾中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对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应集中堆放,定期清运到建筑垃圾场处理, (略) 签弃土、弃渣清运合同。建设单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的措施:在施工现场应设置建筑废物临时堆场(树立标示牌)并进行防雨、防泄漏处理;为确保废弃物处置措施落实,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 (略) 签订清运合,同时, (略) 提供一废弃物去向的证明材料,严禁随意倾倒、填埋,造成二次污染。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置。

(五)生态环境。为了尽量减小水土流失对水体的影响,本项目已采取如下防治措施:工程施工中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开挖的土方尽量作为施工场地平整回填之用;施工期间产生的弃土和建筑材料应及时清运,建筑材料及未及时清运的弃方在大风大雨天气要用篷布遮盖;施工场地内严格控制临时堆方堆置地点,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施工迹地。建设单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的措施:工程施工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应尽快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选用具有固沙作用的植物防治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措施

(一)废水。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送入厂废水处理站采用“斜网+混凝沉淀+水解酸化+选择池+曝气池+二沉池”进行处理,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三级标准后,通过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前锋工业园西部牛仔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排入渠江。前锋工业园西部牛仔城污水处理厂一期二阶段建成投产前,本项目不得投产。

(二)废气。燃气轮机及余热锅炉、导热油锅炉以及纸机干燥均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设低氮燃烧器,处理后的烟气经过排气筒直接排放;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采取加盖收集、将产生的臭气收集至末端的“生物滤池”进行处理,由15m排气筒排放。处理后废气均可实现达标排放。同时,项目以废水站边界设置50m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该范围内无住户,不涉及环保搬迁。环评提出:该卫生防护区域内今后不得迁入人群居住、学校、医院等。

(三)噪声。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碎浆机、盘磨机、造纸机、压缩机、风机及生产装置等。主要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1)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2)噪声较强的设备设隔音罩、消声器,操作岗位设隔音室;(3)震动设备设减振器或减振装置;(4)管道设计中注意防振、防冲击,以减轻落料、振动噪声。风管及流体输送应注意改善其流畅状况,减少空气动力噪声;(5)通过总图布置,合理布局,防止噪声叠加和干扰,经距离衰减实现厂界达标。项目设备噪声通过采取隔声、消声、减震等降噪措施,厂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四)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通过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得以妥善处置,不外排。机械设备和在线监测仪产生的危险废物按要求收集和暂存,定期交有相应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在严格按相关规定在产生源进行收集,并保证收集所用的收集桶完好无损,没有腐蚀、污染、损毁或其他导致其使用能效减弱的缺陷的前提下,项目暂存的危险废物也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五)地下水。本项目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应坚持“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源头控制主要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工艺设备、污水储存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限度。对本项目各建设工程单元可能泄漏污染物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可有效防治污染物渗入地下,并及时地将泄漏、渗漏的污染物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本项目通过将加强防渗等级,避免污染物入渗,并采取了分区防渗措施。同时,本环评要求,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采取分区防渗,设置简单防渗区、一般防渗区、重点防渗区。

(六)环境风险。项目的原辅料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中的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项目主要风险源为原料或成品库火灾事故。从“预防为主”的原则出发,项目采取贮运安全防范措施、电气安全防范措施、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等;针对消防废水和事故废水,项目设置容积4032m立方米的事故水池1座,确保异常状况下各种废水不外排。此外,项目出厂界废水经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可作为项目事故状态下废水收集的二道防线,确保项目事故废水未经处理达标不排入渠江。项目环境风险可控。项目应按照要求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在发生风险事故后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撤离周边人群,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其他部门意见

项目已由前锋区发展和改革局备案同意(备案号:川投资备【2020-*-22-03-*】FGQB-0344号)。项目分布式能源站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以广安发改〔2022〕460号单独核准。

解读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武 (略) 《武胜县医疗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 (略) 纸及制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共5个工作日)。

电话:0826-*

地址: (略) 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项目

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武胜县医疗基地建设项目

(略) 武胜县城东工业园区体育中心东侧

武 (略)

重庆德 (略)

项目地块总占地面积约*.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9平方米,主要构建筑物有门 (略) 综合楼、感染楼、配套

设施及地下室,并配套建设排水、电力、消防等公用工程及污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噪声防治系统、固体废物收集系统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等环保工程。本项目建设后,新增700张床位(门 (略) 综合楼600张,感染楼100张),预计门诊量2400人次/天,手术台次约25000台次/年。项目建成后将武 (略) (略) 区319张床位和项目北 (略) 区201张床位迁建至本项目,本项目新增700张床位,迁建完成后,保持 (略) (略) 区(150张)、 (略) 区(包 (略) 区和本项目,共850张)共设置1000张床位。 (略) 区门诊科室除康复医学科外,其余科室全部迁建至本项目; (略) 区门诊科室与本项目合并设置。项目总投资86977.4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52万元。

一、施工期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措施

(一)废水。施工期场地的施工废水(冲洗废水、养护废水、基坑废水)经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场地防尘洒水,不外排;进出运输车辆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施工场地设临时化粪池一座,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通过临时化粪池 (略) 政污水管网。

(二)废气。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以管理措施为主,施工期间加强土石方开挖、回填及运输的管理,施工场地采用湿式作业,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特别是旱季),以减少施工粉尘对环境的污染。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如下具体的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单位应当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将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在开工前报有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备案。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场地出入口位置公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施工现场负责人、扬尘防治责任人、扬尘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及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2)施工单位必需全面督查建筑工地现场管理“十必须”、“十不准”的执行情况,即:必须规范打围、保持干净整洁,必须设置出场车辆高压冲洗设施,必须硬化主要施工道路、出入口,必须湿法作业,必须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必须使用800目密目网覆盖裸土、建渣,必须分类有序堆码施工材料,必须规范张贴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识,必须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必须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备;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使用名录外运渣车,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不准露天切割,不准高处抛洒建筑垃圾,不准场地积水、积泥、积尘,不准焚烧废弃物,不准干扰扬尘监测设备运行,不准干扰视频监控设备。(3)实行场地内硬地坪施工,进出口通道及施工场地内道路应用混凝土硬化覆盖,路面平整、坚实,能满足载重车辆通行要求。施工场地进出口设置洗车池、冲洗槽、沉砂井和排水沟等车辆冲洗设施,配置高压水枪。(4)施工现场土方要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石方要采取覆盖措施。粉性材料必须入库保管,沙石料必须覆盖,禁止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堆放或转运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扬尘的工序必须采取降尘措施,施工现场的浮土必须及时清扫。(5)基础开挖过程采用湿法作业;夏季高温期或其他易起尘时段,施工场地应采取洒水或喷淋等降尘措施;禁止从3m以上高处抛撒建筑垃圾或者易扬撒的物料。(6)施工场地必须实行围挡全封闭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1.7m。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7)施工单位在土石方转运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转运路线,采用有效的洒水降尘措施。(8)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缩短工期,降低燃油机械废气排放,将其不利影响降至最低。(9)施工中使用商品混凝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另外,采用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从源头上减少装饰材料有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三)噪声。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夜间施工;合理布设高噪声施工设备,尽量布置在场区中部,合理布局尽可能减小施工期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噪声扰民。

(四)固体废物。施工期场地平整产生土石方及建筑垃圾由货车密闭运输,分别运至周边砖厂利用和政府指定的建筑弃渣场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

二、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措施

(一)污废水。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制。门 (略) 综合楼生活污水、厨房废水(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门 (略) 综合楼南侧化粪 (略) 区污水处理站;检验科和病理科废水经中和预处 (略) 区污水处理站;感染区废水经“专用化粪池+专用消毒池”预 (略) 区污水处理站;其余废 (略) 区污水处理站(采用格栅调节+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AO+MBR+消毒+脱氯)工艺),综合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废水总排口;锅炉排水经降温后排入废水总排口。排放口设于场区南侧,从南 (略) 政污水管网进入武胜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嘉陵江。 (略) 政管网建成运行之前,本项目不得运行。

(二)废气。本项目选用低氮燃烧锅炉,锅炉废气引至门 (略) 综合楼裙楼楼顶排放;污水处理站臭气采用“UV光解+活性炭”处理工艺,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厨房油烟厨房采用高效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烟道引至门 (略) 综合楼裙楼楼顶排放;中药房煎药废气通过专用烟道引至门 (略) 综合楼裙楼楼顶排放;柴油发电机废气经专用管道分别引至门 (略) 综合楼裙楼楼顶及楼顶、感染楼屋顶排放;地下车库汽车废气引至绿化带排放。本项目废气均做到达标排放。

(三)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冷却塔安装隔声屏障,安装消声器、落水消能器等;锅炉房设置在-1F。通过隔声、减震、消声措施后,各院界昼、夜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建设单位 (略) 区的车辆及人员管理,可有效减轻交通噪声及人员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医疗废物集中运至医疗垃圾储存间,按联单管理制度管理,由专用车密闭装载后运至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危险废物分类暂存医疗垃圾暂存间内独立区域,特殊废液在各个产生地点设分类专用容器收集,送处理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定期清掏,污泥经脱水、化学消毒处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煎药房内设密闭收集桶,废中药渣定期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餐厨垃圾专用容器收集后和隔油池废油脂收集后交具有资质单位统一收集处置;废气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活性炭、废UV灯管等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医院设垃圾桶,生活 (略) 内保洁人员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在采取分类收集、安全存放、统一处理的情况下,本项目固体废物有明确去向,切实可行,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五)地下水。医疗垃圾暂存间、污水处理站、室外污水管网、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按重点防渗建设;加药间、垃圾暂存间按一般防渗建设。通过分区防渗、加强管理等措施,可有效防治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六)环境风险。医疗垃圾暂存间、化学品库房四周设置导流沟;污水处理站设置2个事故池,加药间储存区域地面防渗,并修建围堰;柴油储油间重点防渗,设置围堰。

三、其他部门意见

项目已由武胜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复同意(武发改〔2020〕757号)。

2

(略) 纸及制品项目

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前锋工业园区

(略)

中国轻工业 (略)

项目占地约346.65亩,新建食品包装纸、生活用纸、高性能擦拭纸、纸浆模塑等生产线,总产能为31万t/a,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供配电、给排水及环保措施。各条生产线均以外购商品纤维及商品浆板作为原料,不涉及制浆作业,造纸工艺中也不涉及漂白

工序。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食品包装纸车间、生活用纸车间、高性能擦拭纸车间、纸浆模塑车间、分布式能源站、导热油锅炉房、空压站、化水站、循环冷却水站、机修车间、浆板库、成品库、综合库、辅料库以及配套公辅设施、环保设施等。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用8500万元。

一、施工期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措施

(一)废水。项目施工时施工人员全部租用当地民房,施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均回用于混凝土拌合、施工场地洒水等,做到全部回用、不外排。

(二)废气。项目已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施工现场架设2.5~3米高墙,封闭施工现场,采用密目安全网,以减少建筑结构和装修过程中的粉尘飞扬现象,降低粉尘向大气中的排放;(2)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定期对地面及施工道路洒水,并对撒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3)在施工场地对施工车辆实施限速行驶,同时施工现场运输道路尽量采用硬化路面;(4)施工运送弃土车辆,车厢应严密清洁,尽量减少渣土运输时洒落在地面上,并对撒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清理时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避免产生扬尘对周边农户正常生活造成影响;(5)在施工场地出口设置洗车场,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方可出场;(6)自卸车、垃圾运输车、拉土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出场时必须封闭,采取密闭运输,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7)建渣集中堆放,减少露天堆放时间,使用毡布覆盖;(8)施工过程中,楼上施工产生的建筑渣土,不许在楼上向下倾倒,须运送至地面。(9)合理安排土方的临时堆放场及施工工序,尽可能多的回填土方,土方临时堆场以毡布覆盖,并且四周设置围栏。建设单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的措施:(1)严格执行建设施工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管理;(2)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4)禁止在大风天进行渣土堆放作业,临时废弃土石方及时清运;(5)风速大于2m/s 时应停止施工;(6)同时,项目施工过程中,全面督查建设工地现场管理“六必须”、“六不准”执行情况,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三)噪声。为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施工单位已采取如下措施:(1)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2)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将强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禁止在夜间(22:00~次日凌晨6:00)施工。如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施工,应首先征得当地环保、城管等主管部门同意,并及时公告周围的居民,以免发生噪声扰民纠纷;(3)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环境敏感区,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4)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应合理安排,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尽量减少交通堵塞。建设单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的措施:(1)在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尽可能减少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2)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不得随意扔、丢,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金属敲击声;(3)材料运输等汽车进场安排专人指挥,场内禁止运输车辆鸣笛;(4)及时关闭不用设备,将可在固定地点施工的机械设置在临时施工棚内作业,同时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四)固体废物。建设单位已采取的措施:建筑垃圾中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对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应集中堆放,定期清运到建筑垃圾场处理, (略) 签弃土、弃渣清运合同。建设单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的措施:在施工现场应设置建筑废物临时堆场(树立标示牌)并进行防雨、防泄漏处理;为确保废弃物处置措施落实,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 (略) 签订清运合,同时, (略) 提供一废弃物去向的证明材料,严禁随意倾倒、填埋,造成二次污染。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置。

(五)生态环境。为了尽量减小水土流失对水体的影响,本项目已采取如下防治措施:工程施工中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开挖的土方尽量作为施工场地平整回填之用;施工期间产生的弃土和建筑材料应及时清运,建筑材料及未及时清运的弃方在大风大雨天气要用篷布遮盖;施工场地内严格控制临时堆方堆置地点,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施工迹地。建设单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的措施:工程施工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应尽快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选用具有固沙作用的植物防治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措施

(一)废水。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送入厂废水处理站采用“斜网+混凝沉淀+水解酸化+选择池+曝气池+二沉池”进行处理,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三级标准后,通过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前锋工业园西部牛仔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排入渠江。前锋工业园西部牛仔城污水处理厂一期二阶段建成投产前,本项目不得投产。

(二)废气。燃气轮机及余热锅炉、导热油锅炉以及纸机干燥均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设低氮燃烧器,处理后的烟气经过排气筒直接排放;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采取加盖收集、将产生的臭气收集至末端的“生物滤池”进行处理,由15m排气筒排放。处理后废气均可实现达标排放。同时,项目以废水站边界设置50m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该范围内无住户,不涉及环保搬迁。环评提出:该卫生防护区域内今后不得迁入人群居住、学校、医院等。

(三)噪声。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碎浆机、盘磨机、造纸机、压缩机、风机及生产装置等。主要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1)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2)噪声较强的设备设隔音罩、消声器,操作岗位设隔音室;(3)震动设备设减振器或减振装置;(4)管道设计中注意防振、防冲击,以减轻落料、振动噪声。风管及流体输送应注意改善其流畅状况,减少空气动力噪声;(5)通过总图布置,合理布局,防止噪声叠加和干扰,经距离衰减实现厂界达标。项目设备噪声通过采取隔声、消声、减震等降噪措施,厂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四)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通过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得以妥善处置,不外排。机械设备和在线监测仪产生的危险废物按要求收集和暂存,定期交有相应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在严格按相关规定在产生源进行收集,并保证收集所用的收集桶完好无损,没有腐蚀、污染、损毁或其他导致其使用能效减弱的缺陷的前提下,项目暂存的危险废物也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五)地下水。本项目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应坚持“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源头控制主要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工艺设备、污水储存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限度。对本项目各建设工程单元可能泄漏污染物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可有效防治污染物渗入地下,并及时地将泄漏、渗漏的污染物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本项目通过将加强防渗等级,避免污染物入渗,并采取了分区防渗措施。同时,本环评要求,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采取分区防渗,设置简单防渗区、一般防渗区、重点防渗区。

(六)环境风险。项目的原辅料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中的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项目主要风险源为原料或成品库火灾事故。从“预防为主”的原则出发,项目采取贮运安全防范措施、电气安全防范措施、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等;针对消防废水和事故废水,项目设置容积4032m立方米的事故水池1座,确保异常状况下各种废水不外排。此外,项目出厂界废水经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可作为项目事故状态下废水收集的二道防线,确保项目事故废水未经处理达标不排入渠江。项目环境风险可控。项目应按照要求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在发生风险事故后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撤离周边人群,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其他部门意见

项目已由前锋区发展和改革局备案同意(备案号:川投资备【2020-*-22-03-*】FGQB-0344号)。项目分布式能源站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以广安发改〔2022〕460号单独核准。

解读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