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集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徽标设计方案的公告
关于公开征集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徽标设计方案的公告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工程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实践教学平台,是学校内设正处级教学科研机构,是国家级综合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庆祝建校70周年,凝炼中心发展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心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作用,现公开征集中心徽标(LOGO)设计方案。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集范围
全校师生及各届校友
二、设计要求
1.寓意深刻,图案必备元素:
(1)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体现中心两大基地:工程训练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3)诠释中心办学使命和愿景:
中心使命: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导向,服务“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工程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业务,兼顾工程通识教育、劳动教育、素质教育及工程学科(专业)共性基础教育。同时,瞄准现代产业与未来技术发展需求,聚焦工程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中心愿景:面向智能时代我国人才需求,建设一流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打造工程教育、创新教育、工业文明传播、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基地。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平台,在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农业、智能物流等智能+领域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助力学校“双一流”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
(4)凸显中心特色:工匠精神、工业文明、智能+、智能制造;以及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等文化元素。
(5)表达“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学校精神,以及中心全体教职工面向未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动工程中心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为学校建设“双一流”及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的精神风貌。
2.构思巧妙,富于创新性、具有独特性、展现艺术性。视觉感染力强,简洁明了,便于记忆,易于宣传。
3.作品应附创意设计说明(300字以内,word形式),简述作品设计理念、元素选取、标志图形、字体选用、配色方案、寓意内涵等进行详细文字说明。
4.作品(含设计说明)以纸质手绘版或电子版投稿,须包括黑白稿、色彩稿。电子版的色彩稿源文件应保存成最低版本,图片可为JPG或TIF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像素/英寸),并同时提供矢量图(AI、PSD、CDR等格式文件)。
纸质版作品采用A4纸张。
5.作品须为原创,为未公开发表过的作品。凡作品涉及抄袭、借用等侵权行为均由作者承担一切后果,与中心无关。一经采用,作品著作权即归中心所有(署名权归作者)。所有作品概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获奖作品的著作权、修改权及使用权归工程技术中心所有。
三、截止时间:
2022年10月20日20:00
四、评选办法
征集活动截止后,中心将组织专家组对来稿进行评审。评选过程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获奖作品将在工程技术中心网站发布。作品评选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给予5000元、1000元、500元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中心将从获奖作品中遴选,或酌情加以修改、完善后,经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最终录用作品。
五、投稿要求
1.投稿者需提供色彩稿(含标准色值、创意说明各一份。来稿应注明作者姓名、详细联系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
2.来稿请以电子稿(尺寸:a4,格式:jpeg,色彩模式:cmyk,分辨率:300像素/英寸)为主,所有来稿、光盘等恕不退还,请投稿者自留底稿。
3.允许一人投多个设计方案。
4.投稿方式:纸质版投稿请交至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西九综合楼5-2),联系人:孙老师,电话:*,*@*q.com。邮件标题为“LOGO-姓名-手机号”。请在作品设计说明的开头注明作者姓名、手机、所在单位、学号及电子邮箱等信息。
六、相关声明
1.来稿概不退稿,请作者自行保存备份。
2.获奖作品的版权及其永久性专有使用权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归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所有;中心有权对获奖设计作品进行修改、组合和开发。获奖者有义务根据中心的要求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3.凡投稿者均被视为认可本公告的内容。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拥有本次征集活动及所有投稿作品的最终解释权。
工程技术中心
2022年9月26日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工程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实践教学平台,是学校内设正处级教学科研机构,是国家级综合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庆祝建校70周年,凝炼中心发展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心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作用,现公开征集中心徽标(LOGO)设计方案。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集范围
全校师生及各届校友
二、设计要求
1.寓意深刻,图案必备元素:
(1)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体现中心两大基地:工程训练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3)诠释中心办学使命和愿景:
中心使命: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导向,服务“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工程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业务,兼顾工程通识教育、劳动教育、素质教育及工程学科(专业)共性基础教育。同时,瞄准现代产业与未来技术发展需求,聚焦工程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中心愿景:面向智能时代我国人才需求,建设一流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打造工程教育、创新教育、工业文明传播、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基地。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平台,在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农业、智能物流等智能+领域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助力学校“双一流”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
(4)凸显中心特色:工匠精神、工业文明、智能+、智能制造;以及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等文化元素。
(5)表达“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学校精神,以及中心全体教职工面向未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动工程中心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为学校建设“双一流”及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的精神风貌。
2.构思巧妙,富于创新性、具有独特性、展现艺术性。视觉感染力强,简洁明了,便于记忆,易于宣传。
3.作品应附创意设计说明(300字以内,word形式),简述作品设计理念、元素选取、标志图形、字体选用、配色方案、寓意内涵等进行详细文字说明。
4.作品(含设计说明)以纸质手绘版或电子版投稿,须包括黑白稿、色彩稿。电子版的色彩稿源文件应保存成最低版本,图片可为JPG或TIF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像素/英寸),并同时提供矢量图(AI、PSD、CDR等格式文件)。
纸质版作品采用A4纸张。
5.作品须为原创,为未公开发表过的作品。凡作品涉及抄袭、借用等侵权行为均由作者承担一切后果,与中心无关。一经采用,作品著作权即归中心所有(署名权归作者)。所有作品概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获奖作品的著作权、修改权及使用权归工程技术中心所有。
三、截止时间:
2022年10月20日20:00
四、评选办法
征集活动截止后,中心将组织专家组对来稿进行评审。评选过程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获奖作品将在工程技术中心网站发布。作品评选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给予5000元、1000元、500元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中心将从获奖作品中遴选,或酌情加以修改、完善后,经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最终录用作品。
五、投稿要求
1.投稿者需提供色彩稿(含标准色值、创意说明各一份。来稿应注明作者姓名、详细联系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
2.来稿请以电子稿(尺寸:a4,格式:jpeg,色彩模式:cmyk,分辨率:300像素/英寸)为主,所有来稿、光盘等恕不退还,请投稿者自留底稿。
3.允许一人投多个设计方案。
4.投稿方式:纸质版投稿请交至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西九综合楼5-2),联系人:孙老师,电话:*,*@*q.com。邮件标题为“LOGO-姓名-手机号”。请在作品设计说明的开头注明作者姓名、手机、所在单位、学号及电子邮箱等信息。
六、相关声明
1.来稿概不退稿,请作者自行保存备份。
2.获奖作品的版权及其永久性专有使用权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归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所有;中心有权对获奖设计作品进行修改、组合和开发。获奖者有义务根据中心的要求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3.凡投稿者均被视为认可本公告的内容。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拥有本次征集活动及所有投稿作品的最终解释权。
工程技术中心
2022年9月26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