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关于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壶关县供水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批复公示
壶关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关于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壶关县供水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批复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3年6月8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6月8日-2023年6月1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355—*
通讯地址:壶关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单位 | 建设 地点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承诺文件 |
1 | 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壶关县供水配套工程 | 壶关县水利局 | (略) 壶关县境内 | (略) | 建设内容;加压泵站3座,调蓄池8座,总容量7500立方米。铺设提水干管44.005公里,铺设输水干管33.88公里。 |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一) 生态污染防治措施 (1)动物保护与植被恢复措施 施工时应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各施工活动应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尽可能不在植被生长较好的地段设置临时工棚、料场等,不可避免时,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对于临时占地破坏区,项目建设结束后应进行植被恢复。工程各项防治目标值为: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5%;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9;渣土防护率97%;表土保护率达到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25%。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不准随意砍伐树木和猎杀野生动物,要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减轻对周围动物的惊扰。 施工前,首先对占用的耕地、林地、草地进行表层腐殖土和表层植被剥离,剥离厚度0.5m,剥离的表土就近堆放于施工作业带内,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和返还。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全面整地。河道范围内占地进行平整,恢复河床原貌。公路范围内占地进行平整,修复公路路面。林地、耕地、草地范围全面整地,达到后期植被恢复及复耕要求。 耕地、河道及公路范围外,管道两侧2m范围内临时占地采用白羊草进行植被恢复。种植方式为撒播,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量为80kg/hm2。耕地、河道及公路范围外,对管道两侧2m范围外临时占地采用乔、灌、草结合恢复植被。乔木选用油松,灌木选用沙棘,草种选择白羊草。草籽要籽粒饱满,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造林规格为乔木选用胸径6cm、苗高150cm的油松,采用穴状整地(60cm×60cm×60cm),营养钵移植,行距2.0m,株距2.0m,初植密度2500株/hm2。灌木选用沙棘,采用穴状整地(40cm×40cm×40cm),营养钵移植,行距1.5m,株距1.5m,初植密度4445株/hm2,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5考虑。草种选择白羊草,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80kg/hm2。植被栽植之后进行三年的幼林抚育措施。 (2)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避免在大风季节以及暴雨时节作业。施工时,应先建设各种排水设施,将雨水及时排走,避免在场地形成水漫流,导致水土流失。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建筑材料,要及时运至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不得将其任意裸露弃置,以免遇降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完工后,要及时平整土地、恢复原状。。 (二)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的机械噪声源主要是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声级一般在72~90dB(A)。制定施工计划时,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问尽量安排在白天,减少夜间施工。打桩活动禁止夜间进行。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避免局部声级过高。施工设备选型上应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养护。施工过程减少碰撞噪声,尽量少用哨子、喇叭等指挥作业。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设在棚内操作的应尽量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应建立单面声障。对高噪声设备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可配备使用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限制大型载重车车速。运输车辆进行定期维修养护。车辆运输过程中要减少或杜绝鸣笛,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减少途经村庄等敏感点的次数。 (三)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 (1)废水处置措施 建临时沉淀池,施工设备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收集并沉淀后用于施工区洒水。施工人员生活租用附近民房,不在施工现场内食宿。管道试压废水水质简单,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 (2)管线敷设水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管线部分沿石子河、龙丽河布设,并跨越石子河2次,龙丽河1次。要尽量选择枯水期施工作业,减少施工对河水的影响。非枯水期施工时,先用草袋围堰,截断河流施工一侧河水,然后再进行开挖,管线敷设完毕后,恢复河床原貌。 严格施工组织,优化施工方案,尽量缩短施工时间。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等。车辆冲洗水设置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后泼洒降尘。要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防止设备漏油遗撒。施工结束后,河床恢复原貌。管沟回填后多余土石方及时清运。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避免阻塞河道。 (3)管线敷设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常平蓄水池位于常平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施工人员不得在水源地附近设置施工营地,在水源地保护区外建临时沉淀池,将所有的建筑施工废水收集起来,经沉淀后用于水源地保护区外的施工现场的洒水抑尘或制作砂浆,不外排。要加强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 (四)废气防治措施 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负责人、扬尘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等信息,确保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达到“六个百分百”。 施工场地要进行合理规划,尽量少占土地,减小施工扬尘扩散。施工边界要设置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围挡下方设置不低于20厘米高的防溢座,防止粉尘流失。围挡必须是由金属、混凝土、塑料等硬质材料制作。施工场地内所有砂石、灰土、灰浆等易扬尘物料都必须以不透水的隔尘布完全覆盖。施工现场、作业面适当洒水抑尘,采用土方开挖湿法作业, 施工道路要求全部硬化,定期清扫。施工现场垃圾渣土及时清理。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用蓬布盖严,运输车辆进入村庄应低速行驶,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对车轮、车身、车槽帮等部位进行清理或清洗以保证车辆清洁上路。运输车辆在途经村庄等敏感点时,要减速慢行。施工期间混凝土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施工工地燃料必须用油、电、气等清洁燃料,不得燃烧散煤。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等会产生有毒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严禁在“禁用区”内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严禁使用未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逾期未检验、未取得检验合格标志、达到强制报废标准、闯禁行、超载超限、非法营运、直观冒黑烟和超标排放上路行驶的重柴车辆。完善施工招标文件和承发包制式合同,明确施工单位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并监督落实到位。运输车辆维修需在合规的机动车维修单位进行。严禁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维修,严禁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等。 (五)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植物残体在平整土地、清基中进行回填和堆积。表层熟土集中收集单独堆放,后期用作绿化表层覆土。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土方的临时堆存,场地内临时堆土场以不透水的隔尘布完全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土方优先用于回填,剩余土方采取就地处理,用于施工场地四周的回填平整。施工场地要求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工程完工后临时设施拆除时应防止扬尘、噪声及废弃物污染。施工区垃圾堆放点全部拆除并进行消毒。对所有施工工作面和施工活动区进行检查。将施工废弃物彻底清理处置,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一)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项目完工后,按原状对所有临时占地进行恢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期各管理站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化粪池底部采用C30P6防渗混凝土进行防渗处理。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总平面布置尽量将高噪声的水泵集中布置,生产区与办公区分开布设,两区有辅助建筑相隔,并以绿化带隔离。从设备降噪考虑,设计将泵类置于室内,利用建筑物隔声;尽量选用低噪声型号及对环境影响小的产品。水泵基础选用高隔振系数材料,设计选用钢弹簧与橡胶复合串联式隔振基础,减少向楼板等支承结构传振。水泵进出口连接管设计采用柔性连接方式,防止振动传播造成危害。在厂界四周进行绿化,起到阻止噪声传播的作用。 (四)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管理站设垃圾桶,运营期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3年6月8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6月8日-2023年6月1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355—*
通讯地址:壶关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单位 | 建设 地点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承诺文件 |
1 | 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壶关县供水配套工程 | 壶关县水利局 | (略) 壶关县境内 | (略) | 建设内容;加压泵站3座,调蓄池8座,总容量7500立方米。铺设提水干管44.005公里,铺设输水干管33.88公里。 |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一) 生态污染防治措施 (1)动物保护与植被恢复措施 施工时应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各施工活动应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尽可能不在植被生长较好的地段设置临时工棚、料场等,不可避免时,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对于临时占地破坏区,项目建设结束后应进行植被恢复。工程各项防治目标值为: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5%;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9;渣土防护率97%;表土保护率达到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25%。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不准随意砍伐树木和猎杀野生动物,要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减轻对周围动物的惊扰。 施工前,首先对占用的耕地、林地、草地进行表层腐殖土和表层植被剥离,剥离厚度0.5m,剥离的表土就近堆放于施工作业带内,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和返还。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全面整地。河道范围内占地进行平整,恢复河床原貌。公路范围内占地进行平整,修复公路路面。林地、耕地、草地范围全面整地,达到后期植被恢复及复耕要求。 耕地、河道及公路范围外,管道两侧2m范围内临时占地采用白羊草进行植被恢复。种植方式为撒播,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量为80kg/hm2。耕地、河道及公路范围外,对管道两侧2m范围外临时占地采用乔、灌、草结合恢复植被。乔木选用油松,灌木选用沙棘,草种选择白羊草。草籽要籽粒饱满,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造林规格为乔木选用胸径6cm、苗高150cm的油松,采用穴状整地(60cm×60cm×60cm),营养钵移植,行距2.0m,株距2.0m,初植密度2500株/hm2。灌木选用沙棘,采用穴状整地(40cm×40cm×40cm),营养钵移植,行距1.5m,株距1.5m,初植密度4445株/hm2,按工程量调整系数1.05考虑。草种选择白羊草,选择品质优良的一级草籽,播种密度80kg/hm2。植被栽植之后进行三年的幼林抚育措施。 (2)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避免在大风季节以及暴雨时节作业。施工时,应先建设各种排水设施,将雨水及时排走,避免在场地形成水漫流,导致水土流失。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建筑材料,要及时运至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不得将其任意裸露弃置,以免遇降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完工后,要及时平整土地、恢复原状。。 (二)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的机械噪声源主要是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声级一般在72~90dB(A)。制定施工计划时,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问尽量安排在白天,减少夜间施工。打桩活动禁止夜间进行。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避免局部声级过高。施工设备选型上应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养护。施工过程减少碰撞噪声,尽量少用哨子、喇叭等指挥作业。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设在棚内操作的应尽量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应建立单面声障。对高噪声设备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可配备使用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限制大型载重车车速。运输车辆进行定期维修养护。车辆运输过程中要减少或杜绝鸣笛,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减少途经村庄等敏感点的次数。 (三)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 (1)废水处置措施 建临时沉淀池,施工设备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收集并沉淀后用于施工区洒水。施工人员生活租用附近民房,不在施工现场内食宿。管道试压废水水质简单,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 (2)管线敷设水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管线部分沿石子河、龙丽河布设,并跨越石子河2次,龙丽河1次。要尽量选择枯水期施工作业,减少施工对河水的影响。非枯水期施工时,先用草袋围堰,截断河流施工一侧河水,然后再进行开挖,管线敷设完毕后,恢复河床原貌。 严格施工组织,优化施工方案,尽量缩短施工时间。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等。车辆冲洗水设置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后泼洒降尘。要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防止设备漏油遗撒。施工结束后,河床恢复原貌。管沟回填后多余土石方及时清运。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避免阻塞河道。 (3)管线敷设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常平蓄水池位于常平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施工人员不得在水源地附近设置施工营地,在水源地保护区外建临时沉淀池,将所有的建筑施工废水收集起来,经沉淀后用于水源地保护区外的施工现场的洒水抑尘或制作砂浆,不外排。要加强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 (四)废气防治措施 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负责人、扬尘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等信息,确保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达到“六个百分百”。 施工场地要进行合理规划,尽量少占土地,减小施工扬尘扩散。施工边界要设置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围挡下方设置不低于20厘米高的防溢座,防止粉尘流失。围挡必须是由金属、混凝土、塑料等硬质材料制作。施工场地内所有砂石、灰土、灰浆等易扬尘物料都必须以不透水的隔尘布完全覆盖。施工现场、作业面适当洒水抑尘,采用土方开挖湿法作业, 施工道路要求全部硬化,定期清扫。施工现场垃圾渣土及时清理。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用蓬布盖严,运输车辆进入村庄应低速行驶,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对车轮、车身、车槽帮等部位进行清理或清洗以保证车辆清洁上路。运输车辆在途经村庄等敏感点时,要减速慢行。施工期间混凝土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施工工地燃料必须用油、电、气等清洁燃料,不得燃烧散煤。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等会产生有毒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严禁在“禁用区”内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严禁使用未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逾期未检验、未取得检验合格标志、达到强制报废标准、闯禁行、超载超限、非法营运、直观冒黑烟和超标排放上路行驶的重柴车辆。完善施工招标文件和承发包制式合同,明确施工单位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并监督落实到位。运输车辆维修需在合规的机动车维修单位进行。严禁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维修,严禁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等。 (五)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植物残体在平整土地、清基中进行回填和堆积。表层熟土集中收集单独堆放,后期用作绿化表层覆土。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土方的临时堆存,场地内临时堆土场以不透水的隔尘布完全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土方优先用于回填,剩余土方采取就地处理,用于施工场地四周的回填平整。施工场地要求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工程完工后临时设施拆除时应防止扬尘、噪声及废弃物污染。施工区垃圾堆放点全部拆除并进行消毒。对所有施工工作面和施工活动区进行检查。将施工废弃物彻底清理处置,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一)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项目完工后,按原状对所有临时占地进行恢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期各管理站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化粪池底部采用C30P6防渗混凝土进行防渗处理。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总平面布置尽量将高噪声的水泵集中布置,生产区与办公区分开布设,两区有辅助建筑相隔,并以绿化带隔离。从设备降噪考虑,设计将泵类置于室内,利用建筑物隔声;尽量选用低噪声型号及对环境影响小的产品。水泵基础选用高隔振系数材料,设计选用钢弹簧与橡胶复合串联式隔振基础,减少向楼板等支承结构传振。水泵进出口连接管设计采用柔性连接方式,防止振动传播造成危害。在厂界四周进行绿化,起到阻止噪声传播的作用。 (四)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管理站设垃圾桶,运营期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