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2022年度生态环境“成绩单”出炉蓝天碧水净土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我省2022年度生态环境“成绩单”出炉蓝天碧水净土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

山西晚报讯(记者 武佳)5月3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略) 2022年度生态环境状况。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被党中央、 (略) 评为优秀等次。
  2022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升。SO2浓度为12μg/m3,同比下降20.0%;NO2浓度为31μg/m3,同比持平;PM10浓度为74μg/m3,同比持平;PM2.5浓度为38μg/m3,同比下降2.6%;CO浓度为1.4mg/m3,同比下降6.7%;臭氧浓度为166μg/m3,同比下降1.8%。优良天数比例为74.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排名第二。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9,同比下降2.4%,较2017年下降31.7%。
  这一年,我省认真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 (略) 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大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略) 群散煤清零重大工程, (略)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
  2022年,我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省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93个参与评价,水质优良断面81个,优良水体比例跃升至87.1%,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87.9%),同比提升14.8个百分点,改善幅度位于全国前列。
  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2022年,全省共监测地下水质量监测井256眼,水质达Ⅲ类以上标准的占78.5%,其中Ⅱ类水质井占22.6%;Ⅲ类占55.9%。此外,Ⅳ类占14.1%;V类占7.4%。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今年,我省将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配合农业农村部 (略) 县落实安全利用类耕地和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措施,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稳步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 (略) 50%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完成隐患排查“回头看”,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持续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有序推进非正常运行设施分类整改。
相关 多部门齐发力推动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当前,我省正在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据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赵亮介绍,省生态环境厅牵头, (略) 水利厅、省住建厅等相关部门,各市县共同参与,形成了一揽子推动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重大举措,就是要从流域系统性和生态整体性出发,坚持“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衔接好已建、在建和新建重大水利和生态保护治理工程,确保到2025年黄河流域国考断面稳定达到三类及以上水质。
  我省把工程治理作为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关键之举,谋划了十大工程280余项子工程,目前,已先期开工118个项目。在水资源方面,依托水网工程建设,结合水源涵养和中水回用,保障河道生态基流;在水环境方面,深化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系统治理;在水生态方面,实施河道、岸线生态修复治理,打造生态廊道。浍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程、 (略) 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等牵引性工程正在加紧推进。我省将按照工程推进机制,强化过程管理、突出全程跟进,确保各项工程高质量推进完成。
  在加强工程建设,加快补齐水环境治理短板的基础上,我省要向环境监管要成效。实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日预警、周研判、月通报机制,针对超标断面及时响应,精准应对。坚持“查、测、溯、治、管”思路,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建立“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水体”全链条监管体系。重点针对汛期污染强度高的突出问题,要求各地汛前实施管道清淤,雨期发挥进水调节池调蓄作用,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确保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限期整改突出问题,巩固治理成效。强化生态流量保障,科学优化水资源调配,保障汾河入黄口生态流量。
  今后,省生态环境厅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引领倒逼作用,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要求,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分类处置,严禁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临岸一定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推动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迁入合规园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发展。


山西晚报讯(记者 武佳)5月3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略) 2022年度生态环境状况。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被党中央、 (略) 评为优秀等次。
  2022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升。SO2浓度为12μg/m3,同比下降20.0%;NO2浓度为31μg/m3,同比持平;PM10浓度为74μg/m3,同比持平;PM2.5浓度为38μg/m3,同比下降2.6%;CO浓度为1.4mg/m3,同比下降6.7%;臭氧浓度为166μg/m3,同比下降1.8%。优良天数比例为74.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排名第二。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9,同比下降2.4%,较2017年下降31.7%。
  这一年,我省认真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 (略) 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大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略) 群散煤清零重大工程, (略)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
  2022年,我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省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93个参与评价,水质优良断面81个,优良水体比例跃升至87.1%,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87.9%),同比提升14.8个百分点,改善幅度位于全国前列。
  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2022年,全省共监测地下水质量监测井256眼,水质达Ⅲ类以上标准的占78.5%,其中Ⅱ类水质井占22.6%;Ⅲ类占55.9%。此外,Ⅳ类占14.1%;V类占7.4%。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今年,我省将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配合农业农村部 (略) 县落实安全利用类耕地和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措施,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稳步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 (略) 50%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完成隐患排查“回头看”,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持续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有序推进非正常运行设施分类整改。
相关 多部门齐发力推动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当前,我省正在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据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赵亮介绍,省生态环境厅牵头, (略) 水利厅、省住建厅等相关部门,各市县共同参与,形成了一揽子推动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重大举措,就是要从流域系统性和生态整体性出发,坚持“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衔接好已建、在建和新建重大水利和生态保护治理工程,确保到2025年黄河流域国考断面稳定达到三类及以上水质。
  我省把工程治理作为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关键之举,谋划了十大工程280余项子工程,目前,已先期开工118个项目。在水资源方面,依托水网工程建设,结合水源涵养和中水回用,保障河道生态基流;在水环境方面,深化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系统治理;在水生态方面,实施河道、岸线生态修复治理,打造生态廊道。浍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程、 (略) 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等牵引性工程正在加紧推进。我省将按照工程推进机制,强化过程管理、突出全程跟进,确保各项工程高质量推进完成。
  在加强工程建设,加快补齐水环境治理短板的基础上,我省要向环境监管要成效。实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日预警、周研判、月通报机制,针对超标断面及时响应,精准应对。坚持“查、测、溯、治、管”思路,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建立“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水体”全链条监管体系。重点针对汛期污染强度高的突出问题,要求各地汛前实施管道清淤,雨期发挥进水调节池调蓄作用,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确保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限期整改突出问题,巩固治理成效。强化生态流量保障,科学优化水资源调配,保障汾河入黄口生态流量。
  今后,省生态环境厅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引领倒逼作用,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要求,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分类处置,严禁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临岸一定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推动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迁入合规园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发展。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