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骆朝区间DN200中航油管线迁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骆朝区间DN200中航油管线迁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根据《 (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为使各社会团体及群众了解、参与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予以公示如下,欢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对本项目的环保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项目建设情况简述
项目名称: (略) 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骆朝区间DN200中航油管线迁移工程
项目概要:航煤管线迁改段起自现状航煤管线改迁起点 GX01(X=*.8524,Y=*.3579),向北穿越至绕城高速侧拐点GX04(X=*.9854,Y=*.4834), 接着向东沿着绕城高速并行敷设至接点 GX05(X=*.1751,Y=*.2772),并行间距约10m,期间穿越慈海北路(329国道);然后转向南再次穿越绕城高速至接点GX06(X=*.8555,Y=*.2738),最终至迁改段点GX09(X=*.7279,Y=*.0715)。迁改段长度约875m。
产污环节概述:本项目主要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工程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包括联勤村、金东村、基本农田等;
三、主要污染防治措施情况
本项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表所示:
污染物类别 | 主要治理措施 | 预期效果 | |
施工期 | |||
废气治理 | 施工扬尘 | 车辆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程抛洒;运输队应及时清扫散落路面的建材,定时冲洗轮胎;地面开过过程洒水压尘。 | 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排入大气环境 |
施工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 | 加强施工队*交通组织管理;施工运输路线选择应避开居民集中区等敏感点,行使路面勤洒水。 | ||
焊接烟尘 | 采用焊烟产生量较小的氩弧焊工艺,从源头上控制焊烟的产生量。 | ||
道管道浸润及旧管拆除废气 | 油品经回收后及时密封于罐车内转移施工现场,收油过程严格控制收油过程 | ||
废水治理 | 车辆及施工机械清洗废水 | 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完全回用于机械车辆的冲洗用水。 | 不外排 |
新建管道试压排水 | 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 | 不外排 | |
泥浆水 | |||
生活污水 | 依托当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 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 (略) 政污水管网 | |
固废治理 | 废弃泥浆 | 循环重复使用,剩余泥浆经pH调节为中性后作为收集在泥浆坑中,干化处理后就地埋入防渗的泥浆池中,上面覆盖40cm的耕作土,恢复原有地貌。 | 各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妥善处理 |
工程弃土 | 土方就近回填 | ||
施工废料 | 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 | ||
废油及废吸油毡 | 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 ||
废旧管道 | 建设单位回收利用 | ||
建筑垃圾 | 委托有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许可的单位及时清运。 | ||
生活垃圾 | 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 ||
噪声治理 | 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严禁鸣笛;强化施工期队*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敏感时间段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避免产生噪声叠加影响。 |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 |
地下水、土壤防治 | 穿越工程施工时尽量避免雨季施工;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采取定向钻方式穿越河道时候,泥浆池要按照规范设立其容积要考虑30%的余量;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施工队*管理;严格按照《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在穿越河道前均要取得当地水域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穿越的设计方案应征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意。 | 防治地下水及土壤收到污染 | |
生态影响缓减措施 | 临时工程用地恢复措施:严格控制施工占用土地,恢复土地利用原有格局 | 生态恢复 |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施工人员对野外植被滥砍滥伐,禁止对珍稀动物的滥捕滥杀;避让措施;切实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把对水生生物生息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施工结束后,应采取相应的恢复替代措施。 | |||
植被保护及恢复措施:首先应尽量保存施工区的熟化土,对于建设中永久占用地、临时用地占用耕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收集的耕作土,复耕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对于原农业用地,在覆土后施肥,恢复农业用地。对不能复垦为耕地和不能继续利用的施工便道且不能退耕的,根据气候条件采取种树种草绿化措施。 | |||
穿越河流环保措施:禁止向穿越的河流水体和相连的有关支流排放污水和一切污染物;不准在穿越的河流和相连的有关支流内清洗施工机械、排放污水;规范设置泥浆池;施工前取得河流管理部门同意 | |||
水土保持措施:将管沟开挖土方沿河流两侧集中堆放,靠近排水后一侧土石堆边坡夯实、拍光,设临时拦挡;修建临时排水沟,并在沟尾建沉沙池;尽量缩小施工带;施工结束后,对挖方临时堆放地进行平整,进行植被恢复 | |||
生态景观影响缓减措施:文明施工,减少临时占地面积,尽量减少农作物的损失;对必须要毁坏的树木,予以经济补偿或选择在公路两旁或河渠两侧等易地种植;尽量缩短施工期,并快速回填;管沟穿越公路等敏感区段时,施工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如开挖面支撑;施工结束后,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如人工绿化、水泥护坡等;临时堆放场应选择较平整的场地,且场地使用后尽快恢复植被。 | |||
对道路交通影响的防治对策 | 1、施工时,挖出的泥土及时回填,保证开挖道路的交通运行;2、在当地的交通高峰时间,应停止或减少施工运输车辆;3、施工路段应设交通标识符;各施工路段还应设安全监督员;4、交通灯或由交通管理人员疏导。5、迁改段管道在与宁波地铁3号线二期交叉段、与高压输电塔并行段等可能存在交流杂散电流干扰,设置排流设施,并由业主组织专业人员对杂散电流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或增设排流设施。 | 保证开挖道路的交通运行 | |
运营期 | |||
改线段新建管道增加防腐层后埋设于地下,由于输油管线是全封闭系统,正常工况下,输运成品油不会与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之间发生联系,不会对环境空气、河流、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项目改线段新建管道运营期不产生固体废物,无噪声源,不产生噪声影响。运营期加大巡线频率,定期检查维护,及时修复或更换腐蚀严重的管段;在洪水期,应特别关注河流穿越段管道的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如关闭阀门、清理漏油、后期监测、污染片区修复等,将环境风险影响降到最低。 |
四、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项目为线性工程,建设性质属改建,改建段管道沿线无场站或阀室,正常运行情况下无废水、废气、噪声及固废产生。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期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噪声、生态环境破坏。
①大气环境:本项目采取一定措施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②地表水环境:施工期车辆及施工机械清洗废水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完全回用于机械车辆的冲洗用水;新建管道试压排水、泥浆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生活污水处理设 (略) 政污水管网,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③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管道施工过程废水、固废经合理收集处置,不会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不产生影响。④声环境:施工期对周边敏感点影响较小,施工结束后噪声影响消失。④固废影响: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均可得到妥善处置,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⑤风险影响:本项目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概率较少,事故后果影响有限。⑥生态影响:施工期采取临时工程用地恢复措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植被保护及恢复措施、穿越河流环保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景观影响缓减措施等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后,对周边基本农田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五、项目环境影响的主要环保结论:
(略) 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骆朝区间DN200中航油管线迁移工程选址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项目符合 (略) 产业政策要求。本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及生态影响,但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及生态影响也随之消失。建设单位在充分落实本环评报告中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情况下,项目的建设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减少到可接受程度,对环境的影响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环境风险可控。
六、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方式和期限
自公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公众如需查阅报告书,可直接向环评单位或建设单位调阅。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本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将征求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等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公众关心的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意见或建议等。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本次环评信息发布后,将开始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活动。对评价范围内的公众参与调查对象对建设项目有环境保护方面意见的,可于公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可通过电话、邮件、信函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单位提出。
九、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自2023年6月14日起至2023年6月28日。
十、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中国 (略) 宁波分公司 联系人:梁工 联系电话:*
环评单位:浙 (略) (略) 联系人:林工 联系电话:* 邮箱:*@*xhky.com
发布单位:中国 (略) 宁波分公司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4日
根据《 (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为使各社会团体及群众了解、参与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予以公示如下,欢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对本项目的环保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项目建设情况简述
项目名称: (略) 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骆朝区间DN200中航油管线迁移工程
项目概要:航煤管线迁改段起自现状航煤管线改迁起点 GX01(X=*.8524,Y=*.3579),向北穿越至绕城高速侧拐点GX04(X=*.9854,Y=*.4834), 接着向东沿着绕城高速并行敷设至接点 GX05(X=*.1751,Y=*.2772),并行间距约10m,期间穿越慈海北路(329国道);然后转向南再次穿越绕城高速至接点GX06(X=*.8555,Y=*.2738),最终至迁改段点GX09(X=*.7279,Y=*.0715)。迁改段长度约875m。
产污环节概述:本项目主要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工程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包括联勤村、金东村、基本农田等;
三、主要污染防治措施情况
本项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表所示:
污染物类别 | 主要治理措施 | 预期效果 | |
施工期 | |||
废气治理 | 施工扬尘 | 车辆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程抛洒;运输队应及时清扫散落路面的建材,定时冲洗轮胎;地面开过过程洒水压尘。 | 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排入大气环境 |
施工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 | 加强施工队*交通组织管理;施工运输路线选择应避开居民集中区等敏感点,行使路面勤洒水。 | ||
焊接烟尘 | 采用焊烟产生量较小的氩弧焊工艺,从源头上控制焊烟的产生量。 | ||
道管道浸润及旧管拆除废气 | 油品经回收后及时密封于罐车内转移施工现场,收油过程严格控制收油过程 | ||
废水治理 | 车辆及施工机械清洗废水 | 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完全回用于机械车辆的冲洗用水。 | 不外排 |
新建管道试压排水 | 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 | 不外排 | |
泥浆水 | |||
生活污水 | 依托当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 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 (略) 政污水管网 | |
固废治理 | 废弃泥浆 | 循环重复使用,剩余泥浆经pH调节为中性后作为收集在泥浆坑中,干化处理后就地埋入防渗的泥浆池中,上面覆盖40cm的耕作土,恢复原有地貌。 | 各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妥善处理 |
工程弃土 | 土方就近回填 | ||
施工废料 | 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 | ||
废油及废吸油毡 | 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 ||
废旧管道 | 建设单位回收利用 | ||
建筑垃圾 | 委托有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许可的单位及时清运。 | ||
生活垃圾 | 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 ||
噪声治理 | 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严禁鸣笛;强化施工期队*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敏感时间段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避免产生噪声叠加影响。 |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 |
地下水、土壤防治 | 穿越工程施工时尽量避免雨季施工;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采取定向钻方式穿越河道时候,泥浆池要按照规范设立其容积要考虑30%的余量;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施工队*管理;严格按照《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在穿越河道前均要取得当地水域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穿越的设计方案应征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意。 | 防治地下水及土壤收到污染 | |
生态影响缓减措施 | 临时工程用地恢复措施:严格控制施工占用土地,恢复土地利用原有格局 | 生态恢复 |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施工人员对野外植被滥砍滥伐,禁止对珍稀动物的滥捕滥杀;避让措施;切实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把对水生生物生息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施工结束后,应采取相应的恢复替代措施。 | |||
植被保护及恢复措施:首先应尽量保存施工区的熟化土,对于建设中永久占用地、临时用地占用耕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收集的耕作土,复耕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对于原农业用地,在覆土后施肥,恢复农业用地。对不能复垦为耕地和不能继续利用的施工便道且不能退耕的,根据气候条件采取种树种草绿化措施。 | |||
穿越河流环保措施:禁止向穿越的河流水体和相连的有关支流排放污水和一切污染物;不准在穿越的河流和相连的有关支流内清洗施工机械、排放污水;规范设置泥浆池;施工前取得河流管理部门同意 | |||
水土保持措施:将管沟开挖土方沿河流两侧集中堆放,靠近排水后一侧土石堆边坡夯实、拍光,设临时拦挡;修建临时排水沟,并在沟尾建沉沙池;尽量缩小施工带;施工结束后,对挖方临时堆放地进行平整,进行植被恢复 | |||
生态景观影响缓减措施:文明施工,减少临时占地面积,尽量减少农作物的损失;对必须要毁坏的树木,予以经济补偿或选择在公路两旁或河渠两侧等易地种植;尽量缩短施工期,并快速回填;管沟穿越公路等敏感区段时,施工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如开挖面支撑;施工结束后,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如人工绿化、水泥护坡等;临时堆放场应选择较平整的场地,且场地使用后尽快恢复植被。 | |||
对道路交通影响的防治对策 | 1、施工时,挖出的泥土及时回填,保证开挖道路的交通运行;2、在当地的交通高峰时间,应停止或减少施工运输车辆;3、施工路段应设交通标识符;各施工路段还应设安全监督员;4、交通灯或由交通管理人员疏导。5、迁改段管道在与宁波地铁3号线二期交叉段、与高压输电塔并行段等可能存在交流杂散电流干扰,设置排流设施,并由业主组织专业人员对杂散电流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或增设排流设施。 | 保证开挖道路的交通运行 | |
运营期 | |||
改线段新建管道增加防腐层后埋设于地下,由于输油管线是全封闭系统,正常工况下,输运成品油不会与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之间发生联系,不会对环境空气、河流、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项目改线段新建管道运营期不产生固体废物,无噪声源,不产生噪声影响。运营期加大巡线频率,定期检查维护,及时修复或更换腐蚀严重的管段;在洪水期,应特别关注河流穿越段管道的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如关闭阀门、清理漏油、后期监测、污染片区修复等,将环境风险影响降到最低。 |
四、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项目为线性工程,建设性质属改建,改建段管道沿线无场站或阀室,正常运行情况下无废水、废气、噪声及固废产生。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期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噪声、生态环境破坏。
①大气环境:本项目采取一定措施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②地表水环境:施工期车辆及施工机械清洗废水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完全回用于机械车辆的冲洗用水;新建管道试压排水、泥浆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生活污水处理设 (略) 政污水管网,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③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管道施工过程废水、固废经合理收集处置,不会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不产生影响。④声环境:施工期对周边敏感点影响较小,施工结束后噪声影响消失。④固废影响: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均可得到妥善处置,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⑤风险影响:本项目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概率较少,事故后果影响有限。⑥生态影响:施工期采取临时工程用地恢复措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植被保护及恢复措施、穿越河流环保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景观影响缓减措施等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后,对周边基本农田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五、项目环境影响的主要环保结论:
(略) 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骆朝区间DN200中航油管线迁移工程选址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项目符合 (略) 产业政策要求。本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及生态影响,但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及生态影响也随之消失。建设单位在充分落实本环评报告中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情况下,项目的建设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减少到可接受程度,对环境的影响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环境风险可控。
六、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方式和期限
自公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公众如需查阅报告书,可直接向环评单位或建设单位调阅。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本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将征求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等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公众关心的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意见或建议等。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本次环评信息发布后,将开始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活动。对评价范围内的公众参与调查对象对建设项目有环境保护方面意见的,可于公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可通过电话、邮件、信函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单位提出。
九、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自2023年6月14日起至2023年6月28日。
十、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中国 (略) 宁波分公司 联系人:梁工 联系电话:*
环评单位:浙 (略) (略) 联系人:林工 联系电话:* 邮箱:*@*xhky.com
发布单位:中国 (略) 宁波分公司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4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